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瑞鹧鸪

苏辛词评注 作者:王立娟,卞轶男,刘少坤


瑞鹧鸪

观潮

碧山影里小红旗。侬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渔浦山头日未欹。侬欲送潮歌底曲,尊前还唱使君诗。

【注释】

【评析】

熙宁六年(1073)八月十五日,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于杭州观潮,遂作此词。

这首词上阕通过寥寥四句勾画了参加水戏的弄潮儿们纯真、活泼、自由自在、自舒自适的形象。连绵的青山影里小红旗随风舞动,这是弄潮儿们出场的前奏,于远处青山和汹涌江潮的背景风光中,一点红旗之色又显得那么显眼耀眼。词的首句采用对比衬托的手法,以远山之高大相对红旗之微小,而这微小的红旗却又是弄潮儿的象征,这万绿丛中的一点红美得肆意洒脱,极致自然。“侬是江南踏浪儿”一句表明了这些人的身份,同时也对前句中的“小红旗”有补充说明的作用。三四句的“拍手欲嘲”和“齐声争唱”以简朴自然的语句表现出了这些弄潮儿的开朗乐观。“山简醉”,则更是用晋时山简的洒脱不羁表现出弄潮儿的活泼自在,他们无所顾忌地表现自己的个性,令人喜悦,令人钦羡。

下阕时间一转,描写钱塘潮退,这些弄潮儿以一曲“使君诗”唱别钱塘潮。西兴渡口赛舟的船帆才刚刚落下,渔浦山头的那轮红日还未偏移。若是想要唱一支送潮的曲,那还是对酒高唱陈太守的诗更合心意。下阕前两句以“渡口帆落”和“山头红日”写时间的流逝,初时潮起,而此时已然潮落,词人并未用大片的景物来表现潮落时的万般状态,却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潮起时争相唱和浪婆词,潮落时也以一曲“使君诗”相送,潮起潮落终有时,这一番美景也因有陈襄同游而更得妙趣。

总的来说,这首词是苏轼词作中风格比较特别的一篇,词中多用口语,内容为描写当地风俗,可看出受民歌影响的痕迹。

  1. [1] 踏浪儿:参加水戏的选手。

  2. [2] 山简:字季伦,晋时人,好酒。

  3. [3] 浪婆:波浪之神。

  4. [4] 欹:倾斜。

  5. [5] 使君:指杭州太守陈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