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常见“文章病”分析

从写作到创作:文体特征与创作手法 作者:任丽青


第三节 常见“文章病”分析

照理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整个社会文章写作的水平应该是同步提高的。不过,正如上层建筑并非总是适应经济基础,有不少因素制约着人们写作质量的提高。屡受社会诟病的用量化指标去衡量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导致了科研论文质量的泡沫化。应试教育催生了大量说假话,说套话,雷同度高的“应试文章”。而官僚主义、文牍主义和“文山会海”的不正之风则是造成公文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除了这些制度性原因,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敬畏不够,下笔随意,文字应用能力不强,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常见“文章病”的具体表现。

有一篇理论文章的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文学的危害的确在于她作为一种精神充斥着整个中国的文化空间。我们缺乏一种能力(这或许是先天的),把文学与文化有效地区别开来。因此,文以载道的罪过首先不在文学的自身。文学常常蒙冤,但文化因为已经无法在自身的内部为文学让步,所以我们便只能端出文学作为文化祭坛的作品。

老作家施蛰存教授看了以后发表了自己批评性的读后感,把这段文章的意思做了归纳:

(1)文学的危害是一种精神。

(2)这种精神充斥着整个中国文化的空间。

(3)我们(不知是谁?)是先天性的低能儿,不会区别文化与文学。

(4)“文以载道”是一种罪过,但不是文学本身的罪过。

(5)文化有一个自身,这个自身有内部也有外部。

(6)文化自身的内部已经无法向文学让步。(外部呢?)

(7)所以我们只能把文学用作祭祀文化的贡品。

然后,施蛰存说:“这样罗列了以后看,一句一句都弄清楚了,但是总的意思还是弄不清楚。”这就是典型的泡沫化的学术文章,看上去文绉绉,高大上,但是却看不出到底表达了什么。施蛰存对这篇文章提出的批评,其实也适用于一切应用文。在一些公务文书中,表达的含糊和用词的随意并不鲜见,有时已经影响了公务部门的形象。比如2016年某大学在其官网刊登了该校的一份公文,题目是《关于撤销研究生陈××硕士学位及取消刘××研究生指导教师的决定》(注:笔者隐去了两人名字)。堂堂高等学府的文件标题居然是一个病句,实在令人诧异。

公文写作是日常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对于党政机关来说,公文的质量代表着管理水平的高低和执政能力的强弱;对于企业来说,公文的质量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的形象和效益。

某学院党委换届选举要采用“公推直选”的方法。所谓“公推直选”由两个阶段构成,前一个阶段发动共产党员和群众广泛推举候选人,后一个阶段由全体党员在若干候选人中直接选举出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事前,党委的组织干事设计了在第一阶段使用的选票。选票是表格式的,表格下面有一个说明,“本表用于党员、群众推荐和自荐”。填写推荐表时,有个人大声说道:“哟嚯,现在群众也能当党委书记了,真是民主到家啦!”旁边的人看了表格后也都哄然大笑。我们来分析一下出了什么问题。表格下面的说明性话语从字面上看,是说党外群众既可以推荐别人,也可以自我推荐,这显然是不对的,是一个低级的语言错误。问题出在词序上,如果调整为“本表用于群众推荐,党员推荐和自荐”,就不存在误解了。可见,文秘人员写完文书后认真检查一遍,以及相关领导的仔细审读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事后有人把这件事向党委书记作了汇报,书记说,出这样的事并非因为文秘人员文化水平低,而是工作责任心不够。笔者认为,责任心不够确实是一个原因,但也不排除文秘人员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不高的情况。因为在长时间的、顽固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许多高学历者的语言能力其实并不强。即使他们努力想避免写作时的失误,但在很多时候往往也是力不从心的。

公文中的语言错误主要表现为用词不当、句法混乱、过度省略和标点符号的错用、滥用及漏用。现举例说明如下。

(1)用词不当。如下例:

××工厂烧的煤,要产生一半的粉煤灰,全年共计30多万吨。

这是一份报告,内容是请求上级拨款,用于更新生产设备。根据文中的陈述,粉煤灰是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对环境有很大的破坏性影响,因此需要使用先进设备减少粉煤灰的产生。那么,在陈述这个现象的时候,就不应该使用“要”。“要”是能愿动词,表示主体的意愿,用在此句当中会跟行文目的产生冲突,是不严谨的。这份报告中的“要”应该换成“会”。

(2)句法混乱。如下例:

由于只顾发展经济,不顾环境保护的思想,把原有的树木花草搞得一塌糊涂。

“由于”后面的部分被当成主语,那就成了“思想”把那里的树木花草搞得一塌糊涂了,这显然是荒唐的。修改这样的句子,需要把主语填补上去。如果不便让主语出现,可以采用被动句式,那么,这句话可以改成:由于只顾发展经济,不顾环境保护的思想作祟,原有的树木花草也难逃厄运。

从大量的写作情况来看,把介词宾语误作句子主语的情况十分普遍,应该引起足够注意。譬如“由于节后第一个工作日早高峰多条轨交线路发生拥挤实行限流,造成大面积上班迟到现象”,这一句因为缺少主语,所以搞不清造成大量人员上班迟到的原因是道路拥挤还是限流措施。从字面上看应该理解为采取人员限流的措施是原因,那就是说,不限流就不会迟到了。事实上,不限流会造成更大规模的迟到,欲速则不达。那么,主语该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笔者不好回答,因为笔者不是城市交通的管理者而只是一个语言工作者,只能找出语言表达方面的问题。

(3)过度省略。如下例:

××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成员会议纪要

这是一个会议纪要的标题。会议纪要的标题一般由会议名称加上公文文种(文章的种类,如通知、决定、请示、报告、提案)两部分组成。有时,为了避免重复出现“会议”字样,可以省略会议名称中的“会议”字样。譬如:“全国商业工作会议纪要”,没有必要写成“全国商业工作会议会议纪要”。一般来说,可以省略的是会议名称中的“会议”而不是公文文种里的“会议”。无论省略了会议名称还是公文文种当中的“会议”字样,“会议”或“会”前面的部分都应该是一个符合语法结构的短语,不能是一个莫名其妙的组合。譬如“全国商业工作”是个偏正短语,“全国商业工作会议纪要”是对的。而“××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成员”算什么短语呢?因此,“××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成员会议纪要”这个标题是不妥当的,可以改成“××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会会议纪要”。

(4)标点符号的错用。如下例:

2009—2010年度滨海大学“感动滨海人物”展评

这是某高校校刊上一篇文章的标题,活动的命名出现错用双引号的情况。“感动滨海人物”这个短语可以理解为:感动“滨海人物”——动宾结构,也可以理解为“感动滨海”人物——偏正结构,到底是哪种意思呢?颇令人费解。据说,这个活动是要评选出在不同时期曾经使本校师生感动的先进人物,那么,活动的命名中双引号所包括的只是“感动××”,“人物展评”则是活动类型,文章的标题应该是:2009-2010年度滨海大学“感动滨海”人物展评。

(5)有些文书语言方面的错误很复杂,呈现杂糅的情况。譬如:

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由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组成的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参加的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昨天举行首场报告会,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对文化工作进行深入讲解,包括市属新闻单位代表在内的千余人参加报告会。

上述文字包括三个意思完整的句子,要使用三个句号。开头的部分很突兀,跟后文连不起来,应该在前面加上介词“为了”,后面加上“精神”,词组中间加上顿号,组成“为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这样的介词短语,作为整个句子的状语。“市委宣传部”后面的顿号是滥用,因为市委宣传部和市委讲师团并非并列关系。市委宣传部是常设机构,市委讲师团只是临时团队,而且宣传部有自己的常规工作,不可能“组成”宣讲团,只能是“组织”宣讲团或负责宣讲工作。所以这个段落要做较大修改,可以改成:为了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市委宣传部昨天举行了宣讲六中全会精神首场报告会。宣讲团由市委讲师团成员组成,讲师都是全国著名的专家学者。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对文化工作进行了深入讲解,包括市属新闻单位代表在内的千余人参加了报告会。

以上生活中出现的典型“文章病”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写作中一要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敬畏,端正态度,二要提高文字应用能力,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练习题

1.辨别下列段落的文体是属于应用文还是文学作品,有没有写错的地方。

(1)苏州,这古老的城市,现在是熟睡了。她安静地躺在运河的怀抱里,像银色河床中的一朵睡莲。那不太明亮的街灯,照着秋风中的白杨,婆娑的树影在石子马路上舞动,使街道也布满了朦胧的睡意。

(2)似是而非的观念必须纠正。比如,客队与主队比赛,双方是对手,不是对头;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客队球迷到主队赛场观看比赛,应该受到欢迎和礼遇。

(3)武则天正躲在帘幕里,她此时的心态,就是不希望皇帝的病好转,只想他早些死去,因为他死了,她才有机会实现当大唐帝国的皇帝,那枚国玺才会掌握在她的手中。到那时,一旦拥有并行使皇帝的权力,就能呼风唤雨,指点江山,大唐天下就会揽入自己的怀中。

2.分析下列句子,并改正错误。

(1)因过失而致人死亡最多判处7年以上徒刑,而故意伤人则要判处死刑。

(2)他将余生都投入到抨击核威慑的谬论及那些拥护者狂妄嘴脸的斗争中。

(3)今日有消息说,卫生部发言人表示,有必要给少数媒体记者建立黑名单,因为他们经常做一些不实报道,误导了民众。消息的传来,引起众多媒体的不解。

(4)我知道我的行为是犯罪,但是我从来没有贪过污,我不是一个贪官。

(5)进出楼门要随手锁门,以防安全。

(6)我是一个公民,我拥有法律赋予的权力。

(7)大力开展无证无牌集中整治活动。

(8)凡是听到“危险账户”“公积金冻结”“洗钱嫌疑”等关键词,都不要轻信并报告公安人员。

(9)苏州临近上海的花桥镇到处能听到“阿拉”“侬”等本帮话语。

(10)她是29岁的孩子的母亲,已不幸死亡。

(11)撼祖国强盛 卫京都泰安

(12)我对这个问题不甚寥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