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英苏联合开通北极航线

海上鏖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著名海战 作者:胡元斌,严锴 编


北极航线战役

希特勒入侵苏联后,英国首相丘吉尔宣布将给苏联以支持和援助。由于种种原因,主要物资只能通过北极航线运往苏联。这条航线是一片令人生畏的冰雪世界,许多地区终年封冻,加之德军利用潜艇群及数百架轰炸机打击船队,使运送形势非常恶劣。尽管如此,盟国仍克服种种困难,向苏联运送了大量军火,为援助苏联打败法西斯作了贡献。

美英苏联合开通北极航线

自闪击波兰、征服法国之后,希特勒把目光瞄准了苏联。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不宣而战,突然入侵苏联。尽管在这之前,苏联和英国的情报机关都向苏联高层发出了德国将要入侵的警报,但斯大林认为这是英国企图将苏联拖入战争的阴谋,因此不屑一顾,根本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战事爆发后,措手不及的苏联在德军强大攻势下,节节败退。

当晚,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演讲说,他的政府将改变过去一贯反对共产主义苏联的立场,对苏联进行援助,并呼吁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们共同担负起援助苏联的责任。

6月23日,美国代理国务卿韦尔斯也发表声明,对德国侵略苏联表示强烈谴责。6月2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所有抵抗法西斯轴心国的国家,包括苏联在内,都将得到美国的援助。7月初,英国驻苏大使克里普斯与斯大林、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莫斯科举行会晤。

7月12日,英苏签署《对德作战联合行动协定》。

7月底,美国总统特使霍普金斯访问苏联,与斯大林商讨援助苏联事宜。8月初,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举行大西洋会议,会议期间,两人决定联合致函斯大林,提议召开三国代表会议,商讨援助苏联事宜。斯大林对此欣然表示同意。

9月24日至10月1日,美英苏三国代表在莫斯科举行会议,并签署《对俄国供应第一号议定书》协定,规定从1941年10月1日至1942年6月30日美英每月向苏联提供包括400架飞机和500辆坦克在内的军事援助,苏联则向美英提供稀有金属等战略原料。

会后,罗斯福宣布向苏联提供10亿美元的无息贷款。

不久罗斯福又宣布苏联同样享受《租借法案》所规定的所有权利。

与此同时,英美在1941年9月份就已开始将大批物资、装备运往苏联。

当时通往苏联的国际交通线有三条:一是以海参崴为终点的太平洋航线;二是以黑海诸港口为终点的伊朗铁路;三是以北方诸港口为终点的北极航线。其中第一、二条路线由于受到战火、政治或是地理上的限制,运输量微乎其微,因此美英向苏联运送物资的主要交通线就只有北极航线了。

英国首相丘吉尔

北极航线通常是指起点为冰岛,终点主要是苏联北方的两个港口摩尔曼斯克和阿尔汉格尔斯克的航线,该航线从冰岛至摩尔曼斯克距离约1800海里,至阿尔汉格尔斯克距离约2200海里,普通运输船航行需10至14昼夜,其中阿尔汉格尔斯克港还有长达半年的冰封期。

沿途经过海域基本在北极圈内,气候非常恶劣,终年严寒,航线上不时还会出现暴风、浓雾和流冰,夏季是极昼,冬季则是漫漫的极夜。如果在和平时期,这一航线是不会有航船通过的,然而在战争年代,为了援助苏联,盟国不得不选择了这条充满无数艰难险阻的航线。

其实,最危险的还不是气候的恶劣,德国在挪威还部署了大量的飞机、潜艇和军舰,随时可以投入作战,因此北极航线可以说是危机四伏的,但英勇的同盟国海员依然毫无畏惧勇闯北极航线,在千里冰海上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篇章。

1941年9月28日,由一艘苏军巡洋舰和14艘运输船编成的第一支北极航线护航运输船队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前往冰岛,根据美英苏达成的协议,北极航线上的护航运输船队,从苏联前往英国的空载船队代号为“QP”,从英国前往苏联的满载船队代号则为“PQ”,编号均从“1”开始,因此这支船队代号为“QP—1”。

9月29日,英军一艘巡洋舰、两艘驱逐舰和10艘运输船组成的PQ—1护航船队从冰岛起航,驶往苏联的摩尔曼斯克。北极航线正式开通。

巡洋舰

苏联为了保护运输船队的安全,除了船队中的护航军舰外,一接到船队起航的通报,苏军北方舰队立即起飞侦察机侦察挪威海岸和熊岛海域敌情和天气情况,然后将相关情报由盟军驻苏军事代表团再转告英国海军部,最后确定船队进入熊岛以东海域之后的具体航线。

与此同时,苏军的轰炸机、强击机对德军在挪威北部和芬兰的航空基地进行压制,潜艇在德军水面舰艇基地航道上展开,监视并攻击出航的德军舰艇。

护航船队进入北方舰队的作战海域后,苏军还派出驱逐舰、护卫舰和扫雷舰,加强护航船队的掩护兵力;海军航空兵也在船队上空始终保持6至8架飞机,以提供空中掩护;战斗机则在基地严阵以待,随时准备出动支援;在科拉湾和白海航道入口处投入反潜舰艇和反潜飞机进行反潜巡逻,搜索攻击在该海域活动的德军潜艇;扫雷舰艇在可能有水雷的海域进行扫雷作业;冬季还出动破冰船为船队破冰导航。

除此之外,英国也出动舰艇为船队进行直接护航,还派出巡洋舰和驱逐舰的混合编队进行近距离海上掩护,必要时甚至不惜出动本土舰队包括战列舰、航母在内的大型主力军舰为船队进行远距离掩护,而驻扎在冰岛的岸基航空兵也经常出动为船队提供空中掩护。

由于采取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从1941年9月至12月,PQ—1至PQ—6船队以及QP—1至QP—6共12支船队没有任何损失,总共有包括669辆坦克、873架战斗机、1400辆卡车和10万吨弹药在内的物资顺利到达苏联。这些作战物资不仅从物质上有力支援了苏联战场,而且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联合抗战的象征,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的士气。

德国舰队穿越英吉利海峡

苏联战场上越来越多的英美武器装备引起了德军的警惕,希特勒敏锐地意识到北极航线的价值,尤其令希特勒担心的是若英苏联手进攻挪威,切断对德国的铁矿石供应,后果将不堪设想。

鉴于此,德军开始向挪威调集兵力,一方面加强挪威的防御,一方面切断北极航线。

1941年12月下旬,德军首次在熊岛以南组成一个由3艘潜艇组成的“乌兰”艇群,用于攻击同盟国的北极航线运输。

同月月底,PQ—7护航船队的第一部分PQ—7A船队两艘运输船从冰岛起航。

两天后,德军乌兰艇群中的U—134号潜艇在北极海域发现并首次攻击了PQ—7A船队,击沉英国“瓦齐里斯坦号”运输船,这是同盟国在北极航线上损失的第一艘运输船。另一艘运输船安全到达目的地。

为了打击盟军的运输活动,1942年1月12日,希特勒召集海军司令雷德尔元帅、空军参谋长耶修尼克上将和战斗机部队司令加拉德中将举行秘密军事会议,讨论在法国布勒斯特港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巡洋舰、“格奈森瑙号”战列巡洋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突破英国海空军的封锁,转移到挪威的计划。

尽管与会者认为这一行动非常冒险,一旦走漏风声,这3艘军舰不但会遭到英国本土空中力量猛烈打击,还将受到屯兵北海强大的英国本土舰队迎头拦截,后果难以设想。但在希特勒的坚持下,还是经过周密研究,制订了作战计划。具体分工是:

空军负责对舰队的空中掩护;海军任务则相当艰巨,既要进行扫雷、护航、防空甚至海战,还要进行战役欺骗。

雷德尔指派西里西阿科斯海军中将为战役总指挥,作战代号“瑟布鲁斯”,瑟布鲁斯是希腊神话中地狱的看门狗,长着三个头和龙的尾巴,凶猛无比,最后由大力士赫尔克里斯把它制服并从地狱带回了米克涅,使用这一名称的潜台词就是完成了被认为是无法完成的事情。

从布勒斯特到挪威主要有两条航线,一条是经过爱尔兰的西航线;另一条则是穿越英吉利海峡的东航线。西航线距离较远,如果没有强大的空中掩护,将会长时间遭到英国海空军的大力围剿,危险较大;东航线距离虽短,但要穿越英国海军的禁区——英吉利海峡,海峡中英军布有大片水雷,英军在多佛尔部署有大口径岸炮,可有效封锁海峡,而且沿海峡港湾英军还驻有大量的驱逐舰和鱼雷艇部队,可随时出动拦截。

但德军考虑到英军认为英吉利海峡设防严密,德军不敢轻易穿越,思想上比较麻痹,只要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和伪装欺骗,达成隐蔽性和突然性,不等英军作出反应,舰队就已突破封锁了,因此选择东航线。

计划实施当天,德国空军投入第二和第二十六战斗机大队,共180架ME—109和FW—190战斗机,还有60架ME—109和30架ME—110战斗机为预备队,保证舰队上空时刻有36架战斗机掩护。

并将整个航行区域划分为3个区域,每个区域机场配备了足够的地勤人员和设备,以便使飞机能在着陆后半小时内完成加油加弹重新起飞,各机场之间采用多线路通讯网联系,并加强配备了一部带高速密码机的长波电台。

加拉德中将还派通讯业务能力过硬的依贝尔上校随舰队旗舰“沙恩霍斯特号”行动,担任海空联络组长,并在每艘军舰上加装对空、对岸电台,以加强海空、海岸联系。

1942年1月17日,德国海军最大的军舰、满载排水量达48000吨的“提尔比兹号”战列舰,从德国基尔到达挪威阿尔塔峡湾。

1月中旬起,德国海军出动第一、第二、第四、第五和第十二扫雷支队及第二、第三和第四摩托扫雷艇支队,共约80艘扫雷舰艇对英吉利海峡和北海南部海域进行持续近一个月的扫雷作业,共清扫出98枚锚雷和21枚磁性水雷,在此过程中,德军损失驱逐舰和扫雷艇各一艘。

为了获取准确的气象信息,德军还专门派出3艘潜艇侦察海峡天气、水文和潮汐,随后根据取得的数据,分析确定突围行动只能在2月11日至13日3天中,又因为2月13日是星期五,是黑色的倒霉日,所以德军确定2月11日晚8时开始行动,12日白天通过海峡。

潜艇

1942年1月底至2月初,德战斗机部队和3艘舰进行了为期8天的联合演习。

为了使盟国不至于识破轴心国的作战意图,德军散布消息声称3艘舰将开赴大西洋或太平洋作战,西里西阿科斯还煞有其事在巴黎采购大批热带军服和遮阳墨镜,并委托法国海军准备热带使用的火炮润滑油。

2月11日,德军在布勒斯特实行戒严,淡水、食品、燃料和弹药被秘密运上军舰,在大批卡车开足马力的噪音中3艘舰开始试航。而作为欺骗计划的一部分,德国海军举办盛大宴会,邀请布勒斯特各界名流参加。

黄昏时分,西里西阿科斯向设在各地的海空军指挥部发出密码电报:“一切准备就绪!”

晚上20∶30时,3艘军舰起锚缓缓出港,“沙恩霍斯特号”(以下简称沙舰)为首,“格奈森瑙号”(以下简称格舰)居中,“欧根亲王号”(以下简称欧舰)断后。由于长期没有出海,欧舰的锚链升起一半就被卡死,舰长林克曼上校只得下令砍断锚链。

当时天黑雾浓,能见度很低,沙舰出港后不久就迷失了方向,舰长霍夫曼上校只好凭着友舰的发动机声音来航行。

舰队还未驶远,20余架英军轰炸机飞临布勒斯特进行轰炸,3艘舰赶紧返回港内,并打开探照灯组织对空射击,造成3艘舰还在港内的假象。

当英机返航后,3艘舰再重新出港,经过这一番折腾,比预定计划延迟了两个多小时。但总算一切顺利,出海后3艘舰都以31节的高速航行,在这3艘舰的侧翼,6艘驱逐舰和14艘鱼雷艇担负警戒,空中德军战斗机也按时赶到,提供空中掩护,所有军舰和飞机都保持着严格的无线电沉默。

由于鱼雷艇吨位较小,携带燃料也少,所以不断有新的鱼雷艇赶来换班,一切都井然有序。

2月12日晨8时50时,经过大半夜的高速航行,又是顺风顺水,3艘舰竟把出海时耽误的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全都补了回来,按照原计划驶过科汤坦半岛的阿格角,而英军此时还蒙在鼓里一无所知。

天亮后,厚厚的云层低垂,能见度依然很低,使德军成功地逃脱英军的雷达监视,大模大样地行驶在英吉利海峡。

敌方舰队大白天在英吉利海峡航行,这是自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进犯英国以来从来没有过的。

10时14分,3艘舰驶过塞纳河口,接近多佛尔。10时42分,一架英军侦察机掠过舰队上空,飞行员向基地报告:3艘战列舰和20多艘其他舰艇正高速逼近多佛尔。西里西阿科斯下令升起防空警戒旗,并进入最高戒备,准备战斗,同时向海空军各指挥部通报被英机发现。德军部署在沿海机场的大批战斗机迅速进入高度戒备,飞行员全部进入坐舱,发动引擎,随时准备升空作战。

然而英军指挥部接到侦察机报告,却根本不相信德军舰队敢于白天进入海峡,认为是飞行员看错了,因此不以为然。

11时25分,3艘舰驶到多佛尔海峡最窄处,此时因为海峡水浅,德舰不得不降低航速。3艘舰经过布格涅时,德军又有15艘鱼雷艇加入舰队,而且德国空军的电子对抗也达到最高潮,不但对沿海地面干扰站开足马力施放干扰,还有多架带有干扰设备的轰炸机在海峡上空实施强电子干扰,使英军雷达站彻底瘫痪。

当德舰驶到勒图盖时,终于被英军岸炮目视发现,随即遭到英军岸炮的猛烈炮击,但没有任何损失。

直至此时,英军才终于清醒过来,但为时已晚。

为了维护大英帝国的海权尊严,英国海军采取一切措施实施拦截,首先从多佛尔和拉姆斯盖特两地分别出动5艘和3艘鱼雷艇,但德军驱逐舰击伤3艘鱼雷艇,成功击退英军鱼雷艇的攻击。

接着英军第825中队的6架“剑鱼”鱼雷机从曼斯顿机场紧急起飞,领队长机是曾经参加过攻击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埃斯蒙德少校。

他深知战况紧急,所以没有等护航战斗机起飞就匆匆率队投入攻击,这些时速仅225千米的老式飞机在德舰密集对空火力和德军战斗机的联合打击下,刚一接近德舰就有4架被击落,只有两架投下了鱼雷,也被德舰轻易规避过去,而这2架飞机也没逃脱被击落的厄运。

埃斯蒙德少校在战斗中阵亡,因他在此次战斗中表现英勇,被追授英国最高荣誉维多利亚十字勋章。

尽管德舰接连成功摆脱英军的海空攻击,但西里西阿科斯处境仍很艰难,舰队正航行在英吉利海峡最狭窄处,西侧是英军的岸炮,东侧又是危险的水雷区,而西北方英军密布的军港里大批舰艇也随时可能出海拦截,形势并不容乐观。

英军接下来从康沃尔、朴茨茅斯、曼斯顿、诺福克等地出动一切可以出动的飞机,竭尽全力进行攻击,力求击沉德舰。

但英军从指挥员至飞行员,既没有预先计划,又没有应急方案,准备仓促,先后出动550架次轰炸机、360架次战斗机,却只有39架轰炸机实施了攻击,投掷炸弹千余吨,仅击沉德一艘巡逻艇,击伤两艘鱼雷艇,3艘主力舰毫发无损。

反观德军,早有充分准备,海空联络通畅,战斗机在军舰上的联络组准确引导下,及时占据有利阵位,与德舰高射火力形成有效的舰空协同火力,给予英机沉重打击。在激战中,英军损失飞机49架,德军仅损失飞机17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