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片折射

兴稼细语(增订版) 作者:蔡铭泽 著


名片折射

收集的名片逐渐增多,大有“片”满为患之虞。于是,清理一番,使之各归其所。结果发现,小小名片之中,竟蕴含着不少“学问”。

名片产生于何时,未细加考订。不过,可以肯定,自从有商品交换,特别是商品经济充分发达之后,便有名片的出现与流行,只不过称谓不同而已。古戏文中似乎有名片的影子,叫作“片子”“帖子”或“刺”,大致是明末清初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改革开放以来,名片流行神州,盛极中华,蔚为壮观。究其所以,盖商品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之使然也。不仅如此,笔者还发现,名片质地之优劣,与区域商品经济之发达与否,密切相关。我收集的上千张名片中,以广东的居多,北京、上海次之,内地如湖南、湖北又次之。相比之下,广东的名片质地坚韧、印制精美,内地的名片则比较粗糙,以致稍有移动,便面目全非。于是,似乎可以得出结论:名片是商品经济的产物,而且商品经济越发达,名片也越精巧、越美观。

既然名片有自己产生的经济基础且大行其道,那它必然具有某种实用功能。大致来说,名片作为一种个人化的信息传播媒介,可以帮助人们“推销”自己、交际他人,以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如此而行,毋庸非议。但若将名片的这种功能发挥到极端,则可能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例如,有人在名片上印满各种头衔,科长、处长、董事长,黑压压一片,只见乌纱不见人,使人敬而远之;有人在名片上印满各种经营项目,食品、药品、保健品,乱糟糟一堆,只见物品不见人,使人提心吊胆;有人在名片上印满各项丰功伟绩,做过什么事,写过什么书,演过什么戏,晕眩眩一串,只见牛皮不见人,使人瞠目结舌。

细细把弄,还可以发现一些隐藏在名片背后的故事:有的人“升”了,升官了;有的人“降”了,降职了;有的人“发”了,发财了;有的人“衰”了,衰败了;有的人“进”了,进监了;有的人“退”了,退休了;有的人“来”了,来神了;有的人“去”了,去世了。如此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光怪陆离,无奇不有,令人称羡,令人叹息,也令人深思。

小小一张名片,折射一个时代,反映整个社会,凸显几多人生。

(原载《南方日报》,1999年10月15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