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和一座城
古城淮安,古运河边,宋代的镇淮楼,明代的文通塔,两座古朴而又别致的古建筑,如同守护神般护卫着淮安城里的街街巷巷。在许许多多纵横交错的街巷里,有一条普通而又不普通、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小巷。它就是后来被无数人常常念叨、常挂于心间的驸马巷。
驸马巷是周恩来总理的出生之地。
一百多年前的1898年3月5日,农历二月十三日,周恩来在驸马巷周宅的一间小屋里,发出了他生命的第一声。周恩来伟大而又曲折多难、丰富而又执着的人生从这里开始了。
我们没有理由不永远记住这个地方——周恩来的故乡淮安,故乡的那条小巷驸马巷。
周恩来的童年和少年,生活并不平安,虽然也有短暂的家庭的呵护,有生母养母奶妈三个妈妈的疼爱,但温暖的日子并不长久,迫于生计,年幼的周恩来跟随母亲数次迁徙,漂泊不定。九岁那年,生母和养母相继去世,从此以后,世态炎凉,更加成为小小年纪的周恩来的生存常态了。
尽管如此,尽管故乡留给周恩来的回忆,并不都是欢快和温馨的,有许多是怀疑、是不解甚至是愤懑,但是种种的际遇,并没有影响他对故乡炽热的爱、深厚的爱。走出故乡的周恩来,永远铭记着乡情,永远寄托着乡愁。
那一张写字的小方桌,
那一棵百年的蜡梅,
院子里的那一口水井,
还有城里的镇淮楼、文通塔,
还有大运河、南门大街……
故乡,无一处不牵动着周恩来永远的思绪;故乡,无一人不是周恩来一辈子的惦念。
我们且听一听,周恩来在后来的日子里,吐露过的对于家乡的思念:
在离开家乡第三十一个年头,1941年,周恩来在重庆的一次演讲中提到了家乡,他说,母亲冷落的坟地还在敌占区,自己是多么希望能回家乡去清扫坟地上的落叶啊!
五年以后,抗战胜利,周恩来率领中共代表团迁到南京梅园,这地方,离他的故乡已经很近了,但是周恩来并没有跨越这不长的距离,“三十六年了,我没有回家,母亲墓前想来已白杨萧萧,而我却痛悔着亲恩未报”。
1960年,周恩来向家乡来京的干部详细询问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街一巷,儿时的记忆清晰地浮现出来,感慨万端:“是呀,我也想着回去看看呢,十二岁离开淮安,到今年整整五十年了。”
1965年,周恩来在新疆石河子农场对一淮安姑娘说:“热爱祖国的人是没有不爱家乡的。”
一直到许多年以后,周恩来还惦记着陪伴过他童年生活的老宅里的那些物事,但凡碰到从淮安来的,或者去过淮安的人,他经常会问起老宅中的蜡梅树。
一直到临终前,他还惦记着家乡……
半个多世纪离乡的日子,周恩来时时把家乡挂在心上,但是他始终没有踏上回家的路。他一直在走着的那条路,却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可以回家,让更多的人能够过上幸福生活的路。
就这样,一个人和一座城,一别六十六年,再不曾相遇。
只是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对家乡的感情,不会因为地理上的距离而受到影响,不会因为身在异乡而生疏淡漠,在周恩来的心中,家乡永远在那里。
在梦中,周恩来在家乡的文渠划船;在期盼中,他经常说,我一定要回去看看;在艰难的环境里,他常常恨不能立即回去约几位童年时的朋友,爬爬镇淮楼,放放风筝。
回家的愿望最终也没能实现,但是周恩来始终是和家乡在一起的,他对于家乡的关注和关怀,他对于家乡亲人的关心和呵护,点点滴滴,都流露出他深厚浓重的家乡情怀。
——淮安史称“洪水走廊”,日理万机的周恩来亲自过问和指挥了治理淮河的硬仗。在国务院召开的会议上,关于治理规模形成两种意见,由周恩来最后拍板确定了“苏北灌溉总渠”的方案。“苏北人民在战争期间,上去那么多人,流了那么多血,出了那么多烈士,我们应该支持他们——”总理对于家乡、对于苏北人民的关切溢于言表。
——周恩来的八婶母病重期间,他特意给县委寄去200元,作为婶母治病和料理后事的费用,并再三强调,如不够请县里先垫付,事后再补钱。八婶母去世后,周恩来果然又补寄去垫款25元,并嘱咐八婶母的家人今后的生活费用均由他接济,请当地政府不要再给予特殊照顾。
一方面,周恩来对所有的亲戚要求非常严厉,不许他们有任何特殊待遇;另一方面,他始终用自己的心,用自己的钱,呵护和帮助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由始至终,重在一个“严”字上,又重在一个“情”字上。
就这样,一个人和一座城,半个多世纪的距离,一辈子的惦记。
城,因人而骄傲,因人而生辉;
人,因城而有情,因城而有义。
1959年1月,周恩来从广东飞回北京,飞机到淮安上空时,驾驶员降低了飞行高度,在淮安上空盘旋了三圈,就这样,总理在驾驶舱里,看到了淮安,相遇了日夜思念的家乡。
“淮安的变化不大,大运河、宝塔、镇淮楼都还在,只有南门大街好像变宽了。”
六十六年,这是周恩来唯一一次亲眼看到家乡。
这大千世界,各式人等,恐怕很难有一个人和一座城会是这样的关系。位高权重的国家总理,六十六年,就只有这样的一次,一次隔着时空的相遇,一次遥远的探望,一次与家乡特殊的情感和精神的交流。
一个人和一座城,这样的一种关系,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道是无情却有情,从来最苦是相思。
今天,我们站在淮安周恩来故居前,总理音容宛在,笑貌依旧,我们能够感受到,总理的伟大情怀在这里弥漫,总理的高尚品德在这里行走,总理的崇高境界在这里升腾,总理的精神滋润和熏陶着无数的后来人。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周总理,您老家的梅花依旧盛开香如故,您一辈子惦念着的家乡,已经成为苏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淮安,一个普通的名字,却又是那么的不普通。
淮安,一块平凡的土地,却又是那么的不平凡。
对于淮安,多少人心向往之,多少人敬重仰慕,多少人梦回萦绕。
这一切,都是因为一个人、一个名字。
周恩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