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在线阅读文学艺术诗词歌赋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俄尔普斯诗歌译丛)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俄尔普斯诗歌译丛)

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俄尔普斯诗歌译丛)
作 者: 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朱塞培·翁加雷蒂 等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丛编项:
版权说明: 经版权方授权连载试读部分章节,全本请购买正版图书

内容简介

暂缺《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俄尔普斯诗歌译丛)》简介

作者简介

  作者介绍胡戈·冯·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s,1874―1929)新浪漫主义派及象征主义派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出生于维也纳,是富商后裔、受封贵族,亦是文坛传奇。16岁开始发表作品,其诗呈现出罕见的轻盈俊逸和宛如天成的精致完满,随即赢得了“神童”的雅号。他是19世纪末维也纳炙手可热的少年诗才,唯有彼时的济慈和兰波可比肩。后主要转入诗剧的创作,以《昨日》《提香之死》《愚人与死神》《白扇记》为代表,延续了与诗歌相同的主旨和风格。这个赫尔曼·布洛赫推崇的“现代那喀索斯”,一如希腊神话中那个因迷恋自己倒影的美貌而早夭,继而化为水仙花的少年,他用美编织出光华与颓败,恋生与念死缠绕的绮丽之梦。“生命,梦幻与死亡”这个主题,贯穿了他一生的创作。晚期致力于革新古希腊悲剧、中世纪神秘剧和巴洛克戏剧,改编了多部古希腊悲剧。后与马克斯·莱因哈特等人一起创办“萨尔茨堡音乐节”,并与理查德·施特劳斯合作写了多部歌剧,如《玫瑰骑士》《失去影子的女人》《埃及的海伦娜》等。茨威格、里尔克尊他为时代的首领,他是那个时代最精美也最纤弱的文化符号,象征着逝去的“昨日的世界”,是哈布斯堡王朝分崩离析前最后一缕瑰丽的余晖。 朱塞培·翁加雷蒂(Giuseppe Ungaretti,1888—1970)意大利现代诗人、记者、散文家、评论家。与蒙塔莱、夸西莫多,并称意大利隐逸派诗歌三杰。出生于埃及亚历山大城的一个意大利侨民家庭,后赴巴黎留学。191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以普通士兵身份应征入伍。1936年,接受巴西圣保罗大学之邀,前往当地教授意大利语言文学。早年受法国象征主义、意大利未来主义的影响,但对其进行了转化并纳入到意大利的传统之中,从彼特拉克至莱奥帕尔迪的伟大的抒情诗流派中汲取养分,进行崭新的创作。被视为现代意大利诗歌革新第一人。在早期《被埋葬的港口》《覆舟的愉悦》两部诗集中,诗风简洁短仄,势如闪电,每个音节雷霆万钧,令人猝不及防。意象所至之处,精确俭素的短句击中直觉的顿悟,呈现出强劲而不失澄澈的巨大表现力,表达出介于感官与顿悟之间令人叹为观止的惊奇。其后,翁加雷蒂摒弃了偏爱的短句,回归意大利传统的十一音节诗句,作品随之转向长诗。时代的灾难,文明的崩塌,个人如覆舟般的命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的悲剧感相互交织,组成了贯穿翁加雷蒂后期诗歌的主题变奏。在诸如《时间的情感》《一个人的生命》《痛苦》《老人笔记》《一声呐喊和风景》等作品中,这些主题得以清晰地辨识。与蒙塔莱、夸西莫多一样,翁加雷蒂也是优秀的翻译家。译有莎士比亚、马拉美等人的作品。 勒内·夏尔(René Char)二战后法国诗坛最具影响力的重要诗人,被加缪誉为自兰波《灵感》和《醉舟》发表后,法国诗坛伟大的且“疯狂与神秘”的诗人。他是极少数几位在生前即入选伽利马《七星文库》经典的法国作家之一,亦是马丁·海德格尔五十年代访法时唯一希望当面拜会的法国诗人,更是加缪、巴塔耶、阿伦特、福柯等欧洲思想家多次在著作中征引的对象。勒内·夏尔的诗短小而简练,却迸发着强大的语言密度,跃动着震撼人心的美。每一份诗意背后,都包含着生活的重重一击,蕴藏着沉重与痛苦,蕴藏着对虚无的抵制、对荒诞的愤怒、对美的执着,让人感受到大地的重力与天空的高远。他的每一行诗都凝聚着血液的脉搏,响动着生命的回声,这也正是他诗学力量的根源。他的诗句如淬火的利剑般劈开人类内心的黑暗,如烛火般在暗夜中闪光。夏尔的诗歌为人类的生存确立起坚实的维度,坚定地在大地上栖居,抵御平庸与荒诞的侵袭。他对于词语的使用本身,也在不断敲打着流俗,让每一个词重新在根源处绽放光彩。夏尔曾投身超现实主义运动,20世纪30年代末由于深感超现实主义的弱点而逐渐与之疏远,并于40年代维希政府时期投入法国南方的抵抗运动并成为普罗旺斯地区的游击队领袖,曾秘密飞抵阿尔及利亚参与策划盟军在法国南部展开的“龙骑兵”登陆行动并于战后主动放弃了戴高乐政府提供的一切职务。1938—1945年,夏尔在与纳粹抗争的同时保持着他的诗歌创作,但拒绝在任何刊物发表任何作品。直到1945年法国解放后才正式回归诗坛,连续发表《唯一幸存的》《修普诺斯散记》《粉碎诗篇》,并于1948年在收录这三部作品的基础上推出了为他在法国读者及诗歌史中真正奠定地位的成名作《愤怒与神秘》,至今已累积销售近十万册。这部诗集从形式到内容各方面在法国诗歌史中都具有关键地位,被认为是勒内·夏尔当之无愧的代表之作。 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德国剧作家、戏剧理论家、诗人、导演。生于德国奥格斯堡。1933年后流亡欧洲大陆。1941年前往美国,1947年返回欧洲。1949年起定居东柏林,创办柏林剧团。曾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艺术科学院副院长,荣获1951年国家奖和1955年列宁和平奖。作为戏剧家,他是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史诗剧”的创立者。他也是现代戏剧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剧场改革者和戏剧理论家,以“离间效果”为核心构建了欧洲崭新的戏剧美学体系。代表作品:《三毛钱歌剧》《伽利略传》《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四川好人》《高加索灰阑记》等。布莱希特作为诗人的地位并不比作为剧作家的地位低。从最初的诗集《家庭祈祷书》开始,直至成熟期的代表作《斯文堡诗抄》和后期的标志性作品组诗《布科哀歌》,布莱希特以朴素语言,平民视角,以及社会关注,对所处的时代和生活其中的人类状况做出生动的反应,创造了全新的政治诗歌。他在诗与现实之间,写作与政治之间,致力于一种调和,而抒情完全消匿于诗的宗旨背后,这种他称之为“无韵抒情诗”的现代诗,被视为德语诗歌语言的伟大革新,已成为当代德语诗歌极其重要、无所不包的典范。他对中国古典诗歌青睐有加,翻译过少量白居易、李白、苏东坡的诗,尤其偏爱白居易那些反应民不聊生、针砭时弊的作品。 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Carlos Drummond de Andrade)巴西现代诗人、小说家。因诗歌触角常常伸向社会的黑暗和小人物,因此赢得了“公众诗人”的称号,是巴西最受民众敬爱的诗人,曾获得过多种重要的国际诗歌奖。生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伊塔比拉。1925年,在贝洛奥里藏特创办期刊《杂志》,它后来成为这个州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喉舌。当过新闻记者、教育部部长。1930年,第一部诗集《一些诗》出版,其现代主义诗歌创作达到成熟阶段。卡洛斯·德鲁蒙德承先启后,开创了一代诗风。他的诗作颇具反讽性,语言简洁流畅折射出人类生存的经验。诗歌以日常生活为题材,探索个人心灵的孤寂和相互之间的隔膜,充满嘲讽和幽默,有时流露悲观、遁世和怀疑情绪,带有创伤性的、戏剧化的诗歌自传的印记;风格质朴,摒弃惯用的旖旎修辞,采用平民化的口语,甚至揉入市井俚语,以现代主义手法大胆反叛传统诗歌修辞方式,在20世纪巴西乃至整个葡萄牙语文学界具有深远影响。从1947年出版的《新诗集》开始,作品显示出哲理倾向,带着伦理深度和政治深度的不安涌现,这种不安是后期诗歌最显著的特征之一。著有诗集《心灵的沼泽》《世界的感情》《诗集》《人民的玫瑰》《直到现在的诗歌》《明晰的谜》《露天里的农夫》《在野外过的生活》《事件的教训》等。此外,他还是短篇小说集《米纳斯的忏悔》《在岛上散步》和诗歌散文合集《何塞及其他》等作品的作者。译者介绍李双志,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青年研究员。2000—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德语系,2009—2013年求学于柏林自由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2014—2017年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从事比较文学的博士后研究。2007—2016年曾任教于南京大学德语系。长年往来于欧亚两端,出入于汉德两语,受文学之魅惑,求审美之精微,研磨词句,探求奥义,不问春秋。尤其心仪于德语文学中的浪漫派、颓废美学、现代主义经典。译有《现代诗歌的结构》《浪漫派的将来之神》《荒原狼》《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合译)等。 刘国鹏,199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意大利米兰圣心天主教大学天主教会史方向博士学位。2008年于巴黎三大-新索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现工作于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领域为现当代中国天主教会史、比较宗教学等。作品形式涉及学术研究、诗歌、艺术批评等。出版著作:《刚恒毅与中国天主教的本地化》《地中海的婚房》等。译有《日本神学史》(合译)、《圣经的故事》(合译)等。自研究生时代,翻译外国诗人的著作,先后在《世界文学》《诗刊》《当代国际诗坛》《诗歌月刊》《大益文学》等国内知名文学杂志发表有译自德语、英语和意大利语的保罗·策兰、巴赫曼、阿米亥、翁加雷蒂、萨巴等人的诗歌。 张博,2009年获南京大学文学院学士学位。2010年完成首届南京大学—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法语人文社科精英班项目。同年旅法求学,2012年以论文《阿尔贝·加缪与地中海世界》获得巴黎索邦(第四)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并继续以勒内·夏尔的抵抗诗学为主题攻读法国文学博士学位至今。研究领域为勒内·夏尔、阿尔贝·加缪作家作品研究,法国十九、二十世纪诗学专题研究以及中法文学接受比较研究。法国国际文学批评家协会(L’AICL)会员,曾于该协会会刊《活水》(Les eaux vives)发表与法国当代诗人伊夫·贝杰莱长篇对话,先后于《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文艺争鸣》《文学研究》《跨文化对话》等国内知名学术期刊、丛刊发表论文多篇,并为《世界文学》编译勒内·夏尔纪念小辑。 黄灿然,1963年生,福建泉州人,1978年移居香港。1990年至2014年,任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现居深圳。著有诗选集:《游泳池畔的冥想》《我的灵魂》《奇迹集》《发现集》等;评论集:《必要的角度》《在两大传统的阴影下》;近期译作:《小于一》《曼德尔施塔姆诗选》《一只狼在放哨:阿巴斯诗选》《心灵的科尼岛》,以及爱尔兰诗人希尼的文论和诗选。 胡续冬,诗人、译者、随笔作家。本名胡旭东,1974年生于重庆。1991-2002年,求学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和西方语言文学系,获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学位、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学位。现执教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2003―2005年,曾客居巴西执教,从此关注巴西文学。

读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