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自序

毛伯林文集 作者:


自序

这本文集定名为《毛伯林文集》。这是在我最知心朋友的鼓励、敦促下才决定下来的。2000年9月,我曾出版过一本《会计理论探索》文集,它是从《会计研究》、《会计学刊》、《会计之友》、《财会通讯》、《四川会计》、《财经科学》等期刊中选编成册出版的。至今又过了13个年头了。这次在朋友的劝说下,使我下定了决心再出版这本文集。

我下决心出版这本文集,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

一、为了更全面地总结一下自己

我今年已经87岁了。我这87年主要是在20世纪中度过的。20世纪是中国经济繁荣、发展、辉煌的时期。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对会计管理,必然要提出加强管理的愿望和要求,正是这种愿望要求的驱使,产生了会计改革的动因和动力,通过改革实践,会计就向着更完善、更高一级的目标发展,“发展—改革—发展”就成了会计不停息地向前推进的客观规律。20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腾飞,带来了会计本身的发展、进步和完善,而这些发展、腾飞、进步、完善又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实现的。我有幸生活、成长在新中国,有幸在(光华)成华大学读了四年,又在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研究生部和财政系工、农业会计教研室学习了三年,更有幸的是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光华)成华大学、四川财经学院、西南财经大学从事会计教学、会计研究。在这62年中,我更加有幸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立国之本,坚持强国之路,沿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见证了经济腾飞,见证了中国会计现代化建设,有幸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积极参与者和见证人。因此,我一生成果的总结,都能反映出我这60多年是勤奋、刻苦地战斗在改革开放的前沿。我这一生的努力,不敢说对祖国的建设有多大的贡献,但是我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份成功完全可以说对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对会计的现代化建设添上了一砖一瓦。

总结,是为了证明我没有虚度年华,一直战斗在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上。

二、为了再现我学术活动中形成的学术情谊

60多年来,我的学习、我的工作、我的研究,都离不开党的教育、培养,离不开老师的悉心培育和谆谆教诲,离不开同学、朋友、同事的关心和帮助,就是在教学中也离不开师生的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促进、相互交流所带来的教学相长。因此在这60多年的学术活动所形成的成果中都留下了深厚的学术情谊和难忘的深刻记忆。

我参加中国民主建国会,之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交叉党员。我在党内担任过离休二支部书记,我与支委会同志和支部30多位老同志一道携手,并肩努力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曾留下了深刻的记忆;我在中国民主建国会担任过市委主委、省委副主委,参政议政,对省市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进行过调查研究,进行过对口协商,提出过建议、意见和议案,在各种不同的会议上建言献策、参政议政、尽职尽责,不曾有过半点懈怠。在此期间我与有关领导、同事、同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也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

我在学会、协会的活动中,担任过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融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四川省财务成本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轻工会计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副会长、四川省社会审计协会副会长……在学会、协会的任职期中,担任过《会计研究》编辑,《四川会计》副总编、兼职编辑和高级顾问等职。我做过刊物的组稿、改稿、编辑、校对、出刊的系列具体而繁琐的工作,也积极参加过学会、协会成立以来的各种学术活动。比如,参加省市财务成本研究会组织的专题组活动,从学会成立到学会结束的20多年间,与课题组十多位同志一道从改革开放中的热点、重点、难点中选题,参加调研、开会、讨论、再开会、再讨论直到定稿,完成的成果报送政府部门后常常都受到重视和采纳,同时也投交《会计研究》、《金融会计》、《四川会计》等刊物公开发表。这些成果,常常荣获学会和政府的评奖和鼓励,这些学术活动二十年如一日,大家结成了深厚的友谊,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记忆。遗憾的是这二三十篇成果仅仅找到了五六篇。尽管如此,也足以回味出这段深厚的情谊。

为协助乐山市财政会计学会,在乐山举办了两届全国会计改革高级研讨班,都非常成功。全国的著名专家教授、全国的几千名学员来到乐山共同研讨会计的改革问题,也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

为响应中央“科教兴国”的号召,在创办四川光华大学的艰苦奋斗中,我和孙恭同志担任首任副校长,我们团结校友、团结一切热爱教育事业的人士一道鼎力协助黎本初校长办好这所新生的民办大学。这所大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非学历到学历文凭试点艰苦奋斗了十二年,这十二年发生的一切重大事件和有关人士(我与他们结成了深厚的真诚友谊)也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记忆,等等,等等。

总之,在所有这些难忘的记忆中所形成的情谊和成果都是我一生中最宝贵、最珍惜的成果。为了再现这些难忘记忆、情谊和成果,是我下决心出版这本文集的第二个根本原因。

我这62年中(主要是改革开放30多年中)的成果,经过筛选、疏理形成了十个大类共十篇的《文集》,即:第一篇文论(包括论文、课题);第二篇传记;第三篇综述;第四篇专访;第五篇序跋;第六篇演讲(包括报告、讲话、发言);第七篇诗词;第八篇楹联;第九篇题词;第十篇拾遗。全书大约五六十万字。

很遗憾的是,由于时间跨度太长,加之几次搬家资料散失了不少,给这次编书带来了困难,甚至是永远的遗憾。

这本《文集》的出版一是为了自我总结,一是为了再现当初的难忘情谊。因此,收集整理文稿时,没有去考虑成果质量的高低和价值的多寡,一心考虑的是“求真”、“务实”,旨在再现当初的原貌。

限于本人的学识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和不当的地方,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作为作者、编者,我还要恳切地说三个衷心的感谢:一是感谢我的知心朋友,是他的建议、劝说,促成了这本《文集》的诞生;二是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冯建社长,没有他的关心、支持,这本《文集》不可能如此快速地面向读者;三是感谢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的编辑同志,是他(她)们不计辛劳、夜以继日地战酷暑抗疲劳,让《文集》得以面世。

在这里我再次表示谢谢!衷心的谢谢!!

以上文字,权且为序。

毛伯林

2013年9月29日

注:书中著者的署名北岭、林玲、白雪、树嘉、林华、林宇、林泓等均为毛伯林的笔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