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王昌龄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作者:雅瑟 著


王昌龄

(698—约757),字少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开元进士,数任小官,晚年贬龙标尉。因安史之乱还乡,为刺史闾丘晓所杀。他以诗名重一时,有“诗家天子”之称。其诗内容较为丰富,无论是写边塞、宫怨、闺怨、送别都善于将复杂的情感和深沉的思想高度提炼。尤其是边塞诗,深刻地反映了戍边将士的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他擅长七言绝句,号称“七绝圣手”。现存诗一百八十余首,《全唐诗》编录四卷。

出塞二首(选一)

其一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解】

①出塞:乐府《横吹曲辞》旧题。

②龙城:为匈奴祭天之处,故址在今蒙古国境内。

③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是我国北方的屏障。在今内蒙古中部,汉时匈奴常据阴山侵扰汉朝。

【赏析】

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希冀良将宁边的边塞诗。首句的新鲜奇妙就在于“明月”和“关”前分别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限定词,这样就形成一种雄浑苍茫、博大深厚的艺术意境,使读者把眼前明月下的边关同历史联系起来了。“万里长征人未还”就成了自秦汉以来历代人们的悲剧,希望边境有“不教胡马度阴山”的“龙城飞将”,表现了人民向往和平生活的理想。

从军行七首(选二)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解】

①从军行:这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七首。

②青海: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雪山:指祁连山。

③孤城:指玉门关。

④楼兰:汉时西域的鄯善国,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一带地方,这里泛指侵扰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将士以身许国壮志豪情的边塞诗。首二句描绘了西北边塞的苦寒萧条,战地环境气氛。第四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概括了战争的激烈和残酷以及将士坚强的意志,“不破楼兰终不还”是身经百战的将士发出的坚定、深沉的誓言。全诗格调高昂,意气豪壮,有极强的感染力。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解】

①辕门:军营的门。古代行军扎营时,用车环卫,出入处是把两车的车辕相向竖起,对立如门。

②洮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之一。吐谷浑:晋时鲜卑族慕容氏的后裔,后被唐高宗和吐蕃的联军所败,这里泛指敌酋。这两句承上句,写后军出营增援,前军捷报已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在风沙中夜战告捷的军旅诗。首句描写一个风沙遮天蔽日的夜晚,对军事形势起着烘托、暗示的作用,在这种恶劣的天气状况下,唐军却半卷着红旗出动,让人感到一场恶战已迫在眉睫。但三句笔锋一转,刚才那支军队在中途就得到捷报,前锋部队已在夜战中大获全胜,连敌酋也被生擒。此诗通过气氛渲染和侧面描写让人想像战争场面,艺术表现手法新颖独到。

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注解】

①闺怨:言妇女的怨情。

②凝妆:盛妆打扮。翠楼:少妇的居处。

③陌头:田头道边。

④觅封侯:指从军立功以求取爵位。

【赏析】

这首闺怨诗从“不知愁”写起,在春日里盛妆上楼观赏景色的少妇,忽然从再次吐绿的杨柳想起了丈夫从军不归已久。她后悔当初不该让丈夫远离自己去追求功名富贵,“不知”“忽见”“悔教”诸词,一句一曲折,诗中虽没有刻意去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表露无余。本诗为唐代闺怨诗的压卷之作。

img19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解】

①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辛渐:王昌龄的诗友。

②平明:天刚亮时。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其附近的山也可称楚山。

③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化用鲍照《代白头吟》“直如朱丝绳,青如玉壶冰”句意。

【赏析】

这首诗构思新颖,淡写朋友间的离情别绪,而重写自己的高洁和孤寂。前两句写辛渐雨夜来到江宁,作者在清晨于楚地送辛渐去洛阳,渲染了离别的凄情和诗人羁宦的孤寂。后二句诗人借玉壶冰心自喻清白纯洁的品格,表明自己虽遭贬谪也会坚持操守的坚强性格。“一片冰心在玉壶”成了传颂千古的名句。

听流人水调子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解】

①流人:这里指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即水调歌,古乐府曲名。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失意哀愁的诗。作于诗人晚年贬徙途中。在朦胧的月色中,坐在岸边的孤舟上,倾听着江湖乐妓演奏的哀切筝乐,面对阵阵肃杀的枫林声。诗人与演奏者有同样的沦落感,激越的筝乐因弦断而骤然中断,但听者的心绪仍沉浸在悲愤之中。全诗意境凄清,蕴含深刻,颇有艺术感染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