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山画僧雪舟等杨与杭州西湖
陈小法
摘要:雪舟等杨(1420—1506)是日本最伟大的画家之一。雪舟于1467年来到中国,通过领略中国山水风物之美,找到了中国画的源泉,获得了中国画的精髓,从而开创了日本画坛的新风。雪舟一生最重要的大事,莫过于对中国的访问,因为它彻底改变了雪舟的命运。在古代日本的一流画家中,到过中国的实际上只有雪舟一人。因此可以说没有中国文化,就没有雪舟。
关键词:雪舟等扬;西湖;中国画
Abstract:Sesshū Tōyō is one of Japan's greatest painters.Sesshū Tōyō found the source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got the essence of Chinese painting after visiting China in 1476.The most important event in Sesshū Tōyō's life is visiting China,because it changed his fate.Among great ancient Japanese painters,Sesshū Tōyō is the only one who has visited China.So,we can say that there would be no Sesshū Tōyō without Chinese culture.
Key words:Sesshū Tōyō;West Lake;Chinese painting
明成化三年(1467),日本画僧雪舟等杨乘木船来到中国,在从宁波启程上京的途中,历经杭州,并泛舟于西湖之上。半个多世纪后的2004年3月9日—12日,又有百名“日本雪舟国际美术学会”的画家携作品来到杭州,参加在西子湖畔的西湖美术馆举行的中日现代国际美术展,以纪念雪舟等杨这位中日文化大使。
雪舟等杨(1420—1506)出生于备后国赤浜(现冈山市总社寺),出身小田氏。少时家境贫寒,十二岁入天台宗宝福寺为僧。但雪舟天资聪慧,志于画事而无心礼佛。相传雪舟小僧因为醉心于绘画而挨罚,被绑在本堂的柱子上,抽抽搭搭地哭泣。他不知不觉地用脚趾蘸着滴落在床板上的眼泪,在地上画了一只活灵活现的老鼠。师傅以为老鼠在咬小僧的脚,使劲地驱赶老鼠而不去,仔细一看,原来是小僧画的老鼠,这才意识雪舟的天才,从此任他醉心画意,不再过问。1430年,雪舟离开故乡赴京都,师事相国寺住持春林周藤,成为一名真正的禅僧。
禅僧一般有“讳”和“字”,讳是他们本来的名字,字是入籍以后的称号。雪舟的讳“等杨”可能是春林周藤所起,“雪舟”是他的字。关于讳上加字,常出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师匠将字和讳一起考虑而确定;另一种是将打算取的字与先辈商量后再确定,而且还常常以字来求高僧尤其是中国高僧的解说。后一种情况是修行达到一定层次以后的事,年轻的禅僧有字的很少。1463年,44岁的雪舟,得到著名元僧楚石梵琦写的“雪舟”二大字的条幅,并从先辈相国寺的龙岗真圭处听取了《雪舟二字说》——“雪之纯静,舟之恒动”。又,中国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书斋号“钓雪舟”,因此,等杨决定以“雪舟”作为自己的字。而一般称呼禅僧时,先呼他的字,后称他的讳。因此,等杨的全称就是雪舟等杨。从同时代的禅僧文书看,也有人经常称他为“杨知客”。之所以称为知客,是因为雪舟曾在相国寺任知客一职。另外还有“杨雪舟”、“扶桑紫阳等杨”、“杨公雪舟”、“杨公知宾”等称谓和“备溪斋”、“渔樵斋”、“米元山主”等号。
图1 元僧楚石梵琦笔迹
当时京都五山诸寺中,周防出身的禅僧相当多。那里大内氏一族对文化事业十分理解、热心,另外北九州又是与中国、朝鲜进行海外贸易的港口,实在是比不稳定的京城更充满希望。为了扩展自己的画境,雪舟决心前往周防,并伺机从那里渡往明朝,见识中国的大好山河,学习真正的水墨画。日本宽正三年(1462)前后,雪舟带着对师傅周文等的深深怀念,离别久居的京都,一路奔向周防之国。当时周文已经圆寂,雪舟曾被推荐为后继的将军家御用画师,但是他推荐了自己的晚辈小栗宗湛,毅然上路。此后雪舟再也没有重返京都。
踏上了期望的周防之地的雪舟,受到了领主大内政弘为首一族的热烈欢迎。大内氏对于远道而来、在京城五山的中心——相国寺早已驰名的画僧雪舟寄予厚望,热情优待。政弘下令,马上为他营建了名为“云谷庵”的画室兼居室,雪舟就在这云谷庵中悠闲自得地开始了作画生活。
在当时,雪舟等杨与相国寺画僧大巧如拙的弟子天章周文同被誉为日本禅界一流的水墨画画家。雪舟入明之前,他的绘画成就已经誉满京都了。尽管这样,他们的技艺都是靠模仿传入日本的宋元画间接而来,即通过所谓的“笔样”来学习。但是,这种山水画的真实感毕竟太薄弱了,已经满足不了雪舟如饥似渴的要求。因此,在云谷庵不断从事绘画的同时,雪舟还时刻等待着遣明船出发的机会,以便亲自访问中国,直接目睹中国的自然风物。
一、渡明之龟
日本宽正、应仁年间(1460—1468),雪舟上京,暂住位于京都东山区的芬陀院。当时芬陀院的大檀越、关白一条兼良(1402—1481)也知道雪舟用泪水画鼠的逸闻,所以趁此机会很希望雪舟能为自己画一只长寿龟。得到消息的雪舟可就是迟迟不提笔,日子就这么一天一天过去。某日,雪舟来到该院的庭园,开始整理白沙,搬动石头。数日之后,一只惟妙惟肖的石块乌龟伏卧庭园。原来,雪舟不想用笔画龟,而是用石头组合成了一只长寿龟。当夜,该院鹤栖和尚听到了从院子里传来异样的声音,拉开移门一看,只见院子里的那只石头乌龟四足在动,准备爬行。感到惊慌不安的鹤栖和尚马上去请求雪舟帮忙处理,于是雪舟在乌龟的背上放了一块大石头,长寿龟从此就不动了。听说此事的一条兼良感到非常满意,认为芬陀院与雪舟有缘,想把该院赠送给雪舟。雪舟以自己只是一心想钻研画技为由,拒绝了一条兼良的大礼。日本应仁元年(1467),48岁的雪舟搭乘大内政弘的三号遣明船“寺丸”号自博多出发,同年抵达中国,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有传说当年雪舟正是坐在这石头乌龟上到了中国,“渡明之龟”也闻名于世了。
芬陀院内的庭园是京都最古的枯山水庭园之一,也是近畿地区唯一一座出自雪舟之手的古庭院,目前称为“雪舟庭园”。由于石头乌龟旁边的造型像折鹤,所以这庭园也称为“鹤龟之庭”。
图2 芬陀院大门(笔者摄)
图3 芬陀院内的“鹤龟之庭”(笔者摄)
二、雪舟与西湖
雪舟一行登陆宁波是在1467年,具体月份不是很明确,一说大约在5—6月。在甬等候赴京命令期间,遣明使们观城邑、诣禅寺,参拜了号称“天下禅宗”的天童山。天童山的天童寺禅学源远流长,1227年日本道元禅师入宋求法,在此嗣承曹洞宗正脉,并携带中国如净禅师的嗣书、顶相、袈裟等归国。于是,天童寺便成为日本曹洞宗的发祥地。从此,每逢日本禅僧来中国观光,天童寺便成为必朝之地。在这里,雪舟被天童禅寺授予“禅班第一座”的荣誉称号。这个称号,对于在日本禅林中地位低微的雪舟来说意义重大,他本人也非常看重,在归国后作画题款时,常署名为“四明天童第一座雪舟笔”等字样。除了充分表现出对中国的怀念和崇敬外,也许还表现出一个画家对等级森严的日本禅林的一种变相反抗。
1468年,雪舟一行溯大运河扬帆北上,于同年6月左右抵京。后又从北京返回宁波,一上一下都要途经美丽的杭州西湖。“画僧雪舟南游之日,屡游西湖,执笔自写晴好雨奇变态。”对于一个画家,而且是一个专门来中国学习水墨画的画家来说,有天堂之誉的杭州绝对是最好的天然之师。不仅如此,雪舟还亲自执笔画过西湖图。其中一幅送给了天隐龙泽,于是天隐龙泽作《题扇面西湖图》一首以示纪念:
西湖有三,曰杭曰颍曰惠,以杭为第一也。环湖则三十里,而游人患之。翰林苏公筑长堤,以通净慈灵隐之前,插之以芙蓉杨柳,望之则烂然如锦绣。景弥胜,路弥近,游人喜之,自作诗譬之淡妆浓抹西施。又曰,杭之有西湖,如人有眉目,指境为人,有苏公乎哉。画僧雪舟南游之日,屡游西湖,执笔自写晴好雨奇变态。予介人求一本,于是图于绢素,自防州寄之。予起卧对之,以彷想余杭胜概,天地之间,别有何乐乎。凤裔侍者从何得之。以上于扇画,所谓名画通灵,羽化登仙者乎。
可见,雪舟泛舟西湖之时,作有多幅“晴好雨奇变态”的西湖写生图。天隐龙泽得到画后,“起卧对之”,凭借丰富的想象力遥想杭州的绝伦之美。有了这幅画,天隐龙泽觉得“天地之间,别有何乐乎”。西湖之美绝矣,雪舟之笔神也。
万幸的是,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的一幅《西湖图》据说出于雪舟之笔。
图4 传雪舟笔《西湖图》(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
从整幅图的构图以及主要元素来看,和同类作品没有太大出入,但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水墨画的技巧入画,使得西湖及其周边烟雨缭绕,充满神秘色彩。这可能是亲眼见到西湖时雪舟留下最深的印象吧。此外,该作品与后面提到的如寄的《西湖图》非常相似,而如寄出于雪舟门下,我想基于上述两点,判定该作品出自雪舟之笔也是情理之中。
三、《富士三保清见寺图》
提起雪舟的《富士三保清见寺图》(见图5),不得不论及其与明代文人詹僖之间的关系。詹僖,字仲和,号铁冠道人,其父善书,所以僖自幼学书师王羲之、赵孟等,坚持不懈五十余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70岁时还能在灯下作绳头小楷,遒劲可法,为时人珍之。画学吴仲圭,善写墨竹,也精白描。
图5 雪舟笔、詹仲和赞《富士三保清见寺图》(永青文库)
关于詹仲和的籍贯,一直存在两种说法,一说是鄞县人,光绪《鄞县志》卷四十五“艺术传”中就有他的略传。明正德七年(1512)在送给日本人三宅宗彻的“苇牧斋跋”的落款中有“宁波詹仲和”字样。同年,在为日本人鸾冈瑞佐画的墨竹图中有“湖东逸民”的落款。但在正德八年的“奉赠日本山科实如老上人”的诗作中,他的落款为“杭州铁冠道人詹仲和”,墨竹图中有“杭州之寓”的字样。而且,在万历《钱塘县志》中也有关于詹仲和书画的介绍。因此,他的籍贯一直悬而未解。
尽管如此,有一点我们可以基本肯定,就是詹仲和的活动舞台主要在宁波和杭州,即使出生地不是杭州,但和杭州的渊源一定很深,经常以“杭州铁冠道人詹仲和”自居,以致杭州人把他编入当地地方志中。
从各种文献的记载我们还可以得知,詹仲和是当时一位比较活跃的文人,与日本人有相当的接触。除上述与日本人直接接触外,还有间接交流,即他的作品通过别人赠送给日本友人。例如,在策彦周良《初渡集》的“嘉靖十八年七月廿六日”条中有如下记载:“梅崖来谒。自袖出詹仲和遗墨,并自书观物华清四大字各一幅以惠予。予回报以只金扇一柄。”可见,詹仲和此时已故,但他的笔墨仍然受欢迎。
关于上述雪舟《富士三保清见寺图》的绘制前后还有着这样一段传闻:据说某天,北京的众多文人请求雪舟画出日本最美的景色。雪舟沉思良久,终于画下自三保松原(今静冈县)仰望的富士山,并向大家说明三保松原所流传的天女羽衣传说:天女因迷恋于三保松原的景色,脱下羽衣挂在松树上,不料被某渔夫发现,为了取回羽衣,天女只得婆娑起舞,最后载歌载舞地升天。在场的诗人兼书法家詹僖听完传说,当场在画上题了一首诗:
题雪舟画芙蓉峰图
巨嶂棱层镇海涯,扶桑堪作上天梯。
严寒六月常留雪,势似青莲直遏氐。
名剎云连清建古,虚堂尘远老禅栖。
乘风吾欲东游去,特到松原窃羽衣。
诗题中的芙蓉峰是富士山的别称。这幅《富士三保清见寺图》日后还有段有趣的小插曲。画中,三保松原附近有清见寺,还有耸立的五重塔。雪舟回到日本后,再度走访清见寺,然而,左看右看,就是没有五重塔。雪舟便询问住持,没想到住持回说,自古以来清见寺便没有五重塔。雪舟一听,大呼不好。因为如此一来,自己在中国所留下的画,不就变成欺骗人的谎言吗?中国也有不少人曾到日本来,这些人之中,必定也有游观三保松原的人,若是他们有机会看到那幅画,不但自己会蒙羞,也会成为国耻。事到如今,自己又无法再度到中国重新画一幅正确的画……雪舟挖空心思,最后想到一个主意:干脆捐献一座五重塔给清见寺。一年后,五重塔竣工了,三保松原仰望富士山的实际景色,终于与《富士三保清见寺图》相符。遗憾的是,这座五重塔于江户时代被烧毁了。
雪舟归国后的某年某日,周防国守护大名大内义兴(大内政弘之子)派使者来说,从中国回来的贸易船,带回一幅杰作,因为没有落款,请雪舟立刻进城鉴别。雪舟随使者进城后,一看,情不自禁大叫:“这是我在中国留下的画,落款应该是‘日本禅人等杨’……”
城主不相信,怒发冲冠。正是这宗事件令雪舟再度离开周防国,到处出游。86岁那年,雪舟于石见国(岛根县)吉田村东光寺溘然长逝。而在同一时期,大内义兴命人补修那幅花了大钞自中国购回来的名画,赫然出现了“日本禅人等杨”的落款。
传说终究是传说,只能是作为一种益思的启迪。而关于《富士三保清见寺图》的完成时间,却一直存有异说。由于画上有明人詹仲和的题跋,所以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是雪舟在明时的作品;第二种观点认为此画是雪舟死后的日本永正七年(1510),由雪舟的好友、遣明使了庵桂悟携往中国请詹仲和题的赞。根据最近学者们的不断研究表明,詹仲和的活跃时期应该是在雪舟死后的1510年左右,因此,上述第二种观点更具有信服力。
再,日本室町時代的禅僧如寄把自己的画作“柿本人麻吕像”带入明朝,除请当时著名的画家方梅厓也画了“柿本人麻吕像”外,还请詹仲和为自己的作品题了赞,作品现藏于正木美术馆。
四、雪舟之师
关于雪舟入明拜师学画的情形,他自己在一幅水墨山水画的落款中提到:
予尝南游,看中朝名手画,以彦敬为师者多矣。尔来予亦从一时之好,凡画山水,则为仿颦于彦敬。吾徒等悦求画本,仍写此与之。吴兴夏氏士良,曰:高彦敬笔意,作者鲜及,悦其勤哉。文明六年甲午正月下浣,大明明州天童第一座雪舟。
彦敬即高克恭,“彦敬”为其字,元代著名画家。据《佩文斋书画谱》五十三“画家传九”记载,高克恭其先祖为西域人,后迁至大同。元至元十二年(1275)由京师贡补工部令史,至大中大夫刑部尚书。好作墨竹,妙处不减文湖州。造诣精绝,死后购遗墨者,能以一纸换千百缗。很显然,雪舟曾“仿颦于彦敬”。
又,雪舟在一幅画的自赞中曾如是说:
余曾入大宋国,北涉大江,经齐鲁郊,至于洛,求画师,虽然挥染清拔之者稀也,于兹长有声并李在二人得时名,相随传设色之旨,兼破墨之法兮,数年而归本邦也。熟知吾祖如雪、周文两翁制作楷模,皆一承前辈作,敢不增损也。历览支绥之间,而弥仰两翁心识之高妙者,应子之求,不顾嘲书焉莺。
上文中的李在(?—1431),根据《佩文斋书画谱》五十五“画家传十一”的记载,字以政,福建莆田人,迁居云南。工人物山水,名噪一时。宣德中奉诏来京,入画院,待诏仁智殿。至于长有声,详情不明。但从雪舟的文中至少可以断定,其是与李在齐名的著名画家。
从上述的文献来看,雪舟入明之际,李在、长有声等都已相继谢世,吴伟尚未成名,而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文人画新潮尚未兴起,明代画坛正值青黄不接之时。因此,入明的雪舟到底有没有拜师学艺成为一个有趣的话题。这里有一则史料,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彦龙周兴在其《半陶稿》中有一篇关于欣赏了雪舟《四景图》(一景一幅)的短文:
《春》:宋人西湖诗曰:却将锦样莺花地,变作元晖水墨画。元晖何人?吾雪舟首座是也。雪舟昨入大明,钱塘金陵之江山皆眼前之物,而胸中之有也。今也吐胸中墨,幻眼前境,不亦宜哉。
《冬》:有僧周文,胸吞王吴,眼睨韦郭,画中三昧手也。雪舟从之学画,有寒冰青蓝之作,挟艺远往中华。天子观其画,以为国奇宝,非有诏不得画,遂命为天童名山第一座,以旌其艺焉。一朝来归,声价十倍,而曰大唐国里无画师。不道无画,只是无师,盖泰华衡恒之殊,是大唐国之有画也。而其泼墨之法,运笔之术,得之心,而应之手,在我不在人,是大唐国之无师也。雪舟于艺神品妙品,实千岁一人而已。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大唐国里无画师”一句,这可以说是雪舟对当时中国画坛的一种抨击。其实并不完全像雪舟所说的那样,从本节开始引用的两则史料来看,雪舟至少是模仿过高克恭的山水,并曾从长有声和李在两人处得“设色之旨,兼破墨之法”,这大概是不容置疑的吧。但是,对于雪舟这样一位具有探索精神的画家来说,真正的老师是中国的自然风物。因此,通过观光,使他找到了中国画的源泉,获得了中国画的精髓,从而开创了日本画坛的新风。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当时不仅有画,更有雪舟之师,那就是历历在目的“钱塘金陵之江山”。
五、结语
雪舟是日本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不仅日本,而且全世界都知道雪舟的名字。而雪舟一生最重要的大事,莫过于对中国的访问,因为它彻底改变了雪舟的命运。在古代日本的一流画家中,到过中国的实际上只有雪舟一人。因此可以这么说:没有中国文化,就没有雪舟;没有到过中国,同样不能诞生大画家雪舟。成化四年(1468),据说在北京的雪舟应邀为礼部衙门的中堂绘制壁画,深得明朝宫廷的赞赏。《天开图画楼记》曾这样记述当年礼部尚书姚夔的评价:
凡今外蕃重译入贡者,殆到三十余国,未见如公之所画。况又本部司科举事,则中朝名士莫不升斯堂者。及是时,而召诸生,指壁上,必言是乃日本上人杨雪舟之墨妙也。外夷而犹有斯绝手,二三子何各勤汝之业!
日本学者多重视此事,视为民族艺术闻达于海外的盛事。不过其中也不乏蹊跷之处,笔者认为很难排除文学加工的成分。但也未必就是无中生有。平心而论,一个外国使者能在中国礼部大院的中堂壁上绘画,这不仅是雪舟绘画事业中最值得自傲的篇章,也是明代中日文化交流中的美谈。
成化五年(1469)五月,雪舟结束三年的访明生活,扬帆起锚,离开曾给予其无限创作源泉的中国。宁波文人徐琏赋七言律诗一首,表达了对雪舟的依依惜别之情。最后,让我们随徐琏的送别诗文,再次追忆这位中日文化交流大使。
家住蓬莱弱水湾,风姿潇洒出尘寰。
久闻词赋超方外,胜有丹青落世间。
鹫岭千层飞锡去,鲸波万里踏杯还。
悬知别后相思处,月在中天云在山。
图6 徐琏给雪舟的送别诗
参考文献
[1]陈小法,江静.径山文化与中日交流[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2]陈小法.明代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3]陈小法.日本书法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0.
[4]梁容若.中日文化交流史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5]梁晓虹.日本禅[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7.
[6]林正秋、江如文、叶建华.浙江历史与旅游文化[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
[7]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
[8]田汝成.西湖游览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
[9]王国平.明代史志西湖文献专辑[M].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10]伊藤松辑,王宝平,郭万平等.邻交征书[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11]张哲俊.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今泉淑夫.日本中世禅籍の研究[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4.
[13]上村観光.五山文学全集(第一卷)[M].京都:思文閣,1992.
[14]辻善之助.日本佛教史(第三卷)[M].東京:岩波書店,1991.
[15]松下隆章.室町水墨画[M].東京:室町水墨画刊行会,1960.
[16]玉村竹二.五山禅僧伝記集成[M].京都:思文閣,2003.
[17]玉村竹二.五山文学新集(第一卷)[M].東京:東京大学出版会,1967.
[18]正木美术馆.水墨画·墨蹟の魅力[M].東京:吉川弘文館,2008.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
- 知客,为禅林中司掌迎送与应接宾客之职位。
- 雪舟归国之际,宁波文人徐琏曾赋诗一首赠予雪舟:“日东云谷长老冲淡人也,能诗善画,而性无所嗜。成化丁亥陪贡至鄞。予获与之交,情倾意洽,欢若平生。居无何,言旋言归,怀不能舍,遂赋拙作五十八字,以道别意,伏希笑览。家住蓬莱若水湾,风姿潇洒出尘寰。久闻词赋超方外,胜有丹青落世间。鹫岭千层飞锡去,鲸波万里踏杯还。悬知别后相思处,月在中天云在山。成化五年岁次己丑仲夏下浣四明徐琏希贤书。”关于雪舟入明的时间有多种说法,笔者依据上述诗中的“成化丁亥陪贡至鄞”句,认为雪舟入明应在成化丁亥,即1467年。
- 如净禅师(1163—1228),南宋曹洞宗僧。俗姓俞,字长翁,明州苇江(浙江宁波)人。自幼即异于常人。及长,投天衣寺出家,学出世之法。淳熙八年(1181)19岁时,至雪窦山,参足庵智鉴,因参庭前柏树子之话头而大悟。嘉定三年(1210)掌理华藏褒忠寺,后历住建康(江苏省)清凉寺、台州(浙江省)瑞岩净土寺、临安(浙江省)净慈寺、明州(浙江省)瑞岩寺等刹。宝庆元年(1225)奉敕住持四明天童山景德寺。师致力阐扬宏智正觉以来久已灭绝的默照禅风。其人格廉直豪爽,甚获当时丛林禅门行者所推尊。宁宗尝赐予紫衣师号,但师上表辞之。理宗绍定元年七月十七日圆寂,年66岁。
- 汤谷稔:《日明勘合贸易史料》之《天隐语录》,国书刊行会1983年版,第196页。
- 天隐龙泽(1422—1500),播磨(今兵库县)人,五山时期诗僧,有《默云稿》。
- 玉村竹二:《五山文学新集》第五卷《翠竹真如集》(二),东京大学出版会1971年版,第889页。
- 伊藤松:《邻交征书》初编卷二,国书刊行会1975年版,第162页。
- 市木武雄:《五山文学用语辞典》,续群书类从完成会2002年版,第262页。
- 汤谷稔:《日明勘合贸易史料》,国书刊行会1983年版,第193页。
- 汤谷稔:《日明勘合贸易史料》,国书刊行会1983年版,第193页。
- 汤谷稔:《日明勘合贸易史料》,国书刊行会1983年版,第194-195页。
- 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史料编纂所:《大日本史料》8-1“应仁元年是岁”条《天开图画楼记》,帝国大学文学部1913年版,第57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