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浣溪沙

苏辛词评注 作者:王立娟,卞轶男,刘少坤


浣溪沙

徐邈能中酒圣贤,刘伶席地幕青天,潘郎白璧为谁连。

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恨无人借买山钱

【注释】

【评析】

本词熙宁五年(1072)作于杭州,自1056年三苏父子出川入京考试以来,苏轼可谓经历太多,父母妻子皆亡,自然心中凄苦,佛道的影响会更为凸显。此词即为苏轼借魏晋名士抒发自己意图隐遁的心理状态。

上阕三句直接用了三个魏晋风流人物的典故,借魏晋风流倜傥之士来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徐邈是建安时人,当时魏国法令禁止酗酒,但徐邈经常痛饮以至于酩酊大醉。校事赵达询问政事,徐邈自称是“酒中圣人”。赵达跟曹操告状徐邈不问政事,曹操很是恼怒。这时度辽将军鲜于辅言道:“平常喝醉酒的人称清酒为圣人,浊酒为贤人。徐邈性情谨慎,这不过是酒醉胡言乱语罢了。”结果曹操放过了徐邈。而刘伶在正始之时借酒隐遁,喝酒经常幕天席地,无所顾忌。而潘安与夏侯湛关系甚笃,曾携手同游洛阳,为一时盛事,“连璧”即形容友谊深厚,朋友之间不计名利得失。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证》:“东坡才大学博,于诗词中用典,每与酬唱者姓氏相合。此词中所谓徐邈、刘伶、潘郎云云,即谓其同游并饮于定惠院之徐得之、刘唐年与潘邠老耳。”表达了苏轼挚友交契,离愁别恨,但也只能故作旷达的处世观。

下阕表达了词人欲去还留的矛盾心态。“无可奈何新白发,不如归去旧青山”,不经意间,词人注意到自己的头上已经添加了许多白发,“三十而立”,但自己却没能发挥自己的优长,内心生出“归青山”的消极心理。苏轼离开黄州到杭州上任,来到一个新地方自然会感到寂寞孤独,这也说明仅仅三十岁的苏轼已然融汇了“儒释道”三家的核心思想,这为他之后形成“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心态奠定了心理基础。“恨无人借买山钱”,无钱寸步难行,不努力工作就想隐世是不可能的,一个“恨”字道出了只能接受现实,努力工作的心理。

全词借三个魏晋风流人物来言说自己的政治处境与矛盾心境,可谓借古喻今的绝妙构想。文字含蓄却又深刻,是苏轼感旧词作中的精品。而且,如此大量地运用典故,是苏轼在词中的首创,苏轼“以诗为词”名不虚传。

  1. [1] 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在曹操当政的魏国官至尚书郎。卢钦评曰:“徐公志高行洁,才博气猛。其施之也,高而不狷,洁而不介,博而守约,猛而能宽。圣人以清为难,而徐公之所易也。”

  2. [2] 刘伶:魏末晋初的文人,“竹林七贤”之一,字伯伦,沛国人。著《酒德颂》一篇。刘义庆《世说新语》有一段“刘伶病酒”的记载:“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于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隗然已醉矣。”

  3. [3] 潘郎:即潘安,又名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人。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晋书·夏侯湛传》:夏侯湛字孝若,谯国谯人也。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构新词,而美容观,与潘安友善,每行止,同舆接茵,京都谓之“连璧”。

  4. [4] 买山钱:购买田房隐居的钱。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支道林因人就深公买印山,深公答曰:‘未闻巢由买山而隐。’”后以“买山隐”喻贤士的归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