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社会,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一生必读的随笔美文大全集 作者:水中鱼,廖浠鹏 著


第四章 社会,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

农家

【德国】赫尔曼·黑塞 赵登荣 译

必读理由 身处喧闹的尘世,让人身心很累,黑塞将带你感受最真实的自然,洗涤你的俗心。

当我重新见到阿尔卑斯山南麓这块福地时,我仿佛总觉得自己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仿佛终于又站在我理应站的山的那一边。这里,太阳更亲切,群山更红,这里生长栗子、葡萄、杏仁、无花果,人们善良、友好、彬彬有礼,虽说他们都很贫穷。他们所建造的一切,看来是那么好,那么恰当而可爱,仿佛都是自然生成的。房屋、围墙、葡萄山的阶级、道路、种植地和梯田,这一切既不新也不旧,这一切仿佛不是靠劳动建造的,不是用脑筋想出来的,不是巧夺天工的,而是像岩石、树木、苔藓一样自然形成的。葡萄山的围墙、房屋、屋顶,这一切都是由同样的褐色片麻岩石砌成的,这一切相辅相成,这一切相辅相成,像弟兄手足一般。没有一样看来是陌生的、怀有敌意的和粗暴无情的,一切都显得亲切、欢畅和友好。

你愿坐哪里就坐在哪里,围墙上、岩石上、树桩上、草地上或者土地上,全都可以。不论你坐在哪里,你周围都是一幅画和一首诗,你周围的世界汇成优美而幸福的清音。

这里是贫穷农民居住的一个田庄。他们没有牛,只有猪、羊和鸡,他们种植葡萄、玉米、果树和蔬菜。这所房屋全部是石头砌成的,连地板和楼梯也是,两根石柱间一道凿成的石级通往场院。不论在哪里,植物和山头之间,都浮现出蓝色和湖光。

忧和虑仿佛已留在雪山那边了。处在受折磨的人和可憎的事情之间,人们的忧虑实在太多了!在那里,要找到生存的理由,是那么困难,又是那么至关重要。不然的话,人该怎么生活呢?面对真正的不幸,人们煞费苦心、郁郁寡欢——在这里,不存在难办的问题,生存无需辩护,思索变成了游戏。人们感觉到:世界是美丽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不是万念皆灭。我想再增一对眼睛、一叶肺。我把双腿伸进草丛里,并希望它们变得更长一些。

我愿成为一个巨人,那样我就可以把头枕在积雪旁一处高山牧场上的羊群中间,我的脚趾则伸进山下深深的湖中去戏水。我就可以这样躺着,永远不站起来,在我的手指间长出灌木丛,在我的头发里开出杜鹃花,我的双膝变成前山,我的躯体上将建起葡萄山、房屋和小教堂。我就这样躺上千万年,对着天空眨眨眼睛,对着湖水眨眨眼睛。我一打喷嚏,便是一阵雷雨。我呵上一口气,积雪融化,瀑布舞蹈。我死了,整个世界也死了。随后我在宇宙中漂洋过海,去取一个新的太阳。

这一夜我将睡在哪里?反正都一样!世界在做什么?创造出了新的神、新的法律、新的自由?反正都一样!但是,这儿的山上还开着一朵樱草花,叶子上银珠点点,那山下的白杨树间,甜蜜而温情在歌唱,在我的眼睛和天空之间,有一只深金色的蜜峰在嗡嗡乱飞——这可不是一回事。它哼着幸福的歌,它哼着永恒的歌。它的歌是我的世界史。

心灵感悟

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讲的“农家乐”大多是餐饮的代名词。而真正的“农家”,更接近于一种自然状态,是原生态的鸟语花香。那里充满了生机,更充满了诗意。

富人与穷人

【法国】拉布吕耶尔程依荣译

必读理由 文章用寥寥数笔就刻画出了两种性格截然不同的典型人物,直截了当又真实地反映出了穷人和富人之间不同的处事态度以及生活境况。

作者简介

拉布吕耶尔(1645—1696),法国作家,作品有《品格论》。

他走路既慢又轻,似乎怕踩坏路面;两眼低垂,不敢抬头瞧路过的人。

吉通有一张丰满的脸,面色红润,腮颊下垂,目光深邃而稳重;肩膀宽阔,肚子凸出,步履坚定而果断。

他谈吐自信,让对方重述他的话语,却不大把别人对他说的话放在心上。他打开一块大手帕,大声擤鼻涕,他把痰吐得老远,喷嚏打得很大声。

他不分白天黑夜睡觉,睡得很沉,有人陪伴时打鼾。不论吃饭、散步,他比别人占用更多的地方。

他与平辈一起溜达时总是居中;他站住,大家也都站住;他继续走,大家跟着往前走,一切以他为榜样。他打断别人的话,纠正他们的错误;他的话不会被人打断,爱说多久都有人听;大家赞同他的意见,相信他传播的新闻。

他坐下来,你会看到他深埋在安乐椅里,跷起二郎腿,皱着眉头,把帽子压在眼睛上,不看任何人;或者拿掉帽子大胆自负地露出前额。对于当代的事物,他是诙谐的、善笑的、急躁的、傲慢的、圆滑的、神秘的。

他自认为能干、聪明,他是富人。

费东眼睛深陷,面色潮红,身体干瘪,面孔瘦削。他睡得少且容易惊醒。

他心不在焉,懵懵懂懂,清醒时样子也傻头傻脑。他知道的事忘了,懂得的事忘了讲,有时这样做,竟难以脱身。他与人谈话,总是说得简短而且冷淡,以使对方不快。他不让人听他唠叨,也不引人发笑。不管别人对他说什么,他都鼓掌、微笑,附和他们的意见,他连奔带跑给他们帮些小忙。

他是随和的、奉承的、殷勤的,行事诡秘,有时爱说谎。他是迷信的、审慎的、羞怯的。他走路既轻又慢,似乎怕踩坏路面;两眼低垂,不敢抬头瞧路过的人。他从来不是那种组成小圈子高谈阔论的人。

他站在说话者背后,悄悄偷听只言片语,被人发现随即溜走。他不占地方,不抢地盘,走时双肩紧缩,帽子压到眼睛上,不让别人看见;他身子佝偻,包裹在大衣里。不管街道或走廊怎样阻塞,挤满了人,他都能找到办法不费劲地穿行,悄悄地溜过去而不被人发现。

倘若有人请他坐下,他就勉强挨在凳椅边上;谈话时他的声音很低,发音含混不清。对公共事务不承担义务,悲观厌世,对大臣和内阁不太怀有好感。他为了回答才开口。他咳嗽,在帽子下擤鼻涕,把痰几乎吐在自己身上;等到独自一人时才打喷嚏,或者瞒着同伴这样做。

任何人不必向他致意和问候:他是穷人。

心灵感悟

穷人安于贫穷,富人渴望富有;穷人怕斗,富人敢斗;穷人能看一寸,富人能看一丈;穷人妥协俗人的操纵,富人坚定自己的选择;穷人用别人的判断证明自己是对的,富人用最后的结果证明自己是对的;穷人拄别人赏赐的拐杖,富人发现自己的门与路;穷人害怕麻烦,富人转换麻烦;穷人只甘心走一个点,富人总想多走几个圈。

小丑

【俄国】屠格涅夫 张守仁 译

必读理由 作者用辛辣的文笔刻画了小丑的趾高气扬,傲视一切的形象,同时也讽刺了胆小的人们,文题“小丑”含义深远。

作者简介

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俄国有世界声誉的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主要作品有《猎人笔记》《罗亭》《父与子》等。

在胆小的人们中间,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

世间曾有一个小丑。

他长时间都过着很快乐的生活,但渐渐地有些流言传到了他的耳朵里,说他到处被公认为是个极其愚蠢的、非常鄙俗的家伙。

小丑窘住了,开始忧郁地想:怎样才能制止那些讨厌的流言呢?

一个突然的想法,终于使他愚蠢的脑袋瓜开了窍……于是,他一点也不拖延,把他的想法付诸实践。

他在街上碰见了一个熟人——接着,那熟人夸奖起一位著名的色彩画家……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这位色彩画家早已经不行啦……您还不知道这个吗?我真没想到您会这样……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熟人感到吃惊,并立刻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今天我读完了一本多么好的书啊!”另一个熟人告诉他说。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您怎么不害羞?这本书一点意思也没有,大家老早就已经不看这本书了。您还不知道这个?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于是,这个熟人也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

“我的朋友某君真是个非常好的人啊!”第三个熟人告诉小丑说,“他是个真正高尚的人!”

“得了吧!”小丑提高声音说道,“某君明明是个下流的东西!他抢夺过所有亲戚的东西。谁还不知道这个呢?您是个落后的人啦。”

第三个熟人同样感到吃惊,也同意了小丑的说法,并且不再同那个朋友来往。总之,人们在小丑面前无论赞扬谁和赞扬什么,他都一个劲儿地驳斥。

只是有时候,他还以责备的口气补充说道:

“您至今还相信权威吗?”

“好一个坏心肠的人!好一个毒辣的家伙!”他的熟人们开始谈论起小丑了,“不过,他的脑袋瓜多么不简单!”

“他的舌头也不简单!”另一些人又补充道,“哦,他简直是个天才!”

末了,一家报纸的出版人,请小丑到他那儿去主持一个评论专栏。

于是,小丑开始批判一切事和一切人,一点也没有改变自己的手法和自己趾高气扬的神态。

现在,他——一个曾经大喊大叫反对过权威的人——自己也成了一个权威了,而年轻人正在崇拜他,而且害怕他。

他们,可怜的年轻人,该怎么办呢?虽然一般来说,不应该崇拜……可是,在这儿,你试试不再去崇拜吧——你就将是个落后的人啦!

在胆小的人们中间,小丑们是能很好地生活的。

心灵感悟

在喧嚣浮华的社会中,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先了解事物的真实面目,才能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且勇敢地坚持自己的判断,避免成为人云亦云的小丑。

被骗

【俄国】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李冬梅 译

必读理由 全文结合俄罗斯的经济背景,围绕标题“被骗”展开,揭示我们容易被世俗的偏见所骗,以至于不能发现眼前的真实的美。

没有一辆出租车肯停下来。我都快冻僵了。我甚至想,要是有车快点儿把我送回家的话,我愿意付两倍的车钱。突然,有一辆空车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停在了我面前。我扑了过去,还没等我说要双倍付钱呢,司机就从车里出来了。他打开车门后对我说:

“请上车吧!您冻坏了吧?”

“什么?”我没明白,身子甚至不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取暖器打开,要是不管用的话,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

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好像是出租车啊。

“我是去切尔塔诺沃啊,那可挺远啊!”我犹犹豫豫地说。

“切尔塔诺沃就切尔塔诺沃!远就远呗!”司机又温柔地一笑,“乘客要去哪儿,我们就去哪儿,走吧。”

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抄近路吧。”司机说。

“不用,”我一直保持着警惕性,“通常怎么走就怎么走吧。”

“好,您别紧张,休息吧,”司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咱们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我的腿渐渐暖和了过来。后视镜上方挂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肖邦的乐曲,但我的心情一点儿也没轻松起来。“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我把手提包紧紧地抱在胸前想,“我应该坐在后座上,那儿能安全点儿。我有老婆,还有一对双胞胎,大孩子也才上学!”司机首先打破了沉默:

“您喜欢肖邦的哪首曲子?”

“什么?”我正胡思乱想,一时没反应过来,为了不让他发现我的窘态,我又赶紧补了一句,“我都喜欢,您呢?”

“我喜欢那首《寂静的夜》。”司机回答。

“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地转着,猜想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

这时,司机又给我讲起了肖邦在巴利阿里群岛的那段生活。有时讲到兴头上,他还说起了英语,过一会儿醒悟过来了,又改说俄语。

“他怎么知道这些?”我心里想,“一个开出租车的有那么多时间读这些东西吗?肯定没有!那谁有时间呢?在哪儿读的呢?难道是……”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他肯定是把真正的司机打晕、捆上、藏起来了,然后自己开车出来打劫了,抢够了钱就逃到国外去。听说,这种事经常发生。肯定是这么回事了!所以还学了英语。他在监狱里待了肯定不止十年。咳!我认倒霉吧!钱都给他,只要他不杀我就行!”

“到了!”我正想得入神的时候,司机突然笑着告诉我。

我看了看窗外,又看了看计价器。确实是到我家门口了,而计价器上显示的车费比往次少很多。“他是个惯犯!就要动手了!”我想到这儿,小心翼翼地把钱递了过去,想尽快从车里逃出去。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

“别开车门,”司机温柔地说,“我还没……”

“我身上没钱了!就剩下点儿香肠了!”我喊了一句,准备用手提包自卫。

“我还没给您找钱呢,”司机打断了我的话,把钱递了过来。然后他下了车,绕到我这边,打开车门说:

“谢谢您!您到家了。祝您晚安!如有不周之处,请您原谅!”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真的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我不知道。

我正发呆的时候,又有一个行人朝车跑了过来,急匆匆地问:

“司机,到梅德韦多克去吗?”

“您好!请上车吧!”司机走下车来,给他打开了车门。

那个人为难起来,不知如何是好,无助地看了我一眼,但还是钻进了汽车。车开动了。又有一个人“落网”了!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

心灵感悟

其实,没有一件事是不能理解的,世界上的恶人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你如果怀疑每个人、每一件事,你的世界因此就是灰暗的;如果你用仁慈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那么世界是阳光的,你的心情也因此而阳光。

报复

【英国】培根 崔文安 译

必读理由 本文思想成熟,言论深邃,富含哲理,可以说是净化心灵的一剂良药。

作者简介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作家和科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作品有《新工具》《培根人生论》。

报复是一种私人的执法,犹如野生的蔓草,人的天性越是自然地趋向于它,法律和文明就越是应当剪除它。如果说一件罪行触犯了法律,那么私下报复就是完全否定了法律。

其实,报复的目的无非是为了同冒犯你的人扯平。然而如果有度量宽容别人的冒犯,就会使你高于冒犯者。这种大度容人是君王的气概,据说所罗门曾说:“不报宿怨是人的光荣。”过去的事情毕竟过去了,是不能挽回的。智者总是着眼于现在和未来,念念不忘旧怨只能使人枉费心力。何况为作恶而作恶的人是没有的,作恶无非是为了利己罢了。既然如此,又何必为别人爱自身超过爱我们而发怒呢?即使有人作恶是因为他生性险恶,这种人也不过像荆棘而已。荆棘刺人是因为它的本性如此啊!

假如由于法律无法追究一件罪行而自行报复,那或许还可宽恕。但这也要注意,你的报复要不违法并能免除惩罚才好。否则你将使你的仇人占两次便宜:第一次是他冒犯你时,第二次是你因报复他而被惩处时。

有的人只采用光明正大的方式报复敌人,这是可敬佩的。因为报复的动机不仅是为了让对方受苦,更是为了让他悔罪。但有些卑怯恶劣的懦夫却专搞阴谋诡计来报复,他们以暗箭伤人,不让人弄清箭从何处来。

对那种忘恩负义的朋友的报复,似乎是最有理由的。佛罗伦萨大公说:“《圣经》曾经教导我宽恕仇敌,但却从来没有教导我宽恕背义的朋友。”但是约伯的格调就高一些,他说过:“难道我们只向上帝索取好的而不要坏的吗?”关于朋友,不也可以这样问吗?

一个念念不忘旧仇的人,他的伤口将永远难以愈合,尽管那本来是可以痊愈的。

只有为国家公益而行的复仇才是正义的。例如为恺撒被刺,为波克纳科斯和亨利三世之死去复仇。而为私仇斤斤图报却是可耻的。念念不忘宿怨并积心图谋报复的人,所度过的将是一种妖巫般的阴暗生活。他们为此活着时有害于人,为此而死时也是不利于己的。

心灵感悟

报复是人性当中极为扭曲的一处心理死结。对别人的伤害总会受到报复的,即便是我们的敌人。所以,只要我们互相容忍谦让,人生道路就会变得明亮、平坦、宽阔。

一双短袜

【美国】威廉·莱昂·费尔普斯

必读理由 作者以生活中的一个小事件引发开来,阐发自己对生活对工作的种种思考,耐人回味。

作者简介

威廉·莱昂·费尔普斯(1865—1943),美国作家。

一个天气宜人的下午,我走在第五大道上,突然间想起该买双短袜了。我为何单单只想买一双短袜,这无关紧要。我走进映入眼帘的第一家短袜店,一个年纪不会超过17岁的少年店员迎上前来。“您想买点儿什么?先生。”“一双短袜。”他的眼睛顿时一亮,语气中带着一股激情,“您是否知道,您进了世界上最好的商店买短袜?”我对此一无所知,因为我进来完全是出于偶然。

他兴奋地说:“请随我来。”我跟着他来到商店的里面,他开始从一个接一个的货架上搬下一只接一只的盒子,取出盒子里面装着的袜子,供我一一挑选。

“等一下,年轻人,我只买一双短袜!”“我知道的,”他答道,“不过,我想让您瞧瞧这些短袜有多漂亮,多棒的短袜啊!”他的脸上露出庄严神圣而又欣喜若狂的神情,仿佛在向我揭示他所笃信的宗教的神秘所在。

我对他产生的兴致远远超过了对短袜的兴趣。我愕然地望着他。“朋友,”我说,“如果你能这样持之以恒,如果你这种热情不仅仅是出自一时的新鲜感,不仅仅是因为得到了一份新的工作,如果你能坚持天天如此热情,那么10年之后你将成为美国的袜子大王。”

这个男孩对销售工作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使我为之惊异不已,本文的读者诸君恐怕也难以理解。在大大小小的商店里,顾客常常不得不耐心等候店员的接待。待到最后,某个店员降尊纡贵垂顾到你,你几乎感到像在打扰他。他要么陷入沉思冥想,痛恨别人的叨扰;要么在与年轻的女店员卿卿我我,你置身其间似乎感到万分歉疚。

无论是对你还是对他拿着薪水去销售的商品,他都兴趣索然。可是十有八九,现在冷若冰霜的这位店员在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时,也充满了希冀和热情。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工作令他不堪忍受,新鲜感逐渐消磨殆尽,他只能在工作时间之外寻找乐趣。他成了一个机械麻木,而不是富有激情的推销员。变得机械麻木之后,在工作上他也逐渐不能胜任;接着,他会看到对工作积极热情的年轻店员获得升迁,跃居他之上。他变得阴阳怪气、心存不满。他走到了职业生涯的尽头,已是身无长物。

在三教九流形形色色的人中,我曾耳闻目睹不少这种令人感伤的生活颓废,因此我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机械麻木地对待工作,注定了要走向失败这条死胡同。例如,世界上没有比《圣经》更为伟大的文学著作,没有比宗教更为激动人心的话题。可是我聆听许多福音牧师在教堂诵读《圣经》时,发现他们既没有丝毫的兴致,也没有强调的气势,而他们本来应当仿佛刚刚通过无线电接收到万能的上帝口传的福音那样诵读《圣经》的。我听过成百上千次机械呆板、单调乏味的布道,要是把布道者换成一只学舌的鹦鹉,感染力也不会因之逊色多少。无论是在中学还是大学,都有不少教师似乎比他们最愚钝的学生还要愚钝;他们敷衍塞责、装模作样地讲授课程,实际上如同电话机一样缺乏亲切感。

在阅读《爱德华·博克的美国化》这部佳作时,博克关于商业竞争的言辞令我印象深刻。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博克在刚进入某一行业时曾预计会遭遇最惨烈的竞争。可是实际上,他没遇到任何竞争,而是发现,假如一个人为自己创造必要的条件,世界上最易如反掌的事莫过于获得成功。

博克与其他几个小伙子同在一家公司供职。他是唯一提前上班的人。在午间用餐时,其他人对生意上的事情从来都只字不提,谈来谈去都是他们的女友、体育活动或各种放荡不羁的话题。他是唯一下班后仍然留下来工作的人,他也相信自己是晚上唯一脑子中依然考虑工作的人。

博克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到了晋升,脱颖而出,究其原因有二:首先,他使自己成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物;其次,他从工作中而非工作之外的放浪形骸中,获得了最大的人生乐趣。

一个人被一份新工作的新奇感所吸引,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真正困难的是,在人生中的每一天都保持这种创业时的热情,每天清晨上班时都满怀激情。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将人生中每一天看做自己在人世间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每个人都需要放松、需要娱乐,但是一个人的主要乐趣不应在其日常工作之外而应在工作之中。儿童的快乐与成人的快乐之间,首要差别在于儿童的快乐取决于和日常生活不同的事,如野餐、远足或其他形式的休憩。但是对于有事业心的男男女女而言,快乐在于日常工作本身,而不是打破生活常规。人们希望生活别出现变化,希望他们保持身体健康,以便继续从事他们为之倾心的职业。

童年自有童年的享乐,成年自有成年的乐趣。但不幸的是,有些人终其一生都处在童年时期。

心灵感悟

快乐在于工作本身。一个真正热爱自己的工作的人,从来不会感到不愉快,更不会有太多的压力。学会热爱,我们就能多一份生活的激情,就会充满活力。

做不可能的事

【美国】理查德·瑟曼 应韶荃 译

必读理由 一个随性的小故事里囊括了大道理,简单却又深邃,朴实却又细腻。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一件看似做不到的事情我做到了。

她住在一个大房子里,门前有一个带草坪的花园,是一个有钱的老太太。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个有钱的老太太来自何方。人们都称呼她“伯爵夫人”。伯爵夫人喜欢独处,不喜欢有人打扰她。

伯爵夫人总是拄着一根拐杖。她用这根拐杖准备随时敲打任何一个打扰了她的孩子。

我被她的拐杖敲打过一次,那时我13岁。我活该被打,因为我玩捉迷藏游戏时想通过篱笆钻进她心爱的花园里。

“哎呀!”我大叫了一声,随即准备逃跑。

“过来,小伙子!”伯爵夫人叫道,“你是不是住在我们邻街的那个绿房子里?”

“是的,夫人。”我答道。

“你在家里给草坪浇水吗?会修剪草坪吗?”

“是的,夫人。”

“那好,如果你乐意,我给你一个挣零花钱的机会。我想请你替我修剪我的草坪,怎么样?”

我们那里的孩子都是靠给家里或邻居打工获得零花钱,这几天我正愁无人请我干活儿呢,所以她的话正中我的下怀。我们约好的劳动时间是每周星期六的上午。

第一个星期六,我将草坪修剪了三回才让她满意。接着,我还要掘掉草坪上的杂草。我在草坪上跪着爬来爬去。

最后,她把我叫到门廊前:“小伙子,你要多少钱?”

“我不知道。或许是5个美元吧。”

“很好。”伯爵夫人说,“喏,给你5美元。这儿还有10美元,这些钱是我让你两次重新修剪的报酬。现在我要告诉你一件事。人们修剪草坪的质量各不相同,这项工作的价值也就从5美元到30美元不等。今天你也许做的是20美元的工作,但不全是你一个人干的。我负责指挥,也出了力。”

伯爵夫人继续说道:“30美元的报酬就意味着工作干得非常好了。要达到这种程度可不容易,花的时间也多。但是修剪一块草坪要想挣得更多的报酬,比如35美元吧,就不可能了。我们想也不要去想。以后你就自己掂量着报你认为你值得的那个价吧。”

我以前从未干一次活儿就能挣15美元。下周我还有望一下子挣到30美元!真是太好了!

但是第二周我干了一半就感到疲劳了,质量当然也没有提高。我要价15美元。

“又是15美元?”她说,“那可不好。”

“是的,夫人。下周我要做得好一些。”我答应道。

第三周,我的确做得好些了。我发现我掌握了一点技术。这使我很高兴,我干得更卖力了。我的要价是20美元。

以后我每周的工作都能得到20美元或者25美元。我对这块草坪越来越熟悉了。一些地方有点儿高,一些地方又有点儿低。我学会如何处理这些地方的草坪了。每周我都对做30美元的工作增加一点新的认识。但是最后总是由于体力不济,我只能做成25美元的工作。

“你是一个25。”伯爵夫人把25美元给我时总是这样半开玩笑地说。

每次我拿到钱心里都非常开心。我忘了自己是想尽力做成30美元的工作的。

“不过,你干得已经不错了。”伯爵夫人说,“毕竟,修剪草坪能达到30美元水平的人并不多。”

这些话一开始让我感觉很好,后来就让我不安了。即使累死,我也必须干好值30美元的活儿。

一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只想着干成30美元的活儿呢?为什么不去想想如何干好35美元的工作呢?

我有这个条件,因为我已经知道了这块草坪所有难以处理的地方。又是一个星期六,那天,我推着刈草机碾过一个个小丘。我了解地势,因此轻重缓急我掌握得很好。我推着那个刈草机干了两个多小时。但是,后来我太累了,不想干了。

我坐在一棵树下,不知不觉就睡着了。我醒来时,发现草坪看上去真的比以往都好。我准备接着干下去。我发现了一个秘密:每小时休息几分钟,就能恢复体力。那一次我干了很长时间,中间有几次我小憩了几分钟。休息过之后我继续工作。

我修剪,我休息。我连每一棵树后面的草坪也不放过。我还修整了走道的石板间所有的草。我的手指都疼了。

大约12点钟,我跑回家花了半小时吃了午饭。下午两点我完成了草坪的修剪工作。

“好,”伯爵夫人问,“今天是什么价?”

“35美元。”我答道。我竭力显得很平静。

“35美元?你是说30美元,对吧?修剪草坪能值35美元是不可能的。”

“是可能的。我做到了。”

“那好,小伙子,我倒要看一看35美元的工作会是什么样子。”

我们一起走在完美的草坪上。我很自豪,她也为我自豪:“小伙子,你怎么会干得如此出色?”

我不知道为什么,但是一件看似做不到的事情我做到了。

心灵感悟

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时刻都充满了变数。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要正视它,要勇于决心,敢于挑战自己。事无难易,关键在为与不为。不为,则易者亦难也;为之,则难者亦易也。

并非到处都是坏人

【美国】奥斯勒 邓伯宸 译

必读理由 人总要留些美好在心里,这样才会有走下去的勇气。下面这个故事就将用最朴实的语言,以最震撼人心的力量告诉你。

作者简介

威廉·奥斯勒(1849—1919),历任美国麦吉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教授(1888~1905)、牛津大学的钦定讲座教授(1905~1919)。

世上坏蛋是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好人——像你,像我。我们都是好人,是不是?

纽约的老报人协会定期聚餐,席间大家常常讲些往事助兴。这天,老报人威廉·比尔先生——这个协会的副主席——讲了一段自己的经历。

比尔10岁那年,妈妈死了;接着,爸爸也死了,留下七个孤儿——五个男孩、两个女孩。一个穷亲戚收留了比尔,其他几个则进了孤儿院。

比尔靠卖报养活自己。那年月,报童有菜园里的蚂蚁那么多。瘦小的他很不容易争到地盘。比尔常常挨揍,吃尽了苦头。从炎热的夏日到冰封的隆冬,比尔都在人行道上叫卖。小小的年纪,比尔已学会愤世嫉俗。一个暮春的下午,一辆电车拐过街角停下。比尔迎上去,准备通过车窗卖几份报。车正在启动的时候,一个胖男子站在车尾踏板上说:“卖报的,来两份!”

比尔迎上前去送上两份报。车开动了,那胖男人举起一枚硬币只管哄笑。比尔追着说:“先生,给钱。”

“你跳上踏板我就给你。”他哈哈笑着,把那个硬币在两个掌心里搓着。车子越开越快。

比尔把一袋报纸从腋下转到肩上,纵身一跃想跨上踏板,脚却一滑,仰天摔倒。他正要爬起,后边一辆马车“吱”的一声挨着他停下。

车上一个拿着一束玫瑰花的妇人,眼里噙着泪花,冲着电车骂粗话:“这该死的灭绝人性的东西,可恶!”然后又俯身对比尔说:“孩子,我都看见了,你在这儿等着,我就回来。”随即对马车夫说:“马克,追上去,宰了他!”比尔爬起来,擦干眼泪,认出拿玫瑰花的妇人就是电影海报上的大明星梅欧文小姐。

10分钟后,马车转回来了,女明星招呼比尔上了车。然后对马车夫说:“马克,给他讲讲你都干了些什么。”

“我一把揪住那家伙,”马克咬牙切齿地说,“左右开弓把他两眼揍了个乌青,又往他太阳穴补了一拳。报钱也追回来了。”说着,他把一枚硬币放在比尔的手中。

“孩子,你听我说,”梅欧文对比尔说,“你不要因为碰到这种坏蛋就把人都看坏了。世上坏蛋是不少,但大多数都是好人——像你,像我。我们都是好人,是不是?”

好多年后,比尔又一次品味马克痛快的描述时,猛然怀疑起来:只那么一会儿,能来得及追上那家伙,还痛痛快快地揍他一顿吗?

不错,马车甚至连电车的影子也没追着,它在前面街角拐个弯,调过头,便又径直向孩子赶来,向一颗受了伤、充满怨恨的心赶来。而马克那想象力丰富的哄骗描述,倒也真不失为一剂安慰幼小心灵的良药,让小比尔觉得人间还有正义、还有爱。

比尔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仅凭自学当上了记者,又成了编辑,还赢得了新闻界的声誉。他和弟弟妹妹们后来也团聚了。

比尔向他的报界同仁说:“谢谢上帝,艰难困苦是好东西,我感激它。不过,我更要感激梅欧文小姐,感激她那天的火气、她眼里的泪花和她手中的玫瑰,靠了这些我才没有沉沦,没有一味地把世界连同自己恨死。”

心灵感悟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人:善良的人、贪心的人、老实的人、奸诈的人、诚恳的人、虚伪的人……但人们往往只用两种人来划分世界,即好人和坏人。坏人就好比花丛中的杂草,它们同花儿争夺土壤和养分,但是它们无法阻止满园的芬芳。当园丁醒来时,杂草迟早逃脱不了被铲除的命运。

冒险旅程

【美国】卡尔文·路易斯·富吉 弘文 译

必读理由 相信你也有过叛逆的历程吧,是不是也曾想过要离家远行?看看下面这个文章吧,你就会发现其实家永远应是最终的归途。

“亲爱的爸爸,”我写道,“我想回家。”我坐在拥塞的公路旁想了很久以后,将信撕掉揉成一团。这封信的开头我写了好多次,但从未真正写完过。我想回家,回到我父母及姐妹的家,但……

中学毕业后,我就逃出家了。我的父母坚持认为我必须上大学,但我对学习烦透了,我讨厌学校,我决定再也不去上课了。而且,我的父亲对我太严厉了。我有太多农场的杂事得做。我讨厌那些工作。

我和父亲大吵过。当时父亲在我的背后吼着:“如果你走了就不要再回来!”我便将一些东西丢进袋子里,生气地离开了。我的母亲放声大哭。在那之后数百个无法成眠的夜晚,我依然会看到她的泪水。

该是写信的时候了。

亲爱的爸爸:

已经超过一年了,我从东部旅行到西部,做过无数的工作,没有一样工作赚得了钱。我总是遇到相同的问题:你的教育程度如何?看来大家总是要把好工作给有大学学历的人。

爸爸,有好多事你和妈妈都说对了。我现在知道田里的工作对我无伤害。我也相信我需要上大学。我更相信你们两个都是爱我的。要我写这封信真不容易,一年前的我是不会写的。自从离开以后,我遇到一些好人,也遇过一些残暴苛刻的人。我以为我可以承受一切,但有时候那真的非常困难,特别是当晚上没有一个充满爱及安全感的家可以回去时。我从来没有真正意识到家的意义,直到我离家好几个月之后。

爸,我已经尝到苦头了。我想回家。我知道你说过,如果我离开就不要再回来,但我祈祷你会改变主意。我知道那天我让你非常生气,我也伤了你的心。如果你拒绝我,我不会怨你,但我还是必须要问候你。我知道我早应该写这封信,但我害怕你不想知道我的讯息。

我想回家,想再度成为家里的一员,我想上大学,想学会如何变成一个成功的农人。然后,如果你允许的话,也许我可以和你一起种田。

我现在正在回家的路上,所以你无法给我回信。但几天以后——我不知道要几天,因为我搭便车回家,我会经过农场。爸,如果你愿意让我回家,请让门廊的灯亮着。我晚上会在附近停留。如果灯没有亮,我会继续前进。如果门廊是暗的,我不会难受,我能体谅。

请将我的爱传达给妈妈及姐妹们。

爱你的儿子

当我将信折好放进信封里后,顿时觉得轻松了不少,就像重担从我肩上卸下一般。我把信放进衬衫的口袋,将我破旧的行李拖向路边,向经过的第一辆车竖起大拇指。在我得到答复前,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从中午出发一直到晚上,我只前进了五六十里路。我在一个不起眼的邮局将信寄出。在将信投入外埠的投信口时,我有一些紧张。也许我不应该把信寄出去,但既然做了,就必须走上回家的路。

第二天,搭便车的机会变得很少,也隔得好远。前一晚我并没有睡,因此现在感到疲惫而且困倦。我越过马路走到另一边的农田,躺在一棵橡树旁的草地上试着入睡。但很难睡得着,因为附近田地上的拖拉机发出愉悦的声响,离我几码处有两只狗追逐着一只兔子。我还听到山丘上农舍里有小孩子玩耍的声音。我闭上双眼想象着我正闻着苹果派诱人的香味,我仿佛看见我的家,那个我在一时愤怒下毫不犹豫离开的家。我想知道我的姐妹们现在在做些什么,还有,我妈妈会煮些什么吃的。当我们坐下来吃饭时,她总是说:“儿子,这是我特别为你做的。”

我不能再想了,我必须走了。我带着新割稻草的香味,开始踏上漫漫归乡路。但那还是我的家吗?我的父亲是公正的,但他也很固执。

有一辆车停下来载我,有人可以聊天真好,司机是一位业务员,人很好。

“孩子,你要去哪儿?”他问道。

我沉默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开口回答:“回家。”

“你都去过哪里了?”他问。

我知道他不是爱打探别人的隐私,他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他是真的很感兴趣。“哪里都去过了。”我说。

“离开家很久了吗?”

我微笑着,有一点点得意地回答:“一年一个月又两天。”

他没有看着我,但他笑了。我知道他明白。他告诉我他家人的事,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和我一样大、一个比我大。当黑夜来临时,他找到一个吃饭的地方,且坚持要我加入。我全身都很脏,因此我告诉他我会让他丢脸,但他不许我拒绝。他打算晚上待在那里,在我们吃完饭后,他说服我那晚也一起待在那里。他说,我可以在那里清洗干净,休息一下再走。他让我想起我的父亲。我告诉他我没有什么钱,他已经帮我付过晚餐了,我不能再让他替我花钱了。

但我还是留了下来。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后,我向他道谢,但他说:“你是个好孩子。你知道吗?我的大儿子离家两年了——两年又十五天。”他看着远方,然后说:“我希望有人也会好好地对待我的孩子。”

我不知该说些什么。他握了握我的手,温暖地对我笑了笑。

“谢谢你为我所做的一切,先生。”我结结巴巴地说。

“不客气,”他说,“祝你好运。”

两天后,我离家仅剩五十里路。我已经走了好几个小时了,夜晚缓缓地降临,我仍然走着,并不期待有车会停下来。有一股内在的驱动力促使我向前走,往家的方向前进。但我走得越快,就越忐忑不安。如果门廊是暗的,我该怎么办?我要去哪里?

一辆大卡车减慢速度停了下来,我跑向前,坐了进去。

“你要去哪里?”黝黑壮硕的驾驶员问道。

“从这里大概四五十里路的地方,你会开那么远吗?”我问他。

“更远。”他自言自语地说着。

我们之间很少交谈,他不太和我聊天。我假装睡着了,靠着椅背闭上眼睛。

30分钟后开始下雨,刚开始很和缓,然后大片大片地落下。我睡睡又醒醒。

然后,当大雨倾盆而下时,我们已经很靠近我父亲的农场了。我非常清醒。门廊上会有灯亮着吗?我在黑夜的大雨中张大眼睛眺望着。突然,我们已经到了那里,我不能看,我不能忍受看了却看不到灯亮,我紧闭上双眼,心怦怦地跳着。

这时,驾驶员突然大声地说:“你看那个房子,我们刚刚经过的那栋房子里一定有人疯了,门廊上放着三四把椅子,每把椅子上都放着一盏亮着的灯。一个老人在那里拿着手电筒对着路照,而门廊的灯也亮着。”

心灵感悟

年轻时候的叛逆总是从反叛父母开始的,因为年轻气盛,因为无知,伤了父母的心,严重的甚至和父母决裂。父母总是能够轻易包容子女的过错,将一切过错归罪于年轻不懂事。这源于父母亲磅礴伟大无私的爱。即使如此,也不要轻易对父母发脾气,请不要不听父母的劝告,因为总要一天,你会因为自己可笑的过错而悔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