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大学生活

拥抱阳光:我和体育的故事 作者:于湘


我的大学生活

1993年夏天,当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着实兴奋了好一阵子。无意中,我成了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镇里第一个体育类大学生。

对一个农家孩子来说,大学录取通知书意义非凡。但对我来说也只能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能够跳出“农门”,算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儿。忧的是,上学的学费没有着落,这成了我上大学最大的一块心病。况且,父亲生病时借的钱还没有还清,现在,又要给本就经济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增加经济负担,我的心理压力很大。为了供我读大学,母亲和妹妹付出巨大,费了不少心思,吃了不少苦。

看着母亲整天乐呵呵的,忙前忙后地为我筹办“学酒”,通知亲朋好友的高兴劲儿,我亦乐在其中。快乐是可以感染的。或许,我手里这张大学录取通知书,给了母亲极大的心里安慰和精神鼓舞。自从父亲离开我们以后,我从没有见过母亲如此开心。办学酒前,我特地去了父亲的墓地,虔诚地跪在坟前,告诉他:你的儿子已经懂事啦!放心安息吧!

虽然我的经济紧张,但感谢师恩和感恩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还是必要的。在老家办完学酒,我咬紧牙关,在城里席开两围,邀请曾经帮助过我的老师和朋友们一起相聚,以示感激。陈临祎、胡竣森、谭文忠是主嘉宾,叶林、王国兴、张文军、王晓英等老师和朋友也在邀请之列,我第一次喝了许多酒。

灯红酒绿的大都市生活是迷人的,充满活力的大学校园生活是新鲜的。周围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语言五花八门,习惯稀奇古怪,学习参差不齐。想要和睦共处,相互包容十分重要。尤其是对武术系的同学得相当客气,因为个个意气风发、身手不凡……

我们进校的时候,成都体育学院是国家体育总局直属六大体育院校之一,后来划归到省属院校。成都体育学院中华武术系比北京体育大学武术系成立还早,是全国成立的第一个武术系,后来中华武术系更名为武术系。

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学生,应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而我在本该多读书的年龄,却因体育训练耽搁了许多好时光。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我发现有许多好时光任我支配,尤其是夜晚和假期。在大学里,学习的自觉性至关重要。比起宽广的运动场,奢华的武术训练馆(套路训练馆铺有红地毯,散打训练馆铺有绿地毯,擂台周边铺有厚厚的保护垫),明亮的课室,我更喜欢安静又舒适的图书馆。在大部分同学只求“及格万岁”(60分)的年代,我给自己拟定了一个十分苛刻的学习目标:各学科成绩平均分要达到80以上。

每次上文化课,我都是距离老师最近的一个。面对黑板中间,靠右侧第一个位置就是我的,从来没有人同我争过。我给漂亮有才的年轻语文老师,运动心理学刘樱教授,哲学导师谢茂祥教授,体育概论卢锋教授,体育史程大力教授,武术专家习云太教授、温佐慧教授、周直模教授、赵斌教授,奥林匹克研究易剑东老师等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大学校园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专业训练高潮迭起,笑声不断;文化课堂秩序良好,互学互助;擂台上血泪横飞,杀声阵阵;竞赛场里,你追我赶。

成都体育学院最棒的院系是运动医学系和武术系。运动医学是郑怀贤教授(参加过1936年德国柏林奥运会开幕式武术表演)一手创办的,经过一代又一代成体人发扬光大。武术系是中国十大著名武术家习云太教授精心创办的,全国散打冠军刘琦、首届武状元(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张继忠、胡志政等都是武术系的佼佼者,像第九届全国运动会太极拳冠军梁小葵,第十三届泰国曼谷亚运动会散打金牌获得者孙勋昌,就是咱们武术系九三级本科班的杰出代表。

通过交往和接触,同学之间相处融洽,我和同学们亦建立起了良好的伙伴关系。这个时候,已经不局限在本班、本系、本院,甚至扩展到其他院校。有时候,有人会找我帮他们完成作业;有时候,有人会求助我帮他们写论文;偶尔也会代替哥们儿写写情书;只要同学有需求,我亦十分乐意提供帮助,为大家服务。

我坚信,知识能改变人的命运。在大学四年八个学期里面,除了第一学期我获得二等甲级奖学金以外,之后的每一个学期,我都能够凭优异的学业成绩获得一等甲级奖学金。每一次领到奖学金,我都会和同学一起去东校门外的武侯大街“嗨”一顿,喝上几瓶啤酒。

刚进校的时候,我在专科班学习。两年之后,我以优异的文化成绩、精湛的专业技术、良好的人际关系,成为成都体育学院建院四十年来,第一批在校学生直接“专升本”的优秀学生。那一年,总共有三个人专升本,我、林木还有体育系一名优等生成为“幸运儿”。我在大学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方式,影响了身边的许多人。

在大学里,我有三位班主任,他们分别是李天林、曾扬、韩吉荣。感恩我在成体求学的日子,大学老师对我恩爱有加,有些老师教我做人,像卢锋教授、谢茂祥教授以及我的第一任大学班主任李天林老师;有些老师教我专业知识,像习云太教授、周直模教授、程大力教授、刘樱教授、赵斌教授、温佐慧教授……他们对我的人生影响深远。

在大学学习期间,最关心我成长的,就是我的专业老师周直模教授。我还没有进大学校园前,习云太教授就把我安排在他的队里训练。我的专业技术突飞猛进,就是在周教授的精心调教下获得的。

进了大学以后,我没有懈怠我的专业,一如既往地刻苦训练、认真学习、努力读书。有两件事儿,我觉得对不住恩师周直模。第一件事,不准我们谈恋爱,否则逐出师门,我却偏偏恋爱了。记得有一次在宿舍楼下,老师慎重地提醒过我,算是警告。

老师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1993年冬天到1994年春天的那段本该美好的时光,我却被爱所困。事实告诫我,无论是你爱别人,还是别人追你,爱情都需要专注和用心,否则,咎由自取。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对于人生观,我有了自己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目标。经过再三思量、反复琢磨,我作出了果断的取舍,1994年元旦过后,我走出了困境,迎来了爱的春天。

第二件事,发生在丰都“鬼城”的那次全省武术锦标赛上。按照当时的比赛进程、赛场士气和台上技战术,我完全有实力冲击我那个级别的冠军,却因为在最后的关键时刻,没有把体重控制好,超标仅仅一百克,而前功尽弃。这件事的确是我没有把握好。

关于我和恩师的事儿,我特意找哲学老师谢茂祥教授探讨。谢教授是一个开明的人,他和他的夫人都支持我。可我还是不敢肯定,又去找当时的教务处处长卢锋教授,还有卢教授的夫人(川师大的)陈教授。卢教授站在另外一个高度帮我分析:专业不可丢,文化课也不能够拉下,还要争取把英语学得更好。

在周教授门下,队里技术最全面的算是师兄林佳东。我和师兄的关系非同一般,他就像我的哥哥一样,关心我、帮助我。下课以后,我们经常自觉加练,相互切磋,先练技术,后练力量,不把体内的能量消耗殆尽绝不回宿舍。在周教授的队里,除了师兄林佳东的技战术全面以外,吴青山、陈益智还有刘小利的踢、打、摔、拿等技术紧随其后。

第一次教育实习的时候,习云太教授把我安排在江油市团山武校。接待我的刘校长显得有些“江湖”,刚开始让我有些生疑。但看着学长陈国栋已经在那儿教学一段时间了,我才放心下来。后来,郭强学长也来江油市玩过几天,他是冲着国栋兄去的。在江油期间,我们游览过海灯法师武馆、窦圌山和李白纪念馆等。

第二次教育实习的时候,我通过《中国体育报》一篇报道信息,锁定广东省中山市威力集团。我给集团公司总裁写了一封希望去贵公司实习的信,不久就得到公司工会林主席的回信。我在伟人故乡中山,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实习期,公司把我安排在《羊城晚报》驻中山市办事处的别墅三楼。在报社,我结识了一位重庆籍记者李冠玉,李阿姨和她的先生黄工给了我诸多关怀和帮助,后来我们成了“忘年交”,一直延续到今天。中山的城市不算大,但干净、惬意,气候宜人,最适宜居住,这座城市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大学里,还发生过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儿,就是我把林登雄、陈海东、陈平分别带进了大学校园。林登雄是我的高中同班同学,也是我大学的同班同学。在高中时,我帮助他规范技术动作,提高训练质量,他在我生活拮据的时候亦为我提供经济援助;在大学期间,我们同一个宿舍,又同一个班,我升本科时,他也跟着一起升,我们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作为同学,我俩相处的时间算是最长。后来,我把苟小杰、李文明直接或间接地推荐给了周教授,他们俩通过自身努力,都获得过省比赛冠军。

在大学校园里,看到那么多人在努力学习、刻苦训练,我也不敢懈怠。我最喜欢的地方有好几处:一是体育馆,二是教室,三是图书馆,四是运动场,五是校园的林荫道。上课之外,我最喜欢去的地方就是图书馆,要好的同学和亲密的朋友都会在那里找到我。考试之前,一般人很难找到我。白天,我经常溜到南郊公园的某个僻静的树林里闭关苦读、巧记;晚上,提前到图书馆占一个有利的位置,一直学习到熄灯、就寝。

在班里,好学的人很多。文化学科优秀代表不少:像何亚丽、罗怀东、付碧超、郑荣发、李治、寇晓燕等;专业课(专项)优秀代表也非常多:像孙勋昌、梁小葵、王祥全、林佳东、刘建伟、张勇、吴耀星等同学。他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培根说:“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我在成都体育学院的学习、训练、生活、交往很丰富,也很充实。四年八个学期,学习了34门课程,学业成绩平均分为83.56分,其中有9个学科的学业成绩都在90分以上。求学期间,就学业而言,我算是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从我在大学学习过的学科名称来看,比如:哲学、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建设、运动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训练学、体育测量与评价学、奥林匹克运动以及养生学等,让我充分认识到体育和体育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体育不仅可以净化灵魂,还可以获得道德提升。

母亲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到大学校园来看我

1997年初夏我同母亲在成都体育学院西门合影留念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部分学生干部在南郊公园学习期间合影留念

后排左起:甘博仁 李天林 向庆章 赵永红 曾扬 江昌杰

前排左起:于湘 何刚 夏峰 徐磊 林木

1995年06月20日 同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首届专科班同学合影

1997年06月23日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九三级本科毕业合影留念

毕业20年后的2017年07月29日,成都体育学院的部分师兄弟再相聚

前排从左至右:林佳东 周永寿 吴青山 张勇

后排从左至右:苟小杰 李永健 李先健 于 湘 刘小利

成都体育学院武术系九三级本科班毕业生学习成绩表:于湘

序 号学科名称成绩业务评定
1中国革命史60该同学业务技术好,
专业思想强,学习认
真,训练刻苦,有求
知欲,学习中肯动脑
筋。能严格要求自
己,学习具有主动
性,能把所学知识运
用于教学实践中,有
较强的组织教学能
力,能胜任专业技术
的教学与训练。
2哲学81
3社会主义建设83
4体育概论85
5运动心理学88
6运动解剖学62
7运动生理学80
8运动医学85
9体育测量评价学83
10运动生物力学85
11运动生物化学77
12学校体育学80
13德育93
14英语73
15体操76
16田径79
17篮球89
18排球82
19足球85
20武术(专修)95
21游泳86
22举重82
23中国武术史85
24科研论文90
25大学语文90
26伤科与按摩90
27运动训练学88
28武术理论基础95
29奥林匹克运动90
30计算机应用95
31内功养生学86
32摔跤96
33教育实习60
34拳击87

各学科平均分83.56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