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性猴头

看罢西游不成精 作者:崔岱远 著


三性猴头

《西游记》在描写孙悟空跳出八卦炉的时候,曾经有这样一句诗:“猿猴道体配人心,心即猿猴意识深”。那么,孙悟空所代表的“心”到底有什么深意呢?

我觉得这深意就是同时体现在孙悟空身上的三种本性:魔性、人性和佛性,也可以叫作兽性、人性和神性。这三种本性是深藏于每个人内心的,是一切心思的根本。正是它们的此消彼长,构成了令人万般无奈又无限眷恋的人间万象。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孙猴儿在花果山称王称霸的时候,原本就是一个纯粹的妖精。根据这猴头自己在“三打白骨精”时向唐僧交代的:“在水帘洞做妖魔时若想吃人肉,就变成金银或女色,把人迷到洞里或蒸或煮,吃不了还要晾成干儿。”多凶残的行径!和后来西天路上遇到的妖怪有什么两样?这才是孙悟空的本来面目。猴头在被唐僧轰回老家那次,他又重操旧业,打死了上千个猎户,可见这猴头也是兽性难改。

但是,这样一个妖猴,取经路上还是做了不少善事,最终竟然成了佛。这是怎么回事儿?观音菩萨曾经说过:“菩萨妖精总是一念,若论本来,皆属无有。”常言道:佛魔一念间。是佛还是魔,就看是善念还是恶念了。

取经路上的各种妖魔正是我们心中的种种邪念和恶念,已经让孙悟空在比丘国全都兜揽出来,晒给大家看了个一清二楚:“什么悭贪心、嫉妒心、杀害心、狠毒心、邪妄心等等不善之心”。人们有时感觉一股邪火上来马上就要干出圈儿的事,自己想压都压不住,这就是心里的魔性在作怪。你控制情绪的过程,正是猴头和妖魔激烈交战的过程。战胜了这些邪念,我们也就消灭了妖魔,修成正果。

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谓人性就在于人的感情。尽管猴头是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的,但是他也有着人性的一面,这充分表现在他对师父的感情上。

“三打白骨精”一回,猴头被唐僧冤枉,委屈得他先是想尽办法央求唐僧不要把自己撵回老家花果山。结果没用。实在没辙了又嘱咐沙师弟说:如果遇上妖怪就提老孙是他大徒弟。结果还没用。最后无奈,猴头只好“噙泪叩头辞长老,含悲留意嘱沙僧”。他伤透了心,“独自个凄凄惨惨,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看来这石头子儿里蹦出来猴子还真的动了人的感情。

到后来遇到黄袍怪,猪八戒去花果山寻找猴儿哥救师父却又不敢明说的时候,悟空对八戒言道:“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随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有灾,你趁早告诉我。”花果山上的孙悟空哪有须臾忘记师父呢?

《西游记》里孙悟空一共痛哭过三次,都是在救唐僧不成、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伤心落泪。那回在狮驼国,大鹏金翅雕谎称已经把唐僧吃了,猴头心灰意冷,悲伤至极,痛哭不止,竟然感动得如来佛祖亲自出马主动大义灭亲,降伏了自己的舅舅,足见孙悟空用情之深。

谁说西游不言情?

最后再来说孙猴子的佛性。这不是指他有多么广大的神通,而是指他对害人的妖魔与生俱来的疾恶如仇,和对天下普通苍生发自内心的怜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