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侨回忆录

南侨回忆录 作者:陈嘉庚 著


南侨回忆录

一 印赠验方新编

余二十余岁时,在新加坡见友人珍藏一本药书,名曰《验方新编》,云某友赠送,无处可买。其时上海书局尚未印售。书内注云,版存日本横槟中华会馆,任人印送。据友人所言及余自己经验,其方颇有应效,故余甚为注意。窃念吾闽乡村常乏医生,若每村有此书一本,裨益不少。乃备款托香港友人汇往日本定印,每本三角,前后数次,共印六七千本。书面标明“同安集美陈家奉送”。最后一次定印五千本。其时余适回梓,约半年之久,尚未寄到。余及港友屡函日本该会馆查问。据复久已寄出,迨后港友查悉,该书在日本托出口商店代寄,该店寄时适倒闭,致失手续。运到香港日久,无主向领,致被船栈拍卖,料该书必散在广东矣。其后多次与该会馆交涉无效,不但不肯认错,且完全不负责任,由是不能继续印送,不胜遗憾之至。

二 登报征求良方

自该帮药书被误后,与该会馆遂绝来往,由是有怀莫展。过后多年乃思向上海书局定印,并拟广集国内及南洋经验良方,以增补该书之不足。不但余义务印送,而公开与印刷家售卖,亦可推广。故不惜报费,在天津、北平、汉口、郑州、南昌、长沙、济南、安庆、南京、杭州、上海、福州、厦门、香港、广州、梧州、汕头,及南洋各大埠,登报日广求云,“凡存有经验良方,乞勿居奇守秘,请惠示济众,将药方及住址写明寄交余商店或报馆代转”。并言“予系要印送而非图利,凡有惠寄者待印就时当赠送一本”。月余之间,中外惠寄者千余方。编辑既就,拟托上海商务印书馆代印。

三 世界书局代印医书

新方编竣未寄,适上海世界书局派代表来洋招股,乃向其定印二万本,国币五千元。将新征各方抄一份,及验方新编一本,备交该局代表带去。数月后如数印就。除分送诸赠方者及余国内诸分行取去赠送外,约存一万本。以半数在闽省分送,半数寄来南洋应各处需求,已存无几。后接厦门某君来函云:“前日寄赠某方,其中某味药只重二钱,而所印书作二两,关系至重,请查谁错”。余乃急查原方单及书稿均为二钱,始知系世界书局印错。乃请人将全书查对,又觉印错不少,事关人命,抱憾无似。虽欲收回,然分散各处无法办到。即向世界书局严重交涉,只有认错而已;若认真计较,或需兴讼公堂,亦非余所愿,由是该书遂复失意停顿也。

四 自印医书未遂

余原拟定印二万本,后以闽省各乡村如分发普及,须再印若干本,计全省作二万五千乡,小乡一本,大乡二三本,五六万本便可普赠,费款仅一万余元。不图前为日本中华会馆运寄失误,而后复为世界书局印错所沮,使余志愿末达。然终不能去怀,乃思重编自印。遂雇一略知医学之人及一书记,专工将新旧方斟酌校对,历经数月全书修正。交本厂印刷部经理陈辉煌君付印。乃挨延日久,及至余有限公司收盘,印刷部被南益购去,而所编书稿陈君竟失于保存,增余无限遗憾。再后战事发生更无暇计及,战后力能办到者,决重行登报征求编印以遂宿愿也。

五 与满清脱离

余年三十七岁,即民国光复前一年春,剪去辫发,与满清脱离关系。是年新加坡道南学校举余任总理。其时校中理事三十余人,后来改理事为校董,总理曰董事长。向黄仲涵捐款一万余元,购置校址。余乃提倡向闽侨募捐四万余元,建筑新校舍。其时国内学制虽已改革十余年,而南洋学校寥寥可数,新加坡只有广帮之养正学校,闽帮之道南学校,潮帮之端蒙学校,客帮之启发学校,琼帮之育英学校而已。女学校仅有广帮一校,余均未有。时社会甚幼稚,侨民只迷信鬼神,爱国观念、公益观念均甚形薄弱。

六 闽省光复与南洋华侨

我国旧历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即新历十月十日武昌起义,民国光复。时闽省于近日间亦闻光复,其时中外消息尚乏灵敏,唯新加坡路透电有传报。住坡闽侨乃在天福宫福建会馆开会,组织保安会,举余为正会长,筹款救济闽省及维持治安。即发电福州问黄乃裳君:“闽省是否光复?都督何人?此间已成立保安会,筹款救济,复。”越日黄君回电云:“全省光复,都督孙道仁,需款急,请速汇。”即汇去国币二万元,并电云:“厦泉漳素多匪,乞维持治安,款可续汇。”越日孙都督回电云:“款收,漳泉已派某大员负责安全,请再汇巨款以应急需,至感。”月余之间,计汇去二十余万元。盖光复初,库空如洗,民心动摇,二万元收后,立即宣传“南洋新加坡汇来二十万元,尚有百万元可接续汇到”云云。由是民气更形兴奋,各处地方安定如常。至全省光复,只福州小有纠纷,立即平息,死伤甚寡。时南洋华侨爱国风气未开,故他埠闽侨未有响应捐汇。孙中山先生自欧洲回国,途经新加坡将赴上海,曾言到国内时如私人需款可否帮助,余许筹五万元。其后来电告予,将赴南京需费,予即如数汇交。

七 创办集美小学校

民国光复后余热诚内向,思欲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愧无其他才能参加政务或公共事业,只有自量绵力,回到家乡集美社创办小学校,及经营海产罐头蚝厂。故就新加坡筹备全副机器,并向日本聘一海产技师,民国元年秋回梓经营罐头厂,数月无效(见附录)。集美社始祖自河南光州固始县移来,已历二十余世,男女两千余人,无别姓杂居,分六七房。各房办一私塾,男生一二十人,女子不得入学。各房分为两派,二十年前屡次械斗,死伤数十人,意见甚深。兹欲创办小学校,必须合乡一致合作,将各房私塾停罢。幸各房长听余劝告,于民国二年春所有子弟概入集美小学校,校舍暂假大祠堂及附近房祠堂开幕。学生一百五六十名,分五级,应聘校长教员七人,而同安全县师资连简易科毕业者仅有四人,一人改从商业,尚余三人,乃聘来两人。查同安全县人口二十余万人,只有县立小学一校,学生百余名,私立四校,学生三百余名,连集美共六校,学生不上七百名。师资既缺,学生亦少,成绩更不足言矣。

八 县立小学校之腐化

余此次出洋十余年,对本省改革教育事,成绩如何多不知,及回梓办学,始悉教育不振之原因。如同安县立小学校,学生一百余名,十余年未有一班毕业生。其原因为权操县长,由彼委一绅士任校长,教员学生全由该绅招来,若更动新县长,则别委他派绅士为校长,全校更动,教员学生均散去。十年余间县长更动许多次,而该校逐次随之改组,故未有一班毕业。学制改革初期,以县立小学为模范领导全县,乃自身如斯腐化,不但无毕业生可升师范中学,且影响全县小学校成绩,其贻误可胜言耶!

九 闽垣师范学校

同安师资缺乏,闻他县亦多如是。而全省师范学校只福州一校,办十余年,在校学生三百余名,经费充裕,闽南学生甚难参加。漳州虽有一校,甫办末久,经费困乏,学生仅百多人,成绩鲜闻。余乃往福州查问师校成绩,及闽南学生如何难入。乃知自来腐败,迄今仍旧。该校自学制改革时,设立已十二年,学生常三百余名,学膳宿等费均免,奖励学生优厚,未毕业时声誉崇隆,似前清秀才风度,四年毕业后,约当举人资格。由是求学者争先恐后,每年招生二班八十名,多不公开招考,盖官僚教师及城内富人豪绅之子弟,早已登记占满,闽南人焉能参加。所收学生既无执教鞭之志愿,又非考选合格,程度难免参差,学业勤惰更所不计,只求毕业文凭到手,谁肯充任月薪二三十元之教师。故闽北虽有此校,而小学教师仍形缺乏。即使每年七八十人肯出任教师,亦是杯水车薪,况其中多属膏粱子弟,教职非其所愿。不知小学教师一职,唯有贫寒子弟考选后经过相当训练,方能收得效果。乃当局违背此旨,师资安得不缺乏。学制改革已十余年,以前之旧学先生日减,乡村私塾大半停歇,新学师校则腐败如此,吾闽教育前程奚堪设想!余常到诸乡村,见十余岁儿童成群游戏,多有裸体者,几将回复上古野蛮状态,触目心惊,弗能自已。默念待力能办到,当先办师范学校,收闽南贫寒子弟才志相当者,加以训练,以挽救本省教育之颓风。

一〇 填池为校址

余自省垣福州回梓里后,决意建筑集美小学校舍。然集美乡住宅稠密,乏地可建,且地形为半岛,三面环海,田园收获不足供二个月粮食,村外公私坟墓如鳞,加以风水迷信甚深,虽欲建于村外亦不可得。幸余住宅前村外之西有大鱼池一口,面积数十亩,系昔从海滩围堤而成。乃以二千元向各股主收买,做集美校业。从池之四围开深沟,将泥土移填池中,做校址及操场,高五六尺,俾池水涨时,免被侵及。即鸠工建筑校舍,可容学生七班,及其他应需各室。夏间完竣,全校移入。

一一 筹赈天津水灾

民国四年天津水灾,新加坡华侨筹款救济,开游艺会及募捐,举余为主席,计募二十余万元。此为华侨开始不分南北畛域,及对祖国义赈破天荒之成绩,乃光复后民气进步之效果。回忆光复前数年,新加坡闽侨初拟办一小学校,在天福宫开会,资本家及富商多到,议捐开办费及基金,诸富侨咸都踌躇互相推诿,观望不前。有普通店东谢君有祥自动倡捐一千元,大众多仰其慷慨,盖自来捐助公益义风未振,许时之一千元不亚现在万元。于是资本家及富商不得不跟同认捐,最多者二千元,先后共筹三万余元,该校即道南学校也。民国光复之年,余任董事长,做第二次募捐建筑新校舍,筹四万余元,遂成立今之校舍。

一二 创办集美师范及中学

民国二年秋余复南来。不久欧洲战事发生,余因租轮船及购置轮船,并因黄梨厂树胶厂颇有所获,故决意创办师范及中学等。民国六年春商遣舍弟敬贤回梓,负责建筑校舍,并函托上海江苏第二师范校长代聘全校校长教职员等。定期新春开课,师范生三班,中学生二班。至课室校址,则从鱼池地小学校舍后方及左右起盖,礼堂膳厅宿舍操场等,购鱼池后田地,填筑兴建。自此之后,所有以前风水迷信,及居奇阻挠各事概已消泯。凡学校所需地皮,比通常地价加倍给还,公私坟墓亦然,且酌贴迁移等费。故初时校舍多建在低田卑地,而后来则概在坡上。东与集美乡村毗连,西与岑头郭厝二村相近,北多田地尚可扩充,南虽有坡地,然临海,不宜建筑,恐碍观瞻。

一三 师范生按县分配

集美师中学校初办时,收师范生三班,中学生二班,中学生只交膳费,学宿费均免,师范生膳费亦免,各生不拘师中,所需被席蚊帐,概由校中供备,以资一律。至新招师范生,因鉴于福州省立师校偏弊,故力思改革,以期普遍。又恐殷实子弟志愿有乖,毕业后不肯服务教职。乃函告闽南卅余县劝学所长,请于每一大县代招选贫寒学生五六人,小县三四人,共一百廿余人,并烦注意人选,详填履历,到校时加以复试,凡违背定章或不及格者决不收容。经如此严格取缔,故各县选来诸生大都相当不错。再后逐期招师范生仍依此例,数年后已无须防弊,始取消此规例。至南洋华侨小学毕业生,如有志回国升入中学者,则由新加坡本店予以介绍函,概行收纳,到校时如考试未及格者,则另设补习班以教之。此为优待华侨派遣子弟回国而设,此例永存不废。

一四 集校第一次更动

余既鉴于闽南师资缺乏,而中等教师想更困难,且素居南洋,与闽省教育界绝不相识。兹欲办师范中学,需用校长教师多位,不得不托人由外省聘来。素闻江苏学校发达,教育称最,南洋小学教师多向该省觅聘,如本坡道南学校教员,亦由上海聘来。乃往询道南某教师,彼由何处何校出身,答上海江苏第二师范学校。余即修函托该校校长代聘校长及教职员,准民七春开幕,蒙复函接受,即派筹备员来集美筹备一切。开学后觉教师多不合格,办理上亦多失妥。缘与集美小校十数教师比较,优劣易知,幸立约仅试办半年耳。

一五 集校第二次更动

民七年夏初舍弟不得已亲往上海别聘校长,其他教职员亦由该校长负责聘委,准秋间来校接办。秋季开学后,冬初接舍弟函云,“新校长及教师比前好些,但教师尚有缺点。校长自承认仓促托人聘来,故有此失,待年假伊回上海亲自选聘”云云。余则认为不妥,复函舍弟云:“聘请教师非同市上购物,可以到时。选择校长若能用人必及早行函往聘相知,如脑中乏此相识者,则函托知友介绍,非充分时间不可。况年终时稍好教师设有更动,早被他人聘定,决无待价而沽之理,希告知之。”迨元月校长回来,云好教师难觅,并通知暑假辞职,嘱我及早别聘校长等情。

一六 师范中学师资之困难

余接舍弟函告后,适黄炎培先生南来,不日将回上海。黄君为江苏教育会副会长,在教育界鼎鼎有名,曾办一职业学校,余认捐一万元,故颇相知。教育事业为彼最注意之任务,南来视察原非他事,余故将集美学校经过详情面告,且告以欲急进扩大规模,求其代聘校长教职员,承蒙许诺。余又告以再后两三月将回梓里。黄君约到厦门时可电知,彼或亲来集美参观。余又致函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查询“本学期贵校闽省籍有何科毕业生若干人,肯来集美服务否?”蒙复知有五人。五月间余回梓立电知黄君,黄君招同学友陆君来见,云校长未聘,教师聘定二人。而集美已定六月一日放假,相距只数天,全校教职员大都辞退,秋季又拟再招新生三班,统算全校教职员须四十余人。余不免情急,乃转商黄君,校长仍托彼代聘,其他教职员可就地尽量聘请。黄君赞成之,于是将旧教师选留二十余人,并电北平聘请五人,又托人就本省内再聘数人,尚缺六七人,即电上海黄君访聘,八月杪开课,黄君仅聘到一校长及教师五人耳。

一七 集校第三次更动

新校长为浙江人,系北京高师毕业,曾留学日本,原籍泉州,故能说泉州话。到校后余告以“现尚缺教师数人,新春拟续招新生两三班,省内教师已乏,请于省外预早谋聘”。迨将近年终,余讶其无何表示,复提两次亦无确息。不得已乃托人代觅数人,由校长聘来者仅两人而已。余见彼才干庸常,办理校内事无何可取,对外聘请教师又短绌,此种人才若任一小规模学校或可维持,若集美学校日在进展,绝非彼所能办。余由是忧虑焦灼,不可言喻,盖未及两年已三易校长,外间难免讥评,而不知当局负责苦衷。但虽焦虑萦怀,亦未便轻向人言,再觅校长既无相知人才,屡屡更动又恐不合舆论,唯含忍静待而已。乃至春末,彼竟来函云至本学期终愿辞职,其原因为顷间与国文主任发生剧烈争诟,意见既深,难以共事,余复函婉劝而不挽留也。

一八 集校安定

由上述经验,渐觉集美校长从外省聘来实属错误。盖校长既用外省人,教师亦当由外省聘来,本省虽有良教师,校长亦不能聘用,从外省觅聘许多教师,又甚觉困难。好教师多不肯离乡井,间有愿来者,多不待期终回去。原因多端,或思恋家乡,或被旧校或母校函电催返,此为两年来常有经验。故虽诚挚如黄炎培先生,亦爱莫能助。余既明白了解此弊,今后绝不复向外省求聘校长。拟待本省有相当人才,然后慎重聘请,否则虽暂时虚位,亦属无妨。故秋季仍添招新生积极筹备,并托人于省内外预聘教师,新校长虽未聘,余心颇宽舒无甚焦虑。迨暑假既近之日,适安溪叶采真先生来厦,因友人介绍初次识面,同余来校参观,余又送其回厦。在电船中往返言谈,已略识其才干,并认其有负责气魄,即聘为校长,校中一切信任办理,余绝不干预,集美学校从此安定矣。

一九 添办水产航海学校

余以本省海岸线长,渔利航业关系非尠,故拟办水产及航海学校。乃致函上海吴淞水产学校,托代聘一二位教师,据复函云,水产教师国内无处可聘,伊校亦甚需用仍付阙如。现有两位高才生本届可毕业,如有意,可资以经费往日本留学,两年后便可回来任教师。余即回函应承。故民国九年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得以开课。并向德国购全副机器,在厦门造渔船一艘,为全班学生出海实习之用。此种学校闽粤均未有开办,恐招生不易,故待遇同师范生,学膳宿均免。四年将毕业时,念该生等恐乏出路,特向法国购捞鱼轮船一艘,来厦捞鱼,成绩不劣,每次来回数天满载海产物三百余担,多系大鱼,素所罕见。第以厦岛销路短少,他处交通不便,不但售价廉宜,尚须约十日方能售完,冰块尤贵,每吨十五元,不唯乏利且须亏本、余原非为自家营业计,系出于提倡之意,原拟如有利,则招各鱼商组织股份公司,扩大渔业,不图竟无利可获,乃将该船驶往上海捞鱼。其后水产航海学生毕业后,均有出路,而尤以航海为易。然每年毕业仅一班二十余人,其原因为本地渔利未畅,故向学者少,或志愿不坚畏怕风浪,致未毕业便去也。

二〇 添办农林学校

我国素称以农立国,然因科学落后,水利未兴改良无法,故收获不丰,民生困苦。本省虽临海,农业实占一大部分,尚乏农林学校,以资研究改良。余对于农科尤为注意。民十二年函告叶校长,在天马山或美人山麓择地开办,土质虽欠佳,可以肥料补助。此事筹备建设等费去十余万元。开课后疾病频发,尤以疟疾为酷,历年如是。虽学生热诚向学,而阻碍非轻。且自开办以后数年间,闽南治安不良,盗匪纷乱,校内物畜屡遭抢劫,阻挠学业,亦一原因。否则农校毕业生更有出路,各县需用不少。兹拟待战事息后,极力设法消除毒蚊,冀可挽救而谋进展。

二一 添办女师范幼稚师范及商科

集美学校自民国九年,添办女师范及幼稚师范,其待遇与男师范同,又办商科,待遇则与中学同。唯小学校规定不收客生,盖小学校应鼓励各乡村自办为最要,集校如收纳,不但不能容多人,如外乡有钱子弟多遣来学,便失在乡提倡之义,反有损无益,且能占去中学生寄宿位。若南洋侨胞有意遣回子弟就学,以及教职员家属,则尽量接受之。余曾往厦门参观日本人一间小学校,学生百余人,大半我华人,校长教师三人为日本人,余教师则华人。校中玻璃橱内陈列山海各种标本不少,余询从何处购买,校长答概系伊与两日人教师在本地采取制成,只玻璃橱为购得者。伊等三人各任一部从其所好,如海产诸物,陆上动物及矿产等,每星期日自动负责采取,校内栽花不少,亦系学生工作。余见此情形异于我国教师乏自动性,颇生感想。余在新加坡所识美教会那牙校长,连分校学生数千名,终日事务丛脞,而星期日倘招一班学生补习,彼则义务亲教之,其自动负责勤劳如此。我国教师任务既异外国人,而学生又风潮时起,全国汹汹效尤,尤以民国八九年至十四五年,此七八年间为甚。教师既如此,学生又如彼,社会报馆不辨是非,政府机关得过且过。私人负责办学既属少数,或认捐多少钱为己尽责。若余亦何独不然,虽明知其弊亦无法改善。转念质虽欠佳,而量则愈多愈妙,所谓聊胜于无。余既明白了解斯义,故一意热诚致力,毫无反顾,绝不因学生罢课,校事乖舛,财项有些差弊,便即缩手灰心。窃度民国初基,政局未定,质虽有差,量不可无,如水太清则无鱼,欲速反不达。华侨一富商住居鼓浪屿,在故乡南安办中等学校一所,甫办未久,因钱财有何差错,曾对余叹息曰:“吾侪前云赚钱难,今日方知用钱更难也。”后竟停办。盖立志不坚,且不了解过渡时期之应有困难,难免不因噎而废食也。

二二 补助小学校

余为提倡及改善闽南教育计,派人调查县立小学办理不善者,助费改善之,或另设模范小校为领导。泉州有一私立中学,系诸学界人苦心创办,成绩颇好,后因经济困难,将停止,余念泉城为文化之区,不忍放弃,故捐资维持。同安本县华侨在南洋众多,富商及中等商人不少。余乃提倡全县十年普及教育,按每年创办小学二十校,每校平均至多助费一千元,十年二百校,从中富侨自己创办者按五十校,尚缺一百五十校,十年之后每年十余万元。以同侨财力一人可以负担,况富侨百数乎。乃将此计划函告新加坡同侨征求同意,捐资分特别捐及常月捐两种,待进行顺利后,推及马来亚及荷印安南缅甸菲岛等处。由民国十年至十一年两年创办四十余校。而新加坡同侨认特别捐三万余元,常月捐每月数百元。迨收款经年之久仅二万余元,余多互相观望或推诿,除极少数营业不佳外其他亦拒绝不交。为此当然不便推广续捐,而在乡增设学校亦即停止矣。

二三 反对厦门开彩票

民国十年秋厦门市政会将开彩票,事前各日报未有登载,余亦绝未闻知。是早余往观厦大建筑校舍,忽见市街上贴一大张广告,标题曰“奖券”,详视乃知是月杪将开彩票,距离只二十余天。此系最初次开彩,售票四万元,再后每月定开一次,可增至若干万元,则视销路而定。其广告中极力宣传,如“大公无私”,“主持者概系厦中名人”,“费少利大,利权不致外溢”,极力鼓励推销。余乃往见各日报负责人云:“此种彩票乃大赌博,将来贻害闽南非少,况厦门台人横行,更有所借口。市政局系欲利益民众,兹乃首启祸端,请贵报著论驳斥。”越日,各日报绝无一言。余不得已乃致函市政会(办事处设总商会内),劝其取消,并请答复,越日亦无消息。余复致函其主任,告以日期已迫,请速复,亦不理。余不得已乃作文将其广告中逐条驳斥,并详述将来利害,月月增加,可售至数十万元,吸收全省膏血,贻祸至大,而尤以贫民为甚。劝民众勿被欺诈,以消弭惨祸,该局如不从劝告取消,余当别筹对待之法云云。此文缮就后送各日报发表,另印多张分送市民及市政局董事。余意此文发表后,再看几天,如无相当表示,拟召集厦门民众大会,讨论彩票利害。如未达目的,则再召集学界,或鼓励学生示威反对,或待其开彩时破坏之,缘彼要开票必须在公众场地,任人参观,以昭公允,而扬声价也。不意该文发表后,不但无人续购彩票,而前日已购诸人且纷纷退回,两三日内退回者大半。盖彼系托厦市各钱店销售,十余日间已售出七八成,再数天立可售完。方自鸣得意,谓厦门一埠如此易售,将来普及全省定可增许多倍,视余之反对置之度外,不图各钱店纷纷将彩票退回,于是急召集市政董事开会,全体三十余人齐到,为该会破天荒之盛举。董事中多有住厦门之南洋富侨者,结果无法支持,唯开办费四千余元,由某富侨负责收场。可见我国政府社会豪绅虽坏劣,若遇事肯见义勇为,出而公开纠正,则民众定不盲从,少却许多苛政祸害矣。事后余因建厦大校舍用料,往厦门海关查询税饷。该关主事英人,见余甚表敬意,云伊前日阅报见余逐条驳斥彩票之害,深为感佩。余云实出于不得已,非故欲开罪于许多绅豪。渠云西哲有言:“当为人模范,勿模范于人。”君实堪为贵国之模范人物云云。足见洋人之乐善,虽异国事亦能表同情也。

二四 倡办厦门大学

民国八年夏余回梓,念邻省如广东江苏公私大学林立,医学校亦不少,闽省千余万人,公私立大学未有一所,不但专门人才短少,而中等教师亦无处可造就。乃决意倡办厦门大学,认捐开办费一百万元,做两年开销,复认捐经常费三百万元,做十二年支出,每年二十五万元。并拟于开办两年后,略具规模时,即向南洋富侨募捐巨款。窃度闽侨在南洋资财千万元,及数百万元者有许多人,至于数十万元者更屈指难数,欲募数百万元基金,或年募三几十万元经费,料无难事。而校址问题乃创办首要;校址当以厦门为最宜,而厦门地方尤以演武场附近山麓最佳,背山面海,坐北向南,风景秀美,地场广大。唯除演武场外,公私坟墓密如鱼鳞。厦门虽居闽省南方,然与南洋关系密切,而南洋侨胞子弟多住厦门附近,以此而言,则厦门乃居适中地位,将来学生众多,大学地址必须广大,备以后之扩充。然政府未必肯给全场地址,故拟向政府请求拨演武场四分之一为校址,乃在厦门开会发表此事。

二五 演武场校址之经营

政府既许拨演武场四分一为大学校址,乃托上海美国技师绘校舍图。其图式每三座做品字形,谓必须如此方不失美观,极力如是主张。然余则不赞成品字形校舍,以其多占演武场地位,妨碍将来运动会或纪念日大会之用,故将图中品字形改为一字形,中座背倚五老山,南向南太武高峰。民十年五月九日国耻纪念日奠基。左右近处及后方坞墓石块不少,大者高十余尺,围数十尺,余乃命石工开取做校舍基址及筑墙之需,不但坚固且亦美观。而墓主多人来交涉,谓该石风水天成,各有名称云云,迷信之深难以言喻。余则婉言解释,至不得已则暂停工以顺其意,迨彼去后立再动工,因石众多,两三天大半都已破坏,虽再来交涉亦莫可如何,然回去。数月后拟再建其他校舍,不得不迁移坞墓,为屋址,乃将演武场后诸公私冢墓,立碑标明,限日迁移,并在厦门登各日报,如不自动迁移,本大学则为代迁,并规定津贴迁移费。且在数里外之山腰买一段空地,备作移葬地位。从此顺序进行,依限自迁或代迁,绝不致再发生交涉,或其他事故矣。演武场地界面积约二百亩,下系沙质,雨季不湿,平坦坚实,细草如毡。北负高山,南向洋海,西近厦港许家村,东系山坡及平地。昔为阅兵场,自厦门与洋人通商,兼作跑马场,后来阅兵与跑马均废,被洋人辟为“哥耳夫”球场,厦大建筑时概已收回。教育事业原无止境,以吾闽及南洋华侨人民之众,将来发展无量,百年树人基本伟大,更不待言,故校界之划定须费远虑。西既迫近乡村,南又临海,此两方面已无扩展可能。北虽高山若开辟车路,建师生住宅,可作许多层级由下而上,清爽美观,至于东向方面,虽多阜陵起伏,然地势不高,全面可以建筑,颇为适宜。计西自许家村东至湖里山炮台,北自五老山,南至海边,统计面积约二千亩,大都为不毛之公共山地,概当归入厦大校界。唯南普陀佛寺或仍留存,或兼作校园,至寺前田地,厦大需用时,则估值收买之。厦门港阔水深,数万吨巨船出入便利,为我国沿海各省之冠。将来闽省铁路通达,矿产农工各业兴盛,厦门必发展为更繁之商埠,为闽赣两省唯一出口。又如造船厂修船厂及大小船坞,亦当林立不亚于沿海他省。凡川走南洋欧美及本国东北洋轮船,出入厦门者概当由厦大门前经过,至于山海风景之秀美,更毋庸多赘。日后如或私人向任何方面购买上节所言校界范围山地,建私人住宅,则当禁止或没收之,以免互相效尤,因私误公也。

二六 厦大假集美开幕

汪精卫在新加坡原与余相识,民国九年来漳州访陈炯明,余邀到集美参观。回去后来函告予愿任厦门大学校长,余复函应承,其夫人亦来住鼓浪屿。然不久因粤军回粤成功,彼便来函辞职,谓将回粤办政治无暇兼顾。由是厦大乃组筹备委员会,举蔡元培、郭秉文、余日章、胡敦复、汪精卫、黄炎培、叶采真、邓萃英、黄孟圭等为筹备员,在上海开会,举邓翠英为厦大校长。邓君即派郑贞文、何公敢两人来集美筹备一切。时厦门厦大校舍未建,拟假集美校舍开幕。民国十年四月六日,厦大在集美正式开幕。适美国杜威博士游历上海,故请来校参加,邓校长亦于近甫日到。学生一百二十名,闽生约占半数。闻邓校长开幕后即将北返,彼原为北京教育部参事,当筹备委员会公聘时,关约声明须辞去教育部职务,然彼未有辞印,故欲急回,而厦大校长居然由他挂名,校务交郑何二君。此种挂名校长虽他处常有,若厦大当然不可。郑何二君知余意志,力劝彼暂留勿回,迨至月杪邓君接学生无名函,骂他无才学且欲作挂名校长,若不自动辞退,不日诸生联名攻击,列首名者即是我,邓君于是来函辞职,余亦不留也。

二七 厦大校长更动

邓君既去,余即电新加坡请林君文庆担任校长,林君于秋间开课前来到。开课后召诸生口试英语,问你从何方来,不能答,复问何姓名亦不能答,而尤以闽省诸生为多。当时中学为四年制,故大学新生须先读两年预科,厦大新生当然在预科两年,然后升入正科。依部章中学生四年毕业,英文已有基础,兹乃粗浅英语尚且不晓,其程度可知,虽读二年预科何能及格升入正科。细考缘由,闽省诸公私中学,对英文教授,多不认真,虽厦门省立十三中学亦然。其原因多为经济关系,盖英文教师每月薪俸八十元,月终便要支清,不似中文教师薪少且可拖欠也。厦大为即此函告闽省各公私中学,从速改善免致贻误青年,此为厦大甫办,影响闽省教育之初步也。

二八 厦大第一次募捐无效

厦大开办时,南洋富侨回居厦门鼓浪屿者颇多,资产千万元以上者三人,百万以上者更多。有某教育家素与富侨交游,屡告余伊拟向某富侨募二三十万元,厦大当然不能专赖君一人负担。余答向富侨募捐,余于开会倡办时,已有明言,唯现下时间尚早,机会未到,君意虽佳,勿作无益要求。后复向余言伊经向某君提议,或有相当希望,然结果终成泡影。民十一年春厦门厦大校舍一部分完竣,厦大由集美移来。不久余复南行。约近年终有一位荷印富侨,原籍同安县灌口区,自前年移居新加坡,富冠全侨,资产称万万元以上,是年获糖利二三千万元,余与相识后认为此机不可失,乃写一长函送他,其中详述本省教育大概,及厦大之重要,并云西哲有言,“言凡人有诚意办公益事,当由近处作始”,君祖同安,厦岛前原属同安,请捐五百万元为厦大基金,否则多少随意,抑捐办医学一科,以为君纪念。彼接函后只嘱其商行经理用电话告余该函已收到而已。渠虽侨生,但曾略受过我国文化。其后余托友查询,回报绝无意思,不久竟谢世矣。时厦大开办已近两年,余始敢向该富侨劝募,不意此乃为第一次之无效也。

二九 厦大第二次募捐无效

民十三年春,余因树胶制造厂扩设分行,往游荷属爪哇各埠,先到吧城次至万隆。在万隆商会内遇一富侨,原籍漳州,自少来洋,年近六旬,余早耳其名,闻其资产二三百万盾,唯系初与相识。越日邀余到其住家午饭,亦颇诚恳,并言平生经历及家运不好,无亲生男儿,在梓里伊兄弟送一侄为嗣,养至去年十九岁而夭,现存一女寡居,拟续觅一佳婿,伊年纪已老,将遗业付托了事云云。余回旅馆后复萌为厦大捐款之想,即托人向该富侨请捐建厦大图书馆一座,多者十万盾(其时国币与荷币略同),少者六七万盾,一年中陆续汇交。伊兄弟在厦门开钱庄,林文庆校长亦其知友,该款绝不至落空。图书馆可标伊姓名捐建,既可永作纪念,亦可作厦大募捐提倡之例。自开办已四年,余捐输开办等费百余万元,未有标余姓名一字。伊如有意认捐,余当面陈较详。越两日回报无效。又十余日余复到万隆,别托一人重向该侨提议,或降减额数亦可,盖为此机若失,余不复来,结果徒劳往返。此为余代厦大向富侨募款之第二次无效也。

三〇 厦大第三次募捐无效

余离万隆埠往东爪哇泗水,侨领多来相访,有一位富侨原籍同安城,年四十余岁,甫自梓里复来两三月,对于集美厦大两校规模他当亲身历见,因其为出入必经之地也。彼原为泗水富侨,是季复大获咖啡净利数十万元,闻资产可三百多万元,亦无亲生儿子,唯螟蛉两人尚幼。余不因万隆募捐失望而灰心,而尽为厦大奔走之责任,冀可达目的。乃托一闻人向该侨劝募,所提之事,如在万隆,不意亦竟拒绝,不数年已身故。南洋富侨以爪哇为最多,而爪哇巨埠以吧城、三宝珑、泗水、万隆、四商埠为最富庶。吧城余已经过,富侨除侨生外,乏相当可劝募者,三宝珑富侨已在厦门及新加坡试验矣,兹复经万隆泗水亦不济。不但希望向富侨募捐数十百万元为基金归于失败,而仅此十万八万元或四五万元建图书馆尚困难如此。所可怪者我国人传统习惯,生平艰难辛苦多为子孙计,若夫血脉已绝,尚复代人吝啬,一毛不拔。既不为社会计,亦不为自身名誉计,真其愚不可及。此为第三次向富侨募捐之无效也。

三一 募捐理想之失败

余为厦大向荷印富侨募捐既如上述,至于马来亚闽人富侨远逊荷印,资产上千万元者未有,百数十万者却不少,若向其募捐巨款决无效果。余不但筹之熟且知之稔,故不作无益请求。如粤籍富侨上千万元者有数人,然不免有省界畛域之见,况闽籍富侨袖手,彼必更可借口,故我更毋庸问津。余回忆前年倡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曾同粤侨数人向一富侨募捐,希望可惠数万元,结果空手而回。该富侨近年谢世,遗产新加坡币六千余万元,被当地政府新增遗产税,抽去四千万元。至他属如暹罗、安南、缅甸、菲律宾等闽人富侨亦属不少,以尤富者数人而言,余早略知其志趣,比较荷印富侨如五十步与百步。余自倡办时即宣布待两年后规模既具,余牺牲二百万元,即向富侨募捐。迨时机已至,实践前议,则到处碰壁,自恨以前之理想失败,夫复何言。余上所言系民国十五年以前之事。自十六年之后,世界景气日非,悲惨之象日深,富侨破家荡产难以数计,其他虽可维持,损失亦多,对于厦大募捐巨款事,更觉灰心无望矣。

三二 集美厦大之支持

余之营业自民十五年起,至二十二年终,此八年间如江河日下,不但无毫利可长,且逐年亏蚀及支出百余万元。计有四项损失,货物屋地降价,厦大及集美校费,银行利息,每项每年三四十万元,合计八年一千余万元。马来亚事业之荣枯,关系胶锡两物产,而尤以树胶为重要。民十四年树胶每担价二百元,逐年递降至民国十九年,每担价十余元,后再降至七八元。当市景繁盛时,马来亚政府发出流通纸币一万万七千万元,迨民二十年后降至五千余万元。居民比前加多而枯竭凄惨不可言喻。外国银行因余侵欠巨款告予停止校费,余不可,故民国二十年秋改作有限公司,银行亦参加,并举多人为董事,规定校费逐月坡币五千元。(申国币七千余元)然厦大逐月尚须二万五千元,集美一万余元,共三万余元。除国府补助五千元,其他收入二千元,有限公司七千元,共一万四千元,尚不敷二万二千元。至民国二十二年终,有限公司收盘,计二年余用去六十余万元,此系由马六甲曾江水亲家捐十五万元。叶玉堆先生捐五万元。(两条申国币三十万元)厦门厦大校业变卖十余万元,集通号(在厦专理两校财政)向人息借二十余万元,此乃余极力维持两校之实在情形也。

三三 厦大献与政府

自有限公司收盘后,余即函请厦大校长林文庆来洋募捐,数月后结果,新加坡募国币十万元,马来亚十五万元,然催收经年,马来亚仅十余万元,余作罢论,共实收国币二十余万元。而厦大经费已缩至每月二万元,集美六千元,除国府补助及其他收入,逐月尚不敷二万元。集通债款又须陆续清还,幸灰余红利(前生胶厂租人订抽红利)上半年颇好,故聊可支持得过。民国廿五年买树胶园四百英亩,成本十六万余元,拟作厦大基金,每月入息约二千元,该款系向李光前陈六使各捐五万元,陈廷谦一万元,李俊承五千元,不敷由余凑足之。民国廿六年春,余念厦集二校虽可维持现状,然无进展希望,而诸项添置亦付缺如,未免误及青年。若政府肯接受厦大,余得专力维持集美,岂不两俱有益,此乃出于万不得已之下策,乃修书闽省主席及南京教育部长告以自愿无条件将厦门大学改为国立。过后未有消息,适孔祥熙院长将往欧洲贺英皇加冕,轮泊新加坡,余下船送行,彼对余云厦大事,行政院已通过。再后接教育部长来函,并委派萨本栋君为校长订暑假时接收,余即函知林校长预备交卸,交卸后而七七战事已发生矣。厦大自民十年开办,迄余公司收盘,适十二年足,及至交卸共十六年有奇,余支出款项,适与当时认捐四百万元数目相符,其凑巧如是。每念竭力兴学,期尽国民天职,不图经济竭蹶,为善不终,贻累政府,抱歉无似。回忆古语云,“善始者不必善终”,亦聊以自解耳。

三四 参加捐办星洲大学

英属马来亚以新加坡为首府,初时对教育甚形敷衍,如历史、地理、化学,与及诸开化智识极少教授,学校教科书只教服务公役书记。迨后美国教会学校开办较为提高,故政府学校亦不得不改善多少,但对于地理及化学等,虽中学生亦无由问津,比较菲律宾美国人之设施相差远甚。民国七年美教会校长那牙君来访余云,马来亚乏一大学至为可惜。该教会久欲倡办,碍于本坡捐款困难,故目的未达。如有坡币一百万元决可成立。在美国教会机关愿捐半数五十万元,当地亦须捐得五十万元方能成事。渠筹谋已久,坡侨富人多推诿不肯先捐,恳余首捐十万元,渠自有办法,余即应承,但声明以该大学须兼教中文科,所捐十万元做该科基金为条件,渠亦接受,乃由律师立定合约做十年交清,每年交一万元,约字中声明如办不成,须将原款及利息交回,由其主教与余签押作据,即交去首期坡币一万元。美主教与余签约字后,该校长转向他侨募捐,个人认五万元者已有数人,甚他两三万元者亦有多人,不久之间五十万元业已募足。考其成绩如此优异之故约有数端:一、大学设于本坡侨生必多获益;二、主持者为西洋人信用素著;三、美教会办中小学已久,成绩规模为全马冠,富侨子弟多其学生。有此三项故目的易达。于是积极进行,一面向当地政府请注册开办大学,一面在市区外购置地址数十英亩费十余万元,即绘图拟建校舍,据言一年后即可开幕。不图英政府对注册事拖延年余,始驳回不准,云大学事英政府欲负责创办。盖认为最高学府容外国人设立,于国体有关,不似我国政府社会茫不知耻也。美教会遭此意外,逐打消计划,所收捐款应当交回。余已交三万元,乃来询可否将母利捐送其中学做理化基金,余应诸遂不收回。

三五 英政府自办星洲大学

新加坡英政府既不许美教会办大学,欲自行开办,当然有相当之筹备,庶不使民众失望,乃延至民国十四年始克成立。迄兹几二十年,所办仅文科理科学生不上百人,且理科多为医学之预备生。该大学无论其质如何完美,然对于量之设施,及扩大收容,必非其立心本意,第不过敷衍塞责了事,维持其殖民地教育本来面目焉耳。当时若许美教会开办,必能推诚积极多设学科,宽容收纳如菲律宾诸大学之进展。至于经费问题,美国方面既负担半数,而南洋诸富侨及该校学生,既感其培养成绩,亦必有相当协助,可惜失此良机,否则;迄今二十余年我华侨人才不知将养成多少矣。

三六 南侨中学校之兴设

民国光复前满清学制变动后,南洋华侨学校寥寥无几。光复后略有进展,概属小学校,马来亚未有正式中学。民国七年余乃招多位侨领,在新加坡倡办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募款五六十万元,向上海聘请校长教师,越年春开幕。自是之后,南洋各处不但中等学校继起设立,而小学校亦更形发展,几如雨后春笋。前年统计约三千校,学生男女数十万人,较我国内地任何地方为普及。其经费概由侨胞募捐,绝非政府帮助。迨至近年马来亚政府始有择校津贴,每生全年不上十元。至能如此发展原因,约有数端,有因各地方或各会馆互相竞争比较者,亦有因校内校长教师发生意见另行创设者。至于经费问题,则受厦大集美之影响,亦较前容易募捐。加以教师易聘,与民国十年以前大不相同。本省华侨所办学校,多用本省人,不复如前须向上海远聘。校内教授则用国语,现下南洋国语到处可以流通,较之祖国某省学校,尚有用方言教授者大不同矣。

三七 南洋各属之华侨教育

南洋华侨最多为暹罗,次则为英属殖民地,再次为荷印。暹罗华侨设立学校原本落后,后受各处影响,及民国光复,民心内向,颇见进步,故对中文教育亦知注意,于是热心创办校者日多。数年后暹政府嫉忌心生,多方取缔,校长教师须用识暹文者。再后亲日派操权,愈增苛例。及中日战事发生,更因媚日而虐待华侨,所有学校尽行封闭矣。荷印自来以不平等条例虐待华侨,荷政府所办学校,不许华侨子弟参加,唯许侨生入学。民国光复后,我侨创办学校日多,始取消禁例,然对我国教师入口颇多刁难,故学校之进展,不免受其阻碍。英殖民地对教育方面则较形宽放,虽校长教师须经注册承认,若无不法行动,却亦无何干涉,且时常派视学员到校视察,对卫生上甚加注意,唯三民主义书籍不许教授。至于经费近年来颇有择校津贴,有相当董事及办理良好者方得享受。故马来亚华侨学校比他属更多。法属安南华侨教育虽稍逊英属,然当地政府无取缔之苛例。美属菲律宾政府重视教育,一律待遇,有教无类,其诚意优待为南洋冠也。

三八 南洋教育之弊端

南洋华侨教育既如上述,量数虽略有可观,质的方面不免尚差,其原因不外各自为政,泛而无统,或董事校长任用私人,或因陋就简,种种弊端,颇为不少。盖无教育会之机关为监督领导,亦无我国政府视学员为之纠正,且各校经济概系自筹,既无资助财力,虽有教育会亦等于无。至我国政府虽鞭长莫及,若责委所在领事馆何尝不可。无如我政府既无此远图,而素来领事官大都不满人意,不但不能称职,尚多露出丑状,贻华侨羞。间有一二称职者,则不能久于其位,唯能敷衍应酬,虚伪浮沉者乃得久任。外交官僚既如上言,不但不能改善华侨教育,且有反生陷害者。新加坡有一“中正中学”已办两年,学生五六百名。中正二字校名系倡办人托林君文庆,呈请重庆蒋委员长同意。而校内一位教师为总领事高凌百内亲,被校长辞退,总领事不满,则电请蒋公取消校名,云该校专为造成共产机关。取消电文既到,立即送交各日报发表,以为该校便即瓦解。不图以此事妨碍当地提学司名誉,致提学司甚为不满,董事长亦以被诬拒绝取消,教师学生更形坚持,仍旧开课,其贻羞国体为何如耶。

三九 济案筹赈会

民国十七年夏,蒋委员长将兵北伐,日本恐其成功,借保护日侨为名,派兵入济南,阻挠北伐军,并惨杀外交官蔡公时及许多民众,占据济南城。新加坡发起筹赈会召集全侨大会,名为“山东惨祸筹赈会”,举余为主席。两三月间筹捐国币一百三十余万元,概汇交南京财政部施赈。自筹赈会成立后,新加坡树胶公会议决,每担抽一角交筹赈会助赈,每星期汇交一次。初时依期来交,迨后则迟延日期。及日寇退出济南,筹赈会将结束,树胶公会存款六万余元,任催不交,盖因掌财务者两三人不能一致之故。其后蔡公时夫人来新加坡募捐,拟为公时办一中学做纪念。余乃召集大会通过。将树胶公会未交款数,捐作公时中学基金。再后多月树胶公会尚未交出,适华北豫陕甘旱灾,新加坡总商会组救济会,因负责者不善办理,成绩甚少,乃异想天开,谋取树胶公会存款移作救济。竟不明向余等磋商,私写约章运动数位胶商盖印承认。由是盲从签同意者七八十家,踌躇未签及反对者五十余家。首谋诸人扬扬得意,谓大半赞成便算有效。余乃登报声明该款乃山东惨祸筹赈会存款,业经某月日大会议决,捐作公时学校基金,已登报表明在案,树胶商无权擅移别用。倡谋诸人尚不甘休,屡向树胶公会迫取,该公会乃传集诸胶商开会解决,结果通过仍交还山东筹赈会。越日树胶公会开和丰银行支票一纸六万余元来交,余即转交和丰银行登入山东筹赈会来账(筹赈会始终系与和丰银行来往,树胶公会亦然)。迨至越日和丰银行始将该支票驳返,余则将原票送回树胶公会。该会主席向和丰银行交涉无效,乃以法律控告和丰银行于案,涉讼多月,和丰银行败诉,然尚不休再行上诉,后又失败。至此已拖延两年之久,树胶公会再开和丰银行支票仍旧将六万余元来交了事。此场讼案和丰银行经理在公堂被原告律师鄙辱至于无地,以为经理银行资格,复以感情作用,捣乱商业程序。盖银行可越日驳回支票,系甲银行与乙银行之例,若同是该银行出入,因故要驳回支票只以本日为限,若越日则不可也,此乃银行普通条规,稍有常识者皆能知之。然和丰银行董事长及正副经理等,非不知此粗浅常规为逐日出入支票常例,第因受人嘱托,感情用事,竟置法律于度下。闻系其夜董事及经理受对方友人要求,乃不顾损失颜面。华侨如此程度,莫怪被洋人轻视也。

四〇 胶款诉讼案

和丰银行既败诉,将款交还山东筹赈会,对方等复挣扎不休,唆使某树胶商延律师阻止该款,不得汇祖国,须留存本坡,其理由谓济案已息,不须救济,且不得捐作别用。余由是不得不以法律解决,讼案由粤侨总务员负责办理,兴讼经年,对方败诉,再行上控复失败,纠延三年余,最后该款仍由筹赈会汇交南京政府财政部了结。至公时夫人所办中学已停罢,故请财政部仍赈济山东难民。树胶公会管财人为拖延不交,致与和丰银行涉讼,继复弄出胶商与筹赈会涉讼,前后拖延五六年。和丰银行及胶商等开讼费四万余元,筹赈会亦费二万余元,诉讼目的物之该存款额数只供洋律师支尽。当和丰银行驳回支票之初,树胶公会将诉诸法律。一日“华民政务司”某君,与数位名律师在西商会楼上午饭。政务司某君言,树胶公会与和丰银行交涉案,渠将为斡旋了结。某名律师答“干汝何事,我侪方将开一金矿,尔勿破坏”云云。所可痛者,吾侨程度参差,好生意见,往往与无谓讼案,耗无数金钱于洋人,并遭受耻辱而不悔耳。

四一 公时纪念像

“济南惨案”发生,蔡公时先生被日本惨杀,全国同胞异常悲愤,新加坡华侨组济案筹赈会已如上述。从中两次汇款六万元,给公时家属一万五千元,余分给同伴被难家属。又筹三万余元将在南京择地为公时立铜像。嗣后因公时夫人举动不端,学校既做罢议,像址及建造亦无可付托,故年复一年,至民国廿五年存款除向德国购铜像四千余元,(铜像现寄存新加坡三条巷南益胶厂)尚存三万元。适厦大购柔佛树胶园十六万余元,不敷三万元,保款人广客闽四人,同意借该园生息。后该园转归集美学校,民国卅年将款收回计母利三万七千余元,寄存中国银行后移交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会收存。该会于新加坡失守时,尚存华侨及中国两银行十余万元。

四二 鸦片与黑奴

鸦片流毒我国,民众受害最惨,清末经与英及关系各国公约限期禁绝,我国雷厉风行笃著成效。适民国光复,军阀割据,故有多处种植鸦片,死灰复燃,此系国体改革暂时不幸之变动。南京政府成立后,即实行严限几年内概行肃清矣。南洋英殖民地马来亚,对禁绝鸦片事无意实行,仍旧公卖,每年获利千余万元。概系我华侨之脂膏。民十七年欧洲国际联盟会,特派与鸦片利益无关三国,每国一位计三位代表,来马来亚调查究竟,是英政府贪此利权,抑是华侨必需品。新加坡政府事前组一委员会,多方召诸烟民来问:“吸鸦片是有益或有害?”如答以有害,则反诘怒责,不数语便斥去,如答以有益,则欢颜问答不休,愈长愈妙,句句登记以做证据,此种立心不问可知。国际调查鸦片三代表到新加坡时,余则代表华侨开欢迎会,到者中西数百人,在筵中余详述南洋华侨受鸦片惨害,而尤以马来亚为甚,阐明指证,并要求国际联盟会诸代表以人道主义劝英政府早日实行禁绝,则无异美国林肯总统解放黑奴之功德云云。事后政府公卖鸦片,逐年缩减,然迄今仍存流毒未绝也。当筵宴未开时,政府某官员托闽粤两侨领,再三告余筵席中切勿提起鸦片事。然余自有主张,若无目的何必费此筵席。英人多有资格,凡谄媚畏怯之流,彼愈加鄙视,若热诚正义,虽非所愿,然彼衷心尚存敬意。国际联盟三代表往各处调查后,复到新加坡,余则以私人设宴送行,彼等对余甚形满意也。

四三 马来亚稻田与华侨

马来亚各处地面,虽多山冈不似安南暹罗多平地水田可以种稻,然卑湿田地亦属不少。民二十几年不景气流行,男女失业日众,尤以华侨劳动界为最。当地政府为土人设想,改良水利,资助种稻,提倡粮食自足,竭力劝勉鼓励。然土人性怠志短,无甚效果。新加坡政府另设一官署曰“华民政务司”中设议事会,名曰华人参事局,局员三十余人,多系祖国来者,概由华民政务司选委,任期无限,多有终身者。开会时以华民政务司为主席。虽组织此议事会,亦不过形式上笼络而已。余亦曾任参事局员数年。当不景气之秋,土人既获水田权利,而华人则不能。然华人在马来亚占一半人口,欲图马来亚粮食自足,非华侨共同努力决难达目的,余故提议请一视同仁。蒙赞成通过,由华民政务司向上官要求,结果无效,余即辞退该局职务。而华侨失业日多,除自有旅费自动回梓者外,其他月以万数,由政府资遣回国,足见其排斥华侨之深意矣。

四四 伍朝枢遇刺

民十八年,胡汉民、孙科、伍朝枢、傅秉常等来新加坡游历多日,晚间余在怡和轩设宴招待,计五席,同席林文庆(厦大校长告假南来)、薛武院(总商会长)、林义顺(中山先生住新加坡系他招待)并余共八人。时适南京政府初换国旗未久,有人通知胡君等总商会仍树五色旗。筵间孙科告胡等“总商会未换旗,明日我等勿往”。盖越日欢迎会有三处,中午和丰银行,下午二点总商会,四时南洋华侨中学校,薛武院坐余之右,林义顺坐余之左,薛君闻孙科言,告余云:“总商会未换旗为总领馆尚未换之故。”余则转告林君,其座位与胡君毗邻,乃转告胡君。胡听未详尽,误会总商会不换旗系总领事阻止,为其性素躁,即大声怒问总领事。时总领李事君在右席,闻声急来问故,于是就筵间与薛君议妥,明日总商会须换旗,胡君等应承均愿赴会。不意越日总商会门前旗杆空竖不升何旗,而挂新旗于门上。有人走告胡孙等总商会不升新旗,在和丰银行宴会时孙科即约诸人均勿赴会,而伍君谓恐失侨情不可,乃推伍君独往。总商会散会时,林义顺导伍君出会门将上一汽车,林君始觉伊车在该车后,乃转向后行。刺客立对伍君发枪数响,伍君逃脱,林文庆面被误伤。盖刺客原拟待伍君上车时,然后开枪准可得手,及见其不上车而返行,疑伍君已察觉将避,故急开枪,然伍君自出会门略有注意,故能走脱。刺客被拿,系琼州人,自香港与同志多人来,是日早党人会议,举三人负责各刺杀一人,即孙科、胡汉民,及伍朝枢,幸为总商会不升新旗,故均获无恙。

四五 国旗之意义

世界各国之国旗必有取义,如英系三岛合国,故用三色,美为联邦合国故用若干星点。我国光复后孙总理在南京就职,公决用五色为国旗,系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立国之义,何等正大光明,宏伟美观。后来袁世凯野心称帝另有一样旗式,与五色旗无关。至军阀割据地方,仍用五色国旗,亦莫非遵守国徽,其胜败与国旗完全无关,此理至明无须多赘。乃自孙总理弃世后,国民党北伐胜利,南京政府成立,便即野心变更国旗,以为中华民国是国民党造成,应将青天白日党旗为国旗,俾国民党功勋永存,政权亦可永操。余深知青天白日党旗,系光复前孙总理在新加坡“晚晴园”议定,此系一部分人党徽,与国际无何关系。若国旗则代表全国国徽,对外对内关系至大,不但要取义适当,尚须参以美观及气概宏伟,三者缺一不可。试看该青天白日旗无一可取,言主义则泛而无据,言美观则非日非星,至若宏伟则炎光不展,气象短缩。自光复后,余对政府最不满者,首两件事,一为长衣马褂仍旧保存,一为青天白日旗换作国旗。前年余将回重庆时,曾将青天白日旗,托美术家将炎光修改,较有美术及宏伟气象,然经过数位研究,虽稍胜现状,终难满意。印百多张带至重庆。盖念国旗大事,改革至难,若但修改炎光,或可试探如何。迨至渝见诸要人情况,认为出我意外,遂作罢论。

四六 决定拥护中央

民国十七年南京政府成立,国内纷纷尚未统一,而外国则咸已承认为正式政府,南洋华侨亦未能一致。余则手订规则,交南洋商报经理,命悬挂办公处,其语为“拥护南京政府为首要目的”。其时余与蒋委员长尚未相识,亦未有信息相通,特念外国已经承认,国民应当服从。否则,如西南政府要人既多相识,又有消息来往,岂不与个人较有关系,第以此为私人之事,不得因私废公。汪精卫在德国,遥与南北诸不服从者煽动反对南京政府,余与林君义顺联名发电劝止无效。此为余主张应服从中央政府,而不顾个人交情之事实也。

四七 新加坡华侨中学新校舍之建筑

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当民八年开办时捐款六十余万元。余经手购市内洋楼两座为校舍,费五万余元,又购市外五英里武吉智马律大路边,前马来王别墅八十英亩为新校址,景地均佳,价八万元。余回梓后新加坡屋地业大涨价,董事会议决买市内四万方尺地,拟建店屋为校业,每方尺四十三元,计十七万余元,捐款未收者二十多万元,因商业欠佳均不肯交。所存现金十余万元,两年余经常费提用净尽,至余南来计已三年,校费已无着矣。余乃设法维持,并向认捐未交者,磋商酌衷折交。最巨者为富侨黄君十万元,渠言“实非怠交,当时系有条件,所捐系为建新校舍礼堂之资,不能移作经常费,如有实行建筑立即交出。”余念乘此机会若新校舍落成,可将旧校舍变卖以助校费,则一举两得。于是兴工起盖,除黄君交出十万元,复收旧捐六万元,前置市内四万方尺地仅售两万余元,复向华商银行借出六万余元,合计支出建筑费二十四万余元。礼堂可坐千人,课室膳厅宿舍等仅容三百余人,余如图书馆科学室等尚付缺如,而学生额已满,若有金钱尤须扩充诸校舍。希望热心教育者慷慨输将,俾可继续进展,此为民十五年以前之事也。余辞卸后更换数届校董,其中乃有某董事主席异想天开,提议临马路边建筑两校门,费由渠负担,董事会赞成之。校门造成后有人来告予,门柱标题某某姓名,如此则全校包容在内,将置以前捐款人于何地。余乃往视新建左右两门,相距约一千尺,为该校出入路口,颇堂皇美观,门楣上横书中英文“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校”,右门柱为白石刻中文,直书“某某姓名捐资建筑”。左门柱亦用白石刻英文,字义与右柱中文同。不筑围墙,只此两门所费不过千余两千元,然以门上有字,观者必误认全校为渠捐建,而以前捐数十万元之数百侨胞全归埋没矣。然此事尚小,该地校址广大,将来可容学生数千名,现所占面积不及十分之一二,空地虽多,日后谁肯复捐资扩充,此则为大问题。余不得已乃告知该校诸董事,请将石柱之字取消,无效。后乃假总商会召开捐款人大会,到者百余人,举林君义顺为主席,全体通过石柱须拆卸,决议后负责无人,余乃派人办理。窃念教育关系后生极为重要,董其事者必以公忠热诚为主方能收效,否则,不免贻误青年,安得利用学校以为广告,无论中外此风诚不可长也。

四八 许案与叶渊

福建同美汽车公司,川走由同安城至集美,资本二十余万元,由新加坡同侨投资,于民国十年开办,通车后略有利益。同溪汽车公司,由安溪至同安城,资本三十余万元,由南洋安侨投资,因董事多意见,无利可获。倡办时集美校长叶渊亦参加。民十八年许卓然到同城见陈延香(同美董事)言拟代某民军筹饷三四万元,要向同美、同溪两车路公司息借,招陈君来集美与叶君商借款事。叶君答同溪车路公司重要董事住厦门。三人约定越早八点在集美下船往厦。许陈两人复回同城。越早两人均未到,叶君乃先行留一名片托车站人交许陈二君云,伊在厦门太史巷街丰益钱庄等候。约近午间许陈始到,渡海至高崎村转坐汽车,来厦至美人宫换坐人力车,到太史巷街口下车步行,陈君在前已入丰益内,许君随后。甫将入门,枪声连向,许君倒于门内,乃移往鼓浪屿医院,有顷而亡。陈叶二君均往探视,而凶手逃走无踪。丧家乃指陈叶二君为主谋,即控于法庭,所以致此者系同溪车路意见人,含恨叶君主动也。陈德麟,集美人,在师范科未毕业即来新加坡,在余分店管财,侵逃七百余元回梓赋闲。屡向叶君求职业,叶君知其在洋无状拒绝,由是对叶君无好感,乡校人多知之。许君被刺移往医院时陈德麟适在厦,亦到医院探视然后回乡。在电船中多人议论许事,陈德麟眩巧好言,谓该事伊知情,究实所谓知情,乃受伤后入医院等项而已。即有人往告许家,于是同安县派役拘捕,审问无据。其时许家主持人硬欲加罪叶君,然乏实证可据,不得不利用陈德麟为凶手,造作一篇供词,谓与叶渊同谋,伊任凶手等云云。严刑酷打极其惨苦,使不得不依词认罪。陈德麟既诬服后,移往漳州张贞处囚禁。张君时以师长镇守漳州,在闽南已炙手可热,与许卓然、秦望山为党友,故许案主持人张秦二人为主脑也。

四九 许案之结局

叶渊、陈延香均被禁厦门监狱,厦门司法官权属中央,张秦鞭长莫及,乃谋将叶君移漳州,借词审问,屡向厦官交涉引渡,实欲置之死地。余乃电南京国府胡汉民、古应芬二君,请急电厦法官阻止移漳,故张秦目的莫达。后胡君复令将案移至杭州裁判,于是叶君乃往杭州,余杭州分店为担保二万元得免狱禁,而陈延香、陈德麟亦均移杭。讼案判决复翻,纠缠两年余,结果三人均无罪释放。然对方复极力运动,利用军人势力,将再上控。迨闽人民政府发动后,又指叶君曾参加,于是叶君乃辞卸集美校务,而往广西任省府秘书。当叶君被诬时,余即电张君勿冤枉陷害,并云“昔邓禹将兵百万,未尝妄杀一人,子孙兴盛”,至与秦君电,则以集美学校关系闽南及南洋教育,请勿诬害。彼等均置不理,更悉力钻营,且靠人势焰武必欲诬杀为快,余在洋适遭世界不景气,不能回梓设法妥人办理校务,致数年间集美学校如无舵之舟,乏人主持,成绩退化。所可痛者,同为闽南人,既明知叶与许风马牛不相及,必欲硬干到底,既不计冤诬必归无效,又不顾社会教育之损失,欲逞其昧良之心,致死友真凶竟逍遥法外也。

五〇 广西与华侨

广西省自北伐成功后,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三先生极力整理军政,对交通教育实业尤形注意。缘地方素贫,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乃派代表来南洋鼓励侨胞投资开发。广西侨民不多,富商又少,故代表不得不向闽粤人劝勉。数年间计派来多次,每次均曾访余。然余不能以敷衍报其诚恳,乃直言此事之无效。其理由有二:其一富侨决不肯单独运资亲往经营;其二如设有限公司,招股提倡者恐乏信用。就此公私两事而言,虽在闽省创办,闽侨亦未必响应,况非故乡更觉困难。有潮商某君等曾往广西应承,欲大规模招股投资,在新加坡成立机关,登报鼓励,结果经年,招不上国币二十万元,该公司由是搁浅不前。又有客籍侨胞在霹雳埠颇有资望,亦应承要招集百万巨款,在马来亚各报发表,经过吉隆坡、新加坡到处热烈欢迎,且在新加坡总领事馆宣誓就职。于是遂带秘书等同赴广西,不久回洋,亦是空雷无雨。叶采真先生任省府秘书,最后当局以彼为闽南人,且与余深交,备费数千元,派其南来招闽侨投资,先到安南十余日然后来新加坡。嘱余负责提倡,余仍如前言直告不讳,叶君不信,云经过安南已略有头绪,诸侨商咸言若余肯出倡办,就安南一地要招数十万元易如反掌,言之凿凿可据。余问某某富侨曾言此乎,云无之。余云其他不负责人安可轻信。叶君仍是不信,将往马来亚各埠及荷印宣布使命,计奔波数月将回国,复经新加坡云,某处表同情要筹得若干,某处亦应承拟组公司投资。余答君归去便知是泡影。叶君仍不以余言为然。最后余告叶君云:“人之相知贵相知心,余与君交接十余年,君是否认余好妄言乎?”叶君答:“极相信所言必实。”余云:“既如是何能信诸侨能投资乎。”叶君回广西后,如何复命,余虽不知,但广西政府从此灰心不复盼望南侨投资矣。余详载此段事,未免菲薄华侨轻诺寡信,抑或虚妄欺骗,虽非尽然,然亦颇多如此。我国内外同胞,若不觉悟过去虚伪错误,猛省改善,讳病忌医,华侨决不能投资救国。至详细理由可阅余在重庆,马寅初经济学社年会,演讲“华侨投资问题”便知。

五一 改良华侨丧仪

民国光复以前,马来亚华侨每年或每两年有一次迎神赛会,装作戏剧马队合棚弄狮弄龙弄蜈蚣大锣鼓旗帜等,而尤以新加坡为最。光复后此事稍杀,大不如前之愚迷。乃不知谁人作俑,将上言游戏娱乐之诸项参加于运柩葬仪之中,由是互相效尤,闽粤虽装饰不同,皆不免违背主哀之义。余每于途中遇见,为之羞愧痛心,无地自容。盖此地各国人民皆有,观瞻所系,为人鄙笑指斥,甚为国人之耻。又如死后不葬留柩多日,宴客赌博,热闹终夜,种种陋习为全球所未有。民十七年余主席福建会馆,乃传集开会,议决改革丧事铺张,及宴饮赌博,并规定死后不得留棺过七天。此乃侨民私约规章,非当地政府之法律。福建会馆无权干涉私人,唯有责成各区负责人,每逢丧事亲往劝诚,并登报劝告侨众,颁发规则贴于丧宅。从此以后颇生效力,全马来亚皆随而改良矣。

五二 “九·一八”与南洋之抵制日货

民二十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四省,余在新加坡召开侨民大会,通过发电欧洲日内瓦国际联盟会,及美国总统请履行各种条约,维持世界和平,否则导火线自此发生,将造成将来世界纷乱。余明知开会发电虽无丝毫效力,然祖国遭此侵暴,海外侨民不宜塞耳无闻,自应唤醒侨民鼓动志气,激励爱国,冀可收效于将来。至联络抵制事项,出于不得已下策,任何激烈牺牲,亦往往不能持久,盖由居人篱下,当地当局不但不表同情,尚屡以法律裁制,或袒护对方也。日本有一家炭公司,在新加坡托华侨某君代理,销路颇好,“九·一八”发生后,我侨抵制日货甚形剧烈,该代理不得不取消定办之炭。日本炭公司代表南来,详述发动侵占东四省,完全为少壮军人主动,若诸老成政治家绝不赞成,恐将来引起世界大战。又谓山东归还中国,少壮派已生不满,后来复加以华盛顿会议,议定海军五五三限制,则更愤怒不堪,故主张缓和之政治家屡被暗杀。彼等急欲侵略中国,以破坏国际条约,第因前年日本东京大火灾,损失惨重,故暂中止,现已恢复原状,所以此辈,不顾将来危险遂发动此祸矣。

五三 闽南水灾捐

民二十四年,福建漳、泉等处多水灾,而尤以泉州及近处为甚,于是泉绅等来电,求新加坡闽侨汇资救济。余乃以福建会馆名义,募捐国币八万余元,然将付托何机关或何人主持施赈颇觉为难。盖吾闽远不及广东,如粤属逢有灾难,因素有组织慈善机关,可立即备资救济,然后向中外募捐,信用成绩素著,负责劝募者可安心进行。若吾闽省则不然,福州厦门均无此种机关,前有一两次因灾捐款,而施赈方面多生弊端,为捐资者所不满,故闽省逢有灾难,南侨不能救济。此次付托之人不得不慎重,后不得已乃托驻泉李师长主持,并副以数位绅商共同办理。蒙李师长按灾情轻重酌衷支配,泉州居多。而泉州绅商意见不一,有主张将款计口施尽者,有主张灾情已过,将款办工业做工赈者,纷议莫决,结果不知用途如何。依理该款既为水灾劝募,应立即施尽于灾民,以副南侨捐资之义,不宜迟滞或转作他用也。

五四 闽省禁止师范学校

闽南私立男女师范学校多所,自陈仪主闽政后,命令禁止不许开课,只留集美一校。其理由为程度参差,拟归省立办理。师校为教育基本,程度参差或不妥,省府收归统办俾可一律改善,实教育之幸。然省府不但要充分容纳生额,尚须各区分设,俾有志贫生不致向隅,方可裁止诸私立学校。否则,程度虽参差,岂不较善于无耶?然禁止后经过多年,而省立师范仍只福州一校,学生数百名,已属杯水车薪。而闽南师范学校仅有私立集美一校,民二十五年冬亦下令禁止。余函电请求保留无效,乃电南京教育部长详言理由,后来电准每年招生一班。此乃敷衍了事,余实无限愤慨。若言成绩集美决不让于省立,若言普遍收纳闽南有才志贫寒子弟,则远胜于省校,况集美校又有关于南洋华侨学校之师资,重要如是,而乃加以摧残,是诚何心也。

五五 闽建设厅才难

七七抗战将发生之前,闽建设厅长陈君极欲尽其职务,欲兴办多项事业,农矿海利尤加注意,可惜素乏经验,难免反遭损失。余到永安时有人报告,前陈厅长任内曾在某处开矿,损失百余万元,现已罢歇,余颇信为事实。缘前该厅长曾向集美学校建议,由省府备资派遣是届水产学校全班毕业生,往日本留学。又欲租集美第二渔船,订期六个月,每月租金六千元,在闽南捞鱼。两事余均不许,并详告其原因。一为日本无意容纳水产留学生,即肯亦有名无实,徒费无益。前有日本高级视学官来台湾视学,并到厦大集美参观,受集美校长招待,即要求容纳水产留学生与日生同课,后回复许可五名,仅此而已,再后要求续派,概行拒绝。至集美第二渔船每月租金六千元,比现在往上海捞鱼,可长两千多元,六个月共可长利一万余元,而省府逐月或须亏蚀七八千元。该船前在闽海经验两月,知之已稔。余不贪得一万余元,而使省府亏损四五万元也。闽政府自来委任建厅长政绩无闻,敷衍了事者有之,营私舞弊以政治做营业者亦有之,除是之外,则有上言计划错误者,岂非建设才难乎?

五六 汪精卫小孩弄火

民十七年南京政府成立后,外国已承认。汪精卫在法国遥与南北诸不服从者,互相利用,煽动反对。余与林君义顺联名发电劝止无效。李石曾君将往法国,途过新加坡,余告以汪事,渠云,彼亦常劝其勿参加政治活动,谓:“依你性质,最好做一学者,若要参加政治,无异小孩弄火。”后来余每追念李君,真善知人矣。至汪之左右人物,如陈公博、褚民谊、陈春圃等,余知其皆属碌碌庸常,笨拙无价值可言。陈公博任实业部长有年,未见其做何有利民生事业。来新加坡时在会场演说,及对记者言,渠等如何辛劳服务,每夜工作至午夜后方得就寝。南洋商报记者来访,详述其所言成绩,余答:“此亦如前日山东省之梁国有,捐赠政府三千万元,各报多为宣传,究实乃不兑现。”记者发表后,坡中某报付京报告,则寄一长函来此登载哓哓自辩。褚民谊来洋多次,余识之已久。在南京任行政院秘书长,地位何等重要,乃亲为女运动员执鞭,且拍照登载日报,谄媚妇女不顾国体,人格更觉可知。陈春圃抗战前与同伴七八人来新加坡,寄宿英旅馆,膳宿日费坡币百余元,无非浪费我国民膏血。某党员在怡和轩俱乐部设宴招待,陈春圃演说各项,不但极无条绪,且亦无何价值,彼乃认为关系严重,再三吩咐“切勿向外人言”,更足显其幼稚无知。汪精卫自身既奸庸愚昧,而主要徒党亦昏愦鄙陋如一丘之貉,结果自归惨败,无地自容,敌人虽利用彼等做傀儡有何益哉!

五七 对王正廷之劝告

王君正廷任我国外交高级官员多年,余久耳其名,尚未识面。抗战前南来始会见,云此次系私人来南洋游历,先到马来亚再往荷印,其目的要知华侨状况,如政府待遇、经济、商业、教育、社会状况等。及游荷印后将回国,复经新加坡,对报界记者谈话言荷印各埠华侨商会,近来将组“商会联合会”,以资团结,极赞其美举,谓:“我华人每被洋人视同散沙。荷印华侨既能联合团结,不但有益商业,其他各事当然亦可获益,希望马来亚华侨当如荷印华侨团结。”余乃往见王君,先述:“阅报劝告侨胞诚意,至深感谢。然王君此次虽私人南来考察,与政府社会方面定有关系。闻平素做事多务实,不似其他官僚常存敷衍。唯对南洋情形尚未深知,或有误会,无益此行,故特贡献所知,希望王君明白华侨底细,冀有补救办法,庶不虚此一行。兹就团结二字言,华侨所有组织大都形式上而已,若言内容实际乏价值可称。如各商会联合会,马来亚十余区自十年前已组织联络,按年轮流在某埠开会,至今已久,绝无实际利益可言,徒有形式上之应酬而已。荷印今始倡议,将来料不过五十步与百步。空言团结,仍属散沙,此则甚可痛耳。”王君云:“我不知侨胞如是泛散,要当如何方能达到团结?”余答:“余意甚难,所可望者祖国政府能治理良好,领导人民团结,为华侨做模范,则华侨当然响应。若祖国政府不能领导人民团结,欲望华侨先行,则无异缘木求鱼,希望先生回国后请政府改善,则华侨受赐无限矣。”

五八 满清衣冠之遗留

满清灭亡我中国,为我祖先深仇大敌,将我祖制全发剃作辫发,服装亦变为长衣马褂,此二者均为满清胡人制度,绝非我中华民族自来所固有。民国光复后辫发裁去,不恢复全发之古制,而与世界各国同属短发,诚属妥善。唯满制长衣马褂,则仍保留不改,甚至认为通常礼服,当局之气馁妄从,违背革命真理,保存亡国风气,其弊何可胜言。至改革服制式样,如不恢复古制,亦不尚法西洋,自可研究妥善体式,取其经济与便利,则耳目一新,可除腐旧。否则虏服仍存,丑态依旧,不但世界无此服装,为人指点讪笑,且依附阶级陋习,更非平等制度。如学校教师可穿长衣马褂,学生则不可;高级军官可穿长衣马褂,下级士兵则不可;店东职员可穿长衣马褂,而劳动工伙则不可。世界无论何国有是理否?民九年集美学校修理电机,该发动机不上百马力,乃该技师只令工人开视工作,自己全不出手,不一点钟完竣,留校午饭,余与校长伴食。回厦后则大不满意,谓受我辱待,与其工人同席。如此骄傲自高,莫非因其身穿长衣马褂乎?技师亦劳工之列,有何高贵可言也。后来新加坡余树胶制造厂中电力发动机二千余马力,凡有损坏请政府电气局总技师来看,每次单身自来,脱去外衣,亲手查验,盖亦尽其义务而已。若论新加坡电力厂与厦门电气局比较,则不啻小巫与大巫,余由是更感长衣马褂之遗害。民廿三年曾著论在上海《东方》杂志发表,并函请南京政府立法院限期禁除无效。民廿七年复向重庆国民参政会提议,又不蒙采纳。越后余到重庆,曾参加开会摄影,林主席蒋委员长均到,合诸参政员及各院部要人二百余人,服装有长衣马褂者,有单穿长衣者,有中山装,有西洋装,亦有西式礼服,有军服,及蒙古西藏等服,及其他便服等,真所谓五光十色,参差不齐。现政府及参政会对满清长衣马褂,虽不与余表同情,然余深信必有一日可达目的也。

五九 妇女服装应改善

我国妇女衣服,各处互异,政府既无规定,普通服制多由人民自由变更,故到处多殊,数十年来更常演变,大都由上海倡起,不久便风行中外,时髦屡易,损失之巨难以数计。自改服旗袍以来,身长无限,有至脚踵者,而袖由长变短,现竟变至无袖,长裤改作短裤,现亦有短至露腿者,不特美观未见,而且不耐寒冷,对卫生上实属有碍。若延安中共妇女服装,则短衣长裤,与男服略有分别,为其便于工作,及节约朴素。以我国人之贫寒,质朴勤俭最为首要。如苏俄革命后,耐苦十余年,穿破衣服,食黑面包,乃能成其富强。我全国妇女,如欲勤俭节约,则可短衣长裤,以苏俄为模范,此在乡村中可无问题。若城市殷裕之家,无须劳动工作,不肯短衣长裤,则可仿效西装,长衣束腰,袖长至肘,衣长过膝已足,裤长亦须过膝,若服裙者则衣短,而裙束在衣之外。妇女此种服装,既较经济亦更美观。若云何必模仿西装,是则所见未广。我国古代女裙亦束于衣外,况男子衣服已多仿西装,何必独限妇女,既不能恢复古制,则当取维新、经济、美观、大同、有恒五项为主要。民国光复后,希望政府对诸不良事项,实行改革,然诸多失望。即就男女衣服而论,政府当局亦应代民众设想,务求经济便利,朴素雅观,命令倡行,表示维新气概。余久欲向政府建议,无如前所提革除长衣马褂,不蒙采纳,故仍有怀莫达也。

六〇 跳舞营业之毒害

马来亚前有青楼妓女,虽住市区内,然另有街巷,不与良家眷宅混杂,不特良家远避,而妓寮亦不敢杂溷良家住所。后来政府禁止青楼,至今二十余年,虽有暗娼,亦匿居偏僻处所,至于日间更不敢显露头面。自民廿几年顷新加坡开设一跳舞厅作俑,既往上海雇来舞女,又向本坡招诱华侨女子参加,俄而小坡跳舞厅相继效尤设立,由是大街小巷如雨后春笋,到处创立,而尤以“跳舞学院”最发达。政府放任而不取缔,坐视华侨腐败,以益市面繁荣。市中到处唯见唇红口丹之冶容,异服奇装之妖态,车水马龙,炫耀于道,堂堂皇皇,毫无羞耻。美其名曰“舞女”,夸其技为时髦。且住处多与良家混杂,泾渭不分,致令贫寒女子垂涎羡慕,合污同流,廉耻羞恶,扫地无余,良莠传染之害日甚一日。不但血气青年受其迷乱,便是中年老辈亦多乐此不疲,至以舞场为营业者之计划,则网罗周备,诱惑多端,夜舞、日舞、酒舞、茶舞,时时可舞,事事可舞。问津之人以其名称异于青楼,畏长惧内较免罪责,然而既入迷途,积重难返,轻则精神耗削,事业荒废,重则离异破家,囹圄亡命,种种恶果,日有所闻,不一两年全马来亚到处都有。余睹此情景,痛心疾首,挽救无术。闻菲律宾新加坡跳舞亦甚盛,然市内禁绝,凡跳舞厅须设于离市区五英里外。乃呈函坡督详述跳舞营业之祸害,请其设法限制,如不能禁绝,亦当效菲律宾办法,并禁止日舞、茶舞等奇祸。函呈后即接回札,云已收到,再后久无消息,约经六个月之久,复接一函云:“君某月日之函,政府现正考虑。”不久欧战发生,无复消息矣。或云:“跳舞在欧美已普遍化,若谓我国不可仿效,未免过于顽固。”然凡事当先论利害,若利害参半,或利多害少,取而仿效,尚有可言。若此跳舞营业,有百害而绝无一利,直是卖淫变相,为祸害青年陷阱。若必以欧美风化为比拟,无论是否变本加厉,且我之国计民生,未能望其项背,安可专学其娱乐,如胎毛未干,便欲学毛羽丰满之高飞,其遗害岂胜言哉!又如法国巴黎人,常在大庭广众中,男女互抱,狂吻特吻,几同无知鸡犬,是亦欧俗之尤,我国亦当取而效之乎?至于苏联社会主义,男女自由,为全世界最平等及最新国体,如互抱狂吻之风,鸨业跳舞之害,绝不通行,我国民何不取而之效乎?

六一 南侨救乡运动第一次

吾闽自李厚基任督军时代,孙总理在广州委任闽人党员八司令官,组织民军,以闽南人居多。由是各组机关,树旗招兵,所需军械粮食都系就地征派。始则善意劝募,为保护治安经费,后则强迫硬派,无复情理,所招军士又多属无业恶徒。迨至意见发生,则各立门户,抢劫勒赎,割据地方,强抽捐税。且强迫种烟,按亩重征,若不举行,则每亩硬收烟税若干。由是民穷财尽,地方纷乱,盗贼如毛,尤以闽南为甚。民十二年冬菲律宾闽侨发起组织救乡会,派王泉笙等三人为代表,来新加坡见余云,本人代表学界,彼两人一代表报界,一代表商界。其使命系向英荷等属各埠闽侨请组织救乡机关,然后择期举派代表,到香港或菲律宾开会。现全菲闽侨均同意进行,彼特到新加坡征求组织,然后往马来及荷印同样举行。余问其是否拟定救乡办法条件,及带来何项手续。据云都未有,要如何办法,须待各代表开会时议决。余云,贵处既热诚提倡,且距故乡较近,必先有调查状况,及计划拯救办法,譬如需财若干,需人办理抑或他项,从何方面起手,略具条件,再待各代表开会修正。兹若虚泛无绪,茫无把握,但欲各处先组机关,授权代表赴会,恐多未明白,难收实效。因代表远途赴会,侨领恐不能亲行,愿往之人则未必有决定之全权。王君等不以余言为然,辩论不休,余则告以此系余个人见解勿怪。此间有福建会馆,主席及司理某某希往请他办理。迨后召集开会竟乏效果。王君等往马来各埠,据日报登载多有组织救乡机关。后几月余往荷印,适与王君等相遇于泗水。及王君回菲,订期约各处派代表到菲律宾开会。闻马来亚及荷印均无举派,到者概系菲属而已,至于救乡事则空雷无雨耳。

六二 救乡运动第二次

民十七年马来亚槟城埠,某惠侨倡议救乡,在槟城先开会,举派若干人为代表来新加坡。动身时电知新加坡闽侨诸会馆,故多派人往码头迎接。并预告马来亚诸埠闽侨,均派代表约期同来。假怡和轩俱乐部三楼开谈话会,强邀余参加。诸代表有主张训练乡团若干人者,有主张与民军合作者,亦有主张造铁路利交通,兴实业,开矿产,则民生有赖,盗匪自消,方是根本解决者。所言各有理由,而不计事实能否办到。余则云:“凡事言之非艰行之维艰。顷所言练乡团及与民军合作,以闽南之广,不但不能普及,不能满各乡侨之意,反恐画虎成狗,增添许多匪徒。试问华侨有何忠诚人才可负职责。至于兴办各事业,谈何容易,不但无许财力,亦缓不能济急。以余鄙见吾侨果有救乡真诚,则负担相当金钱,按马来亚闽侨力能办到者而行,办法极简单而有效。依光复时经验,现南京政府已成立,可发电或派代表磋商,请派若干军队驻闽南清乡治匪,订若干月可以肃清,每月吾侨补助若干军费,如此较靠得住。若要实行此事,必须筹有相当金钱,方可向政府商议。余按如须一师兵,每月补励至多国币十万元,至迟一年治平,计一百二十万元。政府如实行及治理有效,我则逐月汇交,否则,停止汇寄并与交涉。此款数目可由马来。亚闽侨担认。”然诸代表不置可否便散会,余从此不再与闻,余早知倡起者骛名,非实事求是。盖槟城代表来新加坡,何必分电各会馆,往码头迎接,其虚荣心可以想见。续后数月各埠代表回去,复来开会数次,纷纷不一,结果咸归泡影。而巧妙收场之议决案,则转归新加坡福建会馆办理,其理由新加坡为马来亚首府,福建会馆为闽侨各会馆领袖。余时任福建会馆主席。然救乡事大,公义所在不得不承受,即乘诸代表未归召集开会。余言:“贵代表数月来开会多次,救乡无妥善办法,故移责本会馆,究竟诸君是欲卸责任,抑欲与本会馆合作?”诸代表云:“系请贵会馆领导合作。”余言:“既如是本会馆无他权能可以领导,唯有如前谈话会余所主张,侨胞负责出钱,要求南京政府派军兵负责治安而已,如同意赞成方有办法。”于是全体赞成,乃议决募捐坡币一百万元,新加坡卅万元,槟城十五万元,余分摊各埠至足数。余云:“此次救乡系由槟侨爱乡热诚提倡,目的若达,功德无量,然不可如前菲律宾空雷不雨,不但贻笑中外,反致有误家乡。各埠认捐数目应限期募足,请由槟城先行劝募,至迟两星期内起手,一个月募足,成绩如何来函报告。本会馆立即传达各埠及新加坡同时举行,均于一月内募捐足额,再传集开会选派代表赴南京。”全体代表均举手赞成。越日各代表回去,过后十余日槟城绝无消息。余乃致函查问,亦无确实回答,并不见报纸登载募捐工作,余复行函责问,竟复无价值了事,此为第二次救乡之结果也。

六三 救乡运动第三次

民国廿三年,南洋闽侨救乡运动死灰复燃,其时闽南匪氛已大减少,唯安溪及内地尚有骚扰。提倡者为新加坡闽侨,素志阴险,人格不讲,每利用时机欺人扬己,不察者则受愚罔。盲从之流,不但坠其术中,并不计将来利害,附和奔走,举动若狂。余曾向两三位热心人忠告无效,或且以余为破坏救乡,盖反对者独余一人耳。至倡议条件,不但救乡,且向中央政府要求闽南十县做自治区,创建设银行兴办各种实业并模范村,计划确是伟大可观。新加坡各日报均用大号字标题,并详细登载,由是南洋及闽南诸日报多有转载,谓此回闽侨确能造福桑梓,闽南民众多有额手称庆,眉飞色舞者。在新加坡传集马来亚各区代表,开会两次议决,派三位代表,槟城、马六甲,新加坡各一位,并筹旅费一万余元。中外报纸既先宣传,三代表及秘书随后前往,先到南京请愿,然后回闽视察,如安溪铁矿、龙岩煤矿,均有查勘,闽南有名城市均往游历。到处空巷欢迎,爆竹震耳,荣耀得意莫可言喻,历时数月方始回洋报告,此一回之救乡责任便已告一段落矣。过后多月复召集马来亚闽侨开会,为建设银行募股,按实备资本国币五百万元(时坡币七十余元申国币一百元),新加坡举多位代表向全马劝募,经过月余未达数额。再后气衰志馁,日形无味,前纷纭两年余,结果归于解散。此为南洋闽侨第三次救乡之效果也。

六四 救乡运动失败之原因

南洋闽侨三次提倡救乡,无益而反有损,盖每次都为虚荣心所误。语云:前车覆,后车鉴,深愿华侨无论为国为乡,若虚荣乏诚,决定失败。兹余按次述其失败原因如下。第一次救乡失败之原因,盖由于提倡者拟自居盟主地位,且未考察真因,计划办法,任其无根之理想,轻率欲招集远处英荷等属派代表参加,此其失也。第二次救乡亦成泡影,则为倡议人好名乏实,初时轻于传集开会,后来既无办法则捐资请政府负责,实至善可靠办法,彼首倡者既有财力,若肯以身作则,先认捐两三万元何事不成,无如诚意不足,素非慷慨,故归失败耳。至第三次倡议救乡已乏价值,唯办法与前异,而以要求自治及模范县模范村,建设银行,振兴实业,夸张虚构欺蒙同侨,存心原本狡诈,立意为己名利,绝无实事救乡之念,只欲炫己才干,愚弄他人,其失败固无待言。此第三次闽侨救乡,较前两次同为无利而加有害也。所痛者多位有财力侨商,对银行均有承认购股。曾告某友可认三万元,该友答我安有财力,彼云免兑现名誉可得,社会之坏即在明知其非而不谏止,甚至助桀为虐之乡愿耳。海外闽侨逐次对救乡热烈举动,若不贻误桑梓,损失尚属无妨,无如虚荣影响易招外侮,如陈仪之轻视闽人亦即由是也。余阅报载陈仪在某处演说云“闽人希望南洋闽侨运资发展,利益民众,迄今年久,究有何效,多属空雷无雨,他省免倚靠侨资,其民生更形安定云云”。审此足见陈仪藐视闽侨,而鱼肉闽民之有因矣。

六五 助款兴集校

集美学校创办时,余原意不求外助,迨至民廿二年不得已乃向相知者请其补助,李光前逐月坡币六百元,陈文确国币五百元,七七抗战后集美距离厦门隔海数里,飞机大炮时常来炸,损失之巨无须多赘。民廿八年余乃主动在洋拟向集美诸学生,募捐国币二百万元,按八十万元做修理费,余做基金,定每生最少捐国币一百元,坡币十发五元,不向外人募捐,而巨港校友,竟向商友捐几千元,结果共捐国币二十三万余元。陈六使(集美人,亦集美学生)捐公债券一百万元,系托上海华侨银行代购,利息每年六万元,做集校基金。余至重庆知战事。未易解决,集校修理尚迟,乃将捐款参加“中国提炼药厂股份公司”国币二十五万元,全年本息六厘,做集美学校基金,该公司资本一百万元。李光前所认月捐至民廿九年春停止,换捐坡币五万元,系麻坡及实吊远胶厂押款,逐月可收利息坡币三百七十五元为集美校费。

六六 回国就学须注意

集美师中等学校,自民国七年开办以来,南洋华侨学生前往肄业者不少。集美系乡村学校,不但与城市远隔,不染繁华,而自来校规严格提倡朴素,禁止学生浪费,虽距厦门市不遥,然学生无故不许请假离校。为此缘故,间有富侨子弟,生性好动,或被人招诱,或不耐拘束,转学上海及其他繁华城市者亦属不少。其转学原因,必有相当理由函禀其父兄,该父兄身居海外,虽被欺骗多无由知悉。至上海华侨学生之浪费,有月开数百元者,若百数十元可算为俭省。有某君之子留学上海,不到一年费款两千元,及知其浪费亲往召回,须再清还校费旅费衣服费等数百元。其浪费最烈者即是跳舞。跳舞之祸害甚于毒蛇猛兽,我国抗战胜利后,内政方针第一件须禁绝跳舞,否则,执政之腐化庸污,无建国精神可知矣。我南洋侨胞如要遣子弟回国就学,尤希格外注意为幸。

六七 反对西南异动

民廿五年西南将异动之前,陈济棠派某财厅长林某,来南洋探访侨情意向。新加坡总商会特开欢迎会,会长谄媚演说,称广州政府为父母官长,该代表满意回报。秋间发动叛变,余乃联络各界假总商会开侨民大会,表决趣向,结果大多数反对异动,拥护南京中央政府。于是余乃以大会主席名义,发电劝广州陈济棠,广西李白黄以“外侮日迫,万万不可内哄”等语。陈复电辩论,余复去电责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至广西复电甚长,约三百字,亦多解释理由,余回电仍善意婉劝忠告,请勿与贪吏叛逆陈济棠合污。彼等苦心治理广西十余年,誉隆全国,万万不可轻弃。敌人得陇望蜀,应共筹抵御不可自生内战等云云。

六八 购机寿蒋会

同年秋蒋公五十寿辰,南京发起捐资购机祝寿。我国驻英大使电新加坡总领事,劝马来亚华侨捐飞机一架,国币十万元。总领事向余提议,余云:“居留政府对募捐例须请准方可进行,况飞机属军械品能否许可未可知。窃思如蒙许可,须联络全马来亚,庶小埠市不致向隅。”乃向当地政府请求,即获准许,出余意料之外,由是感觉英政府对我国方针已变,心中无任欣慰。总商会传集各界会议,举余为主席,宣传驻英大使电,按全马捐十万元购机一架。余按马来亚诸大埠俱能独捐一架,其他小埠不免向隅,余经请准当地政府,联络马来亚各埠合作。即决议成立“购机寿蒋会”,登报并通函全马十二区侨领,到吉隆坡开会,计捐国币一百卅余万元(其时坡币约六十余元申国币一百元),概汇交南京购机。

六九 七七抗战侨民大会

民国廿六年七月七日事变,马来亚华侨多埠发起募捐救济祖国难民。新加坡爱国侨胞,自余询问以落后为言,余答:“战事尚未显明,若可息事则无须筹款。如成战争,关系国家民族存亡,事体极为重大,期间亦必延长多年。开会筹款当有相当计划,不宜急切轻举贻误成绩。可将此意告总商会,预向当地政府接洽,许可于必要时开侨民大会。”越至八月十三日战事已发动。即由总商会登报传单,订十五日开侨民大会,捐款救济祖国伤兵难民。十四日英政府华民政务司佐顿君邀余谈话。问“明天赴会否?”余答“赴会。”“将举汝为主席否?”答“不知。”佐君又云:“经典总督议定,此会当由你负责,因本坡华日侨民众多,政府甚为关怀,并附带四条件为明天会场要旨。(一)不得表明筹款助买军火,此乃中立国应守规例。(二)不得提议抵制日货。(三)款须统筹统汇,不得别设机关。(四)款汇交国内何处,由总督指定。”又云:“总督经发电询驻华英大使,待复告知。”余归后即电南京外交部长,速与英大使接洽,款切须交政府机关,华侨方能信任多筹,全马侨胞亦可统一汇交不致分散生弊也。

七〇 新加坡筹赈会成立

八月十五日侨民大会开会,举余为大会临时主席,余即将昨日华民政务司佐顿君所示四条宣布,言我侨如要筹款有成绩,当注意遵守。即通过本会名称曰“马来亚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大会委员会”,简称“新加坡筹赈会”,规定委员三十二名,闽十四,潮州九,广州四,琼州客帮各二,三江一,由各帮自选。大会授权委员会行事,再由委员会选主席及各职员,议决后余即宣布:“今日大会目的专在筹款,而筹款要在多量及持久。新加坡为全马或南洋华侨视线所注,责任非轻。然要希望好成绩,必须有人首捐巨款提倡,此为进行程序所必然。昨经叶玉堆先生自动认义捐国币十万元(时坡币五一五申国币一百元),余则承认常月捐至战事终止,每月国币两千元。”

七一 闽侨宜多捐

越日召开委员会,举主席及职员,举余为主席,议决办事处设恰和轩俱乐部。所有捐款概作义务捐送,不收政府公债券,不得另设其他筹款机关,凡募捐款项,概汇交中央政府行政院收赈(此系总督接英大使复告)。至募款分特别捐及常月捐两种,各帮自动极力进行,并于市区外劝设分会三十余处,以期普及侨胞。规定坡中三大游艺场,每两三个月为筹赈事轮开一次,其他复有演剧、游艺、捐箱、卖物、卖花、报效、游海等募捐手续。特别捐每年复向华侨捐一次或两次,每次降减甚多,亦有不肯续捐者。至常月捐除较成宗外,若月薪甚麻烦,店东多不负责,越久越稀故成绩无多。抗战经年之后,常月捐大半靠货物捐,树胶每担一角逐月三万余元,他如米、糖、鱼、枋木、什货等约五六万元。特别捐、常月捐、演剧、游艺及各分会八九万元,共每月义捐坡币十七八万元。论输款,闽侨较有成绩,诸募捐员及出资之人,往往以他帮为言,及闽侨开会余常告以闽侨应多捐理由。抗战重要在出钱出力,我闽省出兵力不及他省,我闽侨应多出钱,以补省内出力之不足,劝捐员务希以此勉励。至于抵制日货事,成绩颇佳,剧烈且持久,此系另一部分热诚侨胞负责工作,虽身入囹圄不辞。然英政府大不似前严格对待抵制工作者,又如各货捐实犯其法律,我侨虽私相授受,而彼知之甚稔,且全马仿行多年如是,不但未有禁止,亦绝未来干涉,其特别优容,使余铭感无任也。

七二 侨生与祖国

华侨在南洋所生子弟统称侨生,光复前学校甚少,侨生未受祖国文化,故对祖国观念极微。此次抗战严重,关系祖国存亡,彼等多不注意,虽巨富之家捐些须金钱亦难。新加坡一家闽侨生,资产千余万至二千万元,屡向募捐结果仅二千元。粤籍一侨生资产数千万元,亦不捐一钱,彼在各埠有药材行,风闻有人倡议抵制,不得已捐出一万元。南京失陷前,政府卫生部来电请组医生队回国救伤,新加坡筹赈会登报招聘,结果印人四名,来自祖国之医学未卒业生二名,而侨生竟无一人。查马来亚侨生,在香港及新加坡医学校卒业者颇夥。据诸医生言,侨生医生现乏相当医业者不少,如以薪俸每月五十元,雇在药房服务极容易,而征聘回国月薪加数倍,则无一人肯参加。有此不幸皆由未受祖国文化所致也。

七三 马来亚筹赈会议

马来亚原分十二区,抗战后各区均组织筹赈会,然无总机关领导,不但筹汇不能一致,亦无可比较及激励成绩。各区侨领能原谅同情者虽多,而偏忌自高者不无其人。故对于召集开会事,余不得不慎重考虑,但求能一致进行,绝不计是否领导名称。故思变通办法,函请各区会准国庆日,派代表到吉隆坡(该埠为全马中区)作谈话研究会。议题为:(一)“所筹款项是否概作义捐?”因南京政府宣布汇款概给回公债券,菲律宾已接受,马来亚诸区亦有接受者。(二)至本年终,全马按捐筹若干,各区如何分配承认。(三)所筹款项是否一律汇交行政院?(四)不组织总机关及举临时主席。计四条议案。及开会时代表百多人各区均到,多数主张须举一临时主席,正式开会,乃举余为临时主席。余言义捐不应换取公债理由,“如可取公债,则资本家及稍成数者将免损失,大多数劳动界捐出一元数角,则白牺牲,其他演剧、游艺、捐箱、卖物、卖花等什捐零毫碎如何办理,故新加坡筹赈会经通过,概作义捐不取公债。至公债事项待后另行劝募。此次抗战救亡为有史以来最严重之国难,国民须尽量出钱出力,海外华侨只负出钱一项而已,若不作义捐而贪取公债,出钱之义何在,且何以对祖国同胞?”于是全体决议不取公债。第二项认捐数目案,决议至年终坡币一千万元,新加坡负担三百万元,余各区分摊。第三项决议概汇交行政院。第四项诸代表谓虽不设总机关,亦当设一通讯处,俾可与中央政府及马来亚各区会通消息,乃举余为马来亚各区会通讯处主任,余将离新加坡来吉隆坡时,已知孔祥熙院长由欧回国,国庆日可抵新加坡,即留函报告:“马来亚义捐,至年底可募国币二千万元,救国公债须待新年方能进行,至多亦二千万元。”彼接函后即发电来吉隆坡祝开会成功,并谢侨胞热诚义举。

七四 虚荣终失败

南京政府对敌抗战后,首次拟发救国公债五万万元,按新加坡四千万元(包括全马),付交余及其他两人函件并证书。余按此办法不妥,必乏成绩,盖三人均闽侨,而粤侨未有,且以新加坡一处领导全马亦不可能。余即复函开释缘由,提议“新加坡须添增粤侨某某三人,马来亚分十二区,除新加坡外他十一区各有筹款机关,领袖某某请各直接寄交诸手续”云云。总领事闻知余接公债证书消息,即与新加坡、吉隆、霹雳侨领暗中联络,一面向本坡政府要求立案,成立马来亚募公债机关,一面电告南京政府,云余不肯负责募公债,他等以为募数千万元公债易如反掌,其意要居此虚荣功。政府即派广东交涉员刁作谦南来帮助,向坡督及华民政务司运动,结果拒绝要求,仍委筹赈会由余负责办理。盖彼等如何努力向当地政府运动,余绝不与闻,念均属义务,甚愿相让,无如坡政府不肯。可叹者我外交官及数侨领,在此国家危险时代,尚不自量力而犹醉心虚荣也。

七五 劝募救国公债

民二十七年春,政府复派募债员南来,其时余亦以首期义捐已办妥,应进行劝募公债,然仍必由新加坡发动较为有效。但须先觅有人认购巨额,方能影响本坡及全马。乃向数位富侨提议未遂,余不得不自己负责。于是召集侨民大会,宣布募债缘由。“政府发出五万万元救国公债,分配马来亚四千万元,余按不能如数办到,然至少亦须接受半数二千万元,庶免过负政府期望。以二千万元核计,新加坡区应负担六百万元,此项巨款非全侨努力不能足数。余经济有限为诸君所知,然为尽国民一分子之天职,愿购十万元(汇水坡币五十一元半申一百元)。”于是在场认购二三十万元。再后积极进行,至秋间结束仅五百余万元。而马来亚诸区虽有进行或观望不前,或成绩不佳,后经政府及余再三催促,延至年终截止约一千余万元。统计全马一千五百余万元。盖我国政府公债人则时未曾推行海外,而上海市公债时价,每百元常行五六十元,南洋华侨银行素不肯典押我国公债,有此种种阻碍,故推销困难。况义捐劝募逐月进行亦一原因。回忆暹罗华侨对公债事,因南京政府托某银行办理,该行在暹京无何势力,又不自量力,不让总商会接办,致诸侨商袖手观望,故无成绩可言。缘许时暹政府尚未排斥华侨,若付托得人数百万元或可办到也。

七六 闽代表来洋筹款

七七抗战后冬月,闽省府派数代表来,系闽南人,萨镇冰亦同来,云:“要筹款二百万元救济闽省,否则,夏末青黄不接,惨状难言。”余告以“现下决难办到,理由有三,抗战后侨民大会及本坡政府约定统一机关,凡所收款概须汇交行政院,一也。国庆日全侨在吉隆坡开会,决定义捐坡币一千万元,限本年底筹足,新加坡数额须三百万元,现尚捐筹未足,二也。中央政府责成马来亚华侨,须认购公债四千万元,余按至多承受二千万元。在吉隆坡开会时,余主张待新春开始劝募,而各区代表多欲同时与义捐并进。然俗语云针无两头利,新加坡公债须负责五六百万元,必待新春开募,且不知若干日月方能筹足,三也。以上三件事均系全马议决在先,万万不可违背失信,私为闽省筹募,此乃最易知明白事项,望诸代表原谅”。而诸代表有不明白之人,纠缠月余不休,且听人怂恿,谓闽侨另筹确有效果,余告余既负总筹赈汇交中央政府之责,无论如何在新年夏季内决无办法,他闽侨言可另筹,汝可请他另立机关劝募,何必纠缠不满。后诸代表往吉隆、怡保、槟城,到处如新加坡应酬招待,各埠均许筹国币五十万元,系股份式做兴办农业之款,(时坡币五一五申国币一百元)并有侨领同诸代表来新加坡,要余赞同亦认五十万元,共二百万元,使诸代表不致空手回去。余云:“做事须务实,若轻诺寡信,他日空雷无雨,反贻害本省,此等事余决不效尤。试问贵区会议定救国公债额数过期数月已募若干?”该侨领答:“尚未起手。”余则驳以“何故迟延,可见未有把握故尚迟廷。新加坡应摊五六百万元,开募月余仅二百余万元,尚欠之额不知须延迟至何时,且大半靠闽侨负责。贵区迄未动作,兹又欲增加省款,非至两败俱伤不已。在平时对故乡事犹当脚踏实地,何况抗战严重期间,已许中央筹募公债战费,安可迟误失信。无论如何必待数月后公债募有把握,方可筹及省项”云云。该侨领无言可答,而诸代表中难免有含不满之意者,及余回国尚有余言也。

七七 筹备南侨总会

七七抗战后,菲律宾李君清泉来函,言:“南洋华侨应在香港或新加坡,组一筹赈总机关,领导募款。”余复函谓:“新加坡乏相当之人请转商香港较妥。”越后又接荷印吧城庄君西言来函,嘱余在新加坡组南侨总会,所言目的与李君同样,余辞以乏相当才望,不敢接受。越年(民廿七年)夏末,忽由新加坡总领馆转来重庆孔行政院长电,云:“吧城庄西言先生建议,应由君在新加坡组筹赈总机关,领导各属华侨筹款。本院已委外部,电知南洋各领馆,通知各属侨领,派代表到新加坡开会,希筹备一切。”余以国府命令当然接受。于是登报并通函英属香港、马来亚、缅甸、婆罗洲、荷属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西里伯、美属菲律宾、法属安南,及暹罗等处、各筹赈会、慈善会、商会,订十月十日国庆日,派代表来新加坡开南洋华侨筹赈祖国代表大会,并限定大埠十二名,次八名,又次六名,旅费各自备,附列重要议案,(一)总会名称;(二)地址;(三)举主席及职员;(四)各埠会承认常月捐义款每月若干;(五)各代表提案。须于开会前七天交到本筹备处。

七八 南侨总会成立

南洋各属华侨代表到者一百八十余人,唯香港及暹罗代表最少。其原因香港粤侨十居八九,自抗战以来年余,尚未组筹赈机关,故无举派代表参加,只有闽侨一部分派两代表而已。至暹罗商业最盛者为暹京曼谷。华侨亦最多,其时暹亲日派执政,禁止华侨捐款汇寄祖国,故代表无法选派。唯暹京外诸埠秘密派人参加。新加坡华侨无相当大会堂,乃假距市五英里“南洋华侨中学校”礼堂为会所。布置颇堂皇,并拍有声电影。祖国重庆及各省主席,或战区司令长官,多来电祝贺。开会时举余为临时主席。各处代表演说后,越日正式开议。对第一条名称决议曰“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次办事处地址在新加坡。三举余为正主席。庄西言、李清泉为副主席。四各埠会承认常月义捐国币四百余万元(规定坡币三十元申国币一百元)。又议决一条谓政府如派任何官吏南来,须先征本总会主席同意,由主席函知各属会方得招待。其他议案及规则颇多。

附录一 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会代表大会专刊弁言

本年五月中旬,寇陷厦门,难民逃鼓浪屿。鼓浪屿中西各界即组国际救济会,电请南洋各地华侨筹款协助。而福州救济会陈肇英、陈培锟、林知渊等君来电要求华侨电请中央派兵援闽,并筹汇赈款,当时庚曾复电云:“华侨不便过问中央军政,请自行设法,至救济事,待必需时当即进行。”旋接菲律宾李清泉君函电,倡议召集各埠侨领在香港或新加坡开会,讨论援救华南事宜,吧城庄西言君亦来函表示此意,而集议地点则主张以新加坡为适中。庚对李庄二君之征询,概用函复:同意集议研究加强筹款,而不同意牵涉军事政治。至以新加坡为集会地点一问题,庚鉴于马来亚情形之复杂,及过去召开联合会之经验,深感诸多困难,未敢接受。此函复后,即未有再通消息。事隔两月,至七月三十日,忽接孔院长自汉口来电,文云:“陈嘉庚先生,庄西言建议,在星组织华侨领导机关,此项组织,有无必要,环境能否许可,如何组织,始有成效,盼核复,电渝,孔祥熙世。”庚即电复如下:“重庆孔院长鉴,来电悉,菲荷各属,前曾对庚建议,集星组织机关,意在请求中央援闽,及研究筹款成绩,然关于军事,庚不赞同,若筹款则可,环境无问题,如以国府命令电各属埠,集星组织机关,研究有益筹款,庚甚欢迎,并可资以激励督促,如赞成,乞电示奉行,陈嘉庚叩世。”来函函电而外,又复沉寂,约廿日上局总领事过访,称接孔院长电,委查召集各属侨领来星开会事,庚乃将经过情形一一详告,数日后高总领事再接孔院长电,通告各驻地领事,传知南洋各属侨领来新加坡开会,其范围包括菲律宾、香港、安南、暹罗、缅甸、苏门答腊、爪哇、望加锡、婆罗洲、马来亚等,于是庚忝居新加坡筹赈会主席,分属东道,乃负责筹备一切,并订双十节日为开会日期,虽日期仅余三十多日,唯南洋各地侨胞均早已闻讯,有意奉行我政府命令者,选派代表参加,自不至如何逼促也。大会之期既届,最先到者为菲律宾代表。其他各埠代表相继奔临,至为踊跃,暹罗因环境关系,未便公然多派代表,然暹京、暹南、暹北,亦均有人出席,香港华侨财力,以粤侨为最,不意粤侨出席者竟无一人,苏门答腊各埠参加,独首府棉兰与其近属,乃反放弃,查系前时各设机关,未有联络,迨大会前夕,方组总机关,故不及举派代表,其他数处来函,称因事未便派代表,唯愿拥护大会一切决议案,并愿加入总会为会员。至于上述暹罗一地,因环境所限,爱国侨胞不能充分显示其精神,然此后抗战前途愈呈光明时,则该地环境自能随以转变,以该地侨胞之众,将来筹款成绩当不至逊于马来亚。他如香港粤侨,去国最近,观感最切,富庶又为华侨冠,今后亦不能多所贡献,另有若干地方组织欠完善或事阻未克参加者,尤希速谋改进,加入总会,以通声气而收宏效,此次出席代表,计四十五埠,凡一百六十八人,实南洋华侨史上所未有,亦云盛矣。大会既告闭幕,此一次南洋华侨大团结之空前盛举,已成为历史上不磨之记载,会中重要文件,兹已编成报告专书,爰将经过情形,摘述梗概,以弁简端。廿七年十一月。

附录二 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会代表大会通启

吧城庄西言君前向孔院长建议:南洋各属侨胞应推派代表集新加坡开会,组织最高救亡领导机关,使筹赈购债汇款及其他救亡工作得收统一行动之效,而加速进展。菲律宾李清泉君亦持此主张,二君曾先后以函电询庚,唯间涉军政问题,故庚未尽赞同。日者,庄君重提此议于孔院长,孔院长乃电征庚意,并承高总领事过访面商,庚即以集会目的如在研究筹赈购债汇寄信款及国货问题,当甚赞成为答,现此事经拟进行,至领导机关云者,乃各侨领集思广益,组总会以相联络,而非操事权于少数人或个人,各埠侨胞自应明白此义,以民族国家利益为前提,服从政府指导,而体庄李二君之意,俾斯会得告成功也。南洋各属包括香港、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安南、暹罗、缅甸、马来亚等地,以地理位置言,新加坡实居中心,以华侨人口言,马来亚亦居多数,庄李二君所以主张召集各属华侨代表会议,组织最高救亡领导机关于新加坡者,盖即以此。自卢沟桥战事发生,我南洋八百万侨胞,奔走筹款,不遗余力,而时至今日,义捐公债成绩,合计不过国币六千余万元,平均每人负担七八元而已,视敌国国民“七七”一日献金四千余万元,相去霄壤,能不惭愧!以吾侨财力与敌侨较,盖远过之无不及,而国家遭遇之痛苦,又十百倍之,乃物质上为助于祖国抗战者若是其微,则中间显有许多亟待改善之缺点,此我南洋各属侨胞不能不集会研究者一。敌自一九零五年战胜俄后,跃为一等国,欧洲大战又假以造成富强之机会,于是黩武穷兵,蓄志侵略,积极谋我,垂数十年,“七七”变起,敌图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手段夺我华北,我最高领袖,蒋委员长鉴于最后开头已至,毅然发动全国长期抗战,一年余来,愈战而我之人力愈强,愈战而我之物力愈充,最后胜利属我,已为理势所必至,列邦所共许矣,然最后胜利云云,究非时间所能幸致。而宜以长期抗战争取之,此欧美军事专家所以有“时间为日本之敌,中国之友”之论也,是则今后敌我兵连祸结,历三年五载而不休,或亦意料中事,而欲支持我之长期抗战,并保证最后胜利之属我,则军事上之机械部队,尤当加紧整顿。国防建设,尤当充分完成,凡此种种,皆有待于后方国民之协助,华侨安居海外,独免流离转徙之苦,天职所在,更宜感愤惕厉,黾勉有加,使输款益臻普及,而无复见不出钱之人,此我南洋各属侨胞不能不集会研究者二。南洋侨胞逐月内汇寄家之款,总计不下千余万元,间接增厚国家经济力至大,数月前敌陷厦门,扰及潮汕,闽粤海疆,受制益甚,而各该地原有银行或缩或停,一部分民信局则乘机取利,抬高手续费,于是吾侨寄汇信款,颇感困难,幸中国银行负起责任,遍设办事处于闽粤内地各城市乡村以谋补救,款无论多寡,地无论远近,路无论通塞,皆乐予收汇,而汇水又甚低廉,近月来我侨胞远处乡国之父母兄弟姐妹,得如涸鲋获苏于勺水者,泰半恃此,然中国银行仅设分行于新加坡,其他南洋各属尚付阙如,则除新加坡及其附近各埠外,他处侨胞寄汇信款之困难,仍未解决,是项困难不及早解决,直接固足以影响吾侨故乡之经济,而内汇锐减,间接亦足以影响祖国抗战之前途,倘新加坡成立一相当机关以通南洋各属侨胞声气,而金融亦设法由此流转,使僻远侨胞同感交通之便利,则于国于家,皆有大益,此我南洋各属侨胞不能不集会研究者三。抗战军兴,我政府迅集巨大人力开辟西北西南等省交通线,铁路公路,双管齐下,期使内部脉络相连而远达邻境,以解除敌人锁海之威胁,及今战区难民内移者达数千万人,而丰富资源亦得赖以开发,奠建国之基于风雨飘摇之日,启复兴之运于河山破碎之时,操心弥苦而抱志弥坚,努力愈大而收功愈著,将来寇氛一扫,转贫弱为富强,特俯仰问事耳,吾侨爱国,素不后人,则于建国复兴之大业,何可袖手旁观,而不速图自效耶?此我南洋各属侨胞不能不集会研究者四。综上四端,实有召集南洋各属华侨代表会议组织最高救亡领导机关之必要,孔院长所以深致关怀者,盖亦同感,现各大埠由孔院长或领事直接通令准备,其他政令难及之区则由庚代为传知,并订本年国庆日为开会日期,凡已正式成立筹赈机关之大埠,应请从速举定代表以便来会。而该埠辖内之各小埠分会或支会皆属之,不必另派代表,例如马来亚分十二区,每区有一筹赈会,大会仅承认各该区筹赈会推派出席之代表,其余各该区内诸小埠之筹赈分会或支会如另有代表,则大会不能接受,若各埠会不能推派代表参加者,则其所属之分支会便可直接派代表出席,其职权概与各埠会代表同,此外若干不相统属之小埠或偏远孤僻之地,应请迅自组织机关与大会直接联络,除修函奉达外,特另文刊登各埠报纸,如函有未达,仍希自动示悉,并举代表依期参加,至大会议程及其他有关文件,经交托各驻地领事馆代发,请就近询取,或函索即寄。

附录三 大会开幕主席陈嘉庚先生致辞

(由同上专刊转载)

总领事,各位代表,各位来宾,今日适在我国国庆日举行此会,蒙推兄弟为临时主席,兄弟忝居东道,亦不客气接受。两月前得孔院长自汉口来电,拟邀各属侨领集星开会,组织领导机关,其最大目的在增加筹款效率,今日诸位踊跃光临,足见大家奉行政令甚诚,要求团结甚切,将来群策群力,加强后方工作,必有良好收获,可以断言,现在谨将经过各情,约略报告一下。

一 孔院长来电垂询三问题

本年七月卅日接汉口孔院长来电称吧城庄西言先生建议在连加坡组织领导机关,电文中提出三问题征询兄弟意见。

(甲)领导机关有无组织必要,(乙)环境能否许可,(丙)如何组织始有成效,兄弟对此三问题,抱如下见解。

第一条,兄弟认为组织领导机关,确属必要,因为世界上任何事业,若有组织,能合作,当然有益无损,若无组织,不能合作,则散沙之弊,实所难免。以兄弟经验而言,如前年马来亚购机寿蒋运动,若无组织总机关,不但成绩将减弱,而且各区内之小埠亦将不能统一区会机关,其领导者何人,所筹款数若干,亦皆无由得知。又如抗战以来,若非在吉隆坡举行联合研究会,组设通讯处,则各埠汇款亦不能统交行政院,义捐亦不能概免换公债券,义捐公债数目不得而知,全马组十二区筹赈会及领导者何人,国内政府亦必不能获悉。政府既不知若干区会及领袖为谁,则劝募公债事宜,无从委托,或委托不得其人。种种弊端,势且因而发生。若全南洋各属华侨,能推诚合作,共同设立总机关,则其收效之宏,更不待赘。故兄弟认为领导机关,必须组织。

第二条,属于环境问题,兄弟接孔院长电时,曾先用口头通知当地政府,后复写函正式奉告,已不成问题。

第三条,如何组织始有成效,此条兄弟有两项见解,一、若由政府命令侨领组织,当然较有成效,二、各属侨领集会如何组织,方有成效,对于前者政府已命令各驻地领事召集,兄弟不过负责筹备而已,对于后者则端赖今日到会诸领袖贡献高见,兄弟识见有限,唯望大家集思广益,俾组织周密,办法妥善,以完成抗战后方任务,而尽国民天职。

以上所言,即兄弟对孔院长来电所提三问题之见解,兄弟复孔院长电及对高总领事面商内容,除军事政治不谈外,当然承认组织领导机关有必要,反过来说,兄弟若复电认组织领导机关为无须,将不免有三失误。

甲、悲观畏缩,见义不为,如富人有钱不出,减少抗战经济力量,于祖国为不忠。

乙、除军事政治外以必要而欺为非要,对政府郑重垂询为不诚。丙、妄自菲薄,误认海外华侨无觉悟心,无团结力,以自侮辱,诸位试设身处地,究竟可否放弃此职责,而设词推诿了之乎,兄弟知在座各代表必能共体此意,而不轻易放过此机会,至会后有成效无成效,完全视我各代表之精神态度为转移,按南洋华侨八百万人,而出席代表不出二百人,则每人实代表四万余人,我侪所负责任,不外指导宣传出力工作,增加筹款效率,事轻易举,不难办到,绝非挟泰山超北海之类也。

二 从利害研究有无组织总机关必要

凡事无论大小,必须先审利害,以为进退,如害多利少,当然不可干,如利害参半,则放弃亦可,如明明利大而害小,甚至有利无害,乃欲借故反对,意气用事,在国家无事时,尚且不宜,况今日何日,今事何事,稍能爱国者,何忍出此,致蹈违反政府之命令可乎?今次大会所损失者,不过诸代表须花费多少耳,然所费无多,平日备资游历,尚可增长见识,况目的乃为祖国服务乎!至成立总机关后每月应开之费,除报纸多能尽义务外,余者该处自能负责,亦免支取筹赈会分文。

三 大会筹备之经过

甲、孔院长电高总领事请各属侨领集星开会后,本筹备处立即印发通启秩序议程及其他有关文件,托由各驻地领事转寄各埠侨领,如菲律宾、香港、安南、爪哇、苏门答腊、望加锡、婆罗洲、暹罗、缅甸、马来亚等地,亦有一部分由本处直接寄交各埠商会或筹赈机关,共计五六千件,想各属侨胞均已接到,不至遗漏,此外并在各属埠登报通告或七八天或十余天。

乙、敝埠华侨未有相当地点,可为此次大会会场,故假座华侨中学礼堂,因距离坡中较远,各代表来往实较不便,请原谅,至略事布置,一为尊敬国家政令,一为各属侨领聚首一堂,机会至为难得,故外表上不能不稍求隆重,至所有物料多属假借或报效者,工作人员亦多自动尽义务,所费实属不多。

丙、筹备以来,前后,接到我国府林主席、蒋总裁、汪副总裁、孔院长、蒋夫人宋美龄女士之训词,及各省主席,各处机关之贺电,计若干件,容请总领事及兄弟并记录宣读。

丁、各属代表共列报一百七十余名,填具履历者虽多,而未填者亦属不少,凡已填者本处俱依报制表,至未填者则无法代填,亦希原谅,如函件遗失或本处疏忽误漏,希即通知,以便补入。

戊、各属代表最先到者为菲律宾,其他或舟或车,络绎不绝,亦有本早方到者,因时间无定,或事前未有通知,又寄寓旅馆多处,到本处招待欠周,深失东道天职,无任抱歉。

四 大会之意义

我海外华侨寄人篱下,所有行动应受当地政府法律限制,若对我祖国政府,则绝对自由,因我国政令不能施行于海外侨胞,凡集会结社,无论何人肯否遵行,均可自由主张,故此次代表大会,虽由我行政院孔院长命令召集,而通过何项议案遵行与否,总机关实无权干涉,唯抗战严重期间,凡我侨胞自应精诚团结,集思广益,俾能加紧出钱出力,增强后方工作,此为召开大会之第一义,为欲求达此目的,故须组织机关为之领导也。

五 华侨捐款及公债,抗战迄兹,近一万万元,每月扯七百多万元,加以寄家信等每月千余至二千万元,合计每月可二千余万元,前日吴主席在香港演说,有云我国战费每日二百五十万元,即每月七八千万元,如此则我华侨对战费几负担三分之一,莫怪我政府重视华侨之助力与最后胜利,大有关系,我侨既知此义,更当增加奋发,源源接济,以达到胜利之目的。

六 华侨不应对祖国政府随便干请

我祖国政府自来优待海外华侨,凡事多可直接用函电向国府省府往来,若在国内人民,则情有所见制,级有所必经,当然无此权利,但我政府既特别优待华侨,我华侨自应慎重从事,不可苟且,此尤兄弟所深自警惕者,况抗战时期,军事政治问题,千头万绪,非我海外华侨所能明识,若轻信人言,随便干请,必至动多失宜,在我政府既重视吾侨财力之贡献,遇有请求,不许则有失侨胞之意,迁就则或有损无益,所以吾侨机关如不慎重从事,随便干请,实使政府左右为难,今日举行大会开幕礼,总领事及各位代表,尚有许多宝贵意见要贡献,兄弟不敢多费时间了。

附录四 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会代表大会宣言

南洋各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建议于荷属华侨庄西言,经中国国民政府行政院孔院长同意而召集。大会目的在谋组织领导机关,增筹赈款,推销公债,以救济中国抗战中之难民,并协助政府完成建国大业。军政问题,概不讨论。各属参加者有香港、菲律宾、爪哇、苏门答腊、西里伯斯、婆罗洲、安南、暹罗、缅甸、马来亚等地代表,凡四十五团体,一百六十四人。此华侨史上之空前盛会,蒙新加坡居留政府赞许,得于本年十月十日开幕,大会同人谨先鞠致恳挚之谢忱。

中国立国五千年,夙以和平正义昭天下,不幸邻邦日本,军阀专横,妄图吞并中国以为征服世界之准备。民国四年二十一条件之提出,十七年济南惨案之发生,特荦荦大端,世所共闻者,其他无理压迫,非法要求,擢发罄竹,难以具举。二十年“九一八”日本更挟其坚甲利兵,攫夺中国东三省,继以占据热河。翌年,“一·二八”,又惜不启衅于淞沪。中国自念加入国际联盟,且为九国公约、非战公约之签字国,懔于盟国之尊严,惕于和平之神圣,不得不负重忍辱制愤抑悲,勉循外交途径,以求合理解决,而冀日本之觉悟。乃侵略者野心未戢,变本加厉,转鹰瞬为虎瞰,舍蚕食而鲸吞。去岁卢沟桥炮声,盖世界和平与国际盟约之丧钟,中华民族与人类公理生死存亡之警号也。中国政府鉴于最后关头已至,毅然发动全面全民长期抗战,将以争取领土主权之独立完整,将以争取国家民族之平等自由,故中国之抗战,实为御侮而战,实为自卫而战,实为维护国际盟约而战,实为保障世界和平而战。中国国民政府乃中国国内外四万万七千万共同信赖之唯一政府,中国最高领袖,蒋委员长乃中国国内外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共同拥戴之唯一领袖,国民政府之主张,即中国全国国民之主张,蒋委员之意志,即中国全国国民之意志。大会同人,集议伊始,用首次决议通电拥护国民政府及蒋委员长抗战到底。

同人于此,愿更揭举数义,为我南洋八百万侨胞告:

其一,抗战十五阅月,敌财消耗百万万元,敌兵伤亡七十万众,我之物质损失虽巨,敌之物质损失亦巨;我之国土,虽涂满黄帝子孙之血,亦涂满三岛丑夷之血;唯我有无限之资源足以支持,我有无穷之人力足为后盾。忍万屈以求一伸,拼千输以搏一赢,艰苦奋斗,义无反顾,否极之后,终有泰来。敌则资源有限,人力易穷,踵决肘见,百众不安,时间愈延长,危机愈逼近,墓由自掘,祸由自取,行见鼠窜而败,鱼烂而亡耳。故当前领土之沦敌,无关大局,最后胜利之属我,绝对可期。此种理势,吾人必须认识;此种信念,吾人必须坚抱!

其二,华侨素有“革命之母”之令誉,爱国精神,见重寰宇。“七七”以来,输财纾难,统计不下一万万元,南洋方面,占十之八。此在道德的义务上,可谓已尽;而在国民天职上,究有未完。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吾人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得借吾人物力一报九世之深仇。而吾人之生存与幸福,亦庶几有恃而无恐。大会开幕之日,我国府林主席之训词曰“急难轻财,护兹祖国”,我最高领袖,蒋委员长之训词曰“财力增厚,即战力增强”。林蒋二公,语重心长,凡我侨胞,宜皆铭诸肺腑,奉为金玉。而各代表所报告,今后常月捐义款,总计每月约近四百万元,尤当分别依其自定标准,努力求其实践。

其三,南洋各属华侨,山海修阻,云天遥隔,声气欠沟通,感情失联络,常时犹病其不可,非常时更何能集中力量,效劳国家?大会同人,有鉴及此,爰议决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于英属新加坡,期使筹赈购债之效率,得以增强,抗战建国之功业,有所补助。是项组织实现,不特各属筹款机关,可密切联系,而冶于一炉;即全南洋八百万侨胞,亦可精神团结,而化为一体。吾人既共成之,既共有之,则吾人必须养之育之,予之以生命,赋之以灵魂,俾能发挥活力,为国家用。敢假借此组织以遂个人之私图者,固为吾人所不许;敢破坏此组织以快个人之私意者,亦为吾人所不容。

其四,吾国丰于矿产,啬于产品,故建设难以进步,贸易难以发达。今欲一面抗战,一面建国,借自力之更生,谋自强之不息,则开发矿藏,推销产品,实不容缓。唯政府专力御侮,未遑兼顾,海外侨胞,应速分负其责。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之设立,于此亦将加以注意,务使国产品深为侨胞所认识,永为侨胞所乐用,以振我工商业,而厚我经济力。更拟组织公司,开发祖国富源,维持难民生计。凡此加强战时经济机构,奠定战后复兴基础,皆属至急之要图,为我国内外同胞所当尽心尽力以求之者。

其五,南洋各属当地政府,平昔爱护华侨,不存歧视。此次吾国发动抗战,各属侨胞,本慈悲之怀,为救济之举,当地政府皆能深表同情,予以协助。凡我侨胞自应致其敬佩与感谢,然各属环境不同,法律不同,我侨胞宜各顺适环境,遵守法律,屏叫嚣而尚沉着,崇理智而制感情,步伐必求其齐,路径必取其正,使各方获好印象,而利我进行。吾人须知,吾人之敌,只有一个。敌以外皆吾人之友,吾人应以左手拳挥以击敌,应以右手伸掌以握友,然后足以孤敌困敌,然后足以加速博取最后之胜利。

以上五端,为吾人之态度,亦为吾人之方针。本此态度,循此方针,以求达目的,则在乎大会全体代表与南洋全体侨胞之共同努力。大会同人谨乘休会之时,更郑重致意曰:唯精诚始足以言团结,唯团结始足以言力量。精诚充,则团结未有不固;团结固,则力量未有不宏。愿我八百万同胞自今日起,充大精诚,固大团结,宏大力量,以为我政府后盾,则抗战断无不胜,建国断无不成。鞠躬陈词,幸相与勉之。

中华民国廿七年十月十六日

附录五 南洋各属华侨筹赈会名称一览表

(由同上专刊转载)

(英属)

新加坡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委员会

霹雳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雪兰莪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巴生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彭亨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玻璃市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委员会

吉兰丹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吉礁区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马六甲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森美兰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

登嘉楼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委员会

槟榔屿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柔佛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砂朥越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委员会

诗巫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山打根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美里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

民那董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纳闽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

北婆罗洲亚比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美、法、暹、香港、缅甸各属)

缅甸华侨救灾总会

菲律宾华侨援助抗敌委员会

岷里拉福建救济会

曼谷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陶公华侨筹赈祖国伤兵难民会

董里华侨月捐部

北大年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浪丕汶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越南南圻华侨救国总会

越南南圻华侨缩食救济兵灾慈善会

海防华侨缩食救济兵灾慈善会

高棉华侨救济祖国灾民慈善会

香港旅港福建商会救济难民临时委员会

(荷属)

巴达维亚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万隆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茂物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井里汶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日惹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梭罗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万里洞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峇眼亚比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望嘉丽属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大会委员会

萌菇莲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占碑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任抹华侨赈灾会

吗辰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山口洋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硕项华侨公益社

达板努里华侨救济祖国战区灾民委员会

实叻班让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火水山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楠榜华侨赈灾委员会

邦加兰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洞葛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慈善金委员会

文岛宜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笠望中华学校

北加浪岸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松柏港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邦加勿里洋华侨赈灾委员会

棉兰华侨团体联合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邦加槟港华商公局

北干峇汝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邦戛华侨慈善委员会

三宝珑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

泗水华侨赈灾委员会

沙璜华侨筹赈祖国难民委员会

冷沙华侨筹赈祖国灾民委员会

西婆罗洲三发华侨赈济祖国难民委员会

附录六 各埠筹赈会办法举要

(由同上专刊转载)

谨依据代表大会决议:“总会应行订定各种筹捐赈款办法之细则,及其方式,通告各属会尽量采用。”一案特草拟本文筹赈办法举要,都为十二种类,以供各属会参考,而采用之,在此十二种类之外,各属会如有更切实有效之办法,亦得举报本总会分达各处。

一 特别捐

甲、每若干月相机出捐一次,视地方景况而决定之。

乙、逢大纪念日,可倡行献金运动。

丙、采用国内新发生某种灾难名义,即同时进行特捐——例如黄河水灾等类。

丁、国内有何种倡捐,在时间上急需者——例如劝募寒衣等类。

二 常月捐

甲、各行店公司应捐认者。

乙、各店员伙伴应捐认者。

丙、自由职业应捐认者。

丁、劳动界应捐认者。

按此项常月捐在都市而外,并应推行各山内、乡村,以求普遍,办法应雇员催收,如各地方有热心家负责催收更妙。

三 货物助赈捐

甲、出产品或入口货。

乙、如与环境有关者,应设法避免干涉。

丙、此项货物助赈捐,如办理得妥时,实惠而不费,最可持久。

四 纪念日劝捐

甲、一月一日开国纪念,及旧历正月初一二等日(约阳历二月间),可借此年节劝侨胞节省各费助赈。

乙、三月十二日总理逝世纪念日及三月廾九日黄花岗烈士纪念日择一举行。

丙、五月九日国耻纪念日。

丁、七月七日卢沟桥惨案纪念日。

戊、八月十三日抗战纪念日。

己、九月十八日暴敌入寇东三省纪念日。

庚、十月十日国庆纪念日。

辛、十月卅日蒋委员长寿辰纪念日。

壬、十一月十二日总理诞辰纪念日。

癸、十二月廾五日云南起义纪念日。

按每逢纪念日劝捐办法,或口头劝募、或演剧、或卖纪念品、或卖花,均可随时地而决定,其中唯卖花较为简便,若距离月余或二个月举行一次,虽颇麻烦,然以国难严重关头,出力出钱,固应勉为其难,爱国侨胞,当能原谅,而乐表同情,若逢一月之间,有两纪念日者,可以就地变通,观局打算,总求加强筹赈成绩是也。

五 卖花卖物捐

甲、每逢纪念日组织卖花队出发,向各行店及个人劝售。

乙、要以广大队伍普及劝售,求成绩之伟大。

丙、卖花而外或兼售别种纪念品物,如蒋委员长像章等类。

蒋委员长像章铜质每个大宗六占余,镀银约近一角,镀金约近二角,如需要可代介绍购办。

六 游艺演剧球赛捐等

甲、此数种之中,各有不同且多属娱乐性质,虽每月多举几次亦属无妨。

乙、场内卖票,多出游客自由购买,若场外买票,则须用工作鼓励,方有成效。

丙、场内货物,多用征求义务捐助者。

丁、场内卖物,亦有当场鼓励顾客加价之效率。

七 舟车小贩之助赈捐

甲、舟车小贩等应经若干时日,请报效一次,须察情形而定,但应派员鼓励,方能有效。

乙、每次给以救济箱,收来若干,应为之表扬,俾互相观感。

丙、报効之日应大书特书,挂布表扬,俾买者更不计值,而多捐助。

八 迎神拜香演戏捐

甲、迎神等虽近于迷信,然习惯难除,便宜利用,有此机会宜劝诸当事人节约开费,移款助赈,此举甚有效果。

乙、旧历七月盂兰盆会(俗称普度),此项习俗,耗费更巨,若能设法利用,鼓励其节资移赈,收入定必不少。

丙、各社神诞香火热闹,人山人海,彼等虽为迷信诚心而来,倘乘机组队,卖花卖物,亦可收巨效。

九 设救济箱于公共场所

甲、制木柜高二尺余,尺余方,柜后面墙枋高出约十寸,绘一伤兵或写标语,以引致观感。

乙、该木柜安置于公共出入场所,或任何大机关门户口,托其所内人员兼管。

丙、该木柜应加封锁,按若干时日,由筹赈会派员会同所内人员公开核算,得若干赈款即给收据,并表扬之。

十 宣传有效方法

甲、多设阅报室,及壁报,任人观阅。

乙、另拟白话文告,隔若干时日,印发一次。

丙、利用世俗各种纪念日,做演讲会,会场或借戏台一半小时便足。

丁、通俗演讲,意在感化文盲,切勿多用文言,宜用乡土浅白之语句,能令男男女女家喻户晓者为要。

戊、通俗演讲,每人不过半点钟,讲时应简短,及能感动者为合,并多招演讲人员,每次集会,至多一点余钟,至二点为限。

己、注意在市区外各山芭村落演讲,俾能普及出钱。

十一 各处应多设筹赈会分支会

甲、各埠市区之外,所占地域更广大,应派员向各内地乡村鼓励,组织分支会。(语云,十室之邑,必有忠信,无论何处,吾侨定必有热心家,可负其地方之职责)

乙、分支会若有成立则其常月捐或何项特捐,定有多少可以增加收入,在组织初期,应宜派员指导。

丙、乡村内地如多设分支会,则必互相观感互相竞进,盖不甘后人,不甘受不爱国之恶名,此乃我民族之特性,但期各埠会领袖,尽力设法领导为要。

十二 各埠会常月捐应求有进无退

甲、各埠会对此次大会报告之常月捐额数,此后当求增加,不可减少。

乙、要达到所期之目的,势必用心用力,勤事工作,然救国筹赈,责无旁贷,所望负责筹赈会领袖,与同事人员之努力。

丙、本节所谓各埠会常月捐乃包含各埠会逐月收入一切捐款而言,非仅指各类捐款中之一类常月捐而已。

附录七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通告 第一号

暴敌扰粤,广州告陷。在时间上,可谓意外;在情势上,实在意中。吾侨切于爱国爱乡,难免骤受刺激,然不宜因而丧失意志,更不可因而动摇胜利可期失地可复之信念。盖抗战初发,我最高领袖即已立定三大策略曰“焦土抗战”,曰“全面抗战”,曰“长期抗战”,以对付暴敌。此三大策略果能坚持到底,则暴敌虽有世界一等军备,亦终必失败。兹谨为我全南洋侨胞陈之。

(一)焦土抗战,所谓焦土抗战者,将不惜糜烂若干领土,使敌于偿付重大代价之后,纵有寸进,终无所得。敌虽有飞机大炮之轰炸,使我田园庐舍,悉化灰烬,然不足以惧我、屈我;敌虽肆其劫掠屠杀之手段,施其恫吓离间之伎俩,然不足以阻我、挠我。反之,我之团结日以坚,我之力量日以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成仁而死、不忍辱而生;宁以焦土葬敌、不以净土资敌;我虽失败于一时,敌必失败于最后。此种策略,实出敌意料之外,而足以碎敌之迷梦也。

(二)全面抗战,所谓全面抗战者,将精诚团结,举国动员,使处处抗战,人人抗战,不致示敌以弱点,予敌以个别击破。目前敌虽占我江海边地,繁华城市,铁路交通线,然每省被占之地,至多无逾十分之一,其余全在我国手中。我政府更派员组织游击队,而民间壮丁队又从而附益之。无论城市乡村郊原山野、皆有其踪迹,神出鬼没,夜袭昼狙,毙敌日以千百计。如华北之山西、河北、山东等省,虽被占最久,被祸最甚,然境土十分之九,仍在我统制下。平津近郊,屡受我游击队威胁。仅此数省,敌须经常留兵二十万左右,犹且防不胜防,疲于奔命。故此后无论敌能再占我若干省,我之游击队壮丁队亦必随之增加,以陷敌于四面楚歌之境。试问敌有若干兵力可分驻许多日,而逐月伤亡盈万,更将如何补充?由是以观,可知敌多占我一省之地,则多损彼一臂之力,似此入力财力有限之小国,而欲妄图吞并地广人众,决心全面抗战之大国,其最后胜败之数,盖不待卜而知矣。

(三)长期抗战。所谓长期抗战者,将养我之兵,耗敌之力,坚持到底,义无反顾,使敌速战速决之野心,悉成画饼,而逐渐暴露其先天不足之病征,自召政治经济之总崩溃。民二十年敌占东四省,易如反掌,遂得陇望蜀,拟于客年再吞华北,敌初按六星期至三个月即可得手,迨我蒋委员长发动长期抗战后,其狂谬计划遂完全失败。抗战以来,十六阅月,敌于华北尚不能占一全省,况华中华南华西之区域较华北广大十数倍,而能尽为吞没乎?稍有常识之人,当能明白此理,而了然于泥脚之敌终不能久立矣。然敌固自知久战必败,故狡图速战速决。当南京被陷时,敌即请求友邦与我商谈和平条件,为我最高领袖所拒绝;占徐州后,复施此策而无效,最后乃谋急夺广州汉口,以胁我采择和平之一途。观此即知所谓和平计划,即敌之逃死计划,绝非蒋委员长三大策略所能容。故无论何城何镇失守,皆我抗战中难尽避免之过程,于我抗战前途,实不发生恶劣影响,吾侨唯有信仰领袖,拥护政府,尽后方出钱出力之责职,以与战事相终始,则最后胜利属我,期在不远耳。

抑更有言者,敌占我东四省,已阅七年,费款卅万万元,死亡士兵十余万众,至今仍时时受我义勇军攻击,不得安居乐业。我东四省人口不过我全国国民十分之一,自沦丧以后,无我政府机关为之领导,军械又甚缺乏,财物又甚枯竭,而民心依然未死,民气依然甚盛,相率振臂揭竿,且冒万险,以与强仇抵抗,使其损失与时俱增,而无法解免。今我战区各省人民众多,组织周密,供给领导,日臻完善,抵抗力量视东四省加十余倍,岂容入寇之敌一日得安寝食耶?

我国地势,河北山东诸省多平原,乏高山深谷可以藏守,尚能遍组游击队,到处活跃。其他诸省,高山深谷,所在皆有,尽为游击队绝佳战地。进可以杀敌,退可以保身。敌之机械部队,更何所施其技。长是与敌周旋,终以使敌消耗巨大,而趋枯竭也。

我国地大物博人众,居世界第一位,特科学未昌明,实业未发达,故宝藏于地,不能富强。今抗战建国兼筹并顾,自力更生,自强不息,则最后胜利之日,即民族复兴富强之时矣。美国独立战争,初期失败,名城尽失,要地多丧,余众不过万人,卒以华盛顿之坚苦沉毅,百折不挠,长期抗战至七年之久,而博最后成功。今日我国抗战情势,持较当时美国实远胜之无不及,最后成功之希望必更容易实现,断无疑义。一时之胜败,一地之得失,岂足转移我同胞之心乎!愿相与共勉淬励,以加速民族解放之日之来临,幸甚,此布。

中华民国廿七年十月廿七日

七九 冯君明见

广州未失陷十天前,有香港冯君某因友人介绍来见。其人在香港似有地位者,来新加坡受总督招待,寓督署内,汇丰银行长亦设宴应酬。余询来此何干,渠答,“半做游历,半为探看有何商业可做。”年五十余岁,身穿中国衣及中国鞋,(非长衣马褂)看似诚实人。余又问在香港做何商业,答“前经营广东及国内矿产,年来被官僚借战时统制,上下争利,营私舞弊,如锡及锑等均在贪吏之手,故无法经营”。余又问“港侨对筹赈事何不注意,迄今尚未设机关筹款。”渠答“香港与广州咫尺,诸官员贪污浪费为目所共睹,重庆某大官子女在香港挥金如土,为此感触遗憾,致灰心提倡,又乏热诚之人,为负责领导之中坚。”余又问“闻陈济棠资产数千万元,在香港多置屋业是否事实?”答“陈某贪污多财确是实情,然我国贪官巨富尚多,陈济棠仅列第十一名耳。”又问“余前日阅报广州民众十万人游行示威,省主席吴铁城慰劳甚为得意,此种虚浮儿戏,究何理由裨益抗战?”冯答“我所言腐败官僚就是此辈。对实际防备则乏精神,敌人要来取广州,无须用如何武力,势极容易。君如不信不久便知,我言是否事实也。”

八〇 提案攻汪贼

自南京失守后,余屡风闻汪精卫主张与敌和平妥协,然不信有是事,盖日本野心欲吞灭我国,虽孩童亦晓然明白,前既侵占东四省,今又侵略华北,如与言和则华北数省复失,不数年华中、华南相继丧尽,是亡国灭族大祸,若非奸贼安肯出此。过后复闻汪屡与德国驻华大使接洽与日言和,然实否无由得知。迨广州、汉口相继沦陷,欧洲路透社电传“汪精卫发表和平谈话”,余于是始略信其有因。乃以南侨总会主席名义,发电询汪大意言“路透社电传是否事实,和平绝不可能,盼覆以慰侨众。”越日汪复电大意云,凡两国战争终须和平,以我国积弱非和平即亡国,伊主张和平为救亡图存上策。余接电始确信系实情,复发去长电二通,极陈其错误,大意谓“武力虽弱,敌寡我众,民气旺盛,长期全面抗战,华侨外汇金钱源源增加,敌绝不亡我,英美苏亦绝不坐视,若与言和,各省定必反对,分裂纷乱甚于自杀,务希惠鉴鄙言,抗战到底。”越日汪复来电,力持其主张为无上良策,嘱余劝南侨赞同其主张。计来往五电,均交各日报发表,余至此知对汪无挽回希望,复拟一电,极不客气,指他为“秦桧卖国求荣”,该电交秘书修正,尚未发出。总领事高凌百便来阻止,云“汝与汪总裁来往各两电,伊均阅悉,兹决须停止不可再发,恐贻笑外人至切至要。”余不答是否,但心鄙其无人格,臭腐一丘之貉,他去后即将电文发去,并交各日报登载。余复思汪精卫此举为何等大事,而重庆及各省何寂寂未闻有反对者,岂多表同情乎?抑畏惧不敢言乎?乃将致汪两电拍往重庆某日报请为登载。电发后两天又思渝各日报必不敢登,适参政会第二届将开会,余即拍电参政会提案,“敌人未退出我国以前,公务员谈和平便是汉奸国贼。”并电王秘书提向参政员赞同签押,(例须有二十人赞同方成提案)。后接友人来函,褚辅成君首赞成签押,不多时例额己签足,于是成案,付诸参政员讨论,时汪精卫任主席,形容惨变,坐立不安。反对提案赞成和平最力者为梁实秋,表决时大多数赞成通过,将原文文字修改减半为“敌未出土国前,言和即汉奸”。汪精卫尚哓哓不休,甚形不满。及参政会闭幕时,梁实秋甫出会门,被重庆学生百余人包围殴辱,从此之后,重庆各日报方敢稍论是非,而社会亦纷纷疵议,指为卖国。盖路透社记者虽载汪谈和平,如昙花一现,中外未有证实汪确有此坚决主张。及与余来往数电,十余日间中外报纸多有转载,至此其奸状显然大白,难免为众矢之的。加以参政会通过反对和平议案,梁实秋遭殴辱,已成四面楚歌,可惜中央政府尚予优容不即拘禁。迨汪逃至安南,余即电中央政府宣布汪卖国罪状,请革职通缉。否则,必逃往南京任敌傀儡。然政府尚徇党情不纳。其后经八九个月汪由香港而日本,始下令革职通缉,已太迟矣。

附录八 为反对和议事来往电文

(转录总会年刊)

和平绝不可能 告汪精卫

精卫先生勋鉴,敌暂时得意,终必失败,路透社电传先生谈和平条件,侨众难免误会,谓无抗战到底决心,实则和平绝不可能,何若严加拒绝,较为振奋人心也。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叩养(十月廿二日)

与日寇议和确否 问孔院长

孔院长勋鉴,电传甚炽。现正与日寇议和平条件,蒋委员长将辞职,影响筹款至大,是否事实,乞速电示。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叩敬(十月廿四日)

与日寇议和确否 问宋子文先生

子文兄鉴,电传甚炽,现正与日寇议和平条件,蒋委员长将辞职,影响筹款至大,是否事实,乞速电示。

陈嘉庚敬(十月廿四日)

汪精卫谬饰和平之言论 答复养电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先生大鉴,养电诵悉,深感先生主持正义爱护友谊之盛意,中国为抵抗侵略而战,故对外向无拒绝和平之表示。去岁比京会议,主张调停,中国接受,而日本拒绝,国际遂决定日本为祸首,而援助中国。今岁国联大会,援引第十七条主张,以和平方法解决纠纷,中国接受,而日本拒绝,国联遂决定对于日本实行第十六条之经济制裁。凡此皆证明日本为戎首,中国为抵抗侵略,故能博世界之同情与援助,盖抵抗侵略,与不拒绝和平,并非矛盾,实乃一贯。和平条件如无害于中国之独立生存,何必拒绝。否则,中国自无接受之理,中国之立场如此,决心如此,光明正大,绝无丝毫屈服之意,侨胞误会,尚祈开示为何。

汪兆铭(十月廿三)日

主客异势言和不同 驳斥汪精卫漾电

精卫先生勋鉴,漾电敬悉,比京会议,国联大会,诸代表居在客位,任何时可以发表和平意见,但无论诚伪虚实,均不致影响我抗战力量,动摇我抗战决心,若先生居重要主位,则绝对不同,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关系至大。倘或失误,不特南侨无可谅解,恐举国上下,皆不能谅解。昨日路透电谣传,和平将实现,蒋公将下野,世界观听为之淆乱,可不警惧耶!万望接纳老友忠告,严杜妥协之门,公私幸甚。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叩宥(十月廿五日)

秦桧阴谋张昭降计 揭发汪精卫主和野心

精卫先生勋鉴,有电计达,顷接国内可靠消息,先生主和甚力,事虽绝不能成,难免发生摩擦,淆乱观听。今日国难愈深,民气愈盛,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继续抗战,终必胜利,中途妥协,实等自杀。孰利孰害,彰彰明甚,若言和平,试问谁肯服从?势必各省分裂,无法统摄,不特和平莫得实现,而外侮内乱,将更不堪设想。坐享渔利,唯有敌人。呜呼!秦桧阴谋,张昭降计,岂不各有理由,其如事实何哉!先生长参政会,犹记通过拥护最高领袖抗战到底之议决案否?态度骤变,信用何在?二次之会,又何必开?海外全侨,除汉奸外,不但无人同意中途和平谈判,抑且闻讯痛极而怒,料国内群情,亦必如是。万乞俯顺众意,宣布拥护抗战到底,拒绝中途妥协,以保令誉,而免后悔。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叩宥(十月廿六日)

汪精卫理屈词穷 答复有电不知所云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先生惠鉴,有电敬悉,侵略国破坏和平,被侵略国保障和平,抵抗侵略,国内之团结,国际之援助,全恃此为立脚点。此为中央一贯之方针,无论何时,均有阐明之必要。当此危急存亡之际,谣言繁兴,尤赖明识辨正之也。

汪兆铭宥(十月廿六日)

请注意秦桧张昭 上蒋委员长电

蒋委员长均鉴,汪先生谬谈和平,公必被误。万乞坚决实践庐山宣言,贯彻焦土全面长期抗战三大策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博最后胜利。国内外同胞,咸抱此旨,拥护我公,若中途妥协,即等自杀。秦桧、张昭,无世不有,幸公明察之。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叩感(十月廿七日)

孔院长复敬电 勿信谣传

陈嘉庚先生,敬电悉,谣传不可信,盼相机纠正,并继续筹款为祷。

孔祥熙感(十月廿七日)

蒋委员长复感电 坚决抗战

陈嘉庚先生,感电悉,抗战决策,已发布告国民书,详切揭示,务期贯彻,希释廑虑,为盼。

中正冬(十一月二日)

请通缉汪逆归案正法 上蒋委员长电

兹委员长钧鉴,汪精卫甘冒不韪,公然赞同日寇亡国条件。稽其行迹,不仅为总理之叛徒,抑且为中华民族之国贼。我公庐山宣言,抗战到底,全国拥护,已成抗日铁案,中途妥协,等于灭亡。汪固深知此义,最近参政会决议,公务员中途言和,即为汉奸国贼。汪身居议长,岂竟充耳弗闻,乃敢弃职离都,背党叛国,殆谓南京傀儡,已首席高悬,非彼莫属耶?此而不诛,何以励众,更何以根绝效尤?敬乞我公宣布其罪,通缉归案,以正国法,而定人心,八百万华侨,拥护抗战到底。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叩世(十二月卅一日)

嘉蒋委员长复世电 汪逆案中央已有处置

陈嘉庚先生,世电悉,中央已有处置,业经宣布,计当阅及,吾人必从抗战胜利,争取国家主权领土之完整,此为已定国策,绝无变更。希转达侨胞,一致淬励,努力赞助,为盼。

中正支侍秘渝印(廿八年一月四日)

请以国法严惩汪逆 上国民政府及各机关电

国民政府并转中央党部军事委员会国民参政会钧鉴,汪精卫叛国求和,罪情重大,实古来奸贼所未有。丁兹抗战救亡,胜负未决,暴敌狡计,利在以华制华。汪与党羽,因中央宽假,得脱身离境,乃复发出艳电,冀摇人心,全国上下,莫不痛恨。咸请中央必能严令通缉,以正典刑。不意仅革党籍,未及国法,而汪又竟无悔祸意,非但不肯出洋,敛迹思过,尚广布爪牙,巧肄簧舌,外则加紧勾结敌人,内则阴图颠覆政府,此而不诛,何以励众?若曰汪有前功,卖国便可无罪,且为党之副总裁,应特别包涵,虽中央宽大为怀,欲留余地,然此法于理,皆属失当。盖汪既不忠总理,出卖民族,则为党之罪人,国之奸贼,过去任何高功,亦不容诛。现汪虽逃外境,以避国法,而中央为正内外视听,国法仍不可不行。至所谓宽大为怀,亦须待抗战胜利以后。今日前方将士,浴血挥戈,后方民众,卧薪尝胆,战区受难同胞,无虑数千万,蒋委座复锐意推动精神总动员,而独容汪贼与其党羽,逍遥法外,实南洋八百万侨众所莫解。谨布区区,尚祈对汪贼严加惩处,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叩元(四月十三日)

蒋委员长复电 叛国附敌自必制裁

陈嘉庚先生鉴,元电悉,忠诚奋发,嘉佩殊深,中央对于叛国附敌者,自必酌察情形,严加制裁。然国法未施,已为天下共弃,亦足以垂炯戒,尚希酌本此旨,善慰侨胞为幸。

中正有侍秘渝(四月廿五日)

附录九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通告 第二一号

为揭发国贼汪精卫之罪恶请侨胞毋为妖言所惑事

为通告事,汪贼精卫,妒忌成性,反复无常,只知一己之权欲,不惜民族之牺牲,叛国事仇,罪大恶极,千秋万世,莫可洗雪。查其七七以前,暗植党羽,从事政争,蒋委员长正以国家多难之秋,外侮频来之际,海量优容,时予隐忍。抗战而后,京沪失守,汪贼以为时机已到,包藏祸心,力主求和,谋夺领袖地位,目的未达。广州继陷,武汉退出,则更盛倡和平谬论,认贼作父,居然通敌,与近卫大谈妥协条件,又欲一意蛮干、冀遂欲望。本总会主席,早已洞烛奸谋,遂电责其主和妖言行同秦桧,复向国民参政会提案,在敌寇未退出国土以前,有言和者,即以汉奸国贼论,冀可戢其野心。乃汪贼终不觉悟,及见奸谋败露,责言四起,弃职外逃,公然投降日寇,甘做走狗傀儡,妖言惑众,无所不用其极。南洋方面,报纸什志,印刷文件,日增月累,源源流入,不可胜计,更复收买汉奸,到处活动。本总会以其计划既经揭破有人,中外攻击,报纸记载,无日不有,对其丧心病狂,奴颜婢膝之丑态,未再加以声讨。近接吧城庄副主席西言来函,以汪贼宣传品流入荷属,日多一日,难免妖言惑众,淆乱听闻,请本总会通告侨胞,注意预防等情,亟应照行办理,爰将汪贼妖谬各点列告如下。

(一)以汪贼之机警奸狡,绝无不知我国之持久战,日寇必败,乃突变故态,一如深患恐日病然,力主中途和平。其原因所在,不外为领袖欲所昏迷,乘外寇侵略急迫之机,借和平妥协,以谋推翻我蒋委员长,而取其政权以自代耳。可知绝非政见不同之主和,此点实当明辨。汪贼不恤牺牲国土民族,卑躬屈节,媚事仇敌,以求遂其领袖欲之目的,陷我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及世世子子孙孙于万劫不复之惨祸。呜呼!其肉岂足食耶?

(二)汪贼及其爪牙,误认如前期军阀内战时代,反叛政府,视为故常,无知民众,失意政客,必多附和,而一般朝秦暮楚,反复无常之党徒,皆可为其同志。故对外则依附敌寇施威,对内则煽引军人附己。不图外寇侵略,与军阀内战不同,兄弟虽阋于墙,然外御其侮,则团结抵抗,不但响应无人,抑且函电交攻,使其一败涂地。汪贼果真聪明,宣即幡然悔悟,勒马悬崖,出洋以作寓公,国人皆可留其自新之路,乃竟投降敌寇,愈闹愈凶,觍颜无耻,悍然作贼,一至如是,可胜痛哉!

(三)日寇逞其野心,侵略我国,师出无名,借言防共,冀可欺蒙世界,汪精卫卖国乞和之奸谋,则以抗战造成共产势力,借以刺激国民党,彼此阴险恶毒,同出一气。不知自前年西安事变,共党领袖即力主拥护中央,服从三民主义,真诚合作,共赴国难,早为全国敬仰,抗战以来屡建殊勋,更臻团结,并复宣布拥护蒋公遵行国策,轰轰烈烈,光明正大,可以质诸天地鬼神而无愧,岂汪贼及其少数嫉忌党人所能破坏耶!

(四)汪贼宣传品鼓煽马来亚华侨,对当地暴动示威,谓东京谈判,英国如何卖友屈服,大不利于我祖国,并列举各条,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以惑侨胞,冀与当地政府发生恶感。按英日东京谈判,权操英伦政府,关于我国如应有所表示,当由我外交部长执行,吾既无直接行使交涉之权,新加坡政府,亦何能代负谈判是非之责?吾侨公意所在,仅可由新加坡政府代达耳,然举动应守文明法律,请愿要求,亦当出以合理行动,不宜兴风作浪,轨外生端。况自抗战而后,全马各埠均有筹赈会之组织,新加坡全侨大会所产生之星华筹赈会,对祖国,则积极募捐救济,以尽后方任务,对当地政府,则极力遵守秩序,以消弭意外事端,逢有问题发生,当然要负责领导,为祖国努力。故一闻东京英日谈判有不利我国之风讯,本总会立即遍发函电,劝促英国朝野名流,主持正义,反对妥协,南洋各属会亦一致同情,纷纷响应,本坡星华筹赈会,则同时召集侨团大会发电呼吁。以上过去各情,除非汉奸,殆未有不乐示同意者,新加坡总督在立法院宣布,深赞华侨之爱国守法,良由于此,凡我南洋各地侨胞,应明白理义,勿为无益之举,勿为汉奸利用,则幸甚矣。

(五)汪贼宣传品,对海外华侨踊跃筹赈,抵制日货,亦极力破坏。非谓血汗资财,被人中饱,用途不报,账目不明;则谓伤兵乏医,难民无救,任其呻吟沟壑,饥死郊野,硬指谓捐款落空,以惑众听。彼辈岂知各属各埠筹赈或慈善机关主持侨领,均为坡中闻人,侨众信服,出入款项,报纸宣扬,结册征信,尽可任人查阅。至于收款机关,非行政院财政部,则红十字会,总收若干,按期编布,条目分明。至于医治伤兵,救济难民,抗战之初,设备未周,难保无缺,年余以来,补偏救敝,尽力规划,已臻完善,唯夏末秋初,防疫卫生一项,因地广人众,未遽普遍而已,各地慈善家正在向外呼吁,广图救济,汉奸之群,何得借是以诬蔑一切也。

(六)汪贼宣传品,对于国币汇水降跌,则谓为我国财政枯竭,无力维持法币,与及将另出一种新币,以代旧法币,并谓孔行政院长将去职,宋子文先生任财政,种种无稽之言,极其破坏能事。然事实胜于雄辩,不终朝即已败露无遗,惟汇水降落,乃回击敌寇之经济战,本总会第二十号通告,业已剀切申明,法币地位之健全稳固。我蒋委员长近日亦曾宣示,谓我国资源浩大,法币基金充裕维持,与汇水升降,绝无关系云云。海外侨胞,逢此大好时机,倘能预先投资祖国,不久之将来,日寇崩溃,国家锐图建设,各业繁兴,我华侨联翩回国,不难立成巨富矣。彼辈汉奸谣言,又何足以摇惑吾侨爱国之信念哉!

综上各点,就其荦荦大端言之,从尾溯源,如汇水跌价,既与国家法币无丝毫影响,华侨募捐救济,则出纳分明,有条不紊,非仅报载结册征信于一时,更有簿记印收存查于永久。至谓英日妥洽一事,我侨胞镇定深察绝无越轨行为,尤取得东道之赞美。国共合作问题,共党真诚坦白,尽有战功事实,可以证明。汪贼日暮穷途,既无悔心,又无远识,误认国内袍泽,海外华侨,可以受其催眠,而不知国民智识日进,程度日高,是非既明,从违自判,乃竟利用其汉奸爪牙捕风捉影,广事宣传,冀可行诈售欺,以侥幸于一逞,而遂其领袖欲望,亦徒见心劳日拙矣。汪贼卖国求荣,早为天下共弃,我侨捐资救难,不达最后胜利不止,当不为妖言所迷惑也。辨奸讨逆,亦为天职,输财救国,勿止中途,有厚望焉。此布,中华民国廿八年八月廿八日

附录一〇 邹韬奋君“抗战以来”书中一段

“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在重庆民廿七年十月廿八日,当时正在广州失陷(十月廿一日)及武汉撤退的紧张时候。政府和领袖仍在坚持抗战,有一部妥协分子,却又在散布毒素,汪精卫的虾兵蟹将,已在公开讨论“和平”。他们公开理由,是天下没有不结束的战争,战争结束,即是和平,中国与日本作战,也必有结束的时候,所以“和平”只看条件,条件如果有利于中国,日本如果允许完全撤兵,允许中国保全领土完整,为什麽不可以接受“和平”。当时领袖在前方督师,汪以国防最高会议副主席、中国国民党副总裁及参政会议长的资格,在临时首都,或隐或现地大放“和平”的烟幕,一大篇一大篇的演词和谈话登在党报上。根据官方“批评官吏就是反政府”的铁的纪律,我们老百姓看了于疾首痛心之余,无可奈何。比较认识正确的言论界朋友,也有奋然执笔为文想稍加以纠正的,但民意在言论不自由的情况下,当然敌不过官意,有许多被检查先生扣留登载不出,却凭借汪在党政军的地位,大倡导其“和平”。国民参政会第二次大会就在这样乌烟瘴气的氛围中举行。汪“议长”当然是这次大会主席,开幕之后,霹雳一声陈嘉庚先生从新加坡来了一个“电报提案”。陈先生是国民参政员,当时因事未到。内容极简而意义极大,提案的内容,只是这寥寥十一个大字,“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这寥寥十一个大字,却是几万字的提案所不及其分毫,是古今中外最伟大的一个提案。依会章规定,要提案须有廿位会员的联署,这个“电报提案”一到,在会场上不到几秒钟联署已超出廿位。依向例议长将提案付讨论时,须将提案的题目向全会朗诵一遍,这次当然也不能例外,所以“汪议长”只得向全会高声朗诵道:“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于是讨论开始,当时会员中有几位“汪记”朋友,要起来反对的,就是其他居然也有人为“副总裁”起来辩护的。会员中明白实际情形的受良心的指挥,顾不得“批评官吏就是反对政府”的铁的纪律,奋然起来赞同这个提案的还是不少。结果将提案通过。当汪“议长”高声朗诵“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时,面色突变苍白、在倾听激烈辩论时,神气非常的不安,其所受刺激深矣。”

八一 日本抗议荷属义捐

南侨总会甫成立,荷印政府即宣布,此后华侨所捐慈善款,一切须汇交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然荷印华侨自抗战后,义捐概汇交香港中国红十字会,该会设施系在中国方面,且由政府指挥。若上海万国红十字会,系外国人主持,其救济则不限敌我。荷印华侨当然不愿服从,而筹捐不免停顿观望。至荷印政府发此命令,其原因系重庆侨务委员会,复函荷印某慈善会,云所有汇交香港中国红十字会款数政府概行收到。该慈善会将函投某日报发表,驻荷印日本领事,向荷政府交涉,谓华侨筹款系汇交中国政府做战费,而非用于慈善机关,故荷政府有此命令。本总会乃电重庆外交部长,与驻华荷公使交涉,迁延两月,结果改交贵阳中国红十会吴主席收,此乃维持情面而已。计停顿两三个月,积存国币二百余万元立即汇去,而荷印义捐仍旧进行矣。

八二 南侨总会任务

新加坡南侨总会成立后,各属未曾派代表来参加者多随后加入,统共八十余处公会,而各会所筹义款,多自行汇寄,间亦有托本总会代为转汇者。本总会对祖国政府或机关负责接洽通信,如有必需则转达各属会,或出通告普告侨众。至对各属会则逐月征集筹汇数目,列表比较投各属日报,并寄重庆政府及中央日报等,又寄各属会资俾观感。然各属会对募捐办法处境不同,一面力避犯及居留政府,一面相机进行,努力不辍。除日常筹募汇交祖国政府外,每年复有寒衣捐、药品捐、汽货车捐。至于特别劝募,则由本总会承国内机关来电告需,及行政院许可,然后发出通告于各属会,或分配数额,并婉告以可多不可少,俾能互相激励增加成绩也。

附录一一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通告 第一三号

连奉蒋宋白诸公来电鼓励吾侨加强捐筹令转达各属会各侨胞知照

为通告事,本总会在最近一周间,连接国内蒋委员长、宋子文先生、白副总参谋长来电三通,鼓励侨胞,加强捐输,源源接济,共博最后胜利,合将蒋宋白诸公原电,披露如次,以告海外全体侨胞。

一 蒋委员长电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兄:溯自抗战军兴,已历廿一月,海外侨胞,节衣缩食,踊跃捐输,先事购买救国公债,继则月捐义捐,其爱国热忱,殊堪嘉尚。现在第二期抗战方殷,必须资源有持久之力量,始克获最后胜利,仍冀各侨团振发以前之精神,继续努力源源汇寄,俾裕军用,并希转知各属侨团查照为荷。蒋中正五日”

二 宋子文先生电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兄:查海外侨胞,除购买救国公债外,其义捐月捐,亦殊踊跃,热心毅力,至堪敬佩。业将各地一年余捐输情形,陈报蒋委员长,奉电深为嘉慰,经由委座五日电达,计荷鉴察。值兹战事正殷,端赖后方源源接济,还祈继续努力,历久不懈,裨益于抗战前途,殊匪浅鲜。持电奉达,即希查照,并转知各属侨团为荷。宋子文歌”

三 白副总参谋长电

“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陈嘉庚先生,并转诸侨胞公鉴:二十七年十月三十日函,暨大会宣言,均奉悉。抗战以来,我侨胞踊跃输将,不特被难同胞身受其赐,抗战力量,亦于焉增强。现敌势虽疲,而野心未戢,正赖国内军民、海外侨胞,同心戮力,驱除强寇,求得民族国家之自由平等。诚如宣言所云,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除,则国民之天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得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得停。尚望再接再厉,本出钱出力之旨,为抗战建国之助,临电无任神驰。白崇禧桂行政三陷(十三)印”

本总会于接读上电之后,深觉蒋宋白诸公,在此抗战方殷,万机丛脞,乃忽关情华侨,发出此电,殷殷致意,不先不后,异地同时,其重要性之所在,吾侨实宜深思详察,不应忽视,更不应淡忘。查自抗战军兴,海外吾侨,对祖国战区难民之筹赈工作,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未曾有,富商巨贾,既不吝金钱,小贩劳工,亦尽倾血汗。蒋委员长有言,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全面抗战,应当人人努力。海外华侨,在过去对国家民族,确已尽其最大责任,唯人事不常,时境有变,最后之胜利,必落在最后努力者之手中。百里行程,半于九十;一着之差,立败全局。故吾侨胞必须坚持不懈,无论人事如何变动,时境如何困难,要当排除瞻顾,勇往直前,出钱出力,能多固好,即少亦佳,务期普遍永久,以与祖国持久抗战,步步联系,息息相关,遥相呼应。尤望各属筹赈会当局,仰体蒋宋白诸公来电嘉勉之至意,不因环境险阻而惊心,不以筹募艰难而馁气,领导侨胞,奋斗到底,此布。

中华民国廿八年四月十四日

八三 闽省府来募公债

民二十七年冬,闽省政府主席陈仪,派张财厅长果为来新加坡,要募省债四百万元。余接函后即电阻勿来,然不几天已到。其时救国公债新加坡久已结束,马来亚多处尚未。适南侨总会开幕,菲律宾诸代表未归,云该处可承认三十万元(时坡币卅元申国币一万元),谓系前救乡会存款可抵额。于是余乃按代募二百万元,分配马来亚一百万元,菲律宾三十万元,荷印三十五万元,缅甸、安南各十五万元,香港五万元。而马来亚之一百万元,新加坡按三十五万元,其他各埠六十五万元。劝募许多月结果,新加坡得三十三万元,马来亚诸区三十五万元。且汇水比春初减去四成有奇,尚不能募足。盖闽侨虽富,热诚者少,侨生富者虽多,然对省债更不闻问矣。闻荷印更乏成绩,安南及缅甸亦募未足,总计一百余万元。开募时曾请准行政院许可。

八四 武汉合唱团南来募捐

我国七七抗战后,多处青年自动奋斗各尽所能以救国,如武汉合唱团,初自他省提倡联络若干人,到诸重要区域演唱,鼓动民众抗敌救国,后来散而复招,诸团员有多省参加,迨至武汉重新组织全团男女近三十人,故名曰“武汉合唱团”。由武汉来广州演唱,再来香港均属义务,川资系自武汉筹备,后由香港举两代表来新加坡与余接洽,约定膳宿川费由筹赈会供给,团员每人每日给零费二角。于是全团南来,团长夏之秋君。民二十七年十二月到新加坡,在三个世界游艺场,轮流演唱三个余月,入场券计收三万余元。余乃为介绍往马来亚诸区,首往柔佛辖下多埠,十余日间经三几埠,亦仅售入场券,所收仅数千元。及至麻坡有热心家提倡献金,有一富侨先献数千元,其他所献不外两三万元而已,继因各处互相竞献,数日间至二十余万元,然各港各路多计核树胶每亩抽若干,约分三四个月方交清楚。由是再后到马六甲、芙蓉、雪兰莪、霹雳、槟城,诸区互相竞献,计在马来亚年余,筹坡币二百余万元。余又欲介绍往荷印,而荷政府不准入口,乃解散回国。新加坡筹赈会代理川费外每人复送坡币五百元。再□□月王莹女士及金山君由安南来新加坡,欲演□□款,全团十余人,时英德已宣战,坡政府对华侨演剧募款禁止不准。后来彼等不怕辛苦,原船回安南往昆明,从滇缅路入仰光。复来新加坡演唱,及至吉隆坡已历数月,坡政府查悉原委复下逐客令矣。

八五 华北汉奸来电

南侨总会成立后,北平江朝宗、池尚同(前集美校长,浙人)、王大贞(泉州人)等二十一人,联名来电告余领导南洋华侨,赞成与敌和平。余复电极诋其“卖国求荣,谄媚无耻,沐猴而冠,终必楚囚对泣,贻子孙万代臭名。日寇灭天理绝人道,奸伪欺诈,毒祸人类,为幽明所不容,列强之公敌,现虽暂时荣耀,终必惨败无地。尔辈若能及早悔悟,改过自新,尚不愧为黄帝子孙”云云。新加坡市政府每年需用洋灰甚多,常做一次投票承购,按月交货,而日本出产洋灰售价素廉,加以华侨抵制寡销,轮船又须来马来亚运输铁苗,载资减少,故售价更廉。市政局侨生议员不少,有一粤侨极意主张定购日货,他议员尚怀疑未决。适筹赈游艺开幕,余乃演讲“重庆参政员梁实秋被学生殴打事,与现市政局某忘祖局员同样腐化”。于是各日报登载,舆论反对,下次会议不敢复开口,该局乃不买日制洋灰。

八六 补助宣传抗敌之上海神州日报

上海国民日报经理蒋公堂,自抗战后受政府逐月津贴经费,极力拥护政府,与诸奸报奋斗。后来敌人势力日增,各报多被收买或停版,所存能拥护抗战之日报已寥寥无几。民廿八年间,政府停止津贴费,蒋君往重庆要求无效,孙科梁寒操二君修介绍函,由蒋君带来新加坡,请求维持该报逐月补助国币三千元(汇水卅元申一百元)。余度赈款不能移挪,另募亦非妥善,若拒绝则该报不能维持,即减一宣传机关。不得已乃向黄梨公局商捐,接受其要求逐月汇去。数月后该报因前系由法人借来创办,该法人被敌利诱遂致停顿。后蒋君不知如何交涉,改名神州日报,仍旧资助,按月汇去,至民卅年秋始停止。

八七 救济罢工反日之铁矿工人

马来亚峇株吧辖地方,有铁矿产出铁苗。其质虽非佳品,日本人以其价廉有利可获,七七以前开采有年,然规模不大,工人仅千多人,大半为华工,印度工无多。迨战事发后积极扩充,经年间工人添至三千余人,亦华工居多,印人仅数百人。峇株吧辖埠爱国华侨,见敌人用华工采取原料,制造枪炮,以杀国内同胞,且逐月扩大,有加无已,惕然心惊,乃向各工人开导勿做自杀工作,于是全体罢工牺牲利益。但罢工后对生活问题须为之解决,如要回梓里者应助川资,要留洋者代觅职业,或暂为安置食宿等项。新加坡同侨乃用福建会馆名义,向侨胞募捐坡币六万余元,其中麻坡五千元、峇株吧辖三千元、槟城二千元,他埠亦捐多少,大半在新加坡劝募。结束时不敷六千余元,系侵用新加坡筹赈会之款。

八八 华侨大会堂与图书馆

民国廿八年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改选期届,原定两年重选一次,正副会长由闽粤侨商轮流,如本届闽正则粤副,来届粤正则闽副。闽侨不幸有一阴狡之人,每届运动选举为正副会长多年,对会务不但无裨益,且私弊难免。是届适轮到闽正之期,该人仍踵故智尚无悔过。余念祖国方事抗战,而欧洲亦风云满布,本届总商会正会长应选能相当负责之人,不应复任斯人滥竽,况我闽侨不自改革,粤帮更形袖手。余不得已乃传集闽侨开会,讨论本届正商会长人选,于是决定斯人无被选资格,并通知粤帮诸委员。余对总商会仅一普通会友,未有参加何职务,第逢有关祖国及侨胞要事不能自外耳。总商会会长既选定,余即致函云新加坡为马来亚首府,华侨居最多数,而乏一中华大会堂及图书馆。以总商会地址适中,若拆卸改建五层楼,除小部分做商会办事处外,楼下做大会堂,楼上做中西图书馆,既可增益社会教育,又可供集会团结等需要。按费至多二十余万元,尚希裁酌办理。总商会乃开会讨论,委员陈六使自动首捐四万至五万元,正会长亦拟捐五万元,其他数位殷商按捐四五万元,计闽侨数人已可捐十余万元,广潮等至少可捐七八万元,合计二十多万元,业已足为改建费用,其他许多会友尚可捐筹不少。然闽侨中某资本家自己不愿多捐,而扬言“闽侨不宜独捐大多数”。又有人言“此为殖民地,侨居如做客,不宜花费数十万巨款建厦屋于此,可观日本侨民,谁肯花建筑费十万八万元于殖民地者乎”。总商会长原处在被动之列,非出于热诚慷慨,为侨众谋团结,为社会造幸福,一闻诸殷商之言,意志已退三舍,此事遂成泡影。古语云,百人成之不足,一人坏之有余,正谓此也。至谓闽侨不宜负大多数,此乃鄙吝之夫,胸怀狭窄,不知正义。公益事业当尽力勇往,若寸寸计较,无一可成。又如以华侨与日本比较,则更形荒谬。言侨数日人不及华人百分之二,且彼南来数年,定要回国,与我华侨多数久居相差甚远。如言殖民地不宜多花建筑费,固亦有理由,然如私人住宅或非公益场所,确应极力节约不可建于外地,若有益社会之公共建筑又当别论。华侨素认殖民地为第二故乡,一生大半生活于斯,一大会堂及图书馆固正为大众所必需之公共建筑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