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卷 辞赋与乐府诗

最美丽的古典诗词大全集 作者:亚瑟,舟东 著


第二卷 辞赋与乐府诗

辞赋:

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骈文受赋的影响很大,骈比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

乐府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汉乐府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于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吊屈原赋

贾谊

作者简介

贾谊(前200—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23岁时因遭群臣忌恨被贬,后被召回长安,33岁去世。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辞赋以《吊屈原赋》《鵩鸟赋》最为著名。

谊为长沙王太傅(1),既以谪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其终篇曰:“已矣哉!国无人兮,莫我知也。”遂自投汨罗而死。谊追伤之,因自喻,其辞曰:

恭承嘉惠兮(2),俟罪长沙(3);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4),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5),乃殒厥身(6)。呜呼哀哉!逢时不祥(7)。鸾凤伏窜兮(8),鸱枭翱翔(9)。阘茸尊显兮(10),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11),方正倒植。世谓随、夷为溷兮(12),谓跖、蹻为廉(13);莫邪为钝兮(14),铅刀为铦(15)。吁嗟默默,生之无故兮;斡弃周鼎(16),宝康瓠兮(17)。腾驾罢牛(18),骖蹇驴兮(19);骥垂两耳,服盐车兮(20)。章甫荐履(21),渐不可久兮;嗟苦先生,独离此咎兮(22)

屈原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23)?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24),沕深潜以自珍(25);偭蟂獭以隐处兮(26),夫岂从虾与蛭蟥(27)?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而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28),亦夫子之故也。历九州而其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兮,览德辉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徵兮,遥曾击而去之(29)。彼寻常之污渎兮(30),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

【注释】

(1)长沙王:西汉长沙王吴芮的玄孙吴差。太傅:官名。(2)恭承:敬受。嘉惠:美好的恩惠。(3)俟罪:待罪。(4)造:到。讬:同“托”,寄托。先生:指屈原。(5)罔极:没有准则。(6)殒(yǔn):死亡。厥:其,这里指屈原。(7)不祥:不幸。(8)伏窜:躲藏。(9)鸱枭:猫头鹰一类的鸟,泛指不吉祥的鸟,在这里喻指小人。翱翔:这里比喻得志升迁。(10)阘(tà):小门。茸:小草。(11)逆曳:指不被重用。(12)随:卞随。夷:伯夷。二人皆为古代贤人的代表。溷(hùn):混浊。(13)跖:春秋时鲁国人,大盗。蹻(jué):庄蹻,战国时楚国将领。二人皆泛指“坏人”。(14)莫邪(yé):古代宝剑。(15)铅刀:软而钝的刀。铦(xiān):锋利。(16)斡(wò)弃:抛弃。斡,旋转。周鼎:比喻栋梁之材。(17)康瓠(hù):比喻庸才。(18)罢(pí):疲惫。(19)蹇:跛脚。(20)服:驾。(21)章甫:古时一种礼帽。荐:垫。(22)离:通“罹”,遭遇。咎:灾难。(23)壹郁:同“抑郁”。(24)袭:效法。(25)沕(mì):深潜的样子。(26)偭(miǎn):向。蟂獭(xiāotǎ):水獭一类的动物。(27)虾(há):蛤蟆。蛭:水蛭,蚂蟥类动物。螾:同“蚓”,蚯蚓。(28)般:久。尤:祸患。(29)曾击:高翔。曾,高飞的样子。(30)污渎:污水沟。(31)鳣(zhān):鲟一类的大鱼。

【赏析】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巅峰时期,是一个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统治下的盛世,然而盛世身影之下,其实积累了很多的弊端和问题,贾谊希望大刀阔斧地将这些问题提早解决,却触碰了那些他不该触碰的人和事。汉文帝虽然爱贾谊之才华,但满朝权贵却容不下这个傲慢的贾谊。后来汉文帝已经听信谗言,对他逐渐疏远。后来贾贾谊被贬来长沙当太傅,被迫离开长安,当时贾谊仅仅二十三岁,正是年轻有为、意气风发的时候。

这篇赋即作于中途。开篇交代自己“为长沙王太傅”,如今“既以谪去,意不自得”;文字间流露出作者当时内心的悲愤之情。作者贾谊只看到了生的苦,却没想过如何避免此种苦难。他奉旨来到长沙,在湘水边上,贾谊想起了溺水而亡的屈原,因为生不逢时,所以悲壮落难,屈原是高飞的鸿鹄,却被一群燕雀埋没其中,这就是时也,命也。屈原的悲剧竟在百年后的自己身上重演,作者的悲愤无言以表。

下文是作者吊屈原之辞,对于屈原遭受了世上无穷无尽的谗言,最终投身汨罗的命运,作者无尽悲叹,于是感慨道:现在的时局是鸾凤蛰伏,怪鸟翱翔,小人得志、享受尊贵,圣人却遭受谗言,无法立足,坏人被认为廉洁,莫邪这样的宝剑反而被说锈钝,抱负无法施展,犹如屈原所处的局面,好像抛弃宝鼎,却觉得瓦盆为宝物,将跛足的牛马当做骏马,反而让良驹拉车,帽子与鞋子颠倒了位置,哀叹屈原不幸的同时,贾谊也为自己哀叹,竟然遭遇了这样的不公正。

此文,以寄托自己无奈而又无趣的人生现状。贾谊是敏锐的,他可以看到当下人们未能触及的问题,他能看到未来需要解决的弊端,然而对于正直激昂的文人来说,仕途总是格外不好走。仕途上的突然跌落不免让作者心灰意冷。

贾谊年纪轻轻便满腹文采,他从小就博览群书,旷古阅今,少年时期跟随着荀子的徒弟学习百家之术,温读《春秋左氏传》,十八岁的时候就以出色的诗词歌赋才能崭露头角,而后被汉文帝赏识,进宫为博士,就此迈入了仕途。仅仅二十一岁的他,是当时所有的博士里最年轻的一个。然而,出名得早,并没有带给贾谊多少快乐,贾谊为人耿直,直言快语,他将自己的一腔抱负宣泄了出来。他或许是一个文采斐然的才子,却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官员,他在自认为得到了汉文帝的赏识可以大有作为的时候,却没有看到历史的宿命正在延伸。

在这篇《吊屈原赋》中,贾谊将自己和屈原相比较,或许在他心里,自己有着和屈原一样高的情操,而命运偏偏对他们二人如此不公。

最后一段中,作者表达了这样的志向,他认为屈原以死明志,但自己并不太认可这种做法,“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横江湖之鳣鲸兮,固将制于蝼蚁”。凤凰本应当是志存高远的神鸟,怎么能陷入泥潭无法自拔呢?远离浑浊的世界独自登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怎么可以因一时的困难而放弃生命?只要坚持下去,那江湖中的鲸鱼,怎么能受制于蝼蚁鼠辈?这是贾谊真正的想法。与其毫无意义地死去,喂了鱼虾,不如忍辱活着。作者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不可预测,但他还是不愿放弃信念。贾谊蛰伏三年之后,再次被调入长安,担任梁怀王太傅,但好景不长,梁怀王在一次骑马中不慎坠马身亡,这再次给了贾谊沉重的打击,他深深自责,一年之后也泪尽而亡,年仅三十三岁。

刘勰称贾谊的文章:“理既切至,辞亦通畅,可谓识大体矣。”此赋可谓当之。

长门赋

司马相如

作者简介

司马相如(约前179—约前118年),字长卿,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汉大辞赋家,代表作为《子虚赋》。作品辞藻华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集大成者,后人称之为“赋圣”。

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1),颇妒。别在长门宫(2),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3),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4),因于解悲愁之辞(5)。而相如为文以悟上(6),陈皇后复得亲幸(7)

夫何一佳人兮(8),步逍遥以自虞(9)。魂逾佚而不反兮(10),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11)。心慊移而不省故兮(12),交得意而相亲(13)

伊予志之慢愚兮(14),怀贞悫之懽心(15)。愿赐问而自进兮(16),得尚君之玉音(17)。奉虚言而望诚兮(18),期城南之离宫(19)。修薄具而自设兮(20),君曾不肯乎幸临(21)。廓独潜而专精兮(22),天漂漂而疾风(23)。登兰台而遥望兮(24),神怳怳而外淫(25)。浮云郁而四塞兮(26),天窈窈而昼阴(27)。雷殷殷而响起兮(28),声象君之车音。飘风回而起闺兮(29),举帷幄之襜襜(30)。桂树交而相纷兮(31),芳酷烈之訚訚(32)。孔雀集而相存兮(33),玄猿啸而长吟(34)。翡翠协翼而来萃兮(35),鸾凤翔而北南(35)

汉武帝

心凭噫而不舒兮(37),邪气壮而攻中(38)。下兰台而周览兮,步从容于深宫(39)。正殿块以造天兮(40),郁并起而穹崇(41)。间徙倚于东厢兮,观夫靡靡而无穷(42)。挤玉户以撼金铺兮,声噌吰而似钟音(43)。刻木兰以为榱兮(44),饰文杏以为梁(45)。罗丰茸之游树兮,离楼梧而相撑(46)。施瑰木之欂栌兮,委参差以槺梁(47)。时仿佛以物类兮,象积石之将将(48)。五色炫以相曜兮(49),烂耀耀而成光(50)。致错石之瓴甓兮,象瑇瑁之文章(51)。张罗绮之幔帷兮(52),垂楚组之连纲(53)

抚柱楣以从容兮(54),览曲台之央央(55)。白鹤嗷以哀号兮(56),孤雌跱于枯肠(57)。日黄昏而望绝兮(58),怅独托于空堂(59)。悬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60)。援雅琴以变调兮,奏愁思之不可长(61)。案流徵以却转兮,声幼眇而复扬(62)。贯历览其中操兮,意慷慨而自昂(63)。左右悲而垂泪兮,涕流离而从横(64)。舒息悒而增欷兮(65),蹝履起而彷徨(66)。揄长袂以自翳兮(67),数昔日之諐殃(68)。无面目之可显兮,遂颓思而就床(69)。抟芬若以为枕兮(70),席荃兰而茞香(71)

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72)。惕寤觉而无见兮(73),魂迋迋若有亡(74)。众鸡鸣而愁予兮(75),起视月之精光(76)。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77)。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78)。夜曼曼其若岁兮(79),怀郁郁其不可再更(80)。澹偃蹇而待曙兮(81),荒亭亭而复明(82)。妾人窃自悲兮(83),究年岁而不敢忘(84)

【注释】

(1)孝武皇帝:指汉武帝刘彻。陈皇后:名阿娇,是汉武帝姑母之女。武帝为太子时娶为妃,继位后立为皇后。得幸:受到宠爱。(2)长门宫:汉代长安别宫之一。(3)工为文:擅长写文章。工,善于,擅长。(4)文君:即卓文君。取酒:买酒。(5)于:为。此句说让相如作解悲愁的辞赋。(6)为文:指作了这篇《长门赋》。(7)复:又、重新(8)“夫何”句:这是怎样的一个佳人啊。夫,犹“是”。何,疑问之辞。(9)逍遥:缓步行走的样子。虞:度,思量。(10)逾佚:外扬,失散。佚,散失。反:同“返”。(11)“言我”二句:谓武帝曾说过朝往而暮来,现在却恣乐于饮食而把人给忘记了。我,指汉武帝。人,指陈皇后。(12)慊(qiàn、欠)移:决绝变化。省(xǐng醒)故:念旧。此句指武帝的心已决绝别移,忘记了故人。(13)得意:指称心如意之人。相亲:相爱。(14)伊:发语词。予:指陈皇后。慢愚:迟钝。(15)怀:抱。贞悫(què却):忠诚笃厚。懽:同“欢”。此句指自以为欢爱靠得住。(16)赐问:指蒙武帝的垂问。自进:前去进见。(17)“得尚”句:谓侍奉于武帝左右,聆听其声音。尚,奉。(18)奉虚言:指得到一句虚假的承诺。望诚:当做是真实。(19)“期城南”句:在城南离宫中盼望着他。期,盼望。离宫,正宫之外供帝王出巡时居住的宫室。此指长门宫。(20)修:置办,整治。薄具:指菲薄的肴馔饮食。(21)曾:乃,却。幸临:光降。(22)廓:空寂,孤独。此指忧伤的样子。独潜:独自深居。专精:用心专一。此指一心思念。(23)漂漂:同“飘飘”。(24)兰台:华美的台榭。一说台名。(25)怳怳:同“恍恍”,心神不定的样子。外淫:指神不守舍。淫,游。(26)郁:郁结。四塞(sè色):遍布。(27)窈窈:幽暗的样子。(28)殷殷(yǐnyǐn隐):形容雷的声音。(29)飘风:旋风。起闺:指吹开内室之门。闺,宫中小门。(30)帷幄:帷帐。襜(chān搀)襜:摇动的样子。(31)交:交错。相纷:杂乱交错。(32)芳:指香气。訚(yín银)訚:形容香气浓烈。(33)相存:相互慰问。(34)玄猨:黑猿。猨,同“猿”。(35)翡翠:鸟名。胁翼:收敛翅膀。萃:集。(36)鸾凤:指鸾鸟和凤凰。翔而北南:南北飞翔。此指自由飞来飞去。(37)凭噫:愤懑抑郁。(38)攻中:攻心。(39)“下兰台”二句:谓走下兰台,在深宫中周游观览。极写百无聊赖。(40)块:屹立的样子。造天:达到天上。造,达。(41)郁:形容宫殿雄伟、壮大。穹崇:高大的样子。(42)“间徙倚”二句:谓有时在东厢各处徘徊游观,观览华丽美好的景物。间,有时。徙倚,徘徊。靡靡,华丽。(43)“挤玉户”二句:推开殿门摇动金属作的门环,发出很大的像撞钟一样的声音。挤,排挤,推开。撼,摇动。金铺,金属作的门环。噌吰(zēnghóng),钟声。(44)木兰:树名,似桂树。榱(cuī崔):屋椽。(45)文杏:即银杏树。以上二句形容建筑材料的华美。(46)“罗丰茸”二句:梁上的柱子交错支撑。罗,集。丰茸(róng荣),繁多的样子。游树,浮柱,指屋梁上的短柱。离楼,众木交加的样子。梧,屋梁上的斜柱。(47)“施瑰木”二句:谓用瑰奇之木做成斗拱以承屋栋,房间非常空阔。瑰木,瑰奇之木。欂栌(bólú博卢),指斗拱。斗拱是我国木结构建筑中柱与梁之间的支承构件,主要由拱(弓形肘木)和斗(拱与拱之间的斗形垫木)纵横交错,层层相叠而成,可使屋檐逐层外延。委,堆积。参差,指斗、拱纵横交错、层层相叠的样子。槺梁,屋室空阔的样子。(48)时,时时的意思。仿佛,相似,近似。物类,以物比物。积石,指积石山。将(qiāng)将,高峻的样子。(49)炫:明亮。曜:照耀。(50)耀耀:明亮的样子。(51)“致错石”二句:用彩石铺成的地面,像玳瑁的花纹一样华丽。致,细密。错石,积众石而成彩。瓴甓(língpì伶辟),铺地的砖。瑇瑁,即玳瑁。海龟类动物,背部有褐色和淡黄色相间的花纹。文章,花纹、色彩。(52)罗、绮:皆指用丝织成的布。幔:帐幕。帷:帐子。(53)楚组:指楚地产的丝带。组,组绶,本用以系玉,以楚产最有名。连纲:指连接幔帷的绳带。纲,网上的总绳。(54)抚:按,摸。柱楣:柱子和门楣。楣,门上横梁。从容:舒缓。此处指神态消极。(55)曲台:宫殿名。旧注说在未央宫东面。央央:广大的样子。(56)噭(jiào叫):鸟哀鸣声。(57)孤雌:失偶的雌鸟。跱:同“峙”,停留。(58)望绝:指久候而不至。(59)怅:愁怅,悲伤。托:指托身。(60)“悬明月”二句:谓明月高挂,孤独地照着自己,在洞房中消磨如此良夜。徂(cú殂),往,消逝。洞房,深邃的内室。(61)“援雅琴”二句:指操起琴来弹奏却改变了原来的常调,虽可抒发心中愁思但不能维持长久。援,引,操起。(62)“案流徵(zhǐ止)”二句:弹奏中转成徵声,声音由轻细而变成激扬。案,同“按”,此指弹奏。徵,古代五音中的第四音,声音激越。幼妙,同“要妙”,指声音轻细。(63)“贯历览”二句:将上述琴曲连贯起来看胸中情操,显示出意志慷慨不平。贯,连贯,贯通。自昂(áng昂):自我激励。(64)涕:眼泪。流离:流泪的样子。从横:同“纵横”,此指泪流之多。(65)舒:展,吐。息悒:叹息忧闷。欷:抽泣声。(66)蹝(xǐ徙)履:趿着鞋子。彷徨:徘徊的意思。(67)揄(yú余):扬起。袂(mèi妹):衣袖。自翳(yì义):自遮其面。翳,遮蔽。(68)数:计算,回想。諐(qiān)殃:过失和罪过。諐,同“愆”。(69)“无面目”二句:自己无面目见人,只好满怀心事上床休息。颓思,愁思,伤感。(70)抟(tuán团):揉。芬若:香草名。(71)荃、兰、茝:皆为香草名。此句说以荃、兰、茝等香草为席。旧注说以香草比喻修洁自己行为。(72)魄:魂魄。此指梦境。若君之在旁:谓像在君之旁。(73)惕寤:指突然惊醒。惕,急速,突然。寤,醒。(74)迋(guàng逛)迋:恐惧的样子。若有亡:若有所失。(75)愁予:即予愁。(76)月之精光:即月光。(77)毕、昂:二星宿名,五六月间出于东方。(78)“望中庭”二句:望着中庭微暗的月光,虽然是盛夏,感受如同深秋一样。蔼蔼,月光微暗的样子。季秋,深秋。(79)曼曼:同“漫漫”,言其漫长。(80)郁郁:此指心中的愁苦。不可再更:指不能重有欢乐之时。(81)澹:荡动。偃蹇:伫立的样子。此句指心绪不宁,坐立不安等待天明。(82)荒:昏暗。亭亭:久远的样子。(83)妾人:自称之辞。(84)“究年岁”句:穷年累月终不敢忘君。究,终。

【赏析】

这篇有名的长门赋,是司马相如为汉武帝刘彻的陈皇后所作。

诗人开头写道:“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居。言我朝往而暮来兮,饮食乐而忘人。心慊移而不省故兮,交得意而相亲。”佳人轻移玉步,香魂飘散而无法相聚,因为独自居住而身形俱损,圣上答应会前去探望,却因为新人笑,而忘记了旧人哭,从此绝迹不再相见,与别的美人相亲相爱时,早已忘记了旧人的苦楚。

在这里诗人寥寥数语,便切中要害,直入主题,令阿娇往昔泼辣蛮横的形象荡然销毁,而只是以一个娇俏可人的小女子形象出现,楚楚动人,引人怜爱。

接着下文写:“忽寝寐而梦想兮,魄若君之在旁。惕寤觉而无见兮,魂迋迋若有亡。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观众星之行列兮,毕昴出于东方。望中庭之蔼蔼兮,若季秋之降霜。夜曼曼其若岁兮,怀郁郁其不可再更。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复明。妾人窃自悲兮,究年岁而不敢忘。”这段以陈皇后口吻写,自己夜深时忽然觉得君王又躺在身边,惊醒后发觉原来是美梦一场,顿时魂魄失散,犹如死亡的降临一般痛苦。鸡鸣虽然已经响起,但还是午夜时分,不得寐后,只能挣扎坐起,一夜坐到天亮。看着天边的星光,犹如秋之霜降一般清冷,庭院深深深几许,却都是盛不下这许多的感伤,岁月翻覆。究竟是故人已然被遗忘于这深宫永巷之中,还是帝王太过繁忙,不得来看。就好像难眠的夜晚,等待的滋味如此漫长,而又辛酸。只是,妾身却是一日不敢忘记,当日欢好的场景。

这篇汉地散体大赋,辞藻华丽,时而气采宏流,时而细腻精巧,读者为之动容。作品将离宫内外的景物与人物的情感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景中见情,为赋中别创。词文虽长,但无一不是在表述阿娇寂寞之中深感罪孽,夜半醒来,仿佛感觉到帝王就陪伴身边,哪料只是一场梦幻而已,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失宠皇后的凄楚心境历历眼前。汉武帝不是无情之人,看到这里怎能不念及当日旧情。

南宋词人辛弃疾写过一首《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其中的长门事就是指汉武帝与陈皇后阿娇的这段故事。只是,司马相如的文笔再好,也只挽得君王一时的悔意和恩情,于是准拟佳期又误。但这并不曾影响这篇著名的汉赋在文学史的光辉。

这篇《长门赋》,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昭明文选》。序言中说是西汉司马相如作于汉武帝时。但是由于序言里提及了武帝的谥号,而这是当时的司马相如不可能知道的,而且正史中并无武帝复幸陈皇后之事。顾炎武《日知录》城其“假设之辞”。何焯《义门读书记》也说:“此文乃后人所拟,非相如作。其此细丽,盖平子之流也。”所以《长门赋》也被认为是假托相如而作。但是因为此文写的甚是动人,历代文学称赞的成功之作。也正好切合了才子情种司马相如的性情与传闻,所以后世一般还是将辞赋归为他的名篇之作。

子虚赋

司马相如

楚使子虚于齐,王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畋。畋罢(1),子虚过姹乌有先生(2),亡是公存焉。坐安,乌有先生问曰:“今日畋,乐乎?”子虚曰:“乐。”“获多乎?”曰:“少”。“然则何乐?”对曰:“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云梦之事也。”曰:“可得闻乎?”子虚曰:“可”。王车架千乘,选徒万乘,畋于海滨。列卒满泽,罘网弥山(3)。掩兔辚鹿(4),射麋脚麟(5)。鹜于盐浦(6),割鲜染轮(7)。射中获多,矜而自功。顾谓仆曰:“楚亦有平原广泽游猎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孰与寡人乎?”仆下车对曰:“臣楚国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余年,时从出游,游于后园,览于有无,然犹未能遍睹也,又焉足以方其外泽乎?”齐王曰:“虽然,略以子之所闻见而言之。”

仆对曰:“唯唯(8)。”‘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云梦者,方九百里,其中有山焉。其山则盘纡岪郁(9),隆崇嵂崒(10),岑崟参差(11),日月蔽亏。交错纠纷,上干青云。罢池陂陀(12),下属江河(13)。其土则丹青赭垩(14),雌黄白坿(15),锡碧金银。众色炫耀,照烂龙鳞。其石则赤玉玫瑰,琳珉昆吾(16),瑊瓑玄厉(17),碝石碔砆(18)。其乐则有蕙圃:蘅兰芷若(19),芎菖浦(20),江蓠蘼芜(21),诸柘巴苴(22)。其南侧有平原广泽:登降陁靡(23),案衍坛曼,缘似大江,限以巫山;其高燥则生葳菥苞荔(24),薛莎青薠(25);其埤湿则生藏茛蒹葭(26),东蘠雕胡。莲藕觚卢(27),菴闾轩于(28)。众物居之,不可胜图。其西则有涌泉清池:激水推移,外发芙蓉菱华,内隐钜石白沙;其中则有神色蛟鼍(29),瑇瑁鳖鼋(30)。其北则有阴林:其树楩楠豫章(31),桂椒木兰,檗离朱杨(32),楂梨梬栗(33),橘柚芬芬;其上则有鹓孔弯(34),腾远射干(35);其下则有白虎玄豹,曼蜓貙犴(36)

于是乎乃使专诸之伦(37),手格此兽。楚王乃驾驯交之驷,乘雕玉之舆,靡鱼段之桡旃(38),明月之珠旗,建于将之雄戟,左乌号之雕弓,右夏服之劲箭。阳子骖乘,阿为御,案节未舒,即陵狡兽;蹴蛩蛩(39),辚距虚。轶野马(40),惠陶余(41),乘遗风,射游骐。倏目倩利(42),雷动犬至,星流霆击,弓不虚发,中心决眦(43),洞胸达掖,绝乎心系。获若雨兽,把草蔽地。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览乎阴林,观壮士之暴怒,与猛兽之恐惧。徼郄受诎(44),殚睹众兽之变态。

于是郑女曼姬,被阿锡(45),揄纻缟(46),杂纤罗,垂雾縠(47),襞积褰绉(48),郁桡溪谷。纷纷排排,扬施戌削,蜚襳垂髾。扶舆猗靡,翕呷萃蔡;下靡兰蕙,上指羽盖;错翡翠之威庭,缪绕玉绥。眇眇忽忽,若神仙之仿佛。

于是乃相与獠于蕙圃,媻姗勃窣(49),上乎金提。揜翡翠,射鹱义(50),微矰出(51),孅缴施(52)。弋白鹄,加鸟鹅,双仓下,玄鹤加。怠而后发,游于清池。浮文益,扬旌世,张翠帷,建羽盖。罔瑇瑁,钓紫贝。金鼓,吹鸣籁。榜人歌,声流喝。水虫骇,波鸿沸,涌泉起,奔扬会。田石相击(53),良良嗑嗑,若雷霆之声,闻平数百里之外。将息獠者,击灵鼓,起烽燧,车按行,骑就从,丽乎淫淫,般乎裔裔。

于是楚王乃登云阳之台,怕乎无为,詹乎自持(54),芍药之和具,而后御之。不若大王终日驰骋,曾不下舆,月割轮粹(55),自以为娱。臣窃观之,齐殆不如。于是齐王无以应仆也。

乌有先生曰:“是何言之过也!足下不远千里,来贶齐国(56):王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畋,乃欲戮力致获,以娱左右,何名为夸哉?问楚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余论也。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窃为足下不取也。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也。彰君恶,伤私义,二者无一可,而先生行之,必且轻于齐而累于楚矣!且齐东陼巨海,南有琅邪,观乎成山,射乎之罘,浮渤澥,游孟诸。邪与肃慎为邻,右以汤谷为界。秋田乎青邱,徬徨乎海外,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若乃俶傥瑰玮,异方殊类,珍怪鸟兽,万端鳞卒,充物其中,不可胜记,禹不能名,不能计(57)。然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

【注释】

(1)畋(tián):打猎。(2)过姹(chà):访问。(3)罘(fú)网:捕兔之网。(4)辚(lín)鹿:用车辗鹿。(5)脚麟(lín);抓住大牡鹿。(6)鹜(wù)于盐浦:在海滩上奔驰。(7)割鲜染轮:杀食猎物,染红车轮。(8)唯唯:是,好。(9)盘纡(yū)岪(fú)郁:迂回曲折。(10)隆崇嵂崒(lǜzú):高耸危险。(11)岑崟(cényín)参差(cēncī):高峻不平。(12)罢池陂陀(pítuó):山坡宽广。(13)下属(zhǔ)江河:与河相连。(14)丹青赭垩(zhěè):朱砂、青土、红土、白土。(15)雌黄白坿(fù):黄土、灰土。(16)琳珉(línmín)昆吾:玉石、矿石。(17)瑊瓑(jiānlè)玄厉:次玉石、磨刀石。(18)碝(ruǎn)石碔砆(wǔfū):美石、白纹石。(19)蘅(héng)兰芷(zhǐ)若:杜蘅、泽兰、白芷、杜若。(20)芎(qiōngqóng)、菖蒲:两种香草名。(21)江蓠(lí)、蘼芜(míwú):香草名。(22)诸柘(zhè)巴苴(jū):甘蔗、芭蕉。(23)陁(yǐ)靡:斜(xiē)坡。(24)葳(zhēn)菥(xī)苞荔(lì):马蓝、菥草、苞草。(25)薛莎(suō)、青薠(fān):两种野草。(26)藏莨(zānglàng)、蒹葭(jiānjiā):荻草、芦苇。(27)觚(gū)卢:葫芦。(28)菴闾(ānlǘ)、轩于(xuānyú):两种水草。(29)鼍(tuó):扬子鳄。(30)鼋(yuán):大。(31)楩楠(piánnān):树、楠树。(32)檗(bò)离:黄檗、山梨。(33)楂梨zhā)梨梬(yǐng)栗:山楂、黑枣。(34)鹓(yuānchú),孔鸾(luán):凤凰、孔雀。(35)腾远射(yè)干:猿猴、小狐。(36)曼蜓(wànyán):似狸而长的兽。貙犴(chūàn):比狸大的猛兽。(37)专(tuán)诸:勇士名。(38)靡(fēi):挥动。桡旃(náozhān):曲柚旗。(39)蹴(cù):踩倒。蛩蛩(qióng):一种巨兽。(40)轶(yì):超过。(41)惠(wèi):用车头撞。陶余(táotú):良马。(42)倏目(shūshùn)倩利(qiànlì):迅速奔驰。(43)眦(zì):开裂。(44)徼郄(yāojù)受诎(qū):拦住并收拾疲乏绝路之野兽。(45)被阿锡(xì):披薄绸。(46)揄纻缟(yúzhùgǎo):拖着麻绢裙。(47)縠(hù):轻纱。(48)襞(bì)积褰(qiān)绉:裙褶衣皱。(49)(pán)媻姗勃窣(bèisù):慢慢行走。(50)射鹱义(jùnyí):锦鸡。(51)微矰(zēng):短箭。(52)缴:箭上细绳。(53)田(lèi)石:众石。(54)詹(dàn):保持。(55)月割轮粹(cuì):切小块肉在车轮旁烤吃。(56)贶(kuàng):赐教。(57)(xiè):尧之贤臣契。

【赏析】

《子虚赋》作于司马相如游梁之时。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载,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赋》”。

首先,在作品中人物的设定及所表现的感情的特质方面,《子虚赋》同此前的作品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在屈原的《离骚》《九章》中,作者都是直接抒情,贾谊的《吊屈原赋》也基本如此。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通过假设问对的方式展开,作品中出现楚王和宋玉两个人物。枚乘的《七发》假托于楚太子与吴客,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假设的人物实现,而其情感特征仍属于个体的性质,即作品中的“宋玉”、“吴客”个人的认识或感受。子虚、乌有的对话则不然。这里固然是两个单体的人在谈话,但这两个人物所承载的身份、意义却已不同。子虚以使臣的角色出现,其所陈述的内容,所表达的感受,既是他个人的,同时也与他使臣的身份、使命有直接的关系。他的荣辱之感已同楚国的荣辱紧密联系在一起。作品中的乌有先生是齐人。虽然他没有维护齐或代表齐之利益的使命、职责,但谈话间却无不为齐一辩之处。他在夸耀齐之广大以后说:“然(齐)在诸侯之位,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先生又见客,是以王辞不复。何为无以应哉?”这就不是以朋友的或个人的口吻谈话,而是在批评子虚的同时,也于言谈间维护齐的威望。作品中的人物已不是单体的个人,他们承载起了群体的感受与意识。这一变化对《两都赋》和《二京赋》的人物设定都有深刻的影响。

其次,作品内容的展开和人物对话中的冲突,更深刻地展现出不同时代、不同人群间的思想冲突,通过子虚、乌有二人的对话,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使命意识。

作品开篇便揭示子虚的身份:他是楚的使臣,出使于齐,受到齐王的热情接待:“悉发境内之士,备车骑之众,与使者出田。”畋猎毕,子虚“过诧乌有先生”。二人思想观念的差异也随之展开。《史记集解》引郭璞曰:“诧,夸也。”子虚拜访乌有先生,本出于炫耀的动机,此后,其所谈的内容与这一动机正相合。

子虚向乌有先生解释畋猎中捕获很少,自己却很高兴的原因说:“仆乐齐王之欲夸仆以车骑之众,而仆对以云梦之事也。”他高兴的是自己看破齐王的用意,而自己又有办法予以应对。他认为,齐王与使臣畋猎,并不仅仅出于热情好客,而是想借此炫耀国力,以压倒楚国。他对齐王“矜而自功”的态度十分敏感,而齐王的发问:“楚亦有平原、广泽游乐之地,饶乐若此者乎?楚王之猎何与寡人?”更使他感到盛气凌人的挑战性的口吻。

在回答中,子虚极言己之卑微,自称“楚之鄙人”,极言己见闻之贫乏,对楚的苑囿“未能遍睹”,“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然而,就是这仅见其一又特小小的云梦,便足可胜过齐。

他对齐王的回答中处处显示楚之强盛,同齐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他作为大国使臣对自己君主、邦国的荣誉极力维护,对涉及这方面的言论、行为极其敏感。这里贯穿着他对使命意识的理解与坚守。

在诸侯分立的时代,诸侯交际、聘问的历史上确实存在各式各样的明争暗斗,使臣与出使国君臣彬彬有礼的交往中存在着对荣誉、利益的挑战和维护。同时,使臣是否受到尊重及在何等程度上的尊重,则是两个诸侯国间关系的直接表现。

与之相反的,则是诸侯与使臣交往中一些隐藏在温文尔雅外衣下的明争暗斗。

《晏子春秋·杂下》载,晏子使楚,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邪?”王笑曰:“圣人非所与嬉也,寡人反取病焉。”楚王预先导演了齐人因盗窃被捉的闹剧,欲取笑晏子。而晏子却给予有力的反驳。楚王的导演和自我解嘲中潜伏着齐、楚两大诸侯争胜的阴影。在《子虚赋》中,仍然是齐、楚两大诸侯间的事,只是宾主关系发生了变化。齐成了主人,而楚则为使臣派出的客方。主动权操在齐王手中。在子虚眼中,齐王成了彬彬有礼的挑衅者。子虚则成为维护君国利益、尊严的使臣。

更有甚者则是诸侯国间的无礼之行。《谷梁传·成公元年》云:“季孙行父秃,晋郤克眇,卫孙良父跛,曹公子手偻,同时而聘于齐。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萧同侄子处台上而笑之。闻于客,客不悦而去。”这是对使臣及其诸侯国恶意的戏耍。四国使臣对这侮辱极为愤慨,终于导致翌年晋与鲁、卫、曹败齐,齐顷公也险些被俘。如此严重的问题并不曾发生在子虚身上。但是,诸侯间争斗的必然性却在左右着齐王,也成为子虚使臣意识中的重要因子。

这些前代诸侯间的争斗与不快,正是子虚在出使中显得极为敏感的原因。在《子虚赋》中,大国诸侯恃强凌弱,妄自尊大的强国心理,对使臣的使命意识构成威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是古代使臣普遍遵循的基本原则。而不辱君命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情况和形式,特别是大国之间,既要完成出使任务,还要在应对间,宣扬国之长或优势,显示其国力,扬威诸侯。这是贯穿于子虚滔滔宏论中的潜台词,也是构成《子虚赋》中第一个波澜的主色调。

乌有先生对子虚的回答中不免有为尊者讳,有维护齐之威望的嫌疑。他认为,齐王“悉发境内之士”的畋猎,完全是出于对使臣的热情,“以娱左右也,何名为夸哉!”否定齐王有炫耀之意。至于询问楚的情况,在他看来,也是极其友好的表示:“问楚地之有无者,愿闻大国之风烈,先生之余论也。”都是出于好意。反倒是子虚过于敏感,将友好的接待误解为比权量力的明争暗斗。这些解说实在勉强。他用近乎轻描淡写的语调对齐、楚进行比较,也掩饰不住大国的自豪。至于说道:“然位在诸侯,不敢言游戏之乐,苑囿之大”,则表明他比子虚、比齐王有所收敛而已。但他谈话的要点尚不在于为齐王辩护,而在于对子虚的批评。他从一个更高的思想层面谈问题,指出子虚所言,“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这里指出,诸侯国的君主,应重视自己的道德品质和国策,这才是他所认为的诸侯国之美。作为一个使臣,就应彰显自己君主在这方面的美。而那种对国家幅员与实力的依仗与张扬,都表明其精神之美的缺乏。乌有先生进而指出,子虚的谈话使自己陷入两难的境地:“有而言之,是章君之恶;无而言之,是害足下之信。章君恶而伤私义,二者无一可。”如果他所说属实,那就玷污了使臣的使命,不仅没能彰显楚王的德,反而暴露了楚王贪图淫乐奢侈的缺点。如果他仅仅出于虚荣心而说了谎话,则表明他缺乏诚信,人品操守有亏,作为使臣来说,也是不称职的。

乌有先生的谈话中注入更高的人文精神,即不是徒争物质之强弱,不以强盛的国力构建诸侯关系中的强势话语,而是要在新的强国之美的基础上进行诸侯间的对话。这是对诸侯国交往中重德尚义精神的承袭。

上述诸侯或使臣的言论中都关系到如何认识自己君主或诸侯国之美,如何彰显自己君主或君国优势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子虚的认识过多地着眼于物质条件,而乌有先生则在兼顾幅员物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精神,批评子虚所夸耀的并不是楚之美,是与上述较具人文精神的言论相背离的。另一方面,他又指出,若楚王之猎确如子虚所言,则是贪淫乐而显侈靡,并非楚之美事,子虚作为使臣,应知如何维护国之尊严,不能将楚王之恶显示于天下。

孔子云:“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乌有的言论中不曾涉及前代文献记载,然而,在作者运用的文学语言中已经浸透了前代思想滋养。他们二人之间的言论中表现出两种不同的使臣意识,表现出对国家之美的两种不同理解。他们的言论中也表现出两个文学人物间的差异:子虚是一个徒逞一时之快的思想浅薄的人。乌有先生则是诸侯对立时期的贤士的形象。两个形象的差异和他们言论的交锋构成了《子虚赋》中文脉的波澜。

七发

枚乘

作者简介

枚乘(?—前140年),淮阳(今江苏清江市西南)人,字叔,西汉辞赋家。枚乘因在七国叛乱前后两次进谏吴王而显名。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辞赋,《汉书•艺文志》著录“枚乘赋九篇”。

楚太子有疾(1),而吴客往问之曰(2):“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节轖(3)。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虚中重听,恶闻人声,精神越渫,百病咸生。聪明眩曜,悦怒不平。久执不废,大命乃倾。太子岂有是乎?”太子曰:“谨谢客。赖君之力,时时有之,然未至于是也。”客曰:“今夫贵人之子,必官居而闺处,内有保姆,外有傅父,欲交无所。饮食则温淳甘脆(4),脭醲肥厚;衣裳则杂遝曼煖,燂烁热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也,况其在筋骨之间乎哉?故曰: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5),伤血脉之和。且夫出舆入辇,命曰蹷痿之机(6);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脓(7),命曰腐肠之药。今太子肤色靡曼,四支委随,筋骨挺解,血脉淫濯(8),手足堕窳;越女侍前,齐姬奉后;往来游宴(9),纵恣于曲房隐间之中。此甘餐毒药,戏猛兽之爪牙也。所从来者至深远,淹滞永久而不废,虽令扁鹊治内,巫咸治外(10),尚何及哉!今如太子之病者,独宜世之君子,博见强识,承间语事,变度易意,常无离侧,以为羽翼。淹沉之乐,浩唐之心(11),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太子曰:“诺。病己,请事此言。”

客曰:“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可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不欲闻之乎?”

太子曰:“仆愿闻之。”

客曰:“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中郁结之轮菌,根扶疏以分离。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湍流溯波,又澹淡之。其根半死半生。冬则烈风漂霰(12)、飞雪之所激也,夏则雷霆、霹雳之所感也(13)。朝则鹂黄、鳱鴠鸣焉,暮则羁雌、迷鸟宿焉。独鹄晨号乎其上,鹍鸡哀鸣翔乎其下。于是背秋涉冬,使琴挚斫斩以为琴(14),野茧之丝以为弦,孤子之钩以为隐,九寡之珥以为约。使师堂操畅,伯子牙为之歌。歌曰:‘麦秀兮雉朝飞,向虚壑兮背槁槐,依绝区兮临回溪。’飞鸟闻之,翕翼而不能去;野兽闻之,垂耳而不能行;蚑、蟜、蝼、蚁闻之,拄喙而不能前。此亦天下之至悲也,太子能强起听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犓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飰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尹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臑,芍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鲙。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飰大歠,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太子能强起尝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钟、岱之牡,齿至之车;前似飞鸟,后类距虚,穱麦服处,躁中烦外。羁坚辔,附易路。于是伯乐相其前后,王良、造父为之御,秦缺、楼季为之右。此两人者,马佚能止之,车覆能起之。于是使射千镒之重,争千里之逐。此亦天下之至骏也,太子能强起乘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既登景夷之台,南望荆山,北望汝海,左江右湖,其乐无有。于是使博辩之士,原本山川,极命草木,比物属事,离辞连类。浮游览观,乃下置酒于虞怀之宫。连廊四注,台城层构,纷纭玄绿。辇道邪交,黄池纡曲。溷章、白鹭,孔鸟、鹍鹄,鵷雏、,翠鬣紫缨。螭龙、德牧,邕邕群鸣。阳鱼腾跃,奋翼振鳞。漃漻薵蓼,蔓草芳苓。女桑、河柳,素叶紫茎。苗松、豫章,条上造天。梧桐、并闾,极望成林。众芳芬郁,乱于五风。从容猗靡,消息阳阴。列坐纵酒,荡乐娱心。景春佐酒,杜连理音。滋味杂陈,肴糅错该。练色娱目,流声悦耳。于是乃发激楚之结风,扬郑、卫之皓乐。使先施、徵舒、阳文、段干、吴娃、闾、傅予之徒,杂裾垂髾,目窕心与;揄流波,杂杜若,蒙清尘,被兰泽,嬿服而御。此亦天下之靡丽皓侈广博之乐也,太子能强起游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将为太子驯骐骥之马,驾飞軨之舆,乘牡骏之乘。右夏服之劲箭(15),左乌号之雕弓。游涉乎云林,周驰乎兰泽,弭节乎江浔。掩青,游清风(16)。陶阳气,荡春心。逐狡兽,集轻禽。于是极犬马之才,困野兽之足,穷相御之智巧,恐虎豹,慑鸷鸟。逐马鸣镳,鱼跨麋角。履游麕兔,蹈践麖鹿,汗流沫坠,冤伏陵窘。无创而死者,固足充后乘矣。此校猎之至壮也,太子能强起游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然阳气见于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

客见太子有悦色,遂推而进之曰:“冥火薄天,兵车雷运,旍旗偃蹇(17),羽毛肃纷。驰骋角逐,慕味争先。徼墨广博,观望之有圻(18)。纯粹全牺,献之公门。”

太子曰:“善!愿复闻之。”

客曰:“未既。于是榛林深泽,烟云暗莫(19),兕虎并作。毅武孔猛,袒裼身薄。白刃硙硙,矛戟交错。收获掌功,赏赐金帛。掩苹肆若,为牧人席。旨酒嘉肴,羞炰宾客。涌觞并起,动心惊耳。诚不必悔,决绝以诺;贞信之色,形于金石。高歌陈唱,万岁无斁。此真太子之所喜也,能强起耳游乎?”

太子曰:“仆甚愿从,直恐为诸大夫累耳。”然而有起色矣。

客曰:“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至则未见涛之形也,徒观水力之所到,则恤然足以骇矣。观其所驾轶者,所擢拔者,所扬汩者,所温汾者,所涤汔者,虽有心略辞给,固未能缕形其所由然也。怳兮忽兮,聊兮栗兮,混汩汩兮,忽兮慌兮(20),俶兮傥兮(21),浩瀇瀁兮,慌旷旷兮。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虹洞兮苍天,极虑乎崖涘。流揽无穷,归神日母。汩乘流而下降兮,或不知其所止。或纷纭其流折兮,忽缪往而不来。临朱汜而远逝兮,中虚烦而益怠。莫离散而发曙兮(22),内存心而自持。于是澡概胸中,洒练五藏(23),澹澉手足,颒濯发齿。揄弃恬怠,输写淟浊,分决狐疑,发皇耳目。当是之时,虽有淹病滞疾,犹将伸伛起躄,发瞽披聋而观望之也,况直眇小烦懑,酲醲病酒之徒哉!故曰:发蒙解惑(24),不足以盲也。”

太子曰:“善,然则涛何气哉?”

答曰:“不记也,然闻于师曰,似神而非者三:疾雷闻百里;江水逆流,海水上潮;山出云内(25),日夜不止。衍溢漂疾,波涌而涛起。其始起也,洪淋淋焉,若白鹭之下翔。其少进也,浩浩溰溰,如素车白马帷盖之张。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其旁作而奔起者,飘飘焉如轻车之勒兵。六驾蛟龙,附从太白,纯驰皓蜺,前后络绎。顒顒昂昂,椐椐彊彊,莘莘将将。壁垒重坚,沓杂似军行。訇隐匈礚,轧盘涌裔,原不可当。观其两旁。则滂渤怫郁,暗漠感突,上击下律,有似勇壮之卒,突怒而无畏。蹈壁冲津,穷曲随隈,逾岸出追(26)。遇者死,当者坏。初发乎或围之津涯(27),荄轸谷分(28)。回翔青篾(29),衔枚檀桓。弭节伍子之山,通厉骨母之场,凌赤岸,篲扶桑,横奔似雷行。诚奋厥武,如振如怒(30)。沌沌浑浑,状如奔马。混混庉庉,声如雷鼓。发怒庢沓,清升逾跇,侯波奋振,合战于藉藉之口。鸟不及飞,鱼不及回,兽不及走。纷纷翼翼,波涌云乱,荡取南山(31),背击北岸,覆亏丘陵,平夷西畔。险险戏戏(32),崩坏陂池(33),决胜乃罢。汩潺湲,披扬流洒。横暴之极,鱼鳖失势,颠倒偃侧,沋沋湲湲,蒲伏连延(34)。神物怪疑,不可胜言,直使人踣焉,洄暗凄怆焉。此天下怪异诡观也,太子能强起观之乎?”

太子曰:“仆病,未能也。”

客曰:“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

于是太子据几而起(35),曰:“涣乎若一听圣人辩士之言。”涩然汗出,霍然病已。

【注释】

(1)楚太子:此为假设人物。(2)吴客:此亦为作者虚构的人物。(3)中若节轖(sè):心中就像纡结堵塞一样。轖,古代车旁障蔽物,以皮革重叠缠缚。(4)甘脆:指香甜可口的食物。(5)支:同“肢”。(6)蹷(jué)痿(wěi):腿脚麻痹,不能行动。机:征兆。(7)脓:同“醲”,浓烈味醇的酒。(8)淫濯:过分膨胀。淫、濯都有“大”的意思。(9)游宴:游乐吃喝。(10)巫咸:传说中的神巫,相传他能祷祝被动祛人疾病。治外:指在外用巫术进行祷祝之类。(11)浩唐:同“浩荡”。(12)漂:同“飘”。(13)感:同“撼”,震撼。(14)琴挚:春秋时鲁太师(乐官)挚,善弹琴。(15)服:同“箙”,盛箭的器具。(16)游:解为“向”。此句犹言“迎着清风”。(17)旍:同“旌”。偃蹇:高举的样子。(18)圻:同垠(yín),边界。(19)暗莫:不明的样子。暗,同“暗”;莫,有本作“漠”。(20)忽兮慌兮:与“恍兮忽兮”同义。慌,同“慌”。(21)俶(tì)兮傥(tǎng)兮:卓异不羁的样子。俶,同“倜”。(22)莫:同“暮”。(23)洒:同“洗”。练:汰。藏:同“脏”。(24)“发蒙”句:见《黄帝内经·素问》,原文作“发蒙解惑,未足以论也”。发蒙解惑:犹言使头脑清醒。蒙,不明。(25)内:同“纳”。(26)追:古“堆”字,此指沙堆。(27)或围:地名。或,古“域”字。(28)荄:同“陔”,山陇。轸:隐。一说,上句的“涯”字属此句而无“荄”字,词句为“涯轸谷分”,意思是说涯如转而谷似裂。两说都是形容江涛来临,使山谷改变了样子。(29)青篾:地名。一说,车名。这句形容如车之回旋。(30)振:同“震”,威。(31)取:同“趣”。趣:同“趋”,奔趋。(32)险险戏戏:倾侧危险的样子。(33)陂:同“坡”。池:同“陀”。(34)蒲伏:同“匍匐”。连延:延续的样子。此句说鱼鳖在水中起伏不停。(35)据几:扶几。

【赏析】

这篇《七发》是一篇讽谕性作品。作者开篇写道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其实是假托吴客之口,分析楚太子病因,即在于:奢侈享乐、荒淫贪逸的宫廷生活。进而说此病非药灸所能治愈,唯有“以要言妙道说而去之”。于是引出下文,吴客用多种方法为太子“治病”。逐次谈论了音乐、饮食、马车、宫苑、田猎、观涛,太子皆曰:“仆病未能也。”这些都不管用。

最后吴客向太子进谏道:“将为太子奏方术之士有资略者,若庄周、魏牟、杨朱、墨濯、便蜎、詹何之伦,使之论天下之精微,理万物之是非;孔、老览观,孟子持筹而算之,万不失一。此亦天下要言妙道也,太子岂欲闻之乎?”作者在这里借吴客之口,说出了贵族腐朽生活对人身心的戕害。劝荐贵族统治者应采纳文学方术之士的主张。而这正是此文的主旨所在。

刘勰称枚乘的文采为“古诗佳丽,或称枚叔”(《文心雕龙·明诗》)。而这篇《七发》虽为讽喻性汉赋,但气势恢弘、辞采华美,在汉代辞赋的发展上,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他之后,汉代出现了一批主客问答形式的“七体”文章。《文心雕龙》称“自《七发》以下,作者继踵,观枚氏首唱,信独拔而伟丽矣。及傅毅《七激》,会清要之工;崔骃《七依》,入博雅之巧;张衡《七辨》,结采绵靡;崔瑗《七厉》,植义纯正;陈思《七启》,取美于宏壮;仲宣《七释》,致辨于事理。自桓麟《七说》以下,左思《七讽》以上,枝附影从,十有馀家,或文丽而义暌,或理粹而辞驳。观其大抵所归,莫不高谈宫馆,壮语畋猎。穷瑰奇之服馔,极蛊媚之声色。甘意摇骨髓,艳词洞魂识,虽始之以淫侈,而终之以居正。然讽一劝百,势不自反。子云所谓‘犹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者也。”其影响可见一斑。

悲士不遇赋

司马迁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前187年),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即由司马迁创作。《史记》被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悲夫!士生之不辰(1),愧顾影而独存。恒克己而复礼(2),惧志行而无闻。谅才韪而世戾(3),将逮死而长勤(4)。虽有形而不彰,徒有能而不陈。何穷达之易惑(5),信美恶之难分。时悠悠而荡荡(6),将遂屈而不伸。

使公于公者(7),彼我同兮;私于私者(8),自相悲兮。天道微哉(9),吁嗟阔兮(10);人理显然,相倾夺兮。好生恶死,才之鄙也(11);好贵夷贱(12),哲之乱也。昭昭洞达,胸中豁也(13);昏昏罔觉,内生毒也(14)

我之心矣,哲已能忖;我之言矣,哲已能选(15)。没世无闻,古人唯耻(16);朝闻夕死,孰云其否(17)!逆顺还周,乍没乍起(18)。理不可据,智不可恃(19)。无造福先,无触祸始(20)。委之自然(21),终归一矣!

【注释】

(1)生之不辰:出生没遇到好时辰。一般以此表示所生之世未遇明主贤君或未逢盛世。(2)克己:抑制、约束自己的言行。复礼:合乎礼的要求。(3)谅:信。才韪:才质美好。韪(wěi伟):善。戾(lì):违背,引申为不正常。(4)逮:及,达到。(5)穷:困厄。达:通达,显达。(6)悠悠:形容长久。荡荡:形容广阔无际。(7)公于公者:前“公”字动词,用公心对待;后“公”字名词,指国家或朝廷。(8)私于私者:前“私”字,用私心对待;后“私”字,指自己或自家。(9)天道:包含自然规律和天意两方面含意。微:精微,微妙。(10)吁嗟(xū juē):感叹词。阔:疏阔。(11)才:品质。(12)夷:削平,引申为轻视。(13)昭昭洞达,胸中豁也:明辨事理清楚透彻,通晓领悟。昭昭,明亮的样子。洞达,通达,透彻。豁,开阔明朗的样子,形容通晓领悟。(14)昏昏罔觉,内生毒也:昏愦迷乱而不觉醒,是因内心受了毒害。昏昏,迷乱、不明事理。罔,不、没有。(15)我之……能选:大意是说,我的心意如何,哲人自能揣度;我言论中的是非,哲人自能选择。哲,才智卓越的人。(16)没世无闻,古人唯耻:终生默默无闻,古人以为耻。《论语·卫灵公》:“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17)否(pǐ):《周易》中的一卦,为“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这里是不善、不利的意思。(18)逆顺还周,乍没乍起:背逆和顺遂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忽起忽落。(19)理不可据,智不可恃:意思是,对待当政者是不可能依理恃智的。(20)无造福先,无触祸始:不要跑到福的前面,也不要接近祸的开端。造,往,到。(21)委之自然:托付于自然。委,托付。自然,指宇宙万物。

司马迁

【赏析】

司马迁写下了《悲士不遇赋》,这是他的牢骚,也是他的发泄,他悲叹自己生于一个无法给予自己机会的时代。顾影自怜的同时,他也在时刻约束自己,生怕有违背礼节的地方令人厌烦。这样的情怀至死都不会放松,这样的世情却只能为他一人所有。时光悠长而无尽,司马迁却无法得到救赎。如赋中所说,他的心意无人能懂,也无人可以诉说。人世间的事情就这样显而易见,互相倾轧,贪生怕死是道德的堕落,嫌贫爱富是智慧的降低。

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司马迁46岁,但就在这一年,司马迁第一次经历了人生的沉重打击,不仅是精神上的,还有肉体上的。

这一年,大汉和匈奴进行了一次交战,李广利带兵三万,却劳而无功,几乎全军覆灭,李广利仓皇逃回,却将李广的孙子李陵留在了前线孤军作战,寡不敌众,李陵被匈奴大军生擒后投降,大汉朝的这次围剿土崩瓦解,汉武帝苦心组织的一场消灭匈奴大戏没能如他所愿地落下帷幕,反而被无情地撕破,这对汉武帝来说是一桩奇耻大辱。当时汉武帝就李陵投降的事情征询司马迁的意见。作为一个史官,司马迁有他应有的公道与判断,他告诉汉武帝李陵无错,错的只是这一场准备不足的战争。司马迁的坦白直言,令汉武帝无地自容,失败的愤怒令他将司马迁看做是罪魁祸首,司马迁被投入了监牢。一个史官仗义执言,却换来了阶下囚的下场。于是,司马迁一夜之间前途尽毁,而往日交好者竟无一人来营救他。司马迁最终虽然活了下来,但比死还要难受,在酷吏的折磨下,司马迁被施了宫刑。而在此后所承受的精神痛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王国维曾评论这段历史,认为司马迁这一生是和汉武帝相伴始末的。虽然李陵的投降令司马迁暂时离开了汉武帝的视野,而之后一次谗言的进献,令汉武帝对李陵彻底失望,进而大开杀戒,司马迁亦没能逃过劫难。

武帝征和二年,司马迁穷其一生的心血完成了《史记》。然而这部足以光耀后世的史家绝唱,也并不能抚平司马迁因为李陵之祸而受的耻辱。“悲夫!士生之不辰,愧顾影而独存”。这是作者对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顾影自怜的哀叹,同时也是对这个社会与时代不平的悲愤之情的抒发。

李夫人赋

刘彻

作者简介

刘彻(前156—前87年),即汉武帝,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位爱好文学、提倡辞赋的诗人。在位期间,他击灭匈奴、吞并朝鲜、遣使出使西域。他独尊儒术,首创年号,并且开拓了汉朝最大的版图。

美连娟以修嫭兮(1),命樔绝而不长(2)。饰新官以延贮兮(3),泯不归乎故乡。惨郁郁其芜秽兮(4),隐处幽而怀伤。释舆马于山椒兮,奄修夜之不阳(5)。秋气憯以凄泪兮(6),桂枝落而销亡(7)。神茕茕以遥思兮(8),精浮游而出畺(9)。托沈阴以圹久兮(10),惜蕃华之未央(11)。念穷极之不还兮,惟幼眇之相羊(12)。函荾荴以俟风兮(13),芳杂袭以弥章(14)。的容与以猗靡兮(15),缥飘姚虖愈庄(16)。燕淫衍而抚楹兮(17),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18),宵寤梦之芒芒(19)。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何灵魄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20)。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21)。超兮西征,屑兮不见(22)。寖淫敞恍(23),寂兮无音。思若流波,怛兮在心(24)

乱曰:佳侠函光(25),陨朱荣兮。嫉妒阘茸(26),将安程兮(27)。方时隆盛,年夭伤兮。弟子增欷(28),洿沫怅兮(29)。悲愁于邑(30),喧不可止兮(31)。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妍太息(32),叹稚子兮。懰栗不言(33),倚所恃兮。仁者不誓,岂约亲兮?既往不来,申以信兮。去彼昭昭(34),就冥冥兮。既不新宫,不复故庭兮。呜呼哀哉,想魂灵兮!

【注释】

(1)连娟:细长屈曲的样子。嫭(hù):姣好。(2)樔绝:断绝,这里指李夫人逝世。(3)延贮:久久伫立等待。(4)芜秽:荒废而充满秽气。(5)奄:同“淹”,停滞。(6)秋气:肃杀之意,泛指意兴低沉的样子。憯:惨痛。(7)桂枝:代指李夫人。销:同“消”,即香消玉陨。(8)茕茕(qióng):孤零零的样子。(9)精:精神。浮游:游荡。畺:边界。(10)圹久:永远。圹,同“旷”。(11)央:尽。(12)惟:思念。幼眇:即窈窕。相羊:游荡。(13)荾(suī):花穗。荴(fū):散发。(14)章:同“彰”,鲜明。(15)容与:从容的样子。猗靡:婉约。(16)飘姚:同“飘摇”。(17)燕:欢乐。淫衍:极度欢乐的样子。(18)接狎:亲密。(19)寤梦:恍惚,半睡半醒。芒芒:渺茫。(20)裴回:往返回旋。(21)荒忽:隐约。(22)屑:疾速,快速。(23)寖淫敞恍:逐渐模糊。(24)怛(dá):悲伤。(25)佳侠:美人。(26)阘茸(tà rǒng):卑贱。(27)程:标准。(28)欷(xī):抽泣声。(29)洿沫(wū huì):泪流满面。(30)邑:忧愁。(31)喧:恸哭。(32)嫶妍:因忧伤而消瘦。(33)懰栗:悲伤。(34)昭昭:明亮的样子。

【赏析】

汉武帝是西汉唯一一位有辞赋作品传世的皇帝。他的《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悼亡赋的开山鼻祖。

李夫人

《李夫人赋》真实传达了汉武帝对李夫人的深切怀念,表达了对美好生命逝去的无尽悲哀。如果说《李夫人歌》是以简洁含蓄的笔触,婉转抒发了武帝对亡妃的哀思的话,那么《李夫人赋》则是以浓墨重彩的手法,多层面表达了武帝对亡妃的怀念。赋分正文与乱辞两部分。正文主要通过幻想与追忆,抒发对亡妃李夫人的绵绵伤痛。赋的开头四句:“美连娟以修嫣兮,命樔绝而不长。饰新宫以延贮兮。泯不归乎故乡。”新宫可筑,而美好生命逝去就再也不能回来。这与“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薤露》)对生命易逝的悲痛无奈有异曲同工之妙,表明武帝在哀悼李夫人的同时,对生命的短暂进行了深沉思考。接下来的“惨郁郁其芜秽兮,隐处幽而怀伤”两句,是对李夫人身处墓中凄惨境况的想象。在此,武帝不写自己如何伤怀李夫人的早逝,而是写李夫人的亡魂在墓室中为思念自己而心伤,这种进一层的写法,想象大胆奇特,倍加抒发了武帝的无尽哀伤。而“秋气憯以凄泪兮,桂枝落而销亡”,以眼前秋景抒心中哀情,再次传达出对爱妃早逝的伤痛。在这种伤悼的心理引导下,作者想象其灵魂脱离肉体,去寻找李夫人的踪迹,见到了“函菱荴以俟风兮,芳杂袭以弥章。的容与以猗靡兮,缥飘姚虖愈庄”的李夫人。如此神奇想象,如梦似幻,足见汉武帝对李夫人思念之刻骨铭心。

接下来的“燕淫衍而抚楹兮,连流视而娥扬,既激感而心逐兮,包红颜而弗明。欢接狎以离别兮,宵寤梦之芒芒”,由冥冥想象,转入对往日欢乐生活的追忆;由对往日的追忆,又回到眼前似梦非梦的幻境中。在此番幻境中,李夫人的身影是“忽迁化而不反”,或“哀裴回以踌躇”。以李夫人灵魂的不忍离去来表达作者对夫人灵魂归来的强烈期盼。然而人死不能复生,武帝最终在李夫人灵魂“荒忽而辞去”、“屑兮不见”的幻境中,再次回到眼前阴阳相隔的残酷现实,“思若流波,怛兮在心”,无限伤痛,如流水连绵不绝。

乱辞再次抒写了对李夫人早逝的无限悲痛,表示将不负其临终所托,体现了武帝对李夫人的一片深情。乱辞中,描写了伤悼李夫人的凄恻场景,极其感人:

“弟子增欷,洿沫怅兮。悲愁于邑,喧不可止兮。向不虚应,亦云己兮。嫶妍太息,叹稚子兮。懰栗不言,倚所恃兮。”

对李夫人兄弟和稚子伤悼李夫人的哀恸场景进行描写,极富人情味。从中不难发现汉武帝虽为一代雄主,亦有普通人真挚感情的一面。

《李夫人赋》在武帝时期甚至整个汉代,都是颇具特色的重要抒情赋作,其文学史意义不容忽视。

其一,《李夫人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悼亡赋,在辞赋题材方面具有开拓意义。今存武帝之前的悼亡文学,有《诗经》的《邶风·绿衣》和《唐风·葛生》,但皆以诗歌形式出现。而文学史上的第一篇悼亡赋,则非《李夫人赋》莫属。马积高先生认为此赋乱辞一段“写得颇亲切,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其实,《李夫人赋》不仅仅在写作手法上“为后世悼亡之作所祖”,更在悼亡赋题材上有开拓之功。汉武帝《李夫人赋》之后,悼亡赋继作不断。如曹丕《悼天赋》、曹植《思子赋》、王粲《伤天赋》《思友赋》、曹髦《伤魂赋》、潘岳《悼亡赋》、南朝宋武帝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江淹《伤爱子赋》《伤友人赋》、宋人李处权《悼亡赋》等,皆属此类。众多悼亡赋作的出现,使悼亡成了中国古代辞赋的一大重要题材。

其二,《李夫人赋》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文学提供了借鉴。一是《李夫人赋》以“桂枝落而销亡”比喻李夫人之死,这一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因袭。如潘岳《悼亡赋》“含芬华之芳烈,翩零落而从风”、刘裕《拟汉武帝李夫人赋》“念桂枝之秋霣,惜瑶华之春翦”、梁简文帝《伤美人诗》“香烧日有歇,花落无还时”、阴铿《和樊晋陵伤妾诗》“画梁朝日尽,芳树落花辞”、李处权《悼亡赋》“信尤物之易毁兮,审奇花之早落”,等等,这些都是以花落喻妻、妾的死亡,是对《李夫人赋》中以“桂枝落”喻李夫人死的承袭。二是《李夫人赋》以幻觉抒哀情,将心理幻境与眼前实景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悼亡诗赋所继承。在《李夫人赋》之前,《邶风·绿衣》悼亡,主要通过睹物伤人,表现作者哀思;《唐风·葛生》悼亡,在睹物伤人的同时,对亡人坟茔的凄惨景象进行描写,以抒写作者“予美亡此,谁与独处”的悲伤。而《李夫人赋》悼亡,则充分利用辞赋长于铺陈的优势,展现了汉武帝伤悼李夫人时产生的种种幻境,以此表达心中的无尽感伤。在描写心理幻境的同时,《李夫人赋》还在乱辞中描写了伤悼李夫人的眼前实景,进一步写出了对亡妃的无限悲思。这虚实相间的抒情方式,使全赋在哀伤百转的同时,充满着神奇和迷幻。《李夫人赋》的这一艺术独创,为后世同类题材文学所接受。如潘岳《悼亡赋》:“神飘忽而不反,形安得而久安?袭时服于遗质,表铅华于余颜。……延尔族兮临后庭,人空室兮望灵座,帷飘飘兮灯荧荧。灯荧荧兮如故,帷飘飘兮若存,物未改兮人已化,馈生尘兮酒停樽”,想象亡妻灵魂的飘忽不返及其妆扮,并将这一心理幻境与“空室”、“人已化”的眼前实景结合起来,表达了无尽悼念之情。又如江总《奉和东宫经故妃旧殿诗》“犹忆窥窗处,还如解佩时。苔生无意早,燕入有言迟。若令归就月,照见不须疑”,都是将眼前实景与心理幻境结合起来抒写对亡人的思念。这些,都可以看出《李夫人赋》对后世悼亡诗赋艺术手法的深远影响。

其三,《李夫人赋》是汉代抒情赋作的先导。《李夫人赋》之前,骚体辞赋已成为汉人抒情的主要文体,但大多是在代屈原立言之际表达个人的不遇情怀。如贾谊的《吊屈原赋》《惜逝》、严忌的《哀时命》等,情感虽挚,但终隔一层。而《李夫人赋》虽为骚体,但直抒作者在李夫人死后的内心感受,这种抒情手法不仅较借代古人立言来抒情要自然亲切得多,而且开启了汉代抒情赋作的先河。这种情感的直接抒发,是对《诗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毛诗序》)精神的继承,也是对屈骚“发愤以抒情”传统的弘扬。《李夫人赋》之后,虽代屈原立言的拟骚赋仍有继作,但抒情赋作至东汉已逐渐蔚为大观,特别是汉末魏晋的伤悼赋,基本上都是直抒胸臆的赋作,这是《李夫人赋》“导夫先路”的结果。

其四,《李夫人赋》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汉武帝《李夫人赋》在沉痛伤悼李夫人的同时,体现出对生命易逝的思考。这与汉武帝的世界观变化有关,据《史记·封禅书》和《汉书》之《武帝纪》《郊祀志》等记载,公元前118年(元狩五年)汉武帝得了一场大病之后,深感到生命的脆弱,从此逐渐沉迷于神仙。这种变化同样体现在他的《秋风辞》和《李夫人歌》中。在这里,对功业的孜孜以求已荡然无存,代之而起的是对生命的思索与追问、对生命存在的珍视与爱恋。汉武帝的这类作品,与同时代出现的《战城南》、乌孙公主的《悲愁歌》等作品一道,透露出汉代文学创作的嬗变:从一味地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主题逐步转向抒写真情、思考生命的主题。这种看似转向颓唐的文学风尚变化,实际上体现了西汉人个体生命意识的逐渐觉醒,为魏晋时代人生命意识的普遍觉醒开了先河,其意义之重大,值得后人在研究西汉文学时给予充分重视。

东征赋

班昭

作者简介

班昭(约公元45—约117年),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与班超之妹。她博学高才,有“中国第一个女历史学家”之称,嫁同郡曹寿,早寡。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之,号曹大家(gū)。善赋颂,著有《东征赋》、《女诫》等。

惟永初之有七兮,余随子乎东征。时孟春之吉日兮(1),撰良辰而将行。乃举趾而升舆兮(2),夕予宿乎偃师。遂去故而就新兮,志怆悢而怀悲(3)

明发曙而不寐兮(4),心迟迟而有违(5)。酌鞰酒以弛念兮(6),喟抑情而自非。谅不登樔而椓蠡兮(7),得不陈力而相追(8)。且从众而就列兮,听天命之所归。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9)?乃遂往而徂逝兮(10),聊游目而遨魂!

历七邑而观览兮,遭巩县之多艰。望河洛之交流兮,看成皋之旋门。既免脱于峻崄兮,历荥阳而过卷。食原武之息足,宿阳武之桑间。涉封丘而践路兮,慕京师而窃叹!小人性之怀土兮(11),自书传而有焉。

遂进道而少前兮,得平丘之北边。入匡郭而追远兮,念夫子之厄勤(12)。彼衰乱之无道兮,乃困畏乎圣人(13)。怅容与而久驻兮,忘日夕而将昏。到长垣之境界(14),察农野之居民。睹蒲城之丘墟兮,生荆棘之榛榛。惕觉寤而顾问兮(15),想子路之威神。卫人嘉其勇义兮,讫于今而称云。蘧氏在城之东南兮,民亦尚其丘坟。唯令德为不朽兮,身既没而名存。

惟经典之所美兮,贵道德与仁贤。吴札称多君子兮,其言信而有徵。后衰微而遭患兮,遂陵迟而不兴(16)。知性命之在天,由力行而近仁。勉仰高而蹈景兮,尽忠恕而与人。好正直而不回兮,精诚通于明神。庶灵祇之鉴照兮,佑贞良而辅信。

乱曰:君子之思,必成文兮。盍各言志,慕古人兮。先君行止(17),则有作兮。虽其不敏,敢不法兮。贵贱贫富,不可求兮。正身履道(18),以俟时兮。修短之运(19),愚智同兮。靖恭委命(20),唯吉凶兮。敬慎无怠,思嗛约兮(21)。清静少欲,师公绰兮。

【注释】

(1)孟春:春季头一个月。(2)升舆:登上车。(3)怆悢:悲伤,惆怅。(4)明发:醒。(5)迟迟:迟疑。(6)弛念:减弱对故居的思念。(7)樔:远古人类在树上的简陋居所。椓蠡(luó):砸开螺壳。(8)陈力:尽力。(9)捷径:指不正之道。(10)徂逝:远行。(11)怀土:因怀念故地而不愿迁移。(12)夫子:指孔子。厄勤:困厄勤苦。(13)畏:同“围”,围困。(14)长垣:县名。(15)顾问:回头询问。(16)陵迟:衰败。(17)先君:先父。(18)履道:履行道义。(19)修:长。(20)靖恭:恭敬奉守。委命:听凭命运支配。(21)嗛约:谦恭自约。嗛,同“谦”。

【赏析】

这篇《东征赋》作于汉安帝永初七年(公元前113年),这一年班昭随儿子曹成去陈留赴任。本赋主要是抒写沿途的所见所感,注重四个方面:

一是写离开京城的悲伤之情;当“去故就新”时,想到身寄异地,悲伤不已,彻夜难眠。随着行程的推进,离京城越来越远,而“怀土”念故之情越发沉重,由此表达了身不由己的悲情。

二是写长途跋涉的劳苦之情。班昭历经七邑,风餐露宿,跋山涉水之劳,在所难免。赋文直言其事,既有巩县多艰,又有河洛险阻,更有桑间露宿。由此不能不追怀上古时代安居乐业的生活。

三是写缅怀先贤之情。过匡地而同情孔子受困的厄运,过卫地赞美子路的勇义精神,过蘧乡时追怀伯玉的美德不朽。这些怀古之情,既是表明自己的情感志趣的高尚,也是借古人“衰徴遭患”的命运来宽慰自我,聊以解忧。

四是写体察民难之情。这方面的文字虽然只有四句,但从蒲城丘墟、荆棘丛生的荒凉景象的描写,表明了东汉末年的时乱所带来的灾难。作者有意识地“察农野之居民”,可见班昭对灾难深重的农民是寄予同情的。

时隔十六年后,蔡邕由陈留赴京,正好与班昭的行程逆向而动,但同样呼出“民露处而寝湿”的共同心声,这不能否认此赋所产生的影响。

赋末“乱辞”直抒其情,强化了赋文的抒情主题,将个人富贵难求、俟时难得的命运,与东汉末年愚智不分、吉凶莫测的社会命运联系在一起,其深刻性就在于,在交代自身遭受厄运的同时,透露了对社会的批判之情。

本赋的语言简明畅达,一气呵成,读来感人至深。

此外,其乱辞称:“先君行止,则有作兮,虽其不敏,敢不法兮。”这表明班昭的《东征赋》是效法其父班彪的《北征赋》而作。赋中记叙自洛阳至陈留的经历,对于孔子、子路、蘧伯玉等先哲前贤多有称颂,都是触景生情,感慨而发。和班彪的《北征赋》相比,《东征赋》的感情描写更为细腻。作者把自己内心的矛盾和苦闷曲折而真实地反映出来,强自开解而又无可奈何,低徊往复,而又有古淡的文风。

别赋

江淹

作者简介

江淹(公元444—505年),字文通,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南朝著名文学家,历仕宋、齐、梁三朝。其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著有《恨赋》《别赋》等作。在诗作方面,他善于拟古,不少诗篇在流利中带有峭拔苍劲之气。

黯然销魂者(1),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2),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3)。棹容与而讵前(4),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5),横玉柱而沾轼(6)。居人愁卧,怳若有亡(7)。日下壁而沉彩(8),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9)。巡曾楹而空揜(10),抚锦幕而虚凉(11)。知离梦之踯躅(12),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13)

至若龙马银鞍(14),朱轩绣轴(15),帐饮东都(16),送客金谷。琴羽张兮箫鼓陈(17),燕、赵歌兮伤美人,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18)。惊驷马之仰秣(19),耸渊鱼之赤鳞(20)。造分手而衔涕(21),感寂漠而伤神。

乃有剑客惭恩(22),少年报士(23),韩国赵厕(24),吴宫燕市(25)。割慈忍爱,离邦去里,沥泣共诀,抆血相视(26)。驱征马而不顾,见行尘之时起。方衔感于一剑(27),非买价于泉里(28)。金石震而色变(29),骨肉悲而心死(30)

或乃边郡未和,负羽从军(31)。辽水无极(32),雁山参云(33)。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耀景(34),露下地而腾文(35)。镜朱尘之照烂(36),袭青气之烟煴(37),攀桃李兮不忍别,送爱子兮沾罗裙(38)

至如一赴绝国,讵相见期(39)?视乔木兮故里,决北梁兮永辞,左右兮魄动,亲宾兮泪滋。可班荆兮憎恨(40),惟樽酒兮叙悲。值秋雁兮飞日,当白露兮下时,怨复怨兮远山曲,去复去兮长河湄(41)

又若君居淄右(42),妾家河阳(43),同琼珮之晨照(44),共金炉之夕香。君结绶兮千里(45),惜瑶草之徒芳(46)。惭幽闺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黄(47)。春宫閟此青苔色(48),秋帐含兹明月光,夏簟清兮昼不暮(49),冬釭凝兮夜何长!织锦曲兮泣已尽,迥文诗兮影独伤。

傥有华阴上士(50),服食还仙。术既妙而犹学,道已寂而未传(51)。守丹灶而不顾,炼金鼎而方坚。驾鹤上汉,骖鸾腾天(52)。暂游万里,少别千年(53)。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54)

下有芍药之诗,佳人之歌(55),桑中卫女(56),上宫陈娥(57)。春草碧色,春水渌波(58),送君南浦(59),伤如之何!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圭(60),明月白露,光阴往来,与子之别,思心徘徊。

是以别方不定,别理千名(61),有别必怨,有怨必盈。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62),虽渊云之墨妙(63),严乐之笔精(64),金闺之诸彦(65),兰台之群英(66),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

【注释】

(1)黯然:心神沮丧,形容凄惨的样子。销魂:失魂落魄的样子。(2)绝国:相隔极远的邦国。(3)逶迟:徘徊不行的样子。(4)棹(zhào):船桨,这里指船。容与:缓慢的样子。讵前:滞留不前。(5)觞:酒杯。御:进用。(6)横:搁置。玉柱:喻指琴。(7)怳(huǎng):失意的样子。(8)彩:日光。(9)楸(qiū):一种落叶乔木,古时多植于道旁。(10)曾楹:高高的楼房。曾,同“层”。楹,屋前的柱子,这里指房屋。(11)锦幕:锦织的帐幕。(12)离:即“罹”,遭受。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定的样子。(13)万族:不同种类。(14)龙马:八尺以上的马。(15)朱轩:指尊贵的车。(16)帐饮:古人设帷帐于郊外以饯行。东都:东都门,长安城门名。(17)琴羽:琴中弹奏出羽声。张:调弦。(18)上春:即初春。(19)驷:古时四匹马拉的车驾称驷。仰秣(mò):抬起头吃草。(20)耸:因惊动而跃起。鳞:渊中之鱼。(21)造:等到。衔涕:含泪。(22)惭恩:自惭未报知遇之恩。(23)报士:心系报恩之侠士。(24)韩国:战国时侠士聂政为韩国严仲子报仇而刺杀韩相侠累。赵厕:战国初期,预让为给主人智氏报仇,变姓名为刑人,入宫涂厕,挟匕首刺杀赵襄子。(25)吴宫:春秋时专诸置匕首于鱼腹,在宴席上为吴国公子光刺杀吴王一事。(26)抆(wěn):擦拭。抆血,指眼泪流尽后又继续流血。(27)衔感:怀恩感遇。衔,怀。(28)泉里:黄泉。(29)金石:钟、磬等乐器。震:齐鸣。(30)骨肉:死者的亲人。(31)负羽:挟带弓箭。(32)辽水:即辽河。(33)雁山:雁门山。(34)耀景:闪射光芒。(35)腾文:露水在阳光下反射出绚烂色彩的美好情状。(36)镜:照。照烂:鲜明的颜色。(37)青气:春天草木上腾起的烟霭。烟煴(yīn yūn):同“氤氲”。雾气弥漫的样子。(38)爱子:爱人。(39)讵:岂有。(40)班:铺。(41)湄:水边。(42)淄:淄水。右:西面。(43)河阳:黄河北岸。(44)琼:琼玉。(45)结绶:指出仕做官。(46)瑶草:仙山中的芳草。这里喻闺中少妇。徒芳:虚度青春。(47)流黄:黄色丝绢,这里指帷幕。(48)春宫:闺房。閟(bì):关闭。(49)簟(diàn):竹席。(50)傥:同“倘”。华阴:华山。上士:道士。(51)寂:进入微妙之境。(52)骖(cān):指三匹马驾车。鸾:凤凰一类鸟。(53)少别:小别。(54)谢:告辞。(55)佳人之歌:指李延年的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56)卫女:指恋爱中的少女。(57)上宫:陈国地名。陈娥:同“卫女”义。(58)渌(lù)波:清澈的水波。(59)南浦:《楚辞·九歌·河伯》有“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后用以泛指送别之地。(60)圭:一种圆形美玉。(61)名:种类。(62)折、惊:都用以形容创痛之深。(63)渊:王褒,字子渊。云:扬雄,字子云。渊、云二人皆为汉代著名辞赋家。(64)严:严安。乐:徐乐。严、乐二人皆为汉代著名文学家。(65)金闺:聚集才识之士以供汉武帝诏询之地。彦:有学识才干的人。(66)兰台:汉代朝廷中藏书和讨论学术的地方。

【赏析】

这篇《别赋》在文学上负有盛名,千百年来被视为传世佳作。“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句开篇便沉喑幽怅,荡气回肠。最使人沮丧和失魂落魄的,莫过于此行一去三千里,离故乡遥远到不能望见的地步。就像秦国与吴国、燕国与宋国一样,永远没有接壤的一日。这是《别赋》中作者流露的久别故土之痛苦,他借“秦吴”“燕宋”相去千里来比喻家乡的遥不可及,是以当四季在他的眼前轮回时,他始终不曾有半分快乐。

有时春天的青苔刚刚浮现,本该为它欣喜,但转眼间秋风便迅速袭来,草木枯黄。风发出不同的声音,漫漫白云呈现奇异的色彩,船在水中立而不动,车在山道间徘徊,船桨停滞不再滑动,马儿发出长嘶的悲鸣。作为游子,诗人看到的是一片满目凄怆的景象,倍觉凄凉,肝肠寸断,哪里还有心思再吞下酒水。于是,他随手盖上金杯,将琴瑟放入袋中,不觉泪水已经浸湿了马车前的轼木。

当黄昏临近,居留在家中的诗人抱愁而卧,常不成眠,恍然若失。看着墙上的阳光一点点消失,月光一点点铺撒照亮,窗边的红兰挂着秋露,青楸蒙上了寒霜。抚摸着冰冷的锦被,半掩起房门,这样的午夜,游子在梦中也一定是踟蹰不前、魂魄无依的。

离别的情绪,无论是因爱情还是因亲情产生,又或者因为留恋尘世不甘赴死而产生,那番惆怅都是相通的,所以在《别赋》这段语句中暴露的游子愁,总是能被别人拿去形容种种分别的情感。诗人也是这样认为,他在《别赋》整篇文章当中亦透露出了这个意思:尽管别离的双方并无特定,别离也有种种缘由,但有别离必有哀怨;有哀怨必充塞于心,使人心神滞沮,饱受创伤和震惊,使人意夺神骇,心折骨惊。

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说《别赋》中的“离别”是独一无二,可是该篇是作者在外飘零时所作的愁赋,成就了世上绝无仅有的痛苦之词。这种感情其实和作者身世有关系。江淹出身贫寒,父亲早逝,依靠采薪卖钱侍奉体弱多病的母亲。生在朝野不断更迭的南朝,注定诗人的大半生政治生涯坎坷难耐。屡被下狱和放逐他乡,在颠沛流离的命运中,诗人对于离愁别恨自然有着盛世和平年代甚至同时代的许多人内心都无法体会的复杂情感。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没有什么比“离别”更伤痛,“有别必怨,有怨必盈,虽渊云之墨妙,严乐之笔精,金闺之诸彦,兰台之群英,赋有凌云之称,辩有雕龙之声,谁能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着乎?”一曲《别赋》写尽古今人的离愁别绪,言有尽而意无穷,这离别中的愁与恨。

恨赋

江淹

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人生到此,天道宁论?于是仆本恨人,心惊不已。直念古者,伏恨而死。

至如秦帝按剑,诸侯西驰。削平天下,同文共规,华山为城,紫渊为池。雄图既溢,武力未毕。方架鼋鼍以为梁,巡海右以送日。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若乃赵王既虏,迁于房陵。薄暮心动,昧旦神兴。别艳姬与美女,丧金舆及玉乘。置酒欲饮,悲来填膺。千秋万岁,为怨难胜。

至如李君降北,名辱身冤。拔剑击柱,吊影惭魂。情往上郡,心留雁门。裂帛系书,誓还汉恩。朝露溘至(1),握手何言?

若夫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摇风忽起,白日西匿。陇雁少飞,代云寡色。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

至乃敬通见抵,罢归田里。闭关却扫,塞门不仕。左对孺人,顾弄稚子。脱略公卿,跌宕(2)文史。赍志没地(3),长怀无已。

及夫中散下狱,神气激扬。浊醪夕引,素琴晨张。秋日萧萦,浮云无光。郁青霞之奇意,入修夜之不旸(4)

或有孤臣危涕,孽子坠心。迁客海上,流戍陇阴,此人但闻悲风汩起(5),血下沽衿。亦复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若乃骑叠迹,车屯轨,黄尘匝地,歌吹四起。无不烟断火绝,闭骨泉里。

已矣哉!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

【注释】

(1)溘(kè):忽然。(2)跌宕(dàng):沉湎。(3)赍志(jī):怀抱着志愿。(4)旸(yáng):光明。(5)汩(yù):迅疾的样子。

【赏析】

这是江淹的又一篇名作。诗人开头写道,“试望平原,蔓草萦骨,拱木敛魂。”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令人心惊不已,如诗人说“仆本恨人”,于是“直念古者,伏恨而死”。接下来,诗人写了许多古人恨事,秦帝、赵王、李君、明妃,以及“敬通见抵、中散下狱、孤臣危涕”等等,这些人都是本有一番大事业或大好人生者,然而“或一旦魂断,宫车晚出,或终芜绝兮异域。或赍志没地,长怀无已。或含酸茹叹,销落湮沉……”

在整首《恨赋》里,透露的其实是自己想做大事的心思。然而在大段地论数古往恨事之后,诗人在结尾句里,又彻底地失望了。获得功名又怎样,就一定能让自己万古留名吗?恐怕不见得。春草迟暮,秋风惊起;秋风落罢,春草再生。数千年周而复返的年华就这样消逝,黯绮罗的流光,剥落了池馆的红瓦,摧断了琴瑟的弦,抚去沟壑化平川。在万年不变的自然规律面前,江山还是江山,国家与人却已不再是当初的那些。于是诗人不仅发出“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的慨叹。

人生自古皆有死,然而忍恨吞声亦居多。宋顺帝升明元年(公元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早闻江淹美名,遂将其从吴兴召回,任命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郁郁而不得志的江淹,就这样挥别宁静多年的生活。此后江淹官运一路亨通,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更把江淹升为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极度顺利的后半生,将江郎的才情尽数带走,那时的江淹除了拟古诗较佳外,再也写不出《别赋》《恨赋》这样的绝世佳作。江淹早年享用了“梦笔生花”的美名,用苦痛半生磨炼出的盖世才华,却在得志之后,落了个“江郎才尽”。历史就是这样似乎有情,又似乎无情。春虫秋恨鸟自鸣,滚滚江水依旧东流,古今多少恨,也都湮没在了历史烟尘中。

归田赋

张衡

作者简介

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人。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制图学家、文学家、学者,在汉朝官至尚书,著有《四愁诗》《思玄赋》《温泉赋》《归田赋》《二京赋》等作。

游都邑以永久(1),无明略以佐时(2)。徒临川以羡鱼(3),俟河清乎未期(4)。感蔡子之慷慨(5),从唐生以决疑(6)。谅天道之微昧(7),追渔父以同嬉(8)。超埃尘以遐逝(9),与世事乎长辞(10)

于是仲春令月(11),时和气清;原隰郁茂(12),百草滋荣。王雎鼓翼(13),鸧鹒哀鸣(14);交颈颉颃(15),关关嘤嘤(16)。于焉逍遥(17),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18),虎啸山丘。仰飞纤缴(19),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20),悬渊沉之魦鰡。

于时曜灵俄景(21),系以望舒(22)。极般游之至乐(23),虽日夕而忘劬(24)。感老氏之遗诫(25),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26),咏周孔之图书(27)。挥翰墨以奋藻(28),陈三皇之轨模(29)。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30)

【注释】

(1)都邑:指东汉京都洛阳。永:长。久:滞。言久滞留于京都。(2)明略:明智的谋略。这句意思说自己无谋略以匡佐君主。(3)徒:空,徒然。羡:愿。(4)俟:等待。河清:黄河水清,古人认为这是政治清明的象征。此句意思为等待政治清明未可预期。(5)蔡子:指战国时燕人蔡泽。慷慨:壮士不得志于心。(6)唐生:即唐举,战国时梁人。决疑:请人看相以决定前途命运的疑惑。蔡泽游学诸侯,未发迹时,曾请唐举看相,后入秦,代范睢为秦相。(7)谅:确实。微昧:幽隐。(8)嬉:乐。(9)超尘埃:即游乎尘埃之外。尘埃,比喻纷浊的事务。遐逝:远去。(10)长辞:永别。由于政治昏乱,世路艰难,自己与时代不合,产生了归田隐居的念头。(11)令月:吉日,好的时节。令,善。(12)原:宽阔平坦之地。隰:低湿之地。郁茂:草木繁盛。(13)王雎:鸟名。即雎鸠。(14)鸧鹒:鸟名。即黄鹂。(15)颉颃:鸟上下翻飞的样子。(16)关关嘤嘤:指二鸟和鸣。(17)于焉:于是乎。逍遥:安闲自得。(18)而乃:于是。方泽:大泽。这两句言自己从容吟啸于山泽间,类乎龙虎。(19)纤缴:指箭。纤:细。缴:射鸟时系在箭上的丝绳。(20)逸禽:云间高飞的鸟。(21)曜灵:日。俄:斜。景:同“影”。(22)系:继。望舒:神话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仙人,这里代指月亮。(23)般游:游乐。般:乐。(24)虽:虽然。劬:劳苦。(25)感老氏之遗诫:指《老子》十二章:“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26)五弦:五弦琴。指:通“旨”。(27)周孔之图书: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28)翰:毛笔。藻:辞藻。(29)陈:陈述。轨模:法则。(30)如:往,到。

【赏析】

这篇赋凝聚了张衡仕宦一生的感慨与情志,全赋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写自己功业难就,决心抽身退隐。所谓“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是用《史记》蔡泽与唐举之典。蔡泽当年不遇于时,曾让唐举为他相面决疑。作者用此典意在以蔡泽自比,但通过卜相决疑后,他决心归隐,去追随像楚辞中所写的渔父,过那种与世无争的生活。我们可以体会出作者在这一层中所表达的感情是相当悲愤的,虽然语似旷达,但在旷达中掩盖不住他对江河日下的东汉末世的失望。他感慨自己再也遇不到黄河为之澄清的太平盛世了;自己虽有蔡泽那样的满腹经纶,却再也没有他那样建功立业的机遇了。他只好向着人间社会,慨叹一声,悄然而去。

第二层写自己归田后的欣喜心情。感情的曲线由低沉转向高昂。心情也从抑郁转向开朗。天气是那样的晴朗,百草是那样的丰茂,鸟儿是那样的欢跃。面对着这美好的大自然,他似乎真的要忘掉世事的一切烦恼,“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了。

第三层又顿作转折。感情的曲线又跌了深渊之中。作者在写渔猎时,并没有写其中的乐趣,而是大发了一顿“云间之逸禽”如何“触矢而毙”、“渊沉之魦鰡”,如何“贪饵吞钩”,这不明明是语此而意彼,借以大发世事之险恶,官场之倾轧的感慨吗?话虽很短,但这里面已包含了作者一生宦海浮沉的种种悲愤与心酸。

最后一段是真正的旷达语。所谓“老氏之遗诫”,乃指老子所云:“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意即应节制田猎,加强人生的自我修养。于是他徜徉徘徊于舜所制作的美妙的五弦音乐和周公、孔子所遗传下的深奥的典籍之中,并奋发著述,阐明圣则。最终他以老庄的哲学——游于物外,意即寓意于物而不留意于物,轻外物而自重的哲学来武装自己,于是达到了齐荣辱、忘得失的境界,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了。感情的曲线在这一层中又转向开朗昂扬,全篇也就在这旷达超脱的调子中戛然收束。

总观全篇,可以看出这确实是一篇言“志”之赋。其“志”就是对宦海浮沉、仕途坎坷的深沉悲哀,就是对人生怎样摆脱这种悲哀的深刻反省。而这种“志”又是他一生的总结,所以不但思想深刻,而且感情凝聚得也相当深厚和真实。话虽不多,但句句发自内心,且句句闪现着他生活遭遇的折光。而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和不断跳跃变化的感情曲线,更增加了表情的生动性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性。这一切都使这篇抒情小赋在言志抒情时获得了真实性和个性化的永恒价值。

洛神赋

曹植

作者简介

曹植(公元192—232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字子建,三国时期曹魏诗人、文学家,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品有《白马篇》《洛神赋》《七步诗》等。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1),还济洛川(2)。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3)。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4),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5)。背伊阙(6),越轘辕(7),经通谷(8),陵景山(9)。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10),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11)。瑰姿艳逸(12),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

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13)。嗟佳人之信修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14)。执眷眷之款实兮(15),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

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16),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17),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伫。休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洛神赋图

于是屏翳收风(18),川后静波。冯夷鸣鼓(19),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20),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21),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22)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23)。浮长川而忘反(24),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注释】

(1)京师:京城、国都,此处指魏都洛阳。(2)洛川:洛水。源出陕西省,入河南省,经洛阳,至巩县入黄河。(3)宓(fú)妃:相传为宓羲氏的女儿,溺死于洛水为神,即洛神。(4)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宋玉曾做《高唐赋》《神女赋》,均记载与楚襄王对答梦遇巫山神女之事。(5)东藩:东方藩国。当时曹植封为鄄(juàn)城(今山东省鄄城县)王。鄄城位于洛阳东北,故称东藩。(6)伊阙:山名,又名阙塞山、龙门山,在洛阳南。(7)轘辕:山名,在河南省偃师县东南。(8)通谷:山谷名,在洛阳城南。(9)陵:登。景山:在河南省偃师县南。(10)秾(nóng):花木茂盛,这里指体态丰满。(11)靥(yè):酒窝。权:通“颧”,颧骨。酒窝在颧骨下,所以说“承权”。(12)瑰姿:美妙的姿态。(13)要:“邀”,约会。(14)潜渊:深渊,指洛神所居之处。(15)眷眷:通“拳拳”。(16)命俦啸侣:相当于呼朋唤友。俦,匹、侣。(17)南湘之二妃:指娥皇、女英,湘水之神。(18)屏翳:传说中的风神。(19)冯(píng))夷:河伯的名字。(20)鲸鲵(ní):即鲸鱼,雄的叫鲸,雌的叫鲵。(21)清阳:女子眉清目秀,此指清秀的眉目。阳:一作“扬”。(22)神宵:神影消逝。宵:通“消”,消逝。(23)溯(sù):逆流而上。(24)长川:指洛水。反:同“返”,返回。

曹植

【赏析】

在《洛神赋》中,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洛神赋》全篇大致可分为六层,第一层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看到“丽人”宓妃伫立山崖,这层好似话本的“入话”。第二层,写“宓妃”容仪服饰之美。第三层写作者非常爱慕洛神,她实在太好了,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已向她表达了真情,赠以信物,有了约会,却担心受欺骗,极言爱慕之深。第四层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的情状。第五层“恨人神之道殊”以下二句,是此赋的寄意之所在。第六层,写别后“我”对洛神的思念。

这篇赋想象丰富。作者想象从京城洛阳起程,东归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边,停车饮马,在阳林漫步之时,看到了洛神宓妃,她的体态摇曳飘忽像惊飞的大雁,婉曲轻柔像是水中的游龙,鲜美、华丽较秋菊、茂松有过之,姣如朝霞,纯洁如芙蓉,风华绝代。随后他对她产生爱慕之情,托水波以传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洁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终被他的真情所感动,与之相见,倾之以情。但终因人神殊途,结合无望,与之惜别。想象绚烂,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叹,愁怅丝丝。但这想象并不离奇,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而作。

全赋辞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令人神爽。讲究排偶,对仗,音律,语言整饬、凝练、生动、优美。取材构思汉赋中无出其右。传神的描写刻画,兼之与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给人一种浩而不烦、美而不惊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绝妙丹青,个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会使人产生一种虚无之感。在对洛神的体型、五官、姿态等描写时,给人传递出洛神的沉鱼之貌、落雁之容。同时,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高洁。在对洛神与之会面时的神态的描写刻画,使人感到斯人浮现于眼前,风姿绰约。而对于洛神与其分手时的描写“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来鸣鼓,女娲清歌”,爱情之真挚、纯洁。一切都是这样的美好,以致离别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断,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时的情景历历在目,浪漫而苦涩,心神为之不宁徘徊于洛水之间不忍离去。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诸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笔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到了南宋和元明时期,一些剧作家又将其搬上了舞台,汪道昆的《陈思王悲生洛水》就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出。至于历代作家以此为题材,见咏于诗词歌赋者,则更是多得难以数计。可见曹植《洛神赋》的艺术魅力,是经久不衰的。

士不遇赋(并序)

董仲舒

作者简介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汉广川郡(今河北省景县)人,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官,讲授《公羊春秋》。他的著作汇集于《春秋繁露》一书。

呜乎嗟乎(1)!遐哉邈矣(2)。时来曷迟(3),去之速矣(4)。屈意从人(5),悲吾族(非吾徒)矣(6)。正身俟时(7),将就木矣(8)。悠悠偕时(9),岂能觉矣(10)。心之忧欤(11),不期禄矣(12)。遑遑匪宁(13),秪增辱矣(14)。努力触藩(15),徒摧角矣(16)。不出户庭(17),庶无过矣(18),重曰(19)

“生不丁三代之盛隆兮(20),而丁三季之末俗(21)。以辨诈而期通兮(22),贞士耿介而自束(23),虽日三省于吾身(24),繇怀进退之惟谷(25)。彼寔繁之有徒兮(26),指其白以为黑(27)。目信嫮而言眇兮(28),口信辩而言讷(29)。鬼神不能正人事之变戾兮(30),圣贤亦不能开愚夫之违惑(31)。出门则不可与偕往兮(32),藏器又蚩其不容(33)。退洗心而内讼兮(34),亦未知其所从也(35)。观上古之清浊兮(36),廉士亦焭焭而靡归(37)。殷汤有卞随与务光兮(38),周武有伯夷与叔齐(39)。卞随务光遁迹于深渊兮(40),伯夷、叔齐登山而采薇(41)。使彼圣贤其繇周遑兮(42),矧举世而同迷(43)。若伍员与屈原兮(44),固亦无所复顾(45)。亦不能同彼数子兮(46),将远游而终慕(47)。于吾侪之云远兮(48),疑荒涂而难践(49)。惮君子之于行兮(50),诫三日而不饭(51)。嗟天下之偕违兮(52),怅无与之偕返(53)。孰若返身于素业兮(54),莫随世而输转(55)。虽矫情而获百利兮(56),复不如正心而归一善(57)。纷既迫而后动兮(58),岂云禀性之惟褊(59)。昭同人而大有兮(60),明谦光而务展(61)。遵幽昧于默足兮(62),岂舒采而蕲显(63)。苟肝胆之可同兮(64),奚须发之足辨也(65)。”

【注释】

(1)呜,亦作嗟。嗟(jiē又或读作juē):叹息。嗟乎:感叹词。(2)遐:远。邈:遥远。(3)时:时机。曷:何。(4)去:离去。速:快。(5)屈:委屈,屈服。从:顺从,跟随。(6)悲吾族:让我们这类人悲伤。非吾徒:此谓非己之意也。(7)正身:端正自身。(8)就木:入棺材,死。木,指棺材。(9)悠悠:形容长久。偕:一同,在一起。此句意谓将与时俱老。(10)觉:醒悟。(11)忧:忧闷。(12)期:期望。(13)遑遑:恐惧的样子。匪:通“非”。宁:安宁。(14)秪:恰好。(15)藩:篱笆。(16)摧:折断。(17)不出户庭:指不出门。(18)庶:庶几,差不多。(19)重:重复。(20)丁:逢,当。三代:指夏、商、周时期。盛隆:鼎盛。(21)三季:夏、商、周。俗:习俗。(22)辨:通“辩”,言辞动听。通:通达,这里指进用。(23)贞士:坚贞之士。耿介:正直。自束:自我约束。(24)日三省于吾身:每日多次反省自己。三,多次,非实数。(25)繇(yǒu):同“犹”。进退惟谷:进退两难。(26)寔:同“实”,确实。徒:同党。(27)指其白以为黑:指颠倒是非。(28)信:的确。嫮(hù):美好。眇:瞎了一只眼。(29)辩:口才好。讷:语言迟钝。(30)正:纠正。变戾:变异与乖戾。(31)愚夫:愚昧的人。违:违背。(32)往:去。(33)藏器:怀才不露。器:才能。蚩:同“嗤”,讥笑。(34)内讼:自我责备。(35)从:适从。(36)清浊:治乱。(37)廉士:廉洁之士。焭焭:孤独无依的样子。靡:没有。(38)卞随、务光:皆古代隐士。(39)周武:周武王。(40)遁迹:这里指投水自尽。(41)山:首阳山。(42)周:普遍。遑:闲暇。(43)矧(shěn):何况。举:全。(44)伍员:即伍子胥,春秋楚人。(45)顾:回头看,这里形容留恋。(46)数子:指卞随、务光、伯夷、叔齐、伍员和屈原等人。(47)终慕:终生期慕。(48)吾侪:我辈。(49)涂:道路。(50)惮:怕。(51)三日而不饭:指旅途艰难。(52)违:违背。(53)怅:惆怅。(54)孰若:何如。素:一向。(55)输转:随波逐流。(56)矫情:违背真情。百利:多种利益。(57)复:反倒。正:端正。(58)纷:杂乱的样子。(59)褊(biǎn):狭隘。(60)昭:光明。(61)展:省视。(62)遵:遵循。默足:箴默自足。(63)舒采:指表现才能。采,通“彩”。蕲(qí):通“祈”,求。显:显赫。(64)苟:假如。肝胆:心意。(65)奚:什么,为什么。须发:胡须、头发。

【赏析】

在古代,对于积极入世的传统士人来说,盛世不遇,始终是他们最为尴尬惆怅的事情。每逢至此,他们或退而自省,或愤世嫉俗。在汉赋作者中,董仲舒和司马迁堪称这方面的代表。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说董仲舒《士不遇赋》“虽为粹然儒者之言,而牢愁狷狭之意尽矣”。一语道破了这位西汉鸿儒的内心隐痛。

董仲舒

《士不遇赋》是董仲舒晚年写的一篇抒情赋,这篇赋真实地表现了他个人的不遇悲慨,也典型地体现了一代士人在大一统一人专制政治下普遍的不遇境况。但与西汉众多不遇赋不同的是,不管是对现实的批判,还是对不遇之感的消解,这篇赋都表现出极为浓厚的儒者的色彩。读者从这篇赋中,能够真切地体会到董仲舒作为儒者的高尚的人格与志趣。

在作者看来,汉武盛世无异于“三季之末俗”。在这个时代里,照旧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屈原《卜居》),贤人怀才不遇,无用武之地。这种情形,在司马迁的《感士不遇赋》中也有反映。不同的是,董赋多儒家言,而司马赋多愤世语。

在形式上,此赋承袭汉大赋的铺排夸饰,又于骚体之中掺入四言句式的文赋笔法,而以一种变格的方式抒情言志,个性颇为鲜明。此赋对后世文学创作颇有影响。

逐贫赋

扬雄

作者简介

扬雄(公元前53—18年),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汉赋四大家”之一,西汉官吏、文学家、思想家。一生历经两朝,历官四代。年四十余,始游京师,以文见召,奏《甘泉》《河东》等赋。有《太玄》《法言》《方言》《训纂篇》等。

扬子遁居,离俗独处。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乞儿,终贫且窭(1)。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汝在六极(2),投弃荒遐。好为庸卒,刑戮相加。匪惟幼稚,嬉戏土沙。居非近邻,接屋连家。恩轻毛羽,义薄轻罗。进不由德,退不受呵。久为滞客,其意谓何?人皆文绣,余褐不完;人皆稻粱,我独藜飧。贫无宝玩,何以接欢?宗室之燕,为乐不槃。徒行负笈,出处易衣。身服百役,手足胼胝。或耘或耔,沾体露肌。朋友道绝,进宫凌迟。厥咎安在(3)?职汝为之(4)!舍汝远窜,昆仑之巅;尔复我随,翰飞戾天(5)。舍尔登山,岩穴隐藏;尔复我随,陟彼高冈。舍尔入海,泛彼柏舟;尔复我随,载沉载浮(6)。我行尔动,我静尔休。岂无他人,从我何求?今汝去矣,勿复久留!”

贫曰:“唯唯。主人见逐,多言益嗤。心有所怀,愿得尽辞。昔我乃祖,宣其明德,克佐帝尧,誓为典则。土阶茅茨,匪雕匪饰。爰及季世,纵其昏惑。饕餮之群(7),贪富苟得。鄙我先人,乃傲乃骄。瑶台琼榭,室屋崇高;流酒为池,积肉为崤(8)。是用鹄逝,不践其朝。三省吾身,谓予无諐(9)。处君之家,福禄如山。忘我大德,思我小怨。堪寒能暑,少而习焉;寒暑不忒,等寿神仙。桀跖不顾,贪类不干。人皆重蔽,予独露居;人皆怵惕(10),予独无虞(11)!”言辞既磬(12),色厉目张,摄齐而兴(13),降阶下堂。“誓将去汝,适彼首阳。孤竹二子(14),与我连行”。

余乃避席,辞谢不直:“请不贰过,闻义则服。长与汝居,终无厌极。”贫遂不去,与我游息。

【注释】

(1)窭:贫寒,此句语出《诗·邶风·北门》:“终窭且贫,莫知我艰。”(2)六极:指上、下、东、南、西、北。(3)厥:犹“其”。咎:罪责。(4)职:语气助词,犹“惟”。(5)翰:鸟羽。戾:到达。(6)载:语气助词,无实义。(7)饕餮:一种传说中贪食的恶兽,此处比喻贪婪凶残者。(8)崤:此处指崤山。(9)諐:同“愆”,过失。(10)怵惕:戒惧。(11)虞:贻误。(12)磬:器空为磬,此处引申为尽。(13)兴:起。(14)孤竹二子:即伯夷、叔齐因二人为商末孤竹二子,故名。

【赏析】

在西汉初年兵荒马乱之后,虽然经过文景之治和武帝盛世的整顿,社会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繁荣,但是在西汉末的时候,困顿再次来临,并且是以不可遏制的速度吞噬着整个王朝,这令所有的汉朝人民感到惶恐。

不但是平民百姓,就连一些大文豪也感到了江山末日所带来的恐惧。扬雄虽然写过一些极力赞扬汉朝盛世的赋词,但是他自己并没能因此而大富大贵。他也过着潦倒的生活,在不堪忍受的时候,他将自己的贫困写进了文字中,或许只是一种心理慰藉,但是流传了下来,留给后世一份多了解当时社会的文献资料。这是我们从这篇《逐贫赋》中读到的。

“扬子遁居,离俗独处,左邻崇山,右接旷野,邻垣乞儿,终贫且窭。礼薄义弊,相与群聚,惆怅失志,呼贫与语……”扬子是作者自指,贫是作者虚构的形象,就是西汉时期民俗信仰中的所谓的“贫鬼”。而逐贫指的就是“除贫”。扬雄性格中一直有着不甘平庸的成分,所以他隐居他处,离群索居。然后,作者以一段虚构的和“贫”之间的对话展开行文。他说道,在旷野之中,虽然贫苦,却能求得心安理得,不过时而也会惆怅哀叹。人间世事,不是随波逐流,便是逆流而上,何去何从值得思考,不过看来,这个不能给予太多希望的地方,还是早日离开的好。

扬雄

在《逐贫赋》第一段中,作者将一个文人生不逢时的尴尬论述出来,不论在当时,还是现在来看,都是一篇为自己感慨命运不公的文字。然而,这只是作者聊以自慰,最终无法撑起西汉末年阴霾的天空。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岁月上,像扬雄这样的人很多,数不胜数,而他们却几乎无一例外,往往愈到到暮年,愈才发觉世事的荒唐,人生的苍凉无奈。

然后是贫的一番话,“唯唯。主人见逐,多言益嗤。心有所怀,愿得尽辞。”意识到自己的被逐,贫表明了他的观点和志节,最后他说“人皆重蔽,予独露居;人皆怵惕,予独无虞”,我因为是贫,反而“无虞”,没有贻误,我今既然见逐而不容于你,我只有离开你,去寻找孤竹二子,也只有伯夷、叔齐这样的真君子能与我同处。

扬雄的《逐贫赋》,以扬子与贫的一番对话展开全文,形式比较独特,极富想象力。但在汉赋中并不是唯一的,比如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就是以虚构的子虚乌有二先生对话展开。但扬雄第一次以文学形式对中国历史上关于文人生存的一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回答,即在污浊现实中,无法融合与主流政治领域时,文人如何安身立命。在文章最后一句,作者写道“余乃避席,辞谢不直:‘请不贰过,闻义则服。长与汝居,终无厌极。’贫遂不去,与我游息。”扬雄因为不堪忍受现实,选择离去;因为理智,最终决定云游他方。这个回答多少是无奈无力的选择和对现实的反抗。而这在历代文人中,扬雄同样也不是唯一的,前有孤竹二君,楚狂接舆,后有隐者安贫乐道无数。《陋室铭》所言,“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文人避世的清高,其实内里都透着股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与苍凉。

《逐贫赋》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洪迈《容斋续笔》卷十五中就提到过,唐代韩愈的《送穷文》和柳宗元的《乞巧文》,都显然有扬雄的这篇《逐贫赋》的影子。钱钟书也曾评论道:“子云诸赋,吾必以斯为巨擘焉。创题造境,意不犹人。《解嘲》虽佳,谋篇尚步东方朔后尘,无此诙诡。后世祖构稠叠,强颜自慰,借端骂世,韩愈《送穷》,柳宗元《乞巧》,孙樵《逐痁鬼》出乎其类。”

自悼赋

班婕妤

作者简介

班婕妤(前48年—公元2年),祖籍楼烦(今山西宁武县)人,西汉女辞赋家,是中国文学史上以辞赋见长的女作家之一。汉成帝的妃子,初为少使,后立为婕妤。现存作品仅三篇,《自伤赋》《捣素赋》和一首五言诗《怨歌行》,亦称《团扇歌》。

承祖考之遗德兮,何性命之淑灵。登薄躯于宫阙兮,充下陈为后庭(1)。蒙圣皇之渥惠兮(2),当日月之圣明(3)。扬光烈之翕赫兮(4),奉隆宠于增成(5)。既过幸于非位兮,窃庶几乎嘉时。每寤寐而累息兮,申佩离以自思(6)。陈女图以镜监兮,顾女史而问诗。悲晨妇之作戒兮,哀褒、阎之为邮;美皇、英之女虞兮,荣任、姒之母周(7)。虽愚陋其靡及兮,敢舍心而忘兹?历年岁而悼惧兮,闵蕃华之不滋。痛阳禄与柘馆兮(8),仍襁褓而离灾(9)。岂妾人之殃咎兮,将天命之不可求。

班婕妤

白日忽已移光兮,遂晻莫而昧幽(10)。犹被覆载之厚德兮,不废捐于罪邮。奉共养于东宫兮,托长信之末流(11)。共洒扫于帷幄兮,永终死以为期。愿归骨于山足兮,依松柏之余休(12)

重曰(13):潜玄宫兮幽以清,应门闭兮禁闼扃(14)。华殿尘兮玉阶苔,中庭萋兮绿草生。广室阴兮帏幄暗,房栊虚兮风泠泠。感帷裳兮发红罗,纷綷縩兮纨素声(15)。神眇眇兮密靓处(16),君不御兮谁为荣?俯视兮丹墀(17),思君兮履綦(18)。仰视兮云屋(19),双涕兮横流。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忧(20)。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乐(21),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22),自古兮有之。

【注释】

(1)下陈:后列。(2)渥:厚。(3)日月:喻皇帝与皇后。(4)翕赫:《文选·甘泉赋》注:翕赫,盛貌。(5)增成:班婕妤受宠时所居住的后宫。(6)佩离:系物于带曰佩。离,同“缡”,佩巾。古时女子出嫁,母亲临别训诫,并替她结好佩巾的带子。(7)任、姒:任,太任,文王之母;姒,太姒,武王之母。(8)阳禄与柘馆:二馆名,婕妤曾在这里生孩子,都不幸早夭。(9)仍:频。离:遭。(10)晻莫:暗暮。(11)长信:太后之宫。(12)休:美。(13)重曰:文章已经写完,但意犹未尽,情志未申,又写了下面部分,如今之续篇。(14)应门:正门。闼:小门。扁:关门。(15)縩:象声词,行动时衣服摩擦的声音。(16)靓:同“静”。(17)丹墀:宫殿的地面。(18)履綦:卜饰。(19)云屋:即云房。原指山居,称隐士或僧道所居,此处指长信宫。(20)羽觞:酒杯。(21)虞:同“娱”。(22)绿衣:指《诗经》的《绿衣》篇,写妾上僭,夫人失位。白华:指《诗经》的《白华》篇,该诗为周人讽刺幽王而作。幽王娶申女为后,后得褒姒又废申后。

【赏析】

这是诗人自悼以寄托忧思的一篇诗赋。诗人借诗经《绿衣》、《白华》之篇,抒发自己遭冷落的郁郁忧思之情。

作者开篇写的是入宫受宠遭妒,遭谗言而入冷宫的凄凉际遇,暗示宫廷斗争的残酷。文章描写的是作者退居东宫之后的寂寞生活,不过寥寥几笔,幽怨之情、难言之痛,跃然纸上。接着作者描写了东宫景物,无不反衬出一股凄凉、冷落之感,正是作者悲凉身世的映射,以致借酒消愁。于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曰:“惟人生兮一世,忽一过兮若浮。已独享兮高明,处生民兮极休。勉虞精兮极乐,与福禄兮无期。绿衣兮白华,自古兮有之。”班婕妤的过人之处即在于此。

作者哀叹道,自己的灾难是自己造成的。天命不可强求,白昼的日光已然移去,暮色的黯淡悄然降临,天地赋予的厚德不能因为自己被遗弃的罪过而丢掉。面对圣恩的冷淡,她知难而退,不再踏入后宫是非之地,情愿待在东宫而不外出,直到终老。但愿死后可以回归自由,依山傍水,埋于松柏之下。就是因为她明白,自己永远无法和这个宫廷相互适应。

成帝死后,班婕妤请愿去为其守陵,终日与墓碑相伴。在继续孤独的日子里,班婕妤度过了她人生的最后五年时光,便从容地离开了这个世间,也终于离开了那个禁锢了她一生自由与爱的东宫。

关于班婕妤,人们对她有诸多论断,其中梁代的钟嵘《诗品》中评论班婕妤:“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清朝的纳兰容若也认为班婕妤“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便是容若可以跨越时空对班婕妤相知相惜的理由,这也是班婕妤令容若为之神伤不已的理由。

西都赋

班固

作者简介

班固(公元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子。他潜心二十余年,修成《汉书》,后迁为玄武司马,撰《白虎通德论》,征匈奴为中护军,兵败受牵连,死于狱中。善辞赋,有《两都赋》《幽通赋》等作品。

有西都宾问于东都主人曰:“盖闻皇汉之初经营也,尝有意乎都河洛矣(1)。辍而弗康(2),实用西迁,作我上都。主人闻其故而睹其制乎?”主人曰:“未也。愿宾摅怀旧之蓄念(3),发思古之幽情,博我以皇道,弘我以汉京。”宾曰:“唯唯。”

汉之西都,在于雍州,实曰长安。左据函谷、二崤之阻(4),表以太华、终南之山(5)。右界褒斜、陇首之险,带以洪河、泾、渭之川。众流之隈,汧涌其酉。华实之毛,则九州之上腴焉。防御之阻,则天下之隩区焉(6)。是故横被六合,三成帝畿(7),周以龙兴,秦以虎视。及至大汉受命而都之也,仰寤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奉春建策,留侯演成(8)。天人合应(9),以发皇明(10),乃眷西顾,实惟作京。于是睎秦岭(11),睋北阜(12),挟酆灞,据龙首。图皇基于亿载(13),度宏规而大起。肇自高而终平(14),世增饰以崇丽。历十二之延祚(15),故穷奢而极侈。建金城其万雉(16),呀周池而成渊。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内则街衢洞达(17),闾阎且千(18),九市开场,货别隧分。入不得顾,车不得旋,阗城溢郭(19),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于是既庶且富,娱乐无疆。都人士女,殊异乎五方。游士拟于公侯,列肆侈于姬姜(20)。乡曲豪举,游侠之雄,节慕原、尝,名亚春、陵。连交合众,骋骛乎其中(21)

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杜、霸,北眺五陵。名都对郭,邑居相承。英俊之域,绂冕所兴(22)。冠盖如云,七相五公(23)。与乎州郡之豪杰,五都之货殖,三选七迁,充奉陵邑。盖以强干弱枝,隆上都而观万国也。封畿之内,厥土千里,逴跞诸夏(24),兼其所有。其阳则崇山隐天,幽林穹谷(25),陆海珍藏,蓝田美玉。商、洛缘其隈,鄠、杜滨其足(26),源泉灌注,陂池交属。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其阴则冠以九嵕,陪以甘泉,乃有灵宫起乎其中。秦汉之所以极观,渊云之所颂叹,于是乎存焉。下有郑、白之沃,衣食之源。提封五万,疆埸绮分,沟塍刻缕(27),原隰龙鳞,决渠降雨,荷插成云。五谷垂颖(28),桑麻铺棻(29)。东郊则有通沟大漕,溃渭洞河(30),泛舟山东,控引淮湖,与海通波。西郊则有上囿禁苑,林麓薮泽,陂池连乎蜀汉,缭以周墙(31),四百余里。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神池灵沼,往往而在。其中乃有九真之麟,大宛之马,黄支之犀,条支之鸟。逾昆仑,越巨海,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其宫室也,体象乎天地,经纬乎阴阳。据坤灵之正位(32),放太紫之圆方。树中之华阙,丰冠山之朱堂。因瑰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列棼橑以布翼,荷栋桴而高骧。雕玉瑱以居楹(33),裁金壁以饰珰。发五色之渥彩,光焰朗以景彰。于是左墄右平,重轩三阶。闺房周通,门闼洞开(34)。列钟虡于中庭,立金人于端闱。仍增崖而衡阈(35),临峻路而启扉(36)。徇以离殿别寝(37),承以崇台闲馆,焕若列星,紫宫是环。清凉、宣温、神仙、长年、金华、玉堂、白虎、麒麟,区宇若兹,不可殚论(38)。增盘业峨,登降炤烂(39),殊形诡制,每各异观。乘茵步辇(40),惟所息宴。后宫则有掖庭(41)、椒房,后妃之室。合欢、增城、安处、常宁、苣若、椒风、披香、发越、兰林、蕙草、鸳鸾、飞翔之列,昭阳特盛,隆乎孝成。屋不呈材,墙不露形。裛以藻绣(42),络以纶连。随侯明月,错落其间。金釭衔璧,是为列钱。翡翠火齐,流耀含英。悬黎垂棘,夜光在焉。于是玄墀扣砌,玉阶彤庭,碝磩彩致,琳珉青荧,珊瑚碧树,周阿而生。红罗飒,绮组缤纷。精曜华烛,俯仰如神。后宫之号,十有四位。窈窕繁华,更盛迭贵。处乎斯列者,盖以百数。左右庭中,朝堂百寮之位,萧曹魏邴,谋谟乎其上。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流大汉之恺悌,荡亡秦之毒螫。故令斯人扬乐和之声,作画一之歌。功德著于祖宗,膏泽洽于黎庶。又有天禄、石渠,典籍之府。命夫谆诲故老(43),名儒师傅,讲论乎《六艺》,稽合乎同异(44)。又有承明、金马、著作之庭。大雅宏达(45),于兹为群。元元本本,周见洽闻。启发篇章,校理秘文。周以钩陈之位(46),卫以严更之署,总礼官之甲科,群百郡之廉孝。虎贲赘衣(47),阉尹阍寺。陛戟百重,各有典司。周庐千列,徼道绮错。辇路经营(48),修除飞阁。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凌隥道而超西墉(49),掍建章而连外属。设璧门之凤阙,上觚棱而栖金爵。内则别风之嶕峣(50),眇丽巧而耸擢,张千门而立万户,顺阴阳以开阖。尔乃正殿崔嵬,层构厥高,临乎未央。经骀汤而出馺娑,洞枍诣以与天梁。上反宇以盖戴(51),激日景而纳光。神明郁其特起,遂偃蹇而上跻(52)。轶云雨于太半,虹霓回带于棼楣。虽轻迅与僄狡(53),犹愕眙而不能阶(54)。攀井干而未半(55),目眴转而意迷(56),舍棂槛而却倚(57),若颠坠而复稽,魂怳怳以失度(58),巡回途而下低,既惩惧于登望(59),降周流以彷徨。步甬道以萦纡,又杳窱而不见阳。排飞闼而上出(60),若游目于天表,似无依而洋洋(61)。前唐中而后太液,揽沧海之汤汤。扬波涛于碣石,激神岳之嶈嶈。滥瀛洲与方壶,蓬莱起乎中央。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崪(62),金石峥嵘。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轶埃壒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骋文成之丕诞,驰五利之所刑。庶松乔之群类,时游从乎斯庭。实列仙之攸馆,非吾人之所宁。

尔乃盛娱游之壮观,奋泰武乎上囿。因兹以威戎夸狄,耀威灵而讲武事。命荆州使起鸟、诏梁野而驱兽。毛群内阗,飞羽上覆,接翼侧足,集禁林而屯聚。水衡虞人,修其营表。种别群分,部曲有署。罘网连纮,笼山络野(63)。列卒周匝,星罗云布。于是乘銮舆,备法驾,帅群臣,披飞廉,入苑门。遂绕酆鄗,历上兰。六师发逐,百兽骇殚,震震爚爚,雷奔电激,草木涂地,山渊反覆。蹂躏其十二三,乃拗怒而少息。尔乃期门佽飞,列刃钻鍭,要趹追踪。鸟惊触丝,兽骇值锋。机不虚掎,弦不再控。矢不单杀,中必叠双。飑飑纷纷,矰缴相缠(64)。风毛雨血,洒野蔽天。平原赤,勇士厉。猿狖失木,豺狼慑窜(65)。尔乃移师趋险,并蹈潜秽。穷虎奔突,狂兕触蹶。许少施巧,秦成力折。掎僄狡,扼猛噬。脱角挫脰,徒搏独杀。挟师豹,拖熊螭。曳犀犛,顿象罴。超洞壑,越峻崖。蹶巉岩(66),巨石颓。松柏仆,丛林摧。草木无余,禽兽殄夷。于是天子乃登属玉之馆,历长扬之榭。览山之体势,观三军之杀获。原野萧条,目极四裔。禽相镇压,兽相枕藉。然后收禽会众,论功赐胙。陈轻骑以行炰,腾酒车以斟酌。割鲜野食,举烽命釂。飨赐毕,劳逸齐,大辂鸣銮,容与徘徊。集乎豫章之宇,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茂树荫蔚,芳草被堤。兰茝发色,晔晔猗猗。若摛锦布绣,烛燿乎其陂。鸟则玄鹤白鹭,黄鹄鹳,鸧鸹鸨鶂(67),凫鹥鸿雁。朝发河海,夕宿江汉。沉浮往来,云集雾散。

于是后宫乘輚辂,登龙舟。张凤盖,建华旗。袪黼帷(68),镜清流。靡微风,澹淡浮。棹女讴,鼓吹震,声激越,謍厉天,鸟群翔,直窥渊。招白鹇,下双鹄。揄文竿,出比目。抚鸿罿,御矰缴,方舟并骛,俯仰极乐。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前乘秦岭,后越九嵕,东薄河华(69),西涉岐雍。宫馆所历,百有余区。行所朝夕,储不改供。礼上下而接山川,究休佑之所用。采游童之欢谣,第从臣之嘉颂。于斯之时,都都相望,邑邑相属。国籍十世之基,家承百年之业,士食旧德之名氏,农服先畴之畎亩,商循族世之所鬻,工用高曾之规矩。粲乎隐隐,各得其所。

若臣者徒观迹于旧墟,闻之乎故老,十分而未得其一端,故不能遍举也。

【注释】

(1)河洛:东都有河南洛阳,所以叫河洛。(2)辍:止。康,安定。(3)摅:抒发。蓄:积。(4)二崤之阻:指崤山一带有二陵,其中南陵是夏后皋的墓,北陵是文王避风雨的地方。(5)表:标。(6)隩:四方之土可定居者。(7)三成帝畿:指周、秦、汉。(8)演:引。(9)天:指五星。人:指娄敬。(10)皇:指高汉祖。(11)睎:望。秦岭:南山。(12)睋:视。北阜:山。(13)载:年。(14)高:汉高祖。(15)祚:禄。(16)雉:长三丈,高一丈。(17)街(jiā):四通八达。(18)闾:里门。阎:里中门。(19)阗:同“填”,满。(20)肆:市中陈放物品的地方。(21)骋:直驰。骛:乱驰。(22)绂:绶。冕:大夫以上级别的冠帽。(23)相:丞相。公:御史大夫、将军的通称。(24)逴跞:犹言超绝。(25)穹谷:深谷。(26)滨:涯。(27)塍:稻田中的畦,音绳。(28)颖:禾穗。(29)棻:通“纷”,盛貌。(30)洞:疾流。(31)缭:犹绕。(32)坤:地道。(33)楹:柱。(34)闼:门内。(35)仍:因。(36)峻:高大。(37)徇:循。(38)殚:尽。(39)炤:明,音照。烂:意思也是明。(40)茵:蓐。(41)掖庭:宫人居住的地方。(42)裛:缠。(43)谆:勉励。诲:教诲。(44)稽:考。(45)大雅:指有大雅之风的贤才。(46)钩陈:后宫。(47)赘:通“缀”。(48)辇路:辇道,阁道。(49)隥:阁道。墉:城。(50)嶕峣:高。(51)盖戴:覆盖。(52)跻:上升。(53)僄:轻。(54)愕:惊。眙:惊貌。(55)井干:井栏。(56)眴:看不清。(57)槛:楯。(58)怳:失意。(59)惩:恐惧。(60)排:推。(61)洋洋:无所归的样子。(62)岩:险。峻:峭高。(63)络:绕。(64)矰:高。(65)慑:惧。(66)巉岩:高峻的样子。(67)鶂:一种水鸟。(68)袪:撩起。(69)薄:迫近。河:指黄河。华:指华山。

【赏析】

此赋学习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的结构方式,合二为一,又相对独立成篇。内容划分清楚,结构较为合理。从主导思想上说,他不在规模和繁华的程度上贬西都而褒东都,而从礼法的角度,从制度上衡量此前赞美西都者所述西都的壮丽繁华实为奢淫过度,无益于天下。《西都赋》写长安都城的壮丽宏大,宫殿之奇伟华美,后宫之奢侈淫靡,也极尽铺排之能事,使作者着实表现出了写骋辞大赋的才能。但结果却不是写得越奢华便越体现出作者对它的赞扬,而是折之以法度,衡之以王制。

杜笃的《论都赋》建议迁都长安,写得很策略;班固维护建都洛阳,在处理对前汉西都评价上,也极为谨慎小心。《西都赋》为赞美、夸耀之词。由于创作的目的在于表述一个政治问题上的个人见解,甚至是为了参与一场争论,故此赋不似《子虚》《上林》有很多虚夸的部分,以气争胜,而更多实证。它主要不是抒发一种情感,表现一种精神,而是要表现一种思想,体现一种观念。这也可以说是与同时代风气有关,是当时文风和社会风气的体现。另外,同该赋中强调礼制、强调崇儒思想相一致,赋的语言典雅和丽(马积高《赋史》即已指出这一点),节奏步武从容,和銮相鸣,可谓金声玉震,有庙堂朝仪的风度。

因为此赋写长安的形胜、制度、文物等,同《子虚》《上林》仅写田猎者相比,内容要更为丰富、开阔,也更能集中地、多角度、多方面地展现一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因而后世时有人加以摹拟,形成“京都赋”的类型。《昭明文选》分赋为十五类,“京都赋”列在第一。《文苑英华》《历代赋汇》等也有“京都”或“都邑”一类。

尽管在班固之前已有京都赋之作,但能使这类题材以及表现方式、结构方式结合而形成大赋的一种门类,乃有赖于班固此赋取得的成就。

思旧赋(并序)

向秀

作者简介

向秀(约公元227—272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嗜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好。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注未成便过世。另著有《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1),其人并有不羁之才(2);然嵇志远而疏(3),吕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4)。嵇博综技艺,于丝竹特妙。临当就命(5),顾视日影,索琴而弹之。余逝将西迈(6),经其旧庐。于时日薄虞渊(7),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音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

将命适于远京兮(8),遂旋反而北徂(9)。济黄河以泛舟兮,经山阳之旧居。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10)。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惟古昔以怀今兮,心徘徊以踌躇。栋宇存而弗毁兮,形神逝其焉如。昔李斯之受罪兮(11),叹黄犬而长吟。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托运遇于领会兮(12),寄余命于寸阴。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13)。停驾言其将迈兮(14),遂援翰而写心。

【注释】

(1)居止:住所。(2)不羁之才:有才能而不愿受到束缚。(3)疏:远。(4)各以事见法:指嵇康、吕安二人被司马昭杀害之事。见法,受刑。(5)就:结束。(6)逝:往。迈:远行。(7)薄:迫近。虞渊:太阳落下的地方。(8)将命:奉命。(9)徂:往。(10)穷巷:隐僻的里巷。黍离:《诗经·王风》的篇名。愍:同“闵”。惟:想念。(11)李斯:秦丞相。(12)托运:命运遭遇。(13)寻:继续。(14)言:助词,无实义。

【赏析】

古人常以为: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人生一世,能得一知己甚至比得到江山更加快意。俞伯牙与钟子期相会于林间,因琴乐而结缘,互为知音,是以当钟子期离开人世的时候,俞伯牙不惜断琴永绝音乐,以慰朋友的灵魂。而“竹林七贤”之所以对于友谊更珍视,是因为时逢乱世,能得知心人的机遇并不多。

向秀,是“七贤”中与嵇康私下往来最密切的人。嵇康为吕安辩护而被陷害至死。向秀是二人的至交,听闻此噩耗顿时悲愤交加,对未来的人生旅程更加绝望。然而向秀不像嵇康那样崇拜黄老,对正统儒学完全否定,而是更倾向寻求二者的平衡,所以不久之后,为了生活下来只有屈就自己成了司马氏的臣子。一次,他路过嵇康和吕安的旧居,望着故人茅庐在夕阳下清冷的影子,耳边偶然听到不知从哪里传来的凄切笛声,顿时悲从中来,泪水滚滚而下。于是,回到家中写下了这篇怀念旧人的《思旧赋》。

这篇诗赋,字字情真意切,句句形如泣血。

赋的前四句交代诗人路过嵇、吕旧居前的缘由。那天傍晚,他离开了阴沉沉的府衙,边走边行,看着茫茫的山野和徐徐的河流从眼前闪过,城郭化作残阳驳影,空巷里卷起阵阵冷风。偶然路过逝去朋友的旧居前,他信步走上去,站在门外徘徊。嵇康已经死了,他的妻儿亲人也早已远赴他乡,故舍仍完好地立在那里,斯人的身影早已形神俱灭。悲情全在其中。于是,诗人凄凄然地不经意想起了秦相李斯被腰斩的情景。

竹林七贤

“昔李斯之受罪兮,叹黄犬而长吟”是向秀在《思旧赋》里唯一一个援引的历史典故。讲的是李斯临死之前,牵着儿子的手说:“父亲答应牵着猎狗与你到郊外逐野兔,如今已经不能了。”李斯无法与其子享受天伦之乐的难过,与向秀和朋友阴阳永隔的痛一样,都是那么碎心蚀骨。

向秀不能理解,为什么如嵇康、吕安这般蕙质丹心、超凡脱俗,无论诗文、弹琴皆远远凌驾于凡人之上的才子会命途多舛,落得身首异处的下场,难道这就是命吗?就在这时,诗人听到邻家响起的笛声,“听鸣笛之慷慨兮,妙声绝而复寻。”于是“停驾言其将迈兮,遂援翰而写心”。篇末的四句,作者因笛声的骤响而倍感凄清,越发地为友人和自身的不幸感到痛苦了。

司马氏在与曹魏斗争时,对文人名士所采取的高压政策令很多人都小心谨慎。

来自政坛的压力,让作者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不满。他不想入仕,偏偏被迫接受官职,他想逃进山林,可是又不知做什么。太多的名士才子都是他这样的矛盾体。于是,他的《思旧赋》仅仅写出了思念的情景,没有过多内心的阐释。不过在赋的最后,人们仍能看出他在为友人泛滥出无限同情时,对自己也抱着同样的怜惜。

鲁迅曾经说过:“青年时期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了。”鲁迅懂得了向秀欲语难言的原因,实在是向秀他在左思右想后,内心忧伤到极致而不知如何落笔。真可谓“吟罢低眉无写处”。因为找不到词来形容自己如何悲痛,所以没有什么长篇大论可言。

雪赋

谢惠连

作者简介

谢惠连(公元407—433年),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族弟。他10岁能作文,深得谢灵运赏识。谢惠连行止轻薄不检,原先爱幸会稽郡吏杜德灵,居父丧期间还向杜德灵赠诗,大为时论所非,因此不得仕进,仕宦失意。他是谢灵运“四友”之一。

岁将暮,时既昬。寒风积,愁云繁。梁王不悦(1),游于兔园(2)。乃置旨酒,命宾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俄而微霰零(3),密雪下。王乃歌北风于卫诗,咏南山于周雅。授简于司马大夫,曰:“抽子秘思,骋子妍辞,侔色揣称(4),为寡人赋之(5)。”

相如于是避席而起,逡巡而揖(6)。曰:臣闻雪宫建于东国(7),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8),姬满申歌于黄竹(9)。曹风以麻衣比色(10),楚谣以幽兰俪曲(11)。盈尺则呈瑞于丰年,袤丈则表沴于阴德。雪之时义远矣哉!请言其始。

若乃玄律穷,严气升。焦溪涸,汤谷凝。火井灭(12),温泉冰。沸潭无涌(13),炎风不兴。北户墐扉(14),裸壤垂缯。于是河海生云,朔漠飞沙。连氛累霭,揜日韬霞(15)。霰淅沥而先集,雪粉糅而遂多(16)

其为状也,散漫交错,氛氲萧索(17)。蔼蔼浮浮(18),瀌瀌弈弈(19)。联翩飞洒,徘徊委积。始缘甍而冒栋(20),终开帘而入隙。初便娟于墀庑(21),末萦盈于帷席(22)。既因方而为珪,亦遇圆而成璧。眄隰则万顷同缟,瞻山则千岩俱白。于是台如重璧,逵似连璐(23)。庭列瑶阶,林挺琼树。皓鹤夺鲜(24),白鷳失素(25)。纨袖惭冶(26),玉颜掩姱。

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27),衔耀照昆山。尔其流滴垂冰,缘霤承隅(28)。粲兮若冯夷(29),剖蚌列明珠(30)。至夫缤纷繁骛之貌,皓皔曒洁之仪。回散萦积之势,飞聚凝曜之奇。固展转而无穷,嗟难得而备知。

若乃申娱玩之无已,夜幽静而多怀。风触楹而转响(31),月承幌而通晖。酌湘吴之醇酎,御狐貉之兼衣。对庭鹍之双舞,瞻云雁之孤飞。践霜雪之交积,怜枝叶之相违。驰遥思于千里,愿接手而同归。邹阳闻之,懑然心服(32)。有怀妍唱,敬接末曲。于是乃作而赋积雪之歌。

歌曰:携佳人兮披重幄,援绮衾兮坐芳缛。燎薰炉兮炳明烛,酌桂酒兮扬清曲。又续写而为白雪之歌。歌曰:曲既扬兮酒既陈,朱颜酡兮思自亲。原低帷以昵枕(33),念解珮而褫绅(34)。怨年岁之易暮,伤后会之无因。君宁见阶上之白雪,岂鲜耀于阳春。歌卒。王乃寻绎吟玩(35),抚览扼腕(36)。顾谓枚叔,起而为乱(37)

乱曰: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玉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38)。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曜不固其节。节岂我名,洁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39)。素因遇立,污随染成(40)。纵心皓然,何虑何营?

【注释】

(1)梁王:即汉梁孝王刘武,好宫室苑囿之乐。(2)兔园:梁孝王曾建兔园,也称梁园,在今河南商丘县东,为游赏与延宾之所。(3)霰(xiàn):下雪时的小冰粒。零:稀疏的飘落。(4)侔:等的意思。揣:即量。称:好。(5)寡人:我自指。(6)逡巡(qūn xún):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7)雪宫:离宫之名。(8)岐:周朝发源地。昌:周文王。(9)姬满:周穆王,周昭王之子。申:重,反复的意思。(10)曹风:指《诗经·曹风·毛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11)楚谣:宋玉《讽赋》曰:“臣尝行至,主人独有一女,置臣兰房之中,臣授琴而鼓之,为幽兰、白雪之曲。”俪:双并、对偶的意思。(12)火井:《博物志》记载:临邛火井,诸葛亮往视,后火转盛,以盆贮水煮之,得盐。后人以火投井,火即灭,至今不燃。又据传说:西河郡鸿门县亦有火井祠,火从地出。张衡《温泉赋》曰:遂適骊山观温泉。(13)沸潭:传说有潭水常年沸腾,郦元《水经注》记载说生的食物投到潭中,一会儿便熟了。(14)墐:刷涂。(15)揜:覆盖的意思。韬:掩藏。(16)糅:糅杂。(17)氛氲:蔚盛的样子。(18)蔼蔼:盛貌。(19)弈弈:同“蔼蔼”。(20)甍:屋栋。冒:覆盖。(21)便(pián)娟:美好的样子,形容雪的回旋飘落。庑: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22)萦盈:同“便娟”。(23)璐:美玉。(24)皓:雪白。(25)白鷳:鸟名。(26)冶:妖冶。(27)烛龙:传说中的钟山之神,又名烛阴。《山海经》载:“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其瞑乃晦,其视乃明,是烛九阴,是谓烛龙。”(28)霤:屋宇。(29)冯夷:上古人物,渡河溺死,后为河伯。(30)剖蚌列明珠:剖蚌求珠。蚌即蜃,一种能生明月珠的蚌蛤。(31)楹:即屋柱。(32)懑:烦闷。(33)昵:亲近。(34)褫:夺衣。绅:宽大的衣带。(35)寻绎:理出头绪。(36)扼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这里表示思虑、叹惜的情绪。(37)乱: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文字称乱,此处指后者。(38)“因时兴灭”这句是说随着自然季节的变化而兴起寂灭。(39)任:因,凭。(40)污:相染污。

【赏析】

这篇《雪赋》是令谢惠连享誉文坛的一篇景赋佳作,在南朝时与谢庄的《月赋》齐名,端丽优美,扣人心弦。

这篇《雪赋》的内容是诗人假想梁孝王游园遇雪时的情景。开头一段讲冬季的天空万分忧郁,梁孝王闷得发慌,便叫来司马相如、邹阳、枚乘一起于兔园饮酒,看到漫天飘飞的雪景,灵机一闪,便命三人为雪作诗赋。司马相如才思敏捷,抢先一步大赞雪的芳姿,邹阳不甘示弱,也叹雪一番。梁孝王听罢笑着点头,转向枚乘,只听枚乘说道:“白羽虽白,质以轻兮,白天虽白,空守贞兮。未若兹雪,因时兴灭。玄阴凝不昧其洁,太阳耀不固其节。节岂我名,节岂我贞。凭云升降,从风飘零。值物赋象,任地班形。素因遇立,污随染成。纵心皓然,何虑何营?”大体的意思是借雪比喻枚乘的生活态度。

从诗人假托枚乘所讲的这段话里,可以看出满是老庄的超脱旷达、虚无恬淡。既是枚乘从雪处悟到的真理,事实上也是惠连对雪的最真实看法,只不过借枚乘的嘴说出来罢了。而这篇赋中所传达的对生活无所求也不苛刻的观念,正是诗人本性的影射。

美则美矣,然时人言及《雪赋》,仍然批评它缺乏真正的内涵,所言虚空。或许《雪赋》的确有此弱点,但人们从赋中既能得到美的享受,又能领悟生活不必太过强求的道理,未尝不是一得。

月赋

谢庄

作者简介

谢庄(公元421—466年),字希逸,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南朝宋文学家。他是“大谢”谢灵运的族侄。七岁能作文,通《论语》。二十岁左右入仕。他的《赤鹦鹉赋》《月赋》《舞马赋》,都为当时所重。《月赋》是南朝咏物写景小赋的代表作。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暧空,素月流天,沉吟齐章,殷勤陈篇。抽豪进牍,以命仲宣(1)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昧道懵学,孤奉明恩。

臣闻沉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2)。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朓警阙(3),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4);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5),长河韬映;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驰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6),亲懿莫从(7),羁孤递进(8)。聆皋禽之夕闻(9),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10)?诉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徨如失(11)

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12)。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注释】

(1)仲宣:王粲。(2)西冥:古代传说西方日入处。(3)警阙:意思是儆戒君王的缺失。(4)濑(lài):急流。(5)列宿:指众星宿,特指二十八宿。(6)风篁:谓风吹竹林。(7)亲懿:至亲。(8)羁孤:指羁旅孤独的人。(9)皋禽:即鹤的别称。(10)纡轸(yū zhěn):委屈而隐痛的意思。(11)回徨:同“迴遑”。(12)羞:进献。

【赏析】

谢庄的这篇《月赋》自南北朝以来一直是一篇享有盛名的辞赋佳作。《月赋》以陈王曹植与建安七子之一王粲为主人公,写的是曹植思念起故友——死于瘟疫的应玚、刘桢,午夜无法入眠,惆怅非常,于是穿过满地芳草的亭台楼榭,登上寒山。迎面是瑟瑟的秋风,脚下是沟壑,远处是连绵的山峦,空气中是微薄的白雾,抬头一轮明月当空,一时间思念之情更浓,他便叫来与应玚、刘桢同是“建安七子”的王粲,与他闲话忆往事。事实上按照史载,王粲与应、刘死于同一场大瘟疫,可见诗中曹植与王粲相见的情景完全是诗人谢庄想象出来的,可能谢庄想不出哪个人比较适合与曹植说知心话了,毕竟“建安七子”陆续离世之后,曹植几乎失去了全部的朋友。

在诗人的臆想中,曹植把王粲叫到身边,让后者以天上的月作赋一篇,王粲并没有直接作赋,而是自谦一番:承蒙陈王恩宠,仲宣(王粲字)不才,姑且一试。然后他开始为赞美月亮而展开铺叙。王粲说,日代表着人的心智,而月代表人的灵魂,月的光华洗涤了地上的沼冥,吸引了男男女女的观望和思慕。然而,月相的变化事实上与地上的君主治世有关,例如孙策的母亲吴氏梦月而生他,东吴因孙策而昌盛;汉元帝的皇后之母梦月而生女,女儿当上了皇后,汉室天下河清海晏。

王粲说这些其实与月亮本身的美感毫无关系,不过是引几个典故给自己增加点文化底蕴,同时也藉月亮来鼓励曹植,然后才真正说起月色之美。他说道:“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柔祗雪凝,圆灵水镜。”在云敛的天际是洞庭湖水腾起的微波,湖边落叶旋飞而下,空气中弥漫着秋菊的淡淡香气,耳边听到的是雁子畏寒惧冷的浅吟。在这山水一色、雾气霭霭的景象中,江河托月而起,月盘水灵清透,光色如同雪凝。如此绝美的景致,恐怕连帝王都要被深深地吸引,停下身边的歌舞,对月饮酒抚琴。

然而,月儿虽美,可是却总在凉夜之中引来羁客的寂寞凄楚。独身在外,久别亲人,即便在月下听了天籁乐曲,也会更加悲伤,在房檐屋后怅然徘徊,对月长歌:美丽的人儿你与我相隔千里,道路漫漫不可逾越,我们之间的联系只有靠那天上的明月,你看到了它,我也看到了它,如同我们看到彼此。然而我的长歌尚未唱完,月已经消失在晨雾之中,我彷徨若失,该如何是好,只有再唱一曲。既然月已经消失在天际,这一年也快过去,也该到了我早早归家的时候。在那一刹那间,轻轻掀起垂在眉际间的乌发,看着霜露化轻渺为凝珠,浸湿了衣襟,也浸湿了思乡人的心。

这篇《月赋》充满了浓烈的哀伤。在诗人笔下,月亮既有美感又使人怅然,读起来令人的心为之纠结。后人在解读《月赋》的文字时,认为谢庄纯是怀古,依据曹植《秋思赋》与王粲的《登楼赋》《伤夭赋》,写曹、王之间的旧事。诗人借古讽今,借着王粲的嘴把世上游子共同的心意诉说出来。人们读到谢庄的这篇《月赋》,每每被它的美和凄感动,猜测谢庄借王粲的嘴表达的忧思从何而来,理当不是源于谢庄思乡的情感。于是有人推测,谢庄的家世虽好,他本人的学识也是一流,又做了南朝宋明帝的光禄大夫,连北魏的人都对其非常仰慕,这么顺利的仕途在南北朝岂是多见的,他本不该如此多虑。但人总有不完美的时候,那便是谢庄的身体不好。由于多年为疾病所苦,谢庄身心俱疲,他常自称已是“常如行尸”而“无意于人间”。被病体连累到不想再活的地步,足见谢庄活得很累,他笔下的月自然而然就多了份忧、少了份喜。

在文学史上,似乎可以说谢庄是以这篇《月赋》闻名。其实在比谢庄更早以前已有以月题作赋的作品了。西汉时的公孙乘奉梁孝王的命写下赋曲,把月描写得风姿绰约、皎洁圆润,却空有其表而无内涵,自然远不如谢庄在月中流露的哀思感情充沛。

白头吟

卓文君

作者简介

卓文君(约前179—前117年),西汉临邛(今四川邛崃)人,汉代才女,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好音律。她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爱情佳话一直被后世津津乐道。其流传后世的作品有《白头呤》《怨郎诗》《诀别书》等。

皑如山上雪(1),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2),故来相决绝(3)。今日斗酒会(4),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5),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6),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7),何用钱刀为(8)

【注释】

(1)皑、皎:都有白的意思。(2)两意:就是二心,指情变。(3)决:别。(4)斗:盛酒的器具。(5)躞蹀:行貌。御沟:流经御苑或环绕宫墙的沟。东西流,即东流。“东西”是偏义复词,此处偏用东字的意义。(6)竹竿:指钓竿。袅袅:动摇貌。(8)簁簁:形容鱼尾像濡湿的羽毛。在中国歌谣里钓鱼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隐语。此处用隐语表示男女相爱的幸福。(7)意气:这里指感情、恩义。(8)钱刀:古时的钱有铸成马刀形的,叫做刀钱。所以钱又称为钱刀。

【赏析】

当年在卓王孙宴席之上,司马相如以一曲“……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皇。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赢得美人心,于是就有了这段传唱千年的爱情佳话。二人当夜私奔,只是后来司马相如变心,在卓文君韶华不在,风光过后,司马相如有了纳妾的念头。在看到司马相如托人送来那首数字诗,“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千万”,怎么会不明白变了心的男人,如难收的覆水不可挽回呢?于是才会有这首《白头吟》,才会有“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感悟。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可是谁能想到两人还未见白头,离别却是必然的事情了。佛语有云:“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不知道用了前世多少次的擦肩而过,才能换来这半生的厮守。从决绝地随着司马相如私奔,卓文君就将自己的命运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同样的感情,卓文君还做过一首《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三四个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字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读完《白头吟》,再来看这首诗,令人难以相信,那个被她信赖,被她仰仗的男人,也同世间其他男子一样寡情薄幸。在她年长色衰之后,他便要负她,便要背弃他们两人早年的誓言,另结新欢。命运像远山顶上按捺不住的游云,随风袅袅,人生万里路,早已是飘散得不成形状了。其实,聪慧的女诗人,又怎是那普通女子所能比的!“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其实是一种爱情忠贞的示威,一句决绝,负心人岂能不明白这位与自己相爱的女子的与众不同。美妾可得,佳人才女与爱妻却是此生难求的。“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负心这个名头大才子司马相如着实也担不得。所以,也许他在接到那一封《白头吟》后,必然后悔的神情也早已是在卓文君的预料之中。

而之后两人重修旧好,携手白头,也真的实现了卓文君“白头不相离”的诺言。

北方有佳人(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

作者简介

李延年(?—约前90年),汉武帝时造诣很高的音乐家,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出身倡家,父母兄弟妹妹均通音乐,都是以乐舞为职业的艺人。其代表作有《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1),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注释】

(1)佳人:诗中的佳人即后来的李夫人,汉武帝宠妃。

【赏析】

这首《北方有佳人》是汉武帝时期的乐者李延年所作之歌,是专门为了赞美他的妹妹美丽动人而作的。

话说当年李延年为了将自己的妹妹献给汉武帝,便精心编排谱写了这首歌曲,虽然是高度的夸张,但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令汉武帝对这位倾国倾城的美人起了好奇之心。据说,有一日,汉武帝在宫中大摆筵席,宴请群臣,平阳公主和宫廷乐师李延年一起侍宴。而就在汉武帝微醉之时,李延年献上了这首《北方有佳人》。

刘彻一生文治武功,家国天下,从不将儿女私情放在心上,却唯独对李延年歌词中所唱的这位佳人念念不忘。他认为天下哪会有这样的女子,便感慨道:“世间怎么会有你唱的这样的绝世佳人呢?”

李延年这才坦白承认,他口中的这位佳人便是他的妹妹,天子纵使再矜持,在这美酒和佳曲的刺激下,也无法掩饰内心的悸动,他命李延年送他这位美貌的妹妹入宫。大概就连刘彻自己也不会想到,李延年口中的那位佳人果然国色天香、倾国倾城,不但容貌美丽,而且体态轻盈,舞姿曼妙,精通音律,更是知书达理,于是汉武帝将这位女子纳为妃子,后人称其为李夫人。《汉书·外戚传》中称李夫人为“实妙丽善舞”,刘彻更是对这位李夫人疼爱有加,从此后宫上千佳丽粉黛全无颜色,帝王只是终日与李夫人相偎相伴、长相厮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倾国倾城”的故事。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

无名氏

驱车上东门(1),遥望郭北墓(2)。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3)。下有陈死人(4),杳杳即长暮(5)。潜寐黄泉下(6),千载永不寤(7)。浩浩阴阳移(8),年命如朝露(9)。人生忽如寄(10),寿无金石固。万岁更相迭(11),圣贤莫能度(12)。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13)

【注释】

(1)上东门:洛阳城东面三门最靠北的门。(2)郭北:城北。洛阳城北的北邙山上,古时多陵墓。(3)白杨、松柏:古代多在墓地种植白杨、松、柏等树木,作为标志。(4)陈死人:久死的人。陈,久。(5)杳杳:幽暗貌。即:就,犹言“身临”。长暮:长夜。这句的意思是,人死后葬入坟墓,就如同永远处在黑夜里。(6)潜寐:深眠。(7)寤:醒。(8)浩浩:流貌。阴阳:古人以春夏为阳,秋冬为阴。(9)年命:犹言“寿命”。(10)忽:匆遽貌。寄:旅居。这两句指人的寿命短促。(11)更:更迭。万岁:犹言“自古”。这句是说自古至今,生死更迭,一代送走一代。(12)度:过也,犹言“超越”。(13)被:同“披”。这四句是说,服丹药,求神仙,也没法长生不死,还不如饮美酒,穿绸缎,图个眼前快活。

【赏析】

此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大意是说:洛阳东门之外是一片一片的墓地,看到那无尽的墓地,活着的人更加悲伤。人死之后就坠入无尽的黑暗之中,死亡之后的另一个世界谁也没有去过。然而每一个人都会去的,春夏秋冬,季节流转,这是无可避免的事情。生命的短促令人们感到恐慌,这个世界上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但是为了成仙服用丹药,往往还没有得道,就已经被丹药毒死了。与其痛苦地服食丹药,还不如喝酒纵欢,消度眼前的快活。

关于这首诗的出处和作者都已经不可考究了。南朝时候,梁萧统太子将其选入《文选》之中,冠以以上名称,后人一直将这首诗歌列为杂诗系列。这首诗歌是描写东汉末年,一些生活宽裕却在政治上无所出路的知识分子抒发其颓废心情的作品。

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是对人生价值的探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生命易逝,行乐为先。古代文人生不逢时总喜欢用归隐来逃避现实,而生命的短暂却又让他们感到迷茫。屈原曾认为“乘骐骥以驰骋,来吾导夫先路”,希望可以走在时代的前端,却换来了投河自尽的下场。理想的崇高需要用生命的代价去换取,这让人心生胆怯。

留别妻(结发为夫妻)

苏武

作者简介

苏武(前140—前60年),字子卿,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帝时为郎,天汉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将持节出使匈奴,被扣留。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誓死忠于汉朝。后获释回汉。死后,汉宣帝将其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结发为夫妻(1),恩爱两不疑。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2)。征夫怀远路(3),起视夜何其(4)?参辰皆已没(5),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6),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7)。努力爱春华(8),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注释】

(1)结发:指男女初成年时。男子二十岁束发加冠,女子十五岁束发加笄表示成年,通称结发。(2)嬿婉:欢好的样子。以上二句是说良时的嬿婉不能再得,欢娱只有今夜了。(3)怀往路:惦着走上旅途。(4)夜何其(jī):《诗经·庭燎》云:“夜如何其?”“其”,语尾助词,犹“哉”。(5)参辰皆已没:意思说天将要亮了。(6)行役:应役远行。(7)滋:多。(8)春华:喻少壮时期。

【赏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个绝望而悲凉的爱情故事。据说是苏武所作,一般被认为是假托。但诗中感情真挚,表达的是苏武北海牧羊对家中妻儿的思念。

苏武出使匈奴,结果一番混乱之后,苏武被扣,然后便被监禁在北海,也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这一待就是十几年。守在贝加尔湖畔的苏武,手里握着他的节棍,身边除了猎猎的风声,便是那群温顺的绵羊。在这长达十几年的牧羊生活中,有可能见过苏武的汉人恐怕也只有李陵了。一个是被扣的使者,一个是大汉的降将。这二人的相见生出多少感慨悲意,自是不消言说。

在那片荒芜冷寂的土地上,李陵为苏武带来了他家中近年发生的悲剧,妻离子散,兄亡母死。苟延地活下去,已经不再具有之前的光辉了,如果只是为了单纯地活下去,苏武在湖畔牧羊的坚持便没有意义,任何人听到这样悲惨的消息,都会彻底地陷入绝望之中。但是,苏武还是选择了隐忍地活下来,只是为了可以亲眼看到那片他日思夜想的土地。在李陵走后,苏武为他改嫁的妻子作了这首诗歌。

诗歌的意思是很容易理解的。“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将要随军出征的丈夫想着明日的远行,起身瞭望星空,参星已经落去。这就要离别了啊。我就要赶赴战场,这一生恐怕再无相见之日。“去去从此辞”五字寄寓了离别之际深深的不忍之意。“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这是作者的美好愿望,而其中却透露着无限悲凉。朔北的风,无休无止地吹。生离死别不是自己可以做主的,诗人用最后的时间为他和妻子之间书写了一段恩爱两不移的临别爱情誓言。然而,这一切都被“相见未有期”的无情打碎,所以作者只有自我慰藉:若活着,我一定回来与你团聚,若死了,那也要此生不渝地彼此思念。

东门行(出东门,不顾归)

无名氏

出东门,不顾归;来入门,怅欲悲。盎中无斗米储(1),还视架上无悬衣。拔剑东门去,舍中儿母牵衣啼:“他家但愿富贵,贱妾与君共哺糜(2),上用仓浪天故(3),下当用次黄儿口(4)。今非!”“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

【注释】

(1)盎:一种口小腹大的瓦盆。(2)哺糜:吃粥。(3)用:为了。仓浪天:指苍天。(4)黄口儿:幼儿。

【赏析】

这是一首凄苦的诗。主人公出了东门之后就不想回家,因为家中已经没有他留恋的温暖了,家中除了一贫如洗之外,剩下的就只有惆怅悲愁。这个男人不能就这样看着家人悲惨地饿死,他愤怒地提剑想要出东门去,他想要和命运搏一搏,为他的妻子、孩子博得一个温饱,哪怕只是一碗粥也可以。这样的穷日子何时才是个头啊!希望根本就在毫无指望的遥远未来。

所以,他只能铤而走险,这是官逼民反的血泪史,也是一幕活生生的人间惨剧。他明白这是一条不归路,所以他去而返,返而去,就是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和挣扎,因为他仅有的动力便是饥饿,这点可怜的支撑并不足以让他义无反顾地踏上这条未知的道路。

“咄!行!吾去为迟!白发时下难久居!”男子还是要走的,因为已经别无选择了。这就是东汉末年的缩影,大多数家庭都面临着这样的窘境,去也难,留也难,因为无论作何选择都将会是通向死亡。

这首《东门行》是汉朝的乐府诗歌中的一首,诗句简单质朴,令人想到的却是满目疮痍的社会景象。自东汉顺帝即位以来,汉朝的政治日益腐败,先是外戚专权,后是宦官专权,一些正直的士大夫为了维护汉朝最后一丝气息,与其作着艰难的斗争。但可惜天数已尽,曾经辉煌的汉朝已经走入了历史深处,留给世人的是那上至朝堂,下至民间的凄惨景象。在“党锢之祸”之后,笼罩东汉王朝的阴霾更加浓重。

据说在洛阳城附近,瘟疫泛滥,死人无数,曾经这个人烟密集、商旅如云的大都市,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人间地狱,杂草丛生,尸横遍野,繁华不再。善良的人们将这归为天灾,但哪次天灾不是人祸?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更是令人民的处境雪上加霜。人民不是死于贫穷,便是死于疾病。而汉朝最初的财富就这样在劫难中逐渐化为灰烬,人口锐减。

这首诗就是那个时代下层人民生活的一个写照。诗人运用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下层人民处于水深火热毫无生路的困苦情形,人物的对白极具感染力。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

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展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1),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注释】

(1)双鲤鱼:指古代信封。是用两块鱼形木板做成,中间夹着书信。

【赏析】

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说:“余至长城,其下有泉窟,可饮马,古诗《饮马长城窟行》,信不虚也。”

《饮马长城窟行》是首可以入乐的“乐府诗”,作者的名字已不可考,但从所述内容看来,可知是属于“民间乐府”,创作时代应该是在五言诗发展已相当成熟的汉末。

这首诗中的“行”根据元稹《乐府古题序》解释,乃是诗的体例之一。又诗体明辨曰:“步骤驰骋,疏而不滞曰行。”可见这样的诗体有行走顺畅,不受阻碍之意。

这首诗以思妇第一人称自叙的口吻写出,多处采用比兴的手法,语言清新通俗,“……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梦见之。梦见在我旁,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这几句,前一句的结尾作后一句的开头,使相接的句子首尾相衔、上递下接,气势连贯,很有特色。

这首汉乐府民歌,抒写怀人情愫。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随着主人公飘忽不定的思绪而曲折回旋。诗的开头,由青青绵绵而“思远道”之人;紧接着却说“远道不可思”,要在梦中相见更为真切;“梦见在身边”,却又忽然感到梦境是虚的,于是又回到相思难见上。八句之中,几个转折,情思恍惚,意想迷离,亦喜亦悲,变化难测,充分写出了她怀人之情的缠绵殷切。诗中所写思妇种种意想,似梦非梦,似真非真。像诗中所写他家有人归来和自己接到“双鲤鱼”“中有尺素书”的情节,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一种极度思念时产生的臆想。剖鱼见书,有着浓厚的传奇色彩,而游子投书,又是极合情理的事。作者把二者糅合在一起,以虚写实,虚实难辨,更富神韵。最令人感动的是结尾。好不容易收到来信,“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却偏偏没有一个字提到归期。归家无期,信中的语气又近于永诀,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大概是寄信人不忍明言,读信人也不敢揣想的。如此作结,余味无尽。

陌上桑(日出东南隅)

无名氏

日出东南隅(1),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2),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3),桂枝为笼钩(4)。头上倭堕髻(5),耳中明月珠(6)。缃绮为下裙(7),紫绮为上襦(8)。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9)。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10)。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11)。使君从南来(12),五马立踟蹰(13)。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14)?“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15):“宁可共载不(16)?”罗敷前致辞:“使君一何愚(17)!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东方千余骑(18),夫婿居上头(19)。何用识夫婿(20)?白马从骊驹(21);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22);腰中鹿卢剑(23),可值千万余(24)。十五府小吏(25),二十朝大夫(26),三十侍中郎(27),四十专城居(28)。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29),冉冉府中趋(30)。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31)。”

【注释】

(1)东南隅(yú):指东方偏南。隅,方位、角落。我国在北半球,夏至以后日渐偏南,所以说日出东南隅。(2)喜蚕桑:很会养蚕采桑。喜,有的本子作“善”。(3)笼,篮子。系(xì),络绳(缠绕篮子的绳子)。(4)笼钩:一种工具,采桑用来钩桑枝,行时用来挑竹筐。(5)倭(wō)堕髻(jì):即堕马髻,发髻偏在一边,呈坠落状。倭堕(duò),叠韵。(6)明月:宝珠名。(7)缃(xiāng)绮(qǐ):浅黄色有花纹的丝织品。(8)襦(rú):短袄。(9)捋(lǚ),抚摸。髭(zī),嘴唇上方的胡须。须:下巴上长的胡子。(10)著(zhù):戴。帩(qiào)头:古代男子束发的头巾。(11)坐:因为,由于。(12)使君:汉代对太守、刺史的通称。(13)五马:指(使君)所乘的五匹马拉的车。汉朝太守出行用五匹马拉车。踟蹰(chí chú):徘徊不前的样子。(14)姝(shū):美女。(15)谢:这里是“请问”的意思。(16)宁(nìng)可:愿意。不:通假字,通“否”。(17)一何:怎么这样。(18)东方:指夫婿当官的地方。千余骑(jì):泛指跟随夫婿的人。(19)居上头:在前列。意思是地位高,受人尊重。(20)何用:用什么(标记)。(21)骊驹:黑色的小马。这里指马。(22)络:这里指用网状物兜住。(23)鹿卢剑:剑把用丝绦缠绕起来,像鹿卢的样子。鹿卢,即辘轳,井上汲水的用具。(24)千万余:成千上万(钱)。(25)小吏:太守府的小官。有的本子作“小史”。(26)朝大夫:朝廷上的一种高等文官。汉代宫名,大夫。(27)侍中郎:出入宫禁的侍卫官。(28)专城居:作为一城的长官(如太守等)。专,独占。(29)盈盈:仪态端庄美好。公府步:摆官派,踱方步。(30)冉冉:走路缓慢。(31)殊:出色,与众不同,非同一般。

【赏析】

古人对于美的赞颂总是含蓄而内敛的,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人们对他们所塑造的美人形象十分向往。在古人的眼中,美人要身形俊美,但心灵和品德的美尤为重要。这里选的这首汉代有名的乐府诗便是其中的佳作。

这首《陌上桑》是讲一个名叫罗敷的女子勇敢面对使君的调戏,机智驳得使君哑口无言的民间故事。诗篇大意是说,清晨的太阳从东南升起,照在秦氏人家的楼上。这家有一位好女子,叫做罗敷。善于养蚕的罗敷踏着晨光前往城南采桑,精致的妆容,华美的衣裙,使所有见到罗敷的人都立足而视,忘记了自己要干的活。

接下来写贪婪的使君觊觎罗敷的容姿,上前搭话,并无耻地向罗敷提出“宁可共载不?”的要求。故事的最后一节从“东方千余骑”开始,写罗敷拒绝使君,罗敷在使君面前夸赞自己的丈夫,打消使君的邪念,并使之对其轻佻的行为感到羞愧。

汉代描写女性的赋词和诗作并不是很多,而在这为数不多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一个共性就是汉代的文学作品中描写女性多是从她们的穿戴服饰和神态体貌来进行铺展。就好像今天的社会中,人们所看重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女人的相貌,而是这个女人的气质和整体的感觉。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汉朝的女性地位还是比较高的。

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罗敷这样一个美丽端庄,机智可爱的女子形象。罗敷的形象是阳光而活泼的,但她的美丽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她可以令在农田里忙碌的人们忘记干活,她也可以令使君对她垂涎三尺,但是她更懂得洁身自好,不会攀附富贵,更是冷静地以自己的机智令使君颜面扫地。面对使君的诱惑,罗敷丝毫不为所动,她口中的夫婿不但一表人才,而且德才兼备,前途无可限量,罗敷的一番夸赞明里是为自己的夫婿,暗里却是讥笑使君的昏庸无能。

这个时候,罗敷所散发出来的美已经不再是她自身容颜的美,而是深入内心的美。和《陌上桑》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下一篇的《羽林郎》。在汉代乐府诗中的这些女子,她们不仅美丽,而且更懂得把握分寸,有礼又有力地保护自己。

羽林郎(昔有霍家奴)

辛延年

作者简介

辛延年(前220年—?),秦汉著名诗人。作品存《羽林郎》一首,为汉诗中优秀之作。始见于《玉台新咏》,《乐府诗集》将它归入《杂曲歌辞》,与《陌上桑》相提并论,誉为“诗家之正则,学者所当揣摩”(费锡璜《汉诗总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胡姬年十五(1),春日独当垆(2)。长裙连理带,广袖合欢襦(3)。头上蓝田玉(4),耳后大秦珠(5)。两鬟何窈窕(6),一世良所无(7)。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8)。银鞍何煜爚(9),翠盖空踟蹰(10)。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就我求珍肴(11),金盘脍鲤鱼(12)。贻我青铜镜(13),结我红罗裾(14)。不惜红罗裂(15),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16)。多谢金吾子(17),私爱徒区区(18)

【注释】

(1)姬:美貌的女子。(2)垆:旧时酒店里安放酒瓮的土台子,亦指酒店。(3)襦(rú):短衣。(4)蓝田玉:指用蓝田产的玉制成的首饰,是名贵的玉饰。(5)大秦珠:西域大秦国产的宝珠,也指远方异域所产的宝珠。(6)鬟(huán):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7)良:确实。(8)娉婷:姿态美好的样子。庐:房舍。(9)煜爚(yù yuè):光耀、光辉灿烂。(10)翠盖:饰以翠羽的车盖。(11)珍肴:美味佳肴。(12)脍(kuài):细切的肉。(13)贻:赠送。(14)红罗:红色的轻软丝织品。多用以制作妇女衣裙。(15)裂:古人从织机上把满一匹的布帛裁剪下来叫“裂”。(16)逾:超越。(17)谢:感谢,这里含有“谢绝”的意思。金吾子:执金吾,是汉代掌管京师治安的禁卫军长官。这里指调戏女主人公的豪奴。(18)私爱:单相思。徒:白白地。区区:指拳拳之心,恳挚的意思。

【赏析】

羽林郎,汉代所置官名,是皇家禁卫军军官。诗中描写的却是一位卖酒的胡姬,义正辞严而又委婉得体地拒绝了一位权贵家豪奴的调戏。在《陌上桑》之后,又谱写了一曲反抗强暴凌辱的赞歌。题为《羽林郎》,可能是以乐府旧题咏新事。

首四句是全诗的故事提要,不仅交代了两个正反面人物及其矛盾冲突的性质,而且一语戳穿了所谓“羽林郎”不过是狗仗人势的豪门恶奴这一实质,从而揭示出题目的讽刺意味。“霍家”,指西汉大将军霍光之家。但《羽林郎》分明是辛延年讽东汉时事,说“霍家奴”,实际上是借古讽今,如同唐人白居易《长恨歌》不便直写唐明皇,而说“汉皇重色”一样,在古诗中是常见的手法。清人朱乾《乐府正义》中认为:“此诗疑为窦景而作,盖托往事以讽今也。”后人多从其说。窦景是东汉大将军窦融之弟,《后汉书·窦融传》:“景为执金吾,襄光禄勋,权贵显赫,倾动京师,虽俱骄纵,而景为尤甚。奴客缇绮依倚形势,侵陵小人,强夺财货,篡取罪人,妻略妇女。商贾闭塞,如避寇仇。……有司畏懦,莫敢举奏。”与诗所写的恶奴“依倚将军势”,又混称“金吾子”,极为相似,当是影射窦景手下的“奴客缇骑”(执金吾手下有二百缇骑,相当于后世的皇家特务)。“酒家胡”,指卖酒的少数民族女子,因西汉通西域以来,有居内地经商的西域人。

“胡姬年十五”以下十句,写胡姬的美貌俏丽。紧承上文“酒家胡”而言“胡姬”,修辞上用顶真格,自然而又连贯;情节上则是欲张先弛,撇开恶奴,倒叙胡姬,既为下文恶奴垂涎胡姬美色作铺垫,也为下文反抗调戏的紧张情节缓势。在急处先缓,才能形成有弛有张、曲折有致的情节波澜。年轻的胡姬独自守垆卖酒,在明媚春光的映衬下越发显得艳丽动人:她内穿一件长襟衣衫,腰系两条对称的连理罗带,外罩一件袖子宽大、绣着象征男妇合欢图案(例如鸳鸯交颈之类)的短袄,显出她婀娜多姿的曲线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再看她头上,戴着著名的蓝田(长安东南三十里)所产美玉做的首饰,发簪两端挂着两串西域大秦国产的宝珠,一直下垂到耳后,流光溢彩而又具有民族特色。她那高高地绾着的两个环形发髻更是美不胜言,连整个世间都很罕见。不用说她整个人品的美好价值无法估量,单说这两个窈窕的发髻,恐怕也要价值千万。这是夸张其美貌价值,因为“论价近俗,故就鬟言,不欲轻言胡姬也。”(闻人倓《古诗笺》)也是一种以局部概括全体的借代手法,清代沈德潜《古诗源》评论这两句说:“须知不是论鬟。”以上从胡姬的年龄、环境、服装、首饰、发髻各方面着力铺陈、烘托胡姬的美貌艳丽,而又紧扣其“胡人”的民族风格,因而描写不流于一般。运用了白描、夸张、骈丽、借代等多种手法,与《陌上桑》有异曲同工之妙。

经过这段风光旖旎的描写之后,诗人笔锋一转,改写第一人称手法,让女主人公直接控诉豪奴调戏妇女的无耻行径。“不意”承上启下,意味着情节的突转,不测风云的降临。“金吾子”即执金吾,是汉代掌管京师治安的禁卫军长官。西汉冯子都不曾作过执金吾,东汉窦景是执金吾,但不属于“家奴”,故此处称豪奴为“金吾子”,是语含讽意的“敬称”。“娉婷”,形容姿态美好;这一句指豪奴为调戏胡姬而作出婉容和色的样子前来酒店拜访。他派头十足,驾着车马而来,银色的马鞍光彩闪耀,车盖上饰有翠羽的马车停留在酒店门前,徘徊地等着他(“空”,这里是等待、停留的意思)。他一进酒店,便径直走近胡姬,向她要上等美酒,胡姬便提着丝绳系的玉壶来给他斟酒;一会儿他又走近胡姬向她要上品菜肴,胡姬便用讲究的金盘盛了鲤鱼肉片送给他。恶奴要酒要菜,是为大摆排场阔气;而两次走近(“说”即近意),则已露动机不纯的端倪。在他酒酣菜饱之后,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欲火,渐渐轻薄起来,公然对胡姬调戏:他赠胡姬一面青铜镜,又送上一件红罗衣要与胡姬欢好。今人对“结”字有多解:或解为“系”,把青铜镜系在胡姬的红罗衣上;或解作“拉拉扯扯”;俞平伯先生解为“要结之结,结绸缪、结同凡之结”(意思是结下男女结合的关系和缠绵的恋情)。分析诗中的句法及上下文情理,俞平伯的说法更为贴切。以上十句是第三层:写豪奴对胡姬的垂涎和调戏。

最后八句写胡姬柔中有刚、义不容辱的严辞拒绝。胡姬面对倚权仗势的豪奴调戏,既不怯懦,也不急躁,而是有理有节,以柔克刚。她首先从容地说道:“君不惜下红罗前来结好,妾何能计较这轻微低贱之躯呢!”(裂:《广雅·释诂》:“裁也。”)仿佛将要一口答应,实际上是欲抑先扬,欲擒故纵。下文随即转折:“但是,你们男人总是喜新厌旧,爱娶新妇;而我们女子却是看重旧情,忠于前夫的。”这与《陌上桑》中“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如出一辙,只是语气稍委婉而已。其实,十五岁的胡姬未必真有丈夫,她之所以暗示自己“重前夫”,也和罗敷一样,一是表明自己忠于爱情的信念,更主要的则是权借礼法规范作为抗暴的武器。“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语气较上婉而弥厉:“既然女子在人生中坚持从一而终,决不以新易故,又岂能弃贱攀贵而超越门第等级呢!”语意绵里藏针,有理有节。言外之意,如同左思《咏史》中“贵者虽自贵,视之若埃尘;贱者虽自贱,重之若千钧”。表现了胡姬朴素的阶级意识和风棱厉节,显得义正辞严。“多谢”,一语双关,表面是感谢,骨子却含“谢绝”。“私爱”,即单相思。“区区”,意谓拳拳之心,恳挚之意。这里的结束语更耐人寻味:“我非常感谢官人您这番好意,让您白白地为我付出这般殷勤厚爱的单相思,真是对不起!”态度坚决而辞气和婉,语含嘲讽而不失礼貌。弄得这位不可一世的“金吾子”,除了哭笑不得的尴尬窘态和狼狈而逃的可耻下场,再也没有其他别的办法。这里也给读者留下了言有尽而意不尽的想象余地。

八公操(1)(煌煌上天)

刘安

作者简介

刘安(前179—前122年),西汉淮南王,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长之子。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淮南子》。他是世界上最早尝试热气球升空的实践者,也是豆腐的创始人。后来企图起兵反叛汉王朝,失败后被迫自杀。

煌煌上天,照下土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公将与余,生毛羽兮。超腾青云,蹈梁甫兮。观见瑶光,过北斗兮。驰乘风云,使玉女兮。含精吐气,嚼芝草兮。悠悠将将,天相保兮。

【注释】

(1)八公操:琴曲名。八公有三种说法:其一,汉淮南王刘安门客,有苏非﹑李尚﹑左吴﹑田由﹑雷被﹑毛被﹑伍被﹑晋昌八人,称“八公”。他们奉刘安之招,和诸儒大山﹑小山相与论说,著《淮南子》,见汉高诱《<淮南子注>序》。《史记·淮南王传》“阴结宾客”司马贞索隐引《淮南要略》,田由作陈由,毛被作毛周。魏﹑晋以来,《神仙传》﹑《录异记》等道家著作以刘安好方技,遂附会八公为神仙。其二,晋武帝时,以司马孚﹑郑冲﹑王祥﹑司马望﹑何曾﹑荀顗﹑石苞﹑陈骞为八公。见《晋书·职官志序》。其三,北魏明元帝时置八大人官,世号“八公”。

【赏析】

这首《八公操》是淮南王刘安所作。刘安在汉朝的时候,是文采与声名并著的贵族。相传他对于求仙访道的热情十分高涨,十分入迷。只要可以找到任何一点和神仙有关的信息,他都不会放过。不论是远在深山的道士,还是民间土方,只要被他知道,就算花费重金他也要弄到手。

诗文大意是:天上煌煌之光,将凡尘照耀,知道我喜好仙道,所以特派来术人帮助我羽化登仙、腾云驾雾。不但可以观赏瑶池之风光,更可以欣赏北斗的风云变幻。玉女口吐精气,令人嗅着犹如幽兰一般芳香。这是诗人刘安心目中的得道成仙的境界。

诗文文辞优美,所描绘出的一幅羽化登仙、神游天上的境界更是惟妙惟肖,而刘安内心的膨胀和张扬之感也展露无遗。刘安希望远离红尘俗世,过着神仙般逍遥自在的日子,但是现实总是事与愿违的,刘安无法超脱出他自己内心的仇恨和欲望。

自古以来,基于对皇位的觊觎,多少人前仆后继地倒在了通往皇位的大道上,而刘安也不例外。他的野心最后终于膨胀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虽然他信奉老子的无为思想,但求仙访道希望长生不老却违背了老子思想中消极否定的一面。最终的结果还是对历史的重演:刘安如同他的父亲一样,被人告密,还没有起兵就已经被通缉,被迫自杀。据说,他死后,府里的那些术士们为了营造神神鬼鬼的气氛,将刘安平时炼丹的瓶瓶罐罐摆放到院子中间,然后令院子中的鸡呀、狗呀去舔舐这些瓶瓶罐罐,意思是刘安已经羽化登仙了,同院的这些鸡、狗们也同样沾了刘安的仙气,一起升天了。这是刘安留给后世最大的一个讽刺,有一个成语因此应运而生:“一人得道,仙及鸡犬。”而在历史上留下的就只有那部作者生前编著的《淮南子》了。

关于这一首《八公操》还有一个典故。当日刘安在招人撰写《淮南子》的时候,所招来的方术之士多达上千人,而这些人之中又有八名方士尤为出名,分别是苏非、李尚、左吴、陈由、伍被、毛周、雷被和晋昌。他们因为仰慕刘安而来投奔,这令刘安感到欣喜若狂,认为天下的人才归他所用,便写下了这首诗歌来歌颂这件让他感到无比荣幸的事情。

酒箴(子犹瓶矣)

扬雄

子犹瓶矣(1)。观瓶之居,居井之眉(2)。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3),臧水满怀(4)。不得左右,牵于纆徽(5)。一旦叀碍(6),为瓽所轠(7)。身提黄泉(8),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9)

鸱夷滑稽(10),腹大如壶(11)。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12),讬于属车(13)。出入两宫(14),经营公家(15)。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注释】

(1)瓶:古代汲水的器具,是陶制的罐子。(2)眉:边缘,同“湄”。(3)醪(láo):一种有渣滓的醇酒。(4)臧:同“藏”。(5)纆(mò)徽:原意为捆囚犯的绳索,这里指系瓶的绳子。(6)叀碍:绳子被挂住。叀(zhuān):悬。(7)瓽(dàng):井壁上的砖。轠(léi):碰击。(8)提:抛掷。(9)鸱夷:装酒的皮袋。(10)滑(gǔ)稽:古代一种圆形的,能转动注酒的酒器。此处借喻圆滑。(11)《汉书》作“腹如大壶”。今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书所引。(12)国器:贵重之器。(13)属车: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14)两宫:指皇帝及太后的宫。(15)经营:奔走谋求的意思。

【赏析】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古人赋予了它多重含义。酒可以表示“礼仪”的内涵,也可以代表“爱情”的媒介,还可以充当“文化”的源泉。汉赋中就有许多描写酒文化的内容,例如,王粲《酒赋》说:“暨我中叶,酒流犹多;群庶崇饮,日富月奢。”可见酒在汉朝的时候就已经深得人心。又如当年的卓文君随司马相如私奔他乡,因为盘缠不够而当泸沽酒,可见她对酒的情有独钟,而独独在穷困之时,只做酒的买卖。还有曹操酾酒临江,一腔愁绪无处宣泄,却能言出“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可见酒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之高。酒不仅能令这些文人恣意表达文采,而且还能够令他们胸中的忧愤喷薄而出,抒发真性情,借酒写诗作赋,最容易成就旷世名篇、千古绝唱。

作者扬雄是爱酒之人,同他一样的爱酒之人在汉朝还有许多,可以说汉代的酒风盛行正是汉赋中酒文化盛行的原因。酿酒的技术在汉代已经发展成熟,大家都对酒爱不释手,从汉高祖衣锦还乡时曾把酒而唱《大风歌》就可以看出,酒在汉代很风行。汉朝许多人喝酒并不止是为了饮酒,酒对于他们除了是饮品之外,还是抒情感怀的媒介。扬雄的这首《酒箴》,就将酒与时政相融合,起到了劝诫的作用。

作者在文中借着酒来劝导汉成帝,男子犹如盛水的容器,所停留的地方处于险境,水壶却终日浑然不觉,自得其乐;水壶被绳索所缚,没有自由;井绳被井壁所挂住,碰撞打击,这里就是它的葬身之所。而盛酒的壶却是圆滑自如,被看成国宝,不论是皇帝出行,还是有权势的门庭,都对它爱护有加,但是和酒无关。扬雄以酒劝诫汉成帝不要亲近那些圆滑的小人而疏远了淡泊的贤人,托物言志,他将酒融入了政治文化之中。

怨词(秋木萋萋,其叶萎黄)

王昭君

作者简介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我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明妃”。汉元帝时期宫女,匈奴呼韩邪单于阏氏。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1)。养育毛羽,形容生光(2),既得行云,上游曲房(3)。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4),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5)。翩翩之燕,远集西羌(6),高山峨峨,河水泱泱(7)。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注释】

(1)芭桑:丛生的桑树。(2)形容:形体和容貌。(3)曲房:皇宫内室。(4)委:堆。(5)来往:此处指皇宫内夜夜将宫女送去给帝王宠幸。(6)西羌:居住在西部的羌族。(7)泱泱:水深而广袤。

【赏析】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昭君的一曲《怨词》真唱出了她当时义无反顾和哀莫心死的心境。

秋日中葱郁的树木,叶子已经变得金黄,寄居山里的飞鸟,在放声歌唱。因为美丽的山水,使得它们体格鲜亮;天边的云霞,却将昭君带入了深宫。宫中的寂寞就如同被困的金丝鸟一样,当自由消失,梦想便如同大山沉沉地压下,虽然每日锦衣玉食,但总是悒郁难挨,而命运依然没有改变,如同远行的飞禽一般。王昭君远嫁到远离中原的匈奴,无论是思念还是目光,都无法穿越那重重大山的阻隔,山高水远,家里的父母亲人,从此往后便是很难相见了。

昭君二十四岁时,丈夫去世,按照匈奴的制度,她应当嫁于新一任的单于,这对于从小恪守礼教的王昭君来说是如此的大逆不道。她写信给汉室求助,但可惜得来的只是冷冰冰的入乡随俗遵从旨意,王昭君虽然是无奈地下嫁给了大阏氏的长子雕陶莫皋,但感情还算笃定。两人经过了十几年的夫妻生活后,单于先她而去,这时的王昭君已经年近四十,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她经历万事,已经没有什么看不开的了。随后的日子里,王昭君独自为匈奴和汉朝的边疆关系做着努力,使得边疆出现了少有的和平和宁静。

王昭君最后是抑郁而终,终身没能回到令她魂牵梦萦的中原故土。昭君死后,葬于当地,因为她的墓依山傍水,始终草色青翠,所以被后人称为“青冢”。

五更哀怨曲(一更天,最心伤)

王昭君

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三更里,夜半天。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赏析】

这首《五更哀怨曲》满腔幽怨,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无限感伤。诗人在宫中的日日夜夜,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远在家乡的父母亲人,还有对未来的迷茫和一丝丝的憧憬。漫漫长夜里每一更天都是无边无际的,从思念家人到现如今身在宫廷,从哀叹命运不公到怨恨画师的奸巧捉弄,从空度良宵到承认世事无常。每个夜晚,昭君似乎都将自己置于这样矛盾而又无望的思索中不得抽身。

诗人生活在东汉兴盛时期,在她年方二八,最为美丽的年华,作为秀女,被选入宫中,虽然古时候的女子对于自身的命运并没有多大的掌控权,但身在民间,起码也可以享受夫妻之乐,家庭幸福。而一旦被选入皇宫,除非皇帝宠幸,不然只能日复一日地在那繁复的宫墙之后空度余生。虽然王昭君年轻貌美、才艺双全,但是因为清高,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所以遭到了毛延寿的报复,在她的画像上做了手脚,故意将王昭君画得姿色平庸,令汉元帝看后无心宠幸。所以,昭君在进宫之后,一直是孤身独处,独自挨过那寂寞的岁岁年年。

诗人写下这首《五更哀怨曲》,原本是打发在皇宫中的寂寞时光,就像她在结尾的自我纾解所说,“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或许当时的诗人以为人生就要如此走到完结。诗人在孤苦不堪地打发着漫漫白昼和长夜时,自我安慰地认为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团扇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班婕妤

新制齐纨素(1),皎洁如霜雪。裁作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2)。弃捐箧奁中(3),恩情中道绝。

【注释】

(1)纨:细绢,一种很细的丝织品。(2)凉飙:凉风。(3)箧:一种箱子。

【赏析】

《团扇歌》,又名《怨歌行》《怨诗》。

这首诗是诗人因在宫中生活寂寞无奈所作。诗中,诗人以团扇自比,道出这人世间翻云覆雨的变幻。“新制齐纨素,皎洁如霜雪。”诗人声声自问,本是干净如雪的团扇,代表了浓情蜜意的团扇,一直捧在君王的怀中,摇曳生风,驱除暑气,怎的就突然被扔弃在一旁,将一切恩情通通决绝了呢?

关于班婕妤其人名字无法考究,只知汉王朝汉成帝的后宫之中,有名女子为班氏,因她的智能得知她是越骑校尉班况的女儿,进宫后被选为婕妤,所以后人常以班婕妤来称呼她。班婕妤貌美、聪慧,更有着世间少有的才情。虽然汉成帝对班婕妤专宠多年,但班婕妤庄重自持,太过拘泥于礼教礼法,时间一久,成帝的热情自然在悄无声息中流淌干净。据说后来,汉成帝在一次微服出游时,遇到了一名歌女,娇艳动人、歌舞曼妙。成帝怦然心动,将此女子带回宫中,从此缠绵厮守,班婕妤便被冷落一旁。这名女子便是赵飞燕。

作者孤身一人居住在长兴宫,有时也会想起君王曾经的宠幸,曾经生活的美好。有一次,成帝要班婕妤与他同乘一辆车子,这在当时的人看来是莫大的殊荣。因为汉朝的制度十分严格,皇帝所乘坐的车子为“辇”,妃子是断然不可与帝王同乘坐一辆车子的,但班婕妤却获得了这样的恩宠,而她却婉言谢绝了。

清代有一个名叫纳兰容若的才子专门为她写了一首词,词中所言:“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看似平淡无奇的诗词中,却是缊藏着深深的叹息。而这首《团扇歌》就是做得再好,也难以掩去诗人内心的隐痛,“恩情中道绝”。

钟嵘《诗品》评此诗说:“《团扇》短章,辞旨清捷,怨深文绮,得匹妇之致。”沈德潜《古诗源》评语中,也说它“用意委婉,音韵和平”。可见都给予此诗以很高的评价。

四愁诗(我所思兮在太山)

张衡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1)。侧身东望涕沾翰(2)。美人赠我金错刀(3),何以报之英琼瑶(4)。路远莫致倚逍遥(5),何为怀忧心烦劳。

我所思兮在桂林(6),欲往从之湘水深(7)。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琴琅玕(8),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9),欲往从之陇阪长(10)。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11),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踟蹰(12),何为怀忧心烦纡。

我所思兮在雁门(13),欲往从之雪纷纷(14)。侧身北望涕沾巾。美人赠我锦绣段(15),何以报之青玉案(16)。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

【注释】

(1)梁父:泰山下小山名。(2)翰:衣襟。(3)金错刀:刀环或刀柄用黄金镀过的佩刀。(4)英:同“瑛”,似玉一样的美石。琼瑶:两种美玉。(5)倚:通“猗”,语气助词,无实义。(6)桂林:郡名,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7)湘水: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阳海山,东北流入湖南省汇合潇水,入洞庭湖。(8)琴琅玕:琴上用琅玕装饰。(9)汉阳:郡名,西汉称天水郡,东汉改为汉阳郡,今甘肃省甘谷县南。(10)陇阪:山坡为“阪”。天水有大阪,名陇阪。(11)襜褕:直襟的单衣。(12)踟蹰:徘徊不前的样子。(13)雁门:郡名,治所在今山西省西北部。(14)纷纷:雪盛貌。(15)段:同“缎”,鞋后跟。(16)案:放食器的小几,形如有脚的托盘。

【赏析】

据《文选》载,张衡目睹东汉朝政日坏,天下凋敝,而自己虽有济世之志,希望能以其才报效君主,却又忧惧群小用谗,因而悒郁,遂作《四愁诗》以泻情怀。诗中以美人比君子,以珍宝比仁义,以“水深”等比小人,皆准于屈原之遗义。

《文选》将诗分成“四思”,且看“一思”。那无日不引人思慕的美人,身居东方泰山云雾之中,邈焉难求,而“我”之渴望,却只在能追从她的身边、呼吸于她的芳馨之中,则“我”情的执著痴迷,不已隐然可体味了吗?那小小梁父山丘,阻“我”不得亲近美人,而“我”只好引领侧望,泪下涟涟、衣襟沾湿,是“我”情之真切,不已豁然无所隐藏了吗?诗至此三句,自成一段落,诗人有情之痴的面目,已宛然可见。以下四句,更成一段落,诗人言之益深,亦令人读而感慨益深。“我”是单恋于美人么?否,否,那美人却也与“我”有过一段风流时光。就像屈原与怀王有过“曰黄昏以为期”的约定一样,也像汉顺帝曾任命诗人为侍中、向他垂询过“天下所疾恶者”一样,那美人也曾情意绵绵,将环把上黄金错络的佩刀,赠与“我”作定情之物。“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木瓜》),古人既如是说。“我”怀中有琼英美玉,又如何能不思报赠?如今,虽然明知梁父为阻、道路遥远,这份礼物无法送到,只能徘徊瞻望、怅惘以终,然而,“我”却为何总是不能忘却,总是心意烦乱、劳思无尽?诗人仿佛自己也不明白为何情重于此。

“一思”既已,“二思”、“三思”、“四思”源源不断,连翩而至,“我”首次“求女”虽然告挫,但“我”却绝不停止努力。当那赠他琅玕美石的美人徜徉于桂林山水之间时,他便怀着成双的白玉盘奔往南方;当那赠他貂裘短服的美人飘飘于汉阳丘岭之上时,他便揣着明月宝珠趋向西方;当那赠他锦绣彩缎的美人出没于雁门关塞之时,他又赶紧携着青玉制成的几案,驰走北方。虽然湘水深不可测,使我无法抵达桂林;虽然陇阪悠长无已,阻我难至汉阳;虽然塞上雨雪纷纷,让我到不了雁门;虽然每次都是受阻而止,每次都落得涕泗滂沱,沾染裳襟,每次都徒增惆怅,每次都忧思愈加难释,然而,“我”却始终不倦,矢志不移!可以想见,倘若天地之间不止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此诗又将何止“四思”?诗人的奔走将至于千、至于万,诗人的愁思且巍过五岳、广过江河!

《四愁诗》非但内容足以使人动容,其句式也极引人注目。它是古体诗中产生年代较早的一首七言诗。全诗句子均为七言,每句都采用上四字一节、下三字更为一节的形式,句中又几乎不用“兮”字作语气助词,在现存的创作年代确切可信的古诗(而非载于后世著作中、真伪莫辨的《皇娥歌》《柏梁诗》之类)范围里,本诗是最早的一首,这就是《四愁诗》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在此以前,七言诗或是杂以八言、九言者,如汉武帝《瓠子歌》;或是每句前三字、后三字各为一节、而中间夹一“兮”字,如项羽《垓下歌》、李陵《别歌》,这些都不能算作典范的七言诗。至于乌孙公主的《悲愁歌》,虽然已达到全篇上四下三,但每句两节之间还存有“兮”字,成了一首八言诗,句式上虽接近于典范的七言诗,却终不能归入七言诗的范畴。只有这首诗除了每章首句以外,其余句子与后世七言诗已全无二致,显得整饬一新、粲然可观。曹丕的《燕歌行》,自是一首成熟的七言。而《四愁诗》作为七言诗,虽然尚有不少《诗经》的痕迹,如重章叠句、每章句子为奇数,以及《楚辞》的痕迹如“兮”的使用,但是,它的上四下三的句式,却早在《燕歌行》之前达到了《燕歌行》的水准。同时这种句式在抒情上的优势,即节奏上的前长后短,使听觉上有先长声慢吟,而复悄然低语的感受。节奏短的三字节落在句后,听来又有渐趋深沉之感,如此一句循环往复,全诗遂有思绪纷错起伏、情致缠绵跌宕之趣——《燕歌行》有之,《四愁诗》亦已有之。由此,我们可以认定《四愁诗》是第一篇典范化的七言诗。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无名氏

上邪(1)!我欲与君相知(2),长命无绝衰(3)。山无陵(4),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5),天地合,乃敢与君绝(6)

【注释】

(1)上邪(yé):犹言“苍天啊”,也就是对天立誓。上,指天。邪,音义同“耶”。(2)相知:相爱。(3)命:古与“令”字通,使。(4)陵(líng):大土山。(5)雨雪:降雪。雨,音yù,名词活用作动词。(6)乃敢:才敢。“敢”字是委婉的用语。

【赏析】

这首《上邪》是出自《汉乐府·铙歌》,诗歌很短,是一位古代女子对爱情执著的宣誓。读起来大胆直白,比起现代很多情书来显得情真意切,情感浓烈而毫不掩饰,这在现在看来都不免令人读后面红耳赤,可在当时,就有这样一位烈性女子,甘愿冒着被世人嘲笑的后果,也要勇敢地告诉她的爱人,她的爱是多么的浓烈,不可熄灭。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或许,这真的是天地间最为残酷的爱情誓言,《上邪》那首遥远的古调似乎还在耳畔歌唱,唱过了四季,唱过了江河。歌声中,有着哀伤的声音,就好像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在无时无刻地揉打着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令其痛彻心扉。而《上邪》这样大胆无畏的爱情表白,其所认为的爱情之苦在千年前的那份执著追求中早就涅槃重生,就像清朝诗人写道:“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是痛爱之后的痛惜。

这首古诗,是一个新婚不久的女子思念出远门的丈夫所作的。这位女子在丈夫海誓山盟不久后,便要独自承受寂寞,在等待中度过孤寂的时光。然而她始终相信丈夫的誓言为真,所以在期待中,依然抱有甜蜜的幻想。

这是一首思念的诗歌,同时也是一首和爱有关的诗歌,如果爱人将誓言忘记,夜晚微弱的星光将会提醒他,远在家乡的妻子,正在等他。当初以手指天,请求苍天为证的誓言还在耳畔:如果要想让这爱情消失,除非山峰不在,江水枯竭,冬日打雷,夏天飞雪。如此决绝的誓言,实在不应该被忘记。

有所思(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无名氏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1),双珠瑇瑁簪(2),用玉绍缭之(3)。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4)。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5),兄嫂当知之。妃呼豨(6)!秋风肃肃晨风飔(7),东方须臾高知之(8)

【注释】

(1)何用:何以。问遗(wèi):“问”、“遗”二字同义,作“赠与”解,是汉代习用的联语。(2)瑇瑁(dài mào):即玳瑁,是一种龟类动物,其甲壳光滑而多纹彩,可制装饰品。(3)绍缭:犹“缭绕”,缠绕。(4)拉杂:堆集。(5)鸡鸣狗吠:犹言“惊动鸡狗”。古诗中常以“鸡鸣狗吠”借指男女幽会。(6)妃(bēi)呼豨(xū xī):妃,训为“悲”。(7)肃肃:飕飕,风声。晨风飔(sī):据闻一多《乐府诗笺》说:晨风,就是雄鸡。雄鸡常晨鸣求偶。飔当为“思”,是“恋慕”的意思。一说“晨风飔”为“晨风凉”。(8)须臾:不一会儿。高:是“皜”、“皓”的假借字,白。

【赏析】

《有所思》为《汉铙歌十八曲》中的一首,其实铙歌本是“建威扬德,劝士讽敌”的军乐,但如今流传下来的十八曲里内容庞杂,已经不止是军队乐章了,而是写战绩、写情爱、写军民。但这首《有所思》切实地将男女之间的爱情描写得惟妙惟肖,可见这位不知名的作者功力实在是深厚。

清人庄述祖云:“短箫铙歌之为军乐,特其声耳;其辞不必皆序战阵之事。”《有所思》就是用第一人称表现一位女子在遭到爱情波折前后的复杂情绪。和《诗经·子衿》中所表现的情感不同的是,这位女子的爱恨纠结,充满了忧思,但却又无法割舍下过去的一切情感,所以沉迷在痛苦之中,无法自拔。

在《有所思》中,作者所要的已经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情感付出了,而是需要对方给予回报。爱情在这里成为公平的砝码,在这架天平上,不再有高低之分,而是重量持平,这份带着爱情的思念是平等的。如果不再相爱,便当是挫骨扬灰,也要将这份感情断绝干净,犹如秋风的肃杀,干净利落。

在《有所思》这首乐府诗中,展现给读者的是爱情这个自古以来的永恒话题,令从古至今多少文人骚客争论不休,也无法得出确切的定论,而这首《有所思》深得民间歌曲的朴素直白的妙处,而又有着深远悠长的意境,有着盎然的古风,又不乏清新的气息。读到这样的乐府诗自然而然地会随着它的韵律而心绪转动。

孔雀东南飞(孔雀东南飞)(1)

序曰:汉末建安中(2),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3),为仲卿母所遣(4),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5)。时人伤之,为诗云尔(6)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7)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8),十六诵诗书(9)。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10),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11),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12),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13),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14):“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15),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16)!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17),汝岂得自由(18)!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19),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20)!”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21):“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22),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23),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24)。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25)。以此下心意(26),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27),谢家来贵门(28)。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29),伶俜萦苦辛(30)。谓言无罪过(31),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32),葳蕤自生光(33);红罗复斗帐(34),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35),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36),留待作遗施(37),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38)。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39)。足下蹑丝履(40),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41),耳著明月珰(42)。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43),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44)。初七及下九(45),嬉戏莫相忘。”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46),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47)!君既若见录(48),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49),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50),性行暴如雷(51),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52)。”举手长劳劳(53),二情同依依。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54)。阿母大拊掌(55),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56)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57)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58)。”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59),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60)。自可断来信(61),徐徐更谓之(62)。”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63)。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64)。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65)。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66)。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67),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68)!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69),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70),其往欲何云(71)?”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72),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73),渠会永无缘(74)。登即相许和(75),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76),诺诺复尔尔(77)。还部白府君(78):“下官奉使命(79),言谈大有缘(80)。”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81)。良吉三十日(82),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83),四角龙子幡(84)。婀娜随风转(85),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86),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87),交广市鲑珍(88)。从人四五百(89),郁郁登郡门(90)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91),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移我琉璃榻,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晻晻日欲暝(92),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93)。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94)。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95)。我有亲父母(96),逼迫兼弟兄(97)。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98),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99)!”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100)。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101),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转头向户里,渐见愁煎迫。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102)。奄奄黄昏后(103),寂寂人定初(104)。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傍(105)。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行人驻足听,寡妇起彷徨。多谢后世人(106),戒之慎勿忘。

【注释】

(1)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这里沿用后人常用的题目。这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作者不详。(2)建安中:建安年间(196—219)。建安,汉献帝年号。(3)庐江:汉郡名,在现在安徽省潜山县一带。府小吏:太守衙门里的小官吏。(4)遣:休。女子被夫家赶回娘家。(5)缢(yì):吊死。(6)云尔:句末的语气助词。(7)徘徊:犹疑不决。(8)箜篌(kōng hóu):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9)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这里泛指一般经书。(10)贱妾:仲卿妻自称。妾,封建社会里妇女谦卑的自称。(11)断五匹:断,(织成一匹)截下来。一匹是四丈。(12)不堪:不能胜任。驱使:使唤。施:用。(13)白:告诉、禀告。公姥:公公婆婆。这里专指婆婆。(14)启:告诉,禀告。(15)偏斜:不端正。(16)区区:小。这里指见识小。(17)忿:怒。(18)自由:自作主张。(19)可怜:可爱。体:姿态。(20)取:通“娶”。(21)槌床:用拳头敲着床。(22)举言:发言。新妇:指妻子。(23)卿:这里是丈夫对妻子的爱称。(24)报府:赴府。到庐江太守府里去办事。(25)迎取:迎接你回家。(26)下心意:有耐心受委屈的意思。(2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28)谢:辞别。(29)勤作息:勤劳的工作。作息,原意是工作和休息,这里只是工作的意思。(30)伶俜:孤单的样子。萦:缠绕。(31)谓言:总以为。(32)绣腰襦:绣花的、齐腰的短袄。(33)葳蕤:繁盛的样子。这里形容刺绣的花叶繁多而美丽。(34)复:双层。斗帐:帐子像倒置的斗的样子,所以叫做“斗帐”。(35)帘:通“奁(lián)”。六七十:形容多。(36)后人:指府吏将来再娶的妻子。(37)遗施:赠送、施与。(38)严妆:打扮得整整齐齐。(39)通:遍。(40)蹑:踏(穿鞋)。(41)腰束流纨素:洁白的绸子。流,是说纨素的光像水流动。(42)著:戴。珰:耳坠。(43)钱帛:指聘礼。(44)好自相扶将:好好服侍老人家。扶将,这里是服侍的意思。(45)初七及下九:七月七日和每月的十九日。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旧时妇女在这晚上乞巧(用针作各种游戏)。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朝时候,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46)隐隐、甸甸:都是指车声。何:副词,何等。(47)区区:这里是忠诚相爱的意思,与上文“何乃太区区”的“区区”不同。(48)录:记。(49)纫:结。(50)亲父兄:即同胞兄。(51)性行:性情和行为。(52)逆:逆料、想到将来。(53)劳劳:怅惘若失的状态。(54)仪:容貌。(55)拊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56)悲摧:悲痛。摧,伤心、断肠。(57)便言:很会说话。令:美好。(58)应之:答应他。(59)丁宁:嘱咐,也作“叮咛”。(60)非奇:不宜。(61)断:回绝。信,使者,指媒人。(62)之:它,指再嫁的事。(63)适:出嫁。(64)宦官:就是官宦,做官的人。(65)娇逸:娇美文雅。(66)主簿:太守的属官。(67)结大义:指结为婚姻。(68)量:思量、考虑。(69)否:坏运气。泰:好运气。(70)义郎:仁义的郎君,指太守的儿子。(71)其往:其后,将来。(72)适:适合、依照。(73)要(yāo):约。(74)渠:他。(75)登:立刻。许和:应许。(76)下床去:从座位上起来。(77)诺诺复尔尔:连声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尔尔,如此如此。(78)部:府署。府君:太守。(79)下官:郡丞自称。(80)缘:因缘。(81)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甲、乙、丙、丁……;支,地支,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这叫“六合”。相应:合适。(82)良吉:好日子。(83)舫:船。(84)龙子幡,旗帜名。(85)婀娜:这里是轻轻飘动的样子。(86)赍(jī):赠送。(87)杂彩:各色绸子。(88)鲑: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珍:美味。(89)从人:仆人。(90)郁郁登郡门:热热闹闹地来到庐江郡府门。郁郁:繁盛的样子。(91)适:刚才。(92)暝:日暮。(93)摧藏:摧折心肝,伤心。藏:就是脏,脏腑。(94)不可量:料想不到。(95)详:详知。(96)父母:这里指母。(97)弟兄:这里指兄。(98)日冥冥:原意是日暮,这里用太阳下山来比生命的终结。(99)四体:这里指身体。直:意思是腰板儿硬。(100)台阁:原指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101)郭:外城。(102)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103)奄奄:暗沉沉的。(104)人定:古时计算时间以地支分为12时辰,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夜里9点到11点),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105)华山:庐江境内的一座小山。(106)多谢:多多劝告的意思。

【赏析】

通过有个性的人物对话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孔雀东南飞》最大的艺术成就。全诗“共一千七百八十五字,古今第一首长诗也。淋淋漓漓,反反复复,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古诗源》卷四,沈德潜按语)。

在贯穿全篇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刘兰芝对仲卿、对焦母、对小姑、对自己的哥哥和母亲讲话时的态度与语气各不相同,正是在这种不同中可以感受到她那勤劳、善良、备受压迫而又富于反抗精神的外柔内刚的个性。同样的,在焦仲卿各种不同场合的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到他那忠于爱情、明辨是非,迫于母亲威逼的诚正和软弱,但又有发展的性格。诗中写到兰芝与仲卿死前,兰芝假意同意再嫁,仲卿见兰芝后回家与母亲诀别,他俩这时的话语,非常切合各自的身份与处境。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曾作过这样细致的分析:“兰芝不白母而府吏白母者,女之于母,子之于母,情固不同。女从夫者也,又恐母防之,且母有兄在,可死也。子之与妻,孰与母重?且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同死者,情也。彼此不负,女以死偿,安得不以死?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度母终不肯迎女,死终不可以已,故白母之言亦有异者,儿今冥冥四语明言之矣,今日风寒命如山石,又不甚了了,亦恐母觉而防我也。府吏白母而母不防者,女之去久矣。他日不死而今日何为独死?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然府吏白母,不言女将改适,不言女亦欲死,盖度母之性,必不肯改而迎女,而徒露真情,则防我不得死故也。”试想,兰芝如果直说要死,这个弱女子势必会遭到暴力的约束,被强迫成婚。而仲卿的情况自然与兰芝不同,诚如上述引文的分析。又如:“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于此可立见焦母的蛮横:“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由此可见刘兄的势利。即使次要人物如媒人、府君的简短对话,也各各符合其人的身份、特点。诗中,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有助于形象的鲜明;精练的抒情性穿插,增强了行文的情韵。“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写出了刘兰芝离开焦家时的矛盾心情。欲曙即起,表示她不愿在焦家生活的决心,严妆辞婆是她对焦母的抗议与示威。打扮时的事事四五通,表示了她对焦仲卿的爱,欲去又不忍遽去的微妙心理。“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姑嫂关系不易相处,兰芝与小姑关系融洽,正表现了她的懂礼仪、易相处。这同焦母的不容恰成对照。另外,辞焦母不落泪,而辞小姑落泪,也可见兰芝的倔犟。焦仲卿的形象刻画也是如此,他送兰芝到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表现了一片真情。闻知兰芝要成婚,“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诗篇用马悲渲染衬托他内心的强烈痛苦。临死前“长叹空房中”“转头向户里”,对母亲还有所顾念,这里愈见他的诚正与善良。在整篇诗中,类似上述的动作刻画还有一些,笔墨虽不多,却极精粹。兰芝死时,义无反顾,“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仲卿死时,顾念老母,“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这些不同的动作细节,都切合各自的性格与处境。同样是母亲,焦母“槌床便大怒”的泼辣,刘母见兰芝回家时惊异而“大拊掌”的温和,对性格的描绘来说寥寥几笔已极传神。抒情性穿插较之动作刻画更少,但也是成功之笔。“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兰芝和仲卿第一次分手时,作者情不自禁地感叹,增添了悲剧气氛。“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这画龙点睛的穿插,更激起了人们对焦、刘遭遇的同情。即使那教训式的全诗结尾,也带有浓重的抒情意味,充满了作者的同情与期望。这些水到渠成、不着痕迹的抒情性穿插,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锦上添花的妙用,增加了全诗的感情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此诗比兴手法和浪漫色彩的运用,对形象的塑造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的感情与思想的倾向性通过这种艺术方法鲜明地表现了出来。诗篇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是“兴”的手法,用以兴起刘兰芝、焦仲卿彼此顾恋之情,布置了全篇的气氛。最后一段,在刘、焦合葬的墓地,松柏、梧桐枝枝叶叶覆盖相交,鸳鸯在其中双双日夕和鸣,通宵达旦。这既象征了刘、焦夫妇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由现实的双双合葬的形象,到象征永恒的爱情与幸福的松柏、鸳鸯的形象,表现了人民群众对未来自由幸福必然到来的信念,这是刘焦形象的浪漫主义发展,闪现出无比灿烂的理想光辉,使全诗有了质的飞跃。

江南曲(江南可采莲)

乐府民歌《江南曲》(1)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2)。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注释】

(1)这首诗为《相和歌辞·相和曲》之一,原见《宋书·乐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2)田田:指荷叶茂盛的样子。

【赏析】

在这首看似反复吟唱的乐府诗歌中,其实有着古代民歌朴素明朗的风格,在这片江南河塘的风景中,千年后的读者所能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荷叶之美,而是蕴涵、沉淀其中的盎然古意。从这些简单的诗句中仿佛可以穿透千年,直视当时那热闹非凡的场面,在采莲人的船下,那游来游去的自在小鱼,也为后世的读者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余冠英先生认为“鱼戏莲叶间”以下四句,可能是“和声”。前三句由领唱者唱,而后四句为众人和唱。

这种民歌的最初创作者已经不能再具体考究了。其实这无关紧要,因为这种民歌大多是民间百姓的无心之作,他们只是将当时大自然的一片活泼生机表达出来。所以,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不可复制的大自然之音。

清人沈德潜将《江南可采莲》这首诗看做是“奇格”。他认为这首诗意境清幽,文字朴素,十分易懂。另一位清代文人张玉榖认为《江南可采莲》虽然是在写采莲的乐趣,但却是只写莲叶,令人读后,心中展开一幅美好的景象,接天莲叶无穷碧中,能想象到荷花的清幽怡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