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白错的字,每一个都算数
——《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编辑手记
胡香玉
《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没错,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读错、写错、认错过汉字,张冠李戴、豕亥鱼鲁,都是用错。尤其是电子设备流行的今天,我们汉字书写的机会愈加减少,我们写错字的次数愈来愈多,经常提笔忘字,甚至错字连篇。不过,也要感谢我们的用错,不然,我们就无法邂逅这本小书,无法完成一次因缘际会的相遇。
“做‘不错’的中国人,用正确的中国字”,这句凝结着编辑部集体智慧的宣传语也是我们的初衷,用对汉字是每个中国人的基本素养。《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原来的名字是《那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即将付型时,我们想,那些年用错的汉字难道我们现在不会用错吗?将来也可能继续用错啊?所以,这是一个正在进行时而不是过去时态,于是书名又果断地改为《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事实证明,这个书名的确更能撩动读者的自我代入感,更容易引发共鸣。
作者程玉合是我的师兄,是一位辛勤的中学语文老师。两年前,常见他在语文茶馆里风趣俏皮地发些文字,自娱自乐的模样很有一番自己的境界和天地。一天,说起我们正在策划的汉字书,聊得颇为投缘,于是他开始每天写一篇汉字文章,结绳记事,量体裁衣,为这本书的诞生准备了充足的“待产包”,后来,我们从这些微信公众号文章里千挑万选,然后把这些文章当作璞玉般进行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锻造。程老师是个写字快手,又刻苦勤奋,他甘愿舍弃掉文章里过于个人化和随意性的“私货”,每次修改文章都毫无怨言,不辞繁琐,一般在第二天一大早就能把我们的建议完美地呈现出来,真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我和程老师交流最多的,是关于本书的附录部分。附录里容易写错的字、容易读错的字以及常见的形近字都是经过很多次修改最后确定保留的经典易错字。最纠结的是品字机构中四个相同独体字组成的外形比较奇特的字,这些外形稀奇古怪的字比较容易吸引眼球,可能更容易引发人们的猎奇心理,关于选择哪些不选择哪些,我们斟酌讨论良久,程老师坚决拒绝和那些现实生活中根本用不到的汉字打交道,拒绝噱头,所以,还有一些外形更特立独行更花哨华丽的网络流行汉字,我们最后都狠心地弃之如敝履了。最后,我们以现行的《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中能找到的、有实际读音、有准确意义的为标准,经过程老师在大词典的海洋中反复查找,才最终确定了目前书上的这些字。最繁琐的是《那些多对一的繁简字》一篇,很是费了一番工夫,程老师开始罗列过多,后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我又和助理编辑各自核查了一遍《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和《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程老师又邀请他专门研究古文字的博士同学作外援把关了两遍,我才终于对那些繁体字的组词踏实了一些。
这样一番反复修订,才成就了《这些年我们用错的汉字》这本小书的大致模样。所以,看似一本小书,其实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和劳动,寄托了很多人的期待和愿望。程老师自始至终一直尽心尽力地配合我的工作,包括修改稿件和查阅各种参考书工具书,我都经常把他视作朋友,毫不客气地请他帮忙。对这种侠义心肠,我也谨记于心,由衷感谢。
由图书的名字,我们知道本书也就是讲了我们读错、写错、认错汉字方面的故事。程老师讲的汉字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相当实用。比如《读错字的尴尬》中对“媒妁之言”的“妁”字读法闹的笑话,《别怪我们长得像》对“戊、戌、戍、戎、戒”的区别,都是着眼于汉字的实用性。再如生活中《常说却不会写的字》:儿子,帮妈妈搲勺米来。这个搲,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天天说却不会写的字。另外,程老师对繁体字的麻烦和简体字的简便也有切身体会,比如“忧郁”“乌龟”这四个字的繁体形式,让一个大人写也要花费好长时间,比如双印饭店非要写成“雙印饭店”,搞得一般人摸不着头脑。所以。程老师认为,除非特殊需要,我们还是不妨识繁写简吧。这一点也彰显了程老师“学为人师、身为世范”的师者本心。
程老师常常以调侃、诙谐的语调开场,加入好玩的故事和适当的想象。比如问问“我”是谁?“我”本是一种兵器。小心我用“我”打你。程老师天性幽默、开朗随和,畅所欲言,他以老程自称,亲切自然,让你读这本书时仿佛就像和自己的老师对话,如沐春风,让人时时会心,不觉莞尔。文品即人品,程老师在字里行间传达出的乐观和对生活的态度也常常令我心有戚戚,若有所悟。如《烦是头上火》,烦了怎么办?“可以看看大树参天,看看小河流水,看看蚂蚁拉长了战线搬家不辍,看看蛤蟆待在荷叶上呱呱乱叫。”或者还可以打几行字,在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声音中,你就俨然走进了自己的内心,忘记了俗世的烦心。也或者只是自己修为不够,还要练练。在这种自我排解和自我反省中,我们也能跟随作者内心成长的脚印,完成自己的一次修炼历程。所以,读这本书,我们不仅仅是认识了那些容易让人“误入歧途”的汉字,汉字本身精彩的内涵和作者字里行间的温度才是真正的动人之处。
最后,还要感谢美编精美的封面设计和插画师相得益彰的插图,这些都是锦上添花的力量,为本书穿上了漂亮得体的衣裳。作为编辑,我们永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尽管本书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好多双眼睛严格安检审视过,但我们依然可能出现用错汉字的失误,借用一句最近比较流行的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人生没有白错的字,每一个都算数。汉字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也值得我们像朝圣者一样去匍匐叩拜、热忱追慕。
(原载2017年9月21日《新华书目报》,作者系中华书局基础图书出版中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