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百年见证 作者:曾思玉 著


首长的《百年见证》这本书即将完成前想请人写序,思来想去也没有合适人选。想想也是,以首长55年中将和大军区司令员的资历和声望,找个合适的人写序确非易事。于是心中便琢磨,何不自告奋勇呢?我虽有姓无“名”,有身无“份”,才疏学浅,但承蒙首长信任与厚爱,协助康永保同志整理本书,对首长出书的初衷及在本书写作、整理过程中发生的许多故事都比较了解,有很多让我受益匪浅的感悟想与读者分享;且我跟随首长近十年,对首长的性情十分熟悉,虽在身份、年龄上相距甚远,但如能以一名人民共和国的当代军人的身份为我军曾经驰骋沙场、戎马倥偬而又镇定自若的高级将领的写实体文学写序,不仅能提供一些新的阅读视角,或许还能成就一段佳话。

于是斗胆向首长毛遂自荐。首长问:“为什么?”回答:“我想向您的晚辈们展现您这本书内容以外平凡、真实而又极具含金量的一面。”首长说:“你试试看。”欣喜之余,也颇感压力,因为我资历浅薄,自知愚钝,为首长的书写序,为我能力所不及,妄发议论,贻笑大方。

85年前,一个衣食温饱没有保障的农村少年立志为了贫穷的人民翻身解放,远离家乡和亲人,拿起武器,跟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了民族和人民的解放而冲锋陷阵,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其间共经历41次遇险,每次都是命悬一线,每次又都逢凶化吉。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从不放弃,坚定不移地跟随党走下去。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还因林彪事件而大受冲击,最后还是毛主席的一句话“我看你不是死党,是活党”才得以脱身。就是离休后,还饱受癌症的折磨,但最终战胜了病魔,除了较为先进的医术,我想这更多的是毅力的体现,是战胜一切、看开一切的坚韧信念的体现。首长的前一百年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的中国革命史,见证了抗击列强欺凌的悲壮,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兴起,见证了中国的强力崛起。面对这样一部不平凡将领的巨作,我耗时多日整理思绪,方敢动笔。

首先,说说首长出这本书的初衷。首长以前出过几本回忆录,除了一本综合性的,其他四本都是特定题材的,由于种种原因,每本书都有首长不太满意的一些地方。三年前,首长说想更正其中不准确的内容,补充欠完整的事件、人物,把他亲身经历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防建设、经济建设及“文革”那段特殊时期展现出来,给后辈留下一部更饱满、更真实,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历史材料。首长还说,应该放上战友们、同志们的照片,让更多的人更直观地了解他们,缅怀他们,纪念他们,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勇往直前、不怕苦不怕牺牲、公正廉洁、为人民奉献毕生的高贵品质和优良传统。《百年见证》由首长口述,康永保同志负责记录、修改和整理,我负责打印、校对(从这层意义上来说,我是首长回忆录的第一位读者)。在正式写作之前,首长给我们定了三条原则,现在看来,本书完全达到了首长的要求。

一、能弄准确的一定要百分之百弄准确,不能百分百弄准确的绝不能弄错。实事求是,不能存在主观因素,不能故意夸大或缩小,之前出版有误的,不能为了统一而放任,要坚决更正过来。如首长在朝鲜战争期间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独立自由勋章的照片和标志有误,本书进行了更正;又如首长主政湖北期间建设的武钢4号高炉(之前写的是5号高炉)和高炉的容积,首长觉得不准,通过湖北档案馆、武钢厂等多方核实后,最终进行了更正。在对战斗战役的描述中,不论职位高低,该对指挥员进行批评的一定要批评。如在1932年年初,首长作为一〇八团二连政委接应一〇七团归建上杭,先是不合常规地被派为前卫连,后与敌接触苦战,而一〇七团却不来增援,二连死伤惨重,首长对一〇七团团首长的批评就毫不隐讳。该自己承担责任的一定要深刻检讨,不要推脱。如对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作战的失利,虽是因上级提前发起战役而导致部队不能及时进入阵地,但首长进行了深刻的检讨,主动承担了作为一名军长应该担负的责任。

二、以“我”为线索,多突出战友和同志们,凡是知道战友名字的一定把名字加上,有照片的把照片加上,不管是健在的还是已故的,有重要影响的要另起章节。所以本书才会有数篇悼念战友的文章,才会有那么多与战友的合影。首长对战友的那份情怀绝不是我等晚辈所能感同身受的,每当电视、报纸上播放、刊登某位老首长、老同志逝世的消息,沉痛的心情便会立刻显现在首长脸上和言行上,寝食不安,郁郁寡欢,以至于我们公勤人员不得不偷藏报纸。在首长身边多年,很多次听到关于首长与战友之间的往事,印象深刻的是对犯了错误的部下或战友的形容:那个家伙,不听招呼,自作主张,唉,可惜了……语气中没有丝毫责怪之意,而“恨铁不成钢”的扼腕叹息之情则溢于言表。

三、语言上通俗易懂,结构严谨明晰。不追求词藻的华丽,但背景、前因后果、时间、地点、人物都要叙述明了,衔接上要严谨,要精简,层次分明。

在正式写作阶段,有两方面让我由衷地佩服,可以说是五体投地。一是首长缜密的思维。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哪些详写,哪些简写,涉及的内容需要在什么书上查证等,首长虽没有书面上的计划,可安排得缜密无暇,运筹于心。二是首长的记忆力,不管是一年前,还是五年十年前,就算是三十年五十年前的事情,首长都能完整地回忆出来,就像电脑一样精准,让人难以置信。我想,这也许是他能成为我军高级将领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用一年时间顺利完成了初稿,本以为后面的整理和出版会很顺利,可大大出乎我所料。首长对最终的定稿要求异常严格,甚至有点苛刻,他全程参与了全书的修改:标题的拟定,照片的挑选、插入位置和文字叙述都是亲力亲为,文字表达更是斟字酌句,从初稿到定稿七易其稿,对整本书进行了七遍系统的修改。要知道,整本书有65万余字,300多幅照片,一个年轻人就是看七遍65万字的刊物也得花费相当多的精力和时间,更何况首长年已百岁。首长自己从头到尾修改了四遍,由康永保同志从头到尾读给首长听了三遍。自从初稿开始,基本上就没有了周末,由于读的时间过长,康永保同志的嗓子都哑了,白天硬撑着,下了班就基本不说话了。首长更是放弃了练书法、听戏的爱好,全部精力都扑在了整理这本书上。由于天天工作,保健医生担心首长累着,于是给首长下了“命令”:一天只许工作三个小时。可首长每天都会在这个时间上翻倍,怎么劝都不行,即使是去医院检查身体期间,也要带上一大摞稿子。雷厉风行的作风,在首长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首长的执着给了我们公勤人员无穷的动力,一心想保质保量地把这本书完成,让首长满意。

《百年见证》终于出版了,首长的夙愿也已实现。读者看到的将是一部高质量的纪实文学,此书倾注了首长的诸多心血,希望读者能从这本书中真正感受到一名老红军、老将军关心后辈、激励后辈、教育后辈的良苦用心,更希望我们后辈能牢记历史,并能从中受到启发,博学知识,全民一心,共同奋斗,提高警惕,共御外侮,谨记“创造辉煌明天,实现祖国统一”的责任,领悟老一辈那“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崇高境界。

以上所言是为序,其实是该书第一读者的肺腑感言。

杨龙武

1955年,作者被授予中将军衔

作者百岁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