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灵感

钢铁蝴蝶 作者:林燿德


灵感

灵感不是一种材料、一种对象或是一种开采想象力的机器,因为以上所否定的内容都可以经由“购买”而得到。

聪明的作家会说:“灵感是不存在的。”

因为我们对灵感的概念,总认为它是突发性的,莫名其妙自潜意识中浮露出来的一个“什么”;手冢治虫在他的漫画人物中,制作了非常有趣的道具来象征灵感,那就是头顶上燃烧的蜡烛。要解释灵感,任何文字的定义不如手冢笔下五烛光的蜡烛来得精确。

灵感的定义,按照手冢的模式来推演,包括火焰、蜡烛和人头三个部分,而且必须出现“环境”,四者缺一不可,所以灵感并不是四者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全部。进一步说,我们只能在“漫画”本身看到灵感,对于读者而言,谁都必须透过不同的媒体才能意会创作者灵感所在,而此刻的灵感,包括了作者自己的解释,都已经是一种“后见之明”。

只有三流以下的艺术家才会等待灵感,他们不懂得利用头颅,平时不准备蜡烛,又不对现实世界进行环境的考察,仅仅期望火焰无端降临。

更有趣的地方在于我们把灵感象征化了,因为不用象征性的语言我们很难“触碰”到灵感的存在;但是灵感的效益却是“可触可碰”的。不如举笔者一首诗的局部来佐证,在下面引述的诗中,第一段里说明“书桌上摆放一只瓷杯,墙间挂起一支洞箫,衣柜旁斜倚一个车轮”,第二段叙述者“我”突然自梦中惊醒了——

当我凌晨惊醒

一片极宽极阔的留白比光更快

覆盖我用文字蚁行的思考

一片极宽极阔的留白

是自轴心、箫孔和杯的中空里流溢出来的

永远不曾在历史和记录中走出的

“无”的意象

——《无的意象》第二段

在此“无”的意象,是一切意象之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但是自“无”的意象中涌现的缤纷世界,却能够震动读者的心灵。

有一句话叫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懂得这句话的人自然会拥有不可预期,却充满惊喜的泉涌灵感,但关键之处在于“有效的读”和“有效的行”。我认得一个云游作家,她的芳踪所至令我羡慕不已,她也分别写下了日记体式的游记,然而她的游记却是我坐在书桌前用资料就可以“盖”过的。她的作品中没有“心”,也没有“感官”。

用眼睛看出别人看不到的,用耳朵听到别人听不到的,用手和肌肤抚触到别人抚触不到的,用心去贴近别人贴近不了的事物。即使只有五烛光,看得清楚就非常够了。

1990年8月12日《中时晚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