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曹操祖上

星汉灿烂:曹操氏族文化志 作者:曹廉福 编


第一章
曹操祖上

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黄帝妻子嫘祖生有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玄嚣的孙子帝喾,他的后代尧,禅位于昌意儿子颛顼后代舜;舜又禅位于治水有功的同宗禹。大禹的儿子启继位后,建立了夏王朝,改变了原始部落的禅让制,开创了中国几千年世袭的先河。在大禹治水中,舜又将山东定陶曹国分封与治水有功的同宗陆终后代晏安,晏安改名曹安,就是历史上古曹国的曹氏始祖。

帝喾后代商汤,推翻了夏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同为帝喾的后代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又推翻了商朝建立了西周。周武王灭商后,为巩固政权,实行了分封制,大封功臣、宗室及先贤后代,共封七十一个诸侯国。周武王将曹国封给了六弟叔振铎,原古曹国曹安的后代曹挟改封山东邹县,姓邾姓,国灭后有的改姓朱,有的复姓曹。

第一节 始祖曹叔振铎(西周)

曹叔振铎,姬姓,名叫振铎,是周文王姬昌的儿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弟。曹叔振铎的母亲名叫太姒,姒姓,是夏朝君主夏禹后代有莘氏部落的女儿,周文王的正妻。太姒勤劳持家,恪守妇道,因此号称文母。

曹叔振铎的母亲太姒与周文王生有十个儿子:长子伯邑考、次子周武王姬发、三子管叔鲜、四子周公旦、五子蔡叔度、六子曹叔振铎、七子郕叔武、八子霍叔处、九子康叔封、十子冉季载。曹叔振铎兄弟十人,自幼深受母亲太姒的教诲,所以他们从小到大,就没有做过违背常理、荒唐离谱的事情。

曹叔振铎画像(自《平阳曹氏宗谱》)

护兄商都

周文王死了以后,因曹叔挀铎的长兄伯邑考早逝,曹叔振铎的次兄周武王继承王位。周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借商朝的没落,起兵攻打商朝,在牧野(今河南新乡附近)之战中击败商军,商朝君主帝辛自焚而死,商朝灭亡。第二天,曹叔振铎带领保卫周武王的卫队与周公旦、召公奭等护卫周武王进入商都(先在商丘后迁安阳),在商都祭告天地。祭告天地之后,周武王登基称王,建立了周朝政权,历史上称为“西周”。

封地曹国

周武王建立周朝以后,大封功臣、宗室以及先贤的后代,将同母六弟曹叔振铎封在曹邑,爵位是伯爵,并建立了曹国政权,定都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马集镇费庄北),史名叫曹叔振铎,或者叫曹振铎。曹叔振铎死后,他的儿子曹脾继位,又叫曹太伯。曹叔振铎的曹国,历经二十六代国君共556年,直至公元前487年宋国虏杀曹伯阳,曹国灭亡。曹叔振铎的后代以国为姓,称曹氏。

曹叔政绩

曹叔振铎在位期间,关心百姓生活,实行轻徭薄赋,并领导百姓疏水导流,垦荒种田,注重农桑,提高生活质量。曹叔振铎教导民众讲礼义,行廉耻,广泛施行周礼,使奢者俭素,劣者善良,俗尚淳朴,男耕女织,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后人称赞“铎教民有法,实开疆之圣也”。

曹叔振铎逝世后,人们为纪念他,在定陶仿山墓顶上修建了庙宇,祈祷保佑民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

振铎后裔

叔振铎—太伯脾—仲君平—宫伯侯——良夫—窿—简—进—刿—瑢——赤需—搏——骃—玭——岷—卹(1)—鹏—珩—晶—赪—醔(生二子,蕕(2)和薰);蕕秦时为沛邑令,因居沛,生沐;薰,生渊;沐,生参和轸;参(曹参),汉初一世祖;轸,字仲兴。

西周故国曹叔振铎纪念堂一角

山东省菏泽市今有仿山西周故国曹叔振铎纪念堂、仿山古曹国墓群。墓群位于山东省定陶县城北六公里处,是周朝诸侯国曹国国君墓葬群,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葬群安葬曹国自曹叔振铎至曹伯阳二十六位国君。

国君世系如下:一世曹叔振铎、二世曹太伯、三世曹仲君、四世曹宫伯、五世曹孝伯、六世曹夷伯、七世曹幽伯、八世曹戴伯、九世曹惠伯、十世曹废伯、十一世曹缪公、十二世曹桓公、十三世曹庄公、十四世曹僖公、十五世曹昭公、十六世曹共公、十七世曹文公、十八世曹宣公、十九世曹成公、二十世曹武公、二十一世曹平公、二十二世曹悼公、二十三世曹声公、二十四世曹隐公、二十五世曹靖公、二十六世曹伯阳。

(参考资料:《史记·卷三十五·管蔡世家第五》《定陶县志》《青阳墩头曹氏宗谱》)

第二节 曹刿论战(春秋)

曹刿画像(自《平阳曹氏宗谱》)

曹刿,父曹进,在鲁国做官。六世孙曹为曹成公使蔡,留居蔡。曹的六世孙就是孔子弟子曹卹。曹刿是曹叔振铎第十世孙;曹操的第三十四世祖。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阳)起,中国历史进入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重要诸侯国,又互相毗邻,难免发生矛盾和冲突。

公元前686年,齐国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暗杀。次年,公孙无知被齐国大夫雍廪杀死。齐襄公的后代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桓公),旋即分别从鲁国和莒国出发,回国争夺王位。公子小白先行返回齐国即位,是为齐桓公,后来成为“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中的第一位霸主。鲁国国君鲁庄公见小白先登王位,大怒,派兵攻打齐国。干时一战,鲁国战败。

周庄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初,齐国军队进攻鲁国。鲁人曹刿原一直隐居在秶甫山,见齐国要进攻鲁国,由此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曹刿出自王室,是曹国曹叔振铎的第十世孙,由于曹国被鲁国吞并而属鲁。

庄公问曹刿:“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国君你感到百姓会与你同心同德去战斗吗?”庄公说:“寡人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说:“这很好,但只靠施这些小恩小惠,百姓还不会真心实意跟国君去作战的。”庄公说:“祭神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等,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神说实话。”曹刿说:“但是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你的。”庄公又说:“寡人还能时刻想到百姓疾苦,凡重要诉讼案件,不因自己所爱而滥赏,不因自己所恶而加刑,一定按实情作出处理。”曹刿高兴地说:“好!真能做到这样,我们可以与齐国一战。”

庄公又问:“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战胜齐国呢?”曹刿说:“打仗要根据战场的千变万化随机处置,决不能事先凭空决定采用什么固定的战法。我愿意和你一同率军前去作战,根据实际情况谋划。”庄公认为曹刿讲得有道理。

面对齐军发起来势汹涌的攻击。鲁庄公见齐军出击,就要擂鼓应战。曹刿劝阻说,齐兵势锐,我军出击正合敌人心愿,胜利没有把握,“宜静以待”,不能出击。庄公遂令军队固守阵地,只令弓弩手射击,以稳住阵势。齐军没法与对手厮杀,又冲不进鲁军阵地,反而受到鲁军弓弩猛射而无法前进,只得向后撤退。经过休整,齐军鲍叔牙又下令展开了第二次攻击。曹刿劝庄公仍然不要出击,继续固守阵地。齐军攻势虽猛,但仍攻不进阵内,士气不免疲惫,再退回到原阵地。

齐军两次进攻,鲁军都没有应战,鲍叔牙和齐军将领都认为鲁军怯战,决定再次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发动了第三次进攻。曹刿看到这次来势虽猛,但势头没有上两次大,认为出击时间已到,立即向庄公提出反击齐军的建议。鲁庄公亲自擂鼓,发出反击命令,齐军败退。随即鲁庄公发出追击令,曹刿认为:齐是大国,兵强马壮,是否真正败退,一时难下断定。如果是计谋设有埋伏,后果不堪设想,便劝止了鲁庄公的追击令。他登高瞭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这是真正溃败,才向庄公提出大胆追击的建议。庄公令下,鲁军猛打猛追,给齐军以沉重打击,俘获大量甲兵和辎重,把齐军赶出国境,并射杀了齐桓公儿子公子雍,一洗“干时之战”的耻辱,提振了鲁国的士气。

战后,鲁庄公问曹刿战役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用兵打仗凭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冲锋时,士气是最旺盛的;第二次击鼓冲锋,士气就减退了些;等到第三次击鼓冲锋,士气便完全消失了。齐军三鼓,士气已尽,而相反我军士气却十分旺盛,这时实施反击,自然就能够打败齐军。”曹刿又说:“未立即发起追击的原因主要是齐国实力强大,不可轻视之,要谨防其佯败设伏。后来看到他们车辙紊乱,旌旗歪斜,这是没有组织的败退。在这种情况下,我才大胆地建议实施战场追击。”

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法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战争中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败了齐军,是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曹刿论战》所叙述的原则和长勺战例,成为中国后世“后发制人”防御战略思想的宝贵借鉴。

长勺之战是发生在中国春秋时代齐国和鲁国之间的一场战役。此次战役是继干时之战后齐、鲁另一次重要战役。鲁国在此次战役取得胜利,间接促成数年后齐鲁息兵言和。

(参考资料:《左传·庄公十年》)

第三节 曹沫勇力事庄公(春秋)

曹沫谱系图(此谱系珍藏于上海图书馆,见安徽《歙县雄村曹氏宗谱》刘宋元嘉元年版谱。该史料的发现对于曹刿和曹沫是否同一个人之讨论有所帮助)

曹沫,鲁国人。其父曹公非,其祖父就是“三鼓”而击败齐国的曹刿。曹沫是曹氏始祖曹叔振铎的第十二世孙;魏王曹操是曹沫的第三十二世孙。

曹沫是个胆大勇武之人,鲁庄公喜欢他的勇猛,把他留在身边并让他做了鲁国的将军。齐国侵略鲁国时,曹沫领兵迎敌,结果三战三败。当时,齐国经过管仲改革后国富兵强,所以鲁庄公并没有责备和处罚曹沫,而是继续让他当鲁国的将军。鲁庄公害怕齐国,就答应了齐国的割地要求,将遂邑这块地方割让给齐国。在柯这个地方齐国和鲁国签订了盟约。结盟当天,在各国会盟的会上,曹沫冲到齐桓公面前,手持匕首胁迫齐桓公。齐桓公手下的人见曹沫劫持齐桓公,刀架在齐桓公脖子上,没有人敢动手。齐桓公问曹沫:“你想干什么?”曹沫说:“齐国强鲁国弱,你们侵犯鲁国也太过分了。如今鲁国的都城倒塌,就会压到齐国的边境了,大王你一定要把抢去的鲁国土地归还给鲁国!”于是,齐桓公答应全部归还鲁国被侵占的土地。桓公说完话,曹沫扔掉匕首,走下盟台,朝北回到群臣的位置上,脸色不变,言辞从容如故。

桓公大怒,要背弃自己的誓约,管仲说:“(你)不能这样,贪图小利会使您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

这样,桓公就归还了侵占的鲁国领土,曹沫三次战役所失去的土地,齐国全部都还给了鲁国。

(参考资料:《史记刺客列传·鲁人曹沫》《歙县雄村曹氏宗谱》)

第四节 孔子弟子上蔡侯曹卹(春秋)

曹卹画像(自《平阳曹氏宗谱》)

曹卹,字子循,生于周敬王己亥(公元前501年),家居上蔡洙湖镇(今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比孔子小五十岁。

《定陶谱》记载:十六世公子欣时,字子臧,祖父曹文公,父亲曹宣公,兄弟曹成公;欣时的儿子公孙会,孙子曹卹,曾孙曹荫、曹瑗。曹卹是曹叔振铎第十八世孙。

曹卹的祖父欣时,字子臧,姬姓,春秋时期曹文公孙,曹宣公之子,著名节士,有让国之贤。曹宣公死后,公子负刍杀太子自立,是为曹成公,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新立的曹君不义,晋国抓住曹成公,想要让周天子立子臧为君,子臧离开曹国,以成全曹君继续在位。后世赞颂子臧让国之举,称赞子臧为节士,常以“子臧之节”“子臧辞国”赞颂品德高尚的人。公子欣时死后,后人念之,以名为姓,是欣姓起源之一,公子欣时为欣姓始祖。

曹卹下分两支:一支通参、充、宪;另一支分为四条线,下叙至六十世,再往下可能由各门、支自叙。其中从风公到参公,为青阳墩头的曹氏世系。

《青阳墩头曹氏宗谱》记载:曹卹上六代祖上曹,字仲马,鲁国人,是曹成公派往蔡国的使臣,留居蔡国。父曹岷,祖父曹,子临淄牧曹鹏,孙南阳令曹珩。曹卹在唐代追封为曹伯,宋代追封为上蔡侯,从祀孔子圣庙庭。

孔子周游列国时,在蔡国居住了三年,曾在上蔡县华陂镇的鸿隙湖畔、蔡河岸演礼弦歌。在上蔡孔子收得高徒六人,分别是漆雕开、漆雕从、漆雕凭、漆雕侈、曹卹、秦冉,故有“孔门七十二贤上蔡居六”之说。其中漆雕开、曹卹最受孔子赏识并受到历代帝王的加封。

曹卹为人仁慈,尊贵富有,但却不吝财,常施善举,周济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史有“乐道明义”之说。

曹卹晚年厌倦官场生活,便辞官为民。他见洪河岸边水草丰茂,百花斗艳,珍禽异兽出没其间,遂定居于此,取名“曹寨”。所以,洙湖镇周边数万曹姓人家均为曹卹后代。

上蔡县洙湖镇东南隅的曹寨村四围无寨墙,只有依稀可见的壕沟环绕一周。全村近千户人家中以曹姓居多,且按谱排辈,族规延续千年。该村后500米远的洪河南岸有先贤曹卹墓,村中有曹氏祖祠“千泽堂”,周围有曹桥、曹廷庄、铁曹庄、曹楼、曹庄、曹王等20多个以曹姓冠名的村庄,曹氏居民有3万余人,上蔡是全国曹姓村落最多的县。每逢清明节和农历三月十一先贤曹卹诞辰日,上蔡曹氏宗族及平舆、汝南、西平等县洪河流域的曹姓人家都会赴曹寨祭拜始祖曹卹,聚会“千泽堂”,寻根思本。

上蔡现还有漆雕开墓、曹卹墓、孔子晒书台、蔡沟厄台白果树等与孔子有关的遗址。上蔡即周武王封弟叔度到蔡地,建立蔡国,后被楚国灭,现为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

(参考资料:《青阳墩头曹氏宗谱》《济宁州志·曹子世家》)

第五节 曹参助汉高祖夺天下(西汉)

曹参画像(自《平阳曹氏宗谱》)

曹参,字敬伯,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名将,封平阳侯,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有“萧规曹随”之称。

曹参父亲曹沐,生子曹参和曹轸,祖父曹蕕,秦时为沛邑令,因而居住在沛。子曹窋惠帝时为御史大夫、文帝时立为侯。孙曹奇,右参军。子曹时娶平阳公主,曹参是曹叔振铎的第二十八世孙,是孔子弟子曹卹的第八世孙,是曹操的第十六世祖。

旗开得胜

曹参与汉高祖刘邦、萧何、樊哙都是沛县人,他们的交情深厚。刘邦做沛公(实际职位是亭长,相当现在的乡长),开始起事时,曹参是狱掾,即县里抓捕、管理犯人的官,跟随刘邦,在建立汉朝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曹参率领军队进攻胡陵(今江苏沛县龙固镇东北部)、方与,攻打秦朝郡监的军队,大破敌兵。曹参向东又拿下薛县(微山湖东岸),在薛县外城的西面进击泗水郡郡守的军队。然后又攻打并夺取胡陵。之后,曹参领兵进攻方与,又攻打丰邑(江苏丰县)。连获胜绩,沛公赐给曹参七大夫的职位。

曹参在砀县东面进击秦军,夺取了砀县、狐父和祁县的善置驿。曹参又攻打下邑以西的地方,一直到虞县(今商丘),进击章邯的军队。攻打爰戚和亢父时,曹参最先登上城楼。曹参官职升为五大夫。

曹参向北救援东阿,进击擅长骑兵战术的章邯军队,攻陷陈县,追击到濮阳。攻打定陶,夺取临济。往南救援雍丘,进击李由的军队,并打败了他,杀掉李由,俘虏秦朝军侯一人。这时,秦将章邯打败项梁的军队,杀死了项梁,沛公与项羽率军东归。楚怀王任命沛公为砀郡(今商丘睢阳区)长,统领砀郡的军队。沛公封曹参为执帛,号称建成君。后曹参升为爰戚县(今山东嘉祥县西南)县令,隶属砀郡。

从那以后,曹参跟随沛公攻打东郡郡尉的军队,在成武(山东西南部)南面打败了敌军。在成阳南面进击王离的军队,在扛里与其交锋,把他打败。又追击败逃的敌军,向西到了开封,进击并打败赵贲的军队,把赵贲围在开封城中。向西在曲遇进击并胜秦朝将领杨熊的军队,俘虏了秦朝的司马及御史各一人,曹参升为执珪。

后跟随沛公攻打阳武(郑州中牟县),拿下轩辕、缑氏,封锁黄河渡口,回军进击赵贲的军队,在尸乡的北面打败了它。跟随沛公向南攻打犨邑,在阳城外城以东与南阳郡郡守吕交战,攻破了吕军队的阵列。跟随沛公向西攻打武关(今陕西商洛市)、峣关(今蓝田县南),夺取了这两个关口。先在蓝田的南面攻打秦朝的军队,又在夜间攻打蓝田的北面,大败秦军,随即到达咸阳(东临西安,西接甘肃),灭秦朝。

楚汉之争

项羽到了关中,封刘邦为汉王。汉王封曹参为建成侯。曹参跟随汉王到了关中,升为将军。又跟随汉王回军平定三秦,起初攻打下辩、故道、雍县、县。在好畤的南面打败章平的军队,包围好畤,夺取了壤乡。在壤乡东面和高栎一带又打败了三秦的军队。之后,又包围了章平,章平从好畤突围逃跑。于是进击赵贲和内史保的军队,打败了他们。向东夺取了咸阳,把咸阳改名叫新城。

曹参率兵守卫景陵二十天,三秦派章平等人进攻曹参,曹参出兵迎击,大败敌军。汉王把宁秦(华阴属陕西渭南市)赐给曹参作食邑。曹参以将军的身份领兵在废丘包围了章邯,以中尉的身份跟随汉王出临晋关。到了河内,拿下修武,从围津渡过黄河,向东在定陶进击龙且、项他的军队得胜。向东攻取砀县、萧县(安徽北部)、彭城(徐州)。进击项藉的军队,敌军大败逃跑。曹参以中尉的身份包围并夺取了雍丘。

汉将王武在外黄反叛,程处在燕县反叛,曹参率军前往进击,都打败了他们。柱天侯在衍氏反叛,曹参又击败叛军,夺回了衍氏。在昆阳攻打羽婴,追击到叶邑(县)。回军攻打武强,随即又打到荥阳。曹参从汉中做将军、中尉,跟随汉王扫荡诸侯,到项羽战败,回到荥阳,前后总共两年时间。

佐助韩信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曹参代理左丞相,领兵进驻关中。过了一个多月,魏王豹反叛,曹参以代理左丞相的身份分别与韩信率军向东,在东张攻打魏将军孙遫的军队,大败之。乘势进攻安邑,捕获魏将王襄。在曲阳(今河北保定市曲阳县)进击魏王,追到武垣(今河北沧州肃宁),活捉了魏王豹。夺取平阳,捕得魏王的母亲、妻子、儿女,平定全部魏地,共得五十二座城邑。

刘邦把平阳赐给曹参作食邑。曹氏祠堂里有一对楹联:“平阳锦世泽,谯国振家声。”这上句“平阳锦世泽”的平阳就是指平阳侯曹参,为曹氏家族增添了光彩;下句讲的是谯国曹操,使曹氏家族的声誉更加响亮。

曹参后来又跟随韩信在邬县(今山西省介休市)东面进击赵国相国夏说的军队,大败之,并斩杀了夏说。韩信与原常山王张耳率兵至井陉,攻打成安君陈馀,同时命令曹参把赵国的别将戚将军围困在邬县城中。戚将军突围逃跑,曹参追击并斩杀了他。于是曹参率兵到敖仓汉王的营地。这时韩信已经打垮了赵国,做了相国。

韩信向东攻打齐国,曹参以右丞相的身份隶属韩信,击溃了齐国历下的军队,于是夺取了临淄。回军平定济北郡,攻打著县、漯阴、平原、鬲县、卢县。不久跟随韩信在上假密进击龙且的军队,大败敌军,斩了龙且,俘虏了他的部将周兰。平定了齐国,总共得到七十余县。捕获了原齐王田广的丞相田光、代替丞相留守的许章和原齐国的胶东将军田既。韩信做了齐王,领兵到了陈县,与汉王会合,共同打败了项羽,而曹参留下来平定齐国未降服的地方。

封侯平阳

项羽死,天下平定,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时,分封列侯的爵位。朝廷与诸侯剖符为凭,使被分封者的爵位世代相传而不断绝。把平阳的一万零六百三十户封给曹参为食邑,封号叫平阳侯,收回以前所封的食邑。平阳现址应在山西临汾。西汉时,平阳应离武垣很近,平阳侯的封地应该在河北沧州地区。

曹参战功显赫,总共打下两个诸侯国,一百二十二个县,俘获诸侯王二人,诸侯国丞相三人,将军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马、军侯、御史各一人。

曹参始为沛吏时,与萧何相交甚厚。及起事后,曹参常领兵出征,而萧何为丞相镇守关中,两人一为将,一为相,及分封时定功臣名次,刘邦将相始生嫌隙。即使如此,两人仍相知甚深。

出任齐相

刘邦做了皇帝,韩信被调封为楚王,齐国划为郡。曹参归还了汉丞相印。不久高帝把长子刘肥封为齐王,因其年轻,故任命曹参为齐国相国佐助齐王刘肥。

曹参以齐国相国的身份领兵攻打陈豨的部将张春的军队,打败了敌军。黥布反叛,曹参以齐国相国的身份跟从齐悼惠王刘肥率领十二万人马,与高祖合攻黥布的军队,大败敌军。向南打到蕲县,又回军平定了竹邑、相县、萧县、留县。

孝惠帝元年(公元前194年),废除了诸侯国设相国的法令,改命曹参为齐国丞相。曹参做齐国丞相时,齐国有七十座城邑。当时天下刚刚平定,悼惠王年纪很轻,曹参把老年人、读书人都召来,询问安抚百姓的办法。但齐国原有的那些读书人数以百计,众说纷纭,曹参不知如何决定。他听说胶西有位盖公,精研黄老学说,就派人带着厚礼把他请来。

见到盖公后,盖公对曹参说,治理国家的办法贵在清净无为,让百姓们自行安定。以此类推,把这方面的道理都讲了。曹参于是让出自己办公的正厅,让盖公住在里面。此后,曹参治理国家的要领就是采取黄老的学说,所以,他当齐国丞相九年,齐国安定,人们称赞他是贤明的丞相。

继任汉相

孝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年),到萧何临终前,萧何向孝惠皇帝刘盈推荐的贤臣只有曹参。曹参听到萧何去世消息后,就告诉他的门客赶快整理行装,说:“我将要入朝当相国了。”过了不久,朝廷派来的人果然来召曹参。

曹参离开时嘱咐后任齐国丞相说:“要把齐国的狱市作为某些人行为的寄托,要慎重对待这些行为,不要轻易干涉。”后任丞相说:“治理国家没有比这个事更重要的吗?”曹参说:“不是这样。狱市这些行为,是善恶并容的,如果您严加干涉,坏人在哪里容身呢?我因此把这件事摆在前面。”

曹参入朝成为相国,一切皆遵萧何之法而无所变更。并且从各郡和诸侯国中挑选一些质朴而不善文辞的厚道人,并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官吏中那些言语文字苛求细枝末节,想一味追求声誉的人,就斥退撵走他们。曹参见别人有细小的过失,总是宽宏不计,因此相府中平安无事。

曹参做汉朝相国,前后有三年时间。他过世以后,被谥为懿侯。曹参之子曹窋接替了他父亲的侯位,曹参另一子曹崇为会稽太守,遂居上虞。

百姓们歌颂曹参的事迹说:“萧何制定法令,明确划一;曹参接替萧何为相,遵守萧何制定的法度而不改变。曹参施行他那清净无为的做法,百姓因而安宁不乱。”

曹参在汉史上与萧何齐名,“萧规曹随”遂成为历史上的佳话。

萧规曹随

曹参的儿子曹窋为中大夫。汉惠帝埋怨曹相国不理政事,觉得相国看不起自己,于是对曹窋说:“你回家后,试着私下随便问问你父亲说,高帝刚刚永别了群臣,皇上又很年轻,您身为相国整天喝酒,遇事也不向皇上请示报告,根据什么考虑国家大事呢?但这些话不要说是我跟你说的。”

曹窋回家,闲暇时陪着父亲,把惠帝的意思变成自己的话规劝曹参。

曹参听了大怒,打了曹窋二百板子,说:“快点进宫侍奉皇上去,国家大事不是你应该说的。”

到上朝的时候,惠帝责备曹参说:“为什么要惩治曹窋?上次是我让他规劝您的。”

曹参脱帽谢罪说:“请陛下自己仔细考虑一下,在圣明英武上您和高帝谁强?”

惠帝说:“我怎么敢跟先帝相比呢!”

曹参说:“陛下看我和萧何谁更贤能?”

惠帝说:“您好像不如萧何。”

曹参说:“陛下说的这番话很对。高帝与萧何平定了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我等谨守各自的职责,遵循原有的法度而不随意更改,不就行了吗?”

惠帝说:“好。您休息休息吧!”

历史功绩

众臣:“平阳侯曹参身被七十创,攻城略地,功最多,宜第一。”

百姓歌曰:“萧何为法,讲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司马迁:“曹相国参攻城野战之功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班固:“萧何、曹参皆起秦刀笔吏,当时录录未有奇节。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以信谨守管籥,参与韩信俱征伐。天下既定,因民之疾秦法,顺流与之更始,二人同心,遂安海内。淮阴、黥布等已灭,唯何、参擅功名,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为一代之宗臣,庆流苗裔,盛矣哉!”

曹操:“萧何、曹参,县吏也,韩信、陈平负污辱之名,有见笑之耻,卒能成就王业,声著千载。”

萧何曹参遗址公园(萧何曹参遗址公园在萧何与曹参两位汉丞相陵墓区的基础上于2014年7月建成,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北杜镇以东二公里的瓦刘村,是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第一个历史文化保护项目,第一个生态园林项目)

曾国藩:“古人称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立德最难,自周汉以后,罕见以德传者。立功如萧、曹、房、杜、郭、李、韩、岳,立言如马、班、韩、欧、李、杜、苏、黄,古今曾有几人?”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汉相平阳侯曹参”。

宋代宣和五年(1123年),宋室按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曹参。

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中为曹参撰写了《曹相国世家》文。

(参考资料:《史记·曹相国世家》《平阳曹氏宗谱》)

第六节 汉武帝外甥曹襄 助卫青平定匈奴(西汉)

曹襄画像(自《蓉湖曹氏宗谱》曹廉福临摹)

曹襄,西汉开国功臣、平阳懿侯曹参第五世孙。曾祖曹窋,高后时御史大夫,文帝立为侯,为侯二十九年,卒谥静侯;祖父曹奇,初为右参军,为侯七年,卒谥简侯;父亲曹时(曹寿、曹畴)平阳侯。母亲是汉景帝与皇后王娡生的长女、汉武帝同母长姐——平阳公主(本封阳信公主,因嫁于开国功臣曹参曾孙平阳侯曹时,故称平阳公主)。

曹时,生子二,曹襄和曹爽。曹时于汉武帝元光四年(公元前131年)病逝。为侯二十三年,谥号为夷侯。妻平阳公主后改嫁卫青,死后与曹时同墓。

曹襄父薨后袭平阳侯位,娶汉武帝和皇后卫子夫生的长女卫长公主,二人生有一子曹宗。

公元前119年,曹襄为后将军,跟随卫青(曹襄继父)出战匈奴,取得了“漠北之战”的胜利,重塑了太祖曹参武将家族的风采。

曹襄为侯十六年,逝于元鼎三年(公元前115年),谥号共侯。

曹襄弟曹爽,字仲达,公元前110年任大将军,后学尚宁静。先是敕葬太祖妣于谯东三十里,因奉祀居谯之蚂蚁街(现安徽亳州),是平阳侯(国)分支“谯国郡曹氏”的一世祖。曹爽生子曹密,名师孟,任会稽太守,元帝时官至侍中。

历史背景

秦汉时期,匈奴经常侵扰中原,汉高祖刘邦虽有反击,但未能震住匈奴,只好采取和亲政策,出嫁公主,赠送丝绸、粮食等物品,与其约为兄弟,以缓袭扰,一直蒙受很大的耻辱。在军事上,则主要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尽量避免与匈奴进行决战。然而“和亲”政策并不能遏制匈奴的袭扰活动,汉朝的边患依旧相当严重。

但是在另一方面,“和亲”政策也为汉王朝整顿内政、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增强实力提供了必要条件。文景时期,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使凋敝的社会经济较快得到恢复,整个国家呈现出一片富庶丰足的景象。

另外,文景两帝在位时,即已注意军队,尤其是骑兵的建设,西汉的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强。

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汉武帝开始反击匈奴之战,共历时四十四年之久,其中漠南之战、河西之战和漠北之战三次战略反击,解决了匈奴的南下骚扰问题。

曹襄后裔

曹襄是曹时的长子,袭平阳侯爵位。他的儿子曹宗,元鼎二年为第六代平阳侯,母亲为汉武帝女儿卫长公主。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巫蛊祸起,曹宗因为和宦官擅闯宫门而定罪,本来判的是死罪,曹宗用财赎罪但却失去了侯的爵位,后判为完刑(古代一种较轻的刑罚。不残伤其身体,只罚劳刑)为城旦(一种筑城四年的劳役,夜里筑长城,白天防敌寇(站岗))。

《汉书》记载:“曹宗入财赎此死罪被处以完刑,为城旦;曹宗母亲卫长公主从未陷入征和二年的巫蛊事件,朝、野史都未有腰斩记录。”

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1年),曹襄之孙即曹宗之子曹喜,以杜陵公乘(公乘是民爵中最高一级,身份是老百姓)的身份奉诏复家;

曹襄曾孙曹竟,居山阳(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一带),新莽时隐居不仕。23年,为更始帝刘玄的丞相;

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玄孙曹本始,以杜陵公士身份得到诏封,平阳曹氏复侯;

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26年),曹本始之子曹宏嗣侯位,举兵佐光武帝定河北,故袭爵如故。

之后,其子曹旷嗣侯位。到班固著《汉书》时,已有八侯,曹旷仍袭平阳之爵。

在西汉所有的侯中,东汉光武帝刘秀只袭封了两个:一个是平阳曹氏,另外一个是富平张氏(张安世家族)。而富平张氏因娶汉宣帝女敬武长公主,与平阳曹氏也有血缘联系,同有卫氏血脉。卫长公主与曹襄的后嗣到东汉还享有侯位,可谓风光的百年侯爵。

汉章帝建初二年(77年),曹参后裔曹湛为容城侯,直至265年曹魏灭亡。

(参考资料:《青阳墩头曹氏宗谱》《西汉曹襄的父母是谁?曹襄是什么时候死的》

第七节 曹竟慧眼识英雄 刘秀扬帆建东汉(西汉)

西汉衰亡

公元前49年,汉元帝登基,但朝政日益衰败。到了汉成帝(公元前33年登基)之时,成帝昏聩不堪,委政母族。社会矛盾空前激化,西汉外戚王氏的重要成员王莽,被视为能挽救危局的不二人选。公元8年12月1日,王莽代汉建新,建元“始建国”,西汉在历经214年的统治后终于灭亡。

新莽末年(23年),因王莽推行的改革盲目崇古,不切实际,史称“王莽改制”,又触动了上至豪强、下及平民的利益;加之水、旱等天灾不断,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绿林、赤眉大起义。

23年,西汉宗室刘玄被绿林军的主要将领拥立为帝,建元“更始”,是为更始帝。同年,王莽发兵四十二万扑向昆阳和宛城一线,力图一举扑灭新生的更始政权。结果,新朝号称百万大军的主力,覆灭于昆阳城下,三辅震动,新莽政权土崩瓦解。更始元年(23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死于混战之中,终年六十八岁。新朝覆亡。

刘秀起兵

在王莽的新朝政权灭亡之际,身为一介布衣,但却是汉室宗亲的刘秀在家乡(河南南阳)乘势起兵(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在消灭王莽的昆阳之战中立下大功,声名远扬,功高盖主。

更始帝刘玄攻占长安、洛阳后,河北(黄河北岸)各州郡都持观望态度,没有归附更始政权;赤眉军在山东发展迅速,声势日益壮大;还有“河北三王”、铜马、尤来、隗嚣、公孙述等等割据势力。

大司徒刘赐对刘玄说:“刘秀是去河北招抚的最佳人选,并且河北一带只能是刘秀去才合适。”但遭到以大司马朱鲔为代表的绿林军出身的将领的反对,理由是怕刘秀坐大。

曹竟助秀

大将军冯异劝刘秀,一定要想办法巴结左丞相曹竟,刘秀听从了冯异的建议,“厚结纳之”。冯异是曹竟儿子曹诩的故交,曹诩本又是尚书,熟人相托,曹诩认为这事也不难,便与之通融。

在一次上朝时,更始帝刘玄曰:“既然众卿都认为朕应该谋取河北,那么谁愿意为朕去辛苦这一趟呢?”群臣各有打算,谁都不吭声。这时,刘秀表态愿意去河北。但朝廷两派,一派支持,一派反对,刘玄也拿不定主意。此时,属于中间派的曹竟在刘玄面前再次提出派刘秀去河北。曹竟是前汉官员,王莽篡位后就辞官回乡,以忠义闻名天下。刘玄拿下长安和洛阳后,就派人将其请入朝中,拜为左丞相。因此说话还是相当有分量的。

退朝以后,刘秀拜谢曹竟。曹竟道:“武信侯(指刘秀)不必客气,老宦也是在洛阳迁都之日,看了将军的威严,深感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我大汉官威,心中十分崇敬,因此也希望能助将军出使河北,弘扬我大汉声威。”

更始三年(25年),赤眉军拥刘盆子为帝,九月攻占长安,更始帝刘玄外逃,朝廷文臣武将都降了,曹竟还拿着宝剑反击,最后被赤眉军杀害。

光武称帝

更始元年十月(23年),刘秀治理河北,获得了渔阳、上谷的支持。更始二年五月就灭掉了王郎,算是站住了脚跟。当年秋天开始对铜马用兵,花了一至二个月的时间,击败并收编了铜马军。

更始三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邢台市)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国号,史称“东汉”,年号建武。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东汉光武帝刘秀在位三十三年:政治上改革中央官职,整治官场风气,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解放生产力,休养生息,大力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东汉也被后世史家推崇为中国历史上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一朝(司马光、梁启超语)。

(参考资料:《青阳墩头曹氏宗谱》《刘秀南阳郡起兵与左丞相“厚结纳之” 新莽政权土崩瓦解》)

第八节 曹氏三代儒宗 制汉礼百五十(东汉)

曹曾画像(自《歙县雄村曹氏宗谱》)

曹曾,字伯山,后汉间居济阴(今山东定陶),官至谏议大夫、尚书,是孔子弟子曹卹的第十六世孙,是汉初相国曹参的第八世孙。曹曾师从欧阳歙,积石为仓以藏书,世称“曹氏书仓”。

曹曾父亲曹政在阳朔(桂林)任职;叔父曹敞(曹政弟),字幼儒,居平陵,有气节,同郡名儒吴章为王莽所杀,章弟子皆匿姓名潜逃,唯有曹敞帮助收葬。

曹曾祖父曹密,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元帝时官至侍中;曾祖父曹爽,是汉武帝外甥曹襄(娶汉武帝之女,卫长公主为妻)的兄弟,是曹氏迁入亳州蚂蚁街的始祖。

高祖曹时(寿、畴),娶汉景帝长女平阳公主为妻,生子曹襄、次子曹爽。

曹曾,本名曹平,因敬仰孔丘弟子曾参品行,更名为曹曾。曹曾以孝称,母渴,以手掘井,天地感动,水立涌。曹曾东汉初从欧阳歙学《尚书》,是欧阳氏一支的著名学者,有门徒三千人。对学徒中的贫者,皆提供饭食。

曹曾对上古以来的天下名书,文字有讹误者,都予以勘正。家藏图书甚富,多达万余卷。

建武初年(25年左右),曹曾唯恐因战乱而湮没典籍,乃积石建仓,以储藏书卷。家谱记载“积石为仓以藏书,号曹氏书仓”,可见曹曾对学习的重视,对学问的研究和对文献收藏的远见。

曹曾长子曹兖,任参军;曹曾次子曹充,字子弘,治《庆氏礼》,建武中,从狩岱宗,定封禅礼,选受诏议,立七郊三雍大射养老礼仪,又著有《庆氏礼章句辨难》,建武末由博士官至侍中。曹曾孙子,曹充儿子曹褒,字叔通,始为圉令,以德化民,尝曰:“夫绝人命者,天亦绝之。”以为格言。章帝时为博士,上疏定汉礼,拜侍中。和帝永元三年,即公元92年,始用曹褒新礼(包括:立容、行礼、迎宾、宴请)。

曹曾、曹充、曹褒被称为:“父子孙三叶侍中。”曹氏后人将曹卹、曹曾、曹充、曹褒尊称:“曹氏四儒宗。”

曹褒生二子,曹汔和曹池。曹池任上虞令,遂居上虞,子盱,孙女曹娥。

曹汔生子二,曹田和曹述。曹述曾孙是《曹全碑》文中的名人曹全,世代服务中华西部戍边。

曹田,字仲耕,为兰台令史(汉朝时,皇宫内建有藏书的石室,作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由御史中丞管辖,置兰台令史,史官在此修史)复居谯,生长子曹洁(节)、次子曹潈(宗)。

曹节生子四,四子季兴就是曹操祖父曹腾;曹宗,汉灵帝时任御史大夫,生子曹易、曹不兴;曹易,字龙兴,魏五官中郎;曹不兴以画名冠绝一时。

曹褒从子曹寿,字世叔,娶同郡班彪女名昭,字惠班。曹寿,性严明,颇识兵势,后封侯富显。历位太子左卫率。卒,赠左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曰“壮”。

曹寿从子曹宗(即曹操曾祖父曹节的兄弟曹宗)。《后汉书·班梁列传第三十七》(3)记载:元初六年(119年)三月,北匈奴率车师后(今新疆吐鲁番西北故城)王军杀汉车师后(高昌故城,西汉屯田所建)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并驱逐车师前王,控制北道,进逼鄯善(西汉时为狐胡国地,东汉时并入车师前国)。鄯善向敦煌太守曹宗求救。曹宗向朝廷请兵五千进击北匈奴,复取西域。中国古代在西域三十六诸国中有车师前国、车师后国、车师尉都国和车师后城国同时并存的四国。同时《后汉书·班梁列传第三十七》中亦记有:延光二年(123年),班超之子班勇任西域长史,四年,派遣假司马(“司马”为士兵的武官,假为副贰之官)曹俊前去救援车师后国。匈奴单于率军后撤,曹俊追击,并斩杀其贵人骨都侯。于是,呼衍王迁到枯梧河畔居住,车师此后不再有匈奴的足迹。

(参考资料:《后汉书》《青阳墩头曹氏宗谱》《无锡蓉湖曹氏宗镨》)

第九节 曹寿之妻班昭 古代四大才女之一(东汉)

班昭(约45—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汉武帝迁曹参后人守边境地之一)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十四岁嫁同郡曹寿(世叔)为妻,后世亦称“曹大家”,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

班昭的父亲班彪,字叔皮,史学家,作后传数十篇,为班固修《汉书》奠定了基础;祖父班稚,汉哀帝时先西河属国都尉,后任广平太守;班昭长兄班固,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前后历时二十余年撰写《汉书》,于建初中基本修成;班昭次兄班超,东汉时期著名军事家、外交家。奉命出使西域,在三十一年的时间里,平定了西域五十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官至西域都护,封定远侯,世称“班定远”。永元十四年(102年),年迈抵达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不久后便病逝,享年七十一岁。死后葬于洛阳邙山之上。班昭博学高才,其兄班固著《汉书》,未竟而卒,班眧奉旨入东观藏书阁,续写《汉书》。其后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视为老师,号“大家”。邓太后临朝后,曾参与政事。

班昭作品世存不多,其中《东征赋》《女诫》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早年经历

班昭出身儒学世家,父亲班彪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在父辈的影响熏陶下,班昭学问广博,很有才干。十四岁时嫁给同郡人平阳侯曹参后裔曹世叔。曹世叔早年去世后,班昭守妇规,举止合乎礼仪,气节品行非常好。

为兄请命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平定西域的名将班超,久居偏远的异地,年迈体弱,上书朝廷请求返乡。班昭为实现次兄的愿望,上疏和帝:“班超刚出塞时,就立志捐躯为国,时逢陈睦被害,班超以一己之力,辗转异域,幸亏有陛下的福德庇佑,得以全活,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当初跟随他一起出塞的人,都已作古。班超年满七十,衰弱多病,即使想竭尽报国,已力不从心。如有突发事件,势必损害国家累世的功业。我听说古人十五从军,六十还乡,中间还有休息不服役的时候。因此我冒死请求陛下让班超归国。班超在壮年时候竭尽忠孝于沙漠之中,衰老的时候则被遗弃而死于荒凉空旷的原野,这真够悲伤可怜啊!如果班超逝命丧异域,边境有变,望班超一家能免于牵连之罪。”

奏章送上,和帝看后非常感动,就派遣戊己校尉任尚出任西域都护,接替班超,班超得以告老还乡。

朝中大家

班昭的哥哥班固著写《汉书》,“八表”和《天文志》没有完成就去世了。汉和帝下诏班昭到东观藏书阁继续完成《汉书》的编写。汉和帝多次召班昭入宫,并让皇后和贵人们拜班昭为老师,称为“大家”。每逢各地贡献珍贵稀奇物品,就叫班昭作赋赞扬。

邓太后临朝听政后,特许班昭参与政事。班昭为政勤奋,邓太后非常满意,破格加封班昭之子曹成为关内侯,官至齐国的国相。

《汉书》刚面世时,许多人读不懂,同郡马融便到藏书阁下,跟随班昭学习《汉书》;后来皇帝又下诏书叫马融的哥哥马续接替班昭,完成《汉书》。

永初七年(113年)正月,班昭儿子曹成出任陈留郡长垣长(今河南长垣县),班昭随其儿子到长垣就职。

班昭到长垣以后,追忆先贤,触景生情,仿班彪《北征赋》写成《东征赋》。

班昭年过古稀而逝,享年七十多岁,邓太后身穿素服表示哀悼,并派使者监办班昭的丧事。

续成《汉书》

班昭在完成汉书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整理《汉书》、完成“八表”、传播汉书。

汉和帝永元四年(92年),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被牵连,死于狱中。《汉书》未成,稿本散乱。班昭继父兄遗志,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异姓诸侯王表》《诸侯王表》《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等八表。除整理、续写《汉书》外,班昭在传播和普及《汉书》方面,也颇有贡献,曾教授大儒马融等诵读《汉书》。

谏言太后

永初年间,太后的哥哥大将军邓骘以母丧为由上书朝廷,请求退职。太后不打算批准,征询班昭。

班昭于是上疏说:“皇太后陛下美德盛行,秉承尧舜之政,广开言路,兼听狂夫、村民之见。臣下愚昧,得遇明主,敢不披肝沥胆,以报皇恩。臣听闻最高尚的品德莫过于谦让,所以历代盛赞,神灵赐福。先贤伯夷、叔齐互让国君,天下佩服他们的高风亮节;太伯让位给季历,孔子称为三让。因此他们美德盛传,扬名于世。《论语》说:‘能用礼让治国,从政不上有什么可为难呢?’由此可见,推让的美德,影响深远。如今四位国舅坚守忠孝,主动辞官归隐,如果以边关未宁而拒绝,日后国舅或有微小过失,只怕谦让之名不可复得,尽妾之愚见,妾自知言不足取,聊表虫蚁之心,以报皇太后之恩。”

太后听从了班昭的建议,同意邓骘等人的请求,于是邓骘等人得以辞官还乡。

班昭墓(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市丰仪镇)

著书《女诫》

班昭晚年还乡,身患疾病,家中女子们又正当出嫁的年龄,班昭担心她们不懂妇女礼仪,令未来的夫家失面子,辱没了宗族,于闲暇时作《女诫》七章,以做勉励,书成后,对宫内妇女的教育很有帮助。马融读后认为很好,让自己妻子、女儿学习。班昭丈夫曹世叔之妹曹丰生,也有才华,对《女诫》不同意,写书反驳,文辞也很优美。

(参考资料:《无锡蓉湖曹氏宗谱》)

第十节 投江负父曹娥(东汉)

曹娥(130—143年),浙江上虞皂湖乡曹家堡人。祖父曹池为上虞令(家迁居上虞)。父亲曹盱是一个负责祭祀的巫祝,不但有边打击乐器边唱歌的艺术才能,而且还能和着曲调在祭祀仪式上舞蹈使神高兴,经常自划船到江中做一些唱歌迎神之事。

曹娥比曹全大二世,比曹操大三世,他们的祖上都是曹褒,远祖可追溯到西周曹国第一代国君曹叔振铎。

东汉汉安二年(143年)五月五日,曹娥的父亲曹盱驾船在舜江中迎潮神伍君,不料江面突然起了风浪,小船被一个大浪打翻沉入江中。噩耗传到曹家,曹娥哭着奔到江边,不停地寻找父亲,可是连续三天下来也没有找到。曹娥哭干了眼泪,每天日夜在岸边苦苦寻找。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十四岁的曹娥也投了江,五日后曹娥背着父亲的尸体,一起浮出了江面。后人为纪念她,改舜江为曹娥江,在她投江的地方建起了“曹娥庙”。

据史料记载,历代帝王对曹娥曾大加褒扬:东汉元嘉元年(151年),上虞县令度尚改葬娥于江南道旁,命弟子邯郸淳作诔辞,刻石立碑,以彰孝烈。后蔡邕(官至左中郎将,女蔡文姬)访之,值暮夜,手摸其文而读,题八字于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为一谜面,谜底为绝妙好辞)。

宋元祐八年(1093年)宋哲宗敕建高大辉煌的曹娥正殿。

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年)敕封灵孝夫人。政和五年加封昭顺。淳祐六年加封纯懿夫人,又敕封其父为和应侯,其母为庆善夫人。

明顺帝至元(后至元)五年,加封慧感夫人。

明洪武八年(1375年)朱元璋命官赴庙祭奠,诚意伯刘基亲撰诔文。

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敕封福应夫人。

清同治五年(1866年)加封灵感夫人,钦赐“福被曹江”匾额。

民国年间,国民党多有军政要员题赠楹联匾额,其中蒋介石题匾“人伦之光”现悬庙宇正殿。

曹操曾经途经曹娥碑下,杨修随行。石碑的背面题写着“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曹操问杨修说:“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回答说:“知道。”曹操说:“你先别说,等我想一想。”走出三十里地远的时候,曹操才说:“我知道了。”命令杨修单独写出他所知道的。杨修写:“黄绢,有色的丝织品,写成字是绝;幼妇,少女的意思,写成字是妙;外孙,是女儿的孩子,写成字是好;齑臼,受辛之器,盛纳五辛的器具。这说的是绝妙好辞的意思。”曹操也写下了自己的想法,和杨修是一样的,于是赞叹道:“我的才能比不上你,走了三十里路才明白碑文的意思。”

现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有孝女庙村,曹娥庙坐西朝东,背倚凤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 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 84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整体建筑规模恢宏、布局严谨,以雕刻、楹联、壁画、书法(古碑)“四绝”饮誉海内外,被世人称作“江南第一庙”。

(参考资料:《歙县雄村宗谱》《三国志》)

第十一节 画龙作雨曹不兴(东汉)

曹不兴,亦名弗兴,与曹操的祖父曹腾同祖父曹田,字仲耕,为兰台令,家复居谯(即曹操老家亳州)。父亲曹宗,汉灵帝时为御史大夫,与曹操曾祖父曹节是兄弟,曹不兴比曹操大二世。

曹不兴,三国时著名画家,被称为“佛画之祖”,是有文献记载最早一位传奇画家。孙吴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生卒年不详。

黄武年间(222—229年),曹不兴享有很大的声誉,与皇象的书法、严武的围棋、菰城郑妪的算相、吴范的善候风气(天气预测)、赵达的算术、宋寿的解梦和刘敦的天文,并称为吴中“八绝”。

曹不兴善画龙、虎、马及人物,有“落墨为蝇”“赤龙飞天”等传奇故事。

落笔为蝇

传说曹不兴曾在为孙权画屏风时,画到一篮杨梅。曹不兴因为周围观看的人啧啧称赞非常兴奋,不小心误落笔墨,于是他顺手将墨点绘成一只苍蝇。孙权来看画好的屏风时,以为真有一只苍蝇飞到了画上,便举起手想要把苍蝇轰走,可是没有想到苍蝇竟然是画上去的。

赤龙飞天

曹不兴的动物画,栩栩如生。特别是他画的龙,仿若腾云驾雾一般。

孙皓赤乌元年(238年)冬十日,孙权游青溪,看到一条赤龙由天而降,凌波而行。因此,他便让曹不兴把龙的形状画下来。曹不兴画得非常成功,于是得到了孙权的赞赏,并将画珍藏于秘府。据说,宋文帝时,曾逢久旱,一连几个月滴雨未下,田地干裂,庄稼焦枯。人们天天跪在地上,虔诚地向苍天祈祷,也不管用。后来,不知谁的主意,取来曹不兴画的龙放在水旁。不一会儿,果然雷声隆隆,大雨倾盆。虽然只是一个巧合,但却说明了曹不兴的龙形象生动,以至于人们信以为真。

南齐的画家、理学家谢赫,有一次悄悄走进藏有曹不兴画的龙头的密室中,看到曹不兴画的一只龙头,栩栩如生,以为自己看到了一只真龙头。谢赫叹服不已,曰“观其风骨,名岂虚哉”,并在《品画名录》中,将曹列为第一品第二人,居顾恺之之上。

“佛画之祖”

曹不兴也是我国文献记载中,时间最早、影响最大的佛像画家。

佛教在东汉时传入中国,但主要在中原地区。到三国时,佛教由僧人支谦和康僧会,先后传入江南。相传康僧会携佛像远游至吴,孙权为之建造“建初寺”,并令之设像行道。

曹不兴看到西方佛像,便据以绘之,摹写不已,学会画佛像后或绘卷轴以供礼拜,所作大佛像有的高达五丈,气魄恢宏,庄严妙相,仰之弥高,令人肃然。于是被誉为“佛画之祖”,对佛教东进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由此,佛像便盛传天下。

画艺高超

曹不兴最擅长的是人物画。据《建康实录》记载,他曾在五十尺的素绢上作画,所画人物的头面、手足、肩背、前胸等皆不失尺度。

曹不兴画艺高超,具有超群的写实能力,画面生动欲活,他的绘画样式对后世影响很大,有不少弟子成为当时及后世的著名画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卫协。后人们把卫协与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合称为“六朝四大家”。

总之,曹不兴是将之前形制规范、笔法简略、风格雷同等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造的画家。他的笔法精细、高超,善于创造各种生动逼真的形象,这些造型样式被当作范本而长期广泛流传,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审美风气。

在绘画发展至“存形”阶段时,他的状物手法与细微的描绘,正适应了人们对这一发展的要求。因而相对来说处于依附地位或装饰地位的“古画”,在他手上开始全面走向独立发展。按历史的记载来分析,曹不兴并不是朝廷的御用匠人,而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相当有名望、有影响的自由职业画家。从中外艺术发展规律来看,这类较有主动权的职业画家,往往是绘画从“匠作”上升到更高文化层次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

据《贞观公私画史》记载,隋朝时宫内还藏有曹不兴画的官本《龙头样》四卷、《青豀侧坐赤龙盘龙图》二卷、《南海监牧进十种马图》一卷,《夷子蛮兽样》中也有著录,但均传至唐佚。

宋代米芾《画史》中称,家藏曹不兴《如意轮》一轴。《宣和画谱》中仅录《兵符图》一件作品,而元人汤垕已将其疑为“唐末宋初人所为”。此图传至明代韩存良手中已破碎,其后无复再见曹氏作品著录于画史。

在这些画史著作中转引了一些他生活时代相近的短简残篇,其中较为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他的绘画活动与他的绘画成就的记载。

(参考资料:《湖州市政府门户网·曹不兴》《中国书画网·曹不兴简介》《艺风·误笔成蝇》《青阳墩头曹氏宗谱》)

第十二节 曹全碑赞(东汉)

曹全,字景完,敦煌郡效谷县人,举孝廉任郎中,拜西域戍部司马,是曹操高祖曹田(兰台令史)父亲曹汔的兄弟,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曹述的曾孙,祖父曹风,举孝廉,任北地太守,父亲曹琫。曹全比曹操大一世。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又名《曹景完碑》,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于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现在西安碑林。此碑书法秀润典丽,字形飘逸多变,是著名的汉隶之一。《曹全碑》是郃阳(今陕西省渭南合阳县)县令曹全的部属及社会名流对曹全政绩的真实记载,现曹全碑字帖已成为人们学习书法的样本。

《曹全碑》大意

君讳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其先祖姓源自周王室后代子孙,周武王秉承天命伐除殷商,功勋福禄同享,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后世子孙就以曹氏为姓。

秦汉之际,曹参辅佐王室(刘邦)。汉武帝(世宗)为守护国土边境,将曹参的子孙迁徙于古雍州近郊,分别住在扶风和安定、武都、陇西、敦煌等地。(曹氏)后裔分布各地,雄居一方。

其高祖名敏,举孝廉,历任武威长史、巴郡朐忍县令和张掖居延都郡的都尉。

其曾祖名述。举孝廉,任谒者、金城长史、夏阳县令和蜀郡的西部都尉。

其祖父名凤,曾举孝廉,任张掖属国都尉丞,又任右扶风隃糜侯国之相。以及金城西部都尉和北地郡太守(有政绩曾得天子奖励)。

其父名琫,少年时即闻名州郡,可惜不幸早逝。所以其地位不能与其德行相符。

曹全儿童时期就好学习,他能鉴别(非常难懂的)谶纬经学,无书不看,并能融会贯通。他孝敬长辈,供养叔祖母,又十分孝敬继母,父母的心情他能体会,父母的遗志他能继承。尊敬和礼仪都做得十分周全。所以乡人有谚语说:“曹景完重亲情,到了以此为乐的程度。”他的道德和美名,历代相传。到他从政以后,其清廉可比伯夷、叔齐,其耿直不让史鱼。他多次担任一郡的重要职务,如上计掾史(晋京献计),又到凉州,任治中、别驾等职,所到之处,皆能纲纪鲜明、尊卑有序。至其担任郡守等职,能弹劾枉法者,纠正邪恶事,能使贪暴者洗心革面,同僚们都佩服其德行,其声威震慑四方。

东汉建宁二年(169年),他被举荐为孝廉。授郎中、西域戍部司马。当时疏勒王和德,是弑父后才得到王位的。他不向中央进贡和述职,于是(曹全)兴师问罪。他能像吴起那样爱护士兵,酒食与他们共享。他在攻城和野战之中,谋略如泉涌,威猛不输甲兵,将疏勒王和德当面活捉处死。当他率军旅凯旋还师时,诸国无不遣使送礼,数目达到二百多万,他全登记账册并交公。

后自右扶风迁为槐里县县令。时遇胞弟病故,辞官回家,又遇党锢之变,就在家隐居了七年,至光和六年,又重被推举为孝廉。七年三月,被任命为郎中、酒泉郡禄福县县长。

妖贼张角,在幽州(河北)冀州(河南)一带起兵,兖、豫、荆、杨诸州同时响应。而本县农民郭家等也起来造反,他们焚烧城中官署,万民都受到骚扰,人人不得安宁。多郡同时告急,特急的情报频频传来。那时圣主(皇上)征询臣僚的意见,群僚说,问曹全吧!他于是被任命为郃阳县令,(他一到任)就扑灭战后的余火、清除残余的乱者,以收斩草除根之效。

接着他又与本县之三老商量,携当地俊杰王敞、王毕等人,体恤民众的急需,慰问年老之人,抚育鳏寡孤独。还以自家之钱买来米粮,赠送体弱多病和盲目之人。

其大女儿桃婓等,配好治刀伤的“神明膏”,亲自送到离城很远的亭舍。药由其下属王宰、程横等人,送给伤病者,大多都能治愈。

曹全的惠政美名,传播得比邮差送信还快。百姓们抱着孩子、背着东西,纷纷返回故里。房屋得以修缮,商店排列整齐,虽是风雨时节(社会极不安定),粮食亦得丰收。种田的农民和织布的妇女,还有其他手工业者,无不感恩戴德。

所治之县在和平元年(150年)曾遭受白茅谷水灾,水害退于戊戌、己亥,那时兴造了城郭。自此(水灾)以后,当地旧民和绅士,均未得官位(或官位不高)。

曹君怜悯缙绅们不幸的遭遇,开启了南寺之门,使西岳华山赫然在目。他广听民意,开明治事。使学人如李儒、栾规、程寅等人,都获得了相应的爵位。又扩充了相应的官舍和各曹(具体办事机构)廊阁等建筑,就连用以朝见和行揖让之礼的阶梯也得以修整。其费用不让民众出纳,施工也不侵占农时。

下属门下吏王敞、录事王毕、主簿王历,户曹秦尚、功曹史王颛等人,羡慕奚斯作《鲁颂》的行为,故考查了曹氏德政之美,共同刻石以纪其功。其辞为:美哉君曹,德义明彰。恭奉朝廷,出征“鬼方”。威烈远布,抚慰八荒。军旅凯旋,槐里为。兄弟情深,归里奔丧。可叹“逆贼”,焚烧城池,特受重任,收拾残局。剪除不臣,安定黎民。修缮官寺,大开南门,门阙崴峨,华岳如临。人和政通,万民沾惠。官吏称颂,衣食足丰。君应高升,功同三公。

《曹全碑》(部分)

(参考资料:《汉·曹全碑》《青阳墩头曹氏宗谱》)


(1) “卹”现同“恤”。

(2) “蕕”现同“莸”。

(3) 班梁指班超和梁慬,都是功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