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EC综述篇
风起青萍众水归
1995年,清华自动化系80级的王熙在硅谷联合创办了软件公司Viador Inc.。1999年,Viador在纳斯达克上市,王熙也因此被国外媒体称为“改革开放后敲开美国股市大门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
同年,在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做高级工程师的陈大同,被熟人拉去一家小公司解决技术问题,因此契机在两个月后他们成了一家新成立公司OmniVision Technologies(豪威科技)的共同创始人,2000年,豪威在纳斯达克上市。
1997年,无线电系81级的邓锋和两个清华校友创建了NetScreen(网屏)技术公司,短短几年就成为世界领先的网络安全设备供应商之一。2001年,NetScreen登陆纳斯达克。2004年,NetScreen被Juniper Networks(瞻博网络)以42亿美元并购。
是什么,引发了他们的创业?
1980年,阿尔文·托夫勒出版了轰动世界的《第三次浪潮》,他站在人类文明历史发展长河的高度,抽刀断流,把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分成3个阶段,也就是3次浪潮。人类社会在经历了“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后,正在进入第三个崭新时期——“信息文明”时期。信息文明以电子工业、宇航工业、海洋工业、遗传工程组成工业群;社会进步不再以技术和物质生活标准来衡量,而以丰富多彩的文化来衡量。这个时代,鼓励个性解放和个人发展。
两年后,约翰·奈斯比特出版《大趋势》,书中预言:经济转型的过渡时期正是创业精神最旺盛的时期。
1994年,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是对信息文明社会中一部分生活和商业的具象化描述;比如:当你在真正的高速公路上时,袖珍个人计算机可以将你与信息高速公路相连并告诉你身在何处,其内在的发生器可以指示方向并告知你前面有一个高速路口或者下一路段经常发生事故,袖珍计算机就像是新型的瑞士军刀,提供小屏幕、微型电话、用数字货币进行商业交易的安全方式以及阅读或使用信息的能力。2007年,和比尔·盖茨亦敌亦友的史蒂夫·乔布斯推出的iPhone,是这把“瑞士军刀”的初代呈现。
果然,信息革命带来了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颠覆性变化以及创业的巨大机会。在互联网基础设施的迅速建设以及资本的推动下,创业浪潮席卷全球,雅虎、eBay、亚马逊等新型企业的迅速崛起,使互联网模式风靡全球。而互联网的兴起又如多米诺骨牌一般催生了信息安全、图像处理、数据传输和处理、数据存储等一系列软硬件领域的技术需求,市场的需求引发了更多的创业。
千禧年之交的硅谷,对于王熙、陈大同和邓锋而言,他们的创业,也许只是在信息时代到来时的顺势而为,但他们的成功,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远非上市、名利收获那么简单。事实上,他们展现的群体成功,除了是对个体智慧、创新、努力和勇气的肯定外,更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意味着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中国留学生,在负笈海外后,不仅仅取得了知识的精进和思想的解放,更可以在异国他乡,踩准时代的节拍,用所学的知识、技术、管理理念,加上中国人特有的才华、勤奋、智慧,在高科技领域率先收获属于新一代中国留学生的荣光。
这一代留学生无疑是幸运的。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1978年12月26日,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公派留学生登机赴美。1984年国家颁布《国务院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打开了自费留学的通路。一旦流动的闸门打开,积压多年的人才狂潮喷涌。无数年轻人的生命行进轨迹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像在TEEC里被大家尊称为“大师兄”的陈大同,是在农村插队两年半后,于1977年考入清华大学无线电系(现电子工程系),后转入半导体物理方向学习,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之后,他赴美到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5年,陈大同参与了豪威科技的创建,研发出了全球第一颗单芯片CMOS彩色图像传感器。
15岁考入79级无线电系的武平担任Mobilink的设计主管,成为最早参与手机芯片设计的大陆华人工程师。
1999年,81级自动化系的李军和邵晓峰等4个校友创办ServGate公司。
还有杨镭、吴波、邓杰、黄竖……这些校友的经历,让其他人看到创业并不神秘,成功也不遥远。在硅谷的清华校友经常聚在一起。清华的求学背景,留学美国的经历,追求事业的执念,让他们很容易找到共鸣。一个组织逐渐浮出水面。
与此同时,一个公益计划正在从想法变成现实。在硅谷颇有声誉的慈善家朱伟人先生希望捐资助学大陆学生,但单纯给钱并非他所愿,培养在校生的领导力才是他的初心。为了能让初衷落地并实施到位且能持久,他找到了王熙、李军、李峰等人。此后,“思源计划”以及“一对一导师传帮带”的方案从无到有,在校友们一月一聚的探讨中越来越成熟。正是在落实这个以“培养优秀的清华在校生的领导力和社会责任感”公益项目的过程中加速了一个组织的诞生。
2001年,清华建校90周年。9月30日,近30位1977级至1989级的清华校友在硅谷首次大规模齐聚,正式商讨成立TEG(Tsinghua Enterepreneur Group)。它的创立,既是硅谷清华人互帮互助、探索创业的水到渠成,也是为了通过“思源计划”合力回馈母校这一义举在念念不忘后的必然回响。可以说,TEG从第一天诞生起,就携带着公益和家国情怀的基因,和母校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和互动,他们从清华而来,也必将以各种形式回馈母校。
2001年11月,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到达硅谷,TEG创始会员欢聚一堂。王大中校长代表母校向海外学子发出了一个邀约。王校长发现,20世纪60年代是中国台湾学生赴美留学的高潮,20年后,大批留学生回到台湾地区,推动了台湾地区科研和以半导体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的迅猛发展。而从1978年起中国大陆留学生负笈海外,王校长认为,不需要20年,将会出现一个大陆留学生的回流潮。在聚会上,王校长提出了“1000个校友回国”的目标。
王校长回国后不久,清华推出了“清华百人计划”,旨在引进海外杰出人才。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WTO,这是中国向全球化经济迈出的第一步,表明了中国对经济改革的决心。
太平洋很宽,早期的清华学子赴美留学时,到达西海岸需要25~35天,到达东海岸更是需要40~52天。
太平洋更宽时,有30年两国断了音讯。
王大中校长在硅谷出席TEG早期活动
但太平洋也很“窄”,母校和祖国对于人才的召唤,像拍岸的惊涛,在一夜之间传到了大洋彼岸。TEG会员带着先进的理念、技术、资本,还有梦想、激情、情怀,陆续回国。
2000年,胡胜发回国在深圳创办了安凯微;2001年7月,武平和陈大同在上海张江创办了展讯,仅用了一年半时间就成功研发了世界首颗GSM/GPRS(2.5G)多媒体基带一体化单芯片;2001年,宫力回国在北京组建Sun中国工程研究院并担任院长;2003年,李军回到母校,任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及清华信息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副主任;2005年,邓锋回国创办了北极光创投等等。
随着他们的回归,TEG的重心逐步从硅谷转移到了国内。
无问西东汇光辉
从硅谷刮起的创业浪潮很快席卷世界,中国也不例外。
错过工业革命导致中国在科技文化方面落后发达国家两个多世纪。当信息革命这一浪潮来临时,中国毫不犹豫选择了与“浪”共舞。
1994年,中国第一个全国性TCP/IP互联网——CERNET,由国家投资建设,教育部负责管理,清华大学承担建设和管理运行。设在清华大学的全国网络中心负责全国主干网运行管理。清华学子“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国内最早接触互联网的幸运儿。
199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又留学美国,从麻省理工取得博士学位的张朝阳率先回国,并于1998年创办了后来鼎足三大门户网站的搜狐。不到两年,新浪、搜狐、网易陆续登陆纳斯达克。
而1996年入学的清华计算机系学生王小川、周枫等,上学期间开始在ChinaRen兼职,天然地融入到了互联网创业的大江大河。事实上,在清华校园内,创业大赛早已风起云涌。在校学生校外兼职蔚然成风,创业成了很多人的不二选择。他们是国内清华毕业生中最早拿到天使投资的一批人,一毕业就开始了创业历程。
《CERNET导报》1995年第一卷第四期(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藏)
中国创业者的热度和脉动,毫不逊色于硅谷同行。
一切当年的不以为然,仿佛发生在昨天的事,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他们自己。
2001年,曾任清华创业协会第三任会长的倪正东和童之磊在清华科技园和创业园创立了清华创业家创业联盟(Tsinghua Entrepreneur Alumni Network,TEAN),目的也是推动清华创业校友间的交流合作。TEAN当时的会员还有田范江、叶滨等。
2005年,邓锋回国,发现当年在硅谷创业的伙伴们基本都回来了,他找到回国后在清华科技园工作的薛军,商量要在国内成立一个协会。于是,2005年4月23日,在清华94周年校庆的前一天,TEG中已经回国的校友,在宫力位于清华科技园的办公室内,举办了回国后的第一次正式活动,TEG更名为TEEC(Tsinghua Entrepreneur & Executive Club)。邓锋和时任大唐CEO的魏少军担任首任联席主席,薛军任秘书长。
虽然回国不久,但邓锋已经久闻倪正东的大名。倪正东创办的清科在创业者和投资者中有很高的知名度。邓锋主动找到倪正东和童之磊,提议TEEC和TEAN合并。倪正东非常高兴,对于TEAN的小伙伴,邓锋、陈大同等都已经是功成名就的“前辈”“师兄”,双方一拍即合。
2005年10月,有着共同清华血脉、共同创业理念的TEEC和TEAN合并,组织的中文名称确定为清华企业家协会,英文全称仍然沿用Tsinghua Entrepreneur & Executive Club(简称TEEC)。协会从一开始就有了北京分会和北美分会(后更名为美西分会)。TEEC的人员组成扩展到创业者、公司高管和各种服务行业(律师、投资等)合伙人。这个10月,很容易让人联想起1936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宁会师。
世人都知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格拉丹冬峰西南侧,但从卫星云图上,可以看到长江有三源:南源为当曲,北源为楚玛尔河,西源为沱沱河。然而它们终将汇聚一起,沿途还有无数支流汇入,浩浩荡荡以百折不挠的气魄奔流入海。
让记忆回溯到2001年,定格在2005年,让我们记住“TEEC”这个名字,它从一个松散的技术沙龙起步,很快在中国加入WTO融入国际化、经济高速发展、海归大量回国、创业氛围日浓、互联网潮席卷的大势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壮大,一如奔腾东流的长江水。
春风化雨乐未央
纵观中国历史,只有在政通人和的情况下,个人的创造力、活力和能动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005年2月,《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同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波及全球。2009年,中国政府实施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经济从恢复性增长进入稳态发展。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这对于绝大多数集中于科技领域的创业者,还有正在崛起的本土VC/PE,可谓童子有幸,躬逢盛会。
在国家发展大势下乘风破浪的TEEC,以本土化和多样化为方向迅速扩张。继北京分会和美西分会后,2007年,在经济最发达地区,TEEC有了长三角分会和珠三角分会(后更名为粤港澳大湾区分会)。到2011年,TEEC会员已逾百人,女会员6位。每年在校庆前一天、在清华科技园内举办的年会成了T友一年一度的盛会。
TEEC会员在清华大礼堂“TEEC之夜校友演唱会”,庆祝母校百年华诞
到2011年的百年校庆前,TEEC走过了第一个10年。2011年的百年校庆之际,TEEC会员们在清华综合体育馆舞台上的大合唱,对于当时每一个T友,必将是终生难忘的时刻,是心中永远熠熠生辉的珍藏。对于台下的莘莘学子,是一个心向往之的前行指引。对于TEEC组织,更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
时任TEEC主席的方方在反思了他任主席一年的工作后,提出了一个影响TEEC未来进程的重大议题,也是他对一个组织如何健康、有序、长期发展的重要命题的思考成果——组织结构的规范化、文化传承和组织更新。他在北京邀请前任主席们和秘书长多次商讨后决定执行主席团和理事会(当时俗称“长老会”)机制,后在2011年度杨向阳出任TEEC主席时正式实施。除执委会成员自动成为理事外,资深的、对TEEC有重大贡献的、有思路、有资源、愿意投入时间精力的会员担任非执委理事,由理事会代表全体会员把握协会发展的战略方向,进行协会重大事务的决策,监督执行主席团的工作。理事会成员任职三年,每一年更新1/3,这样既可保持组织文化的传承,又能不断吸纳新鲜血液。随后方方又力邀数学系学长杨向阳接任主席。为了让新上任的主席团有足够充分的时间实施工作计划,把发展战略落实到实处,杨向阳提出,从2011年起,主席团的任期由一年一届改为两年一届。
由此,TEEC从无到有,从西方到东方,从一个技术沙龙走到了一个有明晰架构和章程的组织,从早期的沙龙文化转变为以“受助、互助、助人”为宗旨的兄弟文化。
2012年5月,受俞富裕学长的邀请及赞助,TEEC年会首次走出北京,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举办。这是一个美丽的开端,此后TEEC年会在不同的城市举办,2019年年会更是放在了香港。这是“海能卑下众水归”的体现,也是TEEC会员分布越来越广的结果。
在新的战略方针下,和国家高速发展的经济列车一样,TEEC一日千里、长足发展。
至2020年底,协会有了10个分会。国内西南、西北和东南分会的成立让TEEC的影响力从北京外加长三角、珠三角辐射到了内陆省市和福建沿海地区。海外增加了日本、美东、欧洲分会。人数以每年100人左右的速度增加到了近800名会员(含青创会员)。本土创业者比例日高,并且越来越年轻。而他们所从事的领域,更是远超地理区域。清华实力强大的工科、理科和管理专业,在创业中取得的成绩与其学术地位完全匹配。TEEC会员引领了TMT、半导体/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智能制造、企业软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行业的发展趋势。而在新兴的金融服务、区块链、新教育、新媒体/娱乐、新消费等行业,TEEC会员的成绩同样可圈可点。
在半导体/集成电路方面,27位清华校友扛起半壁江山,市值超6000亿元,这里面很大一部分是T友企业;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89级物理系的朱一明。
2004年,朱一明决定回国创业前,找到了TEEC发起人之一李军,用储存设计方案得到了第一笔10万美元的创业资金。在李军的引荐下,朱一明认识了时任清华科技园创业投资副总经理的83级T友薛军(时任TEEC秘书长)。薛军承诺帮朱一明募集到10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他找到了工物系80级校友罗茁。罗茁当时是清华科技园孵化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欣然答应投资200万元。此外,邓锋投资了5万美元,李军等人的基金投了10万美元,等等。最终,朱一明融资到92万美元。有了这笔钱,2005年,朱一明回国创办兆易创新,成功研发了国内第一颗移动高速存储芯片,成为国内存储芯片的龙头企业,其生产的闪存芯片及其衍生产品、微控制器产品和传感器模块不仅应用于消费市场,也进入了工控、汽车电子等高端市场。2016年,兆易创新登陆A股。
而在兆易上市后,早期的清华投资者们将收益中的一部分拿出来捐给母校,成为传颂四方的佳话。
2011年春天,那时还是T友的陈升创办的世纪互联公司正在全力冲刺到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而主承销商正是T友方方率领的专业团队。方方给团队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在清华百年校庆前的周五,完成世纪互联的挂牌上市,为母校百年华诞献礼。在世纪互联敲钟挂牌之前,方方特别安排团队将清华校旗和TEEC会旗带到纽约,并与陈升商定,在挂牌当天,在纳斯达克外的大屏幕上打出“庆祝清华母校百年校庆”的字样,一时传为佳话。
T友的成功,既是他们自强不息坚持信念决不放弃的精神体现,也是团队精诚合作相互信任的结果,更是TEEC“受助、互助、助人”的精义宗旨所在,可以说,这是一曲集体英雄主义的高歌。
继往开来众守望
“受助、互助、助人”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口号。它是一个要求,一份追求,也是一种信仰。
清华校友之间有着天然的信任感和凝聚力,这是清华的传统和特色,也是最宝贵的财富。创业是一项长时间寂寞甚至煎熬的事业,一个人走也许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相携可以走得远、走得久、走得稳。T友之间的互助从TEEC成立前就已经自发存在,“三助”贯穿于成立后的20年,书写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尤其是李泉生主席,在担任2009—2011年度长三角分会主席、2011—2012年度总会副主席、2013—2014年度总会主席、2015—2017年度理事的8年,从不曾缺席一次理事会,他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缔造兄弟会氛围,将TEEC带入2.0时代。2015年嘉定年会主题是“兄弟不会忘初心”,同样可以解读为“兄弟会不忘初心”。
吕大龙主席上任后,进一步明确了TEEC主席团的定位——少说话,多服务。主席团要提高服务意识,做好会员的服务工作。为此,他还加强了协会与清华的连接纽带,为会员和母校合作打好基础。
但随着会员数量的快速增长,行业和年龄跨度增大,在成立了十多年以后,TEEC认识到,建立一个更持久、能传承的机制已经迫在眉睫,这个机制既能帮助到在创业路上的年轻校友,也能确保TEEC拥有持续的活力和生命力。TEEC是一个创业者的平台,从来不是也不应该只是一个成功企业家的俱乐部。
到2015年,会员人数已超过300人,但年轻会员比例偏低。鉴于此,2015年3月13日,在TEEC第四届四次理事会上,时任副主席潘建岳提出要大力发展青年创业会员的倡议。2015年12月3日,理事会通过了发展青创会员的提案;2016年1月6日,《清华企业家协会青创会员(Young TEEC)管理办法》正式生效施行,意味着在TEEC成立15年后,青创会(Young TEEC)——一个发展清华青年创业校友的项目计划,一个为有潜力的年轻创业校友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的平台,一个能确保TEEC健康传承的机制,一个能让TEEC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保持活力和年轻态的后备军,创造性地诞生了。
一期、二期青创会员参加首届TEEC青创营活动
为了把帮助青创会员的工作落到实处,TEEC安排后来被漾T亲昵称为“铁血丹心”的姜晓丹和杜心宇担任青创会的专职主席,设立了T乐帮、青创营、私董会等配套机制。
2019年2月27日,青年工作组会议上提出启动青创导师制。当时有59位青创会员匹配导师23名。自2016年成立至今,青创会共招募213位会员,转入TEEC会员24位。
在科技兴国、人才兴国的认知下,年轻、朝气、具有国际视野的青创伙伴们在T友们的保驾护航下,创业道路更为顺遂,未来必将更加辉煌。
万悃如一矢以忠
众多T友在接受访谈时,常被问到“你成功的关键是什么?”“清华对你有哪些影响?”。年龄不同,专业不同,经历不同,从事领域不同的校友往往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一个共同的答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深深影响了他们,融入血液,贯穿了一生的学习、生活和事业。他们感恩母校对自己的培养,胸怀清华人特有的家国情怀,从未忘记回馈母校、回馈社会。
由这些个体组成的TEEC,本就是因公益项目“思源计划”而诞生,在TEEC还是TEG时,创始会员们已经身体力行——为支持思源计划的发展,专门成立了思源计划委员会,并从2010年起负责全部筹款。2017年10月30日,TEEC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共同设立“TEEC思源基金”,TEEC作为“清华大学TEEC思源基金”的募集发起人,募集总额目标为3000万元,同时TEEC以会费分10年向基金捐赠总计不低于500万元,并将该基金作为留本基金,支持思源计划发展。
2021年9月,TEEC理事会增加了一位年轻的理事郭娜,她在校时是“思源二期”的受助学生,创业时成为青创会员,事业发展后转为TEEC会员。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回馈母校,T友们不遗余力。2008年,为迎接百年校庆,池宇峰、徐航、宋歌、方方和多位T友捐款建造母校纪念百年华诞标志性建筑——新清华学堂。新清华学堂由老学长朱镕基命名,老学长李道增主持设计,场内观众大厅可容纳2011人坐席(以纪念2011年百年华诞)。
2010年4月25日,在清华99周年校庆日,电子系1985级校友赵伟国向母校慷慨捐赠一亿元,该项捐赠除了用于清华大学校史馆的建设之外,将陆续用于学校的发展。实际上,从2005年起,赵伟国已多次捐赠支持学校的发展,包括“林枫奖基金”,李传信励学金、孟昭英励学金、常迥励学金、陶葆楷励学金及研究基金等。
2011年3月,在母校百年校庆前夕,TEEC参与发起清华大学新百年发展基金,百名会员响应,踊跃捐赠,成为项目第一批发起人。据校基金会不完全统计,当年TEEC会员向学校捐款总额近3.6亿元人民币。
2019年,徐航给清华捐赠3.3亿元,是当时清华本科校友中最大的一笔捐赠,也是TEEC会员迄今为止最大的一笔捐赠。
2021年110周年校庆,邓锋再次捐资清华科学博物馆。武平、潘建岳、李峰、陈大同、倪正东共同捐款给清华史料馆,朱一明携兆易高层的5位清华校友共同捐款设立“清华大学兆易创新基础学科建设基金”,韩大为捐款成立了体育基金。
在给母校捐款方面,金额大、时间早并且立意深远的有吕大龙学长。本着“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朴素价值观,2021年,在110年校庆,吕大龙伉俪捐资2亿元,建设交叉科学楼;此外,他还捐赠支持了多个鲜为人知的基金——始于2011年的“励学金”、始于2012年的“励业金”、始于2016年的“清控银杏辅导员发展基金”,这些基金用以支持赴西部基层工作的清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进一步深化清华“扶上马、送一程、关心一生”的工作思路;支持清华大学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特别是辅导员的海外研修和海外实践。十几年来,吕大龙一直捐赠清华教育事业,响应母校的号召帮助年轻学弟学妹们。
2021年是清华建校110周年,由刘晓松主席、许志翰副主席、陈大同、吕大龙、李立新、邓锋、查扬、李峰、黄竖、翟普、杜心宇共11位T友发起“未央公益基金会”,组织TEEC企业家捐赠企业的“一点”股权,寄望企业成长带来股权增值,择机退出后,绝大部分资金捐给清华教育基金会,少部分支持TEEC发展。动议得到了校领导充分的肯定和支持。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邱勇(现任清华大学书记)表示:“希望TEEC继续发扬企业家创新精神,带动鼓励校友企业家捐赠,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经济支柱,不仅未央公益基金要长期发展,也要支持TEEC发展好。‘未央’,是对母校许下的厚重承诺,未央——没有终点,代表了没有时间及数额上限,这寓意着TEEC的未来发展也无上限,对清华的贡献也将无上限。”
2021年4月11日,TEEC与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携手“清华更好一点”项目启动仪式
在11位发起人的带动下,“未央”基金会已收到三十多位会员的捐赠意向,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在助力清华教育事业上,TEEC更是责无旁贷。
2016年5月21日,时任主席的潘建岳代表TEEC与苏世民书院签订战略合作,深入全面支持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卓越领导能力之未来领袖的“苏世民学者项目”的发展。TEEC计划每年捐赠12万美元,其中按10年期限,捐赠由TEEC和会员各支付50%。潘建岳率先以个人名义捐赠40万元人民币。至今已有陈大同、吕大龙、杨忆风、刘晓松以个人名义分别认捐40万元人民币。
有的项目,如清华x-lab项目,授课老师全部来自TEEC。
除了回馈母校和帮助学弟学妹,TEEC会员们的公益触角还伸向社会。他们参与的公益项目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培养“企业家的领导力”。
在创业者中美誉度和知名度非常高的亚杰商会(Asia America Multitechnology Association,AAMA),是一个从2006年起有多位TEEC会员担任协会会长、执委和导师的公益组织。亚杰商会的“未来科技商业领袖摇篮计划”是一个紧密联结科技商业界资深人士和创业者,促成双方在较长时期内进行有效交流和沟通,以帮助和推动创业者最终成功的项目。多年来从亚杰的“摇篮计划”中走出来的上市公司已有几十家。
2015年,TEEC美东分会、新竹清华企业家协会(TEN)联合加州清华校友发起“领航计划”,每年招收一期从硅谷到纽约、波士顿等区域的会员,由TEEC会员和各界商业领袖、创业家及资深高管作为导师,培养拥有国际视野、具备创新能力的未来领袖,帮扶海外的华人青年才俊成长。
2008年,TEEC成立半导体和互联网产业研究小组,在陈大同和朱一明的领导下,经讨论研究,写出了《关于如何支持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建议》,在张向东和高在朗的领导下,写出了《建议投资2000亿元于互联网基本设施的分析报告》,通过TEEC中的全国政协委员也是前主席的方方和冯军,报送到了有关部门。
20年前,TEEC创始会员满怀一腔热忱,以回馈母校、助力创业为初心发起TEEC,20年中,初心不忘,砥砺前行。在TEEC成立20年来临之际,更是通过“一点基金”等形式,希望成为回馈母校的永续之源。
麻省理工学院(MIT)第九任校长康普顿曾说:“我们每一次离开营地时,都要让它比我们来前更好。”让母校更美好,TEEC始终在路上。
同根同源跻大同
梅贻琦校长并非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但是他开创了清华大学的黄金时代;也是他,在抗战期间实际领导了“西南联大”的运营,造就了中国教育史上一个永恒的传奇。1955年,他在台湾省新竹市建立新竹清华大学,成为新竹清华的首任校长。新竹清华与北京清华素有“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的说法。
在中国台湾,也有一个清华企业家协会(TEN)。它的诞生,可以说是被TEEC催生出来的。
2008年,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梅萌老师和时任TEEC主席的冯军率领T友访问新竹清华,为了“生出”一个可以和TEEC互访的团体,在时任新竹校长陈文村、史钦泰院长及众企业家校友的催生下,TEN成立,首任会长是卢昆瑞学长。值得一提的是,当2008年两岸实现直航后,T友们提出,我们应该是第一批直飞宝岛的清华人。通过当时候任会长方方的穿针引线,T友组团前往台湾访问,并获得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的高规格接待。台湾地区媒体报道,北京清华企业家代表团成员方方和冯军皆为全国政协委员,获得马英九的高规格接待,表明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
TEEC&TE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后,每年互访成了TEN和TEEC的固定安排和共同期盼。至今历经13年、7任TEEC主席和13任TEN的会长,两个协会在1.0交流、2.0合作、3.0融合及4.0共创的发展过程中,互相观摩、同声同气、茁壮成长。
2015年的TEEC年会特别值得回忆,两岸清华都派出校级领导出席盛会。当年年会的主题是“兄弟不会忘初心”,兄弟会既是TEEC的写照,也是TEEC和TEN关系的凝练。在时任新竹清华校长贺陈弘、清华副校长程建平、前主席李泉生、时任TEN会长廖湘如的见证下,2015年度主席潘建岳与TEN时任秘书长成群杰签署了《TEEC&TEN战略合作协议》,两个协会的合作迈进一大步,为母校清华的发展而共同努力。
Young TEN和Young TEEC也各自在新创领域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迈向进一步的互助共创。
2020年初疫情暴发,TEEC购买防疫物资到涉疫区送温暖,TEN也响应捐资给大陆涉疫区。“岂曰无衣,与子同裳”,这是兄弟会守望相助的铁证。
2021年,在旅行依旧不便的情况下,TEN派出代表王鸿嫔参加了在苏州举办的年会。王鸿嫔学姐在TEEC Talk上代表TEN深情表达了TEN对T友的思念之情和对未来的信心。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期待两岸兄弟姐妹们很快能重聚,共挥杆、同欢笑。
2020年TEEC联合抗击新冠疫情,武汉市武昌医院赠送锦旗致谢TEEC与TEN的援助
水木清华众秀钟
20年前,TEEC在硅谷成立时,创始会员30人。20年后,TEEC已成为一个在全球拥有10个分会、600多位会员和200多位35岁以下青创会员的大家庭。
TEEC会员中近100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成功上市,达千亿级近10位,达百亿级20余位,达十亿级近50位,达亿级近60位;会员创办的公司得到了大多数知名VC/PE的投资,已经获得的VC/PE资金总额达数万亿元人民币;会员创办和管理的已上市公司市值总和超2万亿元人民币;会员发起或参与管理的私募股权基金规模达到万亿元人民币。
这样一个发展迅速、会员人数日增、影响力日隆的组织,面对时代的发展,一直在与时俱进。
2011年,通过主席团和理事会的成立,TEEC成为一个有明确架构和以“三助”为核心宗旨的组织。2015年,青创漾T的创立使组织有了后备军,保证了组织的年轻化和活力。
发展到2019年,在“三助”已经深入人心并成为TEEC底色的基础上,时任主席刘晓松进一步明确了TEEC的使命。
1911年,《清华学堂章程》中规定“以培植全材,增进国力为宗旨”;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大以“刚毅坚卓”为校训,心系国难,育人不辍;新中国成立后,蒋南翔校长倡导“又红又专、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之理念。近年来,清华明确提出培育“学术大师、治国人才和兴业英才”的教育目标。
全社会都认识到,企业家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早就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中国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站位高远、立足当下、推进现代管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家。
作为一个清华企业家的协会,TEEC的使命是成为清华人创业和成长的摇篮,让更多T友成长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家。在提倡“向往卓越,但更要注重正确的初心和追求的过程”之精神下,从2019年开始,TEEC设立了年度“企业家精神奖”,评选标准有三:坚持创业初心,促进人类进步与发展;坚持创新和创业的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回馈社会。首个“企业家精神奖”由朱一明获得,2020年度奖项颁给了倪正东。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T友砥砺前行。
10年时间,TEEC实现了从“兄弟会”到一个有使命组织的转变。20年来,TEEC和所有T友在自我成长、发展和成功的同时,目睹和亲历了全球和中国的风云际会,有幸成为其中一分子。
未来20年,TEEC将何去何从?TEEC应该有怎样的姿态和风骨?TEEC能否像母校一样,迎来她的百年华诞?TEEC能否成为一个令所有会员自豪的组织?这是T友们常探讨的话题,也是许志翰主席在上任前思考最多的问题。
2021年9月25日,在疫情突变的挑战面前,一年一度的年会如约在景色宜人的苏州太湖畔举办。在年会的舞台上,刘晓松和许志翰进行了新老主席交接。
新主席许志翰登台发表就职演讲,他说:“TEEC不是一个政治组织,不是一个小团伙的利益组织,不是一个单纯吃喝玩乐、低级趣味的组织。TEEC不见利忘义,不好大喜功,不虚荣浮夸。”
在一连串“不”后,他继续说:“我们不会忘记初心。我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不断学习共同成长,低调务实志向高远,家国情怀回馈社会。这是清华从建校伊始就有的情怀,而TEEC更应该践行和发扬母校精神。而对于TEEC的每个人,我们更要做好自己,做好企业,然后回馈母校,关心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在大家聚精会神的聆听中,他深情地说:“TEEC要成为一个百年品牌,我们将持续进行制度和纪律的建设,进行公开透明的运营,拥有强力的执行团队,严守中立的角色。”最后,许志翰的声调由深情转为激昂:“我们要像珍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TEEC,就像我们珍惜清华一样。谁主张谁拥有。我们的TEEC,需要我们一起来建设!”
(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20年,我们筚路蓝缕,胼手胝足。
20年,我们无问西东,风雨与共。
20年,我们不忘初心,服膺守善。
我们始终激情满怀,践行使命:
用集体的力量帮助个人成功;
以个人的成功促进集体壮大;
谱写一曲集体英雄主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