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聂荣臻留迹赵各庄
1930 年 3 月,时任中共地下党顺直省委组织部长的聂荣臻来唐山视察工作,因那时中共地下党市委书记邢予洪住在赵各庄,市委机关也就在古冶北部的赵各庄矿,邢予洪将聂荣臻接至赵各庄。
邢予洪公开的身份是在赵各庄当矿工,住在地下党员老许的家中,老许的家在赵各庄矿东门北面,石榴河东岸一带。这一带最初为村落民居,赵各庄开矿后工人日增,便形成民居棚户区,有的工人单独租住,也有无妻室的几个人合租。老许的家为先人遗留的民居,三间屋,院内有对面厢房,是典型的京东村民小院。老许有一儿一女,有几块坡田,打些粮食能维持全家一年的口粮,老许左腿落下残疾,都称他许拐子。但他有一手修鞋的好手艺,他家的门外是一条小街,有许多小摊贩,有理发的布棚,有卖羊汤、豆腐脑的小吃店,还有一些妇女坐在路边“缝穷”。那时,来此下井做工的多数没有妻室,衣服破了就到这里花上几分钱让妇女给缝缝补补。老许就将修鞋小摊摆在门前,边修鞋边为地下党人望风。外人都知道他家的西厢房租给了在矿上做工的邢予洪居住,出出进进也并无人注意。聂荣臻来到赵各庄后就住在邢予洪这里,虽然老许家中多了一个生人,也未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那时在这里租住的多为外乡人,亲戚朋友来来往往是很正常的事情。对外,人们只知道来的人是老许的远房亲戚,途经这里留住几天。
聂荣臻住下后,第一个晚上还有些警惕,两三天后,放下心来,他见到性格平和的邢予洪在这里人缘极好,每天出门便有小摊吃饭非常方便,老许的小鞋摊旁总有五六把小木座儿,人们围在老许的小摊前随意唠嗑,这些社会底层的工人言语直率,直抒心中所想,聂荣臻坐在旁边静听。这些工人非常佩服《水浒传》中的英雄,向往吃大块肉,喝大碗酒,过上好日子。他们对共产党都有好感,话语间常常议论工人闹罢工、斗倒黄色工会的往事。聂荣臻将一切安排就绪,第三天晚上,邢予洪陪聂荣臻走到稍远处的石榴河边,夜风微凉,河水清碧,静无旁人,邢予洪开始向聂荣臻汇报了唐山地下党的活动情况,尤其重点汇报了东三矿地下党组织的情况,介绍了赵各庄、林西、唐家庄都建立了党支部,在赵各庄矿工人中还下设了党小组,党员已发展到六七十人。聂荣臻听后点头满意,尤其是能在工人中建起党小组,在一个矿区有如此强大的群众基础实属不易,而将市委机关设在这里也非常稳妥,这里距市内不算远,却避开了国民党和日本人的监视,而这里的工人多是天南地北而来的穷苦人,非常有利于我党开展工作。聂荣臻叮嘱邢予洪要团结工人中的骨干,将他们吸收到党内,壮大党的基层组织。那天晚上,两人对当前的形势也交换了看法。
为了让聂荣臻进一步了解工人群众的情况,邢予洪不动声色地将党团小组长、工人中的骨干分拨带到老许家中,聂荣臻与他们在屋内聊天,老许则在门口做活望风,在不知不觉中聂荣臻了解到了许多人民大众对时局的看法和他们心中所想,1925 年入团,其后入党的赵各庄矿工人刘兰、赵怀安等人都曾与聂荣臻见过面。但他们当时并不知道聂荣臻的真实身份,只知道是邢予洪的亲戚,新中国成立后才知道当时老许家那位亲戚是聂荣臻,是党内大领导。20 世纪 80 年代采访赵怀安老人谈起这件事时,他印象最深的是邢予洪的这位亲戚很有知识,说起话来非常会打比喻,当他谈到工人如何才能摆脱苦难生活,过上好日子时,聂荣臻讲了个二郎担山赶太阳的故事。他说太阳就是光明,二郎神为什么总赶不上太阳呢?因为他肩上担着两座大山,我们也是二郎神,前面也有太阳,我们要想追上太阳就得甩掉压在肩上的两座大山。他这么一讲,我们大家都明白了,一座大山是国民党反动派,一座是小日本。于是,大伙儿七言八语地热议起来,这时邢予洪的亲戚便不再言语,听大家畅谈……聂荣臻就是这样用形象的语言启迪大家的觉悟。
聂荣臻在邢予洪的陪同下,还到赵各庄矿西面八里外的石佛寺野游,实际是到旁边的白道子村,与党的骨干在赵各庄矿上班的吴氏兄弟见面,了解到唐山地下党是如何利用矿区周围跑家上班的特殊关系将党的组织基础从矿区延伸到农村。后来,吴氏兄弟都成了工运骨干,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聂荣臻在赵各庄驻足半个月后离开唐山大地,使他对冀东基层党组织和开滦工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后来的岁月中,赵各庄与他见过面的许多工人在 1938年大罢工中都成了罢工的骨干。在“七一八”大暴动中,有的参加了抗日联军,更有的血染沙场,也有的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进城干部……