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

黑峡 作者:黄石林


6

黑峡一地宽广几何?纵深若干?茫无可考。要知道,在这些边远之地,交界之区,乡一级的行政单位所领有的地域从未有精确的范围。名义上的一个乡,也许有平旷之地的一个县,甚至几个县的面积那样大。复杂的地形地貌,绵密的原始森林,都使人无法探清其地界边沿。

而进入黑峡地域,唯见巉岩绝壁,飞瀑深潭。其间风啸长谷,雨洒密林,猛兽出没,险象环生。这种种景象,使初来乍到之人望而生畏,毛骨悚然,觉得其境深奥莫测,危机四伏。

兼之,关于黑峡一地的种种传说,或载其一鳞半爪于方志,或流传其星星点点于各民族之文献,或口碑其轶闻怪事于村夫野老,又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其实,先秦之时,入蜀的主道并非金牛道,而是由陇进入白龙江流域,经沙洲、青川,再由嘉陵江或涪江流域到达盆地中心地带……白龙江上游丰富的地层资料,包括著名的青川木椟及大批先秦墓葬的出土,充分证明了这一事实。而黑峡一地恰恰经过这一要道。

传说,远在战国前后,有一支巴人的队伍在与强秦和蜀人的斗争中失败,溯嘉陵江、白龙江而上,历尽千辛万苦到此,一度又繁衍强盛起来。他们据黑峡之险而称雄数十载,至今,他们遗留的船棺葬、柳叶剑、斧、钺、戈、矛以及圜底釜、豆、壶等文物,在黑峡外围地区还时常被考古者发现。

而在那些兵器、文物之上,錾刻、浇铸出天书一般的虎纹、手纹、心纹、花纹等纹饰,即所谓的巴蜀图语,至今仍令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们争论不休,莫衷一是。

魏晋南北朝时期,被我国史学家所称的“五胡十六国”,它指的是以前秦苻坚等为代表的氐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曾共同建立过的十六个国家或政权。然而,当时所谓“五胡”,即匈奴、鲜卑、羯、氐、羌这五个少数民族。他们加上汉族,实际上共建立了二十二个以上的政权或国家。由于传统的史学观点所限,北魏的崔鸿在其所著的《十六国春秋》中,只记载了其中的十六个政权。

在这一历史时期,曾经于川、陕、甘地域,存在一个南北朝时期举足重轻的氐族杨氏所建的仇池国政权。这个政权,存在的时间较长,分布的地域较广。自汉建安元年(196年)起到梁成圣元年(552年)达356年之久。而杨氏政权当时所据有的地盘,正当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四川的西北部地带,处于川、甘、陕交界之地的黑峡,当时正位于这个强盛地方政权的核心地带。

可不要小看这一时期的氐族政权。氐族统治者崭露头角,先后曾建立了三个政权。其一是前秦的符氏,其二为后凉的吕氏,其三方为仇池的杨氏。著名的淝水之战的前秦,在公元383年时,为氐族建立的中国北方强大的统一政权的苻坚,发起了吞并南方东晋的侵略战争。淝水之战最后前秦为东晋谢石、谢玄所败,是我国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的典型,留下了诸如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这三个氐人所建的政权中以仇池杨氏存留最长。它以甘肃的仇池为据点,先后归附前秦、后凉,在这两个政权消亡之后,又割据一方,强盛一时。

又传说,唐末时期,王朝的官兵与绿林好汉们反复于此鏖战,不是官兵们据此养精蓄锐,重整旗鼓,就是好汉们据此啸傲山林,以图大业。而唐末五代至宋初到元末,这里曾一度平静、安乐。那是因为中原混战,蜀中杀戮,交通要道,平旷富庶之地悉为兵燹战火所笼罩,川、甘、陕的各族民众纷纷藏匿于此,他们在黑峡周围的山间谷地、冲积平原上开荒种地,筑城经商,兴造寺庙宫观,营建宝梵浮图……

大明统一天下后,有人于此伐木,竟在深山密林中发现一座偌大的寺庙,殿宇恢宏,廊房深邃……可惜拾级而上后,才发现这庙宇已是树生墙头,草拥屋面,玉阶破碎,丹墀塌坏。而一座宝塔已为狂风暴雨毁坏得歪斜剥落,呈现出一副行将倾倒的样儿了。

明末清初,黑峡这一地域更为散兵流寇及义军游民进退之所、出入之境。至今,在林中、山头,尚能发现当年的箭镞,锈蚀的刀枪,以及横陈悬挂的枯骨。据说,曾有一股势力颇丰的流寇携带大量的白银困于此地,散埋银两之后,试图以此为大本营,以待东山再起,不幸,军中突染麻风疫。这可怕的病疫迅速蔓延,使其溃不成军,终未走出黑峡。

清廷定鼎之后,曾派官兵围困其残部,用飞流火矢引燃山谷密林将其活活烧死,为的是不让其流出,传染麻风病于别处。于是,黑峡一地更蒙上一层冤魂野鬼、凶疠瘴疫之境的恶猛色彩。

时过境迁之后,许多穷困潦倒之徒,凶狠顽劣之士,耐不住白银的诱惑,冒着凶险贸然进山,试图掘银寻宝。然而,他们得来的不是迷失山林,就是沉尸黑潭,或惨遭杀戮,或落于兽腹……总之,似乎少有好运气降临在这一批批怀着希望,纷纷入山的人头上。

当然,如前所述,吸引人们冒死前往的,还有黄金。其中有许多金矿,或富集金沙的溪流滩头,或出露于垮谷塌洞……有勘查资料证明,这地域又是一个盛产黄金的金三角。而确切地说来,黑峡一地应该是这个金三角中最富集的矿脉处女地。

总之,黑峡是一个既令人毛骨悚然而又吸引人拼命前往的神秘之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