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经济学家马克思

十位伟大的经济学家:从马克思到凯恩斯 作者:熊彼特 著


三、经济学家马克思

作为一位理论经济学家,马克思首先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我在前面已经把马克思称为天才和先知了,为什么还要在这里突出强调他学识渊博这个特点呢?有人可能会觉得这种做法有点奇怪。但是事实上,赞扬这个特点是非常重要的。天才和先知通常不会精通专业知识,而且如果他们具有任何创造性,那也往往恰恰是因为他们的专业知识不够出众的缘故。但是在马克思的经济学中,并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说明他在理论分析技术上缺乏学识和训练。他是一位求知若渴的阅读者、一位不知疲倦的研究者。他很少遗漏重要文献。他消化了他阅读过的一切,仔细钻研每一个事实、每一个论点,热情地深入细节,这在那些习惯着眼于整个人类文明和长期发展趋势的人当中,无疑是极其罕见的。不管是批评、反对,还是接受、同意,他总是把每一个问题都研究得十分彻底。关于这一点,最突出的证据就是他的《剩余价值学说史》(Theories of Surplus Value)一书,这部著作凝聚了他的理论热情,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不朽之作。虽然马克思肯定是为了证明某一个特定的学说而努力研究的,但是他不断地努力锻炼自己和设法精通一切应该精通的事物,从而在某种程度上摆脱了偏见和非科学的目标。正是因为他的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对要研究的问题本身的兴趣才会变成了最重要的东西,这种情况的出现几乎是不由自主的:不管他对研究的最终结果的意义看得多么重大,当他在研究时,他主要关心的始终是磨砺他那个时代的科学所提供的分析工具,解决各种逻辑上的困难,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在性质和宗旨上都是真正科学的理论体系,不管它可能会有什么缺点。

为什么无论是他的朋友还是他的反对者都会误解他在纯经济领域所取得的成就的性质?答案其实很容易理解。在他的朋友的眼中,马克思远远不仅是一位专业理论家;他们觉得,如果对马克思在这方面的工作给予太多的赞誉,那几乎是对他的不敬。他的反对者则厌恶他的立场和他的理论背景,他们几乎不可能承认马克思在他的著作的某些部分里完成的工作,如果这出自他人之手,他们就必定会击节赞叹。此外,经济理论的事实本来像冷金属,但是由于浸没在马克思著述的火热的辞海里,因而拥有了它们本身所没有的温度。无论是谁,只要怀疑马克思有权利被称为一位真正科学意义的理论家,就一定只能想到他的措辞,而没有想到他的思想。他们只想到了马克思那些充满热情的词句,想到了他对“剥削”和“贫困化”的强烈控诉。【贫困化(immiserization)一词可能是德语verelendung的最好的译法;verelendung不是好德文,正如immiseration这个怪词不是好英文一样。这个词在意大利语中是immiserimento。】毫无疑问,所有这一切以及其他许多方面,例如,他对奥克尼女士[1](Lady Orkney)的恶意的讽刺和粗俗的批评,全都是马克思的论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马克思本人是重要的,对他的拥护者和怀疑者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它们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人坚持认为,从马克思的理论中,他们总是可以看到某些比他自己的老师的类似主张有更多内涵的东西,甚至可以看到与他自己的老师的主张完全背道而驰的东西。但是,所有这些并不影响他的分析的性质。

那么,马克思是否真有老师呢?有的。要想真正理解他的经济学,首先必须认识到,作为一个理论家,他是李嘉图(Ricardo)的学生。说马克思是李嘉图的学生,不仅是因为他自己的论证显然是从李嘉图的命题出发而展开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从李嘉图那里学到了推理的艺术。马克思一直在运用李嘉图的分析工具,而且他碰到的每一个理论难题,要么是以他在深入分析研究李嘉图理论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的形式出现的,要么是以他在研究李嘉图理论的过程中发现的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启发的形式出现的。马克思本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承认这一点的,但是他当然不会承认他对李嘉图的态度就是典型的学生对教授所应有的态度:到教授那儿去,听教授反复地说人口过剩、过剩的人口再加上机器使人口过剩,然后回到家里努力把功课做好。围绕着马克思主义而长期争论的双方都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这也许是可以理解的。

李嘉图的理论不是唯一对马克思的经济学产生了影响的理论。不过,在所有对马克思产生过影响的理论中,最值得在这里略加叙述的无疑是魁奈(Quesnay)的理论,因为马克思关于整体经济过程的全部基本概念都来自魁奈。在1800—1840年之间,许多英国经济学家都试图发展劳动价值理论,他们可能已经为马克思提供了许多见解和理论细节,但是他们对马克思的影响我们在前面提到李嘉图思潮时已经涉及并包含进去了。对于这些英国经济学家,马克思的态度是,离他越近就越不客气。这些人当中有几个人【包括西斯蒙第(Sismondi)、罗贝尔图斯、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 Stuart Mill)】的作品在许多问题上的观点都是与马克思相似的。对于这些著者,我们在这里不予详述,因为并非所有的事情都与我们的主要论题有关。例如,马克思在货币领域的成就显然要弱一些,他在这方面没有成功地达到李嘉图的水平。

现在,我们将针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总结出一个极其简短的纲要,可是在这样做的时候,不可避免地要对《资本论》的结构提出许多不公正的批评。这部著作有些部分尚未完成,有些部分遭到了不少严苛的非难;但是它仍然雄伟地屹立在我们面前,展现着它那无比强大的轮廓。

(1)马克思把价值理论当作他的理论结构的基石,这说明他与他那个时代以及稍晚一些的理论家的普遍倾向是一致的。他的价值理论是李嘉图式的。我相信像陶西格教授这样杰出的权威是不会同意这一点的——陶西格教授总是强调马克思与其他理论家之间的不同之处。当然,他们的理论在语言表达、推理方法以及社会学含义等方面确实有许多区别,但是在今天的理论家所唯一关心的原理上却几乎没有任何差别。[2]李嘉图和马克思都认为,任何一件商品的价值(在完全均衡和完全竞争的条件下)都与包含在这件商品里的劳动量成比例,只要这种劳动量是与现存的标准的生产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一致的。他们两人都以劳动时间为标准来衡量劳动量,并使用同样的方法把不同性质的劳动归结到单一的标准上来。而且,两人都在一开始就遇到了由这个方法所带来的同样的困难(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碰到这些困难之前,就已经从李嘉图那里得知会出现这些困难了)。另外,关于垄断或者我们现在所称的不完全竞争,他们两人都没有提出过任何有价值的观点。两人都采用相同的论证来回应批评者,只是马克思的论证似乎有欠文雅,稍嫌冗长并且更加带有“哲学气息”(我们这里所用的“哲学”这个词是带有贬义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