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清澈从前,宛如少年与花眠
青春永远是一个美丽而忧伤的命题,每个人都经历,每个人都回忆,每个人都想给它下定义,到最后,每个人却都没有勇气。
青春是什么?痛大于欢乐,欢乐大于忧伤,还是忧伤中那样流水似的平淡、单曲循环般的漫长?
我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忘记自己的存在,在没有星光的夜晚,总觉得世界顷刻间要被一张巨大的嘴巴吞没,连骨头也不剩。内心的孤独由此生出,在偌大的生活之中,自己像小妖一样逃窜。
也曾试着一个人逃离生活,流浪诗人般沿着村边的公路奔跑,想去世界的尽头看看,结果计划没得逞,被我爸抓了回去,一顿打骂。不过这些疼痛让我证实了一个道理,看似百无一用的教科书其实所教的内容多数也是真理:地球是圆的,哪里会有尽头?
我的孤独也没有尽头。
从幼年起,父母为生活整日在外奔波,家中兄弟姊妹脾性又与我不同,自己便习惯了独处。常与我相伴的是些不会说话的玩偶与园中青翠生长的花草。我总喜欢把那些哥哥姐姐玩剩下的木偶放在草木中,导演一些“丛林冒险记”、“王子复仇记”、“侠客寻宝记”等自编剧目,当然配音、剧务工作也统统由自己完成。风有时会把细碎的花瓣吹到自己身上、脸上、头发上,我把它们捡起来,挑些新鲜干净的嚼着吃。
孤独的少年都是吃花的少年。
我就这般把自己上学之前的时光托付给了草木。看它们生长,细长的梗上开出硕大而清香的花朵,脂红,瓷白,鹅黄,时光仿佛是一块调色板。那些草丛中窝藏着细小的虫子,扑扇着翅膀,窸窸窣窣,而在低处的泥土中还应埋葬着之前更多的昆虫,它们用生命向时间兑换出茂密发光的植物。像奉献了自己,生长出了爱,笼罩四野,亭亭如盖。
南方一直是花草的恩泽之地,没有太过明显的凋谢、死亡。芦荟、兰草、茶花在院子的角落里几乎一年四季叶子都鲜绿如初。阳光照在这些善良的生命上,温暖,芳香。心里有一片寂静的地方,也被慢慢地捂热。
那时,我还没有写作,只是带着一颗幼童的心纯粹地躲在花间消磨漫长的成长时光。无数次,耳畔听到飞机从高空掠过发出的轰鸣声,心里就期待着长着面团脸的自己能快速长大,最好能像梨花般一夜绽放,变成脸庞坚毅、眼神笃定、能掌控自己命运的人。我想摆脱这样的孤独,它跟随自己太久,有一天,应该刑满释放。
我想有一天离开自己兜转的这个世界,极其地期待,迫切地希望,我可以离开。
后来,时间告诉那座年幼的花园,我离开了。
我开始来到同龄的人群里,像一种动物被人打量。认识一些友伴,同他们嬉戏,吵闹,四处奔跑,以为孤独可以消失了,自己可以活得更快乐了。不料,自身仿佛有一种自觉让这一切破碎。我拒绝骂人、打架、抽烟、喝酒、玩游戏,拒绝逃学、上网、吹口哨,拒绝上课睡觉、考试作弊、跟女生打情骂俏。我只做着自己,不善言谈,沉默,孤僻,执拗,对世事没有戒备。
在成长的路途中,自己终究没能像身边的男孩一样。
我写过一个叫做橘子的男孩,他同我一样生活在南方的海边,但是很多年后,这个世界都改变了,他却还是他。而我现在却无法再找到他。
像苦苦想要寻求的问题始终没有答案,时间剥夺了太多人说话的权利。
我到现在也没有太多朋友,顶多是在网上被一群文友扯进一些话题里,或者被钟情于自己文章的读者要求在线上出现,我是个不太会拒绝别人的人,一直如此。他们向我提出的问题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怎样写作?我说,用你的生活、你的梦去写,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心无旁骛地写。
很久以来,我也是如此来继续着自己的创作,不带任何压力与逼迫,不想何种评价和影响,极少迎合杂志特定风格或图书市场的利益要求。
我只想写自己想写的东西,而不是成为某种规定的附庸。
我只想自己是自己,而不是要变成谁谁谁。
一个合格的文字创作者在我看来,或许便该如此,洒脱自然,随性如风,而不是变成一个坐在电脑屏幕前的码字工作者。正如王蒙说过的,“作家不是世界的审判官,也不是诅咒者,应该对世界充满兴趣,充满爱,有善意。作家对世界来说,首先是一个感受者,是表达者,是世界的情人”。
文字是我们手中握住的朵朵玫瑰,是我们献给世界最深情的吻。
但是世界给予你爱的同时,必然也会带些伤痛予你,像天平一样两端平衡,没有丝毫偏差。
在《离开水也能生存的鱼》里,毕业后的鱼筱和家明终究没能继续着毕业前的幸福甜蜜,鱼筱说,“家明,其实变的不是你,而是我们”。
在《你好,月亮男孩》里,莹看到男孩的心像孤独的月亮一样冰冷,那是成长带来的气味,弥漫在月光下的街道,开出一朵朵忧伤的花。“你身上的气味,是像月光那样的吧。”世界上,或许只有被月光圈养的孩子,才能理解这种气味。
在《远山如梦》里,顾故和彭山都从男孩长成了大人,但是由于环境的不同、内心追求的不同,儿时亲密的玩伴逐渐变成了陌生的人。彭山说:“顾故,你知道吗,鹿亚山的雾气到现在还没散去,而你,还会回去吗?”得到的答案却是“彭山,我们都长大了,不再像以前那样了。很多东西已经回不去了”。
凸显世界的伤痛其实不是我的初衷,多半在文字里,我总是在用纯净和接近天性的爱在描绘着这辈子怕是难以舍弃的旧日时光。那些记忆里的少年,或是天真单纯,或是倔强偏执,或是热情奔放,或是沉默寡言。而你,也总站在昨天那个少年的影子里。
19岁独自来到了北方,在中国离日出最近的校园中生活,有一段时间身心接近崩溃的状态,总在感冒,忧郁,流泪,不敢开口说话,不敢去看别人的目光,深夜抬头张望着繁星和月光,像疯子般想念着南方的旧日时光。
陌生的人事总让人不安。
我厌恶戴面具行事的男人或女人,厌恶他们察言观色时投射出的扭曲视线,每次与他们相处时,内心鄙夷的声音就愈发响亮,一种警觉让我想不断远离他们的世界。也逐渐厌恶起一些事,仿佛一眼便能识别出是非曲直、奸邪善恶。我相信自己的直觉有不容更改的准确性。但自己还是在这猜谜般的游戏中扮演了一个容易受伤的角色。就像无数的人和我说,“你还是个孩子。”
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容易受伤。
“想起某个夏天热闹的海岸线,记忆中的那个少年骄傲的宣言……”耳边时常响起光良的那首《少年》,旋律如同一双柔软的手,透过夏日树枝上倾洒而下的光线,把时针和分针往回调,停止空气中每一粒飞行的尘埃,让此刻的自己和曾经的自己相遇。
于是,我写湛蓝的海,发光的河,晴朗的天空,聒噪的蝉,繁茂生长的树和绚烂盛开的花。
于是,我写南方,繁盛的雨水,葱郁的校园,斑驳的墙壁,上课睡觉的学生,晚上爬墙的少年,或者喜欢四处流浪的孩子。
于是,我写核桃、橘子、小鸥、小优、小纽扣和玻璃球,写整日被忙碌的父母所遗忘的孩子,写面对着成长的出路却一直低头看鞋的自己。
于是,我写单纯的世界、清澈的时光。
一切都要被浸泡出天真,干净,清新,温暖的模样,不带伤害。
让你知道,我们都已经回不去从前,但幸好还可以坚持当时的信念。
我曾不止一遍地和自己说,二十岁已经不再年轻,而我却还想在这不年轻的日子里做件让青春一直停留的事情,那便是写下这些文字。我殷切希望自己的时光可以保存在这些文字里,完好得如同一件青瓷,不褪色的基调里都是年少恍恍惚惚、简简单单又傻里傻气的色彩。等到自己苍老得只剩下回忆的时候,会在某一天的清晨或黄昏,看见那个清澈的少年睡在花间。
那时青春是赶在七点之前跑到教室上早自习,学大人的笔体在成绩单上签字,熬夜玩游戏看电影却忘了书包里的作业。
那时青春是在摇晃的公车上打瞌睡,被老师安排坐到好学生的旁边,偷看那张好看的侧脸被发现时慌张掉落的书本。
那时青春是夏天电风扇急速转动的嗡鸣声中,你想象着西瓜被切开时散发出的香甜味,是吃了一周青莲黄片后脸上还没消退的几颗痘痘,是爸爸做的番薯糕和妈妈做的南瓜汤。
那时青春是银子做的枝叶敲打月亮做的风铃,是清晨路过花园时发现里面又开了几朵新的小花,是等到一个暗恋中的女生拎着脚踏车从车棚里出来,你涨红着脸模仿着电影里的台词说:“我叫张士豪,天蝎座O型,游泳队吉他社,我还不错啊!”
那个少年,那个天真单纯的少年,那个想做彼得潘和哈利·波特的少年,那个喜欢五月天、苏打绿、陈绮贞的少年,那个总会一阵哭一阵笑的少年,此刻想和每一个关心他爱护他的人,道声感谢。
“谢谢你们曾经那样帮助过我。”
“谢谢你们曾经那样教会我成长。”
在记忆里,时间可以留下痕迹和气味。
可爱的少年,你要知道,青春是座美丽的花园,它并不荒芜,也没有那般残酷,只是我们的心常常在这尘世中迷路,找不到那个发光的出口。
可爱的少年,故事还在继续,未来还没有形状,你们一定都要快乐地活,勇敢地爱。
年少是一生最美的风景。
且行且珍惜,相知莫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