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次看见大海

纸上风景 作者:何小竹


第一次看见大海

内陆的人对大海总有一种本能的向往和诗意的想象。1998年去深圳,本来准备去海边看一看的,结果不知什么原因没去成,而是到了相邻的珠海,才实现了这个“第一次”的愿望。

我和杨黎是被昔日的诗友宋词和朱凌波从深圳徐敬亚、王小妮夫妇的饭桌上拉去珠海的。宋词在珠海某报社供职,而朱凌波那一年因股市失意与其夫人隐居在珠海,夫妻双双正尝试着做一个自由撰稿人,看能不能靠写字养活自己。凌波的夫人说,珠海这地方清静,节奏慢,很适合写作。

珠海的清静在我们抵达的当天就体会到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车辆极少,行人极少。我们坐在街边的小食店饮茶,看着偶尔才有一辆汽车经过的街道,杨黎感叹地说,这是白天啊?我感觉像是梦境一样。的确,即使是1998年的成都,这样“冷清”的街景,至少要在午夜以后才会出现。也难怪珠海的出租车司机要抱怨,说在珠海挣不了钱,而这么稀少的人流量,都是因为珠海一开始就制定的环保建市的政策,拒绝了那些有污染的制造企业。这样一来,便让中山和东莞占据了“发展”的先机,财富都到那边去了,当然污染也到那边去了。

当天,在二位诗友的陪伴下,我们游览了整个珠海市区,感觉是,整个城市的建设,包括街道、海滨大道,以及体育场馆、机场等公共设施,都十分超前,其容纳量超出现在城市的需求。我开玩笑地说,这是一座虚位以待,给未来准备的城市。当然,我无法去说服出租车司机,你现在苦一点,但将来你和你的儿子会享受到这种环保理念带来的红利。因为,对于一个要养家糊口的出租车司机来说,羡慕相邻城市(如深圳、广州)同行的收入,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只是这里的一个过客。

当宋词听说我35岁了还没看过大海,便将晚饭安排在了海边的一个海鲜餐厅。下午五点半,站在餐厅的阳台上,我眺望着向往已久、想象已久的大海,半天说不出话来。毕竟,“大海”两个字此时终于变成了“实物”,我的心情自然是万分复杂的(尤其考虑到还是在35岁的高龄经历这样的人生第一次)。但宋词却以为我不说话,是一种失望的表现。只见他走到旁边来,搓了搓手,十分抱歉地说:“这个海的颜色黄了一点,不太像海。”我马上说,很好了,大海就是大海,长江根本没法比。这个事情后来我写了一首比较长的诗,标题就是“看见大海”。为了让我对大海的认识更加充分,或者说,更加真实,凌波的夫人还提议我们饭后去海滨浴场游一游。于是,吃完了海鱼海虾之后,我们真的去了海边,扑进了大海。小学课文上就说过,海水是咸的或涩的。于是,我偷偷地喝了一口海水,以证实这个儿时获取的知识。教科书上还说,海水的浮力超过淡水。于是,我又仰躺在水面上,果然,无须多余的动手动脚,身子都能自如地悬浮在水面,轻易沉不下去。

十多年过去了,我没再去过珠海,也不知道珠海的出租车司机是否还在抱怨没生意可做,只知道,宋词还在那家报社,生活富足而悠闲,并写起了旧体诗。而朱凌波夫妇听说只在那里待了三个月,便离开了,原因是,珠海虽然适合写作,但写作根本养活不了自己。两人算了一下,每月共同的稿费收入接近三千,但一家人的开销(房租、水电、吃喝)却远远超出三千元。也就是说,他们在珠海过了三个月入不敷出的生活,终于被迫放弃了写作为生的计划,重返商海了。

附记: 在编这部稿子(2014年)的时候,朱凌波已是北京著名地产金融专家、亚太商业不动产学院院长。宋词仍在珠海,据说还在写旧体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