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风云变幻 万里江山频易主

少年赵匡胤 作者:南宫不凡 著


第一章 风云变幻 万里江山频易主

第一节 乱世风云

五代十国

唐朝末年,政治腐败,藩镇之间混战不断,导致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百姓揭竿而起,轰轰烈烈的黄巢起义就此爆发。黄巢义军鏖战多年,攻占长安,唐王朝调集各地兵马二十万,联合沙陀(古代西北少数民族)贵族、雁门节度使李克用,率领四万骑兵进攻长安。驻守同州的黄巢军将领朱温见势不妙,举起白旗投降了唐军,并积极配合李克用采取血腥手段镇压起义军。黄巢起义最终失败,而朱温却借剿杀义军之机吞并许多割据势力,发展成为中原最大的军阀,甚至控制了唐王朝的政权。

公元907年,朱温废除幼帝李柷,自己做起皇帝,拉开了纷乱相争的序幕。朱温建国号为梁,史称后梁。从此,中国进入了一个大分裂、大割据的极度动乱时代,这段纷乱的年代在历史上被称作“五代十国”。其中五代指的是自后梁以来中原地区先后建立的五个朝代,包括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与五代并存的又有十国,指的是在秦岭淮河以南建立的九个国家:吴、南唐、前蜀、后蜀、闽、楚、南汉、荆南、吴越,以及在北方的太原建立的北汉,共计十个国家。

中原五个朝代都是短命王朝,从公元907年朱温建立后梁,到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五十三年的时间换了八个姓氏、十三个皇帝,最短的朝代后汉仅存在了四年,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只做了几个月。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说:“五十三年之间,易五姓十三君,长者不过十余岁,甚者三四岁而亡。”后人曾经以“易君如置吏,变国若传舍”来比喻五代时期朝代更替的频繁。王朝更迭,枭雄横行,五代王朝的建立者们大多数出身武将,是割据一方的军阀,他们依靠手中兵权窃权篡位、征战杀戮,上演着一幕幕臣弑君、子杀父、骨肉相残的时代闹剧。

武夫专权,军阀割据,是五代时期强权政治的主要特色。后晋时成德(今河北正定)节度使安重荣曾经说:“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尔!”道出了当时许多军阀觊觎皇位、不甘心受他人统治的心理,也说明了军阀们依靠武力夺取政权的特点。武力征服天下,武力治理天下,当然难以稳固统治,由此造成了数十年间征战不断、民不聊生的局面。当时经济凋蔽,百业不举,百姓们时刻挣扎在痛苦的深渊,真是“万里河山飘洒血雨腥风,沃野良土堆积饿殍满地”,令人唏嘘叹息沉痛不已。

五代乱世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成为中国历史上非常黑暗的一段时期。乱则求治,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战乱和暴虐统治,也让人们渴望统一和安宁。在这种局势下,身为后周大将的赵匡胤断然发动兵变,登基称帝。生长在乱世当中的赵匡胤十分了解百姓的疾苦以及导致国家纷乱的原因,所以他虽然以武力夺取天下,却一改前人错误的做法,以文治国,推行仁政,由此建立起一个稳定统一的帝国———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追溯历史,赵匡胤如何结束乱世纷纭、成功创建清明盛世,确实值得我们深思。一代帝王,功业卓著,他在乱世之中度过了宝贵的少年时代,期间的遭遇和经历对他的成长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让我们顺着历史的梯子,一步步攀登到五代十国的大纷乱当中,看一看风云际会之中赵匡胤的少年生涯。

宋太祖赵匡胤,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

朝云暮雨的朝代更迭

我们从五代时期的风云人物说起。

朱温以黄巢义军将领身份投靠朝廷,反过来残酷剿灭黄巢义军,最后又篡夺了大唐的江山。他这种不仁不义的做法受到世人唾弃,与他一起剿杀义军的唐将李克用就非常瞧不起他。朱温看在眼里,气在心上,有一次设下鸿门宴暗害李克用,结果李克用逃走了,从此两人结下不共戴天之仇。

朱温一介武夫,生性暴虐,称帝后不思安抚天下,而是荒淫无度,连年征战,不但与儿子抢夺嫔妃,还虐待手下将领。公元912年,他的儿子朱友圭发兵杀父夺权,八个月后,他的另一个儿子朱友贞杀兄继位,一连串的宫廷内乱造成时局动荡、人心恐慌。朱温父子都是嗜杀成性的人,他们以残暴的手段统治国家,不断地发动部队四处征伐,国乱民苦,一派衰败气象。

公元923年,在血泊中维持了十六年的后梁,终被李存勖所灭,以后唐取而代之。李存勖正是朱温的死敌李克用的儿子。公元908年,朱温称帝的第二年,李克用染病身亡,他临终之际交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让儿子一支剿杀朱温,一支讨伐幽州刺史,一支抗击契丹。

唐庄宗李存勖,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惜生命,是员勇将;但是在政治上,却是一个昏庸无知的蠢人

李存勖不负父望消灭了后梁,但他称帝后没有积极寻找治世良方,而是耽于声色,宠幸伶人,日夜流连在戏台上,很少关心国家大事。他还任用伶人为朝廷高官,据说,有个叫景进的伶人专门替他刺探外面的情况。但是景进并不认真办事,而是以官员们有没有贿赂自己作为好坏的标准。谁给他的好处多,他就在皇帝面前说谁的好话,反之当然就大肆污蔑陷害,所以,官员们见了景进都躲着,没有不害怕的。

伶人如此嚣张,引起许多朝臣不满,有人站出来说:“新朝刚刚建立,随同陛下出生入死身经百战的将士还没得到封赏,反倒让伶人当刺史这样的高官,只怕大家不服。”然而李存勖只顾个人享乐,听不进朝臣建议。

公元926年,朝臣和将领们看皇帝无意改进现在的政略,于是拥戴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做了皇帝。李嗣源已经六十岁了,他继位后采取了一些方法减轻百姓负担,让人们稍稍得以休养生息。

李嗣源是沙陀人,是五代时期比较清明的一位君主。他有心治世,可是觉得自己行伍出身,缺少文化,而且年已六十,乃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继位第二年,他曾经在夜间祈祷,祝告说:“我本是外藩人,哪里能够统驭华夏大地!乱世日久,祈求上苍早日降生圣人来治理天下!”恰在这一年,赵匡胤在父亲的军营中出生,天命所为真是让人不得不感叹。接下来的岁月里,赵匡胤伴随着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的更替纷乱,渐渐长大,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生于乱世长于乱世的皇帝。

李嗣源做了七年皇帝,在他的治理下国力稍稍得以恢复,这段时期正是赵匡胤的幼年时代。公元933年,李嗣源去世,他的两个儿子为争夺皇位而互相厮杀,结果他的女婿石敬瑭联合契丹从中渔利,篡夺帝位,于公元936年建立了屈辱的政权———后晋。石敬瑭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儿皇帝”,他认比自己年轻十几岁的契丹国主耶律德光为父,割让幽州(今北京)、云州(今大同)等十六州的土地给契丹,每年向契丹贵族贡纳丝绸三十万匹。石敬瑭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却凶恶狠毒,采取各种暴行统治国家,百姓苦不堪言,各地暴乱不断。石敬瑭死后,耶律德光竟连“父皇”的身份也不愿意要了,直接带兵南下消灭了后晋,在开封登基,表示自己正式成为中原的皇帝,立国号大辽。

石敬瑭把幽云十六州之地献出来,使得辽国的国力大增,疆域扩展到长城一带

从936年石敬瑭甘作儿皇帝向契丹称臣,到947年辽灭后晋,前后十一年的时间,正是赵匡胤从懵懂幼儿成长为有志少年的关键时期。在这段国家屈辱百姓苦难的岁月里,他的生活受到很多影响,对他以后的事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大辽建都开封,受到中原百姓的激烈反抗,三个月后耶律德光被迫撤兵北去,结果死在途中。这时,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兼北京(当时称现在的太原为北京)留守刘知远趁机携兵南下进入开封,建立了仅存四年的后汉政权。

至此,五代纷争已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四代,赵匡胤也以弱冠少年参军入伍,成为国家将士。

澶州兵变

刘知远建立后汉后,依旧称臣契丹,盘剥压迫百姓,他为了镇压各地反叛契丹的义军,颁布诏书:凡是做盗贼(指反抗契丹的人)的,连同四邻统统斩首。一次卫州刺史叶仁鲁抓了几十个百姓,硬说他们反抗契丹,把他们的脚筋割断,拉到街上示众。这些无辜百姓疼得满地打滚,叫喊了好几天才死去。当时负责京城守卫任务的武官经常巡视京城,一旦发现有嫌疑的人便不问青红皂白就抓人打人,他们常采取割舌头、抽筋以及腰斩等酷刑虐待百姓,手段极其残忍。

刘知远称帝十一个月后就死了,他的儿子刘承佑继位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烈,宰相苏逢吉与大将史弘肇互不服气,两人明争暗斗势同水火,危机一触即发。后来刘承佑听从苏逢吉的建议,在殿上埋伏兵甲杀了史弘肇等人,并且大肆屠杀他们的亲信党羽。这件事牵连到一个人,这人就是后汉枢密使兼领天雄军(今河北大名县东)节度使,掌管河北军政事务的郭威。

郭威从后梁时起就参军入伍,当时,朱温为了防止士兵逃亡,逼迫士兵为自己卖命,勒令在犯错的兵士脸上刺字,这种办法叫做黥面。黥面原来是一种刑罚,现在却用在军士身上,当然使受罚的军士备受侮辱。一次郭威犯了小错,上级军官按照法令要给他刺字。郭威生性要强,觉得一旦刺字终身都是一种难以洗刷的侮辱,因此贿赂长官,结果长官只是让人在他的脖颈附近刺了一只飞雀,此后,郭威被人叫做郭雀儿。

后梁灭亡,郭威随着部队投降后唐,成为一名普通军吏。后唐第二位君主李嗣源继位后,遣散后宫,把原皇帝李存勖的诸多嫔妃打发回家,其中一名姓柴的宫女也在遣放之列。这天,柴氏跟随父母投宿客栈避雨,恰好郭威从此经过。柴氏女见郭威虽然衣着破旧,一副落魄模样,但是身材魁伟,相貌伟岸,有超凡脱俗之处,不觉芳心暗动,与他暗地来往。两人一见钟情,彼此难以割舍,柴氏女不顾父母反对,在客栈中与郭威成亲。随后郭威的人生出现重大转折,他在妻子柴氏的资助下广结豪杰,逐渐成为后唐军队中较有名望的人。

后唐被辽所灭时,郭威跟随刘知远在太原,竭心尽力辅佐他,在刘知远称帝时他积极响应,由此成为后汉功臣,深受刘知远信任。乱世之中,改朝换代如此简单,若是刘知远地下有知,知道郭威后来篡了后汉,他恐怕也只能无奈地摇头哀叹。

郭威篡位还有些麻烦,当他听说留在开封的家属尽皆被杀时,立即举兵攻入开封,杀了皇帝和苏逢吉,此时他已经掌控中原局势,但他没有立即称帝,而是请太后临朝听政,并立刘知远的侄子做皇帝。这些做法无非试探人心,掩人耳目。果然,不久他假借北方传来契丹进犯的消息,领兵北上抗敌,来到澶州(今河南濮阳)时,军士们忽然骚动不行,纷纷攘攘吵闹着要郭威当皇帝。将士们撕开一面黄色旌旗,一拥而上披在郭威的身上。黄色是天子专用的色彩,黄色的服饰更是只有天子才能穿戴,一旦身披黄色就是篡逆之罪,将会株连九族。因此郭威假装无奈地顺从将士们的请求,做起了皇帝,国号为周,史称后周。这件事被后人称作“澶州兵变”。

不知道澶州兵变时赵匡胤是否也在军中,要是他也参与了澶州兵变,那么不久后的陈桥兵变与之何其相似!透过这面历史的镜子,我们可以看到人人难以自保的乱世风雨,不由得让人想起“宁为治世犬,不做乱世人”那句话。身经乱世的人也许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郭威篡汉自立,他一定会想到自己建立的周朝也要面临被他人推翻的可能。实际上,郭威做了三年多皇帝后就把帝位传给了内侄柴荣,这在子承父业的古代确实有些奇怪,难道是柴荣篡了郭威的帝位吗?如果不是,柴荣身为郭威妻子柴氏的侄子如何得以接管郭家江山?他有哪些过人之处和才能呢?

周世宗柴荣为了实现“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宏伟目标,在位五年多的统治期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南征北战,揭开了结束分裂、统一天下的序幕

原来,郭威的儿子有的在开封被杀,有的死在战争中,所以郭威称帝后没有儿子。柴荣是郭威的内侄,他自幼精于骑射,才兼文武,一直追随郭威左右,征战各地,战功赫赫。郭威欣赏他智勇过人的素质,加上他又是自己的亲属,因此对他格外看重,在称帝后认他做了儿子,并且立他为继承人。后来,郭威病逝,柴荣也就顺利地接班当起了皇帝。

柴荣继位,给赵匡胤带来了机遇。赵匡胤比柴荣小七八岁,他们从小时候就认识,进入军营后也一起出征四方。他俩勇猛果敢,每次出战都能身先士卒毫不胆怯,冲杀在最前面,所以立下不少战功,但是柴荣凭借郭威的关系晋升顺利,职位总在赵匡胤之上。赵匡胤并没有因此妒忌柴荣,反而觉得他神武英勇,应该受到奖赏。郭威立柴荣为继承人后,两人的地位差距加大,但柴荣与赵匡胤的交往没有因此减少;相反,柴荣了解赵匡胤的才能,认为他是辅佐国家的能臣,对他十分赏识,经常与他一起讨论大事。后来,赵匡胤屡立战功晋升为朝廷大员,为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赵匡胤取代北周后,五代之乱随之结束。

十国风云

前面我们介绍了五代更迭的大致情况,当时华夏大地并非只有这五个朝代来回轮换,其实与五代并存的还有十国,就是前面说过的南方九国加上一个北汉。五代更替就够纷乱了,再加上十个国家掺杂其间,乱世之乱足以让人产生目不暇接的感觉。让我们看一看这十个国家的成败以及统治的情况。

公元902年,唐王朝封杨行密为吴王,并将扬州划分给了他。当时,各地起义不断,藩镇之间争斗厉害,杨行密本是淮南节度使,手中握有兵权,如今称王了就要图霸业,在他经营之下势力逐渐强大。公元919年,中原大地已经到了后梁末年,杨行密去世后,他的几个儿子不甘向后梁称臣,于是自立为帝,国号为吴。

吴越国建于公元907年,国主钱是农民出身,家里世代务农为生。他生逢乱世,无法安度岁月就去当了兵,在征剿黄巢义军时立下战功,得到唐王朝的封赏。随后他继续拼命奋斗,抢占地盘,最终在当时军阀混战中崭露头角,势力日趋强大。公元907年,他占据了两浙及苏南十三州之地,被封为吴越王;不久朱温篡国,唐朝灭亡,他也称帝立国,当起了皇帝。

唐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八月四日,昭宗皇帝赐给镇海、镇东军节度使钱的“金书铁券”

前后蜀国当然建立在成都。先看前蜀的经历:创立者名叫王建,字光图,许州舞阳人。王建年轻时是当地有名的无赖,他以屠牛、盗驴、贩私盐为生,经常坑害他人,所以人们给他取了个外号叫“贼王八”。在黄巢攻陷长安时,唐禧宗逃到了成都,王建趁机巴结唐禧宗,伺候在皇帝左右,令皇帝非常高兴。王建又不失时机地攀上了宦官田令孜,给他做干儿子。田令孜是皇帝宠爱的宦官,他怂恿皇帝让他封王建做了刺史。公元903年王建又受封为蜀王,907年唐朝灭亡,王建就在成都称帝,建国号蜀。

后来,西川节度使孟知祥夺取了蜀国,自立为帝,依旧以蜀为国号。为了有所区别,历史上把前后建立的蜀国分称前蜀、后蜀。后蜀国主孟知祥去世后,他的儿子孟昶继位。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是位才艺双全的美女,她与赵匡胤的爱情故事更是曲折动人、流传甚广。

楚国的创建与以上几个国家不同,它的首任国主马殷,字霸图,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他原是一位木匠,后来投军从戎,因为作战勇敢很快得到晋升,他所在军队的大帅被杀后,大家一致推荐张佶为帅,但张佶却把帅位让给了马殷。马殷当上大帅后,在乱世中占领了潭、衡等七个地方,被唐王朝委任为潭州刺史,后来又升为武安节度使。朱温篡唐后,直接封他为楚王,他也就称霸一方做起了土皇帝。

闽国地处福建,它的创建者叫王延翰,王延翰的发迹还要从他的父亲王审知说起。王审知也是务农出生,参军后与哥哥一起征战,很快得到提升。后来唐王朝在福州建威武军,王审知出任威武军节度使,后梁代唐后,朱温又封他为闽王。后梁被灭后,王延翰自称大闽国王。

荆南国的建立又有些特别,它的建立者高季兴,被人们称作“高赖子”。他是个无耻之徒,因为长得好看很受朱温喜欢,他趁机认朱温为干爷爷,如此一来他这个干孙子就可以从朱家天下分一杯羹啦。朱温任命他为荆南王,随着后梁灭亡,高季兴也就自立为帝,做起皇帝来。

南汉建国在今天的广州,它的建立者刘陟,又名刘岩、刘龚,是个私生子,他的哥哥刘隐曾经出任唐王朝青海军节度使,在乱世中占领了今天的广东、广西两地。公元911年,刘隐去世,刘陟继位,于公元917年称帝,国号为越,次年改为汉。

北汉的建立比较晚,它是五代中后汉的延续。公元950年郭威灭后汉,刘崇占据河东十几个州郡在太原称帝,国号依旧为汉,当时南方已有刘陟建立的汉国,为了区别这两个并存的汉国,历史上将他们分别称作南汉、北汉。

在十国之中最为强大和历时比较久的当属南唐,首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它的建立可以追溯到吴国权臣徐温的身上。徐温原本是吴国的开国功臣,公元908年,徐温击杀张颢,拥戴杨溥(杨行密的四子)为吴主。从此,徐氏便掌管了吴国的大权。

徐温有一名养子叫徐知诰,徐州人,本来姓李,认徐温为义父后改姓徐。徐知诰为人精明,对徐温极尽孝敬,做事又认真合乎礼法,因此颇得民心。徐温的亲生儿子徐知训却骄横无知,驻守广陵时被吴王的舅舅杀了。徐温年事已高,徐知诰趁机到了广陵,安定秩序,并代徐知训执政。此后,他拥护杨溥为吴国皇帝,但自居金陵,并派自己的儿子景通、景迁先后驻广陵。公元935年,吴封徐知诰为齐王,以升、润、宣、池、歙、常、江、饶、信、海十州为齐国。不久,又改金陵为西都、广陵为东都,为齐王加九锡,建天子旌旗。公元937年,徐知诰受吴国“禅让”,废吴帝杨溥,自称皇帝,国号大齐,年号昪元。次年,他为了附会已灭亡的唐朝,恢复李姓,取名李昪,把国号改为大唐,史称南唐。

李昪称帝后,采取保境安民的策略,不轻易用兵。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恢复发展。商人以茶、丝与中原交换羊、马,又经海上与契丹贸易。与同时代割据的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势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比别国昌盛。赵匡胤少年时代正是南唐最为繁荣的时期,他游走各处时也曾经去过南唐,这段经历对他的影响很大,让他从乱世中寻求到一丝光明的照耀。李璟即位后,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与吴越的关系也迅速恶化。南唐多次与北周及后来的北宋交战,赵匡胤身为将领和后来身为皇帝亲自参与了这些战事。经过数十年战争,他终于击败南唐,成功统一了全国。

《重屏会棋图》,此图描绘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璟

综观五代十国,朝云暮雨的朝代更迭之中强权暴虐,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军阀争相自立称帝是最突出的特点。在这个过程中出生和成长的赵匡胤经历了哪些风风雨雨,以及他如何自强自立脱颖而出,都是让后人非常感兴趣的问题。当然,个人的成长除了社会影响外,家庭和所处环境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妨从赵匡胤的父祖辈来看一看这位历史伟人的家庭背景,从而更进一步地了解他的成长之路。

第二节 家世渊源

武将世家

据《穆天子传》记载,赵姓的祖先名造父,是西周穆王的车夫,车技高超,能够驾驭八匹骏马拉的车子,深受穆王信任。穆王喜欢巡游天下,造父得以经常随侍左右,立下了功绩,穆王便将山西赵城赏赐给了他。此后,造夫的子孙以封地为姓,这就是赵姓的起源。

赵匡胤祖籍河北涿郡,在古代也隶属赵姓源地,他的祖先从西汉时起就开始历任地方武官,官职虽然不高,却也有一定地位。到了唐朝末年,赵匡胤的家世逐渐败落,不知道从哪一代起他家迁居到了赵城罗云村,赵匡胤的祖父赵敬年轻时为了谋生流落到一百多里外的王才里、下马宽、宣皇源一带,在这一带他结识了妻子刘氏,并且生下儿子赵弘殷,赵弘殷就是赵匡胤的父亲。后来他们被生活所迫回到罗云村,过着一般农民的日子。从赵敬在各处谋生的经历来看,他也是位勇于冒险、不甘心沉沦凡世、渴望着改变生活境况的人物,后来少年赵匡胤游侠山西各地,与他祖父当年的行为多么相似!

赵敬一家在赵城罗云村尚未生活多久,乱纷纷的五代十国时期便到来了,战乱频繁,生产遭到破坏,百姓难以度日。不安分的赵敬觉得时机来了,于是带着两个年幼的儿子离开罗云,南下洛阳寻找出人头地的机会。据说,赵敬生活贫困,雇不起车辆,就把两个孩子放在筐里用扁担挑着赶路。后来,这段故事在赵地广为流传,并被演绎成赵弘殷挑着赵匡胤和二子赵匡义南下。其实,赵匡胤比赵匡义年长十二岁,年龄悬殊,他们的父亲怎么能挑着这样一对儿子赶路呢?不过在罗云和赵城附近,至今人们依然津津乐道这段故事,并且搬出很好的佐证———在当地人们把筐子叫做龙窝,而且还流传着一首《筐子为何叫“龙窝”》的民谣:

筐子又名叫“龙窝”,这种叫法不太多。发源之地是赵城,逐渐扩大半个省。

传说宋王赵匡胤,祖籍赵城罗云村。幼年老家遭饥荒,随父逃荒走洛阳。

其父一路把饭讨,一副担子肩上挑。担子担得小儿郎,匡胤光义坐两筐。

自古贵人多磨难,遭难方能受锻炼。匡胤光义两兄弟,长大果然成了器。

文韬武略样样强,讨饭之家出帝王。人称帝王是真龙,从此筐子有别名。

长辈教育小儿郎,常拿“龙窝”做比方:为人吃得苦中苦,不能成龙也变虎。

这首在晋南地区广为人知的民谣,反映了人们对于赵匡胤的喜爱之情,也传达出一般百姓渴望子女成才的迫切心情。确实,不管当年坐在筐子里的是赵匡胤兄弟还是他的父亲叔父,总而言之,他们一家追求上进、勇于奋斗的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挑着儿子背井离乡的赵敬,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武将世家的出身。他一路南下,看到各处都受到战乱侵扰,军阀混战不休,人人都争抢着做皇帝霸占一方,身为武人后代的他血液沸腾了,决定投军从戎,重拾前辈旧业,准备在战场上拼杀一番,也许能够建立功业、光耀门第。军阀混战的特点就是处处抓丁入伍,不管出身门第,很多人凭借强硬的武力便可以晋升高位。就像前面说过的五代十国之中的许多国主,他们本是农民或者匠人,没有读过书,更不懂得如何治国安世,凭着作战时一两次勇敢的冲杀而受到提拔,此后一发不可收,最后竟然能称霸做皇帝,想起来令人唏嘘悲叹乱世之乱。赵敬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觉得与其坐等受死还不如拼一拼呢!于是他主动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士卒。很快,他因为在战斗中表现勇猛得到提升,成为一名武官。赵敬经常拍打着盔甲刀枪向儿子们炫耀:“瞧,这是我们祖上惯用的器具,如今我也拥有了,这是祖上在暗示我们要积极进取,不能丢了祖先们的脸啊!”

赵弘殷,涿郡人,是北宋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他被追封为宋宣祖,谥号武昭皇帝

赵弘殷在父亲的亲身经历启发下,自幼喜爱武功,刀枪剑戟、骑马射箭无所不通,等他长到弱冠之年,便开始跟随父亲征战各处,每次参战都非常勇猛,名声越来越大。有一次他所在的部队被敌人打败了,将士们四散逃命,赵弘殷也骑着马狼狈而逃,没有想到的是他这次逃亡却成就了一段神奇姻缘。

一段奇缘

赵弘殷一路奔逃,连日苦战使得他身疲力倦、精神困顿。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上一顿饱饭,没有好好休息一下了。尽管他身体强壮,可是也难以抵受得住这般磨难。赵弘殷跑着跑着,渐渐迷失了方向,他又饥又渴又累,放慢了速度,任跨下马匹漫无目的地游荡。

当时正是冬天,夜晚来临,寒风肆虐,赵弘殷身上的盔甲已经丢弃大半,露出里面单薄的衣衫,令他倍感凄凉。不一会儿,空中飘起雪花,大片大片地落在赵弘殷的身上,寒意直侵他的心底。

燕赵大地的冬天像一块寒冷的冰毯,紧紧包裹着逃命在外的赵弘殷,他茫然四顾,周围寂静无声。战事已经结束,饱受战火蹂躏的百姓们早早地关闭门窗,躲在屋里不敢出来。目光所及,漆黑一片,就和赵弘殷此刻的心情一般无二。赵弘殷走走停停,希望寻找到一处可以躲避风雪的地方,可是他走来走去,不管村舍小户还是大家门第都紧紧关闭着大门,悄无声息地拒绝着这位战场上的勇士。

赵弘殷心想,找一处庙宇或道观暂时躲避一下也好。可是天不遂人愿,他发现方圆几十里内仅有的几处庙宇、道观已经被战火摧毁,只剩下残垣断壁,难以容身。这可怎么办呢?年轻的赵弘殷陷入绝望之中,他迷迷糊糊地朝前走着,又来到一处村庄前。他早就放弃了去人家家中投宿的念头,于是牵着马在一座高大的门楼前停下,一边拍打身上的雪花,一边对马说:“我们就在人家门前蹲一夜吧!”

任凭雪打风吹,赵弘殷困乏难当,竟然靠着大门睡着了。第二天,天色未明大门就轻轻开启了,原来是这家的仆人早起扫雪。他出门看到赵弘殷正靠在门边一副昏迷的模样,顿时吓得惊叫起来:“你是干什么的?喂,你醒醒!”

赵弘殷慢慢睁开疲乏的双眼,看到眼前有人说话,断断续续地说:“我……我是……我是……”话没说完他就一头栽倒了。原来他在饥寒交迫之中昏迷过去了。

仆人吓傻了,好一阵子才慌慌张张跑进内院去禀告老爷。这家老爷姓杜,原是唐朝一名地方官吏,眼见战乱不休,朱温篡权称帝,他就辞官回家了。

杜老爷听说一位军士打扮的年轻人在门前晕过去了,急忙起身来到门外。他看赵弘殷冻得脸色发紫、浑身僵硬,连忙命人把他抬进门去,用姜汤热水喂服他。不久,赵弘殷苏醒过来,看着眼前救命恩人,眼睛一热,泪水滚落腮边。杜老爷问他:“你叫什么?是不是一名军士?为什么流落到我家门前?”

赵弘殷一一据实回答,并感谢杜老爷救命之恩。

杜老爷向来厌恶战争和军士,可是他见赵弘殷倒是老实诚恳,不免动了恻隐之心,天气严寒,不便立即赶走他,就命下人收拾一个住处让赵弘殷暂时住下来。

很快,杜家上上下下都知道老爷收留了一个军士,夫人不解地问:“老爷,这些当兵的素来横行霸道,经常抢掠民间,你为什么收留这样的人?”

恰好杜老爷的四女儿站在一边,她听母亲这么说,没等父亲回答就抢着说:“母亲,人和人怎么会一样呢?别的军士抢掠百姓,难道这个也一定如此吗?乱世纷纭,终究要有结束的一天,女儿觉得将来肯定会有正义之师来平定乱世!”

杜老爷欣喜地看着四女儿,他知道这个女儿自幼学文,能言善辩,很有志向,不同于一般女孩儿家。他曾经暗地里想这个女儿将来一定会有出息,今天听她这么谈论时事,胸怀气度竟然强过一般男子,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点着头说:“对,乱世不会长久。”他接着朝夫人说:“我看那个年轻人诚恳友善,不像恶人,你放心,不会惹出麻烦的。”

杜老爷果然善于识人,赵弘殷在杜家住了几日,不但没有招惹是非,反而十分勤恳地帮助仆人干活做事,对老爷、夫人极其尊重。经过几日了解,杜老爷也知道了赵弘殷的出身,得知他是武将之后,颇有战功,对他自然刮目相看。半个月后,赵弘殷听说自己的部队就在不远处的郡县驻扎,当即提出回归部队。杜老爷爱惜他这个人才,送给他钱财让他做为路资。赵弘殷回绝说:“弘殷承蒙相救之恩已是感激不尽了,哪里能够收取您的财物。”这下杜老爷对他更加喜爱了。

临别这天,赵弘殷穿戴整齐去辞别杜老爷夫妇,发现他们全家都在客厅等着自己,就连杜老爷的四女儿也在场。短短几日相处,赵弘殷了解到四小姐聪慧大方,杜家上下都特别敬重她。赵弘殷青春年少,每次见到四小姐总会脸色通红,不知道该说什么。而四小姐却很大方,总是笑吟吟地看着他,有时候还会对他嘘寒问暖,非常关心。今天,四小姐也出来送别自己,赵弘殷一颗年轻的心不知不觉狂跳不止,立在客厅里好大一会儿也没有开口。

杜老爷似乎察觉出什么,笑呵呵地开口让赵弘殷落座,这才打破了刚刚的尴尬局面。随后,他向赵弘殷提出一件大事:将四女儿许配给赵弘殷。赵弘殷听了,惊喜异常,涨红着脸结结巴巴地说:“弘殷不过沙场武夫,何德何能配得上智勇美貌的四小姐?”

四小姐大方地站出来说:“如今乱世横行,投军报国才是大丈夫所为!”赵弘殷激动地说:“小姐志向不俗,弘殷自叹不如。”

杜老爷夫妇见他们彼此志趣相投,很谈得来,十分高兴,随即安排筵席为他们订亲。

订亲后,赵弘殷即启程赶回部队。不久,赵敬被任命为涿郡刺史,他想起赵弘殷订亲一事,觉得杜家本是官宦出身,与自己如今的家世也匹配,现在儿子不小了,便遣人到杜家迎亲。

这桩在乱世之中的姻缘,颇具神奇色彩,曾经引起许多人感慨。但是这桩婚姻造就的神奇不止于此。这对志同道合的夫妻辗转乱世,始终不堕壮志,他们的儿子赵匡胤更是胸怀天下,最终一举结束乱世,创造了辉煌的大宋王朝;其后,赵匡胤又把帝位传给弟弟赵匡义,使得赵弘殷夫妇两个儿子先后成为皇帝,这才是最最让人称奇并久久传颂的神奇之处。

追溯乱世风云,我们看到了赵匡胤出生之前的社会状况以及家庭情况。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赵匡胤的出生将是种什么情况呢?武将世家,自然渴望男婴降临,匡胤的父亲为自己的儿子取名“香孩儿”,其中隐藏着一段充满神奇色彩的故事,似乎预示了这个小小男婴不同凡响的未来,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呱呱婴儿,赤子之心,这是每个人来到世界的第一步,那么赵匡胤降临人世后,他的最初岁月又是什么样子的呢?父慈母爱,家境良好,这些条件为他的成长提供了很多机遇,也注定了他的个性特点。父母为了预知儿子的未来,精心安排了抓周,匡胤会按照父母的意愿抓取物品吗?身为父母的宠儿他又是如何度过自己幼年的每一天?他最喜欢的玩具和游戏是什么?这对他日后的成长有哪些影响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