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孙中山”三个字,竟是章士钊起的

中山先生的一天 作者:龚铭,张道有 著


“孙中山”三个字,竟是章士钊起的

中华民国国父孙中山,一生中名字不断出现变化。

孙中山一出世,父母为其取乳名帝象,原来村民因信奉北帝,所以很多人家在给子女取名时,中间取“帝”字。后根据族谱,取名孙德明,上学后,改名孙文,字载之,寓意“文以载道”。清朝档案中故意把孙文的“文”字,写成“汶”字,带有贬义。“汶汶”,表示昏暗不明、玷污,以贬低孙文是“国贼”“海盗”。孙文,又号日新,取自《大学》里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在广州话里,“日新”常被误读为“逸仙”,久而久之,“逸仙”取代了“日新”,号也喧宾夺主变成了名字,孙逸仙在西方更广为人知。至今,广州的中山大学的英文名字翻译的也是Sun Yat-sen University,而非Zhong Shan University。

“孙中山”这三个字也是“意外的收获”。中山是日本的姓氏,明治天皇的母亲姓中山。孙文在日本期间,为便于秘密开展活动,曾为自己取日本姓“中山”,又取了一个很谦虚的名字叫“樵”,樵夫的樵。自此,孙文的日本友人都称他为“中山樵”。

章士钊无意在朋友王慕陶那儿见到了孙氏亲手写的一封长信,见其“字迹雄伟”,才对“海贼孙汶”心悦诚服。此时,恰好日本友人宫崎寅藏所著《三十三年之梦》一书在日本出版。这是宫崎寅藏的自述,其中不少记载自己参加孙文革命活动的内容。章士钊将这书中有关孙文的段落翻译为中文,书名为《大革命家孙逸仙》。原书中注明:“孙文即中山樵先生。”章士钊一疏忽,译成“孙文即孙中山先生”。因为章氏只在武昌学堂里学过一点日语,对日文一知半解。因不知日本姓氏的规矩,便贸然以“中山”缀于姓氏“孙”下,而牵连读之曰“孙中山”。后来《大革命家孙逸仙》再版,更名《大革命家孙中山》,从此,有了“孙中山”这个新名字。

王慕陶知道他擅自为孙文起了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后,勃然大怒,觉得怎么能把两个姓(孙、中山)摞起来用了?不通!想不到此书刊印后,“一时风行天下,人人争看”!因章氏的大力宣传,“孙中山”这个似是而非的名字竟成了那个时代最为响亮的大名,一直流传开来。

参考文献

张港:《孙中山名字考》,《文史天地》2001年第7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