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征意战功

拿破仑传 作者:[法] 布里昂 著,郁飞 译


第三章 征意战功

波拿巴成为皮蒙特之主。他在侵入伦巴第之前稍事停留以整顿军队。他向打了胜仗的军队指出展现在他们面前富饶广阔的平原;他在一份传阅的文告里提醒他们说:“汉尼拔曾经强行翻越阿尔卑斯山,我们也绕过来了。你们以前要啥没啥,可是现在你们已经补充了所短缺的一切。你们缺少大炮而打了胜仗,不靠桥梁渡过了河渠,没有靴鞋完成了强行军,得不到烈酒就野营露宿,还经常接不上面包。唯有共和国的同志们,为自由而战的士兵,才忍受得了这一切。感谢你们的坚忍意志!但是,士兵们,你们大功尚未告成——因为要做的还很多:我们还没有拿下米兰。攻占塔尔克维尼的烈士,他们的骨灰还被刺杀巴斯维尔的那帮凶手践踏。”

奥军主将在波河对岸集中兵力,阻拦敌军渡过这条大河直趋伦巴第首府。

“拿破仑千方百计要博利厄相信他打算在瓦兰察试渡波河;而那位冥顽不灵的奥地利将领,由于自己曾在瓦兰察渡过波河,竟轻易相信那种种表现都是真实的。这时他狡猾的对手用难以置信的速度急行军到波河下游五十英里的皮亚琴察,5月7日出现在该地,使刚巧在那一带侦察的两连奥地利骑兵惊慌失措。他只能用普通渡船载运士兵渡过那条大河。只要当地有一支像样的军队对付他,他决不能渡过。(日后享有盛名的)安德烈奥西是先锋队指挥官,(日后的蒙特贝洛公爵元帅)拉纳率领数名掷弹兵首先登上对岸。德国轻骑兵当即被逐出阵地,法军不折损一兵一卒便渡过了这条大河。”

“博利厄察觉自己上了当,便前往皮亚琴察,一心要使入侵的军队背靠波河应战。但是波拿巴却无意在如此危险的地带迎战奥军,而是迅速向福米奥推进,他知道那里是用武之地。5月8日敌对两军的先头部队在福米奥村遭遇。帝国军队占领了各教堂的塔楼和房屋,希望据守到博利厄调来主力。但是法军上刺刀猛冲,奥军将领眼看三分之一的士兵倒下,溃不成军,被迫撤退,遗弃了全部大炮,渡过了阿达河。这时博利厄在阿达河对岸集中军队,在各处浅滩和桥头设置坚强的岗哨,特别是在他估计(这回猜对了)法军司令企图强渡的洛迪。”

“洛迪的木桥成了一场最著名战役的现场,尤其将永远和拿破仑个人的名字结合在一起。博利厄把总部挪到阿达河东岸时留下木桥未动是一大疏忽。10日,他的前哨部队被迅速驱赶,穿越巷道曲折的古老的洛迪镇。而掩蔽在墙垣和房屋后面的法军已跃跃欲试,企图通过木桥。博利厄设置了三十门炮的炮兵阵地,想全部轰掉这座桥。对这处炮兵阵地及其背后严阵以待的整个大军发起猛攻,这次冒险是战史上空前大胆的壮举之一。”

“波拿巴的首要措施是尽可能搜罗大炮直接对付这处奥军炮兵阵地。这时他从这边河岸上也开始了猛烈炮击。司令本人出现在炮火中,亲手指挥两门炮切断奥军破坏木桥必须通过的唯一小道。就在这一次,士兵们为他这种大无畏精神欢欣鼓舞,奉送他一个‘小班长’的光荣绰号。他已同时派出博芒将军和骑兵去较远的一处浅滩试渡(那里渡河有许多困难),并急迫地等待他们出现在敌军侧翼。他们果然出现了,博利厄的阵线不免显得有些慌乱,拿破仑当即发出命令,他早已集结在木桥附近房屋背后的一队掷弹兵立刻转向左翼,前列直逼木桥。他们高呼‘共和国万岁’向前冲去,但一时被弹雨遏阻。波拿巴、拉纳、贝尔蒂埃和拉耳曼纳等赶赴阵前,召集并鼓舞士兵。队伍虽被密集炮火射倒不少人,但还是奋不顾身地冲过桥去。英勇的拉纳第一个冲到对岸,拿破仑本人第二个。奥军炮兵在大炮旁边被刺杀,博利厄急于躲避法军炮火而把其他部队后撤过远,这时已来不及援救他们。博芒跨在战马上豪勇地紧逼侧翼,拿破仑的步兵过桥后迅速整队,马上冲锋,奥军阵线溃乱不堪,土崩瓦解,望风披靡,死伤众多,而法军伤亡不过二百人。波拿巴就是这样迅速而损失极小地完成了这次使人目瞪口呆的冒险——他自己称作‘通过洛迪桥的恶战’。”

“对于敌军这确实是恶战,他们又一条有利的防线被夺取了,而法军的士气则被鼓动到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高度。然而博利厄能使部队有条不紊地撤退,这也是波拿巴始料不及的。他搜集残兵败卒,很快越过波河另一条支流明乔河一线,把法军甩在河这边。但是重大目标终已达到;奥军主将业已逃逸,充其量还有曼图亚可守,而战胜的入侵军长驱直入伦巴第富庶而显要的首府再无阻拦了。皮齐盖托内的守军眼看自己同奥军的联系已完全断绝,便投降了。法军骑兵追逐博利厄直至克雷莫纳并占领了该地。拿破仑本人则准备立即向米兰进军。”

“米兰一向有革命派,实际上阿尔卑斯山脉以南的奥地利领地无处没有革命党人。而今众多居民都戴上了三色帽这种法国标志。市政当局赶紧迎入战胜者,把他们当作朋友和保护人。因此5月14日,洛迪桥之战以后四天,拿破仑在豪华壮丽的凯旋仪仗中进入了这座古代伦巴第诸王庄严繁荣的城市。”

“但在严肃的事情上,他是不会因为这番阿谀逢迎而像一个友好的将军那样行事的。他立刻向米兰勒索一笔沉重的贡赋(八十万镑),并攫取了安布洛西美术馆珍藏的二十幅最精美的名画。”

“在现代战争中,各种艺术珍品一直被认为是任何情况下都应尊重和保护的一类财产。这回波拿巴粗暴贪婪地践踏这条法规,激起了全欧洲的强烈愤懑。”

“波拿巴在米兰只逗留了五天。米兰的卫城仍然坚守不让他进入。但他留下部分军队围困卫城,本人却追击博利厄去了。此时那位奥军司令已把残余部队布防在明乔河彼岸,其左翼在号称‘意大利卫城’的坚固大城曼图亚,右翼为威尼斯的堡垒佩斯基腊,那是他无视威尼斯督耆的抗议而径自占领的。这条阵线之坚强无比可想而知。入侵军却再次急于击破它。”

“这时法国督政府却开始怀疑他们这位青年将领的最终意图究竟何在了,后者的成就和名声都已达到颇为惊人的高度。出于失控的担心,他们决定尽可能遏制那种野心。他们命令波拿巴兵分两路,一半去进攻教皇和那不勒斯国王,留下另一半由克勒曼指挥去结束同博利厄的较量。但这时他行事之果敢坚决是那几名督政无法抗衡的。他的答复是辞去司令之职。‘意大利方面军的半数,’他说,‘不足以用来结束对奥地利军的战斗。我是靠保持完整兵力才打了这么多胜仗,以至进占米兰的。你们与其用两名良将,不如用一名劣将。’督政府不敢坚持撤换名字已被视作胜利象征的主将。拿破仑仍留任独当一面的司令,这也是他的指挥权利最后一次受到怀疑。”

“法军进抵明乔河。司令对部队的部署使博利厄坚信他的意图是尽可能在佩斯基腊渡过明乔河。这时他已准备重演在皮亚琴察的那一战。实际上5月30日不是在佩斯基腊,而是在其下游甚远的博尔格托强渡明乔河的。博尔格托的奥地利守军破坏了一个桥孔也无济于事。波拿巴在断孔上架设多块木板,他的士卒因连战连胜而士气高涨,以不可抵挡之势猛冲。博利厄被迫像此前弃守阿达河及波河那样,放弃了明乔河,退守阿迪杰河的新防线。”

“当时那位奥地利将军实际上已经丢失了意大利的开阔地带。他如今正驻防在拿破仑业已攻占的广大富饶省区和提罗耳的交界处。米兰卫城固然尚在坚守,可是城中兵力不多,而且四面被围,不能指望抵抗多久。曼图亚拥有奇特的天然优势,退却中的将军更投入了足足一万五千名守军,看来奥皇的意大利领地中只有这里尚可挽救,这是最后一处。博利厄急切地等候德国生力军赶到,以便竭力解救这座大城;而他的对手却一心要抢在奥皇政府之前,并立即抢先屯兵城下了。”

“曼图亚位于岛上,四周都被明乔河的支流同他处隔断,只靠五条狭窄堤道相通,其中三条有强固的正规堡垒或者壕沟环绕的军营防守,另外两条由栅门、吊桥或者炮台守卫。城市处于死水和沼泽之中,空气污浊,对外来人特别有害。守军打算凭他们的勇劲固守城池;但也要看法军司令是否有新奇的攻城术,同他行军途中和各次战役中用过的那些办法一样行之有效,能缩短围城战的时间。他开始攻打便一鸣惊人,以排山倒海的突袭夺取了五条堤道中的四条,守军全靠拉法沃里塔这第五条堤道才没有同陆地隔绝。这最坚固的一条堤道是根据附近一座宫殿命名的。但是看来法军还须占领紧接曼图亚的威尼斯领土才能完全封锁曼图亚。我们已于上文中提到,那位帝国大军主将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占领佩斯基腊时,曾经无视督耆的要求。威尼斯使节抵达法军司令部时,波拿巴说:‘你们太弱小,不足以在像法国和奥地利那样的交战国之间严守中立。博利厄没有尊重你们的领土,因为他的利害关系要他侵犯;有什么落到阿迪杰河一线以内,我也毫不犹豫地要去占领的。’事实上,驻军已被派到维罗纳以及威尼斯境内的一切强固地点。现在三色旗正飘扬在提罗耳各隘口处;拿破仑留下塞律里埃围困曼图亚,自己回到米兰去安排要事。”

“那不勒斯国王因法军屡战屡胜而惶然不知所措,这时几乎不计任何条件,急于向显然抵挡不住的共和国求和。当时波拿巴也无意轻视这项建议。于是他同两西西里国王签订停战协定,随后又缔结正式和约。新近表现得格外英勇的那不勒斯部队甩开了那位奥地利将领,开始奔向意大利南部。”

“这项和议使拿破仑另一批命令的牺牲者整个落入他的掌握之中。教皇背后别无朋友,看到自己只得任凭入侵者摆布,在惶恐中准备投降。波拿巴索取并得到的和平代价是:一百万镑,教皇美术馆中最精美的画像和雕像一百件,供应大批军需品,割让安科纳、斐拉拉和波伦亚三地及所属领土。”

“他继而把注意力转向托斯卡纳大公,佛罗伦萨的博物馆和大公的宝库暂时不动,但毫不客气地夺取了为托斯卡纳吞进大量财富的海港里窝那,那里的英国货物被没收,因而商人破产;港口里很多英国船只好不容易才逃脱。大公吃了这样的大亏非但不敢怀恨,反而被迫在佛罗伦萨装作万分热忱地接待波拿巴,而这位劫掠者回敬他这番恭敬礼仪的是,在为其举行的盛筵上高兴地搓着手告诉他:‘我刚刚接到米兰来信,卫城陷落了——你兄弟在伦巴第再无立足之地了。’”

“与此同时,司令也没有忽略法国政府宏伟而大胆的计划,就是使意大利北部彻底革命化,在此建立一批共和国。意大利北部有其特殊情况:这地方自古闻名,民气高昂,久已分裂为许多小邦,大部分由德国血统的总督统治,为实现这项计划提供了不少方便。波拿巴不断受到巴黎政府和伦巴第一批有势力人物的催促,要他从速执行计划。他却认为顺应意大利各地政府和人民要比匆忙采取上述措施更为有利。因此他实行妥协,暂以榨尽各政府为满足,一天天哄骗民众。督政府好不容易被说服让他照自己的意思做。但是他如今不把督政府的谴责放在眼里,而后者确也领受过教训,不得不敬畏他的力量。”

“奥地利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已从博利厄统率的奥军顷刻覆没造成的惊惶中恢复过来,决定付出更大力量收复伦巴第。”

“博利厄屡屡出师不利,再也不受信任。享有盛名的维尔姆泽被派去接替他。从莱因河各军抽调了三万人归新司令指挥,他还受命在上任途中可以从善战而又忠诚的提罗耳居民中尽量征召新兵,以进一步壮大自身力量。”

“莱因河方面的奥军因此削弱,对当时那个战场上的后果很是不利。儒尔当和莫罗分别率领一支法军强渡莱因河,锋芒所向,迫使帝国将领瓦登斯来本和卡尔大公退避三舍。但是善于指挥的大公不久就同瓦登斯来本的队伍会合,以绝对优势兵力压向儒尔当而大败之。莫罗得悉儒尔当惨败情况后,被迫放弃继续深入德境的进军计划,完成了穿越黑林地带的著名退却,因此赢得同疆场得胜一样光辉的名声。”

“维尔姆泽把司令部设在特兰托,总共聚集了八万人。而波拿巴只有三万人,既要据守如今对法国人的行动普遍憎恨的辽阔地域,又要继续围困曼图亚,还要对付战场上这种可怕的寡不敌众。”

“维尔姆泽本应从波拿巴的历次胜利中知道紧密行动的优越性,不料他竟愚蠢到把大军分为三路互不相连的纵队,其中一路的进军路线同其他两路全然分离,彼此无从支援,换言之,这一路与两支友军的行军路线之间横亘着加尔达湖水面——这样的大错岂能逃过拿破仑的鹰眼。”

“他当即决定向科斯达诺维奇的分队进发,在另外两路纵队无法救援之处进攻。为此必须暂时解除曼图亚之围。7月31日夜晚,法军把大炮埋入战壕,匆忙撤离该地,以致前进的奥军以为这是恐惧的表现。”

“这时拿破仑冲向已行近加尔达湖末端的科斯达诺维奇,在湖畔的萨洛和距湖稍远的洛纳托袭击并歼灭了两支奥军。现在奥热罗和马塞纳在博尔格托和佩斯基腊只留下后卫部队,也向布里西亚进发。科斯达诺维奇若是全军坚守不撤,必不可免地要被数路敌军的联合部队消灭。但此时他已被拿破仑的神速进军吓坏了,早已全力退向老巢提罗耳。因此奥热罗和马塞纳率部回师明乔河,这才发觉维尔姆泽已把他们的后卫部队逐出阵地;马塞纳的后卫部队在皮让率领下秩序井然地退到洛纳托,而奥热罗的守军却在瓦列特手下狼狈溃退,把卡斯蒂里恩舍弃给了奥军。”

“老将维尔姆泽为这几仗获胜而得意扬扬,这时决定投入全部兵力进攻法军,凭刺刀尖恢复同科斯达诺维奇四散的队伍的联系。他很幸运,能在洛纳托击败英勇的皮让而占领该镇。但这次新胜仗对他却成了致命伤。他在胜利的狂喜中把战线向后拉得过长;他太急于同科斯达诺维奇取得联系,结果削弱了战线中央。马塞纳大胆而巧妙地抓住战机,投入两支强劲纵队,收复了洛纳托。那位奥军将领察觉他的军队已被切割为二,便心慌意乱,不知所措,仅在卡斯蒂里恩英勇抗击一阵。但是一心要雪瓦列特之耻的奥热罗不惜重大伤亡攻取了那处阵地。这就是洛纳托之战。此后奥军一败涂地,不可收拾。他们四散逃往明乔河,维尔姆泽本人正在那里补给曼图亚的粮秣。”

“维尔姆泽收抬全部残军前去迎战得胜军。两军在洛纳托和卡斯蒂里恩之间遭遇,维尔姆泽惨败而逃,险些被俘,吃尽千辛万苦才回到特兰托和罗韦雷托两处前沿阵地,不久前他的大军就是从这两地满怀战无不胜信心出发的。在这场悲惨的战斗中奥军伤亡四万人;波拿巴许是低估了己方的损失——七千人,战斗进行的七天中他没有脱过靴,也没有睡过觉,除了打打盹。短短几天里打了这么大的胜仗,消耗的力量非同小可,理应稍事休整,但拿破仑马不停蹄,直至他眼见曼图亚再次被围困得水泄不通。维尔姆泽以大炮、军需品和四万士兵的损失所换取的,仅仅是曼图亚守军得到援军和粮草而已。”

“这次短促的交战期间,意大利教士对法军的憎恶在许多地方表现出来了。帕维亚、斐拉拉和其他一些地方都爆发了乱事。当拿破仑再度取胜的捷报传来,重新激起恐怖和剧烈的反抗时,这种情绪传播得尤其迅速。”

“正当他忙于恢复意大利境内的平静时,始终陷于困境的奥地利又匆忙派遣两万名生力军听命于维尔姆泽。这位英勇的老将从不灰心丧气,打算再次奋力解除曼图亚之围,把法军逐出伦巴第。如今他的军队又同以前那样在数量上大占优势,虽然气势稍杀,但英武精神仍然无可匹敌。老将依然分兵作战,但照例注定要亲见各队被各个击破。”

“他亲率三万人从特兰托经由布兰塔的狭道向曼图亚进发,给罗韦雷托的达维多维奇留下两万人为提罗耳做掩护。波拿巴马上看出了对手的错误。他听任敌军直抵巴萨诺而不去惊动。当敌军到达巴萨诺,因而完全脱离达维多维奇和他的后方时,波拿巴调集强大的兵力疾趋罗韦雷托,行军速度之快只有事后似乎才能令人相信。”

“罗韦雷托之战(9月4日)是拿破仑最光辉的日子之一。敌军在罗韦雷托镇前设有强固的营垒。而在市镇背后,阿迪杰河流经巨大的岩石和山岭,卡利阿诺城堡坐落在临河悬崖上,万一镇前有失是一条保险的退路。法军热情高涨,所向无敌。奥军虽凭常有的韧劲固守营垒,可还是挡不住杜布阿及其轻骑兵的冲锋而败下阵来。杜布阿在他光荣的一刻受了致命重伤而倒下。他挥动马刀,用最后一口气激励手下士兵前进。他说:‘我为共和国战死,只盼在生命离开我之前听到胜利属于我军的消息。’法国骑兵在这样的鼓舞下追逐德军,使他们无法集合,只能被逐出该镇,甚至卡利阿诺的庞大防御工事也显得毫不中用了。一座座山头凭刺刀尖攻占下来。战胜的军队俘虏了七千敌人,缴获十五门炮。”

“维尔姆泽听说达维多维奇全军覆没,惊得目瞪口呆,毫不怀疑现在拿破仑将长驱直入德境,会合儒尔当和莫罗,共图实现卡尔诺的伟大计划——进攻维也纳本身,因为二将的进展他听到过,还当他们顺利无阻呢。老将看到除了把他的残军用于留守伦巴第,别无其他选择。他以为在这里不难唤起人民对奥皇的拥护,一举消灭波拿巴留下的薄弱守军。只待法军在提罗耳或者德国遭到惨败,就可在任何情况下截断他们经过意大利的退路。拿破仑的智谋却要比维尔姆泽高出一招。他以维尔姆泽本人为目标,以两天走完六十多英里的强行军,自特兰托回师帝国军队前锋所在的普里莫拉诺。奥军对此行的惊骇可想而知,前锋于瞬息间被歼。法军势如破竹,当晚在契斯莫涅歇夜——拿破仑分得半份士兵口粮做晚餐还很高兴。次日他进抵巴萨诺,老元帅又在会战中惨败。巴萨诺之战(9月8日)恰是以前多次战役的悲惨重复。缴械的达六千人。科斯达诺维奇率领四千人的一支队伍逃往弗里乌尔:而维尔姆泽本人退到维琴察,好不容易才搜罗到一万六千名溃败的残兵败卒。他的处境再绝望没有了:他同奥地利的联络全部被截断——他的大炮和辎重荡然无存——全军精华损失殆尽。看来一切全完了,只有退入曼图亚死守到最后关头,以待希望渺茫的维也纳的部分援军。这位经常上当而从不气馁的老将正是这样决定的。”

“波拿巴收拾了没能跟上维尔姆泽的那些散兵残部,又一次来到曼图亚。在9月13日的圣乔治之战(从曼图亚一郊区得名)中,法军大事杀戮,重占全部堤道,从此该城及要塞四面被围。维尔姆泽退入该城时,全部守军有两万六千名。当地的空气污浊,军粮既缺乏且粗劣,不到10月中旬他的病院已经挤满了伤员,还能作战的士兵不到一半。这座围城的苦难已达顶点。如果奥地利还有心援救维尔姆泽的话,一刻也不能耽误了。”

“科西嘉的亲法派注视他们老乡的节节胜利,不会不感到自豪和狂喜。波拿巴断绝英国供应品而占领里窝那已使岛上的亲英派大为沮丧。现在他又从托斯卡纳派出一支科西嘉流亡者远征队,终于规复了全岛。这本是拿破仑所预期的,督政府也并非认识不到其价值。但这时他手头另有要事。”

“奥地利国务会议很清楚,曼图亚防务非常巩固,如今莱因河前线因儒尔当和莫罗的败绩而缓和下来,又能在意大利战场重组一支强大的军队。最高统帅一职授予了享有盛名的老将阿尔文齐元帅。他在伊利里亚各地广事征兵,后来到弗里乌尔。达维多维奇领有科斯达诺维奇残部,又从强悍的提罗耳农民中征集了大批士兵,再加上莱因河方面抽调来的援军,驻守在特兰托以上地区。老元帅麾下总共有六万人。波拿巴在多次恶战中歼灭奥帝国军队整整三个军,而他自己只得到十二营援军作为全部损失的补充。敌军又一次在人数上大占优势,法军司令部方面只有把兵力巧妙地联合起来,才能阻挡敌人在伦巴第平野上横扫千军之势。”

“波拿巴于10月初获悉,阿尔文齐的各路纵队已开始行动。他早已部署伏布阿防守特兰托,并派马塞纳驻在巴萨诺遏制奥地利陆军元帅的推进,不料两将都守不住阵地。伏布阿的部队被逐出卡利阿诺,那处阵地之强固已于上文述及,拿破仑认为在那种情况下弃守是法军名声的耻辱。马塞纳避免了战斗,但迫于阿尔文齐的压倒优势而退出巴萨诺阵地。拿破仑本人赶紧前去接应马塞纳,在维琴察发生激烈遭遇战,双方各自声称获胜,然而退却的是法军。波拿巴把司令部设在维罗纳。布兰塔河至阿迪杰河之间全境都陷于敌手,拿破仑后方曼图亚的守军依然强大坚定,又使他不得不分散兵力,处境岌岌可危。”

“他的第一要招是巡视伏布阿的败军。他说:‘你们让我大为生气。你们居然让人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阵地上赶了出来。你们不配当法国士兵!你们不属于意大利方面军。’几句话说得那些掷弹兵风尘仆仆的脸上热泪纵横。他们呼喊:‘只要再让我们打一次先锋,您就能看出我们像不像意大利方面军了。’司令愤怒的语调缓和下来了。在此后的战斗中,这支部队打得特别突出。”

“波拿巴这样重新鼓起军队的热忱之后,各路队伍都集中到阿迪杰河右岸,而阿尔文齐则在左岸几乎正对维罗纳的卡列迪耶罗高地上建立非常坚固的阵地。波拿巴重施已多次证明能制敌死命的故技,目标是猛攻阿尔文齐,在达维多维奇还来不及同他会合时击溃他的部队。因此波拿巴不失时机地进攻卡列迪耶罗高地,但是尽管领头冲锋的马塞纳使出浑身解数,人数众多、阵地坚固的奥军还是击退了进攻的一方,使他们伤亡惨重。交战时狂风暴雨大作,拿破仑在呈文中把失利归咎于天不作美。”

“卡列迪耶罗后方向达维多维奇洞开,必须另想进攻办法,不然听任敌军会合就不堪设想了。当此关头,波拿巴的天才使他采取了完全出人意料的行动。当晚他给基尔马内留下一千五百人防守维罗纳,其余部队后撤若干距离,佯装退往曼图亚,从他刚刚遭到的失败看来,这并非不可能。可是不久他的队伍又转向阿迪杰河,看到一座现成的桥,当即跨到敌人河岸——不过已在敌阵后方,阿尔科拉村四周的沼泽地带。拿破仑这个大胆行动意在把自己置于阿尔文齐和达维多维奇之间,但是地形不利,通向阿尔科拉村必经的各堤坝又太狭窄,取胜困难,后撤更加危险。他分兵三路,于(11月15日)拂晓沿通往阿尔科拉村的三条堤坝冲锋。奥军想不到法军主力已撤离维罗纳,起先还当是轻装部队的突袭,后来才弄清真相,便以无比的英勇,顽强保卫这几条狭窄的通道。奥热罗率领第一纵队冲到阿尔科拉村桥头,猛攻不下,仍被逐回,伤亡惨重。波拿巴一心想要趁阿尔文齐赶到之前攻下这个据点,此时便奋身上桥,抓过一面军旗,督促他的掷弹兵再次冲锋。”

“奥军火力强大,法军再次败阵。拿破仑本人在乱军中迷失,被推向后面,掉下堤坝,陷入沼泽,行将灭顶。这时奥军先头部分已赶到他前面,把他和他的败军隔开。士兵们眼见他身处险境,情势紧急,高呼‘救出司令’冲向前来,以压倒一切的勇猛气势冲垮德国人,从沼泽中拔出拿破仑,攻占了桥梁。这是阿尔科拉村第一战。”

“这次战斗行动使奥军阵地上重又产生了对拿破仑莫名的恐怖。阿尔文齐看出,要同达维多维奇取得联系,一刻也不能拖延。他放弃了卡列迪耶罗,撤到阿尔科拉村对岸的开阔地带,暂时抵消了他的敌手凭机智占有的优势。拿破仑看到现在阿尔科拉村已不在敌军背后,而是在其前面了,唯恐自己处于阿尔文齐和布兰塔河之间时,伏布阿被达维多维奇消灭,便从阿尔科拉村撤往朗科。”

“第二天早晨拿破仑确悉达维多维奇并没有同伏布阿交锋,就又向阿尔科拉村进攻。那里还是奋勇抵抗并再度被占领。但是阿尔科拉村这第二战似乎不如第一战具有历史意义,因为阿尔文齐仍然力图在背后的难行地带保持他主力的完整。波拿巴又撤往朗科。”

“第三天是决定性的。这次他又攻占了阿尔科拉,更因施用两条计策而收到胜利的实效。埋伏在柳树丛里的一队伏兵突然向一队克罗地亚兵开火,趁后者陷于混乱之际冲出隐藏地点,把他们压到沼泽中,使他们大部分陷于灭顶之灾。他在圣赫勒拿岛的一次谈话中说到后来的情况:‘我靠二十五名骑兵打赢了阿尔科拉之战。我发觉两军都已打得筋疲力尽,最老的和最勇敢的兵士都巴不得收兵回营。我抓住了这一紧要关头。我的士兵已全部投入战斗。我被迫三次发动进攻,身边只剩下二十五名精锐骑兵。我派他们迂回敌军侧翼,吩咐他们吹响随带的三支喇叭勇猛冲锋。他们高呼法国骑兵来了,于是敌军逃跑了……’奥军确信缪拉和全部骑兵已经强行越过沼泽,正当那时,波拿巴下令前线总攻,于是敌军大乱,不可收拾。阿尔文齐终于退往蒙特贝洛,不过撤退尚能保持井然有序。”

“在阿尔科拉之战中,有个从冲击小直布罗陀以来一直同拿破仑保持情同手足亲密关系的米隆,眼看一颗榴弹即将爆炸,立即扑向前去掩护他的司令,牺牲自己而保全了后者的生命。拿破仑终身不忘并悼念这位英勇的朋友。”

“三天来波拿巴折损八千人,敌军被戮的必定更为惊人。拿破仑神速集中兵力又使奥地利内阁的一切努力归于无效。阿尔科拉之战之后两个月,他依然是无可动摇的伦巴第之主。敌人方面,足以抵消阿尔文齐在此战中的伤亡和败绩的,不过是保住了巴萨诺和特兰塔,以此阻挠波拿巴进入提罗耳和德国。胜利不小,但代价也不低。”

“第四次征集的军队被打垮了,但是帝国朝廷的决心毫不动摇,再一次征集兵员兼程驰援阿尔文齐。(1797年1月7日)老元帅手下又有了六万人,同拿破仑相比,数量又大占优势。他再次从山区下驰,指望救出维尔姆泽并攻占伦巴第,这场悲剧的第五幕又将演出了。”

“我们在此暂停一下,先叙述阿尔文齐末次下山之前发生的一些重要内政事件。法军的胜利自然增加了意大利派的活力,他们分布在各大城市,敌视奥地利,渴望按照共和模式建立本国人的政府,因此组成了内佩代恩和外佩代恩两个共和国。这两个国家与其说是伟大的法国民主政制的姐妹,不如说是其仆从。这些事件发生在阿尔科拉数战数胜之后军事行动处于沉寂的时期。新成立的共和国随即征召军队报答拿破仑的恩德。拨给他使用的一支部队,他认为如果阿尔文齐再次进攻(这是可以预料的),足以顶住教皇的军队。”

“这个时期波拿巴玩弄种种手腕争取意大利人的好感。特别重要的是,他们真的把他看作本国同胞而非法国人,认为他们美妙的意语就是他的母语,他懂得他们的礼仪和文学,甚至波拿巴趁胜大事劫掠,他们也当作是对自己艺术的高度评价。”

“这时阿尔文齐的准备工作也在迅速进展。奥地利人唯恐见到攻占意大利的将军兵临维也纳城下,已大大激发了他们自己的热忱,到处组成志愿军开赴前线。英武的提罗耳农民已经表现过他们的热忱,阿尔文齐虽然屡遭挫败,但农民还是踊跃地投到他的旗帜下。拿破仑宣布,凡是武装的提罗耳人,一抓住就当作盗匪处决。阿尔文齐答复:每杀一个农民,他就吊死一个法军战俘作为报复。波拿巴回答说:这种恐吓一经执行,他一定立即绞死自己手中阿尔文齐的亲侄子。几经深思熟虑之后,彼此间凶相毕露的恫吓还是收起了,双方将领都打算按照旧有规则继续作战,这至少已够严格的了。”

“阿尔文齐派一名农民潜越战地,伺机进入被围困的曼图亚,给维尔姆泽报讯,说他即将再度前来搭救。并命令老将奋力出击,牵制敌军,接应大军前来。在万不得已时,可杀出曼图亚,退往罗马尼阿去带领教皇的军队。这名间谍怀带这几道命令被截获,被拖到拿破仑面前。这个吓坏了的家伙承认他已吞下了裹着急件的蜡丸。结果不得不从他肚子里取出,于是波拿巴做好迎击敌军的准备。他留下塞律里埃继续围困曼图亚,迅即把中央阵地重设在维罗纳,以便根据情况驰援奥军主力选作攻击目标的任何阵线。”

“帝国军队似乎注定不会汲取教训。这次从提罗耳开下来又是采取两条行军路线。阿尔文齐本人选取阿迪杰河上游路线,而普罗韦拉统领的另一支军队奉命沿布兰塔河前行,再穿插到阿迪杰河下游,在曼图亚城下会合老元帅。两支军队只要能够会师曼图亚并救出维尔姆泽,则法军必将因面对这样一支大军而退却无疑。但是拿破仑也注定了要再次惊破这一切取胜的迷梦。他已派儒贝尔驻守利沃里,防卫那处重要阵地,防止战斗从阿尔文齐企图强夺利沃里开始。奥热罗的师团则监视普罗韦拉的推进。他自己留守维罗纳,直到确知诸将中谁首先大举进攻。1月13日傍晚,消息传来,儒贝尔一整天苦守阵地,甚为吃紧。他才立即奔赴那时他应该亲临的合适战场。”

“(经过又一次几乎难以置信的强行军)他在子夜二时许到达利沃里的山地,在皎洁的月光下俯视山谷,分隔开的五处营盘和无数篝火历历在目。他的副将被这支大军的阵势吓坏了,正在撤出阵地。拿破仑立刻制止了这一撤退行动,反而增派数营兵力夺回克罗地亚军在法军刚撤退时抢占的一处高地。拿破仑用犀利的目光观察了山下五个营盘的阵地,识破了阿尔文齐的秘密:他的炮兵尚未到达,否则他不至于驻扎在远离攻击目标的地方。他断定奥军将领不打算于清晨大举进攻,决意迫使对方提前行动。为此,他千方百计隐瞒自己的到来,并以一连串小规模行动使敌人一直以为他们所要对付的是法军前哨。阿尔文齐果然受骗,没有采用大规模和周密部署的办法,而是让自己的各路纵队尽量以分散孤立的行动进攻各高地,当然被拿破仑的真正实力轻轻松松击退了。勇敢的德军确实一度在一个极端重要的据点几乎打垮法军,可是拿破仑亲自乘马疾驰到那里,大声唤醒因通宵行军极度疲惫而躺倒酣睡的马塞纳所部起而行动,在这支部队及其英勇的将领的援助下横扫面临的敌军。法军炮兵已经就位,而奥军炮兵(据拿破仑的精明猜测)尚未赶到,这种情势决定了当天的命运。居高临下的炮轰加上骑兵和步兵的不断冲锋,使得冲击山顶的企图连遭失败。帝国军队曾派出一师之众迂回波拿巴的侧翼并占领其阵地后面的高地,可是不待完成使命奥军主力已乱了阵脚,实际上溃散奔逃。因此,由卢津扬指挥的这一师最后达到预定目标时,不仅没能使敌军溃败,反而给获胜的敌军增添了俘获。卢津扬不但没有截断儒贝尔的退路,自己反倒同阿尔文齐隔绝了,因而只得向波拿巴缴械。‘这是个好计划,’拿破仑赞叹道,‘可惜这些奥地利人不善于估量时间的价值。’只要卢津扬早一小时占领法军后方,那时利沃里各高地正面正在激战,1月14日很可能变成拿破仑战史上最黯淡的一天,而非最光辉的一天了。”

“他在这艰难的一天中有三匹坐骑中弹死去,不等看见卢津扬投降,便把追逐阿尔文齐溃退队伍的任务托付给战友马塞纳、缪拉和儒贝尔。他在战斗时得悉,普罗韦拉也冲到加尔达湖并用小艇同曼图亚取得联系。奥热罗的兵力显得单薄,不足以抗击帝国第二支军队的到来。拿破仑应趁此时机亲率援军赶赴阿迪杰河下游,不让维尔姆泽迎入普罗韦拉或是拉出队伍来同他会合,使仍然不可忽视的守军得以逃往提罗耳或者罗马尼阿。”

“拿破仑行军一昼夜,于15日傍晚抵达曼图亚近郊。他发现敌方防务坚固,塞律里埃处境极其危急。几小时前普罗韦拉的一团轻骑兵差一点在郊区圣乔治镇立住脚跟。这个团的奥军士兵身披白斗篷,很像法军一个有名的团,直向栅门开来,要不是一名军士机警,准被当作友军迎入。这名军士不禁感到奇怪,怎么这批白斗篷经历波拿巴三次战役的磨损,还这样光滑挺括如新。这次危险避免了,可是还须保持最高度的警觉。法军司令焦急不安,整夜巡查各个岗哨。”

“他在一处岗哨查到一名掷弹兵斜倚树根睡着了。波拿巴不去喊醒他,却接过那支枪替他就地站岗约半个小时。哨兵从沉睡中惊醒,认出了正在替他放哨的司令官的相貌,十分惶恐和绝望,跪倒在他跟前。‘朋友,’拿破仑说,‘这是你的枪。你们艰苦作战,又走了那么长的路,你打瞌睡是可以谅解的;但是目前,一时的疏忽就可能断送全军。我正好不困,就替你站了一会儿。下次可要小心。’”

“可以想见,诸如此类的逸事在队伍间众口相传,是如何激励了士兵的忠诚献身精神。第二天早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小战斗,史称圣乔治之战。普罗韦拉被迫后撤,冲击城外攻占了堤道和拉法沃里塔卫城的维尔姆泽,因拿破仑率部死战而不得不退入古老的城垣。”

“现在普罗韦拉发现自己陷入法军重围,同阿尔文齐完全隔绝了。1月16日他率领五千士兵放下了武器。溃散在阿迪杰河到布兰塔河一带的奥军零星部队也照此办理。勇敢的维尔姆泽至此粮秣已尽,终于不得不提出投降。”

“围城司令官塞律里埃接见了维尔姆泽的信使克列纳乌。他听这信使以这种场合惯有的、可以原谅的狡黠态度说,除非提出体面的投降条款,自己的主将还可以坚守相当长时间。拿破仑一直裹着大氅坐在帐内一角,这时走到奥军使者面前,接过他的笔写下了自己乐于提出的条件,而使者根本没有想到在他说话时还有谁在场。拿破仑说:‘这些就是你们主将受之无愧的条款。他可以今天接受,等一星期、一个月也可以,不会更为苛刻的。同时告诉他,波拿巴将军即将出发去罗马。’奥军使者这才认出拿破仑,读了纸上写的条件以后,感到比他暗自奢望的还要宽大,马上签署了降书。”

“2月2日维尔姆泽率守军开出曼图亚。这位年迈的主将即将缴出佩剑时,发现只有塞律里埃在场准备受剑。这是拿破仑的宽容大度,不愿当场目睹这位杰出的老将受辱。这是他平生事迹中最感人的特色之一。而督政府责成他的是迥然相异的做法。他根本不理会他们的旨意,上报道:‘对奥军提出的条款,我窃自以为,既对得起勇敢而又可敬的人,也无损于法兰西共和国的尊严。’”

“奥军在曼图亚前后折损总计不下两万七千人。除无数军需之外,还有五百多门黄铜大炮落入战胜者之手。奥热罗被派赴巴黎向督政府呈献六十面军旗。他受到欣喜若狂的欢迎,在这无上光荣的时刻,即令生性不如法国人活泼的民族也会这样欢庆的。”

“阿尔文齐彻底溃败,普罗韦拉和维尔姆泽先后投降,整个伦巴第遂落入拿破仑之手。至此,他可以腾出手来报复教皇的敌对举动了,此前他一直隐忍。梵蒂冈教廷获知奥地利全军覆没和所向无敌的战胜者向南进军的消息固然惊恐,然而教皇军队还是采取若干措施保卫圣座的领土。维克多将军率领法军和伦巴第军各四千人途经伊莫拉前进。人数约略相当的一支教皇部队在伊莫拉镇前的谢尼奥河上扎营。手捧基督受难像的教士奔忙阵间,鼓动他们为祖国为信仰而奋勇战斗。法将行动神速,派骑兵在上游一二里格处渡河,再以步兵迎面渡过谢尼奥河冲锋。教皇军队多半是新兵,没有抵抗多久便仓皇败退。法恩扎在拼刺刀中被攻占。科利率领三千多人缴械。坚固的安科纳镇也被占领。2月10日法军开入罗烈托,把那个宗教圣地仅有的财宝洗劫一空,最贵重的珍品早已装运罗马保管。然后维克多从安科纳转而向西进发,意在同经由佩鲁贾进入教皇领地的另一路法军会师。”

“这回法军的推进使得到处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教皇别无指望,只得投降。新近当兵的农民在各处抛掉武器,三五成群逃回本村。罗马本城的慌乱使人想起了阿拉里克当年。”

“当此紧要关头,波拿巴的行为可说是理智健全的,这是他一再成功的根本基础,只是后来漫无止境的野心才使他疯狂到丧失理性。他深知,罗马领土内所有居民中对他的光临恐惧最深的阶层,是被革命流放出祖国的那批倒霉的法籍教士。有一名神父感到绝望,便自己投到法军司令部说,他知道自己的命运已经注定,还是让他们立时把他送上绞架的好。波拿巴彬彬有礼地送走这人,并发布公告,不许骚扰这类人;相反的,在他的部队所到之处都要维持他们在修道院中的生计。”

“这个举动以及近日发生的其他一些情况,自然会在教皇心中唤起希望:得胜的法国将军这回抛弃了革命政府对待以他为首的教会的凶恶敌对态度。教皇急于开展谈判,而拿破仑接待使节时不仅谦恭有礼,而且流露出他本人对这位圣父最深挚的敬意。《托伦蒂诺和约》(1797年2月12日)随之签订。根据和约,教皇(第一次)把古来的领土阿维尼翁正式割让给他;撤销了驻斐拉拉、波伦亚和罗马尼阿以及安科纳港的使团;同意赔款约一百五十万镑,尽力执行关于艺术珍品的波伦亚条款。根据和约各条文,庇护被保留为圣彼得大教堂零星残余名义上的主人。”

  1. 即奥地利轻骑兵,因当时整个德国各邦分立,奥地利和普鲁士为其中最大的两邦,故德奥混称。

  2. 古代威尼斯和热那亚两城邦的首脑称督耆。

  3. 即那不勒斯国王。

  4. 他只得到七千人补充最后两战的全部伤亡——原注。

  5. 马塞纳由此荣获“利沃里公爵”的称号——原注。

  6. 雷内率六千人的队伍向一名属下不足五百人的法军军官投降,军心惶恐一至于此——原注。

  7. 四世纪末攻陷罗马的西哥特王。

  8. 那一任教皇的名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