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此去经年,我的意大利之旅 作者:汪雅洁 著


前言

“此去经年,我的意大利之旅”是我与编辑反复商讨、共同确定的题目。这里的“此去经年”,来源于我那一段如梦境般美好的意大利旅程中无法复制的情绪。就像著名的当代水墨艺术家徐累老师那幅《此去经年》所表达的有些忧伤却无法忘怀的爱恋一般,意大利于我也是一种复杂而无法割舍的存在。在那次旅程后,我开始了作为“艺术人”的生涯,从艺术编辑、杂志主编到自由作者、策展人、艺术顾问。人生于我,就像一次属于艺术的旅行,前路未知而美好,仿佛威尼斯那蜿蜒的河道一般,没有人知道下一个转弯会遇到怎样华丽的风景,而这一切的一切,关于艺术、关于时尚、关于生活的人生之旅都是从意大利开始的。

每每提到意大利,我总是被问到同一个问题:“为什么你如此痴迷意大利?”而每一次的回答都要从那一句“这个说来话长”开始。我是个宿命论者,而对于意大利的,近乎偏执的热爱也是我宿命论的论据之一。我总以为上辈子我一定是与意大利有着某种联系的人,这辈子才会一头栽进去,热爱上这个可能最不像欧洲的欧洲国家,而导火索就要从童年的那本日本漫画书说起。

是的,你没有听错,是日本的,是漫画书。我对意大利全部的热爱都源于那一本由日本著名少女漫画家齐藤千穗创作的,关于意大利传奇家族“波尔金(Borgia家族)”的漫画书——《花冠安琪儿》。这本漫画的创作背景就是文艺复兴期间的意大利,以及那个无论在意大利的正史、野史、八卦史上都无法被忽略的充满传奇色彩的波尔金家族。总之,从那时起,意大利这三个字在童年的我的脑海里就成了一种令人着迷的元素,但凡与之沾边的事物都会引起我浓浓的兴趣。而如今的意大利,虽然已非罗马时期的欧洲霸主,也绝没有了二战时期的雄厚实力,甚至长期由于其令人担忧的经济现状而捉襟见肘,但意大利仍在许许多多细节之处影响着这个世界,提醒着它的特别。

对于我这样的狂热“意大利迷”,朋友们常常善意地提醒我不要陷得太深,特别是在我还没有真正去过意大利之前。然而当我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除了激动的有些热泪盈眶外,似乎并没有太失望。这里没有旅游杂志写得那样好,也没有像别人说得那么差。更确切地说,我觉得这里是完全立于世界之外的一个地方,他没有欧洲其他国家的“傲气”,也绝不是美利坚般的“平和”,随处可见属于“发达国家”的便利设施,以及上个世纪、上上个世纪,甚至古罗马时期的街道建筑。在大部分的意大利城市或乡下,人们都以一种有条不紊的节奏生活着,不是很快但也决不会太慢,这似乎更像是一种“生活的速度”。而像我这样的新来客,只需要两到三天时间,慢慢地让自己慢下来,适应这里的速度,适应这里的时间与气候,学着享受阳光,就可以像当地人一般认真地开始“生活”了。

受约写这本书,是个很偶然的机会。作为一个前时尚写手+艺术人+意大利迷+旅行者的我来说,写这样一本关于意大利的旅行书并非难事,然而,面对旅行书市场如繁花般丰富的旅行笔记,我依然有些犹豫。起初,我想,也许我可以写一本关于时尚的指导书,然而我却目睹了太多的人,打着时尚的大旗,做着各种虚荣浮华的事。在我看来,时尚并非单纯的逛街、买东西、吃大餐,时尚本是一种对于生活的态度。那些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奢侈品牌之所以具有今天的品牌价值,并非因为它们的广告有多么铺天盖地,代言明星有多大牌,而是其设计与品质是经过历史考验的。而购买怎样的品牌,那些一线的商品,也绝不仅仅因为有个硕大的logo在上面,而是对于其品牌定位和肯定,以及与自身气质相结合的产物。而我并非一个时尚圈的icon,就像意大利人对于时尚的态度,是一种源自骨髓的“审美”,这就是我希望传达给读者的——“源于审美的时尚生活方式”。或者换句话来说,他们用一种接近艺术的方式,表述着自己对于时代潮流的态度,行进着最适于自己的生活。

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我的朋友Martina和Daniele带我领略了最为本真的意大利之美,感谢插画师杨冰为本书精心创作插画,感谢Daniele、小春、Angela、诺然提供部分图片,也非常感谢编辑张皓对于这本“典型文艺女青年的非典型文艺游记”的支持与认真的工作。这一刻我的心几乎回到亚平宁半岛的阳光里,和煦的风吹过脸庞。我的思绪经过路边的奶酪店、冰淇淋店、美景餐厅、葡萄园、百年皮具老店、独立设计工作室、艺术画廊……我的意大利之旅又要开始了!

汪雅洁

2014年9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