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与失
以上只不过是小说家的空想,时至今日当然不可能回到过去,一切重来。所以我的说法如今只是祈盼不可能实现的事情,只不过是发些牢骚。虽说是牢骚,但不妨想想我们与西洋人相比失去了多少。
一言以蔽之,西洋向着理所当然的方向发展才有了今天,而我们却遇到优秀的文明,并不得不吸纳它。因此,我们开始向着与过去数千年来发展至今的路途不同的方向迈出步伐,并因此遇到各种障碍与不便。假如我们没有接纳西洋文明,那么无论是五百年前还是现在,我们在物质方面或许并不会有进展。
若是现在去中国或印度的乡下,会发现那里的生活状况恐怕和释迦牟尼、孔子的时代相差不远。但是,他们仍坚持向着与自己本性相合的方向发展。虽然这过程缓慢,但是随着点滴不断地发展,说不定有一天会发明能够取代如今的电车、飞机和收音机的东西,且不是向其他文明借来的,而是真正属于并顺应自己文明的利器。
简单说来,看电影时会发现美国的电影与法国和德国的电影相比,其阴翳与色调的调性不同。且不论演技与角色,仅是在摄影这一层面,有不少体现出国民性差异的细节,即便使用同一种机器、显影液和胶片也会如此。所以我想,假如我们有自己的摄影技术,它会如何适应我们的皮肤、相貌和气候风土呢?即便是录音机和收音机,如果我们可以发明出这些,我们会制造更加符合我们的声音和音乐特长的东西吧。我们的音乐自古以来偏向内敛且注重情感,如果录成唱片,用扩音器大声播放,就会失去大半的魅力。
在语言表演方面,我们说话时声音小、话语少,而且最为注重“空间体感”注8,若是录进机器,“空间体感”便会消失殆尽。我们为了迎合机械,反而歪曲了自身的艺术。对西洋人而言,机械本就是由他们发展起来的,当然顺应着他们的艺术需求。所以我认为在这一点上,我们实在是失去了太多。
注8 原文为“間”,其释义繁多,可理解为节拍、时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空间距离等,结合本文主旨及后文,译为“空间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