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2.张师傅的种田辩证法

下乡手记 作者:王慧敏 著


22.张师傅的种田辩证法

张师傅是河南虞城县水利局的司机。我在虞城挂职时,常乘他的车,于是成了忘年之交。

张师傅五十出头,没念过多少书,人很朴实。他的妻小都还在农村,遇到农忙,常抽空回家帮忙。

说起种地,张师傅可是好把式,犁耧锄耙样样精。可能是得益于当司机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之故吧,他很有经营头脑,种什么不种什么,总处理得恰到好处。有三件事儿,给我印象很深。

第一件事:1992年,他到南方出差,听说留兰香油在港台走俏。当时他的责任田里已种上了其它作物,可他毫不迟疑,改种留兰香。周围很多人劝他别冒这个险,他不为所动,埋头连种3年,着着实实挣了一笔。第四年,当周围群众醒过神都开始种时,他却就此歇手。那年,留兰香烂市,很多人叫苦不迭。

按:市场重“抢”。抓住某一产品市场看好的势头,争分夺秒抢时间,力争在价格最佳时把产品推向市场。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谁把握了先机,谁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取胜。这些年,很多农户饱受市场波动之苦,很大程度上就是慢了半拍。当你把产品生产出来时,市场已经饱和。如此,价格岂有不大跌之理!

第二件事:1997年春天,有次我俩一同下乡,我告诉他一个信息:“去年早熟无籽西瓜在大城市很走俏,你不赶紧种一点?”谁知他听后连连摇头:“今年种肯定得赔。”他说,去年行情好,今年种的人一定很多。“那你准备种什么?”“我打算反着来,种晚熟瓜。”这年,早熟瓜行情果真大跌,1公斤4毛钱也无人问津。而张师傅的晚熟瓜,却打了个时间差,等他的瓜上市时,市场上已无瓜可卖。他的瓜平均每公斤卖到1.4元多。

按:市场忌“赶”。“逢快莫赶,逢滞莫丢。”这是个基本规律。跟在别人后面跑,最终难免挤进死胡同。别人冷时我正热,市场缺时我正有。这才是成功之道。

“抢”和“赶”从字面上讲差别不大,在这里,内涵却有本质的不同。“抢”是敢为人先,别人还没醒时,自己已动了手。而“赶”是跟在别人后面,是吃别人的残羹剩饭。这一先一后,赚赔就见了分晓。

第三件事:1998年,张师傅又使出新招,夏季种了荞麦,秋季种了高粱。这些粗粮,别人早都不种了。谁知,这次,又让他逮着了,产品还没落地,城里的很多餐馆已来定货。年终一算账,种这些粗粮,比起种小麦、水稻,效益高出了三四倍。

按:多与少是相对的,市场有饱和就有短缺。比如提倡优质、高效的产品,大方向没有错。但我们应该看到,市场的需求纷繁多样。你说精米细粮好吃,可偏有人就喜欢喝大碴子粥,此所谓“武大郎玩夜猫子,各爱各的鸟”。所以调整结构,一定要看市场需要什么,千万别强求一律。一哄而上挤“高、精、尖”,最终必然导致产品过剩。

商无定法。张师傅的三次成功,也正说明了这个道理。人家说:“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用在结构调整时,咱们不妨修改一下:“不管这招那招,销得俏赚得多就是好招。”当然,赚得多的前提是奉公守法,搞坑蒙拐骗那一套,万万不成!

(1999.09.2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