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经典文本宛如一块晶莹剔透的水晶体,其意义随语境和视角的变换而变换,似乎永远不会穷尽。这其中有个原因,那就是经典文本聚焦于人。从哲学意义看,人是最复杂的,德国哲学家马克斯·舍勒认为,“人从未像我们现在那样对自身充满疑问”。而疑问越多越大,人探索自我,探寻人之本质的渴望就越强烈。20世纪以来,人类在哲学、宗教、人类学、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多有建树,便是这种渴望、这种好奇心的充分展现。
梁旭东老师的《遭遇边缘情境:西方文学经典的另类阐释》一书,选择人学的、人文的角度,从一个宽泛的思想维度上,阐释经典文本,这在林林总总的外国文学研究中,称得上是另辟蹊径,独具特色。书稿具有下列几个特点:
一是视野开阔,视角新颖。书稿的阐释,不仅兼容社会历史的传统视角,还涉及多学科的理论成果,深化了经典文本的思想张力。比如作者从发生学的角度,探讨俄狄浦斯的故事何以成为神话;人类学关于“金枝国王”的习俗、图腾禁忌、交感巫术以及祭礼仪式与神话的关系,成为论证的重要依据;而原型理论的运用,揭示了俄狄浦斯作为人类悲剧命运象征的深刻含义。在探讨霍桑的《红字》时,作者把故事和人物置于神学文化的背景之中,通过对赫丝黛与丁梅斯德的比较,对人类两种不同的存在方式以及深含的道德意味,进行了思考和辨析,深含道德意味。又如在探讨安娜·卡列尼娜的悲剧时,书稿引入德国著名思想家齐奥尔格·西美尔关于男人和女人对存在、对生命、对爱情的不同感受和理解的观点,别开生面而发人沉思。
二是理论性强,起点高。这里有两层含意,首先,作者把存在主义“边缘情境”的概念,贯穿全书的阐释,形成较高的理论探索的起点。所谓“边缘情境”,是指由于存在状态发生严重的变故,死亡介入人的生存,当事人不得不反思现实,重新探索生存的意义。书稿涉及的几部经典著作,无一不是讲述其主人公陷入灭顶之灾后的苦难历程,俄狄浦斯、安娜·卡列尼娜、简·爱是这样,赫丝黛与丁梅斯特、马奈特医生和复仇女神苔瑞丝也是这样,甚至浮士德,他的寻求就是由五个连续不断的悲剧所组成的。“边缘情景”是存在主义描述人之存在的一种状态,目的是为了重估现实的意义模式,反思生命的价值,哲学内涵丰富而强烈,这使得书稿的阐释意味深长。
其次,作者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力图文本的阐述有自己的发现和深化。比如哈姆莱特的延宕受制于死亡的迷惑,这一观点前人多有论及,但是,书稿借助于“边缘情境”的概念,深入展开哈姆莱特对于死亡的哲学沉思,同时,又分析了隐含在“生存还是毁灭”那段著名独白之中的人性的虚妄和偏执,继而认为,涉及人类存在的悖论,是《哈姆莱特》深层诗意之所在:如美国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所言:人是一种半动物性、半符号性的存在。哈姆莱特的犹豫和踌躇,既是对现实的意义模式的怀疑,试图寻找一种生命的“本真”状态,但又无法摆脱现存的意义模式。哈姆莱特的灵魂是撕裂的,精神是变态的,尘世间的一切都与他的意愿背道而驰。最后,一个反对嗜杀嗜血的人文主义者不由自主地卷入死亡的漩涡,处于血雨腥风的罪恶之中,成为杀人的凶手;一个诚实的人以正义的名义,却孕育罪恶,残杀生命,导致一场更大的灾难和新的混乱。这就是哈姆莱特深刻的悲剧性。
又如狄更斯《双城记》,它宣扬仁慈、博爱与宽恕的人道主义精神,否定法国大革命的暴力。关于这一看法,评论界见仁见智,颇有争议。作者通过对埃弗瑞蒙德侯爵的分析,论证了这一看法的可信性。同时又从若干层面,一步步地张扬狄更斯人道主义价值观念的思想深度。除了引用被主流话语遮蔽的历史材料、深入辨析暴力与恐怖的成因外,还借助现代自由主义的文化视角,尤其是当代思想家以赛亚·柏林的观点,揭示狄更斯否定暴力的现代意义:对乌托邦、对专制主义,对社会政治思维的一元论,应该保持足够的警觉。否则,鲍修斯主教的“我之所以迫害你,因为我是对的”的说法就会像瘟疫一样肆虐流行,令整个社会窒息。该章的结尾处,作者引入现代史学的理念:历史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它是史实与历史学家叙述的结晶体,所以,历史总是处于未完成状态,其意义也不会定于一尊。这就赋予狄更斯之于法国大革命的评价以新意,它体现常人良知的一种裁决,与专家的历史把握具有同等的价值和意义。
三、注意阐释者的此在性。现代阐释理论认为,任何一个阐释者,任何一种阐释,都不可能站在纯客观的角度,做纯客观的评价。因此,作者不断以“我”的身份,以“我”的感受和联想,介入经典文本的分析,突出阐释者的文化背景与文本历史背景之间的差异,突出个人对文本的具体感受。这使得书稿的阐释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拓展了经典文本的思想跨度,其意义超越了它所处的时代和民族;二是缩短了读者的距离感,增加亲近感。因为作者的困惑来源于时代和文化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也是读者面临的。
比如在剖析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悲剧时,书稿一方面指出爱情只是尘世间的俗物,它无法承受来自生命和精神的双重负荷。安娜试图通过爱情,赋予生存和生命以更高的意义和价值,这种不切实际的期望是导致爱情破灭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书稿由彼及此,联想到今天、联想到现实生活,爱情的世俗特征不断地放大和突出,甚至沦落为游戏和商品。鉴于此,作者盛赞安娜的爱情观,认为安娜是爱情的守望者,她以生命和激情、以她对爱情不变的信念,甘愿以生命为代价,寻求爱情的纯洁和神圣,所以,安娜是天使!
四、书稿所选择的小说都是名家名作,影响极大,大多已有改编的影视作品,为广大观众所熟悉。在写法上,书稿的谋篇布局讲究,设计精当,尽管资料丰富,却表达形象,语言流畅生动,特别在背景介绍与涉及问题哲理特性时,文字朴实,明白易懂,既情趣盎然,又雅俗共赏,很有吸引力。这不能不是书稿的又一特点。
我有幸先睹书稿,捧读时,神游他乡书海,俯览异国风情,领略其诗情画意,一种新的认识感油然而生,让人浮想联翩,启迪甚多。故略识数语为其序,就教于读者、行家。
朱炯强
浙江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名誉所长、教授
2004年2月18日于西子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