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卷 五言古诗

诗意的栖居:唐诗,宋词,元曲 作者:


唐诗

第一卷 五言古诗

月下独酌·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迸云汉。

【注释】

①将:与,和。

②相期:相约。云汉:银河。

【赏析】

题目中的“独”字,点明了这是一首诗人的独白诗。开头仅用两句诗,就突显出一种清冷、孤独的场面。接着诗人大胆想象,举杯邀请月亮和影子,与自己做伴,享受及时行乐的欢愉。然而狂喜过后,诗人不禁又感到孤独。最终,诗人从悲伤中寻到了自我解脱——只要忘记小我,在无边的银河中,月、影与诗人皆有情。诗人在此诗中不拘于传统,大胆想象,创造了一种“独而非独”的境界。本诗中多次“独——不独——独”的转换,也体现出诗人虽然表面上看可以及时行乐,但内心深处依然寂寞,忧愁无处排遣,给人无尽凄凉之感。

春思·李白

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释】

①燕:今河北北部与辽宁南部。

②秦:今陕西中部。

③罗帏:丝织的帘帐。

【赏析】

本诗是一首著名的思夫诗。开头两句,诗人用燕秦两地春天的景物起兴,燕地是远方丈夫的所在,而妇人正身处秦地的家中。一远一近,一实一虚,透出妇人浓浓的相思之情。接下来两句是对前两句的延伸,此处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妇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显示出夫妻二人感情的深厚。最后两句诗,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展现了妇人面对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却不为所动的心情,体现出妇人对丈夫忠贞不贰的情怀。全诗以景生情,读来婉转动人。

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吉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注释】

①翠微:青绿色的山。

②松风:指古乐府的曲子《风入松》。

③机:即心机,指世俗的心思、想法。

【赏析】

由诗题可知本诗主题是访友。开篇四句,写下终南山时的情景,诗人在此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美好山景的留恋之情。中间四句,描写了诗人受邀去斛斯山人家中做客,感受到田园生活的和谐美好,诗人的羡慕之情油然而生。之后的四句,写诗人与斛斯山人把酒言欢的场景,诗人豪爽、洒脱的性情尽显。结尾两句,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真挚友情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本诗是一首田园诗。它在继承、发扬了东晋陶渊明田园诗的写法之余,又独具特色,通篇读起来境界开阔,豪气逼人,充满了李白特有的豪爽气息。

秋登兰山寄张五·孟浩然

北山自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歌。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①荠:即荠菜,一种野菜。这里指远眺树林,如荠菜般细小。

【赏析】

本诗在写山水的同时,表明了诗人对好友张五的思念之情,全诗将山水与怀人二者统一,是情景交融的上乘之作。开篇四句诗人先写自己的真实生活,再写登山望友人。五、六两句写不见友人,诗人心中对友人的思念。随后,思念之情上升为淡淡的哀愁。紧接着,诗人将全部感情融于景致之中,用朴素的语言将自己近看、远望的景象做了如实的描写,准确地展现出乡村生活的惬意。诗的结尾,是诗人对友人思念之情的升华,表明二人友情的真挚与深厚。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散。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注释】

①山光:傍山的日光。

②池月:与“山光”相对,指池边的月色。

③轩:窗。

【赏析】

这首诗是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首二句写月夜,暗示出相思的感情,为下文埋下伏笔。三、四两句,描绘出诗人夏日纳凉的悠闲景象。下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两方面进一步写景,从侧面衬托出诗人对景致的沉醉。然而从“欲取”一句开始,诗人忽然抒情。诗人从弹琴想到知音,而知音不在,因此自然过渡到怀人。最后,诗人将相思寄托于梦境,希望在梦中能与知音相对共赏。全诗只对自然景物进行轻描淡写,但融情于景,意味深远。

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

①烟鸟:暮霭里的归鸟。

②之子:这个人。宿:隔夜。

【赏析】

此诗描写的是诗人在业师山中等候友人的情景。诗的前六句描写了诗人等候友人时看到的晚间山间的景致,突显山间的清凉、幽静。后两句写诗人抱琴等友人,而友人始终未能出现,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知音未至的些许失望。本诗清淡幽雅,语言和缓而舒畅,其中“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两句是本诗的亮点。

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注释】

①荏苒:指时间的推移。

②美人:指思慕的人,这里指崔少府。

③越吟:比喻思乡之情。

【赏析】

此诗闲赏月而怀人,进而称颂友人如兰般高洁的品性。首二句写拉开窗帘准备赏月;三、四两句描写月色的澄清,五、六两句由赏月而生情,七、八两句是思念友人,结尾两句赞美友人。全诗由景及情,写景时景色幽美,抒情时情真意切,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感遇·张九龄

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解】

①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②坐:因而。

③本心:天性。

【赏析】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

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

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其二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佳客,奈何阻重深。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解】

①岂伊:岂唯。

②岁寒:孔子有“岁寒而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语。后人常作砥砺节操的比喻。

③荐:进献。

【赏析】

读此诗,自然想到屈原之《橘颂》。诗人谪居江陵,正是桔之产区。于是借彼丹橘,喻己贞操。

诗开头二句,托物喻志之意,尤其明显。以一个“犹”字,充满了赞颂之意。

三、四句用反诘,说明橘之高贵是其本质使然,并非地利之故。五、六句写如此嘉树佳果,本应荐之嘉宾,然而却重山阻隔,无法为之。七八句叹惜丹橘之命运和遭遇。最后为桃李之被宠誉,丹橘之被冷遇打抱不平。

全诗表达诗人对朝政昏暗和身世坎坷的愤懑。诗平淡自然,愤怒哀伤不露痕迹,语言温雅醇厚。桃李媚时,丹橘傲冬,邪正自有分别。

赠卫八处士·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问答乃未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注释】

①参与商:星座名,前者位西,后者位东,东西相对,永不相见。

②间:掺杂。

③故意:旧时老友的情谊。

【赏析】

这首诗写于杜甫遭逢贬官后,从洛阳返回华州途中遇到卫八处士之时,表达了诗人心中无限的感慨。开篇四句诗,写诗人与卫八处士的久别重逢。诗人极言老友相见之难,因此才更加珍惜相见的时间。接下来的六句,是诗人与友人久别重逢后的感慨,流露出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伤感。之后,诗文由抒情变为叙事,描写了诗人来到旧友家中,被友人热情款待的场面,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生活的认真态度。结尾两句是再次离别,表明了诗人对老友重逢、谈天的眷恋,对分离的伤感。全诗层次分明,婉转低回,发人深思。

佳人·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释】

①合昏:即合欢花。

【赏析】

本诗是一首弃妇诗,描述了一位佳人的悲惨遭遇。诗歌以第一人称展开,佳人自述自己本是大户人家千金,忽遭社会动荡,兄弟被杀,家族衰败,因此饱尝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而本来想仰仗的丈夫,现如今也娶了年轻貌美的新人,将她抛弃。可想而知,佳人在遭逢这些变故之后,她的生活将是多么艰难。然而这位佳人却没有被现实的悲惨吓倒。本诗从“在山”句至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叙述,赞美了佳人不向命运屈服,虽然每天过着清贫的生活,但终不改自己坚贞、自持的高尚节操。本诗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互配合行文,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是一篇将主观与客观完美结合的佳作。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

①岱宗:即泰山。

②钟:汇集。

③决:裂开。

④凌:登上。

【赏析】

此诗是一首游览诗,写于杜甫早年游历山川之时,因而此诗充满了青春的活力,饱含诗人的雄心壮志。全诗通篇没有见到一个“望”字,却处处在写“望”。全诗以设问作为开篇,而后开始自问自答,表现出泰山的巍峨。三、四两句写近处观山,表现出泰山的灵秀。五、六两句是远望,诗人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诗的最后,是诗人由望岳产生的感想。两句诗语气中充满了肯定与无畏,彰显出杜甫早年气压山河的气魄。

梦李白二首·杜甫

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樑,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其二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注释】

①瘴疠:指因瘴气而生的瘟疫。

②浮云:飘忽不定的云,喻游子。

③冠盖:指达官贵人。冠:指冠冕。盖:指车盖。

④斯人;此人,指李白。

⑤“千秋”二句:李白你必定会留名青史,但寂寞离去,这些衰荣又有什么用。

【赏析】

这两首记梦诗写于诗人得知李白获罪流放之后。当时李白已在流放途中获赦,而杜甫身在北方,不知其被赦的消息,故因忧思成梦,写下这两首诗。这两首诗,分别接梦前、梦中、梦后的顺序行文。第一首诗前六句写生离死别,因思入梦;中间六句写梦境,表达了诗人对李白生死未卜的担心;后四句写梦醒,是诗人对友人的谆谆叮咛。第二首具体描绘了诗人梦境中的李白,抒发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之情。两首诗娓娓道来,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韦应物

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海上风雨至,逍遥池阁凉。

烦疴近消散,嘉宾复满堂。自惭居处崇,未睹斯民康。

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鲜肥属时禁,蔬果幸见尝。

俯饮一杯酒,仰聆金玉章。神欢体自轻,意欲凌风翔。

吴中盛文史,群彦今汪洋。方知大藩地,岂曰财赋强。

【注释】

①燕寝:卧室。

②烦疴:因暑热而心情烦闷。

③时禁:古代正月、五月、九月禁止杀生,称为时禁。诗中的宴集在五月,正当时禁之时,故不能吃荤腥,只能吃蔬菜。

④吴中:苏州的古称。

⑤彦:美士,指有才能的人。

【赏析】

此诗是一首宴饮诗,不同于其他宴饮诗的十足应酬味,本诗写得从容典雅、情感饱满,又展现出诗人作为当时东南诗坛的领袖气度,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宴饮佳作。首句以下六句写燕集,点题并渲染出庄重的气氛,接着四句由宾及主,抒发了诗人身居高位而未能使百姓免受疾苦的自责之情;“鲜肥”以下六句再写燕集场面,此时气氛由庄重转为融洽;“吴中”以下四句再抒情,随着燕集气氛的改变,诗人的情绪也发生了转变,诗人为自己身处人杰地灵的东南方而深感安慰。本诗燕集场面的描写与抒情交替,每转换一次,诗情就更近一层,足见诗人手法之高妙。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人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释】

①亲爱:此处指好友元大。

②残钟:晨钟的余响。

③沿洄:本指行舟的顺逆,此处代指处境的顺逆。

【赏析】

本诗是诗人与友人分别后,因思念友人而作的怀友诗。首四句一贯到底,先写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不舍;次写开船后诗人心中的惆怅;再写船已驶近洛阳,而诗人耳边却仍回荡着晨起时广陵城外的钟声,表达出诗人与友人感情的真挚。下面两句是诗人对与友人分别的感慨,通过见面的不易,突显离别的愁苦,语短而情浓。结尾两句诗人由行舟时的随波逐流,联想到世事不遂人愿,应当顺其自然。这既是诗人对自己的开解,也是对友人的安慰。本诗看似平淡,实则意味深厚,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

寄全椒山中道士·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释】

①郡斋:指滁州刺史官署中的斋舍。

②白石:传说中得道仙人所食的一种粮食,这里是指全椒道士生活的清苦。

【赏析】

本诗的诗眼在一个“冷”字上。开篇即点出诗人家中冷气逼人,这股冷气使得诗人心头也一阵发冷。诗人由身心的冷,继而想到了独居山中的友人。想象着友人艰苦的清修生活,诗人不免心生凄凉。随即,诗人动了备酒探友的念头。此处,诗人表面上是想使友人不觉孤寂,实际上孤寂的不是友人,而是诗人自己。诗的结尾,诗人又想,友人是清修之人,居无定所,又要到什么地方去寻呢?诗人的情绪反反复复。但终究落在了放弃探友上,表现出诗人心中孤寂无法排遣、无可奈何的情绪。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客从东方来,衣上灞陵雨。问客何为来,采山因买斧。

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昨别今已春,鬓丝生几缕?

【注释】

①灞陵:在今西安市东,汉文帝的墓陵。

②冥冥:昏暗的样子。

③飏飏:轻快飞翔的样子。

【赏析】

本诗写樵夫买斧开山,实则以此打趣冯著,表达了诗人对情绪低落的冯著的同情和宽慰之情。开篇两句写冯著风尘仆仆赶路而来。接下来六句,诗人以诙谐的笔调劝导冯著要相信自己,要对未来有信心,更在结尾鼓励友人正值盛年,大有作为。本诗不同于其他劝勉诗的沉闷,显得生动活泼,诙谐有趣,表现出诗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以及对友人的体贴。

夕次盱眙县·韦应物

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

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

【注释】

①“人归”句:天色渐渐暗了,劳碌一天的人们也都归去了。

②芦洲:芦苇丛生的水泽。

【赏析】

本诗是一首羁旅思乡诗,是诗人外放滁州刺史赴任途中所作。前四句写诗人因天色渐晚不得行船,于是停船靠岸,准备留宿一晚。后四句写诗人看到行人和大雁都有归宿,而唯独自己孤身一人在江边过夜,又联想到自己外放一事,不由得生起思乡之情。全诗景中带情,情由景生,充满浓浓的愁思。

东郊·韦应物

吏舍跼终年,出郊旷清曙。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终罢斯结庐,幕陶直可庶

【注释】

①跼:拘束。

②旷清曙:在清幽的曙色中,心情觉得舒畅。

③澹:使……澄静。虑:思绪。

④霭:使如云烟般迷蒙。

⑤庶:庶几,盼望。

【赏析】

这是一首写春日郊游的山水田园诗。首二句写诗人公务繁忙,今日难得出游踏春。接下来八句具体描写郊外春日的景象,抒发了诗人舒畅的心情。最后两句写诗人留恋郊外田间幽静的景象,生出归隐之心。本诗写风景采用了移步换形的方式,以诗人的心情变化为线索,生动地描写出诗人公务繁忙时的烦闷,出游时的轻松,看到青山杨柳时的恬淡,漫步在清澈的溪水边的舒畅,以及对幽静田间的陶醉,层层深入,使人有亲切自然之感。

送杨氏女·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阕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注释】

①有行:出嫁。

②无恃:指母亲去世,失去依靠。

③“幼为”句:幼女由长女杨氏抚养长大。

④事姑:侍奉婆婆。

⑤资从:嫁妆。

⑥猷:规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长女出嫁时的情景。诗人早年丧妻,只留下两个尚需要照顾的女儿,于是诗人父兼母职把两个女儿抚养成人,父女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再加上长女懂事,帮助父亲扛起照顾幼女的责任,因此诗人对长女格外疼爱。而此时长女终要嫁人,诗人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作下这首饱含深情的诗。开篇四句总写长女要嫁人,诗人送女出嫁;接着十六句写诗人对往昔的感叹,对出嫁女儿的叮咛,以及对分离的感伤。最后四句写别后的凄凉与惆怅。全诗衔接自然,感情饱满而真挚,是首送女出嫁的上乘之作。

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释】

①饮君酒:请君喝酒。

②何所之:往哪里去。

③归卧:隐居。南山陲:终南山边。

【赏析】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了问答的形式,展现出诗人送友人出仕的场景。开篇即写明诗人为友人添酒饯别,直入主题。下面两句直截了当地点明了友人归隐的原因——“不得意”,同时也表现了友人官场失意、心中愤懑的情绪。诗的结尾,是诗人对友人归隐的看法,既有安慰友人忘却世俗、安享隐居生活的意思,也表现出诗人对安逸、宁静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本诗虽是一首送别诗,但却不同于一般送别诗伤感的基调。明快洒脱是本诗的特征。

青溪·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释】

①逐:追赶,追随。

②趣:同“趋”。

③澹:澄净。

【赏析】

王维最擅长的就是描画山水。本诗描写的虽然是条不知名的溪水,但也充分体现出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诗的前四句,交代了青溪所处的地理位置。随后四句,诗人接溪水流经的路线,先从水声、水色的角度对溪水进行描写,接着连用“漾漾”、“澄澄”两个叠词,一动一静,展现出溪水在流动中不断变化的特性。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充满生机的溪水的喜爱。诗的结尾,点明主旨:诗人愿像溪水般恬淡、自然,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全诗风格自然、淡雅,写景抒情皆透出几分随性,然而读来却觉意味深长,回味无穷。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注释】

①东山客:指隐士。

②采薇:指隐居。

③金门远:比喻未能及第。金门:即金马门,此处指朝廷。

【赏析】

这是首劝慰友人莫为落第伤神的诗。全诗分为四层。前四句是背景介绍,写友人来京赶考;“既至”以下四句写友人落第,“置酒”以下四句写诗人送友人还乡,以及对友人落第的劝慰,最后四句,诗人表达对友人落第的感叹,强调知音的重要。全诗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既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惋惜之情,又达到了劝勉友人之意,于朴素中见真情。

渭川田家·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

①墟落:村庄。

②雉雊:野鸡鸣叫。

③蚕眠:蚕在蜕皮前,不吃不动,像睡着一样,叫“蚕眠”。

④式微:《诗经·邶风》中的一篇,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句,此处取思归之意,表达自己的归隐之心。

【赏析】

此诗借描写乡村田家黄昏时的闲逸景致,表达了诗人的羡慕之情,以及向往归隐的心情。诗的主旨在于“归”,全文由此展开。开头四句,描写出乡间黄昏时人们从田里回家的景象。五、六两句写农事。七、八两句写农夫话家常。最后两句抒情。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川田家的闲适生活,语言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西施咏·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道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注释】

①持谢:奉告。

②安可希:怎能期望别人对自己的赏识。

【赏析】

此诗借咏西施,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叹。开篇两句写西施美貌,表明其肯定不会长久卑微,为下文起到铺垫作用。接下来十句写西施一朝入选,今非昔比。最后两句诗人借传说中东施效颦的故事,表达出世事无常,早有命运的安排,又岂能因个人而改变的思想感情。全诗语言浅白,但寓意深刻,值得回味。

寻西山隐者不遇·丘为

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

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

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注释】

①差池:原意参差不齐,此处引申为由于此来彼往而互相错过。

②黾勉:殷勤。

③契:契台。

【赏析】

这是首访友诗。诗题就已经点出了访友并不成功,因为没有遇到友人。但本诗并没有同其他访友不遇的诗一样“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而是“尽兴而归”,让人感觉别具一格。诗的前八句写访友。诗人不辞辛劳,专程去山中拜访友人,表明他思友心切。“扣关”两句交代了此行落空,友人不在家。下两句是诗人的想象,从这两种猜测可看出友人隐士生活的闲适。后八句笔锋忽转,写诗人忽然发现山间景色的美好,并静心于此,没见到友人的一丝不快一扫而空,表达出诗人旷达、洒脱的性情。

春泛若耶溪·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注解】

①际夜:至夜。

②潭烟:水气。

③弥漫:渺茫。

【赏析】

这首诗大约写于诗人归隐以后,是诗人的代表作。开篇两句即点明主旨,交代诗人是一位隐士,幽居山林,不问世事,随遇而安。随后,诗人按行舟路线,描写所见景物,创造出一种清幽、朦胧的意境。最后由一路行舟看到的景象,诗人顿悟:世间的一切都似梦似幻,在不经意中溜走,抓不住的东西太多了,又何必去计较,不如临江垂钓来得逍遥自在。本诗紧扣“泛舟”这一主题展开,景物描写生动形象,让人感觉轻松、舒畅。

宿王昌龄隐居·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释】

①宿:停伫,此处比喻花影好像睡着了一样安静。

②谢时:从世俗中逃离。

③鸾鹤:古代以此代指仙人的坐骑。群:与……为伍。

【赏析】

此诗是一首山水隐逸诗。开头两句交代了隐居的位置。中间四句写隐居处周围的景物以及诗人借宿的感想。景物的描写显露出主人的清贫,而隐居处的清幽、安静,恰是诗人所乐见的。此外,“滋苔纹”暗示了主人在外时间已不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期望主人尽早归隐的心思。结尾处,诗人表达了自己要追随王昌龄归隐的想法。同时,也是在委婉地劝说王昌龄同自己一同归隐。因此,此诗也可看作是首委婉的劝隐诗。

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岑参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注释】

①突兀:高耸的样子。

②鬼工:指非人力所能做到的。

③宫观:宫阙。

④净理:清静的佛理。

⑤胜因:善缘。

⑥挂冠:辞官。

⑦觉道:佛道。

【赏析】

此诗是写登佛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暗寓对国事无可奈何的情怀。

首二句写未登之前仰望全塔;三、四句写登塔;五至八句写塔之高耸雄峻。九、十句写由上俯看;十一至十八句,写在塔顶向东南西北各方所见的景物。最后四句写忽悟“净理”,甚至想“挂冠”而去。

诗在描摹大雁塔的巍峨高大方面,可谓匠心独运。“如涌出”、“耸天宫”、“碍白日”、“摩苍穹”等等,语语惊人,令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不禁为之惊叹。

贼退示官吏并序·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八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赋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注释】

①井税:这里指赋税。

②戎旃:军帐。

③典:掌管。

④委:抛弃。

⑤刺船:撑船。

【赏析】

本诗是首讽喻诗,揭示出人民生活的艰难,痛斥了统治阶级的残暴,是诗人的代表作。诗的小序交代诗人作此诗的背景及原因。紧接着是正文部分。前六句是诗人对做官前的隐居生活的回忆,彰显太平盛世时人民的安居乐业,为下文“忽遭世变”埋下伏笔。接下来的八句,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对自己亲身经历的描述。后六句中,诗人通过对比,道出官不如贼的真实想法。接下来的四句,诗人对这些残暴的官吏进行抨击,同时也表明自己不与这些官吏苟同的态度。结尾四句是诗人向官吏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决心,这种决心同时也是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诫。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柳宗元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日出雾露馀,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吉说,悟悦心自足。

【注释】

①贝叶书:指佛经。古印度人多用贝多罗树的叶子写佛经,也称贝叶经。

②冥:暗合。

③缮:修养。

④膏沐:本指润发的发油,此处指抹上发油。

⑤澹然:清心寡淡的样子。

【赏析】

本诗是诗人对佛家思想的心得。开篇四句交代了诗人晨起梳洗完毕预读佛经。紧接着四句写诗人读佛经时所悟到的真理:如果人们只专注于参悟前人留下的佛经中究竟说了些什么,就会忘记修养自己的心性。在这里,诗人领悟了读佛经的真谛即修身养性。“道人”以下六句是诗人在悟到真经以后反观现实景物,发觉心静了,一切都显得宁静而祥和了。最后两句诗是南宗禅思想的体现,由此可见,诗人悟得的与佛家思想相吻合。

溪居·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

①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②谪:贬谪。

③夜榜:夜间行舟。榜:原指划船的工具,此处用作动词。

④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被贬为永州司马之后所作。开篇两句诗总领全篇。接下来,诗人开始描述贬谪后的“幸”。表面上,这样的生活看似清闲,但实际上却透出诗人的孤独。诗句中,“偶似”二字写得极好,它充分表达了诗人虽向往真正的隐士生活,也极力想向隐士生活靠拢,但终究放不下心中之事的感情,“偶似”实则“不似”。而结尾两句更将诗人的心思表露无遗,诗人其实是不甘寂寞的,他看不到人,但渴望能有人来,因此才会“长歌”,以排遣自己内心的孤独。

第二卷 七言古诗

韩碑·李商隐

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

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

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

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

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

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

愬武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

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

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

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

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

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

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

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

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

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

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

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

长绳百尺拽碑倒,粗沙大石相磨治。

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

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

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

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注释】

①元和天子:指宪宗李纯。

②轩:轩辕氏,即黄帝。

③羲:伏羲氏。

④法宫:路寝(皇帝治事之所)正殿。

⑤日可麾:用《淮南子·览冥训》鲁阳公与韩相争,援戈挥日的典故。这里比喻胆敢反叛作乱。麾:通“挥”。

⑥斫:砍。

⑦武:韩弘之子韩公武。

⑧古:李道古。

⑨通:李文通。

⑩无与让:即无人可及。

⑪濡染:润湿。

⑫赫:声威昭著。

⑬淳熙:淳正、光明。

⑭胝:胼胝,手脚皮肤的老茧。

⑮封禅:古代帝王宣扬功业的一种祭祀仪式。

【赏析】

全诗意在叙韩愈撰写碑文的始末,竭力推崇韩碑的典雅及其价值。情意深厚,笔力矫健。

全诗分为五个部分。从开头到“长戈利矛日可麾”,为第一部分,写宪宗削平藩镇的决心和淮西藩镇长期跋扈猖獗。从“帝得圣相相曰度”到“功无与让恩不訾”,为第二部分,叙写裴度任统帅,率军平蔡的功绩。从“帝曰汝度功第一”到“言讫屡颔天子颐”,为第三部分,叙写韩愈受命撰碑的情形。从“公退斋戒坐小阁”到“今无其器存其辞”,为第四部分,叙写撰碑、竖碑、推碑的过程,并就推碑抒发感慨。从“呜呼圣皇及圣相”到“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结束,为第五部分,赞颂宪宗、裴度的功绩和韩碑的不朽价值。

诗叙议相兼,吸取了韩诗散文化的某些优点,在艺术风格上受到韩愈《石鼓歌》的影响。屈复《玉溪生诗意》说:“生硬中饶有古意,甚似昌黎而清新过之。”朱彝尊说:“(句奇语重)四字,评韩文,即自评其诗”,这些都颇有见地。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

①幽州:古十二州之一,今北京市。

②悠悠:无尽,没有边界。

③怆然:悲伤凄凉。涕:眼泪。

【赏析】

《登幽州台歌》是诗人的抒怀之作。全诗慷慨悲怆,语言苍劲奔放,可谓千古绝唱。在诗的前两句中,诗人纵贯古今,写前朝贤君不能重见,后代明主也不可预见,古今对照,表达了诗人生不逢时的感叹。紧接着在第三句中,诗人写天地苍茫、辽阔。在第四句中,诗人用“独”字表明自己的孤单寂寞。诗人将自己的孤独放在辽阔天地的背景里,以天地的辽阔反衬自身的渺小孤独,悲哀感尽显。时间和空间的两组对比,将诗人丰富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首诗虽然短小,但苍劲有力,意蕴深远,且采用长短句的句式,音节错落有致、变化多端,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古意·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睹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释】

①磔:张开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体的边塞诗。首六句将一个戍边男儿飒爽英姿、雄姿勃发的形象惟妙惟肖地展现了出来。后六句写这样一个粗犷的男儿当见得塞外黄云时,忆起故乡的白云,听得塞外羌笛声时,感念故乡少妇的琵琶曲。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儿都不免怀乡落泪,思乡情切,征战之苦,跃然纸上。全诗先五言后七言,五言写得豪情壮志,七言透出脉脉情深,顿挫有致,融会贯通,情韵并茂。

送陈章甫·李颀

四月南风大麦黄,枣花未落桐叶长。

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陈侯立身何坦荡,虬须虎眉仍大颡。

腹中贮书一万卷,不肯低头在草莽。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醉卧不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吏停舟渡不得。

郑国游人未及家,洛阳行子空叹息。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

【注释】

①饮:使……喝。

②津吏:管渡口的小吏。

③故林:旧居的山林。

【赏析】

本诗描写了陈章甫辞官返乡,李颀送他到渡口的情景,是李颀送别诗的代表。就全诗而言,诗人通过对友人优秀品格的由衷赞美,抒发了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二人间真挚的情意。而本诗语言风格轻松,也体现了诗人和友人同为失意之人,但二人性情豁达,不为失意而伤神,不因离别而愁苦的豪爽之情,在众多送别诗中独具特色。

琴歌·李颀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月照城头乌半飞,霜凄万木风入衣。

铜炉华烛烛增辉,初弹渌水后楚妃。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清淮奉使千馀里,敢告云山从此始!

【注释】

①广陵客:这里指善于弹琴的人。

②渌水:古琴曲名。

【赏析】

本诗描绘了诗人在一次为友人饯别的酒宴上听琴的情景。开头两句先写饮酒,因饮酒而带出弹琴。第三、四句是琴音未起前诗人对屋外景色的描写,屋外秋夜的清冷与屋内推杯换盏的欢快形成鲜明对比,有很好的反衬效果。第五、六句写琴师刚开始弹琴时的情形。第七、八句写听琴人听到琴曲后的反应。诗的结尾写诗人听完琴曲后,忽然产生了辞官归隐的念头,进一步体现了琴曲的优美动人和神奇的感染力。整首诗最值得称赞的是侧面描写,全诗并没有一处直接写琴声美妙的句子,但是对琴声的评价却在听琴人那里找到了答案。

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

董夫子,通神明,深松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珠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进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释】

①蔡女:指汉末蔡邕之女蔡琰,因战乱被匈奴左贤王掳去,后被曹操派人迎回。传说蔡琰曾作琴曲《胡笳十八拍》。

②“嘶酸”句:形容琴声像雏雁离了群发出的嘶叫,声音辛酸悲痛。

③“断绝”句:形容琴声好像蔡琰母子诀别时悲痛欲绝,泣不成声。

④乌珠:《全唐诗》作“乌孙”,指汉江都王刘建女儿细君嫁乌孙(西域国名)国王昆莫事。

【赏析】

本诗通过描写董大弹奏蔡琰《胡笳十八拍》这一历史名曲,赞美了董大高超的琴艺,同时此诗寄赠房给事,表达了诗人为房给事得遇董大这一知音的欢喜之情。全诗开篇六句描写了当年蔡琰由胡地归汉,心情矛盾纠结,立地而作《胡笳十八拍》的情景,以及操琴时闻着纷纷落泪的场面,衬托出琴曲的哀婉动人。“先拂”句至“野鹿”句,诗人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巧妙地描写了董大演奏《胡笳十八拍》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烘托出董大炉火纯青的技法。结尾四句“兼寄房给事”,表达了房给事得遇知音的欣喜,以及诗人对董大的倾慕之情。本诗将董大的演奏与琴曲的历史相结合,写得浑然天成,是一首较早描写音乐的好诗。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限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注释】

①龟兹:西域国名,今新疆库车县。

②凉州:唐边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县。

③飕飗:象声词,形容大风吹得枯桑老柏发出凄厉的声音。

④“九雏”句:写乐声轻而错杂。

⑤渔阳掺:鼓曲名。

⑥上林:上林苑,汉代宫廷中的园囿。

【赏析】

这首诗写胡人乐师安万普吹奏觱篥,表达了诗人对其出神入化的演技的赞美之情。前六句先写觱篥的来源,次写觱篥的流传过程,再写演奏者及演奏所达到的效果。接下来十句写觱篥发出的声音变化多端。而乐师能用觱篥吹奏出各种调式,高超的技艺令人称赞。末尾两句写诗人在除夕之时,身处边远的异乡,又听到觱篥传出的苍凉的声音,不觉倍感孤寂。本诗转韵频繁,意境深幽,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又一力作。

夜归鹿门歌·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唯有幽人自来去。

【注释】

①渔梁:位于襄阳东部,离鹿门很近。

②庞公:庞德公,东汉隐士,德才兼备,曾为诸葛亮所倚重,后携妻隐居在鹿门。

【赏析】

本诗是首赞颂清静悠闲的隐逸生活的寄情诗,诗歌的语言自然而流畅,平淡而真挚,使人读来颇有山水诗之感。诗的前两句写傍晚诗人江上行舟时的所见所闻,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三、四两句写路人回家,而诗人也离家前往鹿门。两种心情,两条归途,体现了诗人享受隐逸之趣、自得其乐的心境。五、六句写诗人夜登鹿门山山路,不知不觉中已走到庞德公隐居之处,猛然意识到自己已被大自然所融化,正充分享受着隐逸的情趣。最后两句诗人描写了庞公隐居处的境况,并点出隐逸的真谛在于自得其乐。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

香炉瀑布遥相望,迥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注释】

①绿玉杖:神仙所用的神杖。

②南斗:即斗宿星,属二十八星宿之一。

③屏风九叠:形容山峰重叠,状如屏风。

④青黛:青黑色。

⑤九道:长江流到浔阳境内,分为九条支流。

⑥谢公:指谢灵运。

⑦琴心三叠:道家术语,指修炼静心神宁静的境界。

⑧玉京:此处借指天帝。

【赏析】

本诗写于诗人流放夜郎途中获赦,游览庐山之时,是李白的写景名篇。本诗开篇即抒发了诗人对遭遇流放的不满情绪。紧接着,诗人开始叙述他的游览行程以及去庐山的原因,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位纵情山水、放荡不羁之人。随后诗人分别对庐山和长江进行描写。诗人用细腻的笔调,将庐山的奇伟瑰丽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又用雄厚的笔墨,突显出长江气吞山河的霸气。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愿纵情于山水之间,从此过隐居生活的决心。全诗气势浑厚,文辞壮美,极具想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可谓描写庐山的千古绝唱。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傈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

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世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

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释】

①瀛洲:传说中海上的神山。

②信:确实。

③拔:超越。赤城:山名。

④列缺:闪电。

⑤摧眉:低眉。

【赏析】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游仙诗,该诗因想象奇特,历来被人们所传诵。诗由三部分组成,诗从开始到“对此”句是第一部分,交代诗人入梦的原因。第二部分是从“我欲”句到“仙之人兮”句,是诗人对梦中游天姥山的具体描述。第三部分是从“忽魂悸以魄动”到结尾,写诗人忽从梦中惊醒,梦境破灭,回到现实后的失意和苦闷。所幸的是诗人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气度和胸怀,且全诗结尾的两句豪言,更可见诗人洒脱、豪爽、不畏权贵的性格特点。本诗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情节曲折,是一首伟大的浪漫主义诗歌。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释】

①吴姬:吴地酒家女。压酒:榨酒。

②尽觞:干杯。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欲离开金陵时,友人在酒馆相送的情景。全诗生动自然,趣味无穷。首二句描绘了在一片春色的江南水乡的小酒馆里,酒家女为客人打满新酒,劝客品尝的情景。“香”字既写春天植物生长散发出的清香,又写酒馆内新酿得的酒香。下面两句写送行友人的热情劝酒,“欲行”一句表达出宾客双方的豁达与快意。最后两句抒情,诗人感念江南的好景好酒,以及友人的热情,于是生出不忍离去的感情。将别意与东流水比长,足见诗人情真意切,句短情长。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注解】

①秋雁:喻李云。

②蓬莱文章:这里指李云供职的秘书省。

【赏析】

本诗写于天宝末年,是一首饯别抒情诗。起首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烦躁、郁郁不得志的情绪。三、四两句诗人笔锋一转,阴霾一扫而空,豪爽依旧。从第五句到第八句,写宾主二人在谢眺楼把酒言欢的场面。结尾四句,诗人回到现实,烦恼、忧愁又一股脑涌上心间,因此“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而这两句诗写得极好,用现实的景物表达了高妙的意境,将现实与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想要摆脱现状却不得已的苦闷心情。本诗构思新颖独特,结构跳跃,感情瞬息万变,充满艺术表现力。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