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庆求学

邓小平 作者: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研究组


重庆求学

汪云松为共和国培养了两个副总理。

——引自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邓小平》。

1919年9月下旬,邓小平和邓绍圣、胡伦一同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达到高潮。

四川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由同盟会会员、革命家吴玉章倡导的。1918年春,成都开办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并于1919年6月派出了第一批留法学生。与此同时,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教育局局长温少鹤等人也在重庆筹建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

1919年9月,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正式开学,由汪云松任董事长,下设校长、教务及事务等负责人。校址设在重庆市夫子祠内。

学校的招生分为公费生(或称贷费生)和自费生两种。邓绍圣取得贷费生资格,邓小平和胡伦则为自费生。自费生赴法的旅费,除由学校董事会补助100多元外,另需自行筹集,凑足300元即可成行。

吴玉章

汪云松

旧时重庆朝天门码头。当年邓小平就是从这里沿江东下,到上海去的

1920年9月,四川赴法勤工俭学部分学生的署名和印章

1920年8月8日《国民公报》登载的《重庆留法学生汇闻》

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证书

1920年9月11日《申报》登载的邓希贤等赴法的消息

学校的招生对象是中学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青年,共招收100余人,分两班上课。凡中学毕业的读高级班,其余的读低级班。课程有法文、代数、几何、物理、中文及工业常识等,以法文为主。学习的目的是要粗通法语并掌握一定的工业技术知识,为去法国勤工俭学做些准备。邓小平后来说,这个预备学校当时在重庆已算是最高的学校,所以考进去是很不容易的。

这个学校曾为新中国培养了两个副总理——邓小平、聂荣臻。

邓小平进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时,刚满15岁。据他当时的同学回忆:“邓小平是稍晚才进入这所预备学校的。他那时就显得非常精神,精力总是十分充沛。他的话不多,学习总是非常刻苦认真。”

在这里,邓小平学习了将近一年。在这段时间里,由于受五四运动的影响,他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参加了川东师范、重庆联中、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生抵制日货,反对重庆警察厅厅长郑贤书挪用公款、套购并拍卖日货等行径的斗争。这场斗争最终以郑贤书交出日货、四川当局被迫撤销郑贤书职务而告终。这场斗争让邓小平开阔了眼界,爱国救国的思想也有所提高。同大多数同学一样,这时的邓小平萌生了“工业救国”思想,他满怀希望能到法国去,一面做工,一面学习,学点本事回国服务。

1920年7月19日,经过考试,邓小平在重庆留法预备学校毕业,并参加了学校在重庆商会举行的毕业典礼。

毕业之后,经过法国驻重庆领事馆的口试及体格检查,邓小平取得了赴法勤工俭学资格。在取得资格的80多人中,邓小平是年龄最小的一个。

随后,他回家与家人告别。这一走,邓小平再也没有回过老家。

1920年8月27日,刚满16岁的邓小平和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的另外82名学生,乘法商吉利洋行的“吉庆”号轮船沿江东下,途经宜昌、汉口、九江,经过8天的航行抵达上海。在上海为办理赴法的各项事宜逗留了一周,9月11日乘法国邮轮“盎特莱蓬”号赴法。

留洋的路是父亲为邓小平选择的,以后的路则是他自己走出来的。

“盎特莱蓬”号赴法起点——上海

邓小平赴法乘坐的“盎特莱蓬”号邮船

“共产党也不忘故旧”

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倡导者公推吴玉章先生,而重庆留法勤工俭学的功臣,当属重庆商会会长汪云松先生。

汪云松,字德薰。他曾目睹成都留法学生途经重庆赴法的盛况,便立即着手筹组留法勤工俭学会重庆分会,并先任会长,后任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董事长。从筹组分会、建立学校、募集资金、办理签证,直到最后送走毕业生,汪云松先生都是亲力亲为,竭尽热心。他的这份热忱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学生几十年后都没有忘记他。

1949年重庆解放后,有一天,西南军区派了几个人到汪云松家,汪没敢见。第二天来了辆吉普车,把汪云松接到军区,原来是当时的西南军区政委邓小平请他吃饭。汪云松回来后很是高兴,逢人就说:“小平真不错呀,我现在才晓得,共产党也不忘故旧!”1950年第二届全国政协开会时,汪云松应邀前去北京列席。他回来讲,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宴会,头一桌的主人是毛主席,第二桌有小平同志,他也坐在第二桌。小平和陈毅分了工,小平同志请客,陈毅同志在宴会结束后用自己的车子送他回招待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