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插图

幸福了吗? 作者:白岩松 著


有趣的不是闭目养神的我,而是屏幕上的那一个,那是我1993年最初上电视的形象,今天已不敢再看,就连领导多年后又看到这一形象时,也感慨“当初怎么就把他放出去了呢,真有点儿后怕”。这张照片是我的同事在2003年《东方时空》十周年节目的录制现场“偷拍”的,后取名“十年一梦”,并获得内部摄影金奖。十年,改变的仅仅是容貌吗?

2008年8月6日上午,我作为奥运北京火炬传递的第八棒火炬手,为第九棒的“中国高度”姚明点火,事前我曾担心:估计要用一个梯子才能顺利完成和姚明的火炬交接。

(新华社图片)

这形象似乎符合我“严肃”的定位,但请仔细看着装,袖标上可是“北京保安”四个字。这其实是我主持大学毕业二十年聚会时的造型,有点儿“变脸”的含义在其中。而且,这不是我第一次“变脸”,在评论部的内部年会上,我就曾如此“惊艳”过。没人就一种形象,总有另一面。

很多人这样评价我与球星巴蒂斯图塔的合影:你像运动员,而巴蒂更像一个记者。我倒真希望如此,可惜……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时,巴蒂为墨西哥电视台作解说,办公室与我的相隔三十米。没想到,电视的球场上,共同成长了十几年,却在德国成了“同行”,我告诉他:“我的儿子也叫巴蒂!”

这是我制作《看台湾》时,当时的东森电视台资深主播卢秀芳在台北机场搞的欢迎仪式。请注意,这仪式有些轻松恶搞的意味在里面,“白岩松,您来了”就是个代表。几个月前连战去西安,学校的孩子们冲他大喊:“爷爷,您来了!您终于来了!”之后成为台湾红极一时的手机铃声。正因为这个典故,受到如此礼遇的我才和秀芳心照不宣地大笑着。

2001年7月13日,北京申奥成功,莫斯科直播演播室。语言无法表达我们的激情,只剩下高声叫喊、手舞足蹈。而杯中装的是真酒,一次又一次,一饮而尽。

这年头,真的东西越来越少,同学聚会就越来越多,因为这里有真回忆,真情感和真开心。但办好一次聚会不容易,瞧,我们大学毕业二十年的聚会,有为本班专门设计的T恤衫,上书“将新闻进行到底”,以便和其他班区别开来;有胸前挂的聚会卡,说明活动很丰富;还有给母校的礼物——奖学金;更不能缺的,是同学天南海北的到来,都能放下手中的“忙”,就知道同学聚会的吸引力。

去日本采访,该带什么礼物?我们的选择是中国书法。比如送给时任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的就是书法唐诗一首:“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所以选这首诗,来自福田首相到中国的“迎春之旅”和胡锦涛主席访日的“暖春之旅”。但日本首相更迭太快,三年多时间,我见到四位日本首相,现在,都已成前首相。日本政治,格局越发“混乱”。

我面对的是纽约的曼哈顿,虽然已不再有世贸的双塔,这里依然是世界上最繁华、经济上最有权势的所在。看不到我的脸,却可能看得到我心中的问号:我们要这样面对它多久?用什么表情去面对?中国与美国,未来会怎样?

2008年,是我们最艰难的时日。一场汶川大地震,加上火炬风波、雨雪冰冻灾情,孕育了太多感动与悲壮。在《感动中国》对这一年回顾时,集体奖颁给了“中国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中国人也包括您,都是没有领到奖杯的获奖者。获奖理由并不复杂:因为在这一年里,你的泪水、爱、牵肠挂肚、愤怒与呐喊。

总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是电视台工作的另一种写照。不断有新栏目诞生,也不断有旧栏目消失,只是后者常常被人忽略。这是2008年3月24日,《新闻1+1》开播当天,领导们与我们栏目组的合影;这一天,北京奥运圣火在希腊采集,现场也受到人为干扰,我们的直播评论是“奥运让政治走开”;这一天,照片上的人们笑容很多,今后就不一定了。我并不喜欢总看到这样的照片,一个栏目,开播了,能奔“百年老店”去才是真功夫。

擦得清眼镜,却未必看得清要观察与记录的世界。从2003年5月开始,每周录制《新闻周刊》(原名《中国周刊》)已成为一种不变的生活。由于这个栏目总结本周的事与人,因此从无备播,所有的主持词都由我手工撰写。近八年来,我缺席不到五期。有时,真想看清世界,可能就需要耐得住性子的慢工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