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白

唐诗宋词元曲大全集(超值金版) 作者:雅瑟 著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隋末其先人流寓中亚的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城,他即于此出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青莲乡。壮年漫游天下,好酒任侠,天宝初供奉翰林,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后流放夜郎(今贵州)。中途遇赦,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韵和谐多变。其内容鲜明地表现了对封建权贵的轻蔑、揭露,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他的诗歌各体俱佳,有“诗仙”之称。有《李太白集》。

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孤房泪如雨

【注解】

①乌夜啼:乐府古题。

②秦川女:指征夫远戍的思妇。

③“停梭”二句:先写思妇触景生情,停梭怅然,回孤房独宿,泪落如雨。

【赏析】

这是一首表现思夫之情的诗。首二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接下来描绘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思妇的孤独身影,听到她低微的声音,体会着她内心的感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评论此诗:“蕴含深远,不须语言之烦。”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解】

①将进酒:属乐府旧题。将:请。

②君不见:乐府中常用的一种夸语。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③会须:正应该。

④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⑤钟鼓:古代富豪之家吃饭时,鸣钟列鼎。馔玉:即玉馔,美味食物。

⑥陈王:曹植曾被封为陈王。曹植《名都篇》有“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句。平乐:曹植所居平乐观。

⑦径须:直须,只管。沽:买。

⑧五花马:五色花纹的名马。唐时富贵人讲究马的装饰,常把马髦剪成三瓣或五瓣的花形,称三花马或五花马。千金裘:价值千金的皮衣。

img22

【赏析】

本诗以奔放豪迈的语言抒写了旷达不拘、乐观自信的精神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懑,也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的痛苦,表达了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情感。诗篇充满着豪迈宏壮之气,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的抗争。全诗深沉浑厚,感情奔放激荡,气象不凡。夸张、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的巧用,展现了李白傲然不羁、豪放洒脱的性格和仙家风度。

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注解】

①清平调:乐府中有清调、瑟调,至唐时已有调无词。李白《清平调》是用七绝格律自创的新词。

②露华:露水。

③群玉山:西王母所居之地,此指仙山。

④瑶台:用玉做的台,指仙宫,仙女所居地。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注解】

①红艳:浓妆艳丽。

②云雨巫山:谓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情爱。断肠:伤感惆怅。

③飞燕:指汉武帝爱妃赵飞燕。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干

【注解】

①倾国:形容绝色美女。

②解释:解除、消除。句意谓只有名花和美丽的杨贵妃才能消解唐明皇的愁恨。

③沉香亭:在唐兴庆宫中龙池东,以沉香木造成。

【赏析】

《清平调》三首,李白在长安为翰林学士时奉旨而作。

第一首赞颂杨贵妃美丽超群。起句比喻形容贵妃服饰如彩云,容貌如鲜花;第二句形容贵妃的艳丽和光彩;第三四句更深一层说像杨贵妃这样的如花似仙,只能在玉山看到,或应在月光下于瑶台中相遇。构思精巧,想像奇妙,比喻妥贴。

第二首写贵妃的得宠胜过巫山神女和赵飞燕。首句用带露凝香的牡丹花象征杨贵妃;第二句用楚王和巫山神女相会的梦境衬贵妃被玄宗宠爱之深;三四句写赵飞燕堪称绝代佳人,却靠新妆专宠,衬托杨贵妃的天姿国色。

第三首从正面描写唐玄宗对贵妃的宠爱。前两句突出地写玄宗对名花和杨贵妃的深爱及其欢悦的神态。后两句进一步写名花和美人的作用是消解玄宗的春恨春愁。

这三首诗并没直接写贵妇的形象,而实际上却句句都紧紧围绕贵妃美这条主线,可见诗人的才情之富。

玉阶怨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注解】

①玉阶怨:属乐府调名,述写“宫怨”的乐曲。

②却下:放下。水精:水晶。

③玲珑:清晰明亮的样子。

【赏析】

这首短诗描写一个女子盼望、思念之情。深夜了,她仍久久伫立在玉阶上,以至露水沾湿了罗袜,终因寒意袭人,无奈地回屋放下帘子,但仍不能入睡而独自凝思仰望秋月。题为“玉阶怨”,但通篇无一怨字,而是通过形象本身的细节描写,怨意深藏其中。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注解】

①诗题一作“夜思”。

②举:抬。望明月:一作“望山月”。

【赏析】

这是一首远客思乡的诗。前二句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写出了深秋明月既明亮又寒冷。同时烘托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和旅人的寂寞情怀。三四句写游子望月怀乡,长夜难眠的乡思,深情挚意尽在不言中。笔触清新朴素,构思细致深曲,耐人寻味,百读不厌。

img23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注解】

①燕:今河北、辽宁一带,为唐代东北边防要地,诗中征夫所在地。

②秦:指现陕西省境,诗中思妇所居之地。

③帏:帐。罗帏:丝织的帐子。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少妇愁情的诗。开头二句即以相隔遥远的燕、秦两地的春景起兴。思妇触景生情,产生“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的感情。在这种心绪下春风还无端吹来,思妇不禁申斥道:“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进一步表现了思妇相思愁怅的深情。全诗婉曲动人,形象地表现了思妇复杂心理活动和情感。

子夜吴歌(选一)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注解】

①捣衣:洗衣时用棒槌在砧石上捶打。秋天到来,出征将士的家属都在准备寒衣。

②玉关:即玉门关。

③良人:指丈夫。

【赏析】

此诗是李白乐府组诗《子夜四时歌》中的第三首。写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千家万户捣衣声声,传出妇女多少哀怨,秋风阵阵,寄托了怀念出征将士的深情。结句是闺妇的期待,也是征人的心声。这首诗风韵天成,情景交融。

秋浦歌(选一)

其十五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注解】

①秋浦: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李白漫游到此,写了组诗《秋浦歌》十七首。

②缘:因为。个:如此,这样。

③秋霜:形容头发如秋霜般白。

【赏析】

诗人创作此诗时已五十多岁,壮志未酬而人已老,怎能不倍加愁苦。首句极度夸张的手法写愁,渲泄了积蕴极深的怨愤和抑郁。次句,紧承上句,愁生白发,发长愁更长!其悠长的韵味,体现了诗人非凡的艺术造诣。此诗以奔放的激情,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塑造了诗人自我的形象。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解】

①踏歌:以脚步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

②桃花潭:在今安徽省泾县。

【赏析】

汪伦是李白的一位朋友,曾邀李白到家中做客,当李白乘船将离开之时,汪伦赶来相送,李白遂吟此诗赠别。此诗前二句是叙事,后二句抒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为结句预伏了一笔。结句“不及”二字出语纯朴自然,情真意切,表达了友人之间真挚的情意。语言生动而形象,空灵而有余味。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注解】

①天姥:山名,在今浙江省新昌县。

②瀛洲:传说中的海上三座神山这,另两座是蓬莱、方丈。

③拔五岳:超出于五岳。五岳:我国五座名山。掩赤城:掩盖了赤城。赤城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境内。

④镜湖:又名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县南。

⑤剡溪:在今浙江省嵊县南。

⑥谢公宿处:晋时谢灵运游天姥,曾在剡溪投宿。

⑦谢公屐:谢灵运所穿的特制登山木鞋,鞋底安着活动的锯齿,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则去后齿。

⑧“熊咆”句:有如熊咆龙吟,使得出入于深林层巅的山中游人为之战栗而惊恐。

⑨列缺:闪电。霹雳:雷声。

⑩金银台:神仙所居的宫阙。

⑪云之君:云神,这里泛指从云中下降的群仙。

⑫白鹿:传说中仙人的坐骑。

⑬摧眉折腰:委屈自己,小心伺侯别人。

【赏析】

这是一首通过名山仙境表达憎恨黑暗现实,蔑视权贵,渴求光明自由的记梦诗。是李白在东鲁将游吴越时所作。诗中将神话传说和实境奇幻地交织在一起,于虚无缥缈的描述中,寄寓着现实生活。抒发了诗人对光明、自由的热情向往,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恨和对权贵的极端蔑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捍卫人格独立和尊严的个性追求和反抗精神。诗作句式变化多端,错落有致,声调抑扬顿挫,笔随兴至,才思横溢。

img2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解】

①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

②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省武昌。

③烟花三月:指江南春天田野上常有迷茫的雾气,古人称为“烟花”。扬州:古称广陵。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写了诗人对朋友无限依恋的感情。全诗语言清丽,气象开阔,第一句点明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写送行的时令和被送者将去的地方。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以烟花春色和浩荡无际的长江为背景,表达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展现了一幅意境开阔,色彩明丽的惜别画。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解】

①郭:外城。

②蓬:蓬草。枯后随风飘荡,这里比喻远行的友人,也是自喻。

③“浮云”句:以浮云喻远游作客之人飘忽不定,这里指友人。

④萧萧:马鸣声。班马:离群之马。班,别也。

【赏析】

这首送别诗是诗人政治上失意之时所作。全诗通过环境景物的烘托、气氛的渲染,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挚情。首联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的极为工整的对偶句点出告别环境。第二联具体写离别的深情。第三联巧妙以浮云、落日作比,衬托这对分别的友人充满惜别的情意。结尾以班马萧萧烘托离别的气氛,情意宛转含蓄,使自然美与人情美水乳交融,耐人寻味。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

①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

②楚国:泛指今湖北省及周围地区,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土地。

③“月下”句:说船轻快地顺流东下,直到月亮就像飞镜一样向西坠下去。

④怜:爱。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青少年时生活在四川,对蜀地怀有深厚之情,故称四川为故乡。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东下,远渡荆门所作。首联指的是这次壮游。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形象地描绘了船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壮丽多姿的景色,蕴藏着诗人的开阔胸怀和奋发进取精神。“月下”、“云生”二语想像奇妙,历来被称为不朽的佳句。结尾缘江水而生发遐想,在故乡水送行的深情祝愿中,化为对故乡水的眷恋和对大好前程的憧憬。全诗意境深远,风格雄健,形象壮美瑰丽,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解】

①天门山:指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的博望山和梁山,两山夹江对峙有如天门。

②楚江:流经今湖北、安徽一段的长江为楚江。

③“孤帆”句:早晨日出东方,孤舟从水天相接处行来。宛如来自太阳升起的地方。

【赏析】

这首诗把天门山特征、地势、色彩以及耸立长江两侧山水相连的壮观,勾勒成一幅美丽的山水诗画呈现在人们眼前,诗作构思新颖,气势磅礴,把两岸青山突兀而起的挺拔姿态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红日、白帆、青山、绿水相互辉映,给人以领略不尽的美感。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img25

【注解】

①宣州:在今安徽省宣城县。校书:校书郎的简称,负责整理国家图籍的官吏。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②蓬莱文章:原指东汉贮书库“东观”,因其所藏皆为幽经秘录。又传说神山蓬莱俱藏仙府秘录,故称东观蓬莱。建安骨:是指汉献帝建安年间,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为代表的作家,其作品风格苍凉劲健,世称“建安风骨”。

③小谢:指谢朓,因其生在谢灵运之后,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朓为小谢。他是南朝齐梁时代的“永明体”诗人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这里李白以小谢自比。

【赏析】

本诗是天宝末年李白游宣城时饯别李云所作。诗开门见山,抒发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烦忧苦闷。所以秋日登上高楼,望长风飞雁,尽情酣饮,纵古论今。“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前句指李云的文章,后句自比谢朓。然后说自己、李云和谢朓都有欲上青天览明月的逸兴壮思,却难以实现,所以“举杯消愁愁更愁”。全诗虽写愁苦沉郁却洋溢着豪迈奔放,慷慨悲凉的情怀,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解】

①金陵:今江苏南京市。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元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因筑此台。

②吴宫:三国时孙吴所建宫殿遗址。

③晋代:指东晋南渡后建都于金陵。衣冠:指当时的豪门世族。

④三山:在今南京西南,因有三峰故名。

⑤二水:因秦淮河由金陵城流入长江,白鹭洲横其间分为二支。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李白被排挤,离开长安漫游金陵时所作。首联写凤凰台的传说,凤去台空,发出了人世沧桑、宇宙永恒之叹。颔联以吴宫花草、晋代衣冠形象描写兴亡变迁。颈联描写大自然的壮美景观,尾联慨叹“浮云蔽日”,表达诗人政治上的失意,对杨国忠等奸佞忌贤妒能的愤懑。诗中把眼前景物、历史典故和自己的独特感受交织在一起,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怀。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解】

①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紫烟:日光照射水气反映出紫色的烟雾。

②前川:一作“长川”。

③九天:指天的最高处。

【赏析】

这首诗描写庐山香炉峰瀑布。诗人以明快的语言,多彩的画笔,短短二十八字就将庐山瀑布;隆观、雄伟的景色,呈现出来,“生”、“挂”、“下”、“落”等字化静为动,表现出倾泻的瀑布遥看中的景象。“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夸张和“银河落九天”的比喻,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月下独酌四首(选一)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解】

①独酌:一个人喝酒。

②将:偕,同。

③相期:相约。邈:高远。云汉:银河,天上。

【赏析】

本篇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直接抒发了孤独寂寥的苦闷感情。“明月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诗人因为世少知音,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相与共饮,以破岑寂,驱遣内心的苦闷。“永结无情游,相邀邈云汉”,还要和他们永结为好友,相约在上天仙境会见遨游。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孤傲与寂寞,以及对污浊社会现实的不满,对光明、自由的强烈向往。诗作构思新奇,想像独特,遨月对影,千古绝句,感人至深。

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注解】

①洛城:即洛阳。

②折柳:指《折杨柳》歌曲,属乐府调名,《折杨柳》大多歌唱离别之情。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思乡之情的诗。首二句写笛声不知从谁家飞出来,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打动了许多听者,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第三句“折柳”既指曲名,又暗示离别。“何人不起故园情”,似在说别人,其实激起故园情的正是诗人自己。这首诗笔触自然而真切,情感细腻含蓄。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img26

【注解】

①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晋代诗人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也常在此山吟诗。

【赏析】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载秋,作者已五十三岁,仍四处漂泊,怀才不遇。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诗的前二句写景,却道尽了孤独,后二句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说人世的“无情”。只能超凡脱俗地和大自然对话,表现了诗人清高冷傲,孤独寂寞的心绪。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解】

①朝辞:早上辞别。白帝:白帝城,故城建筑在今重庆奉节东,长江北岸的白帝山上。

②江陵:宁县。

③轻舟:轻快的顺水船。

【赏析】

唐肃宗乾元二年,李白因永王事件的牵连,被判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时遇赦。本诗便是诗人遇赦后乘舟东还江陵时所作。诗作描写作者遇赦后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愉快心情。全诗写景抒情融汇自然,妙在把迅疾的舟行和两岸的风物溶为一体,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猿声啼不住”和“轻舟已过”相互映衬,描绘出一幅极其雄伟奇丽的山河图画。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解】

①金陵:今南京市。酒肆:酒店。

②压酒:压酒糟取酒汁,意即用新酿的酒款待客人。

③子弟:与父老相对。指年轻人。

④欲行不行:要走的,指自己;不走的,指金陵子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尽情欢醉的送行场面:满庭美酒飘香,美丽的酒店女主人含笑斟酒,一群年青人热情相送,围着客人殷勤劝酒,乡土味十分醇厚。结尾发问,以流水比别意,情深意长。全诗本色自然,用语明白如话。表现了作者豪放旷达,四海为家的浪子情怀。

怨情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注解】

①深坐:犹久坐。颦:皱眉。蛾:通“娥”,美好的意思。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少妇盼望爱人归来不得而哀伤怨恨的诗。由卷帘独坐,到久坐凝望不见情人而皱眉伤心流泪,层层深入地刻画出少妇神情变化和强烈的哀怨。结尾一句却故设疑问,更耐人寻味。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选一)

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解】

①肃宗乾元二年秋,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时与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五首七绝记其事。

②耐可:是否能,假设语气。

【赏析】

这首诗借景抒发怀才不遇的无奈心情。首句写景兼点出季节与泛舟洞庭事,“耐可乘流直上天?”深叹上天之无望,实指回归朝廷之无期。后两句写泛舟湖上饮酒之乐。“且就”暗写洞庭月色之美,“赊”字将自然人格化,想像奇特,用词独道,于雄豪中包含着凄戚,旷达中流露出悲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