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敦煌篇(二)

天地一沙鸥 作者:郑瑞林


敦煌篇(二)

据资料介绍,莫高窟的开启,是源于西域行脚僧人乐僔东进至三危山时,见到远山之巅突现霞光,感悟此为佛祖开示,遂止步于兹,凿岩成窟,面壁修行。历经南北朝的烽火战乱,江山朝朝暮暮间五胡十六国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后的隋、唐、宋、元、明、清,烽烟不断,关山失落,茫茫荒漠中,千年黄沙在狂风中席卷,迁徙,掩埋掉又卷搅出来,这一切,无声的敦煌一直见证着。看到过一些关于高僧东渐的故事,达摩的一苇渡江,鸠摩罗什的译经说法,更有唐三藏的西土取经……初始时那些包括佛学在内的各个文化体系应该就是凝滞的、本土的。正是因为这些有志者无我无他无疆界的孜孜求证,融合互通,才有了后来的佛学文化,后来的禅宗故事,后来的儒释道,后来灿烂如许的敦煌千窟千壁千座佛。实地踏入洞窟后,留意到其中还间有一些佛经变文故事,一些对当时现实生活场景的活化,真能令人破时空之幕而入,行走顾盼于其间。那些黄土地润养着的中国人,那里有他们真实的生活,他们的衣食住行,那是属于他们的历史时空。其间一些窟内场景就是历史片段的真实摹写,是先祖们的心理表达,是祖先留给我们这些后世中国人的沉甸甸的遗产。

感叹并感谢黄沙的神奇,以不具形的宽厚深深护持住了千年前作画者的心血与成就,而今掬尽黄沙现真颜,让今人再领略到晋唐壁画的真实色彩容颜,如许生动,如许绚烂亮眼。更有那些神采灵动的千佛万神塑像,庄严、温婉、慈祥、神勇,还有一些忿怒尊煞气正盛。千神百态,顾盼之间就会摄住你的眼神,与你心意交流,不用更多叩问,飘飘然眼前已次第伸延向那一个维度的空间。更多的壁画因为长时间在空气中严重氧化则显得奇特诡异,黑脸黑手,蓝衣广袖,也衣袂飘飘,黑马白云,掺杂其间的还有一种很沉闷的锈红色。很多壁画幅页宏大,间杂五色,直觉着画面深层透出一股森森之气。

莫高窟里边的佛像都很有灵气,错眼间情态万千眉眼飞扬,但再定睛却又如此庄严。是创作者神来的通灵技艺呢,还是真的佛有慧眼,在在处处,透视着万代万事万姓万物呢?游走其间,处处神灵隐现,一直在与世俗的你对话呢。第96洞内这尊坐佛高35.5米,是国内第三高的坐佛。据介绍佛的身姿并没有按照真身比例塑造,但一进入就感觉佛的真切,栩栩然,巍巍然,且无一处不贴切,不管你是正身仰视抑或侧面端详,佛眼如如不动,但在在处处就不曾离开过你,贴身切近,蹲下站立,一直一直,就在佛的眼中,直透视着你的心深处。一时心下悚然,嗫嚅惶惑,一切一切,佛有天眼,看着呢。敢不慎独,敢不自省!思之惕惕,两股兢兢而汗不敢流。自在佛眼的无限空间去领悟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