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家乐福还真是一堂与民主有关的好课……
2008年1月,包括吴建民与我在内的几位,应国务院新闻办之邀,在北京举行了一个持续一天的座谈,原因是大家都是国新办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的任教老师,国新办想听听我们对政府新闻发言人队伍成长发展以及当前相关局势的看法。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这一天的座谈上,我们一致地认定:由于2008年有北京奥运会,因此之前必有不平静的大事或麻烦,指望风调雨顺平静度过是不可能的。
这种判断不仅来自直觉,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与世界的一种特殊关系的判断。仅以奥运为例,我在座谈会上说,夏季奥运二十九届,绝大多数欧美轮流办,欧美之外只有四届,亚洲三届,社会主义国家两届,中国仅此一届。因此,恐怕在一些人眼里,我们是非主流,是突然的进入者,是红色的异类;因此,在这样的潜在暗流驱动下,各种希望北京奥运不那么顺畅的人们,就会会聚在一起,制造动静,制造麻烦;因此,要做好迎接大事大麻烦的准备。
遗憾的是,还真被我们言中。
3月14日,西藏拉萨发生严重暴力事件,时隔几天之后,媒体开始报道。这时,距离北京奥运火炬采集仅有几天时间,显然,事情的发生绝非偶然,一场以北京奥运为目标的麻烦事儿拉开了序幕。
事件发生时,在国新办的主办下,八位中国媒体代表与阵容相当的八位日本媒体代表进行针对中日关系的媒体对话。本来话语间就针锋相对,拉萨事件瞬间成为焦点。日本媒体代表都希望以后类似事件能最快速透明地公开,其实这一点上我们的想法一样。但当时,拉萨事件发生一个星期之后,境外记者团才前往拉萨报道,显然错过了最佳时机。这期间,谣言、谎言、别有用心的语言就有了市场。不过,也正是这次事件带来的反思,促使一年后发生乌鲁木齐“7·5”事件时,快速透明的报道得到人们的高度肯定。
拉萨事件还仅仅是一个开始,几天之后,在希腊奥林匹克诞生地,北京奥运火种采集,虽然现场火种采集顺利,但北京市委书记刘淇讲话时,还是受到“藏独”分子的干扰,这个小小的细节已经开始让人感觉不安。
又是几天之后,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全球火炬传递出发仪式,仪式由我和杨澜主持,当我们看着胡锦涛主席亲手将出发的火炬交到刘翔手中时,我们还想不到,走出国境后,这火炬要经历怎样的风雨,这风雨又将在国内激起怎样的波澜。
这次北京奥运的全球火炬传递,是一次创举,经历国家之多,路线之长,均创纪录;也正因此,很多想给北京奥运添麻烦的人,就把火炬境外传递当成了突破口。
开始还顺利,到了英国伦敦就已经麻烦很大,冲击火炬的人增多,警察与他们的冲突已经显现出来。虽然情况有些混乱,可由于英国首相及皇室成员都出面,对火炬传递给予了支持,因此,中国国内民众并未对英国段的传递有太多指责。不过这个时候,国内民众对火炬传递的关注已经开始升级,不安、自尊、爱国、愤怒与期待,诸种情绪混杂在一起,就在这时,火炬到达巴黎,不幸的是,这几乎是接近失控的一站,于是,中国人的愤怒情绪爆发了。
火炬传递在巴黎失控,中国火炬手金晶在轮椅上火炬被抢,还有巴黎市政府批评中国政府的言论,都刺伤了中国人的心。另外还有一点,在欧洲,法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最早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发达国家,这些年由于互设“中法年”,双方关系亲密,然而火炬传递,却让中国人很受伤,怎么走得最近的伤我最深?
几天后,事情向另一个方向转变,手机短信上不断显示:家乐福的大老板支持“藏独”,赞助“藏独”,我们要抵制家乐福。
信息不断转发,网络上更是如此,抵制家乐福由口号变成行动,由北京波及全国。
那几天,刚刚开播的《新闻1+1》天天在评论火炬传递,我们对“藏独”及境外某些势力指望借拉萨事件搞乱北京奥运的行为展开了辛辣而有力的评论,但同时,对突然而至的“抵制家乐福”,我个人又有另外的看法。在搜狐网的体育评论中,我写了一篇很短的评论,文章的主题并不是该不该抵制家乐福,而是在其中顺手写了几句与此相关的看法,在此,登出该文章,为维持原貌,一字未改。
最近好多人收到了这样的短信——鉴于法国巴黎在奥运圣火传递中表现不佳,加之家乐福赞助“达赖集团”,因此号召大家5月1日抵制家乐福,坚决不去购物,让他们看看中国人的强大和团结。
5月1日我肯定不去家乐福,然而却不是因为抵制,而是要去三亚为圣火到来做准备。去不去家乐福是个人的事,即使许多人因为抵制而没去家乐福,相信那一天,家乐福也会人不少。因为对于个人来说,日子也不应有政治的干扰;更何况,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这等于太给别人面子。而且,家乐福里的职工大多是中国人,这不是另一种内讧吗?再加上,我们这么做,不是和我们很讨厌的那些人,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吗?
在奥运火炬的传递中,的确有很多西方人,干得不漂亮干得很糟糕。当我看到火炬所到各地,华人华侨自发护卫火炬的情景时,我深深地被他们所感动。然而我又替他们有些不平,有些国家有些城市有些人,原本可以多做一些事情并可以做得更好,让奥运火炬的传递更安全更顺畅更不被干扰,但现实是,他们没有做到。当然可以拿出很多理由,但一个城市的市长挂出横幅来迎合火炬阻挠者的时候,你怎么可以相信:他尽力了呢?
但是奥运火炬并不是北京的,它属于世界也属于全人类,有人捣乱,它捣的也是全世界的乱,我们完全可以更平静更从容一些。当看到身边有些人很委屈很“生气”的时候,我总是劝他们说:你一生气,人家就真的达到目的;而如果你不生气,并继续执著地做好自己该干的事,继续在奥运火炬传递中点燃激情传递梦想,那么捣乱者就会被人们以小丑的形象来留在记忆深处。用我们的平静与大气,给他们一个这样进入历史的机会吧!
不管有什么风雨和不平静,都能继续微笑地享受火炬传递,享受奥运盛会的光荣与梦想,你就一直是强者。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然而,几个小时之后,有人告诉我,有问题了,你评论后面跟帖的评论成千上万,骂你的多,快把这文章撤了吧!
我上网看了看,乐了,大多数骂我的逻辑是你反对抵制家乐福,就是支持法国,就是不爱国,就是汉奸!诸如此类。几乎很少有说理的,不过还是有同意我看法的人,在那儿势单力薄地分析道理,然而,在铺天盖地的骂声中,理性极其微弱。
我太理解这样骂声背后的爱国主义,因为几乎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我发现,几乎每一代人都有一次与青春荷尔蒙有关的爱国主义激情爆发,像成人礼,也像与这个国家建立休戚与共关系的仪式。
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们用一场“文化大革命”释放了青春的激情,虽然你事后可以感慨:它差一点儿毁了这国家也差一点儿毁了那一代人,但不能怀疑的是,当他们青春之火最初燃烧的时候,是为了领袖的号召和把这个国家变得如想象中的那么好,于是,他们追随革命口号一路绝尘而去。
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们用1989年春夏之交的风波,把自己投入到冷静的思考中,从此,不再年轻。
七十年代出生的人们在1999年经历了美国“误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网络与现实中的砖头,表达着他们的青春激情与这个国家的感情。
而对于生于八十年代的人们来说,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过程中的不顺利,悲情与委屈,激发出他们的青春与这个国家的关联。因此,我理解这种激情,甚至我曾经有过之而无不及。
不过,我依然不同意这骂声中的简单逻辑。我突然感觉到:这真的是一堂与民主有关的好课。我不仅不会撤掉这篇原来无意写家乐福事件的文章,反而要认真思考,怎样与激情中的青年朋友交流。他们,是未来中国民主进程中的基石,哪怕有百分之一骂我的人能听进去,哪怕有百分之十的人听不进去却可以悄悄地开始自己的思考,那都是一次好的交流。至于被骂,不重要,做了主持人,我就是“骂大”毕业的,更何况,中国的民主进程,注定会有很多人在被唾液淹没的过程中慢慢进步,那么唾液中的人,加我一个。
几天中,有很多媒体要采访我,最后,我在《南方周末》上发了一篇文章,算作是思考的一个结果。
民主的一个核心,是我不同意你说话的内容也要维护你说话的权利,抵制家乐福是一种个人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打击别人不抵制家乐福的选择,这事就不对。因为民主社会,每个人都该有自己选择的自由,而在几天之内,出现家乐福门口停大车不让人进,甚至辱骂到家乐福购物的人,这就更加离谱。
抵制需要理由,抵制家乐福的理由是它的大股东资助藏独,但几天中事实早已澄清,没有此事,属于空穴来风。师出已无名,然而法不责众,大家找个理由一哄而起,完成之后一哄而散,理由反而不那么重要。激情是否可以建立在非事实的基础上?只要心中的爱国激情是对的,起跑线错了也没问题吗?那我们随时可以编造一个理由,然后开始所谓“正义行动”?
青春的激情来得快,去得却并不快。在这次火炬传递中,虽有抵制家乐福这样的事件发生,但“80后”群体开始走进了公众的内心,没有人怀疑,他们与这个国家之间的感情。时间过去了很久,陆续有很多年轻人与我交流那一段日子的感受,心平气和之后,其实大家的想法归于一致,“家乐福”是堂课,应当有助于我们进步。每一次激情都不应当成为上一次激情的简单复制,只有这样,激情才具有最大的价值。
没人会知道,类似火炬传递中的大麻烦会怎样持续下去,然而,“5·12”汶川大地震,改变了这一切,震醒了全世界的良知,人性中伟大的一面被激活出来,全世界与中国开始一起面对灾难,而“80后”更是成为抗震救灾的主力军。2008,似乎就是年轻人的成人之年,从此,中国对于这一代人更加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