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诸葛亮——虚心向学,诚实不欺

中外名人成才故事 作者:刘晓菲 编


诸葛亮——虚心向学,诚实不欺

】姓名:诸葛亮

】生卒年:181—234

】籍贯:琅琊阳都(今山东沂水)

诸葛亮小时候就非常爱学习,小小年纪就读了很多书。因此,他的知识要比同龄的孩子丰富得多。别的孩子见了他,总是毕恭毕敬地叫他“小先生”。他很快成了十里八村有名的神童,但当时的诸葛亮毕竟还小,书读得多了,不知不觉地就有些飘飘然。

一次,他读书累了,就到外面去散步,遇到一个挑担子的老人。老人扁担的一头是豆腐,另一头是高粱酒。诸葛亮问老人能否卖点豆腐和酒给他,以充饥解渴。老人早就认出他是诸葛亮,知道他才学不凡,就想考考他,说:“烦请诸葛先生帮我算一下,一斤豆子能磨多少豆腐,一斤高粱能酿多少酒,算清了,这豆腐和酒就送与先生享用。”诸葛亮觉得自己饱读诗书,这有何难,结果半个时辰过去了,还是一筹莫展。

他根本就没磨过豆腐,没有酿过酒,怎么能算得出来,最后只得认输,向老人请教。老人说:“打豆腐,有老有嫩,故一斤豆子打的豆腐数量不等;用高粱蒸酒,因为有水汽凝结,一斤高粱能蒸一斤多酒。先生没做过,不知内情,当然算不出来,不足为怪。”诸葛亮听后深受启发,深知自己知道的还太少,学问远远不够。他忙躬身致礼,谢过老人的指教。自此,诸葛亮把这件事铭刻在心,时时警醒自己要勤学好问,多长见识。

后来,诸葛亮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他学习异常刻苦,并且勤于用脑,不但得到司马徽的赏识,就连司马徽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特别喜欢这个勤奋好学的少年。

那时候还没有钟表,计时都是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能准确掌握了。为了能够准确计时,司马徽训练一只公鸡每天按时鸣叫,办法是定时给它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先生讲授的内容,他很快便掌握了。因此,他总是缠着老先生为他多讲一些东西。但司马先生一来怕他贪多嚼不烂,二来怕别的学生跟不上进度,总是拒绝他的请求。于是,每次上课都以公鸡鸣叫为准,公鸡一叫就下课。

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他千方百计地想让司马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往后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雷打不动。诸葛亮心里默默地想:要是公鸡会说话,我一定会告诉它,只要它把鸣叫的时间往后推一推,我什么条件都会答应它。“唉!”诸葛亮叹了口气说,“可惜公鸡不是人。”但他没有轻易放弃,他要继续想办法。

一连几天,诸葛亮看见司马先生的小书童总是在同一个时间喂鸡。他灵机一动:我为什么不拿点粮食喂喂它,说不定它会晚些时候叫呢。于是,他以后上学的时候就带些粮食,估计鸡快要鸣叫的时候,就偷偷地喂它几颗粮食粒。果然,鸡一吃饱就不叫了。从此以后,公鸡鸣叫的时间推迟了不少,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延长了很多。

过了些日子,司马徽感到很纳闷,为什么公鸡不按时鸣叫了呢?他回去盘问小书童有没有按时喂鸡,小书童一脸诚恳地说:“从来都是准时喂鸡的。”司马徽百思不得其解。

这一天,上课的时候,他就问学生们:“我们念的是圣贤书,读的是仁义之学。诚实不欺是读书人起码的美德……谁知道公鸡为什么不按时鸣叫了?”其他学生都感觉莫名其妙。诸葛亮毕竟是个诚实的孩子,就如实地把偷偷喂鸡的事告诉了司马先生。先生很生气,当场把诸葛亮的书烧了,说他不配继续读圣贤书了。

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行呢?他思前想后,决定去求师母司马夫人为自己说情。司马夫人听了诸葛亮为求学偷偷喂鸡遭罚之事后,很同情他,就在司马先生面前为其说情。司马先生说:“他小小年纪,不知在功课上下工夫,却懂得耍弄心术欺蒙老师。此人心术不正,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他小小年纪,虽然使了点心计,但那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非那种鸡鸣狗盗之徒。”司马先生听后仔细想了想,便又同意诸葛亮继续跟自己读书学习了。

诸葛亮知道这失而复得的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于是加倍努力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成才启示

骄傲使人落后,虚心使人进步。

遇到问题时,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诚实不欺,珍惜机会。

皇甫谧,幼时名静,字士安,晚年自号玄晏先生,幼年过继给叔父为子。他不愿意与当时的统治者同流合污,因此终生不出来做官。皇甫谧对中国文化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他集文、史、哲、医等学问于一身,尤其擅长医学。在医学史上,皇甫谧第一个对针灸学进行了科学总结,他在前人针灸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撰出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