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盛唐诗人,“吴中四士”之一。
◎ 春江花月夜: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名。这首诗以《春江花月夜》为题,但与传世乐府歌辞不同。
◎ 滟滟:水光荡漾的样子。
◎ 霰(xiàn):小冰晶。
唐诗中有许多动人的篇章,而每首诗的动人之处却各不相同。有些诗之所以动人,是因为写出了我们经历过的情感,让我们产生共鸣;而有些诗之所以动人,则是因为写出了我们不曾经历过的情感,让我们领悟到认识世界的新的角度。
这首《春江花月夜》,就属于后者。虽然整首诗自始至终都牢牢地扣住了“春”“江”“花”“月”“夜”这五个主题,但却并不像其他同主题作品那样,将范围局限在对眼前景色和私人感情的描写上,而是跳出了此时此地的圈子,将视角扩展到历史和宇宙的层面,思考人类共同的命运。因此,诗中虽然也描绘了“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这样精致的景色,也叙写了“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这样细腻的情感,但更多的则是要表现“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样世界宇宙的本源问题,和“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这样变动静止的永恒矛盾。有了这样的视角,诗中描写的那些看似具体的风景和看似个人化的体验,也便随之上升到了普遍的高度,“江天一色无纤尘”可以是世上任何一晚在任何一处的天空与江景;“昨夜闲潭梦落花”也可以是历史上任何一人在任何一天的旖旎梦境。永恒的江水和月色,一方面衬托出个人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另一方面又将现在与未来、此界与彼方的人们连结了起来,让我们能够共享欢乐和痛苦,延续作为“人类”的永恒存在。
正因为有这种超越个人得失之上,站在宇宙与历史高度的视角,这首诗获得了人们的高度评价。清代诗学家王闿运将这首诗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近代诗人和学者闻一多先生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也盛赞《春江花月夜》说:“这里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出自诗人之口的赞誉,和诗歌本身一样慷慨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