正文

沙石中长出的小树更富生命力

读透李嘉诚 作者:高轶飞 著


沙石中长出的小树更富生命力

【李嘉诚语录】

我这棵小树是从沙石风雨中长出来的,你们可以去山上试试,由沙石中长出来的小树,要拔去是多么的费力啊!但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

1943年冬,正是香港少有的寒冬。北国的风,翻越南岭,掠过珠江平原,直扑香港。日本统治时期,市景本就萧条,街上行人愈加稀落。此时李嘉诚的父亲李云经刚刚去世,没有留下一文遗产,家徒四壁,母亲只能带着嘉诚沿街挨家挨铺寻找工作,他们足足行走了一整天,从母子俩沮丧的表情,可知未能如愿。

“阿诚,饿了吗?阿妈给你买糯米鸡。”母亲心疼地问道。她身上带了几块零钱。

“我不饿。”李嘉诚用坚定的语气回答道。他深知现实的残酷,不找到工作,一家人连一日两顿稀粥都喝不上。

母亲微微侧过脸,泪水扑簌簌往下淌。

母子俩步履蹒跚回到家,双脚满是血泡。李嘉诚躺在床上不愿动,母亲把在路上捡的菜叶洗净,生火煮粥。

舅父带来一小袋米,他问了问一家人的起居饮食,板凳没坐热就告辞了。他明知道姐姐、外甥外出找工作,就是一句不提,也许是在考验李嘉诚的毅力。

翌晨,李嘉诚坚持一个人出门,他不忍母亲跟着他一拐一拐的,艰难地行街。

母亲说:“你去找潮州的亲戚和同乡,潮州人总是帮衬潮州人的。”母亲说了一串人名、地址,他们都曾与李嘉诚的父亲有过交往。

李嘉诚先赶往上环的黄记杂货店,店主黄叔原先住在潮州北门,与李家祖屋仅隔两条巷,他还是李嘉诚伯父李云章的学生。

李嘉诚呆立在街边愣怔,店铺关门,“黄记”布幌荡然无存。他透过门缝看,里面空无一物,只剩满地的垃圾。李嘉诚不知黄叔出了什么事,破产?外迁?或被日本人抓去?他曾听舅父与父亲谈商界的事情:日军当道,市景肃杀,生意难续,生意人执笠(倒闭)的多于开张的。

父亲认识的潮籍人都是小商小富,李嘉诚冒出个幼稚的想法,去银行找工作,扫地、抹灰、煲茶、跑腿,干什么都行。银行是做钱生意的,银行不会没钱,当然不会执笠(倒闭)。但等待他的,只有闭门羹。

夜幕降临,李嘉诚拖着疲惫的双腿回到家,找工作的结果一览无余地写在他失意的脸上。母亲却露出难得的笑颜,告诉他:“舅舅叫你上他的公司做工。”

李嘉诚愣住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这两天,他遭受了太多的辛苦和委屈,双脚跑得又肿又疼,白眼冷语,深深挫伤了他的自尊心。尽管如此,他仍觉得好事来得太快了。

母亲给李嘉诚擦干泪水,自己的泪水却夺眶而出,母亲高兴地说:“进了舅舅的公司,天天跟钟表打交道,这是一门好技术,日后准能发达。阿诚,你可要好好做,听舅舅的话。”

谆谆教诲间,她瞒住了一个事实。舅舅庄静庵并不忍心让外甥小小年纪就独自闯荡谋生,他原本就有意让嘉诚进他的公司,但他担心嘉诚找工作太容易,不思自强自力,故而先让嘉诚尝尝找工作的苦头,这样才会珍惜来之不易的职业。

“我不进舅舅的公司,我要自己找工作。”李嘉诚想起父亲的言行举止,他迅速作出这样的决定。他不想受他人太多的庇荫和恩惠,哪怕是亲戚。

母亲直愣愣望着嘉诚,以为听错了。嘉诚果断地重复一遍。母亲不再吱声,她发现儿子在清高这一点上,太像他的父亲,并且比他父亲还要倔强。

李嘉诚确实有几分倔强,两天遭受的种种挫折,使他产生了一个顽强的信念:“我一定要找到工作!”

母亲同意嘉诚再去找一天工作,“事不过三,第三天还找不到,就一心一意进舅父的公司做工。”

苍天不负有心人,次日正午,李嘉诚在西营盘的“春茗”茶楼找到一份工作,但他却不能上班,老板要李嘉诚找一位有相当资产和信誉的人作担保。

李嘉诚兴冲冲跑回家,跟母亲说起这事。最好的保人就是做中南钟表公司董事长的舅父。舅父不在家,嘉诚又等不及,母亲就随嘉诚先去茶楼看看。

母亲见了老板,向他诉说家庭的不幸。老板动了恻隐之心,竟同意母亲为儿子担保。李嘉诚进了茶楼做煲茶的堂仔。

舅父送了一只小闹钟给嘉诚,好让他掌握早起的时间。通过求职这件事,舅父不再怀疑外甥独立谋生的能力,不过,还不敢预料嘉诚今后会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

【智慧解读】

李嘉诚不想受人太多的庇荫和恩惠,即便是亲戚。之前所遭遇的挫折,使他产生了一个顽强的信念:“我一定要找到工作!”当时的李嘉诚还只是一个少年。也正是从这样一个工作开始,李嘉诚从自强自立逐渐走上了成功的道路。可以说,李嘉诚早年的生活是不幸的,但正是这样的环境锻炼了他坚强不屈的性格。正如李嘉诚所说的:“从石缝里长出来的小树,则更富有生命力。”正是这样的石缝造就了他一种挑战自我、挑战对手、挑战市场的魄力和智慧,使其经久不衰,为他日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人的一生,要走很远的路,有顺风坦途,有荆棘挡道;有花团锦簇,有孤独漫步;有幸福如影,有痛苦随行;有迅跑,有疾走,有徘徊,还有回首……正因为走了许多路,经历了无数繁华与苍凉、喜悦与落寞,我们才能在时光的流逝中体会岁月的变迁,让曾经稚嫩的心慢慢地趋于成熟。

其实苦是生活的原味,累是人生的本质。你走得再远,爬得再高,也脱离不了苦与累的纠缠。人生就是一种承受、一种压力,你能在负重中前行,障碍中奋进,那么无论走到哪里,你都能够支撑自己。所以失败时就多给自己一些激励,孤独时就多给自己一些温暖,让自己的心灵轻快些,让自己的精神轻盈些,因为你的心情的颜色会影响世界的颜色。如果我们对生活抱有一种达观的态度,就不会稍不如意便自怨自艾,只看到生活中不完美的一面。我们的身边大部分终日苦恼的人,或者说我们本人,实际上并不是遭受了多大的不幸,而是自己的内心素质存在着某种缺陷,对生活的认识存在偏差。

所以,如果说,现实已然无法改变,那我们就改变自己,平安是福,但谁也不可能平安一生,这生活总是要过的,我们犯不着与生活闹脾气,与其给自己拧上一个心结,莫不如好好享受这个过程——不是在眼泪中沉沦,而是在磨难中雄起。当然,我们未必一定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但只要你用心努力过,这就够了,没有成功也是收获。倘若我们将追求成功看作是开花结果,那毫无疑问,成功就是果实,追求就是从种子到花开、到结果的美丽过程。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朵花开都有果实收获,人生只要绽放过美丽,我们就足以在生命的最后一刹那依旧满面笑容。

苦难是一种历练

【李嘉诚语录】

苦难的人生,是我人生的最好锻炼,尤其是做推销员,使我学会了不少的东西,明白了不少事理。所有这些,是我们花10亿甚至100亿也买不到的。

少年的李嘉诚在茶楼工作,已经熬过最艰辛的一年,老板给他加了工钱,他能够像其他堂倌一样,轮流午休或早归。但在茶楼工作出息不大,他决定辞职。他感谢茶楼老板,因为老板成全了李嘉诚养家的基本愿望,给予他极好的人生锻炼。

李嘉诚进了舅父庄静庵的公司,舅父不因为嘉诚是外甥而予以特别照顾。李嘉诚从小学徒干起,初时还不能接触钟表活,做扫地、煲茶、倒水、跑腿的杂事。李嘉诚在茶楼受过极严格的训练,轻车熟路,做得又快又好。开始,许多职员不知李嘉诚是老板的外甥,他们在庄静庵面前夸李嘉诚,说他“伶俐勤快”“甚至看别人的脸色,就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他就会主动帮忙”。

庄静庵对少年李嘉诚刮目相看,将李嘉诚调往公司属下的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李嘉诚在茶楼,已学会与人打交道,进中南公司,经过装配修理的学艺,对各类钟表了如指掌,他很快就掌握了钟表的销售,做得十分出色。与李嘉诚同在高升街钟表店共事的老店员,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嘉诚来高升店,是年纪最小的店员。开始谁都不把他当一回事,但不久都对他刮目相看。他对钟表很熟悉,知识很全,像吃钟表饭多年的人,谁都不敢相信他学徒才几个月。当时我们都认为他会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也能做个标青(出色)的钟表商,真没想到他今后会那么咸水(显赫)。”

李嘉诚的舅父庄静庵是香港钟表业的老行尊。今日有关香港钟表业的著作,莫不提及庄氏家族的中南钟表有限公司。1935年,27岁的庄静庵来香港闯天下。那时香港还没有钟表工业,钟表皆是瑞士等国的进口产品,经销商大都是洋商。庄静庵涉足钟表业,从最简单的产品做起。他在上环开办了一间工厂,生产布质、皮质表带,交给港九的钟表商代销。庄记表带质优价廉,深受代理商和消费者欢迎,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品还销往中国内地。20世纪40年代初,庄静庵兼营钟表贸易。购入瑞士钟表,销往东南亚各国。50年代,庄静庵正式进入钟表工业,渐成为香港最大的钟表制售商。

舅父是小学毕业即当学徒,白手起家独立创业而渐渐富起来的。舅父的创业经历无疑会给少年李嘉诚很大的影响,它起码让李嘉诚明白,苦难并不可怕,身无分文也可创业。

【智慧解读】

在生活的重压中所掌握的为人处世之道,对于李嘉诚以后在生意上的意义也许是间接的。因为它带来的不是一桩两桩的生意,而是连绵不断、永无穷尽的生意基础。

人生总要吃苦,把你的一生泡在蜜罐里,你也感觉不到甜的滋味。因为有了苦味,我们才知道守候与珍惜,守候平淡与宁静,珍惜活着的时光。总有些苦必须要吃的,今天不苦学,少了精神的滋养,注定了明天的空虚;今天不苦练,少了技能的支撑,注定了明天的贫穷。为了日后的充实与富有,苦在当下其实很值得。李嘉诚的故事告诉我们:困难,是动摇者和懦夫掉队回头的便桥,但也是勇敢者前进的脚踏石。

苦难其实并不可怕,挫折也无妨,因为只要我们的信念不倒,精彩就不会中断。摆在我们面前的其实也无非就两条路——要么行尸走肉,要么精彩地活着。当然,选择权最终还是要留给你。

事实上,命运对待每个人都很公平,它为你关上一扇门的同时,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能不能让人生充满阳光,就要看我们是躲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哭泣,还是积极地寻找那扇窗,推开它,迎接阳光。

人,第一要有志

【李嘉诚语录】

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频繁的跳槽经历,完全是出于生活所迫,李嘉诚没有安全感,感受到的是生活的压力和无奈。一无所有的他萌生了自己创业的想法。他认为,一个人只有依靠自己,具备相当的实力,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种自立精神,为他日后创立自己的商业帝国发挥了关键作用。

与许多创业者的经历类似,李嘉诚的从商动力首先来自现实的生活压力。因为贫困,所以渴望财富;因为一无所有,所以希望做生意改变命运。这种纯粹的想法,让他从一开始就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而不是依附于他人。

有了自己创业的志向,李嘉诚就开始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从商的知识,积累从商的经验。无论是与人打交道,还是学习书本知识,李嘉诚横下一条心,把心中远大的理想化为实际的行动,一步步接近成功。

后来,李嘉诚谈到自己从商的经历,深有感触地说:“创业之初,你是否有资金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有梦想,并且不会轻易改变这种创业的信念,它是你迎战艰难、屡败屡战的精神动力。而后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总结经验,并把这种热情持续下去,离成功就不远了。”

【智慧解读】

许多人在成功之前,都是很贫困的,甚至一无所有。他们在生活中遭受了不同寻常的困苦,对“贫穷”有了切身体会,而后毅然决然地投身到奋斗之中,全力摆脱贫困的命运和生存的压力。一无所有,既让他们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也造就了他们的强大斗志。李嘉诚从一无所有,到天下闻名,这个成功离不开志向、知识与恒心。其实,这可以说是任何一位白手起家之人成功的秘诀。

长久以来,我们一直以为自己之所以贫穷,缺的就是财力和物力,但事实上我们真正缺少的是志向、知识与恒心——成功的志向、知识与恒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我们之所以难以获得成功,完全是因为我们现在的思想还停留在安于现状、只求一时满足的状态上,我们并没有着眼于将来,骨子里更没有成功的欲望。或许我们在睡觉的时候也曾做过成功梦,但完全是两回事,我们很多人也就只是做做梦,没有把这个梦当成一种志向,没有切实的行动,所以梦还是梦,现实的情况还是没有改观。

所以说,无论命运如何,不要认命,因为你一旦认命,没有了脱离现状的强烈愿望,那么你的一生将注定与成功无缘。事实上,多数人并不是因为失败而被奴役,却是因被奴役而失败,而他们被奴役的根源就在于:心中少了激情,甘受命运的差遣。其实,只要你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失败者,你就能找到富有的东西,即使是精神上的,你也会觉得非常幸福。

文凭决定不了人的一生

【李嘉诚语录】

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其中的优秀企业家群体更是引人注目。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为社会做贡献,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誉和巨额财富。

李嘉诚少年时就失去了父亲,被迫辍学,为了担起照顾母亲、抚养弟妹的重担,开始在茫茫的人海中挣扎奋斗。他在舅父的钟表公司里当学徒,后来又做起了推销员,在生活的磨砺下逐渐成熟起来。李嘉诚从工厂推销员做起,超时工作,白天疲于奔命,晚上又到夜校进修英语。凭着这股吃苦耐劳的精神,20岁那年,时来运转,他跃升为工厂业务经理,从而在实践中获得了更大的锻炼。几年后,他积蓄了一笔钱,便时刻不忘有朝一日自己单独地闯一闯天下,于是,他筹集了5万元,自己创办了一家专门生产玩具以及家庭用品的小塑料厂——长江塑胶厂。李嘉诚凭借刻苦诚实、孜孜不倦的个人奋斗精神,和独到的判断力、果敢的决策力,善于用人,以及敏锐的市场观察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自己的事业,如今已被列为全球“十大最具创意和成功商人”,并且也拥有了“超人李”“大哥诚”“塑胶花大王”“地产猛龙”“地产大王”等称号。

李嘉诚因自身经历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的社会中没有大学文凭、白手起家而终成大业的人不计其数,而且他们成功后,也积极地做公益事业,同时,社会也回报他们以崇高荣誉和巨额财富。”

如今,李嘉诚这个名字对于香港人来说更意味着是财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震撼着世界,特别是地产界和金融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李嘉诚这样的成功商人,还有很多。这些人都是从无到有,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他们给自己设定赚钱的大目标,有一个长远的规划,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看到五年、十年后的市场。他们慢慢积累资本,一旦时机成熟就自己单干,逐步缔造一个商业帝国,体现人生价值。

【智慧解读】

在这个社会中,有很多令人瞩目的大人物都不是学业上的佼佼者,其中,最成功也是最典型的莫过于比尔·盖茨和李嘉诚,但是他们硬是从无到有,一步步地发展了起来,最终成就了大业。这样的成功其实更值得我们钦佩。

李嘉诚当年的境况如何?不只是“不好”,简直可以用“惨”字来形容,他也因此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困境的激励,才使其心生斗志,并最终取得了堪称伟大的成就。试想一下,假如没有贫困刺激,他会怎样?或许会成为一个衣食无忧的平凡人;假如他在困境面前消沉退缩又会怎样?只能在贫困的深渊中越陷越深。幸运的是,他没有这样做,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用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规律调整着自己的行为方向。这样,一条康庄大道出现在了他的眼前,将他引出困境、引向一条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的人生之路。

所以今天的你如果面临着同样的遭遇,那么在你意志即将消沉之时请及时改变你的心态:不要再抱怨自己的出身,别把它当成一种不幸。这或许更是一种历练,逆境虽然不能令每一个人成为李嘉诚,但它确实造就了很多生活中的强者,造就了很多成功人士。而我们现在所要做的,就是把“不幸”放下,努力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分子。不要因为学业受挫而自甘堕落,事实上文凭决定不了人的一生。

无论如何,请保持一颗乐观的心。事实上,就算你恼、你恨、你哭、你怨,既成事实也不能改变。而你唯一能改变的是你将来的命运。所以,我们需要秉持一种乐观的心态,向着自己的目标一直坚强地奋斗下去。不要让坏心态阻碍我们的成长,不要让坏心态阻碍我们的成功。事实上,没有什么能剥夺我们追求幸福的权利。

请保留那份斗志,我们要形成这样一种认知——在没有家庭背景、没有他人的帮扶下取得成功,这更令人欣慰。我们要激发的就是这种乐观地追求成功的形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顽强的石头。

请务必记住:出身不好无所谓,文凭不高不算什么,起点低,你未必低得过李嘉诚。这一切无非是一种磨砺,倘若你能像李嘉诚一样,将磨砺当成激励,用努力去挑战困境,你就一定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可,令别人对自己高看一眼。

无论何时别忘进取

【李嘉诚语录】

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我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的学问日渐提高。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云经带着一家人辗转来到香港,不久,因病去世。李嘉诚早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李嘉诚由于家庭生活所迫,不仅走向社会很早,而且十分早熟,1942年,在还只是个14岁少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有意识地体察世态人情了。这可以说是他远远聪明于一般后生之处,也是他一生有所作为的重要准备。

李嘉诚曾经在茶楼当过跑堂。茶楼工作异常辛苦,工作时间在15个小时以上。店伙计们每天必须在凌晨5点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们准备好茶水、茶点。白天茶客较少,但总有几个老翁坐在茶桌旁泡时光。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大伙计休息时,他还要待在茶楼伺候。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时候,茶楼打烊时,已是夜半时分了。李嘉诚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说他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这对于一个才14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李嘉诚后来对儿子谈起他少年的这段经历时,感慨地说:“我那时,最大的希望就是美美地睡上三天三夜。”

茶楼是个小社会,三教九流,什么样的人都有。他们与古代圣贤相去甚远,但一个个都是这么实在,富有鲜明的个性。他们或贫或富,或豪放或沉稳。也许是泡在书堆里太久的缘故,李嘉诚对茶楼的人和事,有一股特别的新鲜感。他会揣测每个茶客的籍贯、职业、财富、性格,由此而养成了观察人的习惯,这对他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李嘉诚尤其喜欢听茶客谈古论今,散布小道消息。他从中了解了社会和世界的许多事情。不少事,在家庭、在课堂,闻所未闻。不少说法,与父亲和老师灌输的一套大相径庭。李嘉诚发现,世界原来是这么错综复杂,异彩纷呈。李嘉诚的思维不再单纯得如一张白纸,又因为父亲的训言刻骨铭心,因此他在纷纭复杂的世界上从未迷失过自我。

艰苦的童年、繁重的工作,没有消磨掉李嘉诚的志气,反而正是这种艰苦的环境,锻炼了李嘉诚的秉性和心性,让他养成了勤奋的好习惯。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李嘉诚令人钦佩之处就在于,他的首富地位不是父辈遗赠的,而是自己白手起家、靠拼搏和奋斗获得的。

【智慧解读】

困难不是拒绝成功的理由,因为困难而不知进取,是最不可原谅的错误,有些人之所以穷困潦倒,就是因为不思进取,只计算着眼前的那点利益,却错过了成功的机遇。在这方面我们真的应该好好向李嘉诚学习。

“成功=梦想+勤奋+追求”,困难不是成功的分母,它理应是成功的分子。当你将困难当成一种磨砺,它不再是心灵的包袱;当你将坚强融入血液,困难亦是一种动力。苦瓜虽苦,却是一道好菜;生活虽难,却可以激发出更大的潜力。无论何时,不要丢掉进取的意识和勇气,不要迷失在困难之中——劳作之外便是空虚。

苦难不是平庸的借口,生活就像一个犁,它既可以割破你的心,又能够掘出你生命的新源泉。面对苦难,要学着承受,跟着太阳走,跟着感觉走,踩着苦难的肩膀,去摘取那金字塔上的皇冠。

成功有路学为径

【李嘉诚语录】

我认为勤奋是个人成功的要素,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个人所获得的报酬和成果,与他所付出的努力有极大的关系。运气只是一个小因素,个人的努力才是创造事业的最基本条件。

没有知识,很难做成大事业,这是极浅显的道理。李嘉诚尽管有十分强烈的求知欲望,却为买教材而发愁。他的工薪微薄,还要维持全家的生活,以及保证弟弟妹妹读书的学费。他希望弟弟妹妹能一帆风顺读完应读的学业,而不是像他这样,因生活所迫过早辍学打工。知识是一个人成大事的资本,否则整个人生就会疲软。李嘉诚同样充分认识到,没有知识成就不了大事业。他首先给过早辍学的自己定下一个近期目标:利用工余时间自学完中学课程。这说明,毅力是任何一个赚大钱、成大器的人士必须具备的素质。此外,在具体操作上,我们不得不佩服少年李嘉诚所具有的商业资质。那时候李嘉诚实在太穷,买不起新书,他就想到一个绝妙的方法。他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学生将用过的教材当垃圾扔掉,他还发现并赞赏一些有心机的学生,将旧教材出卖换钱,虽然所得微薄,但毕竟换了钱。

李嘉诚自小心性高傲,他不愿受人施舍领人情,他没有考虑去借钱,他只想,既然有人收购旧书,就会有专做旧书生意的书店。他就四处打听,结果很容易地证实了他的推断。李嘉诚于是到折价书店廉价买旧教材,一次只买一两种。学完之后,又拿到折价书店去卖,再用卖旧书的钱买回“新”的旧书。李嘉诚后来谈起当年节省了几港币买书钱的情景,言谈表情比现在赚了几亿港币还兴奋:“先父去世时,我不到15岁,面对严酷的现实,我不得不去工作,忍痛中止学业。那时我太想读书了,可家里是那样穷,我只能买旧书自学。我的小智慧是环境逼出来的,我花一点点钱,就可买来半新的旧教材,学完了又卖给旧书店,再买新的旧教材。就这样,我既学到了知识,又省下了钱,一举两得。”

【智慧解读】

做任何事,都不能缺乏实在的本事,更离不开自己的能力。要为自己打开一条人生通道,自主的学习精神必不可少。

孔子曾经说过:“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苦思索,结果没有益处,还不如去学习。”是啊,为学建业,最怕的就是有空想而没行动,这无异于是在白日做梦。一个人只有在平时注意修葺自身,不断地为自己充电,使自己的知识、才学、技能达到一个相当的层次,才能为迎接机遇做好准备,才能在某一瞬间脱颖而出。

我们需要认识到,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倘若你双眼观天,不求务实,坐等机遇,即便它真的来了,你也手足无措,眼睁睁看着它溜走。古语有云“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与机会失之交臂,就算你再痛苦、再懊悔,也无济于事。

学海无涯勤作舟

【李嘉诚语录】

我从不间断读新科技、新知识的书籍,不致因为不了解新讯息而和时代潮流脱节。

我们都知道,李嘉诚能够成为一代商界俊杰与其年轻时的求学精神是密不可分的。

如果不是风云急变,李嘉诚会沿着求学治学之路一直走下去。同时,他极有可能继承父业,在家乡做一名教师。可以这样说,没有李云经的举家迁徙,就没有今日的李嘉诚。到港之后,李云经对儿子的教育大有改观。他不再以古代圣贤的言行风范训子,而是要求儿子“学做香港人”。我们从李云经身上,可以看出潮人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他们不论漂泊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与当地文化很好地融合在一起。更可贵的是,他们及其后代,把根留在祖国及家园,不忘自己是中国人,不忘自己是潮汕人。

在香港这个商业社会,首要的交际工具是语言。香港的大众语言是广州话,广州话属粤方言,潮汕话属闽南方言,彼此互不相通。在香港,不懂广州话寸步难行。香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香港社会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必须攻克这两种语言,一来立足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将来假若出人头地,还可以身登龙门,跻身香港上流社会。

李嘉诚把学广州话当作一件大事对待,他拜表妹、表弟为师,勤学不辍。他年纪轻,很快就学会一口流利的广州话,困难的是英语关。李嘉诚进了香港的中学念初中。香港的中学,大部分是英文中学,即使是中文中学,英文教材也占半数以上,这是港英政府推行殖民化教育的结果,从客观上讲,有助于提高港人商业文化的素质。香港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与港人的整体英语水平分不开。懂得英语,能更直接地接受西方文化,从事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然而,李嘉诚坐在课堂听课,如听天书,不知所云。其他同学从小学起就开始学英语。李嘉诚深知自己的不足,心底泛出难言的自卑。

李云经询问儿子上学的情况,他说:“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学会英语不可。”李嘉诚点点头,领会父亲的苦心。且不论个人的前途,就凭学费来之不易这一点,他也会以苦读上进来报答父恩母爱。数十年后,每当回忆起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他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生计……李嘉诚都不禁神色黯然。

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他怕影响家人的睡眠,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天刚蒙蒙亮,他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还是读英语。后来父亲过早病故,他辍学到茶楼、到中南钟表公司当学徒,在每天10多个小时的辛苦劳作后,也从不间断坚持业余学习英语。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李嘉诚熟练地掌握了广州话和英语这两门语言。在晚年,年逾古稀的李嘉诚接受采访时还说:“我每天晚上都要看英文电视,温习英语。”在日后的商战风云中,广州话和英语使李嘉诚受益匪浅。不能说语言与经商风马牛不相及,试想,如果不懂广州话,且不说难以在商场自由交往,就是生存质量也要大打折扣,赚钱从何谈起?英语更给李嘉诚带来了无法估量的巨大财富。在长江塑胶厂创业的过程中,李嘉诚就凭一口流利的英语与外商直接接洽,而赢得了使长江塑胶厂起飞的订单。而李嘉诚之所以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塑胶花大王”,其契机就源自李嘉诚从英文版的塑胶杂志获取了可贵的信息。至于李嘉诚后来大规模的跨国经营,就更离不开英语了。

【智慧解读】

具有杰出才能的人并不一定就容易获得成功,而才能一般的人如果勤奋刻苦,他们也许会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它更像一个助推器,把你自己推向成功的彼岸。

俗话说:“勤能补拙。”一个人的能力,尤其是专业知识、工作规划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不是三两天就可以培养起来的,但只要“勤”,就能有效地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李嘉诚的故事告诉我们,勤奋刻苦是一所高贵的学校,所有渴望成就的人都必须进入其中,在那里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独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习惯。其实,勤劳本身就是财富,如果你是一个勤劳、肯干、刻苦的人,就能像蜜蜂一样,采的花越多,酿的蜜也越多,你享受到的甜美生活也越多。

事实上,命运都掌握在勤勤恳恳工作的人手上,所谓的成功正是这些人的智慧和勤劳的结果。即使你的智力比别人稍微差一些,你的实干也会在日积月累中弥补这个弱势。勤奋是走向成功的坚实基础,它是一个助推器,把你自己推到成功面前,而懒惰永远是成功的天敌。

想获得就要有所付出

【李嘉诚语录】

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生活的艰辛。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

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李嘉诚的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起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做任何事,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于那种身强体壮的后生仔,而像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勉为其难。幸得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楼学会了观察人的本领,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察言观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必要“蘑菇”(拖拉)下去,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李嘉诚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李嘉诚灵机一动,自告奋勇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眼见为实,这样洽谈起来更有说服力。果真就有职员早到,还是负责日用器具的部门经理。李嘉诚很顺利就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地答应经销塑胶洒水器。

李嘉诚的机灵可见一斑,同时又透露出李嘉诚的诚实。他让产品自己说话,这比一个推销员夸夸其谈地讲产品的用途优点,要可信得多。

李嘉诚做推销,愈做愈老练,他深谙一个推销员在推销产品之时,也在推销自己,并且更应注重推销自己。李嘉诚有意识去结交朋友,先不谈生意,而是建立友谊,友谊长在,生意自然不成问题。他结交朋友,不全是以客户为选择标准。如俗话所说:“人有人路,神有神道。”今天成不了客户,或许将来会是客户;他自己做不了客户,他会引荐给其他的客户;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帮着出出点子,叙叙友情,也是一件好事。

李嘉诚的收入不高,家庭负担很重,他还要攒钱办大事,因此,他交友不允许花太多的钱。这样倒好,大家以诚相见,以诚共处。李嘉诚不是健谈之人,说话也不风趣幽默。他总是推心置腹谈他的过去和现在,谈人生与社会。

李嘉诚广博的学识、待人的诚恳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使人们乐意与他交友。有朋友的帮衬,李嘉诚在推销这一行如鱼得水。李嘉诚把推销当事业对待,而不是仅仅为了钱。他很关注塑胶制品的国际市场变化。他的信息来自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他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生产。他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知道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销量应该是多少。

加盟塑胶公司,仅一年工夫,李嘉诚便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他超越了另外六个推销员,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手只能望其项背。老板拿出财务的统计结果,连李嘉诚都大吃一惊——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七倍。

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推销奇才李嘉诚,说他“后生可畏”。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他已熟稔推销工作,可也深知生产及管理是他的薄弱处。因而虽身为总经理,他却把自己当小学生。他总是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同工人一道干,极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每道工序他都要亲自尝试,兴趣盎然,一点也不觉得苦和累。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裤带,不慎把手指割破,鲜血直流,他没有吭声,迅速缠上胶布,又继续操作。事后伤口发炎,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这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李嘉诚微笑道:“大概不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智慧解读】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路顺风,总会遭遇各种挫折,关键是看你能否激发自己,从困境中站立起来,然后挑起人生大梁。在许多成功商人的人生中,我们发现,这种以“自我激发”而成就一生财富的经营人生方式是很常见的。

如果前方荆棘密布,退避三舍之感不免油然而生。但当你付出努力,忍住荆棘划过的剧痛以后,胜利之神就会向你露出灿烂的微笑。如果别人做8个小时,你做10个小时甚至更多,又何愁没有更多的收获?只要你付出了心血和汗水,总会有一份回报。也许,我们曾为希望如泡沫般破灭而心碎,为耕耘却无硕果而落泪,为大量付出与所得不成正比而悲怨不已。然而,你可曾冷静想过,你是不是真的一无所得?收获有时并非立刻显现出来,它有时候化于无形,也许从短时间上看、从功利的角度上看,这时的你没有成功,但是,要想从这个阴影中走出来,要想从体验中获得,你就要总结教训,就要思索人生。这些思索与感悟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又何尝不是收获呢?

从这个角度上说,收获远远大于果实本身,当我们辛勤付出而得到果实时,我们会惊喜地发现,收获原来远远超过了我们当时期望的所得。那些不是果实的部分——经历、经验、教训、感悟……乃至汗水与泪水,那才是最宝贵的收获!

能吃苦还要会吃苦

【李嘉诚语录】

要吃苦,要会吃苦。男子汉第一是能吃苦,第二是会吃苦。

李嘉诚离开中南公司以后,开始在一间小五金厂做推销员。他做推销总是独具心思。当时,众多的推销员只着眼于卖日杂货的店铺,而他直接向酒楼旅馆进行直销业务,每次要货就达100只。他还向中下层居民区的老太太推销,卖一只却等于卖了一大批,因为老太太都是义务推销员。结果,五金厂生意兴旺。

尚未成年的李嘉诚其推销术可谓奇着迭出,炉火纯青。比如当时,一家新旅馆开张,李嘉诚的同事在旅馆老板处碰了一鼻子灰,可是李嘉诚却不一样,他会观察、会思考,并且最后迂回包抄从老板儿子身上打开了缺口。虽然,李嘉诚也曾碰钉子,但他用坦诚请教的招数拔掉了钉子。后来,由于铁桶在与塑胶桶的遭遇战中落败,因而李嘉诚看准塑胶业的勃兴,毅然投身塑胶行业。

李嘉诚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人。他不仅能吃苦,而且很会吃苦。后来,他创办了长江塑胶厂,开始了他事业成功的里程。在那里,他将自己这么多年来吃苦所学到的经验和技巧运用到了工厂的管理上,终于获得了成功。

【智慧解读】

成功属于有准备的人,不管你的条件多么困苦,都一定不能甘于平庸。人生是短暂的,你不能活得没有一点特点。如果你想在自己还没有老去之前享受到获得成功的那份成就感,那么从现在开始,在苦难中思考一下人生,好好思考一下你的专长是什么吧!这是在帮助自己找到一条开启明天的入口,有了它你才会有方向,有了它你才不至于迷茫,才会真正明白自己现在应该做些什么,才会知道如何在竞争中胜出。

做人不仅要能吃苦,还要会吃苦。尽管此时你的条件不好,但在你迈向竞争者的行列之前,还是要思考这样几个问题:你的优势是什么?你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专长?如果你活得没有一点特色,别人是不会注意到你的。毫无疑问,现在正是我们为自己的前程努力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你如果还是没有发现自己最善于做的事情是什么,而只是为了打工而打工,为了生活而生活的话,那只能说你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败给了别人。

这个时代不需要庸才,而是需要那些有专长的人。因为时代的前进需要技术、需要专长,只有社会中的每一位精英都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断地创造辉煌,世界才能不断地向前推进。一个人一无所长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这样的人是竞争中是最脆弱的一群,经不起一点风浪,很容易被淘汰出局。作为这个时代的竞争者,我们一定要做时代的强者,所以不管以前的你是什么样子,从现在开始,发现自己的优势,完善自己的专长,一切还都不算晚。相信你一定会运用自己的优势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在自己的领域独占鳌头,干出自己的成绩和事业。

埋得下头,弯得下腰

【李嘉诚语录】

在逆境的时候,你要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条件。当我自己逆境的时候,我认为我够!因为我勤奋、节俭、有毅力,我肯求知及肯建立一个信誉。

1950年夏天,李嘉诚的长江塑胶厂在筲箕湾创立,标志着李嘉诚经营自己事业的开始。创业伊始,条件差,人也辛苦,但拥有梦想,再苦、再累的生活也是甜的。

厂房是租借的,当时香港闹房荒。李嘉诚资金紧张,只允许他租廉价的厂房。从港岛到九龙,李嘉诚跑了一个多月,最后才在港岛东北角的筲箕湾找到勉强合意的厂房。厂房破旧得不能再破旧了,窗户难得找到一扇完好无缺的,不是玻璃破碎,就是风钩脱落,房顶透下束束天光,香港春夏多雨,雨水哗哗漏泄,李嘉诚不得不花一笔钱进行修缮。厂房里的压塑机亦是破旧不堪,是欧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胶设备。香港增加了许多塑胶厂,业主多是小本经营,就有人专做旧机器买卖。当时谁都不曾料到,扯欧美塑胶商衫尾的香港人会成为世界塑胶业的“大粒佬”,出口量居世界第一。

如果说长江塑胶厂能透出一线新迹象的话,就是挂在门口那块“长江塑胶厂”的厂牌是崭新的,业主李嘉诚正踌躇满志,开创他崭新的事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李嘉诚脚踏实地,不动声色去实现他的抱负。“勤能补拙”,他仍是初做“行街仔”的老作风,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不认为自己有超常的智慧,有的是“业精于勤”的感悟和实干。

他最初的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每天大清早外出推销或采购,他从不乘出租车,距离远就乘公共巴士,路途近就双脚行走。赶到办事的地方,别人正好上班。他是那种温和持稳、不急不躁的人,行走起来却快步如风。他的时间太紧了,既要省出租车费,又要讲究效率,环境造成了这样的习惯。李嘉诚60多岁,仍保持疾步的习惯。据汕头大学的教师称,李嘉诚在他捐赠兴建的汕大视察,上楼穿堂,步履矫健快速,陪同他的中年教师都气喘吁吁,颇感吃力。

中午时,李嘉诚急如星火赶回筲箕湾,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道吃简单的工作餐。没有餐桌,大家蹲在地上,或七零八落找地方坐。当然,这样的日子没过太久,长江厂甫有盈利,李嘉诚就抽钱出来,尽量改善伙食质量和就餐条件,以稳定员工队伍。“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与塑胶同业如是说。草创时期的长江厂条件异常艰苦,却没有工人跳槽,长江厂的凝聚力建立在“诚”字上。

第一批招聘的工人全是门外汉,过半还是赤脚上田的农民。唯一的塑胶师傅就是老板李嘉诚,机器安装、调试,直到出产品,都是李嘉诚带领工人一道完成的。第一次看到产品从压塑机模型中取出来,李嘉诚如中年得子一样兴奋。悭吝俭省的李嘉诚破例奢侈一番,带工人到小酒家聚餐庆贺。李嘉诚常说自己是个悭吝之人,他的部下却称他“悭己不悭人”。

晚上,李嘉诚仍有做不完的事,他要做账,要记录推销的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次日的生产。业余自学是不可间断的,塑胶业发展急速,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被开发出来,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李嘉诚住在厂里,一星期回家一次,看望家人。规模稍扩大后,他在新蒲岗租了一幢破旧的小阁楼,既是长江厂的写字间,又是成品仓库,还是他的栖身处。那时的李嘉诚把自己“埋”进了长江厂。

李嘉诚身为老板,同时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草创阶段,什么事都是他一个人来支撑。李嘉诚曾做过塑胶裤带公司总经理,两者毕竟不同,塑胶裤带公司产销已步入正轨,而这里是白手起家。李嘉诚是以小学生的态度,来做他所做的一切。

但是,这种一帆风顺下面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李嘉诚的机器是老掉牙的淘汰机器,要确保质量谈何容易。又加上大部分工人只经过短暂培训就当熟练工使用,他们能够操作机器将制品成型已是很不错了。由于李嘉诚只注意数量,却忽视了质量,有一次差点遭遇灭顶之灾,幸亏李嘉诚平时树立的诚信人格使事情有了一点点转机,李嘉诚咬紧牙关坚持才渡过难关。正是因此危机,李嘉诚才确立了未来发展战略——稳健中寻求发展,发展中不忘稳健。

长江塑胶厂经历过濒临倒闭的危机后,生机焕发,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工厂通宵达旦生产,营业额呈几何级数增长。

【智慧解读】

志向远大者不仅要有勤学好问的精神,而且要有不纠缠于吃饭、穿衣、住房等“俗务”的毅力和能力。虽然,这有些不近乎“人情”,但对于一个已确立了崇高追求目标的人来说,吃饭穿衣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享受吃饭穿衣的饱暖安逸。因此,一个人只有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倾注到事业上来,才能做到办事机敏果决,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

如今人们谈起李嘉诚,都很难想象他当初哪来的这么旺盛的精力。他是靠着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力支撑着。李嘉诚的经历其实是一个典型青年奋斗成功的励志式故事,一个年轻小伙子,赤手空拳,凭着一股干劲,勤俭好学,刻苦而劳,创立出自己的事业王国。他常言:“追求理想是驱使人不断努力的最主要因素。”

这对现代的年轻人应该是一种启发,我们有宏图大志,但也要知道万事开头难。做事之初,各方面条件都不完善,我们唯有坚持勤奋的态度,不辞辛劳,才能抓住机遇的尾巴,走上成功的道路。当然,一路走来,还必须坚持诚信的态度,严格把控质量关口,才能够保持住这难得的胜利果实。

以诚为本才能永远有饭吃

【李嘉诚语录】

我答应的事,明明吃亏都会做,这样一来,很多人说我答应的事,比签合约还有用。

2002年,李嘉诚旗下的长虹生物科技公司要上市融资,当时长科公司全年的营业收入才几十万港币,根本就不盈利,但是股票发行时还是获得了好几倍的认购。为什么?因为香港人相信李嘉诚的信誉,相信跟着李嘉诚投资不会吃亏,“李嘉诚”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

李嘉诚在总结自己成功做人之道时,有一句深邃而精辟的话,叫做:“让你的敌人都相信你!”这句话令人过目不忘。道理非常简单,就是现在社会上常常提到的那两个字——诚信。“我答应的事,明明吃亏都会做,这样一来,很多人说我答应的事,比签合约还有用。”并非李嘉诚自诩,曾有人通过采访的途径,在他的竞争对手那里得到了证实:“他讲过的话,就算对自己不利,他还是按诺言照做,这点是他的优点。答应人家的事,明明知道吃亏可还是照做。”李嘉诚为人之道如此,其成功之路也受此影响。

有一年,李嘉诚决定在伦敦以私人方式出售他持有的香港电灯集团公司股份的10%。计划过程中,港灯即将宣布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李嘉诚的得力助手马世民马上建议他暂缓出售,以便卖个好价钱。但是,李嘉诚却坚持按原计划出售。李嘉诚说:“还是留些好处给买家好,将来再配售会顺利点,赚钱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良好的信誉。”《远东经济评论》对此发表评论,非常精辟地说:“有三样东西对长江实业至关重要,‘名声、名声、名声’。”

【智慧解读】

古代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得她的一笑,昏庸的周幽王竟然视军令为儿戏,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众所周知,在古代战争中,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当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可点燃。这下好了,宠妃看将士们手足无措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而这却恼怒了率领兵将们匆忙救驾的各路诸侯们。五年之后,外敌大举攻周,周幽王再燃烽火。然而,诸侯将领们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再也无人应和了。结果呢,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敌人掳了去。

周幽王丢失诚信,身死国亡;李嘉诚恪守诚信,赢得美誉。两相对比之下我们应该明白,国不可无诚信,人不可无诚信。中国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生的投资中,诚信就是青山,资金就是柴,只要诚信在,不怕没资金;运用诡诈之术,只是小聪明,也只会获得一时的小利,吞下的却是失败的苦果。

诚信,是一池清澈的水,所有的真诚都明明白白地装在里面,谁不喜欢。而失信则如同被一团污泥弄脏了的池水,谁又不厌恶呢?而且“一个人一旦一次失信于人,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别人宁愿去找信用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许多麻烦来”。真正的成功者是以诚实为做人之道,李嘉诚认为,以诚为本,才能永远有饭吃,才能做大生意。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但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人因信而立

【李嘉诚语录】

讲信用,够朋友。这么多年来,差不多到今天为止,任何一个国家的人,任何一个省份的中国人,跟我做伙伴的,合作之后都成为好朋友,从来没有一件事闹过不开心,这一点是我引以为荣的事。

在大千世界中,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做人之道,奸诈者有之,投机者有之,轻狂者有之,骄傲者有之,但是这些人绝不能成大事,至少不能长久成大事。而李嘉诚是一位诚实的人,并把诚实待人的原则落实到经商的过程之中。

对于李嘉诚这位30岁就凭着自己的努力成为富豪的人来说,作为一个商人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信”。其实,李嘉诚对事业上的“信”与他对人的“诚”是分不开的,诚信相合,即为“义”。从对子女的教育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为人和心中的想法。

李嘉诚坦言:“以往百分之九十九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有时会谈论生意,约三分之一谈生意,三分之二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因为世情才是大学问。世界上每一个人都精明,要令人家信服并喜欢和你交往,那才最重要。”

“我经常教导他们,对人要守信用,对朋友要有义气,今日而言,也许很多人未必相信,但我觉得‘义’字,实在是终身用得着的。”李嘉诚一直都在磨炼李泽钜、李泽锴两兄弟。他的这两个儿子长到八九岁时,李嘉诚就让他们参加董事会,不仅让孩子们列席“旁听”,还让他们插话“参政议政”,主要是学习父亲“不赚钱”、以诚信取胜的学问。

李嘉诚曾戏说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骗人,不符合中国人所说的无商不奸的标准,但其实正是因为他有信而无奸,所以才做出了全亚洲独一无二的大生意。

【智慧解读】

有些年轻人开始创业时,常常有着这样的看法,即认为一个人的信用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一个有钱的人、有雄厚资本的人,就有信用,其实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与百万财富比起来,诚信的品格、精明的才干、吃苦耐劳的精神,要高贵得多。

有很多银行家非常有眼光,他们对那些资本雄厚,但品行不好、缺乏信用的人,绝不会放贷一分钱;而对那些资本不多,但肯吃苦、能耐劳、小心谨慎、时时注意商机的人,他们则愿意慷慨相助。任何人都应该懂得,信用是人一生最重要的资本。要知道,糟蹋自己的信用无异于在拿自己的人格作典当。

罗赛尔·赛奇说:“坚守信用是成功的最大关键。”一个人要想赢得人家的信任,一定要下极大的决心,花费大量的时间,不断努力才能做到。

那么,如何提升自己的信用呢?以下几点可供借鉴:注意自我修养,善于自我克制,做事必须恳切认真,建立起良好的名誉;应该随时设法纠正自己的缺点;行动要忠实可靠,做到言出必有信,与人交易时诚实无欺。

不妨有一点笨拙精神

【李嘉诚语录】

有人问我做生意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认为那就是诚信,就是不妨把自己看得笨拙一些,而不是投机取巧。

李嘉诚的塑胶厂转产之后,他虽然率领企业冲出了深渊,但并非就此脱离了困境,这时,他的资金仍然不足,生产设备仍旧简陋,他无法更新设备、增加厂房、招聘技工,生产规模也无法像计划的那样扩大。正当李嘉诚预感到资金问题会给他的企业带来新的危机的时候,有一位急需大量塑胶花的订货商来到他的公司。

第二天,在约好的地方,寒暄过后,双方一时无话。李嘉诚主动打破沉默,说明自己的意图,接着,李嘉诚从手提包里拿出9种按照订货商的要求设计出来的精巧别致的塑胶花,放在外商面前。然后,李嘉诚诚恳地告诉外商:“先生,这9款塑胶花是我和公司设计人员昨晚一夜没睡按你的愿望设计出来的,有6款我想基本符合你的要求,而另外3款因为考虑到你的订货是为圣诞节准备的。因此,在你要求的基础上,再糅进一些传统风格,我想或许你会喜欢,所以全部拿来,供你挑选。”精明的李嘉诚明白自己资金不足的劣势,但他看准了这次薄利多销的机会。他敏感地预测到如能与这位订货商达成协议,那么长江公司不但可以脱离困境,而且还可以在香港取得相当有利的竞争地位。

李嘉诚接着说:“就我个人而言,我当然希望能够长期与您合作。长江目前虽没有取得足够的资金以及担保,但是我们却可以给您提供全香港最优惠的价格、最好的质量、最优的款式,并保证在交货期按时交货。而且,这9款塑胶花样品,如果您觉得满意,我愿意送给您,只是希望有机会跟您合作。”

这位订货商以十分钦佩的目光看着李嘉诚,不仅因为这个年轻人能在一夜之间设计9种款式的塑胶花供他挑选,更为他的坦诚而感动。订货商情不自禁地握着李嘉诚的手连声说:“了不起,年轻人,我同意跟你合作,你会干好的!”

这次成功使长江公司从此站稳了脚跟,并在香港塑胶企业内有了相当的竞争能力。在接下来的日子,李嘉诚领导长江公司迎来了香港塑胶花制造业最为辉煌的时期。欧美各国对塑胶花的需求量更大了,就连中、下层家庭也渐渐养成了用塑胶花装饰房间的习惯。

李嘉诚也充分利用这段鼎盛时期,不断创新。他以高薪招聘塑胶专业人才,研制出欧美用户最感兴趣的接近天然花的喷色塑胶花、特种花、热带新奇花卉,以及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中国特种花,从而顺利地打入了欧美市场。李嘉诚利用长江公司高品质的塑胶花产品,全方位地争取到了海外买家的长期合约,使业务得以迅速增长。李嘉诚常说:“要用真心真意,取得对方的信心。”

庞大的塑胶花市场,为李嘉诚带来了数以千万计(港币)的利润,长江公司的塑胶花和李嘉诚本人也愈来愈受到塑胶界的关注。“长江”因此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制造基地,而李嘉诚则被誉为“塑胶花大王”。

【智慧解读】

在李嘉诚看来,诚信是利润的前提和基础,利润是诚信的结果。他认为“信誉是不能以金钱估量的,信誉是生存和发展的法宝”,而通过数十年的企业经营实践,李嘉诚对此笃信不移。所以李嘉诚给予渴望致富成功之人的一个建议就是:“当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后,成功、利润将会随之而至。”

在李嘉诚这个名字中,“诚”字几乎代表了他的整个性格。想当初,父母给他起了这个名字,也许就寄予了他诚实做人的含义,而这个“诚”字也为年轻李嘉诚的事业打开了机会的大门。

小事中见真诚

【李嘉诚语录】

以诚待人是我生活上坚守不移的原则。

李嘉诚在商界以坦诚和守信著称,他说:“以诚待人是我生活上坚守不移的原则。”一则生活中的小事就足以说明他的这种秉性。

李嘉诚的裁缝师,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但谈及李嘉诚,他总是一口一个嘉诚哥,这不是因为李嘉诚的财富,而是因为李嘉诚的人品。每次,李嘉诚与他约好时间试衣服,都会遵守时间。即使遇到必须更改的时候,也一定事前通知,事后再向他道歉,并给予一定的金钱补偿。即使是做衣服这样的小事,也愿意以诚待人,以信服人,更何况关乎赚钱的大生意,这是一种何等的大诚信。世间能有几个人做到这样,别说金钱赔偿,就是道歉又有几个。

正是李嘉诚这种广为传颂的诚信美德,使别人乐意与他共事、使员工乐意为他做事,生意才越做越大,可以说,诚信是李嘉诚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智慧解读】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将“诚信”的品性当成做人准则。古人说:“君子养心,莫善于德。”“以诚感人者,人亦以诚而应,以术驭人者,人亦以术而待。”可见,待人诚挚、真诚乃是人的优良品格,是值得提倡的处世哲学,是修身养性的良方。

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人皮斯阿司被判绞刑。临死前,他希望能与母亲见最后一面,因为不能给母亲送终了。他的哀求被国王知道了,国王让他回家与母亲相见,条件是找到一个人来替他坐牢。茫茫人海中,谁又会愿意替一个死囚坐牢?有个叫达蒙的人站了出来,他是皮斯阿司的朋友,因为他相信皮斯阿司会回来。达蒙住进牢房后,皮斯阿司回家了。人们等待着事态的发展。刑期快到了,可是皮斯阿司还没有回来。行刑日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到刑场时,人们都骂他是个傻子。追魂炮打响了,绞索套住了达蒙的脖子,达蒙挺起了胸膛,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胆小的人吓得闭上了眼睛,许多人纷纷痛骂皮斯阿司出卖朋友。在寒冷的风雨中,这时只见皮斯阿司飞奔而来,喊道:“我回来了!我回来了!”人们惊呆了,消息也传到国王的耳朵里。国王根本不敢相信,于是亲自赶到刑场。在刑场上,无数双眼睛似乎都在替皮斯阿司哀求着,国王也被感动了,于是亲自给皮斯阿司松了绑,当众赦免了他。

“无诚则无德”。一个没有诚意的人最终会被世人所识破,从而对其远避。信的基本条件和重要表现是履行诺言,但诺言必须符合于道义。诚和信是统一的,信以诚为基础,能诚自然能信,离开诚就无所谓信。说话算数,诚实不欺是交往得以进行的条件。

以诚待人,即诚实、诚心、诚意。做人要诚实,否则会被社会遗弃;交朋友要诚心,否则朋友就会离你而去;做生意、跑业务要有诚意,否则,客户就会对你敬而远之。诚实的人品永远是进入人们情感世界的通行证。

一诺当有千斤重

【李嘉诚语录】

如果取得别人的信赖,你就必须作出许诺,一经许诺之后,便要负责到底,即使中途有艰苦,也要坚守诺言。

1978年,李嘉诚的事业再攀高峰,与汇丰银行联手合作,重建了位于中环黄金地段的华人行。

说起汇丰,港人无人不晓。汇丰是香港第一大银行,又是以香港为基地的庞大的国际性金融集团。1992年,收购了英国米特兰银行的汇丰集团,其资产总值达21000亿港币,跻身全球10大银行之列。汇丰的声誉还不仅仅限于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它在香港充当了准中央银行的角色,拥有港府特许的发钞权(另一家获此特权的是英资渣打银行)。

1974年,汇丰银行购得华人行产权。因年代久远,建筑已十分陈旧;更因为华人行位于高楼林立的中环银行区,原来的华人行大楼已日益变成小矮人。1976年,汇丰开始拆卸旧华人行,清出地盘,用于发展新的出租物业。在地产高潮,位于黄金地段的物业,可谓寸楼寸金,加之华人行在华人中的巨大声誉,华资地产商莫不想参与合作,分一杯羹。而且地产商如果能够取得汇丰银行的信任,建立了合作关系,未来极有可能在汇丰的鼎力资助下,成为香港地王。20年纪60年代起,刚入航运界不久的包玉刚就靠汇丰银行提供的无限额贷款成为著称于世的一代船王。由此可说,华人行改建是人人艳羡的机会,而汇丰则敲定李嘉诚作为合作伙伴。

李嘉诚与汇丰合作发展旧华人行地盘,业界莫不惊奇李嘉诚“高超的外交手腕”。其实,熟悉李嘉诚的人知道,言行较为拘谨的李嘉诚绝不像一位谈锋犀利、能言善道的外交家,亦不像那种巧舌如簧、精明善变的商场老手,他像一位从书斋里走出来的中年学者。李嘉诚靠的是一贯奉行的“诚实”,以及多年建立的“信誉”,所有这些就是他与汇丰合作的基础。

李嘉诚十分珍惜香港首席财神爷的青睐。他深深知道,首次与汇丰联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他要不惜一切代价,取得汇丰的信任,为日后长实的长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长实与汇丰合组华豪有限公司,李嘉诚立即以最快的速度重建华人行综合商业大厦。

新华人行楼高22层,外墙用不锈钢和随天气变换深浅颜色的玻璃构成,室内气温、湿度、灯光以及防火设施等全由电脑控制,整个工程耗资2.5亿港币。李嘉诚对改建严格要求质量、速度表达了他对于汇丰合作的诚意。1978年4月25日,华豪公司举行隆重的华人行正式启用典礼。汇丰大班沈弼出席剪彩,并表达了对李嘉诚的满意,他说:“旧华人行拆卸后仅两年多一点时间便兴建起新的华人行大厦,这样的建筑速度及效率,不仅在香港,在世界上也堪称典范。”

新华人行被人们视为长江的招牌大厦。李嘉诚的诚实和气魄果然令汇丰银行大为赞赏。次年,“长实”总部迁入新华人行大厦,在寸土寸金的中环立足,使长实的公众形象更加提高。李嘉诚与汇丰合作的良好开端发展为未来的“蜜月”——后来汇丰力助长实收购英资洋行,并于1985年邀请李嘉诚担任汇丰的非执行董事。

【智慧解读】

就经商而言,诚信意味着平等的交易、公平的竞争,诚信经商是商人最大的善,所以在生意场上,承诺就一定要做到,你才能得到周围商业伙伴的信任和尊敬,这在商业社会无疑是一笔最重要、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诚恳做人,勤勉做事,保持自己的良好信誉,一向是李嘉诚做事的准则。商场里,好的信誉和做人的原则是一个商人成功的关键。与你合作的人也会把这些作为对你的第一考量。如果不是因为李嘉诚先前的良好信誉,相信他不会这么容易获得汇丰的青睐,而李嘉诚对华人行的高效改建更是加深了他的这种信誉,为二者将来的密切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恪守承诺,是一种可敬可佩的美德,是个人良好形象的外现,是一种高明的处世哲学,是成大事者必备的品德。失信于人,大丈夫不为,智者不为。

虽然“兵不厌诈”之术在商业活动中普遍运用,但要取得根本性的胜利,却离不开他人的信任和支持。因此,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与公众之间,绝不能运用诡诈之术,弄虚作假,而应该“一诺千金”,把“信”作为立身之本。

诚信要表现在行动中

【李嘉诚语录】

重视自己的名声,努力工作、与人为善、遵照诺言,这样对你们的事业非常有帮助。

1984年1月,中资光大实业公司准备更进一步地发展其公司的业务,于是找到李嘉诚,希望合资做地产。李嘉诚便与光大实业公司合作经营城市花园,并按照常规,上报公布此项物业发展消息。在私下,李嘉诚看到光大来港发展只有两年,而从事地产风险很大,便与光大签订了一个经董事会通过的协议,如果地价下跌,三个月之内,光大可以随时退出,而地产的风险实际上就由李嘉诚一人承担。

没过多久,地价果然大幅下跌。光大要求退出,并于6月底宣布取消合作计划。置身其中的李嘉诚凭着经营地产的实际经验,其实是看好此次地价会很快回升的。但是,光大退出之后,李嘉诚不愿意让人家感觉到他从中挣钱,所以也就将这项物业赔本卖了。

事过不久,此项物业果然在地价回升中大赚,看好地产发展趋势的李嘉诚并没有去挣这笔钱。这就是李嘉诚做事的风格,他认为光大是朋友,如果让朋友感觉自己很“奸”,则难免产生隔阂。一个人一旦给人坏的印象,别人下次就再也不愿意和他交往或发生贸易往来了。所以,虽然李嘉诚断定地价会回升,还是忍痛将物业赔本卖掉,为的就是给人们留下好的印象。

【智慧解读】

任何一个人在刚跨入商业圈时,绝对不会无缘无故地立即得到别人的信任。这就需要你用实际行动将自己的诚意表现出来,时间长了,优良的品行、美好的人格才会被人发现,才会使人对他产生完全的信任。

很多人能获得成功,靠的就是获得他人的信任。但到今天,仍然有许多商人对于获得他人的信任一事漫不经心、不以为然,不肯在这方面花些心血和精力。这种人肯定不会长久地发展,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要失败。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信用,并非心里想着就能实现,他一定要有坚强的决心,以努力奋斗去实现。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实现他的志愿,也只有实际的行动才能使他有所成就。也就是说,要获得人们的信任,除了一个人人格方面的基础外,还需要实际的行动。

做错事要有担当

【李嘉诚语录】

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下次再也不愿意和他来往或产生贸易往来了。别人情愿去找信誉可靠的人,也不愿意再找他,因为他的不守信用可能会生出很多麻烦来。

李嘉诚当年在生产塑胶花时,由于急躁冒进,忽视了产品质量,从而导致产品堆积如山,根本没人买。他为自己的盲目冒进而痛心疾首。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之后,他决心以坦诚面对现实,力挽狂澜。

李嘉诚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负荆请罪”。

那天清晨,他回到厂里时,工厂仍然处于愁云惨雾之中,他立即召集员工开会,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经营错误,承认是自己的失误拖垮了工厂,损害了工厂的信誉,还连累了员工。

李嘉诚向这些天被他无端训斥的员工赔礼道歉,并真诚地表示,待经营状况一有转机,被辞退的员工如果愿意,都可以回来上班;今后,保证与员工同舟共济,绝不以损害员工的利益来保全自己,并希望大家原谅自己,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李嘉诚的话收到了一定效果,大家不再忧心忡忡、忐忑不安,士气也不那么低落了。

紧接着,他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请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

李嘉诚真诚的道歉得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谅解,因为他们都是业务伙伴,长江塑胶厂倒闭,对他们同样不利。

后来长江塑胶厂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那次风波过后,李嘉诚一直感到后怕。他想,如果当初他凭着年轻气盛死不认错的话,也许就从此没有再站起来的机会了。从那以后,李嘉诚也对认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智慧解读】

人再聪明,考虑事情也会有不周的时候,有时是由于情绪及生理状况的影响,于是就会无可避免地犯错——估计错误、判断错误、决策错误。犯错并不可怕,尤其是年轻人犯错,只是知错之后怎样去对待自己的错误才是关键。人有的时候往往想要顾全自己的面子,而想方设法地去掩盖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这样的结果很可能使别人对你失去信心。

相反,你真诚地去请罪,别人常常比较容易原谅你。不要因为你的身份而不敢认错,尤其当你是一个成功人士的时候。可能你会觉得认错就是向别人低头,会使自己失了面子,可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普通人的位置,你就明白,认错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所以,认识到错误,不妨坦诚承认,大方的风度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而死不认错只会让他人看低你的人品,远离你。

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

【李嘉诚语录】

有时有可能有人会把一世的积蓄投资在你的公司,所以要有责任,必须小心。

李嘉诚在1999年谈及未来挑选项目时讲道:“有时有可能有人会把一世的积蓄投资在你的公司,所以要有责任,必须小心。”

李嘉诚指出,股票是企业筹集资金的重要途径,但股票筹集的资金是用来投资的,而不是用来投机的,对企业管理者来说要对公众股东负责。为此,他多次运用股票筹集来的资金购并大量的境外企业,并将它们改造成为能够赢利的企业集团。例如,他曾经集资百亿,意在建立“电信王国”。1987年9月14日,李嘉诚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其控制下的4家公司(长实及其名下3家公司:和黄、嘉宏、港灯)集资103亿港币,其中29亿用于收购英国大东电报局4.9%股权。

这是香港有史以来最庞大的集资行动,对市场影响极大,引起全港轰动。当谈到“103亿”时,翻译因数目过于庞大,以为听错而犹豫了一下,李嘉诚毫不犹豫地用英语又讲了一遍,反映其当时得意的心情和自己对这一计划的信心。其后,他利用这些资金购进了包括香港、欧洲以及亚洲其他地区有关电信集团的股票,而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都是通过股票集资来获得的。

在进行股票交易的过程中,李嘉诚坚持审慎的态度,他认为,股票是投资不是投机。在股票经营方面,李嘉诚认为信誉是企业能否向前发展的关键。“不论在香港还是在其他地方做生意,毕竟信用最重要。一时的损失,将来是可以赚回来的;但如果损失了信誉,就什么事情也不能做了。”

因此,他说:“我做生意一直抱定一个宗旨,就是以诚待人和不投机取巧。”

他一再强调:“要让投资者得到利润,必须建立公司的信誉,使日后配售更加容易。”“在向客户作出承诺之后,无论碰到何种困难,都要履行对客户的承诺,以取得客户的信任。”正是靠了这种精神,李嘉诚旗下企业的股票一向受到投资者的追捧,不少投资者也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李嘉诚“处世作风经常考虑商业上的竞争对手及股东利益”。1975年,长实为了筹集资金,发行新股2000万股,筹得现金6800万港币,全部由李嘉诚独自承购。但他却自愿放弃1975年到1976年两年度的所有现金股息,约1000万港币。1983年,长实以发行新股作价付款方式购买青州英泥合作发展余下的土地。长实为此发行新股2400多万股,每股作价9.25港币。附带条件是:李嘉诚私人向青州英泥保证,在这些新股发行之日起14个月内,青州英泥在任何时候都可拿这些股份向他换回等于9.25港币一股的现金。换言之,李嘉诚私人承诺作长实股价倘使下跌的保障。这种牺牲自己利益的做法,在全世界上市公司中,恐怕是绝无仅有的。

1979年,他以利息低于当时最优惠利率的1/3,以私人借出2亿港币资助长实向汇丰银行收购和黄的股份。

【智慧解读】

李嘉诚的负责态度给投资者带来的是信任。人活在世上,必须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一个人认清了他在这世界上要做的事,并且在认真地做着该做的事,他就会获得一种内在的平静和充实。他知道自己的责任之所在,因而关于责任的种种虚假观念都不能使他动摇了。一个人有了足够的责任意识,那么,在包括婚姻和家庭在内的一切社会关系上,他对自己的行为都会有一种负责的态度。如果一个社会是由这样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的,这个社会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