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篇之言

唐诗象味 作者:许斌 著


开篇之言

用了整整三年时间,将十五册一万二千页二千二百位诗人所作九百卷四万八千九百首《全唐诗》读完的那一刻,心里的确沉甸甸的。看着堆在面前的那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没有理由不珍爱。无论是历史、文化、生活、习俗,还是政治、经济、军事、社会,从任何一个方面来讲,这些诗歌都足以称得上是一座无尽的宝藏,更何况唐代本身就是我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一朝。

当然,既然谈诗,最好还是从诗的角度入手。我国是诗的国度,诗论著作灿烂辉煌,浩如烟海,华章锦绣,乱花迷眼。在这里,我们不去探究诗是否“言志”的本原,也不去探究它“兴观群怨”的功用,更不去探究其“雕龙”的大法,只去探讨一些“雕虫”的小技,以使愚钝如我者能在情动于中的时候,不至于被憋死抑或作泼妇状。

以此入手,本书既传承和总结了一些诗歌的基本常识,又涉及一些创作和鉴赏的“旁门左道”,而更多的则是,意于荆棘丛中辟出一曲小径,将自己闭门造车的些许体会拿出来,在供大方之家贻笑之余,也使那些浅陋如我者于性情激荡之时,能吟咏出一些有味道的长短句来。

必也正名乎!本书虽名曰“唐诗象味”,然并非出于正名计,也从未敢想过要拟定一个标准,进而以此为基础,对唐诗进行系统分类,因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也毫无意义。

本书所呈内容,大抵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唐诗的常识。首先,它的范围是全唐诗,以前和之后的尽量不涉及。其次,只讲诗,而避开其它,并且以近体诗为重点。其三,所谈为常识,即求全求浅,专业而高深的东西姑且不管。其四,不限于欣赏,不同于鉴赏,于两者之外,力求有助于亲自操刀;另一方面,重点放在“象”和“味”上。由象而味,以味立象。以此为本,罗列出四类十六种“剑法”,忝以小技雕虫,或有裨益。

虽然书中限定了唐诗这个圈子,其实不过是一个偷巧的权宜之计。实事求是地讲,以朝代和诗人所谓风格进行归类并不合适。因为无论哪个朝代都有好诗,并且朝代之间也有亲缘传承,不应该人为地去割裂。单就同一诗人来讲,也不可能只有一种风格、情感和味道,人的情感必然呈现为复杂的层面和交织的状态,性情也不会单一,而以此成诗自然也会有不同的味道。譬如李白,除了旷达也有阴柔(如《长干行》),杜甫除了沉郁也有欢快(如《百忧集行》),岑参除了苍远也有悲思(如《暮秋山行》)等。更不用说,除了主体各异,还有客体的多样化以及读者的不同。

单就体制而言,唐诗庞杂繁复,前承古风、乐府,后启律诗、杂言,抒情、说理、叙事、写景不一而足,蔚为大观。全唐诗九百卷,从时代上看,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其中南北朝及隋朝也编入初唐一部分,原因是那些人进入了唐朝。五代十国(闰唐)也编入了一部分,因为那些人在唐朝生活了较长时间;从作者上看,上自达官,下至隐逸,甚至包括释道神鬼,可以说三教九流,五行八作,林林总总,形形色色;从传承形式上看,文士笔述,民间口传,遍地开花,绚丽多彩。从诗体上看,除了那些可以诗的“正品”之外,也有谐谑、谶记、题语、判、歌、谣、词、酒令、占辞多种形式,但不包括赋、颂、铭、赞、箴、述、戒、祭文等文体,因为习惯上将它们视为文,而不视为诗。

就风格而言,唐诗也是绚丽多姿、仪态万千,有的行笔苍古,体势开张;有的暗藏幽怀,运笔内敛;还有的雍容华贵,中正平和,等等。这些风格无所谓哪一种更佳,哪一种低下。李白旷达豪放很浪漫,杜甫沉郁顿挫也震撼,李商隐幽微晦涩亦别有一番味道。

就题材而言,唐诗多为感物明志,落第悲戚,怡趣山水,唱和应答,羁旅思归,托寄神道,宫廷绮丽,怨妇春情,边塞高风,古道热肠,怀古伤今,讽喻嘲刺,幽微暗伤等。这些诗千变万化,纵横捭阖,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每一角落,共同构成一部五彩缤纷、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就诗品而言,有的诗以体势取胜,如杜甫;有的诗以意境取胜,如岑参;有的诗以炼字取胜,如贾岛;有的诗以性情取胜,如李白;有的诗以高古味道取胜,如刘长卿,等等。品诗要尽量做到不以名论,不以诗论,不以偏概全。诸葛谨慎,吕端大方,纵然是猛张飞,也有粗中有细、流风回雪的瞬间。

总之,不妨这样看待此书:它首先为大家了解全唐诗打开了一道门缝;其次,它也为读者自己表情达意提供了一个通道。当然,我们也完全不必被其约束,禁锢了情思文气的灵动,因为除此之外或许还有更多更好的表达方式,譬如于情人,扑上去捶打,忘情拥抱,抑或凝眸相对,梨花带雨,皆为情之所至,并无定式。无语折身,渐行渐远,亦不失为百媚千秾、风情万种的美!

二〇〇八年十二月十九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