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水边的爱慕与追求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赏析】
在人们四季轮回的生活中,有一种季节常常会使文人感怀不已,有一种思绪总在不经意间掠过文人的心头,它就是能够寄寓文人伤感情怀的——秋季。
秋天是一个能够使文人心旌摇荡、抒发丰富情感的季节。“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秋雨、秋叶,不知在这种萧瑟的秋意中有多少情感化成了漫天飞舞的诗句。这其中一定会有这首《蒹葭》。
这首诗共分三个章节,每一章都以蒹葭起兴。诗中的“葭”指的是初生的芦苇,“蒹葭”则泛指芦苇。作者借芦苇、水、霜、露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朦胧、清新而又神秘的意境。作者在诗中描写了一个深秋的清晨,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经凝成了冰霜。一位男子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畏艰难险阻,矢志不渝地追寻,沿着溪流追寻心中的“伊人”。由于水属阴性,所以诗中所描述的水就成为了一位羞涩少女的象征,也就是男子苦苦追求的“伊人”。作者借水比喻婀娜、轻柔的女子的美,而那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在脸上的轻纱。
诗歌的第一章写的是男子隔水远望,“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若即若离。第二章和第三章则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表现了男子追寻女子道路的漫长,和在路上遇到的艰险,从中表现出主人公不能走近“伊人”,却又永远不放弃希望的执着精神。在艺术手法上,《蒹葭》使用了“兴”的手法,让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深秋的景色自然会使人平添一份无法割舍的幽暗与悲凉。在这样的季节里,独自走在河边,身旁已经没有伊人的陪伴了。但不管怎样,多情总比无情好,只要心中有情,不放弃追求就是一种无尽的幸福。就像诗中隐含着的这位少女,一会儿出现在水边,一会儿又出现在水之洲。岸边的石子、高高的芦苇又阻挡了男子寻觅的脚步,使他因为寻找不到那位少女而感到心如刀割。但是“所谓伊人”不管在水何方,无论“溯洄从之”还是“溯游从之”,男子都会心甘情愿地去寻找。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潺潺的河水曲曲折折地穿过芦苇丛,一直消失在尽头。一阵微风掠过,高高的芦苇一层层地低下头,就像海上泛起的波浪。《诗经》开卷第一首诗《关雎》也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面对美好的伴侣,青年们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这也正是《关雎》以及《蒹葭》所崇尚的一种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歌所描绘的是一幅优美又带有一丝感伤的图画。可以说整首诗都充满了浓浓的画意,正可谓是“诗中有画”,相得益彰。
诗中重点突出的就是男子对少女的追随与寻找。可以说,拥有就是一种幸福,而追寻就是一种诗意。在我们的人生中,很多东西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我们不必执着于佳人在怀的唯一期待,因为我们大概会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忧伤里,在不经意间悟出爱情的真谛。
而对于一位真正的求索者来说,目标是一种方向。当然达到目标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还是追逐的过程。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过程之中。同样,追求的价值和意义也存在于过程之中。如果我们忽视过程,只看重结果的话,那么我们就已经忽视了追求的本身。
无论从理论道德上来说,还是从实际情况上而言,那种尽善尽美的境界都是不可能达到的。换句话说,尽善尽美只是一种理念,一种心灵所追求的理想。但是它可以指引我们在平庸琐碎的生命历程中向前迈进,就像黑夜中永不熄灭的照亮前方道路的火把,使我们在迷途中能够拥有这个指南针,指引我们不断地追求、前进。
- 蒹葭(jiānjiā):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
- 伊人:那个人。
- 溯洄:逆流而上。从:追寻。
- 溯游:顺流而下。
- 凄凄:茂盛的样子。
- 晞(xī):干。
- 湄:岸边。
- 跻(jī):登高。
- 坻(chí):水中的小沙洲。
- 采采:茂盛的样子。
- 已:止,干。
- 涘(sì):水边。
- 右:弯曲,迂回。
- 沚:水中的小沙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