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苎麻

触摸阳光的温度 作者:陈理华


苎麻

闲来无事,在《诗经》里寻找着自己熟悉的植物,翻着翻着就读到:“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看那注释说:记住那土坡上一片大麻,那里有郎的深情留下。那里有郎的深情留下啊,还会见到郎缓缓的步伐。读着这些从远古诗歌里截取的片段,有一种贴近心灵的松弛,内心像山涧流水那样清澈、安然、美好。

《国风……陈风……东门之枌》也有写到苎麻的诗:“谷旦于差,南方之原。不绩其麻,市也婆娑。”写的是在苎麻生长的原野上,爱的天空里,一个身穿白色衣服的快乐柔媚的女子,搁下手中正纺着的麻,走到成片的苎麻旁婆娑起舞。流云萦绕,在那种上古静谧的气息里,是一幅怎样动人心弦的画面呀!

生命里永恒的爱,温暖千古人心的绝美诗歌,从苎麻里流露出来的,是一种欢快的倾诉,倾诉里,飘忽的白色苎麻,好像跳动的音符……

读了这些上古流传下来的诗歌,记忆像流水那样慢慢流淌,自然而然地流进了那个小小的村子里去了。从前,村子里所有人的菜园四周都种着苎麻。在村头村尾的沙石缝隙间,也是苎麻的生长地,也许它们已在这里生长了几千年。那些长着高高秸秆、大大叶子的苎麻,在落日之下或风雨里摇曳着,叶子时而亮出白色的一面,时而翻出绿色的一面,像魔术师似的。更多的时候它们在阳光下静默,在月光下沉思,像极了那些辛辛苦苦在田野里劳作的农人。

如今,人们已不用自己做鞋、织布了,所以在乡村要想见到《诗经》里的苎麻已经很不容易了。那些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的苎麻,想见却没有痕迹,很难找到它的身影了。

曾经我们是多么需要它,男人去田里耕种,到山上打猎,女人在园子里种植苎麻,用以纺纱织布,那是多美的一幅男耕女织图呀。

故而,苎麻在上古农耕社会的作用,不是文化的,而是生活的。乡村里,每当夏季清晨时分,妇女就会把那些生长得十分旺盛的苎麻砍倒,挦下肥肥大大的叶子给家中兔子或鱼塘里的鱼当食物。然后用刮麻丝刀,用刀口紧顶着麻丝,一拖到底,麻的表皮就会落下,一圈圈像蛇皮似的。这麻刀是一个卷曲的铁片,微厚,钝口,四五寸长。

剩下的里皮,就是苎麻,做完这一切,把剥去外皮的麻成捆地捆好,放在碧水荡漾的池塘或水沟里浸泡。经过一段时间的浸泡,去除苎麻体内的碱性,捞出,轻轻地敲打后挂在竹竿上晾晒,晒干后其色微白。

晒好的苎麻用处可多了,可用双手直接搓成粗绳子,用来做背篓、箩筐的提绳和捆绑物件的绳子等。

要把苎麻搓成细绳时,要用专门搓绳的瓦筒放在大腿上搓。搓绳人坐着,旁边放一碗水,边搓边把苎麻放在水里沾一下,搓好的绳子会被小心地盘起或圈起来。这种绳子主要用于纳鞋底。

更精细的就是把苎麻纺成线,要专门的纺线机才能纺成。这苎麻线,被巧手的妇女织成有细小洞洞的纱布,用来做蚊帐或做豆腐用的布,或织成一种机布,也叫夏布,这种布不保温只能在夏天穿。明朝时建阳长埂的机布就非常出名。

值得一提的是,家中有女儿出嫁,箱底一定要有一捆苎麻丝,象征着父母对女儿的祝福与挂念,也祝福新婚的女儿日子像这苎麻一样繁茂。做满月(女儿嫁到男家一个月,父母要送上针线)时也要送上一捆贴着红纸的苎麻,据说,这样女儿在婆家做鞋子时就可以避免向婆妈开口要这要那的,让人生厌。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是用苎麻向婆家表明,我女儿是个手巧的人,凡是与麻有关的女红她都能做……

遇到老人去世,孝子们要披麻戴孝,谁都知道,披麻与戴孝是两回事,亲人过世,孝子先披麻,后戴孝。披麻时嫡亲子女在臂膀上戴一用苎麻布做成的袖圈,男左女右。他们脚上穿的鞋子头上也要各钉一朵用苎麻做成的花,或干脆用麻绳系一个蝴蝶结。女子还要在头发上插一朵用麻线扎起来的花。手上用麻线编成一条辫子,串两个铜钱。

出葬那天,孝子身穿麻衣在腰间系一根粗粗的稻草绳,头戴麻布做的帽子,帽子上也系着一条稻草绳。披麻,用以表达晚辈对失去老人的悲痛和沉重。起灵前,孝子们一色麻衣麻帽对着先人跪拜;起灵时,孝子们依依不舍,一步一弯腰地向后退。棺椁出得大门,孝子们扶着棺椁慢慢前行。

老人出殡六十日,要开粗孝。这天孝子们把身上所有用麻做成的袖圈、头花、鞋子上的花,统统放在火里烧了,然后开始戴孝。如今苎麻的其他作用似乎都消失了,唯独在山村这披麻的风俗习惯还保存着……

有关苎麻的注解:苎麻,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也称白叶苎麻。其单纤维长、强度大,吸湿和散湿快,热传导性能好,脱胶后洁白有丝光,可以纯纺,也可和棉、丝、毛、化纤等混纺,闻名于世的浏阳夏布就是苎麻纤维的手工制品。

苎麻叶是蛋白质含量较高、营养丰富的饲料。麻根含有“苎麻酸”,有补阴、安胎、治产前产后心烦等作用。麻壳可脱胶提取纤维,供纺织、造纸或修船填料之用。

苎麻这种带给我们许多美好的植物,会一直在大地上生长着,在中华儿女的心里繁茂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