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一本书读完最美古诗词(套装上下册) 作者:云葭,青黎 著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千古犹记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姝?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为人洁白晰,鬓鬓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乐府《陌上桑》

这首诗是汉乐府中的名篇,属《相和歌辞》,写采桑女秦罗敷拒绝“使君”即太守之类官员调戏的故事,歌颂她的美貌与坚贞的情操。故事很简单,语言也浅近。

这个类似于民歌的故事,最早被《宋书·乐志》所收录,题名《艳歌罗敷行》,“艳歌”二字顿时令人有一种浮想联翩的遐想,然而在《玉台新咏》中,它已经被更名为《日出东南隅行》。不过更早在晋人崔豹的《古今注》中,已经提到这首诗,称之为《陌上桑》,所以还是以《陌上桑》为准。

我更喜爱《艳歌罗敷行》这个名字,有隐约的风情流转浮动,然而却不适合罗敷的个性,大约也正是如此,最后晋人才未曾采用这个名字。

题目取名“陌上桑”,意即大路边的桑林,这是故事发生的场所。因为女主人公是在路边采桑,才引起一连串的戏剧性情节。

在历史的长河中,不乏美人的出现。烽火戏诸侯的褒姒是美人,亡商的妲己也是美人,汉武帝倾国倾城的李夫人是美人,为国家安定远嫁匈奴的王昭君是美人,传奇失踪的李师师是美人……古往今来多少美人都湮灭在历史的长河里,多少美人的结局都令人叹息扼腕。

古代的中国,女人的命运往往联系在男人身上。她们被视为男人的私产,只有规规矩矩的份儿,不得有丰富的感情、明确的判断。一旦才情横溢,便会有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的规矩来束缚。而越是美的女人,越是结局悲惨,最后只得落下个红颜薄命。纵是有倾城的容颜、绝艳的才华、聪明的机变,依旧也逃不出沦落成男人玩物的命运,抗争的结果唯有更加悲凉而已。

所谓红颜祸水,不过是男人为自己辩解的借口,不过是所谓的解脱之词罢了。在他们的眼中,女人被软禁在深深庭院和层层衣衫里。可是他们却又不能放下对野花的向往……而女子千百年来也习惯了被女戒束缚,遵从所谓的三从四德,一生规行矩步。

透过历史的幔帐,却出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女人,她叫秦罗敷。

她美丽不可方物,“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过路人放下了担子,伫立凝视。许是年岁较大,性格也沉稳些,所以只是手捋着胡须,流露出赞叹的神气。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们便沉不住气,有的脱下帽子,整理着头巾,像是在卖弄,又像是在逗引,想引得美人流波一转。种田的农人,看得失了神,活也不干了。这样的罗敷可见是美得鲜亮、明丽、动人心魄的。

最为难得的,这样明艳动人的美人,不是哪家养在深闺的小姐,不是哪里的伶人,仅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采桑女。“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一句话就点名她的身份,她就是一个勤劳的劳动者。

她不仅美丽,还机智、坚贞、勇敢。她不畏惧使君的身份,大胆地回应使君不怀好意的调戏,嘲讽了使君的邪恶目的,并用一个虚构的丈夫让使君畏惧和无地自容,转而落荒而逃。面对权势恶霸,罗敷没有唯唯诺诺,没有软弱逃跑,她选择了面对,并用自己的机智化解了一场危机,让她的美得到了升华。让世人看见她不仅仅有外在的美丽,还拥有一颗美丽的心灵。她言语顽皮,带着些微的嘲讽,是一个开朗大方且自信的女子。

这样的女子,就算没有倾世的容颜,也终会有一日如日月般耀眼。

一个勤劳、勇敢、机智、坚贞、美丽的女子,无疑是炫目的。她似乎就是所有人心中想要的那样,好似一个被塑造出来的完美的标本。

罗敷在作者的笔下简直就是完美的化身,这样的完美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所以这么久以来,无数的人在探讨罗敷是否真有其人。

其实存不存在,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我看来,写诗的人该是一个女子吧,能用这么细腻的笔触,写出如此动人心魄的人物,如此活灵活现,是不是代表着作者想成为这样的人呢?

无论罗敷是否真的存在过,我宁愿相信她活在每一个想成为如她一般美好的女子的心中。

做女子,当做罗敷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