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3.县里干部为啥多

下乡手记 作者:王慧敏 著


33.县里干部为啥多

基层机构臃肿、冗员遍布,早就不是新闻。那么,造成干部多的原因何在?

有人说,这与干部调动频仍有关。确实,这些年在基层采访,一个突出感受就是干部换得太快。河北太行山区某县,这些年我曾多次去过,短短5年间已换了4任县委书记。

“一朝天子一朝臣”。每一个干部新上任,差不多都要调一批干部。你来了调一批,我来了又调一批。只要调上去就下不来。如此,干部焉有不多之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与干部管理体制存在缺陷有关。现今对一个干部业绩最好的肯定,就是提拔。对于干部个人来说,只要踏上从政这趟列车,最能体现其人生价值的当然就是升职了。一位熟识的干部对我说:“别人干了二三年都提了,我还在原地踏步,周围的人就会对我产生看法:‘这个人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再说,现在官职的大小与生活待遇、社会承认成正比。既如此,谁不一门心思往上走?”

有不少领导调动部属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提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某县委书记,突然接到了调离通知,按程序提拔干部已经来不及了,便采取“非常措施”——先开会宣布,再补办组织考察等有关手续,一次调了700多名干部。机关的打字员看有机可乘,将自己的名字也打了上去,括号注明副科级。谁知竟也被宣布了。

调干部,没有职数怎么办?为了增加职数,有的领导想尽了办法。在采访中,我了解到以下几种情况:

将干部退居二线的年龄提前。某县规定:为加快干部年轻化步伐,科级干部43岁必须从岗位上退下去,一切待遇不变。

以加强工作为由,把干部级别往上靠。譬如某县,大部分局委的副局长都提成了正科级。如此,原来的正股级就变成了副科级,后面自然又顶上来一大批股级。一次就增加了500多名干部。

设法多设机构或将机构升格。一个县仅农口就分出农委、农业局、农机局、农技局、畜牧局、水产局、水利局、烟办、棉办、菜办、果办、扶贫办……20多个科级单位。原先公路段是交通局下属的一个机构,就在最近,很多地方都以加强公路建设为由,将公路段升格为公路局,同交通局平级。新设一个机构,必然多出一套人马。

现在,很多地方的工作陷入这样的怪圈:干部走马上任后,大部分时间耽溺在调干部中;等班子稳定了,主要干部的任期又要满了,又开始了新一轮调整。如此,谈何工作的连续性?

干部一旦把工作的主要内容变成经营官职,就会把真抓实干、为人民服务抛在脑后,不可避免地衍生出跑官、卖官、做表面文章等等弊端。

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对现有的干部管理体制进行改革:除了当官,能否还有一套机制,可以在生活待遇或是社会承认方面给那些长期在基层扎扎实实为民干事的人一种充分的肯定?一位县委书记朋友对我说,“我在县里干了4年,刚刚摸索到一条振兴经济的路子。要说对群众的贡献,我还是留在县里好。如果我们的体制,能对一个人价值的肯定不体现在当官上,我会一直在县里干下去。”

只有官的“光环”黯淡了,挤官路的人才会少,机构臃肿、冗员遍布的局面也才能根本改观!

(1999.12.27)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