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
官员的旧称是老爷、大人。建国初期叫干部,现如今谦称公务员。
称呼不仅仅是称呼,也代表着观念的变化。“干部”和“公务员”是外来词,都是西方资本主义产物。“干部”一词来自法国,也有一种说法是转译于日语。“公务员”一词来自英国。这两个词被我们使用后,意义是有区别的。干部是计划经济,公务员是市场经济。老爷和大人是我们的国粹,官老爷的观念千百年来已浸入国人的血脉里。官员的另一个旧称叫“父母官”,当官者就是主宰衣食的父母,在单位里,上级不仅仅是领导,还是长辈、恩师,是定前程的命门。领导要是叫下级一声兄弟,这人就惨了,会一辈子豁着去卖命。下级通称“手下”,“手下”这个词听起来就让人心悬,让人联想“手下留情”、“手提把抓”一类的词,总之是掌控不了自己命运的主儿。汉语里有两个词与此有关,一个是“主意”,一个是“主心骨”,一个人的心思和想法不是你的,是你主子的。宋代有一个官员,衙门里有两个部属闹不团结,他在日记里引述范成大的诗记述此事:“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以前的国道叫官道,普通话叫官话,官员办公的地方叫官府。江南有些地方有一种筷子,比小指稍细些,但比家用的稍长,木质好,沉甸甸的,吃饭夹菜很不方便,是以前官府的宴席用具,现在这东西的名字还叫官筷。官员的衣服叫官服,住的房子叫官邸,鞋叫官靴,帽叫官帽。官员外出公干讲究官仪,什么级别享受什么仪仗,两人轿,四人轿,或八抬大轿,比现在官员配汽车规范多了。明朝的重臣海瑞任职苏州府,他搞改革,不顾及官仪,一个人外出骑着马,还有一种说法是骑驴,前边仅有一个跟班举着牌子开路,牌子上书:逥避。同僚的意见很大,四处放风,夸说海大人高节自守,且如何如何视富如仇,吓得苏州城里的富商跑了一半。海瑞任职内,苏州府的税收连年锐减,当年江南的税收占着国库的一半。宰相张居正坚持不下去了,不得已请海瑞改履他任。
官当的长了难免有官态,正襟危坐,不苟言笑,拒人一里之外的模样。说话带官腔,官腔就是不说囫囵个的汉字,说“嗯喔呀”的拼音字母。佛经里有一个词,叫“增上慢”,慢心是自以为是,增上慢就是慢心把本心盖住了,自以为是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
以前的官好做,多念几本书,会考试,再写一手差不多的文章就够了。能破几个棘手的案子就是好官。如果再秉持公正,替穷人说些话,见平头百姓多给些好脸色,就有人敲锣打鼓地送“爱民如子”的红匾。东汉的张仲景任长沙太守的时候,业余爱好中医术,经常在衙门的公堂里给人看病,不仅名重一时,也成就了累世的口碑,被尊称医圣。现在中医坐诊叫“坐堂”,就是对他的纪念。
老百姓对官员最大的期望值是“清官”,仅有精神要求,没指望过弄些致富政策出来。过日子遇到难场了,走的是另外一条路。缺钱了敬财神,有病了烧香拜菩萨。另一条路上也是个体系完整的官场,每一座山有山神,每一条河有河神,门有门神,灶有灶王爷,乡村有土地,城市有城隍。城隍庙是阴曹的地方法院,城隍一般由当地死去的大员担任,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在《红楼梦》里就做了城隍。担任城隍的大员生前本事不宜太大,太大了阎王也敬而远之,当然口碑太差了也不行,阎王爷也好面子,做个庸常太岁最合适。鬼城名山上还有黑白无常二神,俗称无常鬼,是捉魂摄魄的使者。白无常是笑面虎,头上戴着长长白白的官帽,比饭店大厨的再高些,帽子上有书法:“你也来了”。黑无常凶神恶煞,长帽上也有书法:“正在捉你”。此外还有各路散仙,散仙神通广大,能力非凡,只是暂时官位没有出缺,不好安排,如同现如今的调研员和巡视员。
那边的官场在管理上应该很有一套,因为至今没有听说过那边闹宫廷政变、官员任职时的匿名信,以及小鬼静坐罢工一类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