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故乡本土

俞大光传 作者:田兆运 著


第三章 回归长沙发奋求学

如果说俞大光与先祖们生活过的绍兴错失机缘是一种遗憾的话,那么,他终于没有再让这种遗憾发生在长沙。这座同样在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版图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城市,在青少年时期求学成长的俞大光的生命历程中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迹。有了个人的好学向上,再加上勤勉而又多才多艺的兄长的督导和周围同龄人上进努力的氛围的激励,这一切使得俞大光在求学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着积极进取的心态,为他未来人生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故乡本土

从沦陷日寇的东北,回到湘江之畔的长沙,俞大光与母亲和哥哥一起回到了祖辈生活过的地方,重新过上了安定平静的生活。

对于自幼生长在东北的俞大光来说,这还是一座陌生的城市。

长沙,大约从7000年前开始形成村落,约24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在此建城,之后城址一直未变,2000多年前的道路甚至与今天所在位置的街巷依然重合,故此,长沙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时间在同一地址建城的城市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长沙曾有过“善化”“临湘”“潭州”等名称。唐宋和明清时期的长沙,其经济和文化为其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

长沙又称“楚汉名城”,马王堆汉墓和走马楼简牍等重要文物的出土反映其深厚的楚文化以及湖湘文化底蕴,位于岳麓山下的岳麓书院已成为湖南文化教育的象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长沙教育、科技、经济、文化格外星光耀眼。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化名人叠代辈出,涌现出曾国蕃、左宗棠、陈宝箴、谭嗣同、黄兴、蔡锷、毛泽东、蔡和森等风云人物,三湘大地孕育出众多英雄豪杰,文人志士,这也同时给长沙留下丰富的史学内涵。数不胜数的历史文化名人,在长沙留下了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

俞氏家族在长沙因与晚清政坛几位重臣的特殊姻亲关系,而使整个家族的政治地位达到空前隆盛的地步,同时,也相继涌现出几位颇具影响的杰出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长沙可谓是俞氏家族的福地。

俞大光的祖父正是得益于家族的繁盛,才拥有了那块田产。而在当年的乱世之中,也就愈发显现出这块田产的重要价值。位于长沙市湘江之西西乡小龚家湾的这块田地的面积共有12担。

长沙市当时的城区主要分布在湘江以东,从俞大光家租住的地方去一次小龚家湾来回要过两次江,路途大概有14华里。搬回长沙后,他们偶尔到那里去一次。俞大光至今还留有的印象就是往返所乘坐的交通工具是雇用当地老百姓抬的滑竿。

迁居到长沙后,俞家在市区北门孙家桥租到住房。俞大光的父亲将家庭生活安置妥当后,就启程赴天津北宁铁路局供职,职位是经他原来的上司周达夫介绍的。在长沙,俞大光与母亲、哥哥以及一位保姆共4个人生活在一处租来的房子里。他的父亲只是在逢年过节时才偶尔回家一趟。

平时,家里每月能够收到父亲寄来的60元法币,其中有14元用于房租,余下的则用来保证几口人的吃穿用项。如果一切正常,这笔费用基本上可以维持全家人的日常生活,但是,一旦碰到一些意外情况,就必须要依靠田产的地租收入。

回到长沙后的俞大光兄弟两个都面临转学问题。由于已停学两月,而且长沙市的学校都是从秋季算是新学年开始,与沈阳市的学校从春季开始不同,为此兄弟俩只能延误半年。

1932年2月,他们两人分别通过插班考试入学。俞大猷插入到私立明德中学高中第四班读二年级二期;俞大光则插入市立第十一小学读五年级二期。虽然已经在沈阳上完了五年级上半学年的功课,进入十一小学后他不得不重复学习在沈阳学过的部分功课。这两所学校离住处孙家桥都很近,步行10分钟就能到达。

位于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还有一点不同的是,俞大光在沈阳是从五年级开始学习英语,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26个英文字母。而长沙则是从初中才开始学习英语,在这方面,他无疑要显出一定的优势来。

退学之痛

俞大光的哥哥俞大猷在沈阳时就读的是辽宁省立第一高中,成绩一直非常出色。为什么到长沙后却要插班到一所私立中学呢?原来这所明德中学成立于1903年,是闻名全市甚至全省的好学校,校长胡元倓倡导“磨血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天下兴亡为己任,敢为人先,培育出了大批栋梁之材,学校也拥有众多的优秀教师和齐全的教学设备。

作为湖南的一所著名学府,明德中学至今已经走过了100多年的风雨历程。解放后曾改为长沙市第三中学,从男校改为男女合校;但1983年又改回原名明德中学,只是仍属省管而已。这所中学在它上百年的发展史上,先后培养出了艾国祥、丁夏畦、肖纪美、刘经南等多位两院院士。

1933年6月,俞大猷在明德中学毕业后,曾拟去北平投考名牌大学,但不幸因病中途折返,只得改考省内学府湖南大学并被录取。9月入校,校长为胡庶华,他读土木工程系。他在明德中学一年半的求学历史,已给学校留下了记录:在该校百年校庆时出版的校友录里,已载入了他的姓名和所在的班级和毕业年代。

俞大光受哥哥的影响,小学毕业时也报考了明德中学,并顺利地被这所学校录取。然而,令人倍感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他与这所学校的缘分却只维持了一年。

聪敏好学的哥哥无疑成了俞大光最好的榜样和老师。事实上,他也一直在家里担当着老师的角色在督促着俞大光认真学习。也许是某种天意,俞大光在个人偏好上,更加喜欢数学,尤其对做数学习题兴趣浓厚,相反,对古文方面的知识却不太感兴趣。

这种偏好其实也正是俞大光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优秀才智的表现,并没有影响到他其他功课的学习。根据俞大光的回忆和当年的学习成绩,可以知道他在明德中学的总体学习成绩是基本合乎学校要求的,并不是说学不会或是表现不好。但是,由于意外等原因,在学校严格的规定面前,他却只能另选别的学校。

事情的具体情况是这样的:一年级期末考试时,因为平时对古文不太感兴趣,没有好好下功夫,他的国文课考试成绩没有及格。当时长沙的初中有一门课叫童子军,在小小的年岁就开始接受军事教育。这门课不仅有笔试,还有操练方面的考试内容。平素身体单薄的俞大光,对这门课因缺乏兴趣而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考试同样没有及格。

如果说上述两门课不及格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数学课考试成绩不合格就实在有些冤枉了。在他最拿手的数学课考试时,考试的具体时间没有变,但日期却提前了,学校在布告栏贴出了通告,可是,俞大光却没有注意到。最终,他因错过了考试时间而被按缺考处理。

俞大光的父亲俞明涣1932年时拍摄的照片

根据明德中学当年的校规,一个学生如果有三门功课不及格,其中只有一门主科不及格时,可以给一次补考机会,但如果有两门主科不及格,就失去了补考的资格,只能按退学处理。

就这样,在明德中学上了一年后,俞大光因为有三门功课不及格而无法继续在这所学校读书。此时,已经考入湖南大学土木工程系的俞大猷住宿在学校里,只是在周日才回家。俞大光被明德中学退学处理在当年这个家庭无疑是一件大事。

哥哥和母亲的批评自然在所难免,而最重要的是,这件事在俞大光幼小的心灵里引发了强烈的震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他还因为年幼而缺乏自制力,会因为玩耍而耽误学习的话,那么,在经过这次事件之后,他开始明白了发奋图强的道理,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起来,全身心投入到了学习之中。

在一个人漫长的一生中,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必然会遇到种种磨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磨难出现在青少年时期未必就是坏事,相反,它更容易激发出一个人拼搏向上的志向。因为考试成绩不合格而被明德中学退学的人生遭遇,成为了推动俞大光积极上进的一个重要的人生契机。

转读复初

从明德中学出来后,到哪里上学成为俞大光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这个重要关口,被俞大光叫作九舅的胡翼如帮了大忙。他过去曾有一段时间帮俞家管理田产收租事宜,这时已成为长沙一所私立中学的校长,学校的名字叫长沙私立复初中学。相对来说,虽然学校名气远没有明德中学大,但学校的各项设施和师资力量都还过得去,运转也比较正常。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像俞大光这种被明德中学退学处理的学生,如果要继续上学,接收的学校都会要求他从一年级重新读。俞大光的母亲并不想让孩子重读,认为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钱财。俞大光自己也不愿意。有了胡九舅的帮助,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俞大光顺利进入复初中学插班跟着二年级的同学一起学习。

复初中学规模不大,但学校分为相距不远的两处地方,分别称作本校和分校。俞大光先在分校上了半年,以后则在本校度过。这所学校与明德中学的校址离俞大光家都很近,步行不超过10分钟的路程,上下学非常方便。

说到转学带来的变化,唯一让俞大光感到不太适应的是在明德中学读书时中午可以在学校食堂吃上一顿热乎的饭菜,而复初中学没有这个条件,他中午只能回家解决午饭的问题。可是,一方面家里开饭的时间晚,另一方面学校中午休息的时间又短,俞大光往往只能回家吃些面点凑合一下。

复初中学的各项基础设施基本完备,与硬件设施相比,更值得称道的是软件,那就是学校有一批极具责任心的教师,这一点给俞大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复初中学的读书生活中,数学老师易文林和理化老师赵东樵给俞大光留下了最深的印象。易文林老师性格直爽,俞大光刚转学到复初中学时,易老师正因病休假,但一回到学校就给学生补课,课讲得非常好,对学生责任心极强。俞大光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与易文林老师的引导有直接关系。理化老师赵东樵对学生也非常有责任心,他还专门编了《理化问题详解》,教给学生解题方法,这个题解对学生升学考试帮助很大。两位老师喜欢与学生打交道,凡是有问题问到,他们是有问必答,不厌其烦。

除了良师,还有益友。在复初中学读书时,同班同学胡孔燊一直是俞大光学习的榜样。胡孔燊非常喜欢看课外书,尤其偏好数学几何。胡孔燊对几何的痴迷程度和对难题求解的乐趣也激发起俞大光的兴趣。俞大光跟随这个比他大几岁的同学钻图书馆,暗地里比谁做的难题多。老师课堂上没讲过的内容,他俩也主动找来做,解决一道难题就像是攻克一个碉堡。

作为在复初中学读书生活的见证,俞大光至今还保存着当年书法极其工整的几何习题本。上面打满了老师批改的红勾,这份作业成为了他当年在明德受挫后转到新的学校奋发上进的有力证明。

尽管当时时局比较乱,但是,当年对中小学生的教育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初中会考是由湖南省统一组织,不合格的会被刷掉,学生要想毕业,必须会考及格,不及格就不发毕业证。俞大光在初中毕业会考中取得了甲等成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