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一塔湖图”
看到“一塔湖图”,你或许会问,写错了吧,是“一塌糊涂”吧?非也非也,此“一塔湖图”非彼“一塌糊涂”。
“一塔湖图”是对北京大学校园内三个著名景点的概括,即博雅塔、未名湖和北大图书馆。这三处常被视为北大的象征,燕园风光之精华,也多半蕴于其中。
多少年来,围绕着未名湖、博雅塔和图书馆,燕园里产生了很多美好的传说,也涌现出了很多巧妙的解释。
有人说,博雅塔是一枝硕大的神来之笔,而未名湖则是一方来自天池的巨砚,一代又一代的北大人挥动着这枝神笔,饱蘸未名之墨,共同书写了百年北大的辉煌历史,而图书馆则是北大百年历史的最好见证和保存者。
湖光塔影,可以说是北大校园最有代表性、最醒目的一景。博雅塔雄健挺拔,体现着北大人自强不息的阳刚之气;未名湖柔波荡漾,象征着北大厚德载物的阴柔之美。塔和湖,一纵一横,一刚一柔,一凸一凹,一阳一阴,一伟岸、一纤秀,一沉稳凝重、一欢快空灵。
图书馆这座知识的宝库更为这一塔湖图增加了许多知识的魅力。
一塔湖图,是北大最闪亮的一张名片,更是每个北大人心中北大精神的图腾。
博雅塔
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小丘,取隋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而成,在通州还有座与此相仿的燃灯古塔。
湖光塔影(吕凤翥 摄)
博雅塔有13层,高37米。中空,有螺旋梯直通塔顶,除基座外全是用钢筋水泥建筑,设计精良。据说当时的建筑施工单位因对工期估计不准造成亏损而倒闭,其建造不得不三易其手。当时燕京大学校园内的建筑都是以捐款人的姓氏命名,这座塔主要是由当时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晨光的叔父捐资兴建,所以被命名为“博雅塔”。
常有游客心生好奇,这塔是用来做什么的?又该从何处登顶?此塔有阶梯可登,只是不轻易开放。为何?大家有所不知,博雅塔并非寻常游玩之塔,而是一座水塔。
这道独特风景的存在,既是偶然,又是必然。
节日的博雅塔(杨森 摄)
1921年,未名湖一带成为燕大新校址,燕大校方为了解决全校师生的生活用水问题,于1924年7月在现在的水塔附近打了一口深井,此井深164尺,掘成以后水源丰沛,喷水高出地面十多尺,每小时流量达16000加仑。为了向全校供水,急需建一座水塔。
但水塔建成何样呢?若是平常样式的水塔,定然会煞了未名湖的风景。当时有人提议,在燕园的古典建筑群中应该建一座古塔式的水楼。古塔在中国古代多建于寺庙内,将其建于学校校园内是否合适,一时间成为当时热议的话题。后来燕大校方征集了社会各界的意见后,最终仿照通州燃灯塔修建了这座塔式水楼。因为燕京大学由三校合并而成,其中之一就是原通州协和大学。
时过境迁,在今天看来,当时一个颇有争议的建议,却成就了中国最高学府中永恒的经典。
博雅塔是一位忠实的守望者,它的坚持正是今日北大精神的灵魂所在。
它是那么安静,只是悄然地伫立着、观察着、思考着,在滚滚的历史红尘中,彰显出北大的淡泊与高洁。
校有博雅,塔有精魂。
未名湖
谈及北大之景,你最先会想起什么?想来多数人会答“未名湖”。
如果说博雅塔伫立的是一方圣土,那未名湖则是朝圣者求知的源泉。多少年来,这里吸引了一批批虔诚的贤哲,他们怀着景仰而来,带着神圣的思想火种离去,把北大的精神带往世界的各个角落。未名湖以宽阔的胸襟养育滋润了他们,他们也把未名湖的深邃带给了更多的景仰者,延续着美丽的传说。
如诗如画的未名湖美丽之中有神韵,这诗情画意的背后有一段有趣的历史。
未名湖一带在清朝乾隆年间是权臣和淑春园的一部分。淑春园是圆明园的附属园林之一,当时园中有一个大湖泊,湖中有一石舫和湖心岛。那也是和利令智昏、狼子野心的罪证之一。咸丰十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淑春园同被殃及。
湖心岛之秋(成立 摄)
未名湖
1919年司徒雷登任燕大校长后,于1921年从陕西督军陈树藩手中买下了这块宝地。在设计修建燕大校园的过程中,燕大校长对未名湖的旧景观进行了整理修缮,并增设新景,形成了今天的未名湖景区。
很多人都认为“未名”一名取得好,“未名”未名,反而让人记住了它。世人都知它的名,却不知它的意。据说,当时为未名湖取名时,提出了很多参选名称,但都不令人满意。有一年中秋之宴,众多教授在湖边聚会,席间国学大师钱穆先生一锤定音,直接以“未名”称之,各位教授连声称赞。后来侯仁之先生挥毫泼墨,书写下“未名湖”三字刻成石碑,永立未名湖畔。
在今天看来,诗情画意的未名湖,配上钱穆先生命名的“未名”二字,正体现了古来知识分子追求的心境:淡泊名利,宽容无争。同时,“未名”也为今天未名湖的象征意义涂上了一层饱满风华的色彩,一直被传为佳话,这一切竟像冥冥之中有所注定。
图书馆
如果没有未名湖、博雅塔,北大将会怎样?它可能是一个少了大量游客的北大,是少了一处师生休闲之地的北大。若没有了北大图书馆呢?那北大将不再是北大。
北大图书馆新馆坐落于未名湖南岸、旧图书馆东侧,与旧馆、大草坪相连,新馆由主楼、南配楼、北配楼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27000平方米,提供2000个座位,可藏书300万册。整座图书馆采用民族化建筑设计风格,内部采用计算机网络系统、光盘数据存储与检索服务系统、数字通信和音像设备、自动化安全监控等国际先进技术设计和系统。新图书馆落成后,新旧馆相连,总面积超过51000平方米,可容纳藏书650万册,提供阅览座位4000多个,是亚洲最大的高校图书馆。
北大图书馆的历史源远流长。1902年,京师大学堂藏书楼建立,是我国最早的现代新型图书馆之一。辛亥革命后,京师大学堂藏书楼改名为北京大学图书馆,它的存在使北京大学真正成为一个充满学术气息的高等学府。相比于未名湖、博雅塔等标志性景点,图书馆更能够代表北大的学术精神。
图书馆雪景(吕凤翥 摄)
最初北大图书馆是以地安门内马神庙的和嘉公主府梳妆楼为馆舍的;在蔡元培主校时期,图书馆迁入了沙滩红楼一层;1952年院系调整后,北京大学图书馆与燕京大学图书馆合并,馆藏规模扩大了一倍。
如今的北京大学图书馆旧馆在1974年建成,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由李嘉诚捐资的新馆建成,新旧两馆内有回廊连接,由此构成了完整的北大图书馆。
北大图书馆体现着北大不同的面貌。东面对着一排教学楼,是北大学术氛围浓厚的地点,每到上下课,人流熙攘;西面对着静园六院,也就是传说中的情人坡,一年四季,只要是好天气,便有三五成群的学生席坐草地,聊天、谈古论今,到了春暖花开时,还会有不少学生拉着风筝在园里奔跑,一派休闲景象;南面对着篮球场、网球场和第一体育馆,这里充满年轻的活力,另一标志性建筑百周年纪念讲堂也坐落在图书馆南面,每晚都上演着各类大型演出和文艺活动;往北,穿过通幽的曲径,便是那美丽而诗意的未名湖。
2011年夏季即将毕业的博士、硕士、学士席地而坐,听肖东发老师讲解北大风物
图书馆阳光大厅(殷帆 摄)
春天,图书馆被一片绿色包围,生机盎然,恍若穿过那片树林,等待自己的就是传说中的桃花源;夏天,图书馆是避暑的好去处,坐在阴凉的窗口,看着满眼绿色,听着叽喳鸟语,学术变成一种惬意;秋天,踏着满地金黄的银杏叶步入图书馆,去迎接收获的季节;冬天,白色的图书馆在层层积雪的掩映下格外动人,像一座巍峨的宝库,等待每一个人的到来。
图书馆是北大学子最常去的地方,或是翻开厚重的旧纸页查阅古籍,或是找一处安静的地方自习,抑或是在多功能厅的电脑前写着学期论文。图书馆给北大人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说不完的方便。
白天黑夜,春夏秋冬,图书馆都默默地伫立在那里,注视着每一个学子。想象一下,在一个明媚的早晨,呼吸着微凉的空气,在安静的校园中行走,来到图书馆,享受朝阳带来的温暖,该是何等的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