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找寻自己的瓦尔登湖

宁静的力量——清华学子感悟《瓦尔登湖》 作者:史宗恺


找寻自己的瓦尔登湖

人文学院

李殊凡

当第一次听说邱勇校长赠给每一位清华新生的图书是大名鼎鼎的《瓦尔登湖》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高二的时候就被文艺青年们的书评吸引,买过这本书。但仅仅读了十几页就昏昏欲睡地放下,再未曾翻阅。这是一本极安静的书,安静得让人困倦;这是一本极晦涩的书,晦涩得让我不知其所云。再次翻开这本书,压力当真是极大的,很怕自己二度半途而废。

阅读《瓦尔登湖》,是清华新生录取后的第一件事。于是,与曾经随意地搁置不同,这次,我甚至仔细阅读了译序。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在你的心静下来以后,你就会思考一些什么。”我选择在黄昏阅读,当夕阳西下晦暗了一日的喧嚣;在深夜阅读,当繁星东升映照一空的寂静。我发现自己真正地读进去了,思考了。不同于往日读书的走马观花,读《瓦尔登湖》,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吸引,它需要我读一句就思考一句,慢慢地读,慢慢地思考,慢慢地品悟。

我想,这就是读《瓦尔登湖》的第一大收获。当今信息化时代,当碎片化阅读成为主流,当小说成为人们本就少之又少的阅读的主要内容,我们很少能,更不愿意,去劳神费力地读一些需要思考的文字。作为一名青年学子,尤其是人文学院的学子,这是万万不可的。这本书首先提醒我,作为一名人文人,我太需要减少快餐阅读,太需要减少各种综艺电影电视剧的“摄入”,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一些真正精神饕餮——那些需要眼脑并用,不断思考,不断沉浸的经典书籍。

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我开始进一步思考梭罗式的生活,梭罗式的思维方式。

那个时代,是风起云涌的工业革命时代。当大烟囱日夜不停地排放黑烟,人们陶醉地呼吸工业文明的“芬芳”;当流水线轰隆隆地生产出大批量廉价的工业制品,人们兴致勃勃地开拓市场,赚取财富;当各类吊车马不停蹄地建起越来越高的摩天大楼,人们一窝蜂地离开耕地,涌进城市。而梭罗,却一个人,离开工业社会,走回田园,走向瓦尔登湖。因为,他觉得,只有孤独,才能思想。

当代的中国,不也正像是那一百年前的美国吗?从北京到广州,从上海到深圳,多少这样的社会人——他们早晨六点半准时起床,七点钟跟着人潮机械地涌入密不透风的地铁,八点钟走进自己的格子间,不断重复那些做过了千百次的劳动,然后下午五点钟又跟着人潮涌进地铁站,挣扎着回到家,最后疲累地躺在床上,玩着电子产品直到睡着,准备迎接下一个黎明六点半。蜗居、格子间、地铁的铁皮罐,我们被自己囚禁在这种一成不变的生活中,然后一边抱怨生活的单调,另一边又被社会的齿轮卷携,无法自抑地转动,从不敢停留,也从不曾思考。“除了做一架机器之外,他没时间来做别的。”

我究竟是谁?这些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我为什么非要奋斗在闹市的一隅成为一名生活无虞的白领?我为什么不能去隐居,去过一种极简的生活?大家有曾经停下来,哪怕只是一次,思考过这些问题吗?

我们想要的真的太多,我们想吃美食喝美酒,想住豪宅拥娇妻,想进入奢侈品店随心所欲地买买买。我们拼尽全力,去工作,去挣钱,以求得有朝一日能过这种理想的生活。却从没有想过,这究竟是你想要的真正幸福,抑或是旁人期许你获得的所谓“幸福”。

正如书中所写,“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底下,甚至都隐藏着一种凝固的、不知又不觉地绝望。两者中都没有娱乐可言,因为工作之后才能娱乐。”有些人一再强调,如果没有拼命工作挣来的钱,如何生存?如何养家?如何负担起生活的责任?

当今社会,对于《瓦尔登湖》,对于梭罗的生活方式,有许许多多批判的声音。有人说梭罗不需要供养父母,也没有妻儿需要养活,他可以通过写作赚得生活所需的一切,然而我们不能。有人说,如今的中国,哪里有一片安静优美的瓦尔登湖,哪里有一片绿荫,一湖幽静,只有无穷无尽的人潮,无穷无尽的喧嚣,甚至无法安放一张宁静的书桌。有人说,梭罗式的生活是那样的理想化,这诚然需要勇气,但更需要才华,一个庸碌之人即使拥有梭罗的一切,但只能对着湖水闲得发慌,却写不出《瓦尔登湖》这样的传世巨作。

但是我觉得,《瓦尔登湖》所代表的绝不仅仅是梭罗在湖边拥抱自然的宁静生活,而是梭罗经过自己的思考,坚守本心,选择他想要的人生。他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有活过。”

你也许是隐遁山林的高雅隐士,抑或只是在闹市中穿梭忙碌的普通人,哪一种生活更好呢?哪一种生活更高尚,更伟大呢?我无法评价,也没资格评价。我只想说,我们应该去思考——思考我们真想要过哪一种生活;思考我们真正想要得到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思考我们是不是可以用更加多元的方式去活着,去评价别人的活着。既不被市场经济时代盲目的拜金主义所绑架,更不必非要反其道而行之,过一种寡淡的归隐生活。

我时常问自己一些问题,可能听起来有些神经兮兮。我日日辛辛苦苦、早出晚归,究竟是为了什么?我挣扎着困倦的双眼,坚持着清醒听课,意义在哪儿?我可不可以就此双眼一闭,梦游天外?我可不可以不用不断努力,争取做一个越来越优秀的人?如果有一天我终将逝去,身归黄土,不复存在,那么,我过怎么样的生活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以前,我往往无法得到答案,并为此痛苦。但现在,我想,也许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应该不断地反省,反省自己的每一个决定,反省自己的生活,反省自己价值和意义。让生命里的每一个抉择不仅仅只是浮于表面的利益得失,让生命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厚重。

帕斯卡尔将人比作一根脆弱的苇草,却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正是由于它,而不是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我在深夜的一片宁静中思考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因为,只有不断地思考,我才会不断接近真理,或者说真正的内心,找到属于我的瓦尔登湖。

0047-0013

作者简介:

李殊凡,女,来自天津市,毕业于南开中学,2016年考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曾获《瓦尔登湖》新生演讲比赛优秀奖。

母校寄语:

这是一个轰隆隆的机器驱赶着人类转动的大工业时代,我们被纷扰的利益裹挟,无法控制方向。一百年前,梭罗选择了离群索居,找到了属于他的宁静湖水。他觉得,只有孤独,才能思想。那么,在无穷无尽喧嚣中的你,可曾想过,你的瓦尔登湖在哪里?

愿每一个南开人,都能怀揣一颗公能之心,在偌大的世界,找到自己的瓦尔登湖,无愧于自己、母校与社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